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一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0-01-04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二課時備課教案。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二課時備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部編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
二
時備
教案
二
時
、復習舊知,導入
1.認識生字卡片。
2.聽寫生詞。
二、學習
文,感悟內容
1.學習
文
3自然段。
(1)過渡:上節(jié)
,我們學習了
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別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
子還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2)指名讀
3自然段。
(3)指名說說這
段主要寫什么?
(4)指名回答并板書:花樣多。
(5)練習用“除了……還有……”說話。
(6)總結: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樣多,還叫我們帶回去給鄰居吃,看來,外婆還是
個什么樣的人呢?—
—善良
2.學習
四自然段。
(1)啟發(fā)談話:人們端午節(jié)吃粽子為了什么呢?
(2)指名讀
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屈原的資料。
三、
文拓展,指導書寫
1.總結交流。
(1)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
個什么樣人呢?
(2)
件出示屈原資料,了解其生平,以及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2.拓展交流。
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習俗資料,并和
文內容相對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3.指導生字“真、分、豆”書寫。
(1)
件演示“真、分、豆”筆順。
(2)認讀3個生字。
(3)觀察三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導書寫。
四、布置作業(yè)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
文的主要內容。
2.布置作業(yè)。把在本
中收集到的詞語放在你的詞語庫里。
外了解我國還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
五、板書設計
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
花樣:多
意義:紀念屈原
小編推薦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二課時教案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二課時教案
教材解析:
《端午粽》是本冊書的第十篇文章,本單元圍繞“家人”這個主題,編排了《靜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文章?!鹅o夜思》是一首古詩,語言淺顯易懂,兒童詩《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視角,童趣化的語言進行表達。《端午粽》是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生動的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通過講述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引導學生了解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
《端午粽》本篇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jié),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寫了粽子的花樣多;最后點出了端午吃粽子習俗的由來。課文語言比較形象,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時、糯米、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韻味和節(jié)奏,口語表達時,也可模仿運用這一類詞語。
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長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現(xiàn),這兩個自然段時要加強對長句子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讀好長句子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多種形式鞏固生字和詞語,會寫“真、節(jié)”2個生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箬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自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會寫“真、節(jié)”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導入新課。
農歷八月十五、正月十五、臘月初八、五月初五分別是什么節(jié)?有什么習俗?
板書課題:《端午粽》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拓展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對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的了解。】
二、復習字詞。
1、復習詞語。
孩子們你們坐得直,聽得認真,我可喜歡你們了,那讓我們一起玩?zhèn)€“賽龍舟”的游戲
出示詞語:中間分給帶回知道紀念據(jù)說端午節(jié)
粽子
2、句子中復習字詞。
端午節(jié)我們總會吃粽子,粽子里面有糯米、紅豆、紅棗(zo),
還有大肉,據(jù)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q)原(yuán)。
3、欣賞賽龍舟圖片,感受端午節(jié)熱鬧的場面。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賽龍舟”的游戲,將靜態(tài)的生字動態(tài)化,把字融入詞中、句子中再現(xiàn),且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用游戲的方式復習生字,為課堂營造了一種和諧、寬松、愉快的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p>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粽子圖片。
你看到了什么?并說一說。(粽子、糯米、紅棗)
2、文中是如何描寫粽子的?讓我們趕快讀讀課文的第二段,在第二段中找一找吧。
多種形式讀文。
(1)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不能添字少字。
(2)師范讀,學生評價。
(3)學生齊讀正音。
3、請在文中把描寫顏色的意思用橫線畫出來,你能照樣子再說一些這樣的詞語嗎?
(白白的、紅紅的、青青的、綠綠的、黃黃的、黑黑的)
4、看到有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這些顏色,你猜一下這個粽子味道怎么樣?(好吃、香、想吃)心情如何?那請你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這一句話。
5、外婆包的粽子味道到底怎么樣呢?讓我們趕緊去看看吧!
(1)生讀課文,學生評價。
(2)師范讀課文。學生做動作,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請你說一說又什么又什么的詞語。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孩子感受獨處也是一種快樂】。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外婆包了哪些花樣的粽子?你喜歡吃哪種味道?吃了粽子心情如何?
用“美滋滋”說一句話,體會美滋滋地意思。
外婆把粽子讓我們帶回家分給鄰居吃。你覺得外婆是怎樣的一個人?
【設計意圖:減少無效的講解,增加有效閱讀,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語感?!?/p>
五、學習第四小節(jié)。
讀第四自然段,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屈原是什么人?人們?yōu)槭裁匆o念他?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lián)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發(fā)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歷5月5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食物。年復一年,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每逢端午節(jié)那天便用竹葉把糯米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劃著龍船到汨羅江,投到江里祭祀屈原,這就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船的來歷。
六、書寫漢字“真、節(jié)”
1、觀察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注意這兩個字的筆畫順序。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在書中描紅,然后寫一寫。
5、展示書寫,講評。
【設計意圖:認識漢字書寫的規(guī)律與變化。感受漢字的結構美?!?/p>
七、作業(yè):
1、推薦閱讀課外書《一朵花的童話》中《婆婆路》的片段。
2、給家人講一講關于端午節(jié)或粽子的故事。
【設計意圖:本單元圍繞“家人”的題材展開描述,推薦閱讀《婆婆路》讓孩子再次感受家人在一起的快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p>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二課時教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二課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二課時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達標檢測一、解題導入,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課文內容。(板書課題)有沒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時候吃的?端午節(jié)是在什么時候?你們還知道哪些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呢?(學生自由舉手發(fā)言)同學們知道得非常多,那有沒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人們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都會做什么???(學生回答)沒錯,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課件出示有關端午習俗的圖片)6.下列哪些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
A.貼對聯(lián) B.吃粽子
C.吃餃子D.賽龍舟二、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學生讀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講了什么?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3.你們家有沒有人會包粽子?課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誰?(外婆)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指名學生讀第2自然段,數(shù)出該自然段有幾句話。
(1)外婆是怎樣包粽子的?讓學生找出描寫包粽子的句子。(板書:箬竹葉糯米棗)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書:清香,又黏又甜)
(3)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及粽子的味道。)
2.學習第3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說說這一段又講了什么。(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多)
(2)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樣?學生用筆在書上畫出來。(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3)讀第三句話,外婆讓"我們"把粽子帶回去分給鄰居吃,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外婆的善良)7.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外婆包的粽子,是用()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的棗。8.外婆包的粽子有()。
A.紅豆粽B.香菇粽
C.牛肉粽D.鮮肉粽
E.紅棗粽F.紅糖粽四、學習第4自然段,了解歷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圖片,提問有沒有人認識這個人物。
2.老師講解愛國詩人屈原及沉汨羅江的歷史故事。
3.指名學生讀第4自然段。師:誰能告訴我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誰?。浚ㄇ?/p>
4.全班齊讀最后一自然段。9.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五、回顧拓展
1.全班齊讀課文,指名學生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
2.教師回顧總結:這篇課文講了外婆給"我們"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更加了解端午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其來源,課后同學去收集了解一下中國的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吧。10.將下面?zhèn)鹘y(tǒng)節(jié)日與對應的時間連起來。
重陽節(jié)五月初五
端午節(jié)八月十五
中秋節(jié)正月十五
元宵節(jié)九月初九
[教學板書]
端午粽包:箬竹葉糯米紅棗
端午粽花樣: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教學反思]
開課伊始,我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因此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也提高不少。第一課時我主要教學生字詞,讓學生讀通讀順課文,為下節(jié)課的課文理解作好鋪墊。在指導學生學寫生字時,我讓學生學習找到生字之間的共同點及不同的書寫方式,從而讓學生掌握寫字要領。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及其中包含的感情,以及端午節(jié)的來歷及習俗。因為這一節(jié)日同學們都有過體驗,所以讓同學們自由討論非常重要。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帶入課文,他們理解課文就更加容易了。
編輯推薦: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夜色》第二課時備課教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夜色》第二課時備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部編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夜色》
二
時備
教案
二
時
、復習鞏固
1.分組開火車讀
文。
2.學生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3.識記生字,積累詞匯。
4.抽讀本
生字卡片。
5.開火車進行擴詞。
6.反饋識字情況,交流識記方法。
7.出示詞語。
(1)指名讀,齊讀。
(2)你還喜歡
文里的哪些詞語,說
說,再抄
抄。
(3)比
比誰積累的詞語多。
二、認識偏旁,書寫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認讀。
2.分類識記,指導書寫。
(1)獨體字:再
(2)左右結構:晚外
(3)上下結構:笑爸色看
3.學生書空。
4.教師板演示范。
5.學生仿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書寫展示、評議
五、板書設計
9.夜色
從前:膽子小
出去散步后:很勇敢
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彩虹》第二課時備課教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彩虹》第二課時備課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部編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彩虹》
二
時備
教案
二
時
、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認讀,組詞。
2.引導齊讀
文,邊讀邊思考:
文中共有幾個自然段?你最喜歡哪
個?
二、品讀
文
1.引導學習
文
(1)指名回答以上問題
(2)指名朗讀
自然段,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呢?彩虹美嗎?
(3)學生討論交流
(4)
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指導看圖: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彩虹像什么?
(5)指導朗讀
自然段,讀出美感。
2.引導學習
文
二自然段
(1)指導看
幅插圖,說說圖上畫的什么?
(2)指名說,師生指正。
(3)
文哪個自然段寫的是這
幅插圖呢?
(4)范讀、指名讀
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橋上干什么?
(5)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6)“我”真的能在彩虹橋上灑水嗎?
(7)同學們說得對,這是小作者的想像而已。怎樣來讀好這兩個問句呢?
(8)范讀、指名讀,請小老師帶讀,讀出作者對大自然探索的興趣
(9)總結談話:小作者不僅對探索大自然充滿了興趣,同時也是
個關心父母的孩子。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3.引導學習
文
三自然段。
(1)指名讀,想想這
段有幾句話?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說。
(3)全班齊讀,讀出作者對大自然探索的興趣。讀出“我”對媽媽的關愛。
4.總結學法,引導學習
文
四自然段。
5.總結全文,齊讀全文,感悟情感。
三、
堂拓展,布置作業(yè)
1.除了本
的彩虹讓我們充滿無限的想象,你還見過哪些自然現(xiàn)象也很美呢?
2.把
文美美地讀給家長聽。
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一課時備課教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一課時備課教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部編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
時備
教案
端午粽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認讀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個偏旁,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
文,學習讀好長句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3.能用自己的話說
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過程與方法:通過圖文結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
文內容及詞語意思。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
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其風俗習慣,并知道這些節(jié)日的歷史來源。
【教學重點】認讀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熟讀
文。
【教學難點】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及歷史人物屈原。
【教學
時】2
時
【教學過程】
時
、激趣導入
1.同學們,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件出示粽子)你們認識嗎?誰能告訴老師它是什么?
2.指名說,接著導入:同學們回答得很對,這是粽子。但是,同學們,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時候吃呢?
3.今天呀,我們
起來學習
10
,文中的小朋友和我們
樣,不僅吃過粽子,他還知道粽子的來歷呢!板書
題
。
4.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齊讀
題,注意讀準三個生字的讀音。
二、初讀
文,識記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畫上“○”,生詞畫上“”,看看哪些同學把
文讀得又快又好!
2.檢查生字、生詞認讀情況。
(1)師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師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3.
文有幾個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寫了有關粽子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呢?(
件)
4.學生自讀
文。
三、再讀
文,感悟內容
(
)讀
文,感悟內容。
1.師配樂范讀
文。
2.指名逐段朗讀
文,全班幫忙正音。
3.全班交流。(
件問題)
(二)分段學習
文。
1.指名朗讀
1自然段。
思考:這
段主要寫什么呢?
2.指名回答,師指導。
3.師總結:外婆煮好
鍋粽子,不僅僅是盼望我們回家吃粽子,同時,更飽含了外婆對我們濃濃的愛。
4.出示生字卡“午”“節(jié)”
認讀兩個生字,師指導描紅。
5.作品展示。
(三)學習
2自然段。
1.指名讀
2自然段,把不會讀的詞和句子用“~~~”劃出來。
2.全班交流詞句的正音。
3.師教讀,指名“小老師”帶讀。
4.討論交流:這
段寫了有關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5.回答交流,并板書:箬竹葉糯米棗又黏又甜
6.理解詞語:箬竹葉清香又黏又甜
7.指名朗讀
2自然段,注意讀出驕傲、喜愛的情感。
8.齊讀
2自然段,讀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別之處。
四、拓展感悟,布置作業(yè)
1.回憶自己家端午節(jié)包了什么粽子,誰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
2.全班交流并評價。
3.作業(yè):你喜歡吃粽子嗎?吃過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學說
說。
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第二課時備課教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第二課時備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部編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
二
時備
教案
二
時
、誦讀比賽,日積月累
1.情境導入,揭示
題。
2.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教師提出誦讀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之間借助拼音讀,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學生匯報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并訂正。
3.精讀古詩,熟讀成誦。
(1)導學:同學們已經(jīng)讀準了字音,接下來我們展開
次朗讀比賽,比
比讀古詩的時候,誰的聲音最洪亮,句子讀得正確、流暢。
(2)多種方式誦讀:小組比賽讀、同桌互讀、男女生賽讀、邊評邊讀、齊讀。
(3)指導學生通過二人對話的方式識記詩歌內容。
(4)分角色朗讀詩歌。教師扮演詩人,學生扮演童子。師生合作以對話的方式進行誦讀。
(5)學生自由背誦,比
比看誰背誦得最快。
(6)教師抽背,鼓勵同學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
4.小結:我們跟隨著朱迪參加了賽詩會,并且運用了多種方法誦讀詩歌。希望同學們學會運用更多、更好的方法誦讀詩歌。
二、繞口令比賽,和大人
起讀
1.導問:我們參加了快樂賽詩會,朱迪還給大家請來
位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2.多媒體
件出示:《妞妞趕?!返膱D片。
3.導學:從圖片上看到了主人公是誰?在做什么?揭示主題。
預設:主人公是妞妞,妞妞去趕牛。
4.學生初步了解內容。教師出示字卡指導學生學習重難點發(fā)音的生字。
5.朗讀表演:教師示范讀繞口令。
6.結合圖畫演示,師生逐句學習繞口令,正確讀準字音。
7.多種方式誦讀:小組比賽讀、同桌互讀。在自然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感受繞口令內容、字詞的發(fā)音等。
8.角色競賽,分角色、分小組,和同伴朗讀。學生有韻律快速讀繞口令,教師對朗讀方法予以糾正指導。
9.活動小結:今天我們快樂地學習了繞口令《妞妞趕?!罚f
說你哪
句讀得最好。通過復述,讓學生對不同語句進行鞏固練習,進
步加深了對《妞妞趕?!穬热莸恼J知。
10.延伸活動: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回家后和家里人
起讀這首繞口令。
2025年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端午粽》第二課時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5年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端午粽》第二課時”,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端午粽》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朗讀好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
積累"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中午 分開 葉子 大米 節(jié)日
2.指名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聽寫字詞,觀察圖片,回憶課文內容,盡快進入到課堂中。
二、品讀課文
1.品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外婆總會煮好了盼我們回去)
(3)從"一到""總會""盼著"你體會到什么?(外婆濃濃的愛)
(4)指導朗讀,讀出外婆端午節(jié)的期盼。
2.品讀第2自然段。
(1)同桌相互讀一讀,讀好長句子。
(2)外婆包的端午粽看起來怎么樣?誰來讀讀相關的句子。(指名讀)
課件出示: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①你能把表示顏色的詞圈出來嗎?你有什么感覺?(美)
②我們來欣賞一下吧?!菊n件出示粽子的圖片】
③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吧。
(3)這粽子不僅看起來好看,聞起來也很香,從哪兒能看出來?
課件出示:
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
你覺得這清香是什么樣的味道?(箬竹葉的味道,糯米的味道,棗的味道)
你能用"一……就……"說個句子嗎?(我一回到家就寫作業(yè))
(4)現(xiàn)在來看看粽子吃起來味道怎么樣?(又黏又軟,十分好吃?。?/p>
課件出示:
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學們,你們吃過的粽子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課件出示:
看起來--美
聞起來--香
吃起來--甜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香甜。
3.品讀第3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
課件出示: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
(2)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文中哪兒寫了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哪兒又寫出了花樣多?
(第2自然段寫了粽子十分好吃,第3自然段第2句話寫了花樣多)這樣的句子就叫過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幾種?這幾種你都吃過嗎?
【課件出示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的圖片】
課件出示:
"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4)仔細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外婆不僅勤勞能干,而且質樸大方)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花樣多,讀出外婆的勤勞能干、質樸大方。
4.品讀第4自然段。
(1)自讀這一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課件出示:
"人們端午節(jié)吃粽子,據(jù)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同學們,你知道屈原是誰嗎?
【課件出示屈原相關圖文資料】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創(chuàng)造出新體詩"楚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于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3)據(jù)說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把五月五日設為端午節(jié),并在這一天互相贈送粽子作為禮物?,F(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了嗎?
(4)原來,這小小的粽子,不僅包含著外婆的愛,還寄托著我們中國人這么豐富的感情,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吧。
【設計意圖】逐段分析文章,可以從多角度把握內容,包括文章的結構、文章的內容、還有涉及課本之外的知識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總結拓展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jié),"品嘗"了外婆包的端午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我們還知道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認識了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是收獲多多。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
2.你還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你能說說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什么習俗嗎?
春節(jié):農歷正月初一; 習俗:熬年守歲。
元宵節(jié):農歷正月十五;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前一天;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清明節(jié):農歷三月初八(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清明"那一天,公歷4月5日左右);習俗:掃墓、踏青。
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七夕節(jié):農歷七月初七;習俗:穿針乞巧。
重陽節(jié):九月初九;習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習俗:賞月。
臘八節(jié):農歷臘月初八;習俗:喝臘八粥。
【設計意圖】總結端午節(jié)的來歷,同時拓展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掌握文章內容、掌握傳統(tǒng)節(jié)日,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
四、課堂練習
插入動畫 "端午粽節(jié)日與美食"。
五、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跟父母交流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教師資訊、教師交流、教師學習
盡在小學教師幫!
部編版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彩虹》第二課時教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彩虹》第二課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部編版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彩虹》
二
時教案
二
時
、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認讀,組詞。
2.引導齊讀
文,邊讀邊思考:
文中共有幾個自然段?你最喜歡哪
個?
二、品讀
文
1.引導學習
文
(1)指名回答以上問題
(2)指名朗讀
自然段,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呢?彩虹美嗎?
(3)學生討論交流
(4)
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指導看圖: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彩虹像什么?
(5)指導朗讀
自然段,讀出美感。
2.引導學習
文
二自然段
(1)指導看
幅插圖,說說圖上畫的什么?
(2)指名說,師生指正。
(3)
文哪個自然段寫的是這
幅插圖呢?
(4)范讀、指名讀
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橋上干什么?
(5)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6)“我”真的能在彩虹橋上灑水嗎?
(7)同學們說得對,這是小作者的想像而已。怎樣來讀好這兩個問句呢?
(8)范讀、指名讀,請小老師帶讀,讀出作者對大自然探索的興趣
(9)總結談話:小作者不僅對探索大自然充滿了興趣,同時也是
個關心父母的孩子。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3.引導學習
文
三自然段。
(1)指名讀,想想這
段有幾句話?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說。
(3)全班齊讀,讀出作者對大自然探索的興趣。讀出“我”對媽媽的關愛。
4.總結學法,引導學習
文
四自然段。
5.總結全文,齊讀全文,感悟情感。
三、
堂拓展,布置作業(yè)
1.除了本
的彩虹讓我們充滿無限的想象,你還見過哪些自然現(xiàn)象也很美呢?
2.把
文美美地讀給家長聽。
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三》第二課時教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三》第二課時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三》
二
時教案
二
時
【教學內容】查字典、日積月累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出示26個字母大小寫卡片,讓學生齊讀并背誦。
2.在字母卡片里,迅速找到以下字母:AGJNRUT
二、查字典
1.
件出示26個字母大小寫卡通圖片。讓學生分辨大寫和小寫。
2.交流匯報:小兔子身上背的卡片是大寫字母,小貓身上背的是小寫字母。
3.以各種形式讀背26個字母的大小寫。
4.教師指導如何查字典,以“廚”為例講解。
5.利用
件展示怎樣查找“廚”,學生手拿字典,和教師
起操作。(
件展示的是
本P39~40的內容)。
6.學生按照
本P39~40的步驟,查找“房”字。看哪些同學查找得又快又準。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
7.指名交流步驟。
8.同法查找生字“漂(piào)”“蹤(zōnɡ)”(不會的同學請組員幫忙)
9.繼續(xù)拓展,查找“語”“典”二字,爭取人人過關。
10.
件展示P40音序查字法口訣,齊讀,進
步加深查字典步驟的印象。
三、總結
部編版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一課時教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第一課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部編版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
時教案
端午粽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認讀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個偏旁,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
文,學習讀好長句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3.能用自己的話說
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過程與方法:通過圖文結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
文內容及詞語意思。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
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其風俗習慣,并知道這些節(jié)日的歷史來源。
【教學重點】認讀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熟讀
文。
【教學難點】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及歷史人物屈原。
【教學
時】2
時
【教學過程】
時
、激趣導入
1.同學們,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件出示粽子)你們認識嗎?誰能告訴老師它是什么?
2.指名說,接著導入:同學們回答得很對,這是粽子。但是,同學們,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時候吃呢?
3.今天呀,我們
起來學習
10
,文中的小朋友和我們
樣,不僅吃過粽子,他還知道粽子的來歷呢!板書
題。
4.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齊讀
題,注意讀準三個生字的讀音。
二、初讀
文,識記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畫上“○”,生詞畫上“”,看看哪些同學把
文讀得又快又好!
2.檢查生字、生詞認讀情況。
(1)師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師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3.
文有幾個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寫了有關粽子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呢?(
件)
4.學生自讀
文。
三、再讀
文,感悟內容
(
)讀
文,感悟內容。
1.師配樂范讀
文。
2.指名逐段朗讀
文,全班幫忙正音。
3.全班交流。(
件問題)
(二)分段學習
文。
1.指名朗讀
1自然段。
思考:這
段主要寫什么呢?
2.指名回答,師指導。
3.師總結:外婆煮好
鍋粽子,不僅僅是盼望我們回家吃粽子,同時,更飽含了外婆對我們濃濃的愛。
4.出示生字卡“午”“節(jié)”
認讀兩個生字,師指導描紅。
5.作品展示。
(三)學習
2自然段。
1.指名讀
2自然段,把不會讀的詞和句子用“~~~”劃出來。
2.全班交流詞句的正音。
3.師教讀,指名“小老師”帶讀。
4.討論交流:這
段寫了有關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5.回答交流,并板書:箬竹葉糯米棗又黏又甜
6.理解詞語:箬竹葉清香又黏又甜
7.指名朗讀
2自然段,注意讀出驕傲、喜愛的情感。
8.齊讀
2自然段,讀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別之處。
四、拓展感悟,布置作業(yè)
1.回憶自己家端午節(jié)包了什么粽子,誰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
2.全班交流并評價。
3.作業(yè):你喜歡吃粽子嗎?吃過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學說
說。
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樹和喜鵲》第二課時教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樹和喜鵲》第二課時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部編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樹和喜鵲》
二
時教案
二
時
、復習詞語,回顧內容
1.出示詞語:開火車朗讀。
從前喜鵲孤單嘰嘰喳喳
后來鄰居快樂安安靜靜
2.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主要講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詞語
二、繼續(xù)學習
文,交流問題
1.指名朗讀
文3、4、5自然段,繼續(xù)思考:“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边@是為什么?
2.全班交流思考以上問題。
3.師總結:
(1)后來,這里種了好多好多樹。
(2)每棵樹上都有鳥窩,每個鳥窩里都有喜鵲。
(3)樹和喜鵲各自都有了鄰居。
(4)天亮了,喜鵲們
起飛出鳥窩;天黑了,又
起飛回窩里。
4.重點理解以下字、詞。
(1)“種”,多音字,在這里讀“zhònɡ”,結合
件理解“種”在這里的意思。
(2)“鄰居”是什么意思,注意看
本
2幅插圖。5.組織全班展示。
(3)結合
3幅插圖,想象喜鵲們“嘰嘰喳喳地
起飛回窩里,安安靜靜地睡覺了”的情形。
5.多媒體
件出示“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的構詞形式,說明這種疊詞運用是為了表示強調。
6.分組朗讀3、4、5、6自然段,指導朗讀語氣,感情,特別是要指導如何將長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三、朗讀全文,總結拓展
1.學生齊讀全文,交流學完故事后的感受:有了朋友,大家
同玩耍,
同游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2.教師提問: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生字卡:居招呼
2.學生認讀生字卡,并觀察
件中每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件展示生字描紅。
4.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5.書寫作品展示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五、布置作業(yè)
1.把每個生字在拼寫本上各寫兩個,并組詞。
2.回家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四、板書設計
6.樹和喜鵲
孤單沒有朋友
快樂有了朋友
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怎么都快樂》第二課時教案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怎么都快樂》第二課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部編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怎么都快樂》
二
時教案
二
時
、復現(xiàn)詞語,鞏固生字
1.示字詞,多種形式練讀。
折船折馬跳繩搭積木看書畫畫聽音樂
講故事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蹺蹺板甩繩子
拔河老鷹捉小雞打排球打籃球踢足球開運動會
2.朗讀
文
小節(jié)。
二、讀好
2、3小節(jié),對比發(fā)現(xiàn)
1.指名分別讀2、3小節(jié),其他學生仔細聽,并思考:哪個游戲兩個人可以玩,三個人也可以玩?(講故事)
2.學生自由讀
2、3小節(jié),邊讀邊畫出寫“講故事”的句子。
3.引導發(fā)現(xiàn):兩個人講故事和三個講故事的區(qū)別。
出示句子:講故事得有人聽才行,你講我聽,我講你聽。
講故事多個人聽更有勁,你講我們聽,我講你們聽。
比較朗讀,體會講故事多個人聽的有趣和有味,了解“有勁”的意思。
4.師生合作朗讀,體會不同游戲玩時的樂趣,感受詩句的節(jié)奏。
5.根據(jù)省略號,拓展兩個人可以玩的游戲名稱,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板書。
三、朗讀
4節(jié),體會快樂
1.教師引讀:
個人玩——(很好?。﹥蓚€人玩——(很好!)三個人玩——(很好?。﹤€人玩——(很好?。┰S多人
起玩——(更好?。?/p>
2.學生自由朗讀
4小節(jié),思考:好在哪兒?
3.交流,采用問答式,分句讀等形式進行朗讀,感受詩句的節(jié)奏。
4.對比讀
1小節(jié)和
4小節(jié),體會不同的快樂。
四、鞏固字詞,指導書寫
1.指讀板書上的詞語,給詞語分類,鞏固生字。
2.指導書寫“玩、當、音”。
(1)指導觀察字形、結構。
(2)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師范寫,生書空。
(4)生各描紅
個,臨寫個兩。(師注意提醒學生寫字姿勢。)
(5)反饋,評價。
五、板書設計
7.怎么都快樂
個人玩 折船折馬跳繩搭積木看書畫畫聽音樂……
兩個人玩 講故事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蹺蹺板……
三個人玩 講故事跳長繩……
許多人玩 老鷹捉小雞打排球打籃球踢足球開運動會……
部編版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第二課時教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第二課時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部編版教材
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
二
時教案
二
時
、誦讀比賽,日積月累
1.情境導入,揭示
題。
2.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教師提出誦讀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之間借助拼音讀,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學生匯報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并訂正。
3.精讀古詩,熟讀成誦。
(1)導學:同學們已經(jīng)讀準了字音,接下來我們展開
次朗讀比賽,比
比讀古詩的時候,誰的聲音最洪亮,句子讀得正確、流暢。
(2)多種方式誦讀:小組比賽讀、同桌互讀、男女生賽讀、邊評邊讀、齊讀。
(3)指導學生通過二人對話的方式識記詩歌內容。
(4)分角色朗讀詩歌。教師扮演詩人,學生扮演童子。師生合作以對話的方式進行誦讀。
(5)學生自由背誦,比
比看誰背誦得最快。
(6)教師抽背,鼓勵同學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
4.小結:我們跟隨著朱迪參加了賽詩會,并且運用了多種方法誦讀詩歌。希望同學們學會運用更多、更好的方法誦讀詩歌。
二、繞口令比賽,和大人
起讀
1.導問:我們參加了快樂賽詩會,朱迪還給大家請來
位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2.多媒體
件出示:《妞妞趕牛》的圖片。
3.導學:從圖片上看到了主人公是誰?在做什么?揭示主題。
預設:主人公是妞妞,妞妞去趕牛。
4.學生初步了解內容。教師出示字卡指導學生學習重難點發(fā)音的生字。
5.朗讀表演:教師示范讀繞口令。
6.結合圖畫演示,師生逐句學習繞口令,正確讀準字音。
7.多種方式誦讀:小組比賽讀、同桌互讀。在自然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感受繞口令內容、字詞的發(fā)音等。
8.角色競賽,分角色、分小組,和同伴朗讀。學生有韻律快速讀繞口令,教師對朗讀方法予以糾正指導。
9.活動小結:今天我們快樂地學習了繞口令《妞妞趕牛》,說
說你哪
句讀得最好。通過復述,讓學生對不同語句進行鞏固練習,進
步加深了對《妞妞趕?!穬热莸恼J知。
10.延伸活動: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回家后和家里人
起讀這首繞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