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8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人民幣兌換》第一課時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人民幣兌換》第一課時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呈現(xiàn)了中國銀行2012年10月公布的關于外幣和人民幣的兌換率,教學時,首先幫助學生看懂他們之間的關系,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shù)沒有意義,所以一般保留兩位小數(shù),由此學生將體會到求積、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用計算器計算小數(shù)乘法和小數(shù)除法,學生都會計算,重點讓學生在人民幣兌換的情境下體會積、商取近似數(shù)的必要性,掌握取近似數(shù)的方法。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
【教學目標】
1.通過人民幣和其他幣種的兌換,體會求積、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能按照要求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3.結合人民幣兌換的情境,探索除數(shù)大于1(或小于1、接近1)時,商與被除數(shù)之間的關系,并能用探索出的規(guī)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除法的估算與計算。
【教學重點】
按照要求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
在不同情況下,積、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資源利用】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新知
教師手中拿著一張人民幣,問: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拿著人民幣上美國能購物嗎?怎么辦?你們都知道哪些國家的錢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人民幣與這些外幣的兌換。(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輕松的談話,幫助學生了解兌換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的引入課題。
二、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1.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你們能幫我解決嗎?一位美國小朋友寄來一本價值6.7美元的畫冊,我應該付多少人民幣?
2.自己先想一想:美元該怎樣兌換人民幣?
【設計意圖】引發(fā)學生思考,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要用乘法計算,因為兌換比率顯示1美元能兌換6.31元人民幣,那么6.70美元就是就是6.70個6.31,所以用乘法計算。不僅使學生掌握美元兌換人民幣求積的方法,還復習了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
三、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1.請跟小組里的伙伴交流一下,匯報時要說明你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2.請一個小組來說一說,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如果有疑問可以提出來。
生1:我們的列式是6.31×6.7,因為一美元兌換6.31元人民幣,6.7美元就是6.7個6.31,
所以用6.31×6.7,結果是42.277元,應該付42.277元。
生2:我覺得應該付42.28元,因為人民幣中只有元角分,小數(shù)點的第三位就沒有意義了,沒有這樣面值的人民幣,四舍五入就是42.28元。
3.你覺得哪個正確呢?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匯報。
剛才我們是怎么樣求出42.28元的呢?
生:看小數(shù)點后的第三位,第三位上是7,比5大,入1,就是42.28元。
4.我們就是把42.277保留了兩位小數(shù),約等于42.28元。我應付42.28元人民幣。
5.看來生活中我們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乘法算式中的積取近似值,這就是本課的第一個知識點——積的近似值(補充課題)
四、鞏固拓展思維提升
1.我們學會了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方法,反過來用人民幣兌換美元,怎么兌換?
2.出示問題2情境圖:為了方便那位美國小朋友,老師就決定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寄給她。600元人民幣能兌換成多少美元?
3.請你獨立完成,如果遇到問題了,再和你的同伴交流。
4.對比兩道題的結果,有什么異同?
5.總結求積、商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人民幣的兌換,讓學生感受到到求積、商近似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根據(jù)上面問題的解決,學生初步掌握了人民幣和外匯之間兌換的方法,并且接觸到怎樣求積、商的近似值,讓學生觀察比較上面的結果,得出求積、商的近似值得方法。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么新的收獲?
【板書設計】
人民幣兌換
——積、商的近似值,商和被除數(shù)的關系
美元兌換人民幣
6.31×6.7=42.277≈42.28(元)
答:折合人民幣42.28元。
人民幣兌換美元
600÷6.31≈95.09(美元)(dg15.com 工作總結之家)
答:媽媽用600元人民幣可以兌換95.09美元
延伸閱讀
四年級數(shù)學《人民幣的兌換》知識點北師大版
四年級數(shù)學《人民幣的兌換》知識點北師大版
知識點
1.人民幣與外幣的兌換方法:人民幣÷匯率=外幣;外幣×匯率=人民幣。
2.在兌換貨幣時,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是“分”,在用元作單位時,第一位小數(shù)表示角,第二位小數(shù)表示分,而第三位小數(shù)卻沒有意義,所以在求人民幣的題目中,即使沒有特殊要求,一般也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shù),求出積、商的近似數(shù)。
3.積的近似值的求法:一般要先算了正確的積,再根據(jù)題目要求或生活習慣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即看要保留數(shù)位的下一位進行四舍五入。
4.商的近似值的求法:先看要保留到哪一位,計算時,根據(jù)所要保留的數(shù)位,只要多除出一位即可,再四舍五入求近似數(shù)。
5.其它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①去尾法。②進一法。③小數(shù)除法的余數(shù):小數(shù)除法的余數(shù)的小數(shù)點要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練習題
1、1張1元可以換成()張2角,也可以換成()張5角。
2、1張1元可以換成()張1角和()張2角和()張5角。
3、5張1元可以換成()張5元,也可以換成()張5角。
4、1張10元可以換成()張1元和()張2元和()張5元。
5、1張50元可以換成()張10元,也可以換成()張5元。
參考答案
1、1張1元可以換成(5)張2角,也可以換成(2)張5角。
2、1張1元可以換成(10)張1角和(5)張2角和(2)張5角。
3、5張1元可以換成(1)張5元,也可以換成(10)張5角。
4、1張10元可以換成(10)張1元和(5)張2元和(2)張5元。
5、1張50元可以換成(5)張10元,也可以換成(10)張5元。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人民幣的兌換》復習知識點北師大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人民幣的兌換》復習知識點北師大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人民幣的兌換》復習知識點北師大版
知識點
1.人民幣與外幣的兌換方法:人民幣÷匯率=外幣;外幣×匯率=人民幣。
2.在兌換貨幣時,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是“分”,在用元作單位時,第一位小數(shù)表示角,第二位小數(shù)表示分,而第三位小數(shù)卻沒有意義,所以在求人民幣的題目中,即使沒有特殊要求,一般也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shù),求出積、商的近似數(shù)。
3.積的近似值的求法:一般要先算了正確的積,再根據(jù)題目要求或生活習慣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即看要保留數(shù)位的下一位進行四舍五入。
4.商的近似值的求法:先看要保留到哪一位,計算時,根據(jù)所要保留的數(shù)位,只要多除出一位即可,再四舍五入求近似數(shù)。
5.其它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①去尾法。②進一法。③小數(shù)除法的余數(shù):小數(shù)除法的余數(shù)的小數(shù)點要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練習題
1、1張1元可以換成()張2角,也可以換成()張5角。
2、1張1元可以換成()張1角和()張2角和()張5角。
3、5張1元可以換成()張5元,也可以換成()張5角。
4、1張10元可以換成()張1元和()張2元和()張5元。
5、1張50元可以換成()張10元,也可以換成()張5元。
參考答案
1、1張1元可以換成(5)張2角,也可以換成(2)張5角。
2、1張1元可以換成(10)張1角和(5)張2角和(2)張5角。
3、5張1元可以換成(1)張5元,也可以換成(10)張5角。
4、1張10元可以換成(10)張1元和(5)張2元和(2)張5元。
5、1張50元可以換成(5)張10元,也可以換成(10)張5元。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乘法分配律》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乘法分配律》第一課時教案設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乘法分配律》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埋伏
思考問題。
在學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我們觀察了一幅主題圖,有的同學還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二、新授
小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教師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引導學生說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個人負責挖坑、種樹,2×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負責抬水、澆樹。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組合作:
(1)兩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
(2)兩組算式有什么不同點?
(3)兩組算式有什么聯(lián)系?
匯報。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靈活地進行引導,總結出要點。
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學生舉例。
根據(jù)學生舉例板書。
到底我們舉的例子是不是符合這樣的規(guī)律呢?請學生驗證。
請學生用語言表述出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板書: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shù)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幫助我們大家記住乘法分配律?
簡記為:
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P36/做一做
P38/5
在練習小結中,幫助學生記憶乘法分配律。
四、小結
學生匯報自己的收獲。
教師引導小結,相應完善板書。
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第一課時教案全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