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30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第一課時)。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關(guān)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第一課時)”,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說課
本文應(yīng)當把它當作一篇泛讀課文來讀,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接觸并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這是中國文化的根,在中國文化中浸淫著頗為濃郁的道家思想,不了解老、莊我們會對后來的“無為”思想、“隱逸態(tài)度”無法理解。
本文文化知識含量較高,如果不了解莊子的生平和莊子的思想,有些東西學生也很難理解。因此學習本文前要作一個鋪墊,即對莊子要作一個比較具象的介紹,如果只是概念化的介紹,可能是無益的,所以在第一課時專門安排老師45分鐘的暢講,相信通過這次暢講,一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第二也可以在學生的心田播下中國文化的種子,同時也應(yīng)該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第二課時再來學習這篇課文,由于有了第一課時的鋪墊,對莊子的思想本課時不再作詳細的品析,或?qū)蝈e,或不對也不錯,由學生自己去慢慢感悟,老師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人。所以重點應(yīng)落實在對內(nèi)容的整合和語言的品讀與積累上。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詞語,掌握并熟練運用成語。
2.深入研究關(guān)鍵語句,整體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
3.體會優(yōu)美的語言。
4.了解莊子思想的實質(zhì)。了解有關(guān)道家的文化。
●教學重點
整合內(nèi)容,品讀語句。
●教學難點
認識莊子的精神境界。
●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介紹莊子及《莊子》,第二課時進一步學習課文。
●教學方法
第一課時以教師講解為主。第二課時主要采用討論式和啟發(fā)式,運用多媒體教學。品讀法。
●教學用具
有關(guān)老子、莊子介紹的講義或幻燈片。莊子的《庖丁解?!贰肚f子釣于濮水》等原文。
●預(yù)習要求
自讀課文,摘錄優(yōu)美詞句;找出莊子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態(tài)度,分析莊子的“哲學困境”,進而理解莊子的思想。
●學習導航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語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華民族多災(zāi)多難的一個時代,同時又是中國文化最為有幸的時代。百家爭鳴,各種流派紛紛登場,給我們帶來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榮。其中有一個獨立特行的一派,一個獨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稱,他其貌不揚,長脖子,脖子還長有一個瘤子,臉色蠟黃,他曾經(jīng)去見過幾位國君,后者都被他的長相嚇跑了。但是他的文章是那么激動人心,我們來背誦他的《逍遙游》。引入對莊子和老子的介紹。
(老師一面出示莊子的有關(guān)文章,一面介紹他的經(jīng)歷及思想)
(一)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千歲矣。王中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br>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以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囂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為事??吐勚堎I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計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二)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快吾志焉?!保ǔ趼犝f莊子很有才能,派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來聘請他,許諾他讓他做楚國的相。莊子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金是很貴重利益;卿相是很尊貴的地位了。你難道沒有看到用來祭祀的牛嗎?飼養(yǎng)它幾年,給它披上錦繡,牽它到太廟,在這個時候,它雖然想做一個牛,哪里能夠做得到呢?你快快離開,不要玷污了我!我寧愿在污泥濁水之中游戲而讓自我快樂,不愿被那些享有國家的人所束縛;我一輩子不會做官,來使我心里快樂。”)
(三)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畈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磔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br>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br> (四)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抬?;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br> (五)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六)
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一個楚國人用白粉涂抹自己的鼻尖,就好像蒼蠅的翅膀那樣薄,他讓一個工匠用斧頭把白粉砍掉。工匠輪起斧頭呼呼如一陣大風,這個楚人聽憑他去砍,結(jié)果鼻尖的白粉全被砍掉但是鼻子沒受傷,這位楚國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曾任漆園吏。楚威王聞其賢,聘以為相,不就,窮困終生。莊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代,當時周室已然衰微,諸侯紛爭,并厚招游學之士,欲使其為己所用,而各方志士則欲救世弊,窮竭神慮,著述立說,于是以人力救世之學并起,這些學說絕大多數(shù)是人與人爭斗之下的產(chǎn)物,是為諸侯所用的政治工具。身處亂世的莊子清醒地認識到以政治理想的實現(xiàn)為目的的人道非但不能使人世契合于清靜無為的天道,反倒是背離道途使人世愈加紛亂不堪的重要因素。因此莊子之道是在以天道批判人道,從保全生命本質(zhì)出發(fā)形成的一套以養(yǎng)生和間世為內(nèi)容的思想體系。
養(yǎng)生之道是莊子對生命本質(zhì)的價值判斷,在他看來道賦予人的惟一形式是生命,所以生命本身才是判斷其價值的最高標準,而其他任何價值標準都是片面的不完全的,因為像儒家那樣只以生為基點的“有為”學說忽略了道賦予生命的全部是生與死的統(tǒng)一,是天命固然,人力無法控制。因此以人道來評價人世且欲盡人力以救世不僅是徒勞,而且還是對生命無謂的損耗。他認為人生應(yīng)該做也是可以做的就是養(yǎng)生,即順其自然的保持生命的本來面目,使其不受來自生命以外的任何干擾。他以“庖丁解牛”來形容養(yǎng)生之道:
他把生命視為庖丁手中的刀,要使其既鋒利又耐用,就必須“以無厚入有間”的方法使用。這里的“無厚”可以理解為沒有人為設(shè)置標準的生存狀態(tài),“有間”則比喻道賦予人由生至死的過程,“以無厚入有間”得到的就是游刃有余的養(yǎng)生境界;而與之相反的生存之道猶如“割之”“折之”的使用生命之刀,帶來的就只有生命的損耗,且越無視天命固然,損耗就越快。
很明顯養(yǎng)生之道不僅是莊子對生命存在的判斷,更是在對自己所處環(huán)境中的人道思潮的批判與否定,指出了人道價值觀念的局限和施行時必然面臨的困境。但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理解莊子對人道的批判與否定必須有“違背天道”這個前提,他只是對以人道為基點的價值判斷進行的批判,且否定由此而形成的是非、成敗、名利、榮辱等人世的價值標準,而不是在對人的生命價值作否定。如果他連生命本身也否定,那就真像魯迅說的“自無為而入于虛無”了,如此的話他就決不會提出養(yǎng)生,直接說生不如死豈不省事的多!盡管我們無法當面問莊子,但從庖丁在三年中逐漸領(lǐng)會“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解牛之法,就可以看出莊子還是很贊成了解客觀存在的,只不過他認為因之固然要學會遵從,而不是“知天命不可為而為之”,因此我認為莊子絕不是個視生命如草芥的厭世之徒,而虛無主義則更是無從談起。
然而,莊子雖然提出了循天命而行的養(yǎng)生之道,但他畢竟生活在人道盛行的現(xiàn)實世界,在批判與否定人道的同時,還面臨著人世的實際生活,還必須應(yīng)付人道給他這個遵天道者造成的種種不便和麻煩,于是莊子得出間世之道。人們一般會有這樣的誤解,以為處世之道只有兩種,行人道者為入世,反之即是出世,莊子被習慣性的歸入出世者的行列。其實以人道為界的兩分法本身就有毛?。浩湟?,人道不統(tǒng)一,儒家以仁為道,墨家以愛行道,法家以君掌道,以何為準呢?如果以天下盛行者為入世之道,那么僅以所舉的三家中就必有兩家為出世之道,然而事實上他們都應(yīng)該是人道。這樣一來出、入世的處世就變成了人道成敗的標準;其二,人道以世用為目的,政治實用性太強,使得其界定范圍不合理。入世者這一邊特點鮮明,當然容易辨認,但出世者這里就有些魚龍混雜。虛無主義者、憤世嫉俗者、悲觀厭世者、愚笨無知者加上大徹大悟者抑或還有其他不以世用為目的者都扔進一個籃子里,難免讓人對出世之道產(chǎn)生種種片面的誤解,顯然對不具有政治實用性的思想有“扔進籃子都是菜,不分蘿卜和青菜”的弊病。再從莊子這里看,他并非對人世漠不關(guān)心,只是不愿意在他認為徒勞的價值體系中耗費精神,他是在另一條道路上探索有利于人世發(fā)展的途徑,因此將他歸入由人道為標準的出世者的行列是很不恰當?shù)摹?br> 從所處的現(xiàn)實看,莊子盡管以獨立于人道之外的態(tài)度處世,但這主要是由于潮流不合其理想,他要“立于天而間于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他的間世之道更多的帶有批判性,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回應(yīng)。間世之道的主旨就在于“無用之用”,是其對人道賴以施行的形式——政治手段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熱衷于政治的人而言的。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樹木是因為有用才招來的禍害,人的有為也同樣啊!他深刻地揭示了宣道者與統(tǒng)治者之間的關(guān)系,暗示宣揚人道救世者熱切執(zhí)著背后隱藏著的禍患,接著他以散木為喻: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來說明無用的用處,是對宣道者應(yīng)盡早抽身的告誡。然而,后世卻絕少有人能從他的告誡中真正領(lǐng)會間世之道的用途,反而滑進了出世的極端之中,不是厭世、憤世就是假借出世而入世,實在辜負了莊子的一番苦心。間世之道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們在亂世之中也能得到符合天道的養(yǎng)生,具有很明顯的實用意圖。然而,思想一具備實用的特性,就難免會被人利用,因為并非每個人都有莊子這般的深刻思想與睿智的頭腦,更重要的是每個人所處的現(xiàn)實和應(yīng)對的想法也不同,所以吸收莊子的思想也千差萬別。縱觀后世莊子思想的影響可以發(fā)現(xiàn),正是由于儒家人道思想在人世的盛行,加上莊子之道那僅有的一點實用性,使得莊子理想中的無為變成了一種無能為力,甚至很不情愿的跑到了所謂人道的另一面去了。這位先秦時代最偉大的思想批判者在暢游天界的閑暇之時,如果回眸一眼人世不知能不能做到“安時處順、哀樂不入”呢?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有用之用是每個人都知曉的。從俗世說,衣食住行都是,只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可以無視有用之用。其實人間煙火不能不食,至多是少食而已,即使是古時之大隱。就科學而言,幾乎無人不曉那是第一生產(chǎn)力,所以是必有用的。其實科學主義在近100年來已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堅信不移的信念,而且是一種強勢的意識形態(tài)。1972年中國首次派代表參加聯(lián)合國的國際學術(shù)會議,討論世界生態(tài)問題。會議綱領(lǐng)中有一個被當時世人皆能接受的觀點,即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應(yīng)是有限制的,但這個觀點卻不能被中國代表所接受。這是舊事,今天人們都能理解并接受這個觀點了??梢娪杏玫募词箓ト缈茖W也會被限制,這就是人文了。人文的好處不易識,正因為它不那么有用。
由于民間裹著破布的假道學多了,真正的道家思想也就難免處于弱勢,找尋道家精髓就成了件頗為不易的事。所幸的是我們還有莊子,一位真正安貧樂道的逍遙派,盡管他一天到晚做著化蝶的夢,有些不切實際,但至少比起那群兩眼只瞧著腐肉的蒼蠅可愛多了。
莊子喜歡談?wù)撍劳?,這一點與孔子不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問題就這樣被回避了。而莊子的邏輯是:懂得了死,生就不成為問題了。于是他開始談?wù)摾献拥乃?。老子死了,他的朋友秦失來吊喪,大叫三聲而出。老子的弟子們都責怪秦失,說他不像話。秦失卻反過來看不起他們,認為他們不真正懂得老子。他說:“是(喜生惡死)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边@大概也就是莊子的生死觀吧!既然死亡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那痛苦悲傷就是庸人自擾顯得多余了。不要說對孔子守孝三年的禮,就是對墨子的三天之禮,莊子都覺得多余。老婆死了他鼓盆而歌,高興得不亦樂乎,世人驚異也實在是對他的生死觀不夠了解的緣故。
既然死不足悲,那么生又何喜呢?在莊子眼里生不過是一場夢。“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與后世所謂人生若夢不同的是:莊子的夢是因為覺得生死歸一,都是物化的自然現(xiàn)象,所以他夢為蝴蝶,享受浪漫帶來的快樂;而后世的夢卻是由于對現(xiàn)實的心灰意冷,悲觀得不是遁世就是尋死,全然做不到笑看風云。因此莊子說:“萬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毖酃鈱崬樯钸h。
認識完生死,我們就不難看出道家思想為什么不易施行了。正如莊子自己的比喻:他的思想是大鵬鳥飛臨于九萬里之上,蜩和學鳩焉能理解,即便理解又焉能施行之。無法施行,這世上難免就會多一些擾人的蒼蠅,不過偏偏有些蒼蠅非要給自己安上蝴蝶的翅膀,你想想斑斕美麗的蝴蝶盯著一塊腐臭的爛肉大快朵頤,多惡心啊!
二、課后練習
以“與莊子對話”為話題寫一段文字。
示例:
莊子之哀
伊人在林間遇見莊子,看到莊子神情凄哀,便上前詢問:“先生,何故如此悲傷?”“哀悼呵!”莊子掩淚回答,“哀悼兩個弟子?!薄鞍У績蓚€弟子?”伊人困惑地問,“他們遭到大不幸了嗎?”“一個死,另一個算是活著?!?br> 伊人更困惑了,問:“想當初,先生的妻子亡故,您不僅沒有痛哭悲悼,還‘鼓盆而歌’呢??墒?,對兩個弟子先生卻如此哀慟;難道對他們的親情,反而勝過曾與先生耳鬢廝磨的妻子么?先生,您真叫人大惑不解!”莊子愀然喟嘆一聲,爾后徐徐說道:“那兩個弟子怎么能跟我的亡妻相比呢!我的妻子如常人一般,得之于自然之氣,化而為有形的生命?!⑻釙r,她嬉戲于鄉(xiāng)野;少女時,她采薇于南山;桃花灼灼時,她做了莊周的新嫁娘,那一天她也宛如灼灼的桃花。隨著莊周她無幸歡享奢華;然而,即使在艱辛困頓之中,她也沒有棄失質(zhì)樸的真性。我當漆園小吏,悵然若失;她洞知我的心騖,對我說:‘莊周,我們還是回去吧!’于是,我們回到了鄉(xiāng)野。她的學識不豐,卻有生命的感悟;她從不傷屈真性,而與自然廝伴;她活著的時候,她的心也同時活著的。她擁有生命,她珍惜生命,她衍育生命,最后她訣別了生命。來自于‘無’復(fù)歸于‘無’。終于,她恬然寢息于茫茫的天地之間。我的妻呵,生也自然,死也自然,難道還需要我悲傷不已、凄凄哀鳴嗎?”莊子平靜地談著他的亡妻,伊人感覺到了蘊于平靜之中的摯情。莊子舒了口氣,又接著往下說:“那兩個弟子,又怎能相比呢?他們聰穎,有學識;當初,他們離開時,問我對他們有什么囑言,我指著天空,說:‘你們看到那伯勞嗎?它飛來時翅膀上是空的,在我面前飛去,它的翅膀也還是空的??湛盏?,沒有贅物的負軛,它才能自如自得地高翔?!銈?nèi)粲凶约旱某岚?,就空空如也地離去吧!我能給你們什么呢?’可嘆的是:他們卻終于讓‘翅膀’套上了重軛,在世事沉浮中迷失了自身。他們終日里惶惶然奔走競逐,而不再深思如此奔競究竟為什么;攫得虛物,他們洋洋自得,失卻蠅利,他們便如喪魂魄;可憐的一顆心備受折磨,輪番地經(jīng)受著澆淋和烤炙;他們學會了矯情和作偽,所言所行多與內(nèi)心相忤;心的扭曲一旦成為常態(tài),質(zhì)樸的真性也就蕩然湮失;嫻熟了爾虞我詐,也擅長于勾心斗角;他們算計別人,更疑懼被人算計,如同行走在剃刀的鋒刃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忐忑終日……他們將聰穎和機敏悉盡耗費于此了。我再與他們邂逅相逢時,不禁驚嘆:‘你們竟如此衰老了么?’‘衰老?’他們摸了摸光滑的下巴,嬉笑著說:‘先生,不是您老眼昏花了吧?’唉!我還能說什么呢?‘近死之心,莫使復(fù)陽’,真是如此的吧。如今,他們倆,一個已死于非命,另一個被砍了雙足。這訊息頓使我哀從中來,不能自已。我所悲嘆的,并不是我對他們所說的一切如風過牛耳,也不是他們沒有成為篤順的弟子;我所哀悼的是:他們戕殘了生命和真性,他們自己斫喪了自己。我哪能不為此而悲慟呢?”“也許,他們是早就徒有軀殼了?!币寥苏f,“先生不是說過‘哀莫大于心死’嗎?”“是呵!”莊子點點頭,說,“這正是我所要哀悼的?!?p>擴展閱讀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第二課時)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nèi)容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第二課時)”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第二課時)●教學重點
從整體把握課文,品讀語句。
●教學導航
一、整體初讀,整合內(nèi)容
1.在作者看來,莊子的精神境界究竟是怎樣的?作者對他是什么態(tài)度?
老師點撥:本題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要指導學生梳理全文,理出頭緒,有條理地回答問題。點撥:細讀、品味胡文英的話: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明確)莊子的精神世界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不斷沖突的內(nèi)心世界。一方面,他對人類充滿憐憫,最多情,最溫柔寬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傷害。另一方面,對污濁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莊子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哲學困境”,他徘徊其間,在內(nèi)心的矛盾中作困獸之斗。莊子在污濁的人世間保持著清潔的精神,他超凡絕俗,拒絕誘惑,把自由的價值看得至高無上,不屑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對莊子表示激賞的態(tài)度,認為他的怪誕與孤傲都是可以理解的。對他獨立的人格,清潔的精神,推崇備至。作者對莊子充滿血淚的怪誕與孤傲,充滿敬仰愛戴之情。
2.作者認為莊子的意象是怎樣的?
(提示:奇特?!懊赖米屛覀儫o所適從”,“幻化無方,意出塵外,鬼話連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驚風”)
3.作者認為莊子的作品有著怎樣的意蘊?
(提示:深邃難解,“永遠有著我們不懂的地方”)
4.整體而言,作者讀莊子作品有著怎樣的感受?
(提示:視界為之一開,俗情為之一掃)
5.作者以為莊子有著怎樣的聰明才智?
(提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是“造化鐘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歸納提要
1.作者何以將題目命名為“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提示:其含義是說,《莊子》代表了人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含蓄地告訴人們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應(yīng)該看看莊子,學學莊子。當然,也惟有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我們才應(yīng)該去學莊子的精神追求。
2.課文采用對比法(對照法)把莊子與姜太公作對比,二人同是垂釣,但心境不同。試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回答。
(明確:姜太公,直鉤釣魚,用意在釣文王,并非真心釣魚。他的心在為人賞識、為人所用上。莊子垂釣濮水,是真心真意地在釣魚,甚至是希望有一條魚來給他充饑)
3.莊子拿烏龜?shù)倪x擇來打比方,說明他鄙棄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點撥方法:在這里烏龜是一個比喻,要從這個意象入手,從而體會莊子的精神世界。
(明確:他追求的是不受束縛、自由自在的清凈生活。不與世俗為伍,追求個人的閑雅之趣。鄙棄富貴權(quán)勢,追求的是人格獨立,精神的自由)
三、重點解讀
1.“我們不以此懸的”什么意思?(的:箭靶的中心,引申為“目標”“目的”“標準”)
(明確:我們不用這一個作為統(tǒng)一的標準來衡量每一個人)
2.課文第7自然段,在對莊子拒聘這一具體事例進行議論之后,接下來的幾個句子里反復(fù)出現(xiàn)了“樹”“月亮”似不相關(guān)的詞,對此該如何解讀?
(明確:莊子是得到世界公認的我國先秦時期的思想大師之一。莊子哲學不是簡單的處世哲學,而是包含著理想追求的生命哲學,重在解脫世人的精神枷鎖。課文第7自然段正是這樣抓住莊學精華對莊子進行贊頌。第一層是議論“拒聘”,點明莊子排除誘惑的精神力量所在,肯定其“反潮流”行為的難能可貴。第二層針對莊子由潔身自好到堅持生命的清新澄澈,由主張“無我”“天人合一”到從私利洶涌的喧囂回到自然生命的簡樸,肯定莊子的哲學及其實踐,在突破人生誤區(qū)、建設(shè)民族文化過程中的振聾發(fā)聵、促人猛省的不朽價值??吹贸龅诙邮堑谝粚觾?nèi)容的拓展和升華,也是全篇之“眼”。在這里,作者綜合運用比喻、移就、設(shè)問等多種修辭手法,賦予“樹”和“月亮”以象征性意象,把我們引入童話詩般的境界,讓我們借助聯(lián)想、想像,超越時空,走近了這位千古奇才、精神巨子)
3.咬文嚼字: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問題。
(1)讀莊子,我們也往往被莊子撥弄得手足無措……他總在一些地方嚇著我們……“撥弄”“嚇”都表示讀莊的感受,二者能否互換?為什么?
(2)同時,他永遠有著我們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永遠有著我們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吧街厮畯?fù),柳暗花明”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都是用的現(xiàn)成詞語,取義有變化的是前者還是后者?有什么變化?
(3)“造化鐘神秀”,造化把何等樣的神秀聚集在這個“槁項黃馘”的哲人身上啊!
這一句里有兩個明引,是一個不能少,還是可以去其一或同時去掉?
(4)對這種充滿血淚的怪誕與孤傲,我們怎能不悚然面對,肅然起敬,油然生愛?
“悚然面對”“肅然起敬”“油然生愛”三個短語的順序能否變動?為什么?
(陳望道先生說得好:“修辭以適應(yīng)題旨、情境為第一義?!?1)不能互換。二者所屬句群不同,各有所用:前者著眼于整部《莊子》,意在突出其征服讀者的力量;后者著眼于部分章節(jié),意在突出其某些觀點的奇異超絕。(2)“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原是寫境界幽深、色彩明麗的鄉(xiāng)村風光,這里用來表示讀者心目中的莊子的儀態(tài):錯綜復(fù)雜,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3)一個不能少。前者類比,后者反襯,鮮明地表達了對莊子的罕見天才和偉大人格的崇仰之情。(4)不能變動。這種心理變化反映了讀莊的規(guī)律,是作者的心聲,也是對讀者的啟示)
四、探究質(zhì)疑
1.作者引述莊子拒聘的故事,從中穿插進不少內(nèi)容。這里化簡為繁,是行文不當,還是繁得其宜?
明確:經(jīng)驗告訴我們,文字繁簡是不是得當,不能脫離題旨和情境來說話。莊子拒絕楚威王“許以為相”的禮聘,故事記載在《秋水》篇中(《史記莊子本傳》里也提到),反映了莊子對權(quán)勢利祿的鄙棄和對自由人生的追求。這個故事在課文里是惟一一則可感可觸的典型材料,既要印證上文的讀莊感受所言不妄,又要為下文展開莊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鋪墊基石,但原文僅97字,依照原樣引述,意象無疑顯得單薄,無法做到結(jié)構(gòu)嚴謹,從而收到預(yù)期的表達效果。我們佩服作者的高明。他對這個故事的處理,既不拘泥于原文,又絕對地忠實于原文,他穿插進多于原文數(shù)倍的材料,都屬合情合理的聯(lián)想、想像,不僅能與故事情節(jié)或襯托或?qū)Ρ然蝈囱踊蚯腥牒椭C組合,而且由于大背景和小環(huán)境的敷設(shè),主人公莊子的形象因而更加厚實凝重、生動傳神,那積淀著民族傳統(tǒng)、滲透著文化觀念和社會心態(tài)的一個個畫面層現(xiàn)疊印,如同在讀者面前播放了一集電視劇??梢哉f,不作如此處理,莊子的精神品質(zhì)的難以企及,他的個性、他的哲學的“外曲內(nèi)直”“外化內(nèi)不化”的特征就無從突出表現(xiàn)出來。
2.本文是對《莊子》的一種解讀,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第一課時,我們了解了一點莊子和他的著作,請再聯(lián)系讀過的《秋水》《逍遙游》,談?wù)勀愕囊娊狻?br> 解說:本題培養(yǎng)學生懷疑精神、獨立思考精神。本題又要求擴展閱讀,溫故知新。學生可以到圖書館或因特網(wǎng)上查找資料,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作為讀書卡片的一個欄目:挑戰(zhàn)權(quán)威。課后交流。
推薦閱讀:《永恒的鄉(xiāng)愁》(鮑鵬山)(見高中第五冊《語文讀本》)
●延伸閱讀
“老子”說
老子具有極其出色的逆向思維能力,所以他對當時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觀念都表示出懷疑,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他最終將懷疑變成了對現(xiàn)實的否定,這就似乎走的有些遠了。
老子的“無為”理論,是建立在他對“天道”的認識之上。他認為:天地是以“無為而無不為”的方式存在的,所以人也應(yīng)該遵從天而“無為”。且不論,老子的“天道無為”是否正確,就以人的發(fā)展歷史來看也遠不是“無為”可以解釋的。如果真的如老子所說“無為”是應(yīng)了天意,那么人應(yīng)該還是猴子,應(yīng)該還爬到樹上吃果子,而不是舉著鋤頭種糧食。進化本身就說明人不可能安分,人總是在改善內(nèi)外部環(huán)境以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然而,老子不認識達爾文,不知道進化論,他可能以為人從來就是人,沒有猿猴的過去,自然也就沒有更完善的將來,所以他的“無為”是靜態(tài)的,不符合世界是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事實。
當然,如果老子僅是因為對自然的認識上出現(xiàn)了錯誤,那我們應(yīng)該原諒他,畢竟他生活在兩千多年前,那時候的人們還熱衷于祭天拜神,與他們相較即使是靜態(tài)的認識人與自然卻也還是一種進步。
但他的“無為”似乎還另有目的。據(jù)說老子寫這本書是在他棄官歸隱時,應(yīng)守關(guān)者關(guān)尹的請求才作的,似乎本身就代表著他無所求的品格。但是,我不相信他真的無所求,因為寫書時他還在發(fā)牢騷:“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笨梢娝跅壒偾笆怯姓蜗敕ú⑿袆舆^的,只是由于沒能實現(xiàn)才無奈地歸隱了??赐耆珪?,我發(fā)現(xiàn)“天道”其實不過是他以所謂圣人之言傳授治國之道的借口罷了。這樣看來老子并不那么單純,換句話說就是有些狡猾。
在闡述治國理論時,老子充分展現(xiàn)了他逆向思維的特長,幾乎每句話都充滿了辯證性。例如:“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狈路鹑魏伪淮蠹曳Q頌的行為都是由于整體上的不善所造成的。又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本秃孟裨谡f明人在認知方面的缺陷。這些話獨立起來看可算非常智慧的語言,很有深意也不無道理,但將它們擺在一種思想體系中就不免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更不可理喻的是老子對此得出的結(jié)論竟是“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虛無,仿佛世間的一切標準和概念都是空虛的幻象,根本無法實現(xiàn)。
其實,這正是老子的目的,否定現(xiàn)實是為了控制現(xiàn)實,他希望人們不要產(chǎn)生追求的欲望,從而也就不會產(chǎn)生滿足不了欲望的痛苦,沒有痛苦也就不會反抗,不反抗國家不就長治久安了嗎?他開動腦筋推理出了一種精神勝利法,并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治理國家,真可謂居心叵測啊!
然而,這種方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所有的人都有不可遏制的欲望,特別是現(xiàn)實中束縛看來是最小的君王們,要他們做到“生而弗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簡直比老百姓“生而不吃”都難!所以老子的“無為而治”注定不可能成功,也幸虧是不可能成功的!
老子這一套在政治上注定是失敗了,因為客觀存在的“人道”恰好不適應(yīng)他主觀形成的“人道”。但“辯者不善”這句話在后世卻無數(shù)次的得到了驗證,很多巧舌如簧者也玩著與老子一樣的把戲,把險惡的居心隱藏在各式各樣的花言巧語之下,小到騙財,大到欺世,將善良卻不辨是非的人們玩弄于股掌之間。民間有句話很能形容這樣的人:“他把你賣了,你還幫著他數(shù)錢呢!”因此我們要警惕,千萬不能上了那些“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的當。
《先秦學術(shù)》序言
一
儒家天真,道家率真,墨家認真,名家頂真。
政治上天真的儒家,在生活中一點也不率真,所以多是偽君子。生活中率真的道家,在政治上一點也不天真,所以多是真隱士。宗教上認真的墨家比儒家虔誠,他們把鬼神當真,因此避免了儒家的虛偽。知識上頂真的名家比道家真誠,他們把真理當真,因此避免了道家的虛無。
然而帝王專制需要政治上天真幼稚的儒家,因此儒家戰(zhàn)勝了墨家,宗教信仰在中國成了民俗游戲。帝王專制需要生活上率真隨便的道家,因此道家戰(zhàn)勝了名家,客觀真理在中國成了海外奇談。
所謂真實,可分為真際與實際兩部分。中華民族是個很不認“真”而頗為務(wù)“實”的民族。名、墨兩家專注于真際,儒、道兩家專注于實際。因此墨家和名家的中道覆滅,在中國歷史一成不變的務(wù)實軌道上,幾乎是邏輯的必然。名、墨兩家的中道而絕,使真際文化成為絕響;儒、道兩家的陰陽互補,使實際文明綿延久長。中國文化對“真實”的接受程度,以道家頗為務(wù)實的率真為最后界線。在率真的限度內(nèi),一定程度的狷介放達,成了中國文化最高的審美內(nèi)容。作為對令人窒息的專制文化的必要調(diào)節(jié),作為對高度緊張的脆弱神經(jīng)的適度松弛,道家式的率真狂放,有時甚至可以表現(xiàn)為對帝王將相的某種不恭和傲慢。但任何狂士一旦越過了這個最后界線,就會遭遇滅頂之災(zāi)。
二
儒者弱智,道者狡智,墨者奇智,辯者大智。
儒者標榜仁義,貶低智慧,因為他們非常弱智。道者批判仁義,絕圣棄智,卻自稱大智若愚,然而若愚之智并非大智,只有老奸巨猾的狡智。墨者非難儒、道兩家,無私無畏地神道設(shè)教,頗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奇智。辯者跳出世俗政治的污穢樊籠,冒天下之大不韙地叩響真理之門,故有空谷足音的大智。在公孫龍的超絕智力面前,所有先秦諸子的智力都顯得相當平庸。因此,當墨、辯之智成為絕響之后,中國文化從此就與真正的智慧永遠絕緣——直到西方智慧進入中國以前,只有道家的狡智和禪宗的冒牌智慧——弱智的儒家信徒無不對取代了良幣的劣幣心悅誠服。
由于真正的智慧在中國文化中的缺席,于是智力水平連普通幾何題也解不出的江湖騙子,就敢于自封智者。徐光啟服膺西方文化,是從翻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開始的;康熙皇帝敬畏西方文化,也是從解幾何題開始的。我敢斷言,凡是貶低西方文化的人,都是讀初中時解不出幾何題的人。反過來也一樣,凡是拜倒在西方文明現(xiàn)有成就腳下,卻對產(chǎn)生這些成就的原因一無所知的人,也是讀初中時解不出幾何題的人。柏拉圖學院門口之所以大書“不懂幾何者免進”,就是為了預(yù)防弱智者成為以“超級智者”唬人的江湖騙子。眾所周知,中國自古至今都盛產(chǎn)這樣的江湖騙子。我認為,凡是會解幾何題的人,就不會被禪宗式的江湖騙術(shù)蒙得暈頭轉(zhuǎn)向。我敢說,惠能以及所有的禪宗大師,他們的智力都不足以解幾何題。不會解幾何題并不可羞,因為他或許是個能夠打破唯理主義的邏輯思維定勢的藝術(shù)奇才(比如莊子),但藝術(shù)家不該冒充哲學家——正如不懂詩的哲學家不該冒充藝術(shù)家。
三
公元前八到二世紀,是人類現(xiàn)有各大文明的原始積累期,雅斯貝爾斯謂之“軸心時代”。這一時代,相當于中國歷史分期中的先秦。本書試圖描述的是,當蘇格拉底及其弟子在雅典街頭探討哲學,當釋迦牟尼及其弟子在印度荒野傳播宗教,與之同時代的杰出中國人,在街頭、在荒野——事實上更多的是在廟堂之上——說些什么?他們的言說,對后世有什么影響?他們的言說,在今天還有什么意義?
先秦時代,是中國思想最輝煌的頂峰,此后歷經(jīng)兩千年而永難超越。為了使枯燥艱深的諸子思想形象易解,我選取了諸子寓言作為進入這座燦爛寶庫的方便法門。雖然在學理上我服膺名家,在人格上我敬佩墨家,但是由于名、墨兩家中道而絕,在本書中過多談?wù)撁?、墨兩家,未免與中國歷史的實際進程過于無關(guān)痛癢。由于儒、道兩家事實上成了中國文化陰陽互補的主流思想,因此我還是把大部分篇幅給了儒、道兩家,這樣對中國歷史的實際進程更為切中要害。并且毫不意外,專注于真際的名、墨兩家確實也較少從事寓言創(chuàng)作;同樣并非意外,先秦最杰出最多產(chǎn)的兩位寓言巨匠——莊子和韓非,恰是專注于實際的一道一儒(法家只是儒家的同宗別派)。寓言正是一切表述思想的文學形式中,最實際的一種。而由于寓言同時又是一切表述思想的文學形式中,最具游戲精神和自由精神的一種,因此思想極度不自由的韓非,雖然寓言數(shù)量多于莊子,但其藝術(shù)水準與莊子卻不可同日而語,也就并非意外了。在我這種毫不圓通的邏輯頭腦看來,一切都是必然的。短時段的歷史事件可能有意外和偶然,長時段的歷史走向,卻一定是必然的,沒有任何意外。這對于希望客觀歷史能夠更符合主觀愿望的人來說,或許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吧。
●板書設(shè)計
1.莊子與姜太公
同樣是垂釣,但心境不同。
姜太公垂釣,用意在釣文王。
莊子垂釣濮水,是真心真意的在釣魚,無意于楚國的相位。
2.烏龜?shù)墓适?br> (1)以烏龜自比,說明自己的態(tài)度:吾將曳尾于涂中。
(2)他追求的是不受束縛、自由自在的清凈生活。
(3)不與世俗為伍,追求個人的閑雅之趣。
●學習卡片
福祉(zhǐ)朝暾(tūn)聚訟(sònɡ)
濮(pǔ)水清風夜唳(lì)驚魂甫(fǔ)定
辨形:
消受——銷售聚訟——惺忪謬悠——綢繆
怪誕——垂涎目不暇接——瑕不掩瑜
詞語理解:
福祉:幸福。
甫定:剛剛才定下來。
謬悠:虛空悠遠,引申為荒誕無稽。
端崖:邊際。
耿耿:老想著。
暾:剛出的太陽。
硫酸(第一課時)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硫酸(第一課時)”,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第三節(jié)硫酸
●教學目標
1.復(fù)習硫酸酸性,學習并掌握濃硫酸吸水性、脫水性,濃硫酸的氧化性。
2.學會檢驗SO的原理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濃H2SO4的性質(zhì)和SO的檢驗
●教學難點
濃H2SO4的強氧化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fā)、探究、實驗、對比
●教學用具
投影儀、試管、膠頭滴管、鐵架臺、雙孔橡皮塞及導氣管、酒精燈、砂紙、玻璃棒、大燒杯、膽礬、濃硫酸、紙屑、木條、棉花、銅片、細銅絲、品紅溶液、石蕊試液、氫氧化鈉溶液、鋁條、硫酸銅溶液、蔗糖、蒸餾水、濃鹽酸、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鈉溶液、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亞硫酸鈉溶液、稀硝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讓我們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領(lǐng)略它特別的風光。(意指濃硫酸的特性)
[說明]以上物質(zhì)化學式書寫要大,彎箭頭和化合價要醒目,可用不同顏色,充分體現(xiàn)層次感,可借投影展出。
[板書]第三節(jié)硫酸(第一課時)
一、硫酸
[師]我們在初中學習化學時學過硫酸的性質(zhì),這節(jié)課我們將作進一步研究。
請大家分述以下投影實驗的實驗現(xiàn)象,并寫出有關(guān)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投影展示]
[學生回答,請一位同學上黑板寫出相關(guān)的離子方程式或投影展出]
[投影]有關(guān)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Zn+2H+====Zn2++H2↑
Fe2O3+6H+====2Fe3++3H2O
OH-+H+====H2O
Ba2++SO====BaSO4↓
[歸納]以上實驗驗證了稀硫酸五個方面的性質(zhì),即酸的通性。
[板書](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提問]為何稀硫酸具有這些性質(zhì)呢?
[回答]硫酸之所以有酸的通性,是因為硫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H+。
[板書]H2SO4====2H++SO
[過渡]硫酸的濃度不同,會不會引起性質(zhì)上的差異?稀硫酸主要體現(xiàn)酸的通性,那么濃硫酸呢?
[板書](二)濃硫酸的性質(zhì)
[師]請大家閱讀課本上濃硫酸的物理性質(zhì),并總結(jié)。
[板書]1.物理性質(zhì)
[投影]濃硫酸是一種無色油狀液體。98.3%的濃硫酸是一種高沸點難揮發(fā)的強酸,密度大,極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與水混溶,溶解時放出大量熱,因此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注意操作規(guī)程。
[討論]現(xiàn)有失去標簽的濃硫酸、濃鹽酸各一瓶(瓶相同,酸體積相同),不用化學方法如何鑒別?根據(jù)是什么?
[引導]注意觀察、對比。
[生甲]用天平稱量兩個瓶子,重者為濃硫酸,因為濃硫酸的密度比濃鹽酸大。
[生乙]拿起試劑瓶搖晃、觀察,呈粘稠油狀者為濃硫酸,因為濃硫酸是一種粘稠油狀液體。
[生丙]打開瓶塞觀察,瓶口無酸霧者是濃硫酸,因為濃硫酸的沸點高、難揮發(fā)。
[生?。荽蜷_瓶塞,過一段時間后稱量,增重者為濃硫酸,減輕者為濃鹽酸,因為濃硫酸難揮發(fā)且吸水,而濃鹽酸易揮發(fā)。
[設(shè)問]當SO2、CO2、Cl2、H2等氣體中含有水蒸氣而要干燥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想到濃硫酸。這說明濃硫酸有什么特性?
[生]吸水性。
[板書]2.特性
(1)吸水性
[師]濃H2SO4的吸水性我們也可用以下實驗證明。
[學生實驗]按小組進行。在試管中放少量膽礬,并滴加少量濃H2SO4,振蕩。觀察固體和溶液的顏色。
[提問]描述實驗現(xiàn)象:固體由藍變白,溶液仍無色。
[設(shè)疑]白色固體為何物?膽礬失去的結(jié)晶水是否成為溶劑?溶液為何不變藍?
[講解]白色固體為無水硫酸銅,由膽礬失去結(jié)晶水而來。失去的結(jié)晶水分子與硫酸分子結(jié)合,生成了穩(wěn)定的硫酸水合物,并未成溶劑,所以溶液仍無色。
[板書]H2SO4+nH2O====H2SO4nH2O(n=1、2、4等)
[演示實驗6—3]濃H2SO4與棉花、紙屑、木條的作用。
[問]三支試管中的物質(zhì)各有什么變化?
[生]三種物質(zhì)最后都變黑。
[問]黑色物質(zhì)是什么?體現(xiàn)了濃H2SO4的什么性質(zhì)?
[生]黑色物質(zhì)為炭,濃硫酸使它們逐漸變黑的現(xiàn)象稱為“炭化”。這是濃H2SO4脫水性的體現(xiàn)。
[板書](2)脫水性
[設(shè)問]吸水性和脫水性有何區(qū)別?
[講解]吸水是指吸收物質(zhì)中本來就有的濕存水(或水蒸氣),脫水是指將化合物(主要是有機物)分子中的氫、氧兩種元素按原子個數(shù)比2∶1(即按水的組成比例)脫去。濃硫酸的腐蝕性就緣于它的脫水性。
[演示]實驗6—4,蔗糖與濃H2SO4的反應(yīng)。將預(yù)先稱量的20g蔗糖放入100mL燒杯中,加幾滴水攪拌均勻,再加入15mL濃H2SO4,用玻璃棒迅速攪拌。觀察物質(zhì)顏色、體積的變化,聞氣味并撫摸燒杯外壁。
[現(xiàn)象]蔗糖由白變黑,體積膨脹,呈疏松海綿狀,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放出大量的熱。
[設(shè)疑]蔗糖分子式為C12H22O11,是有機物。請大家根據(jù)現(xiàn)象分析,該實驗體現(xiàn)了濃H2SO4的哪些性質(zhì)?
[分析]蔗糖為含C、H、O元素的有機物,遇濃H2SO4會炭化,體現(xiàn)濃H2SO4的脫水性。反應(yīng)為C12H22O1112C+11H2O。黑色物質(zhì)體積膨脹為疏松多孔狀,說明有氣體產(chǎn)生,那么氣體是哪一種,如何形成的?
[過渡]要知道答案,必須學習硫酸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強氧化性。
[板書](3)強氧化性
[設(shè)問]我們在學習酸的通性時知道,活潑金屬可與酸反應(yīng)生成H2,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稀H2SO4能否和銅反應(yīng)?為什么?
[生]不能。因為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銅排在氫的后面,不能置換出稀H2SO4中的氫。
[追問]那么,濃H2SO4能否與銅反應(yīng)呢?
[演示]濃硫酸與銅的反應(yīng)。如右圖,反應(yīng)之后,將試管里的混合液倒入盛少量水的小燒杯中,觀察溶液顏色。
[提問]請描述實驗現(xiàn)象。
[回答]未加熱時,無明顯現(xiàn)象。當加熱時,液體變黑,產(chǎn)生無色氣體,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并使石蕊溶液變紅。小燒杯中的溶液呈藍色。
[討論]銅與濃硫酸反應(yīng)需什么條件?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測反應(yīng)生成物,注意試管Ⅱ口部棉團的作用,試寫出反應(yīng)方程式。
[分析]加熱條件下,銅可與濃硫酸反應(yīng),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是二氧化硫。反應(yīng)后被稀釋的液體呈藍色,說明生成了CuSO4。由于SO2是有毒氣體,所以少量尾氣用浸有堿液的棉團處理,以防污染空氣。反應(yīng)方程式為:
[板書]Cu+2H2SO4(濃)CuSO4+SO2↑+2H2O
[設(shè)疑](投影)上述反應(yīng)中:
①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各是何物?
②反應(yīng)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還原劑與氧化劑物質(zhì)的量之比各為多少?
③濃硫酸在反應(yīng)中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
Cu為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為CuSO4,濃H2SO4是氧化劑,還原產(chǎn)物為SO2。反應(yīng)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而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說明濃H2SO4一方面表現(xiàn)出氧化性同時又和金屬元素結(jié)合成鹽表現(xiàn)出酸性。
[問題探究]上述反應(yīng)中濃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兩者相比有何差別?舉例說明。
[教師引導]注意其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生]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最高價)引起。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Zn+2H+====Zn2++H2↑,由H+表現(xiàn),而Cu+H2SO4(稀)不反應(yīng)。可見,H+的氧化性比的氧化性弱且還原產(chǎn)物不同。
[設(shè)問]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位于氫之后,而能被濃H2SO4氧化,那么在氫之前的金屬是否更容易被其氧化呢?
[生]肯定是!
[展示鋁條,做下面的實驗]
[補充演示]鋁和濃H2SO4的作用。設(shè)計如下:①將一根隨時處理完氧化膜的鋁條迅速置于盛飽和CuSO4溶液的試管中,過一會兒取出。(可用熱NaOH溶液處理氧化膜,整個過程要迅速,以防鋁再被氧化)
[分析]鋁條表面覆蓋紅色金屬銅:2Al+3Cu2+====2Al3++3Cu②把鋁條表面的銅用砂紙打掉洗凈后,將其插入盛濃H2SO4的試管中,1~2分鐘后取出。
[分析]潔凈鋁條置于濃H2SO4中無明顯現(xiàn)象,難道不反應(yīng)嗎?
③把②中的鋁條放入飽和CuSO4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
[分析]鋁條表面無紅色物質(zhì)析出。①③對比,現(xiàn)象不同,那么在②中一定發(fā)生了某種反應(yīng)。
[閱讀]P131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
[講解]由于濃H2SO4有強氧化性,可使某些金屬如Fe、Al等表面因氧化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內(nèi)部金屬繼續(xù)跟濃H2SO4反應(yīng),這種現(xiàn)象稱為“鈍化”。正因為如此,常溫時,常把濃H2SO4存放在鐵質(zhì)、鋁質(zhì)容器里。但若加熱,則會反應(yīng)。
④把③中鋁條取出,置于濃H2SO4中,加熱,觀察。
[小結(jié)]a.加熱條件下,濃H2SO4可氧化絕大多數(shù)金屬(Au、Pt等除外),但不產(chǎn)生H2。
[說明]H之前金屬與濃H2SO4反應(yīng),產(chǎn)物復(fù)雜,大綱不作要求,但要注意反應(yīng)不
產(chǎn)生H2。濃H2SO4與不活潑金屬反應(yīng),一般被還原為SO2。
b.常溫下,濃H2SO4可使Fe、Al鈍化。
[強調(diào)]“鈍化”并非不反應(yīng),是因氧化而鈍化。
c.濃H2SO4與金屬反應(yīng)表現(xiàn)酸性和氧化性。
[過渡]濃H2SO4的氧化性之強還體現(xiàn)在能跟一些非金屬單質(zhì)發(fā)生反應(yīng)。
[板書]C+2H2SO4(濃)CO2↑+2SO2↑+2H2O
[問題探究]根據(jù)濃H2SO4的脫水性和強氧化性,解釋蔗糖炭化后,能夠體積膨脹、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炭及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chǎn)生的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后自愿回答]
[生]在蔗糖內(nèi)加入了幾滴水,濃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熱,此時,蔗糖被濃硫酸炭化,反應(yīng)生成的炭又繼續(xù)和濃H2SO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SO2氣體,同時生成CO2,從而會出現(xiàn)體積膨脹、疏松多孔海綿狀炭并伴有刺激性氣味。
[師]以上現(xiàn)象是濃H2SO4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的共同體現(xiàn)。
[問題探究]我們在前面對H2S的學習中,知道H2S具有較強的還原性,那么,它能否和濃H2SO4反應(yīng)?若反應(yīng),生成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H2S+H2SO4(濃)====S↓+SO2↑+2H2O
[參考練習](投影)
1.下列現(xiàn)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質(zhì)(填空):
(1)濃硫酸滴在木條上,過一會兒,木條變黑。_____________
(2)敞口放置濃硫酸時,質(zhì)量增加。_____________
(3)鋅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氣泡產(chǎn)生。_____________
(4)把銅片放入濃硫酸里加熱,有氣體產(chǎn)生。_____________
(5)利用濃硫酸和食鹽固體反應(yīng)可制HCl氣體。_____________
(6)濃硫酸不能用來干燥硫化氫氣體。_____________
(7)利用硫化亞鐵跟稀硫酸反應(yīng)可制H2S氣體。_____________
答案:脫水性吸水性酸性酸性和強氧化性難揮發(fā)性強氧化性強酸性
2.常溫下,下列物質(zhì)可盛放在鐵制容器中的是
A.鹽酸B.稀硫酸
C.濃硫酸D.硫酸銅溶液
解析:此題考查有關(guān)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反應(yīng)。鹽酸、稀硫酸與鐵發(fā)生反應(yīng):Fe+2H+====Fe2++H2↑,鐵被腐蝕;硫酸銅溶液可與鐵發(fā)生反應(yīng):Cu2++Fe====Cu+Fe2+,鐵被腐蝕;常溫下,濃硫酸可使鐵鈍化而生成保護膜。所以選擇答案C。
答案:C
[小結(jié)]本課時重點學習了硫酸的性質(zhì)。硫酸是典型的強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等特性。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是我們本節(jié)課所學重點。
[布置作業(yè)]課本習題一、二
課后思考:組裝一套實驗裝置,驗證木炭與濃硫酸反應(yīng)的產(chǎn)物。
●板書設(shè)計
第三節(jié)硫酸(第一課時)
一、硫酸
(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H2SO4====SO+2H+
(二)濃硫酸的性質(zhì)
1.物理性質(zhì)
2.特性
(1)吸水性
(2)脫水性
(3)強氧化性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C+2H2SO4(濃)CO2↑+2SO2↑+2H2O
H2S+H2SO4(濃)====S↓+SO2↑+2H2O
●教學說明
本課時主要采用了實驗、啟發(fā)、設(shè)疑、探究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并注重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由于本課時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單純地講解容易讓學生有枯燥、乏味、零亂之感。因此,本課時充分利用了化學實驗這一重要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以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并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實驗外,還增加了問題探究,意在訓練學生實驗、觀察、分析、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濃硫酸的特性。
漁父第一課時
俗話說,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您知道高中教案應(yīng)該要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漁父第一課時”,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漁父第一課時
一.熟讀課文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枯槁(gǎo)鼓枻(yì)凝滯(zhì)淈(gǔ)其泥皓(hào)皓之白物之汶(mén)汶餔(bū)其糟濯(zhuó)吾足莞(wǎn)爾而笑歠(chuò)其醨(lí)
2.正確劃分節(jié)奏。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二.預(yù)習
1.熟讀課文,結(jié)合譯文和課下注釋,把重點的字詞準確解釋寫在課本上。
2.解釋加點字詞,并翻譯句子。
(1)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能夠體現(xiàn)屈原形象的句子?并思考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的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文及翻譯
原文: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fù)與言。
譯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間游蕩。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體容貌枯槁。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會落到這種地步?”屈原說:“世上全都骯臟只有我干凈,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br>
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zhí)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骯臟齷齪,您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為什么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為什么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超出一般與眾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屈原說:“我聽過這種說法: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凈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污濁的外物?我寧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魚鱉的肚子里,哪里能讓玉一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谥谐溃骸皽胬怂灏。捎脕硐次业拿崩t;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北汶x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四.語句分享
語句分享
“悲苦時高歌一節(jié)離騷,千古的志士淚涌如潮;那淺淺的一彎汨羅江水,灌溉著天下詩人的驕傲?!?余光中)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李白《紅山吟》)
澤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離騷壽世,三閭遺恨泣秋風。
(李元度題汨羅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遙和湘靈曲;湖南草綠,三疊重招宋玉魂。(汨羅屈子祠)
課堂學案
1.導入
面對人生的苦難和不幸,面對人生的生死抉擇,有人忍辱負重,隱忍茍活,就像司馬遷一樣,為了完成傳世之作《史記》,他堅強地選擇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選擇死,比如屈原,那么,為什么這些人的生存選擇是如此的迥異?對于他們各自的生存選擇,你又有怎樣的認識?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漁父》,走進屈原的內(nèi)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價值,去瞻仰一個偉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2.背景介紹
他出身貴族,知識淵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懷王信任,擔任地位相當高的“左徒”的官職,參與國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誹謗而被楚懷王疏遠。屈原鑒于在秦國威脅下的楚國的危機,主張改良內(nèi)政,聯(lián)合齊國以求自存。但是,當權(quán)者靳尚和懷王的寵姬鄭袖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正確意見,和齊國絕交了。懷王甚至被秦國誘去做了三年的俘虜,囚死在秦國。楚懷王死后,頃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親還要糊涂,在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的挑撥和詆毀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歲時,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jīng)無望,毅然于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跳進汩羅江自殺了。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他的政治理想雖然失敗了,但作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偉大的詩人卻贏得了人民的普遍同情和尊敬。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端午節(jié),全中國各地劃龍船,吃粽子,就是用來紀念屈原的。
3.作家作品及有關(guān)常識
屈原:______末期______人,杰出的______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的作品計有《______》、《______》、《______》(11篇)、《______》(9篇)、《______》,凡23篇。傳說屈原于農(nóng)歷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騷體詩:亦稱“楚辭體”,古代詩歌體裁之一。起于戰(zhàn)國時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所作的《離騷》為代表,到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蕭統(tǒng)的《文選》等作品中,就用“騷”來指稱具有楚辭特點的詩歌,后人便稱之為騷體詩。騷體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jīng)》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的基礎(chǔ)上又繼承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
4.整體感知
(1)聽錄音:聽時注意圈點標記
聽音樂,感受文字,感受詩情、詩韻
(2)誦讀要領(lǐng):朗讀是聲音和情感交融的藝術(shù),敘事文章的誦讀需要主義把握人物的性格,讀出人物語言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把詾樾穆暋保Z言最能表達人物的心靈世界,在誦讀時需要把握這一點。
例如:(1)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要讀出漁父偶遇屈原是看到他形容憔悴而流露出的驚奇和關(guān)切。
(2)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這句要讀出昂揚之氣,傲然之氣,一種執(zhí)無怨悔的決絕,同時還要流露出一種隱隱的豪邁之感。
(3)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這句語調(diào)抑揚頓挫,幾處反問語氣要語調(diào)宜高,表現(xiàn)出一種激憤之情。
5.研討文本
1.第1、2段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并將注釋下的注音、部分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積累、掌握重點詞句。
重點字詞:顏色、形容、是以、見、凝滯、淈、而、餔、歠、釃、高舉
重點句子: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3)概括段落大意,落實文言語段翻譯
課下練案
1.★給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憔悴()餔糟()歠醨()
汶汶()三閭()鼓枻()莞爾()濯纓()
2.★★下列對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
A.顏色憔悴,形容枯稿枯稿:枯瘦
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剛洗完澡
C.而能與世推移推移:推進移動
D.寧赴常流而葬于江魚腹中耳
常流:經(jīng)常流動
3.★★選出下列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顏色憔悴顏色:臉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體容貌,今指對事物的形象和性質(zhì)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滯于物凝滯:拘泥,執(zhí)著。今指知道變通。
D.何故深思高舉高舉:行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舉起。
4.5.★★下列對加點的虛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漁父莞爾而笑(連詞,表修飾)
B.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連詞,表因果)
C.何不其泥而揚其波(連詞,表承接)
D.涵淡彭湃而為此也(連詞,表因果,因而)
6.翻譯下列句子。
(1)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
。
(2)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硝酸(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質(zhì)(易溶于水、揮發(fā)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性、強氧化性和強酸性)。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有關(guān)硝酸強氧化性的實驗,提高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2)通過從酸的一般通性到硝酸的性質(zhì)的推理分析,提高運用復(fù)分解規(guī)律、氧化還原反應(yīng)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硝酸跟硫酸、鹽酸等的對比和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2)通過硝酸的用途讓學生對化學為提高人類生活作出貢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硝酸的強氧化性。
[教學過程]
[引言]硝酸是中學化學常見的三大強酸之一,現(xiàn)在老師手中拿著的是一瓶濃硝酸,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觀察后總結(jié)一下你從中可以判斷出硝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以此為落點讓學生邊觀察邊作簡單的推理分析,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出結(jié)論的推理能力)
[板書]
1.硝酸的物理性質(zhì)
(1)無色(觀察硝酸溶液的顏色得出);
(2)有刺激性氣味(打開瓶塞可嗅到);
(3)易溶于水(觀察瓶中標簽濃硝酸的濃度為65%可得出);濃度大于98%的硝酸會在空氣產(chǎn)生大量的白霧,故稱為發(fā)煙硝酸。
……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斷定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請同學們根據(jù)酸的通性來分析解決下列問題,并把結(jié)果填信表格中:
推測可能現(xiàn)象
有關(guān)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硝酸跟氧化鈣反應(yīng)
硝酸跟碳酸鈣反應(yīng)
硝酸跟氫氧化鋁、氫氧化鈉反應(yīng)
硝酸跟金屬鋁、鐵、銅反應(yīng)
硝酸溶液中滴入酚酞試劑
[學生分析時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估計絕大部分學生對前三個問題都能得出正確結(jié)論,對于后兩個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結(jié)論。這正是后面進一步探究硝酸的氧化性創(chuàng)設(shè)了問題情景。
[板書]
2.硝酸的化學性質(zhì)
(1)酸的通性------強酸
[教師活動]鹽酸、硫酸跟鐵和銅等金屬反應(yīng)情況?試推斷鐵、銅跟硝酸反應(yīng)反應(yīng)情況。
[實驗演示]
A.稀硝酸中投入鐵片、稀硝酸中投入銅片
B.濃硝酸中投入鐵片、濃硝酸中投入銅片
C.濃硝酸跟投入鐵片并加熱
[學生觀察并分析]
鐵、銅跟稀硝酸都能在常溫下反應(yīng)產(chǎn)生氣體(引導學生分析研究實驗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不是氫氣?)。鐵片跟濃硝酸在常溫下沒有明顯的反應(yīng)現(xiàn)象,銅片跟濃硝酸反應(yīng)產(chǎn)生一種紅棕色的氣體、同時溶液顯藍色。
[師生共同研究得出結(jié)論]
硝酸具有強氧化性,濃、稀硝酸都可跟不活潑金屬(活潑金屬當然能反應(yīng))反應(yīng),反應(yīng)中一般不產(chǎn)生氫氣,冷的濃硝酸遇鐵、鋁等要發(fā)生鈍化作用。
硫、碳等非金屬單質(zhì)遇硝酸能否發(fā)氧化還原反應(yīng)?
亞硫酸鈉、硫酸亞鐵等還原性較強的化合物遇硝酸能否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
[實驗研究]
D.焦炭投入熱濃硝酸中
E.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入濃硝酸溶液
[板書]
(2)具有強氧化性。反應(yīng)規(guī)律如下:
還原產(chǎn)物
范圍
濃硝酸
一般NO2
不活潑金屬、碳等非金屬單質(zhì)、某些還原性較強的化合物
稀硝酸
一般是NO
硝酸強氧化性的其它方面的表現(xiàn):熱濃硝酸遇酸堿指示劑會起漂白作用,鐵、鋁等金屬遇冷濃硝酸會起鈍化作用。
[學生練習]
寫出銅跟濃、稀硝酸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寫出硫、碳跟濃硝酸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4HNO3(濃)=CO2↑+4NO2↑+2H2O
S+6HNO3(濃)=H2SO4+6NO2↑+3H2O
[教師展示]一瓶久置變質(zhì)的濃硝酸、一瓶未變質(zhì)的濃硝酸,讓學生觀察顏色并進行比較。
[學生觀察結(jié)果]變質(zhì)硝酸顯黃色。
[教師引導]試分析久置濃硝酸為什么會變黃色?
[師生共同分析]硝酸分解會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使溶液顯黃色。
[板書]
(3)硝酸是一種不穩(wěn)定性的酸,見光、受熱易分解。
4HNO34NO2+O2+2H2O
所以保存硝酸時要注意避光、放在陰暗和低溫處。
[總結(jié)鞏固]試比較硝酸、硫酸、鹽酸三大強酸在性質(zhì)的異同點:
色、態(tài)
刺激性
揮發(fā)性
氧化性
硝酸
鹽酸
硫酸
[鞏固練習]
1.將足量的NO2和一定量的SO2混合氣體通入氯化鋇中,產(chǎn)生的沉淀()。
(A)不可能是亞硫酸鋇(B)一定是亞硫酸鋇
(C)一定是硫酸鋇(D)一定是亞硫酸鋇和硫酸鋇
2.常溫下,下列溶液中能溶解鐵的是()。
(A)稀硝酸(B)濃硝酸(C)濃鹽酸(D)濃硫酸
3.常溫下,在
(A)1.5
4.下列盛放試劑的方法,錯誤的是()。
(A)把硝酸放在棕色試劑瓶中,并放置在陰暗處
(B)把硝酸銀放在棕色試劑瓶中
(C)把氫氧化鈉溶液放在帶橡膠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氫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5.取三張藍色石蕊試紙濕潤后貼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順序分別滴加65%硝酸溶液、98%的硫酸溶液、新制氯水,三張試紙最終變成()。
(A)白、紅、白(B)紅、黑、白
(C)紅、紅、紅(D)白、黑、白
6.常溫下,能溶于濃HNO3的單質(zhì)是()。
(A)Al(B)Fe(C)Ag(D)Au
7.制取相同質(zhì)量的硝酸銅,消耗硝酸最多的是()。
(A)Cu+HNO3(濃)(B)Cu+HNO3(稀)
(C)CuO+HNO3(D)Cu(OH)2+HNO3
8.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分別是:0.4mol·L-1、0.1mol·L-1。向該混合液中加入1.92g銅粉,加熱,待充分反應(yīng)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mol·L-1)是()。
(A)0.15(B)0.225(C)0.35(D)0.45
9.6.4g銅與過量的硝酸(8mol·L-160mL)充分反應(yīng)后,硝酸的還原產(chǎn)物有NO、NO2,反應(yīng)后溶液中所含H+離子為
(A)0.28mol(B)0.31mol(C)(
(A)Al(B)Fe(C)Ag(D)Au
10.純凈的濃硝酸是無色的,但保存不當則呈黃色,這是由于________,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除去所含的雜質(zhì),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實驗室貯存濃硝酸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1.用如圖所示裝置(氣球內(nèi)先充有空氣)進行銅與稀硝酸反應(yīng)的實驗,請?zhí)顚懴铝锌崭瘛?/p>
(1)實驗開始時,先將燒瓶加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斷搖動燒瓶的條件下,使反應(yīng)充分進行??捎^察到的4個主要現(xiàn)象:
①銅絲逐漸減小,但不完全消失,且表面有氣泡生成;
②氣球先略變大,在搖動情況下變小,而后又變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搖動情況下,導致氣球變小的有關(guān)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2AC,3C,4D,5D,6C,7A,8B,9C。
10.硝酸見光分解產(chǎn)生的NO2溶于濃硝酸;4HNO34NO2↑+O2↑+2H2O;加適量蒸餾水;3NO2+H2O=2HNO3+NO;盛放在棕色細口試劑瓶中,并放置在陰涼的地方。
111.(1)提高反應(yīng)速率。(2)③無色溶液變成藍色;④燒瓶中氣體先呈紅棕色,最終為無色。(3)4NO2+O2+2H2O=4HNO3,或4NO+3O2+2H2O=4HNO3,或2NO+O2=2NO2、3NO2+H2O==2HNO3+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