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識點總結(蘇科版)。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識點總結(蘇科版)
第六章物質的物理屬性知識歸納
1.質量(m):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質量國際單位是:千克。其他有:噸,克,毫克,1噸=103千克=106克=109毫克(進率是千進)
3.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tài),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4.質量測量工具:實驗室常用天平測質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確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2)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天平平衡;(3)把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4)這時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總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應注意:(1)不能超過最大稱量;(2)加減砝碼要用鑷子,且動作要輕;(3)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托盤上。
7.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識的應用:(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jù)公式: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質量:m=ρV。(3)求體積:
11.物質的物理屬性包括:狀態(tài)、硬度、密度、比熱、透光性、導熱性、導電性、磁性、彈性等。
相關閱讀
魯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第六章知識點總結
魯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第六章知識點總結
一、力及其作用效過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注意:
①有力作用時,必然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
②有力作用時物體間可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二、彈力彈簧測力計
彈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彈性。
塑性:物體受力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塑性。
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定義: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四、摩擦力
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產生條件:
1:物體間相互接觸;
2:物體間有相互擠壓作用;
3:物體接觸面粗糙;
4: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或相對運動;
五、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狀態(tài):物體受到兩個力(或多個力)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
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2)平衡力:使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兩個力(或多個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條件可以簡單記為:等大.反向.共線.同體.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則這兩個力平衡.
六、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
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說明】伽科略斜面實驗使用的科學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實驗加推理)
初二物理第六章質量與密度知識點匯編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初二物理第六章質量與密度知識點匯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六章《質量與密度》知識點匯編第一節(jié)質量
一、質量
1、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2、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m”表示。
3、質量的基本單位是千克(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毫克(mg)。
1t=103kg1kg=103g1g=103mg
4、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它的形狀、狀態(tài)、溫度以及所處的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二、質量的策測量
1、實驗室測質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
2、生產生活中測質量常用桿秤、案秤、磅秤、電子稱等。
三、天平的使用
1、基本步驟
(1)放:測量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調:先將游碼撥回標尺左端的零刻線出(歸零),在調節(jié)平衡螺母(走向高端),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擺動幅度相等),表示橫梁平衡;
(3)測:將物體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左物右砝),用鑷子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使天平重新平衡;
(4)讀:被測物體的質量=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的指示值。
2、注意事項
(1)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
(2)用鑷子加減砝碼時要輕拿輕放;
(3)保持天平清潔、干燥,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盤上,也不要把砝碼弄濕,弄臟,以免銹蝕。
第二節(jié)密度
1、定義: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ρ=m/v
3、單位:1g/cm3=103kg/m3
4、含義:以水為例
ρ水=1.0×103kg/m3其物理意義為:體積為1m3的水的質量為1.0×103kg。
5、應用:(1)求物體的體積(v=m/ρ)或質量(m=ρv);(2)測出物體密度來鑒別物質。
第三節(jié)測量物質的密度
一、量筒的使用
1、看:首先認清量筒采用的單位、量程、分度值;
2、放:應將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3、讀:當液面是凹形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當液面是凸形時,視線應與凸液面的頂部保持水平。
二、測量液體密度的步驟
1、將適量的液體倒入燒杯中,用天平稱出杯與液體的總重量m1;
2、將杯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出量筒中液體的體積v;
3、用天平稱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m2;
4、計算液體的密度:ρ=mv=m1-m2v
三、測量固體的密度
1、用天平稱出固體的質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1;
3、用細線拴住固體,輕放浸沒在水中,讀出固體水的總體積v2;
4、計算固體的密度:ρ=mv=mv2-v1
第四節(jié)密度與社會生活
一、密度與溫度
1、在質量不變的前提下,物質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密度減?。▊€別物質除外,如水4℃時密度最大。
2、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密度減小而上升。
二、密度與鑒別物質
1、原理:密度是物質的基本特性,不同的物質的密度不同;
2、方法:用天平和量筒測出被鑒定物質的密度,與標準密度表比較即可。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識點總結(蘇科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識點總結(蘇科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識點總結(蘇科版)
第二章物態(tài)變化知識歸納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guī)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guī)定為0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4)讀數(shù)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tài)。
6.熔化: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凝固: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qū)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11.(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12.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于固態(tài),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CD段處于液態(tài);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于液態(tài),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F(xiàn)G處于固態(tài)。
13.汽化: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fā)和沸騰。都要吸熱。
14.蒸發(fā):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緩慢的汽化現(xiàn)象。
15.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6.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7.液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xiàn)象如:“白氣”、霧、等)
18.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要放熱。
19.水循環(huán):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水的循環(huán)伴隨著能量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