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入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3《心園春雪》說課稿。
《心園春雪》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具有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文學欣賞是初一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缎膱@春雪》是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詩詞拔萃的首篇詩詞,學好這一課有利于本單元其他課文的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詩詞欣賞能力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2、教材簡介這首詞作于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率部準備渡河東征,在到達清澗袁家溝后,他親赴黃河畔觀察地形,目堵北方雪后風光,俯瞰北國大好河山,于是揮毫潑墨繪出這壯麗的畫卷。這首詞上闕大筆揮灑,寫北方雪景,下片縱橫議論,評古今人物,上下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個完美獨特的藝術整體,表現(xiàn)出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空前的抱負以及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3、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立及依據根據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同時根據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復吟誦;聯(lián)想口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fā)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結合教材本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內涵。
2、領會詞人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念,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3、學習探討賞評詩詞。目標1和目標3側重能力目標,目標2側重德育目標。這是符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關于教育目標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教學重點古典詩詞的教學主要有兩大塊,一是理解詩詞內容,二是能欣賞詩詞。因此我設計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理解詞的思想內容
2、初步賞析這首詞教學難點初一的學生,對詩詞的內容理解還容易些,但是要進一步去賞析詩詞確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設計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如何賞評詩詞
二、說方法和手段
1、說教法朗讀法“三分詩七分讀”,詩詞教學必須將朗讀活動貫徹到課堂始終。這節(jié)課我運用了聽范讀、自由讀、齊讀、個別讀、糾正讀、模仿讀、分角色輪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在讀中欣賞、領悟詞的語言和意境,用讀表現(xiàn)詞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從而融會貫通,與作品融為一體。依據:詩詞音韻和玄旨優(yōu)美,語言凝煉,感情豐富,適于朗讀。點撥法學生的理解有限,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啟發(fā)點撥。在學生視聽課文的內容和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動用聯(lián)想和想像體會詞的意境,如“望”字,如“惜”字。特別是當學生經過討論自選一個角度賞評詩詞的時候,學生回答,教師需進一步點撥,可以讓學生的思想觀點由模糊變?yōu)榍逦刹淮_定變?yōu)榭隙ǎ瑥亩錆M信心,同時也得到鑒賞水平的提高。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討論法本節(jié)課主要在理解課文內容后自選角度賞評課文時使用,這個問題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我設計讓學生前后桌討論,然后發(fā)表交流,教師從旁點撥。依據: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想;便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
2、說學法在當今信息時代,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嘗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葉老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這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音美,形美、音美的同時,教會了學生學習詩詞重要的方法—誦讀法。這節(jié)課是一個很好的引子,學習一首詩詞,要先整體感知,隨后了解背景,進一步理解詩詞,最后能鑒賞詩詞,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學習詩詞的流程,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析詩詞的能力。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例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yǎng)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3、說手段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播放視頻《沁園春雪》,出示寫作背景,提出問題,板書,這樣直觀感性便捷,既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展開思維想像的翅膀,理解詞的主題和博大的意境。同時也能增加課堂容量。
三、說教學時間這首詞我安排一個課時。詞的內容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有充足的時間去安排學生對這首詞進行初步的鑒賞,一個課時已經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了。
四、說教學流程
1、導入同學們,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樣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種文學形式,有“文學之母”、“語言的鉆石”的美稱,特別是古典詩詞,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毛澤東就是一位古典詩詞的愛好者,他的一生,不僅在臨床伏案時,就是在戎馬倥傯之間也不斷地默誦吟哦、寫詩賦詞。泱泱詩國的文化甘露,浸潤、哺育了毛澤東這位詩風雄奇的偉大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有幸來學習欣賞這“偉大的篇章”中的一篇--《沁園春雪》。七年級的學生接觸古典詩詞不多,對詞的興趣愛好還沒有形成,對毛澤東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層面。設計這段導語的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同時了解毛澤東作為古典詩詞的愛好者和偉大詩人的一面。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一分鐘。
2、看視頻《沁園春雪》,正讀音,整體感知課文利用多媒體,通過視聽《沁園春雪》,帶學生進入一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無比壯美的北國雪景圖,讓學生對全詞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這樣可以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感性上的認識,也給全詞定下一個磅礴大氣的基調,也為學生即將進行的朗讀樹立一個較好的模仿范例。正讀音,這些字音有些是容易讀錯的字,落實這一步,也是語文基礎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三分鐘。
3、了解寫作背景唯有了解了寫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詞,才能很好地去體會在那樣的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面對如此壯麗的祖國大好河山毛澤東胸中涌動的壯志豪情。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一分鐘。
4、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氣勢。讀是主要的教學方法,通過讀去理解詞,去口味詞。下面有關朗讀的教學流程就不再重復說了。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兩分鐘。
5、品讀上闕,理解作者的感情
(1)總寫了什么內容?
(2)哪個字在上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引起哪幾句話?寫了哪些具體事物?
(3)上闕哪幾句是想像?
(4)上闕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這些問題都比較容易解決,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上闕的內容,從而為后面的賞評打下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八分鐘。
6、品讀下闕,體會毛澤東的偉大抱負
(1)作者對古代的英雄是怎樣評價的?
(2)作者在評論這些英雄時,又用了哪個字?管到哪一句?
(3)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這個惜字有哪些意味?
(4)哪一句直接抒發(fā)了作者的豪情壯志?
(5)作者是怎樣將上闕的寫景和下闕的議論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這些問題也是不難解決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下闕的內容,了解過渡句的作用,也為后面的評賞打下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八分鐘。
7、初步賞評這首詞這首詞千錘百煉,精妙絕倫之處可以說比皆是。請你以“《沁園春雪》妙就妙在----”為開頭,自選一個角度賞評課文。這是這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先組織學生前后桌討論,再舉手發(fā)言,教師作點撥點評。舉個例子來說:有學生從修辭的角度賞評,卻沒有說到擬人,教師可以提示:“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教師視具體情況而作結。最后師生一起總結這首詞妙在什么地方。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的自主活動不主,通過全班合作大家相互補充。一是看學生對這首詞是否理解,更重要的是對這乎詞的特色進行整體性觀照,重在品與賞。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評詩詞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個難點,安排學生五到六分鐘的時間討論,然后初步鑒賞,教師點撥,共安排十八分鐘。
8、學生飽含感情地進行朗讀,背誦,教師激情寄語作結通過講與評,學生對這首詞應該已經有了很多的感情,所以最后讓學生朗讀一定可以讀得激情澎湃,然后當堂背誦。這是趁熱打鐵,有利于仍沉浸在詞的情感氛圍中的學生帶著理解和感悟記憶積累,這樣比課后背誦效果要好。最后教師以飽含激情的語言作這節(jié)課的最后寄語:同學們,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有這樣一句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十一年后,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毛澤東豪情萬丈:“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愿同學們也能樹立遠大的抱負,成為21世紀的風流人物!這樣的寄語,不僅是毛澤東的兩篇《沁園春》的一問一答,更重要的是想繼續(xù)激發(fā)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激發(fā)學生的豪情壯志。這最后的教學內容安排四分鐘。
五、說板書設計
結合多媒體出示板書體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直觀,簡潔,明了
擴展閱讀
初三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說課稿(人教版)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沁園春雪》編排在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五冊第六單元,是教讀課文,居單元之首。這個單元還有以送別為題材的古代歌行體抒情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當代詩歌《恩總理,你在哪里》和《青紗賬--甘蔗林》,還有充滿革命激情的外國散文詩《海燕》。
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復吟誦,聯(lián)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fā)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①引導學生欣賞詞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③引導學生領會詞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前兩點側重能力目標,后一點側重德育目標。這是符合美閨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于教學目標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詞的下闕第三層是全詞點睛之筆,表現(xiàn)全詞主旨,因而定為教學重點;詞上闋寫景是下闕評古頌今的基礎,起鋪墊作用,下闋評古是為了頌今--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對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練習法。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全詞--聽讀全詞--導讀全詞,最后分組誦讀;從方式上看,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聽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欣賞、領悟詞的優(yōu)美語言和優(yōu)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我在尋思上多下功夫。根據認識原理,設計并嘗試了連環(huán)--頂針提問教學法,四組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氣呵成,分別解決詞的上闋、下闋、教學重點和難點,且四組提問所轄18個小問題,成語接龍似的一個銜著一個,形成一種追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達到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這是提問法。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2個反饋檢測題,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這是練習法。
本課采用了《沁園春雪》朗讀磁帶1件,用于聽讀訓練,直接服務于誦讀法;使用《我愛你,塞北的雪》vcd片導入新課,形象生動;《沁園春雪》vcd片和課文插圖《江山如此多嬌》的運用,為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提供了保證。投影儀和打印資料,增強教學直觀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這節(jié)課在教學中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大量的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系統(tǒng)論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討論小組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為十三大組,確定發(fā)言代表,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guī);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yǎng)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新課在投影僅上播放vcd片《我愛你,塞北的雪》片斷。由滋潤著春天的麥苗,迎春花葉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過渡到北方豪邁的雪。這樣導入從視聽上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開啟學生形象思維。板書課題。
第二步、簡介背景展示詞人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了解毛澤東在特定歷史時期擔負的歷史使命,有助于學生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主旨。
第三步、初讀全詞在解題之后,指名學生輪讀上下闕,全班聽讀,檢查學生課前自讀情況。針對學生易錯字音,借助投影儀進行正音教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齊讀形式品味詞的語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聽讀全詞要求學生閉眼聽讀,聯(lián)想優(yōu)美畫面,初步感受詞的形象之美,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第五步、導讀全詞先讓學生以五人討論小組為單位,討論屏幕上用投影儀投出的四大問題:
一、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二、下闋作者是怎樣評論古代帝王的?
三、請找出主旨旬,你怎樣理解運用這句話?-
四、有人說詞的上闋寫景和下闋評古論今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你看呢?
學生經過3分鐘小組討論后,教師將早先設計好的四個大問題之下的18個形成頂針特色的連環(huán)問按序拋出,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帶著學生深深地進入課文。力求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這18個小問題是:
1.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圖畫?(北國雪景圖板書景)
2.作者欣賞北國雪景的立足點在什么地方?(千米高的塬上)
3.登高就能--(遠眺),詞的上闋有一個字能表達這個意思,這個字是--(望)。
4.作者在高處望見了哪些具體的景物?(長城、大河、山脈、高原)
5.(講析了長城大河兩句后)如果說長城、黃河兩個名詞本身就帶有雄壯的氣勢,那么作者怎樣賦予山脈、高原以奔放的氣勢?(使用比喻、擬人修辭,化靜為動)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嗎?(不全是)其中帶有很大的什么成份?(聯(lián)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還作了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雪中想象雪后紅日當空,白雪交映的壯麗景色)(插入學生誦讀訓練1分鐘)
8.詞中哪一句話可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圖?(江山如此多嬌)(用投影儀展示課本插圖,板書江山多嬌)
9.顯然這是一個承上句,總括上闋,有沒有啟下句總起下闋?(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10.這說明下闋由景到人,寫了哪些英雄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書評古代帝王)
11.說說你對他們的認識。(雄才大略,戰(zhàn)功赫赫)
12.作者用哪一個字概括他對五位歷史英雄的評介?(惜)(板書惜)
13.(概括惜字用詞講究分寸的表達作用后)詞中還有幾個類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這樣評論古人,目的是什么?(評古為頌今)(板書頌)
15.歌頌今天的哪種人?(人民大眾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板書人民大眾)
16.那么主旨句是-(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板書主旨)
17.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真正稱得上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應看今天的人民大眾)(插入學生誦讀下闋1分鐘)
18.詞上闋寫景下闋評古頌今,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前者是基礎,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嬌才會引無數(shù)英雄折腰,評古頌今就很自然)
這18個小題由易到難,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的起鋪墊作用,有的起過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躍氣氛作用,使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通過連環(huán)追問導讀方式,學生對詞的理解和認識大大加深了,本課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也基本突破了。怎樣在此時趁熱打鐵,再給予重錘強化?
第五步、賞析全詞播放《沁園春雪》vcd片,旨在通過視聽感觀共同作用,調動學生形象思維積累,從主客觀方面同時點燃學生形象思維的火點,使學生形象思維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課堂教學達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反饋越及時越好。我推出2道反饋檢測題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兩道題圍繞著教學目的設置8個選擇支項,檢查學生教學目標掌握情況。同時,考慮到初三學生面臨升學考試,注意考查學生審題的能力,一題要求選出正確項,一題要求選擇不正確的一項。
最后一步,作業(yè)布置要求學生展開聯(lián)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xiàn)北方雪景畫面。這是用教學中以讀促寫,把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結合起來的一點作法。
以上我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這節(jié)課有關設想,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沁園春雪教案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沁園春雪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沁園春雪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詩歌的一般常識,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特點。
2.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
3.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預習導學】
1.查字典,給生字詞注音,并讀一讀。
2.自查資料或網上搜索關于毛澤東的資料,整理歸納后寫在下面。
3.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雪景圖,并談談你的感受。
4.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自主探究】
1.自讀課文,大聲朗讀課文,思考:這首詞的上下兩闋各寫了什么內容?
2.合作探究,分組討論。
(1)詞的上闕中作者用“望”字領起了哪幾句?
(2)上闕中運用比喻、對偶化靜為動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了什么作用?
(4)怎樣認識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
3.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找出課文中三至五個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4.歸納總結。請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談出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練習反饋】
1.《沁園春雪》的體裁是________,其中“沁園春”叫________,“雪”是________。上下闋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全詞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闋中具體寫景時,運用比喻、對偶化靜為動的句子是________。
2、欣逢母校百年校慶,一位海外歸來的老學者回顧了母校百年滄桑之后,又對滿堂青年學子深情地說“,”。
(用《沁園春雪》中名句填寫)
3、閱讀詞的下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詩句“稍遜風騷”中“風騷”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2)“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風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達的感情是
【拓展延伸】
沁園春長沙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沁園春雪》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
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huán)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結合歷史背景,導入新課。
3、播放《沁園春雪》的朗讀帶,或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如“汗”、“俱”)、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兩三分鐘時間默讀體會。
1、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景象。
2、結合自己摘抄的描寫雪景的詩句,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體會意境。
3、在聽的過程中,糾正字音,劃出停頓和重音,初步體會詞的感情。
4、在心中默讀,體會詞的意境和音律。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1、讓學生說出上闋中的動詞和它們所描繪的景物,學生回答后及時補充和糾正。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示范分析“封、飄、失”所描繪出的北國雪景,重點比較“望”與“看”字的區(qū)別,暗示詩人登高望遠的觀察角度,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其它動詞描繪的視覺景象。
3、補充講解:“舞”,起舞、飛舞,形容披雪的群山似“銀蛇”逶迤曲折;“馳”,奔馳、奔跑,形容白雪覆蓋的丘陵如巨象奔馳,并提問:“山舞銀蛇”與“原馳蠟象”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4、分析:“晴日”映照下的雪景,紅色與白色交相輝映,巨大的反差給讀者以視覺上的震撼;詩人又把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象,比做紅裝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確切,并提問學生“欲與天公試比高”中“欲”字的用法。
5、總結詩詞寫景語言的凝練生動,引導學生通過近景和遠景的推移、實景和虛景的交錯,發(fā)現(xiàn)詩人思維的跳躍和連貫。
1、回答問題:有“封、飄、望、失、舞、馳、比、看”等,分別描繪了長城,黃河,群山,高原和晴日的雪景。
2、根據教師示范的方法,分析詞語的用法?!笆А泵枥L出黃河結冰的壯觀景象,“舞”和“馳”運用擬物、比喻的修辭手法,化靜為動,生動描繪出群山高原在白雪的覆蓋下一望無垠、連綿起伏的壯麗景色,富于生命力。同學問交流閱讀體會,補充答案。
3、通過教師講解,體會詩歌語言的準確、凝練,并回答:“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運用了比喻、擬物、擬人和對偶的修辭手法。
4、討論回答:“欲”字把“山”、“原”擬人化了,生動地寫出了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fā)的氣概。能夠根據教師的提示,感受詩歌形象的“詩化”特征,理解詩人借“試比高”抒發(fā)內心的豪邁之情。
5、通過概括詞中出現(xiàn)的景物,把握詩人的寫景脈絡,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三、組織活動。繪制“北國風雪圖”
1、組織學生分小組,根據對詞的分析和理解,修改已繪制的圖畫。
2、結合圖畫,指導學生感受白雪與晴日的紅白色調撞擊,理解“妖嬈”的內涵。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長城和黃河并非真實地出現(xiàn)在詩人眼前,詩中的許多景色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勾勒出來的壯麗圖景。
1、小組進行活動,總結組內同學對上闋詞意境的理解,修改圖畫。
2、結合圖畫,選舉小組代表,口頭描繪詞中的景象,嘗試總結詩詞表現(xiàn)的意境美。
3、通過閱讀和教師提示,發(fā)現(xiàn)詩中的許多景色是虛實結合,體會到詩人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并嘗試掌握這種寫作手法,鍛煉思維,將其運用到寫作訓練中。第二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誦讀上闋詞,復習已學內容,進入下闋詞的學習
1、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點名朗讀等方式,讀出詞的音律,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
2、提問學生是否了解下闋詞中所列舉的歷代帝王。學生回答完后,可視回答情況給予補充。
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闋詞的知識點,并感受下闋詞的意境。2、暢所欲言,可以結合歷史知識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下闋詞
1、提問:通過誦讀全詞,你發(fā)現(xiàn)上闋詞和下闋詞就內容而言最大的區(qū)別在何處?
2、提問:描寫景物和評點歷史人物是不相關的內容,詩人是如何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的?
3、總結:這句話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啟下,由景物自然過渡到歷史人物,跨越時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大氣豪邁和堅定信念。
4、提問:詩人對歷代帝王、“無數(shù)英雄”是什么態(tài)度?你是如何知道的?
5、組織學生討論,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钡暮x,并提示學生,作者曾自注:“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钡菑奈谋境霭l(fā),即根據這首詞的內容和語境加以體會和分析,就會認識到,這首詞是以作者本人為抒情主人公的,末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1、回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上闋詞是寫景抒情,下闋詞是評點歷史人物表達觀點。
2、回答:是通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連接起來的。
3、結合教師的分析,談論、體會詩人是如何把寫景和抒情結合到一起,自然過渡到對歷史人物的評點的。
4、經過討論和交流回答:詩人對他們是惋惜、感嘆的態(tài)度,“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都反映了詩人的態(tài)度。
5、討論,認識到這三句話是全詞主旨所在,抒發(fā)了作者作為一代偉人的政治抱負和自信。
三、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全詩
列舉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币龑W生從內容、語言和主題三個方面比較閱讀這兩首同是描寫雪景、借景抒情的詩歌,這種比較討論沒有固定答案,關鍵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
1、分組討論,主動探究兩首詩詞的區(qū)別:從意境創(chuàng)設、語言風格和主題思想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見。
2、總結全詞,并告訴學生“詩、樂、畫”一體的詩歌學習思路和我國“詩言志”的詩歌傳統(tǒng)。
3、在小組內交流學習心得,共同分享學習經驗和收獲。四、本課總結這是一首主旨鮮明、氣勢恢弘、意境壯美的詞。通過這首詞的學習和背誦,學生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詩、樂、畫”一體的學習思路。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應當與學生一樣,始終處在鑒賞者的角度,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詞的感受和體驗。詩歌語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瑣碎的,抓住重點詞語,是解讀這首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