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酶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6人們周圍的生物。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們周圍的生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們周圍的生物
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1)、舉例說出生物的主要類群。
(2)、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
2、能力目標:(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分析總是表達觀點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與他人協(xié)作的精神。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物的情感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通過生物的生命現象的學習,讓學生掌握生物的共性,初步了解生物的生命現象;學練習,進一步熟悉生物的主要類群。
教學媒體:多媒體介紹部分生物易于識別特征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展示張謇及南通博物苑的圖片)同學們,作為南通人,一定知道張謇先生,張謇先生生開1905年創(chuàng)建了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不公陳列了大量生物標本,還有一個在全國所有博物館中獨一無二的特色,那就是它除了室內展館,還有室外展館。創(chuàng)建時張謇先生特意設立了植物園和動物園。張謇先生這樣做就是為了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師法自然”的思想。師法自然也就是向自然學習,研究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生物,從中獲取無窮無盡的靈感。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們周圍的生物(展示圖片)
那么,什么是生物呢?(展示樹林圖片)
當我們徜徉在這樣一個幽靜的樹林中,腳下踏著濕潤的泥土,感受著清新的空氣,觸摸著透過樹葉傾瀉而下的陽光,聆聽著小溪潺潺的流水聲。我們想問泥土、空氣、陽光、水是生物學嗎?(請學生回答)。哪些是生物呢?(請學生回答)。泥土、空氣、陽光、水等被稱為非生物。生物與非生物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請學生回答)。生物的英文是livingthings;即有生命的東西。非生物叫non-livingthings,即無生命的東西。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構成了生機勃勃的自然界。也許有同學又要問了:什么是有生命呢?作為生物會表現出哪些生命現象呢?讓我們欣賞完大自然的幾個精彩片段之后,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展示含羞草圖片)這是什么植物?含羞草。用手碰碰含羞草,它會有什么反應?(請學生回答)。(展示光合作用、獅子、甲殼蟲視頻)。下面我們要看的是針鼴,一種卵生的,卻能哺乳的奇怪的動物。(展示針鼴、荷花、種子萌發(fā)、蝌蚪發(fā)育、仙人球視頻)。
來自大自然中的幾個精彩片段,我們已經欣賞完了,在其中,你們發(fā)現了哪些生命現象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匯報結果)。
我們已經總結出了這樣一些的生命現象。你們還能說出生物其它生命現象嗎?我們來作點提示(展示父子、母子照片),這張照片上,你們能發(fā)現什么生命現象?看看這一張,這是我和我兒子,你們看,我兒子小眼睛單眼皮,我可是大眼睛雙眼皮。這說明生物上下代之間會出變異的現象。(展示尿尿小童的圖片)。現在你們想到了生物什么生命現象?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展示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圖片)。我們再來看這一張,這是植物細胞,這是動物細胞,除病毒以外,絕大多數生物都是由細胞有規(guī)律地構成的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也就是說生物都有嚴整的結構。形形色色的生物居然有我們將繼續(xù)討論?,F在,讓我們來輕松一下。請大家欣賞一場特殊的足球比賽。(展示機器人足球比賽視頻)。
你們看這些機器人足球運動員能運動嗎?足球過來了,它們也能以合適的方向沖上前去踢球,這也是對刺激反應了,這此機器人算生物嗎?
我現在,請同學們觀察圖片,講座上面的是不是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生物。蚯蚓、蝸牛、蝴蝶、鯊魚、青蛙、蜥蜴、雞、獅子、油松、腎蕨、葫蘆蘚、海帶。除了這些生物以外,在我們的周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能見到哪些其它生物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匯報結果)。地球上已知的生物有180萬種以上。如此繁多的生物,我們怎么樣才能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它們呢?需要進行分類。讓我們來做一些嘗試。我們把同學們舉出的生物歸納在這兒(打出生物名稱),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看看它們跟哪一幅圖上的生物是同一類。(請同學們參考背景資料,分組討論,匯報結果)。
如果要把圖中的生物分為兩大類,應該如何分?(學生回答)。動物可以分為兩部分,蚯蚓、蝸牛、蝴蝶是一部分,鯊魚、青蛙、蜥蜴、雞、獅子是另一部分。請你們想一想,這兩部分動物有什么明顯的不同?(學生回答)。前者被稱為無脊椎動物,后者稱為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約占動物總數的95%。進一步細分,植物中,海帶、紫菜等屬于藻類植物;葫蘆蘚、地錢等屬于苔蘚植物;腎蕨、鳳尾蕨等屬于蕨類植物;無脊椎動物中蚯蚓、水蛭等屬于軟體動物;青蛙、蟾蜍等屬于兩棲動物;雞、鴿子等屬于鳥類;獅子、兔子等屬于哺乳動物。
(學生進行分類練習)
地球上眾多的生物有著奇妙的生命現象,我們應該關愛所有的生物。有人會說關愛生物,我懂啊,像國寶大熊貓、可愛的白暨豚是需要關愛,像路邊的小草等生物就不需要關愛.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為什么?(請同學們閱讀材料,討論回答。)
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今年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全人類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它提醒我們生物與人類息息相關,在地球上,我們還擁有許許多多跟我們共同生活的生物伙伴。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在地球上經過幾十億年發(fā)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我們必須時時刻刻關愛生物、呵護生命。關愛身邊的生物,也就是關愛人類自己!
jab88.Com
相關閱讀
我們周圍的生物教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我們周圍的生物教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我們周圍的生物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的主要類群。
2、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
技能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分析問題,表述觀點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與他人協(xié)作的精神。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物的情感意識。
二、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的主要類群。
2、舉例說出生物的共性。
三、教學準備:
1、自制課件。
2、FLASH:(1)生物的主要類群填圖;(2)生物的應激性。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要類群
1、生物
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
2、生物的種類
3、生物的主要類群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植物蕨類植物
種子植物
裸被
子子
無脊椎動物
魚類
動物兩棲類
脊椎爬行類
動物鳥類
哺乳類
其他生物
二、生物的生命現象
1、生物能生長。
2、生物能進行新陳代謝活動。
3、生物能產生后代。
4、生物體對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應。
5、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6、生物體有嚴整有序的結構。[引言]:我們生活在一個異常美麗的星球,廣闊的自然界,山川秀麗,花木叢生,但組成自然界的物體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沒有生命的,另一類是有生命的,你能舉出例子嗎?[配合課件]
[講述]:我們把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在我們現在的地球上生活著大約有30多萬種植物,150多萬種動
物,當然還有很多種類的微生物。它們形態(tài)各異,趣味無窮??茖W家們根據它們的特征,將這些生物進行分類,歸類為不同的類群。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填圖游戲,看看誰知道的生物種類最多,并且能進行正確的分類。
[FLASH]“生物的主要類群填圖”。
對于學生無法填充的個別生物種類進行簡單的講解,如蕨類、藻類植物等。
[表揚]:看來同學們對生物類群的知識了解得還真不少。
[總結]:生物的主要類群。
[提問]:生物是有生命的物體,那怎么才能叫有生命呢?生命有什么現象?
[討論]: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歸納出生命的特征。提示:可以參考書中的相關內容。
[全班交流]:小組匯報發(fā)言。
[視頻]配合課件
[想一想]:深入引發(fā)學生思考,生物要從小長大,得不斷從外界獲取食物,來建造自己的身體,還能把體內產生的廢物和沒有用完的物質排到體外。那么植物是怎樣吃東西的呢?
[講解]:剛才我們提到的實際上是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這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提問]:俗話說“種瓜
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一種什么現象?
[出示圖片]:“一根蔓上的西瓜”,請同學們仔細比較一下這兩個西瓜,你能發(fā)現什么?
[提問]:你知道這種現象是什么嗎?
[總結]:生物體通過產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種得以延續(xù),并把它們的特征遺傳給后代,生物界普遍存在著遺傳和變異的特征。
[提問]:植物會動嗎?如果可以,你能舉出例子嗎?
[播放視頻文件]:“含羞草”、“根的向水性”。
[講述]:綠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長,而莖向光生長,這是植物對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產生的反應;動物有趨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為。
[出示圖片]:紡錘樹,讓學生發(fā)揮想像說出圖片上的樹為什么長成這樣?
[小知識]:瓶子樹(蘿卜樹,紡錘樹),生長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熱帶雨林和稀樹草原之間的地帶,這里有雨季交替。在雨季里它枝葉繁茂,樹干中貯存大量的水分,進入旱季落葉,胖胖的肚子里貯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順利度過旱季,這就是生物適應環(huán)境。
[提問]:生物不僅能適應環(huán)境,反過來也能影響環(huán)
境,你能舉出例子嗎?
同學們舉的例子都很好地說明了生物對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的影響。
[介紹]:除了病毒等少數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總結]:哪位同學能把剛才我們大家討論的生命的特征總結一下呢?
1、生物能生長發(fā)育;
2、生物能新陳代謝;
3、生物能產生后代,有遺傳和變異現象;
4、生物的應激性;
5、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影響環(huán)境;
6、生物有嚴整有序的結構。
跟著老師的提示思考并舉出自己所知的有生命的物體:人、狗、花、樹木等,沒有生命的物體:石頭、大山、水、桌、椅等。
了解到在地球上生活著大約200多萬種生物。我國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被分為不同的類群。
對游戲頗感興趣,熱情高漲。爭先恐后在電腦上操作填圖。
對生物的分類知識有初步了解。
帶著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小組長負責記錄,并選定組員進行發(fā)言。
認同老師的說法,根據已有知識回答: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根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無機鹽。
回答:遺傳現象。
仔細觀察,發(fā)現兩西瓜大小不同,花紋也不完全一樣。
有的搖頭,有的回答出:變異現象。
大部分同學認為可以,并舉出自己從課外書上看到的例子。
很有興趣地觀看,對植物的應激性有直觀地了解,并認識到應激性對生物生存的意義。
對這種樹的形狀產生好奇,開始進行猜測。
舉出例子:夏天樹木繁多的地方溫度比大馬路上要低許多。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氣濕度,從而減少沙塵暴的發(fā)生,改善空氣質量。
蚯蚓可以松土,改良土壤,處理有機廢物。
紛紛舉手
多媒體展示
課外探究
教學反思
課堂練習:
1.把下圖中的植物歸位:
水杉桫欏睡蓮
(1)屬于蕨類植物的是桫欏;屬于裸子植物的是水杉;屬于被子植物的是睡蓮。
(2)屬于我國一級保護植物的是水杉、桫欏。
2.植物類群中種類最多的是(A)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類植物D.藻類植物
3.烏賊遇到敵害,會噴放墨汁,這一現象屬于生物特征中的(B)
A.生物的生長和繁殖B.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C.生物能排泄廢物D.生物需要呼吸
4.你能認識圖中的動物嗎?先說出它們的名稱,然后歸類。
(1)屬于魚類的是熱帶魚;屬于兩棲類的是青蛙;
屬于爬行類的是龜;屬于鳥類的是丹頂鶴;
屬于哺乳類的是熊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的是蚯蚓;
屬于軟體動物的是??粚儆诠?jié)肢動物的是螃蟹;
(2)屬于脊椎動物的是熱帶魚、熊貓、龜、丹頂鶴、青蛙。
屬于無脊椎動物的是螃蟹、??Ⅱ球?。
(3)圖片中屬于國家保護動物的是熊貓、丹頂鶴。
5.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附表)
本節(jié)課首先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簡單到復雜,引導學生認識生物的生命現象,然后通過游戲的形式,師生間展開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物的情感意識。
練習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我們周圍的生物
一、生物的主要類群二、生物的生命現象
1、生物:有生命的物體生長發(fā)育、新陳代謝、遺傳變
2、生物的種類異、應激性、生物體都能適應環(huán)境
3、生物的分類影響環(huán)境、生物有嚴整有序的結構。
游戲:填寫生物名稱
課外探究實驗: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調查人班級同組調查人
調查時間調查地點天氣狀況
生物名稱數量生活狀況
參與調查的建議和體會
第一節(jié)我們周圍的生物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第一節(jié)我們周圍的生物”,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第一節(jié)我們周圍的生物
教學目標:1、說出生物的主要類群,培養(yǎng)關愛生物的情感。
2、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
教學重點:生物的主要類群;生物的生命現象。
難點:生物的生命現象。
教法設計:看書思考利用資源游戲活動討論練習
學法指導:討論交流、游戲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指名讀前言:
2、教師導語:①什么叫做生物及生物的種類?②學生物的重要意義?③本節(jié)主要講了那些內容?
二、明標、確立重、難點:
1、出示小黑板上的目標和重、難點。
2、學生讀標
三、看書思考問題:
1、自然界是由什么組成的?
2、結合插圖11說出植物和動物的分類。
3、生命的現象具有哪些共性?(舉例說明)
四、逐一回答思考題:藻類有生命植物30多萬種植物苔蘚
板書:自然界動物150多萬種蕨類
無生命—物體種子
無脊椎細菌
動物有脊椎其他真菌病菌
五、分組討論:
1、學生4人一組,由一位學生執(zhí)筆在圖1—1空白處填寫同類生物的名稱。
2、資源利用:①學生準備課前收集的生物圖片并將圖片分別貼在預先準備好的張貼位置上。②學生整理平時耳聞目睹的有關資料有待交流。
六、課堂交流:
1、對照圖1—1填寫同類生物的名稱,看誰找出的多?
(如:軟體類還有“河蚌”、“烏賊”等;爬行類還有“龜”、“甲魚”等;種子類還有“銀杏”等;藻類還有“海帶”等等)
2、游戲活動:交流制作好的生物圖片,看誰填寫的生物名稱多。
3、請學生把從電視“動物世界”欄目中所看到的動物名稱告訴大家,并說出各屬哪一類?
七、師生共同研討問題:
1、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
(板書:細胞構成;由小長大==種子——大樹、蝌蚪——成蛙;特征遺傳后代===種瓜——得瓜;對外界事物刺激作反應,如:植物根→向地生長)
莖→向光生長
2、有人說,關愛生物是指關愛珍稀瀕危的生物,像路邊的小草等生物不需要關愛,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為什么?(答案不一)
八、課堂小結:
1、常見的生物類群
2、進行關愛生物的情感教育
3、歸納生命現象具有哪些特點
課堂作業(yè):
一、填空題
1、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兩大類:
2、一類,一類。生物是指。
3、地球上的植物形態(tài)各異,種類極多,主要有四個類、、、。
二、選擇題:
1、生物體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A、細胞B、組織
C、器官D、系統(tǒng)
2、下列現象中,屬于生物生命現象的是()
A、生物生命現象錯綜復雜。
B、生物體的消化和吸收。
C、生物的組成和分類。
D、無脊椎動物結構簡單,種類也多。
三、簡答題:
根據日常觀察和了解,談談你在周圍所見到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區(qū)別?
我們周圍的空氣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們周圍的空氣”,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湖北省襄陽四十七中九年級上化學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借助對空氣組成的認識使學生初步認識混合物、純凈物
通過實驗探究鍛煉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過程與方法】步步設疑,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
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思維嚴密性
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發(fā)現的巨大興趣和價值
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重點難點:
【重點】空氣的組成
【難點】由空氣中氧氣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氣含量時所選實驗應考慮到的綜合因素,由綜合因素的確定得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最佳方案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目的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課題我們身邊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藍天、白云、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
板書:
課題1空氣
提問: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實例來說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
討論發(fā)言:
能夠說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實例
學生互相評價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使學生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過渡
設疑
釋疑
小結:同學們對空氣一點也不陌生,都深深知道空氣的存在對我們的重要性。但是很久以前的人類并不了解空氣,直到他們登山、潛水的時候才逐漸意識到身邊有空氣的存在。
設問: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嗎?空氣里有哪些主要成分呢?
板書:
(一)空氣的組成
(實驗)瓶口吞蛋
提出實驗的目的:
設法使一只熟雞蛋完好地進入瓶中。
與學生合作完成實驗
提問:雞蛋為什么能進入瓶中?說明什么?
自由發(fā)言:不是??諝庵杏醒鯕?、有二氧化碳、有水等。
討論實驗方案
學生代表上臺實驗
根據實驗現象,討論“吞蛋”的原理,得出空氣中含有氧氣的結論。
幫助學生重新整理已有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易于接受新課。
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動手實驗的能力及從中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設疑
評價
小結
(實驗)小學的自然課上做過的蠟燭自滅的實驗
提出實驗的目的和方法
與學生合作完成實驗
提問:
蠟燭為何會熄滅?
水面為何會上升?
能否認為杯中液面上升的體積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
回憶,觀察實驗
討論交流
小結:
蠟燭燃燒證明空氣中含有氧氣,當氧氣消耗完,蠟燭熄滅。
由于氧氣的消耗,杯中氣壓減小,液面上升。
由于蠟燭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彌補消耗的部分氧氣,故液面上升的高度并不是氧氣的體積。
培養(yǎng)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通過液面上升體積不等于氧氣體積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過渡
設疑
釋疑我們怎樣改進此實驗,使液面上升的體積等于氧氣的體積?
板書:
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提問:
選擇實驗用的藥品要注意什么?
實驗裝置有何要求?
實驗過程中有何注意事項?
參與學生設計方案,給予及時評價。
提供學生課參考的反應:
①S+O2點燃____→SO2
固氣氣
②C+O2點燃____→CO2
固氣氣
③P+O2點燃____→P2O5
固氣固
④石蠟+O2點燃____→CO2+H2O
⑤Fe+O2點燃____→Fe3O4
固氣固
(純氧中發(fā)生)
討論,交流,小結:
藥品只能選常溫下能與氧氣反應且不產生其他氣體的。
裝置不能漏氣。
冷卻后再測量水面上升(或進入)的體積。
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
評價
小結
提問:如何事先將廣口瓶體積五等分?
參與學生探究氧氣含量的實驗
給予及時評價
提問:
哪些同學的實驗成功了,哪些同學實驗結果,水面上升不到1/5?
請學生互相評價
提問: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設疑:
根據實驗的原理,有沒有其他改進裝置可以測定氧氣的含量
根據實驗藥品選擇的依據,用蠟燭能否測定氧氣的含量呢?有其他藥品可以替代紅磷嗎?
設計探究氧氣含量的實驗方案
討論,交流
動手實驗:
連接好裝置
點燃紅磷,伸入瓶中觀察
冷卻后打開止水夾,觀察
學生互評實驗:
分析水面上升不足1/5的原因
小結實驗成敗關鍵:
紅磷的要足量
裝置的氣密性要好
討論,交流,相互評價
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動手實驗能力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過渡
小結提問:
瓶中剩余的4/5氣體是什么?
組織學生匯報有關空氣發(fā)現史的有關資料
氮氣
固定成分氧氣
空氣稀有氣體
可變成分二氧化碳
其它
介紹空氣中各主要成分的相關性質和用途
提問:
設計實驗證明空氣中有水、二氧化碳。
匯報各種資料
討論,整理。歸納對空氣的認識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化學史教育
培養(yǎng)歸納整理能力
作業(yè)1、思考:還有哪些改進實驗可以代替課上所作的實驗來測定氧氣的含量
2、實驗中的現象能不能說明氮氣的有關性質?
3、通過網絡、報紙查找空氣污染及防治的有關資料。
板書設計:
空氣(第一課時)
一、空氣的組成
1、空氣中含有氧氣
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3、氮氣及其他氣體
第二節(jié)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2課時)
一.教學知識點
1.氧氣的物理性質
2.氧氣的用途。
3.氧氣的化學性質(碳,硫、磷、鐵、蠟燭在氧氣里的燃燒)。
4.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
二.重、難、疑點
1.重點:(1)氧氣的化學性質。
(2)化合反應,氧化反應概念的建立。
2.難點: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區(qū)別。
3.疑點:氧化反應的定義中為什么不包括氧氣的“氣”’為什么不提劇烈反應的“劇烈”兩字。
4.解決辦法
(1)教師演示實驗,并組織學生觀察、描述記錄實驗現象,采用邊實驗、邊觀察、邊記憶的方法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
(2)通過對比五個化學變化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歸納典型的氧化反應,并解釋氧化反應定義中不寫“氣”字的原因來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點。
(3)采用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形式來突破難點。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tài)、密度、溶解性、熔點、沸點等)。
2.了解氧氣的用途。
3.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4.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的含義,會分辨并準確地區(qū)分它們。
(二)整體感知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開始和典型代表,是從化學學科特征出發(fā),運用實驗方法研究物質的開始,符合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guī)律。本節(jié)既為學習氧氣的收集準備了條件,又為學習燃燒與滅火儲備了感性材料。為分解難點,本節(jié)可以介紹幾種物質的化學式,如O2(氧氣)、C(碳)、P(磷)、S(硫)、Fe(鐵)、CO2(二氧化碳)、H2O(水)等。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1.空氣含有哪些組分?各占多少?
2.第一節(jié)習題第3題。
3.描述燃燒現象的程序。
[講解]:說明研究物質的方法:存在、性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其中性質是主要的。
[板書]:一.氧氣的存在
[提問]: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學生回答]:顏色、氣味、狀態(tài)、密度,溶解性、熔點、沸點等。
[教師活動]:展示一瓶氧氣供學生觀察其物理性質。
[結論]: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講解]:除了剛才我們觀察到的性質外,還可以通過更多的實驗得到氧氣的其他性質。
[板書]:二.氧氣的物理性質
顏色氣味狀態(tài)密度溶解度三態(tài)變化
無色無味氣體1.429g/L不易溶于水-183℃淡藍色液體
-218℃雪花狀淡藍色固體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物質能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鎂)反應現象是什么?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下面這幾種物質和氧氣反應有何現象?
[板書]: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演示[實驗1—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總結板書]: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的無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碳+氧氣→二氧化碳
C+O2→CO2
[實驗]:演示[實驗1—3]硫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總結板書]:2.硫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結論:硫+氧氣→二氧化硫
S+O2→SO2
[實驗]:演示實驗:磷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總結板書]:3.磷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發(fā)出耀眼白光,放出熱量,生成濃厚白煙。
結論: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P+O2→P2O5
[實驗]:演示[實驗1—4]鐵在氧氣中燃燒
[提問]:裝氧氣的集氣瓶要預先裝少量的水或瓶底鋪上一層細沙,為什么?帶著問題觀察實驗。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總結板書]:4.鐵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的黑色固體。
結論: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Fe+O2→Fe3O4
[小結]:裝氧氣的集氣瓶要預先裝少量的水或瓶底鋪上一層細沙,是為了防止生成的灼熱的四氧化三鐵跌落炸裂瓶底。
[實驗]:演示[實驗1—5]石蠟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總結板書]:5.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火焰十分明亮,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生成。
結論: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教師活動]:演示和觀察按以下四步進行:
(1)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物質在空氣中(或氧氣)預熱(或點燃)前并不跟氧氣發(fā)生反應;
(2)點燃后,引導學生觀察他們在空氣中是否能持續(xù)燃燒,以及燃燒時的現象;
(3)觀察它們在純氧中燃燒的現象(注意光與火焰的區(qū)別);
(4)對生成物的色、味、態(tài)的描述或檢驗。
以上實驗按“演示(觀察)——描述——記錄——寫出文字表達式”的順序進行。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按照描述燃燒現象的方法描述實驗現象。
[討論]:前四個文字表達式有什么共同特征?(通過對比,總結出化合反應的概念)
[板書]:*化合反應:(1)定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2)特點:“多變一”A+B→AB
[討論]:以上五個文字表達式的共同特點。(總結出氧化反應的概念)
[板書]:*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反應。
[小結]:通過以上的實驗可以看出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高溫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fā)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它的化學性質可概括為氧化性,因此它常作為氧化劑。
[板書]:*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在氧化反應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討論]: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有什么區(qū)別?什么情況下一個反應既是氧化反應,又是化合反應?
第三節(jié)氧氣的制法
(2課時)
一.知識教學點
1.氧氣的工業(yè)制法。
2.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3.催化劑、催化作用。
4.分解反應。
二.重、難、疑點
1.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和收集氣體的操作方法。
2.難點:催化劑,催化作用。
3.疑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使學生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2.了解工業(yè)上從空氣中提取氧氣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qū)別。
(二)整體感知
按照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模式,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之后安排學習氧氣的制法。氧氣制取的演示實驗是教材中第一個完整的討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制備典型代表物的實驗,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在化學實驗基礎操作的基礎上學習制取氧氣的實驗操作,在學習了氧氣的性質的基礎上研究氧氣的收集方法,可以說不是很難的。
本節(jié)內容以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為核心,穿插了—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實驗部分與理論部分聯(lián)系起來,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概念,比較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1.比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氣的物理性質。
2.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寫出五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如何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氧氣(空氣、氮氣、二氧化碳)?
通過第3個問題,教會學生物質的檢驗方法,即按照“操作—現象—結論”的順序敘述。
[討論]:如何鑒別四瓶無色氣體: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
[教師活動]:講評學生的敘述。
[板書]:一.氧氣的檢驗方法
將帶火星木條伸入集氣瓶里,若木條復燃,證明瓶內是氧氣。
操作現象結論
[提問]:根據氧氣的性質說明氧氣有什么重要用途?
[新課引入]:氧氣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氣是怎樣制得的?
[板書]: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分解反應
[教師活動]:講述實驗室制取物質的原則、特點:原料便宜、操作簡單、反應速度適中等。展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藥品,學生觀察它們的顏色和狀態(tài)。
[實驗]:演示[實驗1—6]加熱少量氯酸鉀
[觀察]:氯酸鉀沸騰前,木條沒有復燃,證明無氧氣放出;繼續(xù)加熱至沸騰后,才有少量氧氣放出。
[討論]:該實驗證明只加熱氯酸鉀能否放出氧氣?加熱到什么程度才放出氧氣?放出氧氣的速度如何?
[實驗]:演示[實驗1—7]加熱少量二氧化錳。
[觀察]:木條沒有復燃,證明無氧氣放出。
[討論]:該實驗又說明什么?
[實驗]:演示[實驗1—8]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觀察]:木條迅速復燃,證明迅速放出氧氣。
[討論]:該實驗又說明什么呢?比較這三個實驗,你認為二氧化錳在實驗[1—8]中起什么作用?
[小結]:加熱氯酸鉀到較高溫度能放出氧氣,二氧化錳不行;在較低溫度下不會放出氧氣的氯酸鉀,加入了加熱時不會放出氧氣的二氧化錳,卻能迅速地放出氧氣.并且二氧化錳的量并沒有變化,且還能繼續(xù)使用,說明二氧化錳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16頁內容,劃出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
[板書]: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
[板書]:2.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教師活動]:講解催化劑的選擇性,使學生澄清一下幾個問題:
(1)催化劑能改變(加快或減慢)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不能片面地說成是加快。
(2)二氧化錳只對氧酸鉀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專做催化劑。
(3)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增大或減少生成物的質量。
[舉例]:例如:橡膠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劑以減緩橡膠的老化速度。
[講解]:實驗室常采用加熱氯酸鉀來制取氧氣,為了加快反應速度,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板書]:3.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1)文字表達式:二氧化錳(MnO2)
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加熱
KClO3KClO2
[教師活動]:介紹收集氣體的常用方法。
[討論]:根據氧氣的性質,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氣?
[小結]:氧氣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
[板書]:(2)收集方法:排水集氣法或向上排空氣法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1-9]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氣。邊操作、邊講解,邊討論。
[講解]:本實驗裝置有幾處連接口,若裝置漏氣將影響氣體產量,故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討論]:如何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如何處理和裝入固體試劑?
[操作]:取氯酸鉀、二氧化錳約3:1,混合均勻,放人試管底部。
[討論]:如何固定試管?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
[操作]:根據酒精燈的高度,調節(jié)鐵夾的位置。固定好試管,并將導管插入水槽中,將盛滿水的集氣瓶倒立于水槽中。
[討論]:伸人試管內的導管為什么不宜過長?藥品為什么要平鋪于試管底部?集氣瓶口留有氣泡說明什么?應如何操作?如何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
[操作]:預熱后,將酒精燈火焰固定在試管內混合物靠管口的部分。
[講解]:酒精燈隨反應的進行和需要氧氣量的多少向試管底的方向移動,這樣做既可防止固體混合物隨氣流沖向試管口,又便于控制氧氣放出的速度和量。
[討論]:當開始氣泡冒出時,能否收集?為什么?何時開始收集?
[講解]:剛開始冒出的氣泡是試管中的空氣,不能收集,待氣泡連續(xù)、均勻地冒出時才開始收集。或用帶火星的木條在試管口檢驗逸出的氣體,確定空氣已經排盡時,再開始收集。
[討論]:如何判斷氧氣已經集滿,集滿一瓶氧氣后應如何操作?
[操作]:當氣泡開始從瓶口逸出時,取出導氣管,蓋好玻璃片,將盛滿氧氣的集氣瓶正立于臺面上,用同樣方法再收集1-2瓶氧氣。
[討論]:實驗完畢后,將導管從水中取出,還是先移走酒精燈?
[操作]:先將導管從水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停止實驗。
[講解]:實驗室除了以二氧化錳為催化劑加熱氧酸鉀制取氧氣外,還可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演示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出示高錳酸鉀樣品)
[學生活動]:觀察高錳酸鉀的色、態(tài)。
[教師活動]:講解一團棉花的作用,寫出文字表達式:
[板書]:4.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加熱
(1)文字表達式: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KMn04K2Mn04MnO2O2
(2)管口塞一團棉花的作用: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隨生成的氧氣飄入導管堵塞導管。
[討論]:對比兩個文字表達式共同點,歸納出分解反應的概念,并討論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的區(qū)別。
[板書]:5.分解反應
(1)定義: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
(2)特點:“一變多”AB→A+B
[強調]: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都是常見的反應類型,它們都屬于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
[講解]:通常,在工業(yè)、醫(yī)療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氧氣,靠實驗室制法制取氧氣是不行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氧氣的工業(yè)制法。
[板書]:三.氧氣的工業(yè)制法——物理變化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第17頁內容,討論工業(yè)上制取氧氣的原理。
[板書]:根據液氧與液氮的沸點不同,采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
壓縮蒸發(fā)氮氣(沸點-196℃)
空氣———→液態(tài)空氣———→
降溫液態(tài)氧(沸點-183℃)
(四)總結、擴展
本節(jié)主要學習了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氧氣的操作,并在此基礎上了解了催化劑和催化作用,以及氧氣的工業(yè)制法,歸納出了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的區(qū)別。其中排水法適用于那些不(不易)溶于水的氣體的收集。加熱固體試劑制取氣體的原理,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繼續(xù)接觸。
四.布置作業(yè):回憶、總結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