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4草原 教案教學設計。
課時備課
【本學期總第課時】
【本單元第課時】
【課題】:12、草原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好生鎮(zhèn)中心小學杜建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重難點關鍵】: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學會本科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難點: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課文朗誦磁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草原風光和民俗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將學生帶入草原高原遼闊的境界。
2、同學們在電視中見過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關草原的資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們隨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大草原,去領略、感受那美麗的自然風光。
二、自獨自悟
1、學生自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以輪讀的形式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隨時注意正因及把長句子讀通順。
3、請學生自由結成學習伙伴,去游覽美麗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細觀賞。游覽后向大家匯
(1)你們覺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為什么?
(2)選一種恰當?shù)膮R報方式介紹自己的感受,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讀、畫畫、唱歌、吟詩等)
三、匯報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匯報給大家吧。
2、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
重點引導:
(1)在天底下,一筆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聯(lián)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崔色預留,輕輕流入云際。(可廚師草原風光圖畫兩幅,一幅為大寫意畫,一幅為工筆畫。請學生辯別那幅畫是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
四、品味語言
1、看得出,同學們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請同學們再來讀讀第1段,并把你喜歡的語句畫出來,仔細品味品味。一會兒我們一起來賞讀。
2、學生自由讀,說自己喜歡的語句,教師注意知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多么優(yōu)美的景色,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優(yōu)美的景色、生動的語言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1段。(指名背齊背)
4、抄寫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教學反思】:
課時備課
【本學期總第課時】
【本單元第課時】
【課題】:12、草原
【課型】:講讀課
【主備人】:好生鎮(zhèn)中心小學杜建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重難點關鍵】: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學會本科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難點: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課文朗誦磁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草原風光和民俗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草原的美麗讓我們流連忘返;這節(jié)課,我們將近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得人們。
二、自主讀書
1、今天的草原,以美麗的自然風光與獨特得民族風情吸引這越來越多的游客。如果你是一名導游,該怎樣向游客們作介紹呢?
2、請同學們認真讀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綱,或摘記一些詞語。
三、小組交流
小組內一人扮演導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陳巴爾虎旗去游覽。導游要主動熱情的向游客作介紹,回答游客感興趣的問題。
四、集體交流
1、那位同學愿當小導游,帶領大家到陳巴爾虎旗去游覽?老師希望你在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還可以結合你在課外收集到的資料。當游客的同學,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一定要請教導游啊。
2、在導游的帶領下去感受草原獨特到的民族風情和草原人民熱情和好客。
五、體會情感
1、在這位小導游的帶領下,我們結識了新朋友,蒙古族老鄉(xiāng)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暢談:熱情好客、淳樸、親切大方等。)
2、蒙漢兩族人民盡管語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達著親熱;用音樂、舞蹈傳遞著真情。請同學們找出最能體現(xiàn)蒙漢兩族人民情深意重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3、知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25自然段。
4、教師小結:老舍先生和我們一樣,留戀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情,草原上得人,所以他動情的寫下了是呀!盟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板書),結合你對全文的理解,試說一下這兩句話得意思。(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情意深厚,怎么能夠舍得馬上分別呢?雖然已夕陽西下,仍在草地上依依道別。)
5、全班有感情的其讀課文。指導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六、隨文練筆
盟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如果你是位游客,也一定會邀請蒙古族老鄉(xiāng)去你的家鄉(xiāng)去做客。該怎樣介紹你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呢?想一想,然后寫下來。
【教學反思】:[中學范文網 f215.COm]
精選閱讀
《草原》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驗比較少。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并能正確讀寫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并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并能用課文的語言向大家介紹。
2、品讀詞句,體會比喻句的妙用。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或有關草原的影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到過草原嗎?或是見過草原嗎?它是什么樣的?和我們書中寫的一樣嗎?誰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訴老師。(生談自己的見聞)
2、師簡介草原及其民俗民情。
二、學生自己讀課文,進入學習
1、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掌握情況:檢查讀音、字形、組詞。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3)激趣:如果讓你當小導游向大家介紹一下那兒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行嗎?
三、再讀課文,準備介紹材料。
1、把自己想向別人的景物作上標記,要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
2、讓學生自己當導游,在小組里介紹,然后選代表上臺介紹(可讓學生利用掛圖)
景物分為:自然風光
民族風情
要求:先說你想介紹什么?再作具體介紹,還可以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介紹的情況,相機作板書:(板書附后)
3、教師過渡總結:
聽了他的介紹,你認為草原的自然風光美嗎?(很美)美在哪呢?我們來仔細體味一下老舍爺爺是怎么樣描寫的。(讀第一自然段)在自己喜歡的句子旁作旁注,想想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著重體會作者的心情)
(2)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草原美景)
(3)四面都是小丘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理解比喻句的妙處)
(4)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理解、品味句子意思)
(5)在這種境界里無限的樂趣。(聯(lián)系生活談感受)
在理解上面句子時,在讓學生懂得句子的意思,懂得這樣表達的好處,可以借助圖片和以往的生活經驗,發(fā)揮想象,仔細品味,進一步領略草原的美景。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并試著背誦這一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剛才我們聽了小導游的介紹,知道了草原的自然風光,現(xiàn)在我們再美美的讀讀一讀,享受一下這美麗的風光。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我們知道了那里不但自然風光很美,而且民族風情也很有趣。誰來當導游給大家介紹一下。生讀2至5自然段,討論交流后,請一個學生介紹民族風情,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相機板書。(板書附后)
1、聽了他的介紹,你覺得這里的民族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熱情好客)從哪里體會到的?讀一讀有關句子,仔細體味一下,談談自己的看法。
(1)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
(2)在汽車左右和前面引路。
(3)許多人從幾十里外來看望客人。
(4)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端進來大盤手抓羊肉。
(5)姑娘、小伙子為客人們表演。
以上這些都說明了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
2、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三、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有感情讀課文。
2、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1)比喻句的用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讀一讀,讓學生談談它的好處。
(2)指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氣特點。(要求用歡快、喜悅、贊嘆的語氣來讀)
四、拓展訓練
1、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結合課文里的語言,介紹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2、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歡迎遠客,盛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等場面。
附:板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五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據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學設計五”,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學習難點
聯(lián)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語演唱)。
2.下載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前交流:你去過草原嗎?談談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贊美草原的詩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3.出示課題,感情讀題。
4.教師導言: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美麗的風光,去感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通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請教同學。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出草原給你、給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并板書:
┌風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讀品析,感受草原風光美
1.簡介作者:作為著名小說家、戲劇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xiàn)出來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讀。
3.學生自由練讀。
4.句子感悟:這段文字非常優(yōu)美,讀著讀著,讓人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說說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美?(重點指導)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詞語比較:“空氣是那么(清鮮、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圖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藍天碧野,體會“清鮮”“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讀,讀出“清鮮”“明朗”的草原的高遠遼闊的意境。
(2)如果此時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會怎么做?
想象:作者會高歌一曲什么?誰愿意上來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p>
(1)出示圖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郁郁蔥蔥、蒼翠欲滴……借機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p>
(1)演示“綠色渲染”“墨線勾勒”。
(2)圖片展示,感情朗讀,體會“柔美”的感覺。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請你學著這樣的說法,用上“既……又……既……又”說一句話。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1)句子比較:
①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②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通過句子比較,引導學生體會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huán)境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5.有感情朗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群,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嘆,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
6.熟讀成誦:多么優(yōu)美的景色,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四、作業(yè)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2.將課文第一自然段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風光美”
1.出示課題。
2.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風光(圖片滾動)。
3.引導在圖片欣賞中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灑脫”之美
導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
出示:“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p>
指名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重點理解“灑脫”:
(1)可換成什么詞?(自由、無拘無束……)
(2)從哪些語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3)感受灑脫:沒有紅燈綠燈的障礙,沒有行人車輛的擁堵,卻有一路翠色欲流,盡收眼底,卻有那忽飛忽落的小鳥相伴,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現(xiàn)灑脫:你能否讀出這種灑脫的感覺來。
三、深讀悟情,感受“人情美”
1.導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脫,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據學生回答,提煉板書:迎接相見款待聯(lián)歡話別
4.咱們試試看,在它們前面加上一些詞,是不是會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滾燙的心呢?
(1)課件出示詞語:激情盛情盡情深情熱情
(2)你能否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后,與小組的同學一起想想,把這些詞語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5.交流小結: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lián)歡深情話別
熱情迎接: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這份熱情?
(2)出示課件(理解“襟飄帶舞”──師講述:看,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里外飛奔前來迎接遠方的客人,那五彩繽紛的蒙古族服裝隨風飄動,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3)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你能否讀出草原人的熱情?
(4)指名讀──齊讀(光是一個或是幾個人的熱情還不足以體現(xiàn))。
激情相見:
(1)你能否想象當時的相見是怎樣的情形──學生即興表演,教師隨機采訪:剛才你們說了些什么?你聽得懂蒙古族語嗎,如果你聽不懂,你知道他們在說什么嗎?
(2)感情朗讀,讀出激動、興奮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們拿出些什么款待遠方的來客?
(2)除了吃的、喝的,還不忘以歌助興,賓主無拘無束,其樂融融。
(3)有感情地朗讀。
盡情聯(lián)歡:
(1)出示課件:聯(lián)歡的項目有些什么呢?
(2)說明: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傳統(tǒng)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與美的展示。
深情話別:
出示課件:背景為夕陽西下的草原,難舍難分的離別音樂(蒙語演唱的《蒙古人》)響起。
師導:夕陽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此時的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回響;嘴里,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著手,那樣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難舍難分(引導學生說出表示舍不得離別的成語)。
這正是──(課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么?
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么?
6.“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lián)歡、深情話別”,這一切是那樣美好,是那樣和諧,人們總希望美好的瞬間能永遠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四、作業(yè)
1.抄寫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五、配樂朗讀全文。
板書:
《草原》教學設計3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草原》教學設計3”,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
2、讀懂課文,在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激情導入
1、課前播放以草原為主題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問:你聽出了這是一首關于什么的歌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草原有關的課文,齊讀課題。
3、欣賞草原風光及獨特的民族風情。
抽生談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草原的哪些方面?
(景色美民族風情)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找出課文中主要描寫草原美的段落。
2、草原景色美,美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作上記號。
3、抽生回答。
4、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這些景物美的?
⑴天: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⑵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比茫茫。
⑶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⑷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學生分別找出并讀出,抓住重點詞理解,結合課件,圖文并茂;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語言文字所描述的畫面;感情朗讀。)
5、在這美麗的大草原上,作者有什么感受?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為什么驚嘆?為什么久立四望?為什么又想低吟小詩?)
駿馬和大牛真的不動在回味草原的樂趣嗎?
6、感情朗讀。
7、草原上的景美,人更美,草原上的蒙古同胞多么熱情好客呀!
⑴以四人小組學習讀讀寫蒙古同胞熱情好客的段落。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出蒙古同胞的熱情好客?
畫出相關的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⑵匯報交流,小結。
⑶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提問: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②滿含深情地再次朗讀。
8、小結本課內容。
四、課外延伸,思想教育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中華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正如《愛我中華》這首歌唱的那樣: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草原》教學設計一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草原》教學設計一”,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2)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方法與能力】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
【拓展與延伸】上網查找資料,了解邪內蒙古草原的古今概況,了解蒙族人民的歷史。
【重、難點突破】蒙族人的熱情好客與蒙漢情深,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南北朝民歌《敕勒川》引入課文。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同學們,你們知道詩歌中描寫的是什么景色嗎?對,就是大草原上的景色。你們見過草原嗎?在幾十年前,曾經帶領文藝界的人士訪問過蒙古,還把所見所聞寫下一本文集。今天,我們就有幸來學習其中的一篇《草原》,和老舍先生一起來領略大草原的風光,感受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板書:草原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內容,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提示:(1)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lián)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2)給人的感受是:草原遼闊,景色美麗,主人熱情,語言優(yōu)美。可能學生理解不到作者語言的優(yōu)美,這這里一定要加以引導。
總之,文章處處流露出美,形成了一處美的意境。
三、學習課文
提示1:按內容順序學習課文,要求學生注意體會美的所在(主人的熱情好客也是一種美)即,體會文章的內容與寫作方法,有不理解的詞語可以向其他學生求解。
提示:要求學生先概括出文章段落的小標題,然后以讀為主,逐段賞析,讓學生自己分析文章美之所在,并體會其寫作方法。
小標題為草原美景、遠道迎客、親切相見、盛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
揭示2: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要引導學生從景色的美,過度到語言的美,再具體到寫作方法,最后再通過讀,在腦海中形成一種美的意境。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抓住對蒙族類同胞的描寫,并由衣著美進而體會其人情美。
學習第三、四段時,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描寫,按制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進行分析,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是出自于他們的真實情感。
在學習第五段時,重點抓住對詩句的理解,來體會蒙漢情深與依依惜別之情。
四、談談自己的收獲與體會。
提示:讓學生自己表達,收獲方面,注意總結本課所學的寫作方法,體會方面要注意景色美、人情美、意境美、語言美幾個方面。
提示3: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xiāng)身著節(jié)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余地。從迎客、聯(lián)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
(2)對詞語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xiàn)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險。
迂回:回旋,盤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tài)度顯得不自然。
五、板書設計:
天空明朗空氣清鮮
自然美:草原風光一碧千里,綠毯(大、綠)靜態(tài)美
白色大花、中國畫(綠、美)美麗風光、民族團結
草原語言美、意境美:比喻、細節(jié)
人情美:遠道迎客親切相見盛情款待依依惜別動態(tài)美
好客親密熱情情深
草原
草原美景遠道迎客親切相見盛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
大、綠、美好客親密熱情情深
蒙漢情深民族團結
草原的早晨 教案教學設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草原的早晨 教案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會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畫,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春天大草原美的風光。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計算機。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展示多媒體課件,引出課題
1.伴隨著悠揚的草原樂曲,播放圖片。配合課文內容的大草原的美景:藍天白云、滿眼綠色、牛羊成群、野花盛開……
2.請學生談一談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
3.草原上的音樂悅耳動聽,草原上的景色更是美麗迷人。想去看看嗎?
二、引導看圖,教學部分生字詞
1.看圖聽配樂朗誦。
邊聽邊思考:
(1)從圖上看,你覺得草原怎么樣?從哪兒看出它們很美,很大?
(2)圖上有什么?
(3)牧民們在干什么?
(4)羊兒怎么樣?
2.討論上述思考題,相機進行詞語教學
無邊:形容很大,沒有邊際。(看圖理解)
鋪滿:看圖理解。
牧民:專門從事放牧的人。
三、自讀課文
1.要求:碰到不認識的字多拼讀幾遍,把難讀的句子畫下來,多練幾遍,一直到讀通順為止。
2.檢查自讀情況。
(1)卡片抽讀。小朋友,你認為那些詞語容易讀錯需要提醒大家的嗎?請你來當一下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好嗎?
(2)指名試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3)領讀幾個長句子。提醒學生注意停頓的地方。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教師范讀。學生一邊聽老師讀課文,一邊想象。
2.學生自由說好象看到了什么?
3.學生讀第一段課文:請小朋友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把第一自然段讀一讀,比一比誰讀的草原最美!
4.指名讀,其余的同學做評委。
5.指導讀好“鋪滿新綠”。讓學生用畫筆畫出“鋪滿新綠”的畫面,再讀。
6.充分誦讀第一自然段。
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處、遠”是做下包右上的字。教學“處”的偏旁“夂”,為“折文”。“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導著重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結構寫勻稱。
六、布置作業(yè)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強調讀準“民”、“處”)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讀后說說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2、播放圖片,學生觀察“羊兒”和“牧民”心情如何。(歡快,高興)
3、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詞最能表現(xiàn)出“羊兒”和“牧民”的歡快,用不同的標記標出。
4、學生說,師板書。
羊兒涌出
牧民跨上追趕
5、觀看圖片,理解“無邊”的意思。
6、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語讀出草原的熱鬧廣闊,牧羊人的愉快心情,羊兒的歡快活潑。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羊兒越跑越遠,遠遠望去,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樣的呢?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遠處有什么?(板書:像白云)課文中把沿兒比成了什么?課文中的“飄動”是什么意思?
3、多媒體播放《草原牧歌》。誰說說這是怎樣的歌曲。聽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這么美的歌聲被風吹著,傳到很遠的地方去,連天上的白云都能聽得到呢!書上有個詞叫……(板書:回蕩)
5、指導讀書,比一比,看誰的讀書聲像牧羊人的歌聲那么美,那么響亮。
四、總結課文,指導背誦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指導背誦。
五、播放音樂,學生盡情表演
學生聽著蒙古樂曲,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表現(xiàn)揚鞭催馬,有的表現(xiàn)駿馬飛奔,有的表現(xiàn)河邊遛馬,有的表現(xiàn)牧羊人放羊……按自己的想象盡情地創(chuàng)造。
六、拓展練習
嘗試說一說《學校的早晨》
《草原》教學設計九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草原》教學設計九”,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yǎng)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突破重難點的方法1.帶著想象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有層次的朗讀,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會。2.運用音樂的情感引導作用體會文中美景及表達的情感。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說說歌曲中描繪的是哪里的景色。聽著歌曲,在你頭腦中呈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出示課題。2.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見聞說說草原的美麗景象,與實踐閱歷相結合,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今天我們將在老舍先生優(yōu)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美麗的草原。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找出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學生自由結成旅行伙伴,去游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2.匯報交流,共同感悟。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畫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3.內容歸納,整體感知引導學生說說作者老舍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紹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及民族間的團結友愛。(引導學生明確課文內容。)
三、分層朗讀,感悟美景1.找出描寫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讀,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細細品讀。2.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自然風光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3.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樣的特點?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說說天的特點。在這樣的天空下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的感受。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說說給自己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讀中評價,體味美感。6.在這樣的境界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自然段。7.齊讀感悟、練習背誦。
四、品味練筆通過老舍先生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讓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兩句描繪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詩。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畫筆畫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五、鞏固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美景、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回憶草原自然風光,今天讓我們接著走進草原,繼續(xù)我們的草原之旅。
二、朗讀理解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說說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車在草原上所見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騎馬幾十里歡迎遠到而來的我們的情景。3.請同學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中評議??吹竭@樣的場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讀中體會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段進行理解體會。(1)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線標出、交流。引導學生從詞句中體會(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再??偸菬岷鹾醯匚罩械目偸牵撕芏?,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吹竭@樣的情景,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有什么話要說,你又會做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體驗。(3)學習第五段:齊讀最后一段,說說你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理解。四、總結感悟1.總結全文談談你的感受。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xiàn)了民族團結的精神。2.齊唱《愛我中華》。
五、練筆拓展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草原》教學設計三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草原》教學設計三”,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課前談話
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回去找春天,你們找到了嗎?根據學生回答引出新課,讀準醒字,你怎么記住咱們今天學的第一個生字。記憶醒。
二、放音樂,教師配樂朗讀兒歌,學生評價老師讀得怎么樣。
三、學生模仿老師讀兒歌。第一遍輕聲讀,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學。第二遍指名5個同學,一人讀一小節(jié),要求把音讀準。第三遍各自大聲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四、教師重點領讀兒歌,學生自由選讀兒歌中的小節(jié)。
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感悟兒歌。
⑴出示有柳樹的春景圖。
⑵提問:小柳樹睡了整整一個冬天,它什么時候睡醒了?誰能讀出小柳樹睡醒的樣子。(學生表演讀。)
⑶小柳樹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雨、春風、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⑷創(chuàng)設情境:請學生扮演春雨、春風、春燕讀有關的三小節(jié)。它們對柳樹說些什么呢?柳樹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學生上臺表演。
⑸語言訓練:
春雨幫助柳樹,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雨說:。
春風幫助柳樹,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風說:。
春燕和小柳樹,柳樹,柳樹邊飛邊說:。
⑹朗讀課文:春天里的景物這么可愛,讓我們走進春天,美美地讀一讀!
⑺演讀:小組內表演,四個同學分別扮演柳樹、春風、春雨、春燕。
⑻在春天里,還有什么和柳樹一樣也醒了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六、出示大屏幕識字:說說你認識了課文的哪些字,不會認的字怎么辦?說說你的好辦法。
七、鞏固練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用熟字來記憶。
3.猜字游戲。(以學生自己把生字編成謎語互相猜為主)
(1)身上臟了怎么辦洗澡。
(2)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3)自行車輪胎缺少氣軟。
4.認生字練習:全體學生把自備的生字卡片擺放好,老師大屏幕上的字,學生從字卡里找字并舉起來。
八、指導寫字。
1.重點指導說話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點不能太低,橫要寫得斜,豎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筆在豎中線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筆不要靠近撇,要給下面的日字留出空來。
《草原》教學設計四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草原》教學設計四》,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課前準備
1.草原風光圖。
2.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想象美麗的草原
1.出示課題:草原。介紹作者老舍?;貞浽泴W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說說你印象中的草原。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說說怎么會獲得這樣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遼闊的,一望無際
(2)草原是美麗的,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滿生機的
二、初讀課文,走進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2.說說老舍筆下的草原是怎么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同時朗讀相關的句段。
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初讀課文后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讓學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導學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1)課文中的草原是美麗的。
(2)課文中的草原是熱情的。
朗讀相關的句段時,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語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①理解草原的綠。
◇說說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說說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風光圖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樣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這種境界,即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①這種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為什么要驚嘆,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當時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會低吟一首怎樣的小詩?試著寫一首小詩。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抄寫第一自然段中優(yōu)美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感受熱情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熱情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么場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詞句特別能表現(xiàn)草原人民的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xiàn)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為什么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著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說說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么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xiàn)出來。
(3)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在回敬。
①反復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時候會說些什么?
(4)這時候,鄂溫克姑娘戴著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②理解會心,會心的微笑里包含著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讀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躍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場面呀!可是夕陽西下,主客要分別了。如果這時你也在場,心情將是如何呢?
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qū),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著。
②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離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③如果當時你就在現(xiàn)場,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說什么?試著寫一寫自己的心情和想對草原人民說的話。
三、回顧課文,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為什么要以草原為題呢?
(課文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xiàn)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著草原來展開的。)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
四、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抄寫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草原》教學設計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層次。
2.讀懂第一自然段,領會草原的自然美,體會句中含著的意思.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領會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學們,你們游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嗎?說說這些風景名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是啊,我們的祖國山河秀麗,江南嫵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到內蒙古大草原上去瀟灑走一回。
3.板書課題,齊讀。
4.老師來變一個小魔術(草原后加上?號)現(xiàn)在你再讀讀看,意思改變了嗎?你又讀出了哪些新意思?(師加上?。┱埬阍僮x讀看,有沒有什么新感覺?(生自由談)
二、整體感知,理清作者敘述順序
1.草原之美讓人魂牽夢繞,現(xiàn)在,趕快打開書,去讀讀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吧!有個問題請大家邊讀邊想:課文圍繞草原先后寫了哪些內容?
2.生充分自讀思考。
3.讀后交流,師相機概括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三、品讀,感悟第一自然段,體會草原的美
1.過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景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欣賞優(yōu)美的音樂,一邊聽老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并在腦海中想像畫面。聽完后,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師配樂范讀課文。
3.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說。
4.過渡:草原的美是如此與眾不同,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用波浪線畫出文中描寫的最讓你心動的景色,美美地讀一讀,并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5.生自讀交流,說說文中最讓你心動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師點撥引導,相機出示課件畫面,圖文結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色欲流等詞的意思。
結合簡筆畫理解勾勒渲染等詞的意思。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配樂賽讀,師生評議。
8.面對如此美麗寬廣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們來看看作者來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橫線畫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讀后感受,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高歌低吟兩詞的區(qū)別。
這兩種情調一樣嗎?如果把文中的兩個詞顛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們陶醉了嗎?讓我們帶著贊嘆,帶著興奮,帶著陶醉來朗讀第一自然段。
12.讀了這么多,大家會背了嗎?把你最心動的句子背下來。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來草原尋找靈感的詩人,你會低吟一首怎樣奇麗的小詩呢?假如你是一位帶團游覽的導游,你又會怎樣向游客來宣傳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當詩人還是導游?趕快寫下你們的贊美吧!
14.生練筆。試寫小詩或導游詞。
15.指名生上臺讀自己寫的小詩或導游詞,師給予熱情評價。
四、欣賞歌曲,升華情感
同學們,雖然這節(jié)課我們沒有真正去美麗的大草原,但我們已經用心感受到了那兒的風景之美?,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首獻給草原的贊歌,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節(jié)課我們再去細細品味。(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草原即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的生字,并會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邊讀邊批邊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與遼闊。
3.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草原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邊批邊想象草原美景,體會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1.搜集有關草原的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料制作課件。了解作家蕭乾的資料。
2.騰格爾《天堂》
3.準備flash《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和伴奏曲。
學生:搜集有關草原的圖片、文字等資料。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引入課題
1.播放歌曲《天堂》。
騰格爾的天堂是哪里?這里呈現(xiàn)了怎樣的景色?讓學生盡情描述。
提到草原,許多人就會想到一望無際,想到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就會想到蒙古包,想到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壯觀、神奇的畫卷。
作者來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麗、遼闊深深吸引了,他提筆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們將在作者優(yōu)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一碧千里的美麗草原。引入課題《草原即景》。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釋題。
3.關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將你搜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交流搜集的相關資料,說說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學們,讓我們跟隨作者去訪問內蒙古塔木欽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大草原是那樣令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大草原,親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風采!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并勾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1)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
(2)相機對加點字的讀音作指導。
2.學生自由結成伙伴,通過閱讀去游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
(1)學生瀏覽課文。
(2)匯報交流,共同感悟。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
(3)內容歸納,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對草原美麗和遼闊的介紹。
三、分層朗讀,感悟美景
1.朗讀第1段,勾畫出比喻句,體會其作用。
(1)學生自由朗讀第1段,勾畫出比喻句,并體會比喻句的作用。
(2)匯報交流對比喻句的體會。
①指名讀比喻句。
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導學生批寫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學生的旁批。
塔木欽草原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課件演示)沒有縫隙寂靜廣袤這些詞讓我們知道了塔木欽草原像海一樣遼闊的特點。(相機板書:草原廣袤)
2.學習第2段。
(1)默讀,并勾畫出比喻句,想一想。
(2)小組匯報學習所獲。
(3)全班交流,讀中評議。
說說你跟隨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導學生談感受,談比喻句的作用。
(4)教師指導批寫:把呼嘯的風比作奔騰而至的千軍萬馬,可見風聲之大呀!
(5)齊讀第2段。引導學生想象廣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書:牧民雄姿)
3.學習第3段。
(1)指名讀第3段。思考:塔木欽草原過去為什么被稱作旱海?
(2)從這段的描寫中,可以體會到塔木欽草原的什么?
(3)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獸,把牛群、馬群比作巨石,從中讓人體會到塔木欽草原之大。
4.讀中體會,學習4~7段。
(1)分小組,用喜歡的方式讀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斷進行理解體會,把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聽。小組內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學習所得。
(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演示):重點引導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獅,頃刻間變成煤層,可見云彩的變幻無窮,從而形象地寫出了塔木欽草原的無常氣候。引導學生及時寫好旁批。(板書:云彩變幻無窮)
②彩云頃刻之間會變成烏云,驟雨之中又透出太陽的亮光。把太陽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紗,由此可見作者觀察和描寫的細致。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寫好旁批。
③從完整和虹的兩端跟地面銜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門,美麗無比。(板書:彩虹綺麗)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島嶼、蒼松古柏、銀魚,形象地勾畫出了塔木欽草原上空云的各種形態(tài)。注意引導學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黃色帶子,以公路的小更襯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學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變幻無窮,驟雨后又出現(xiàn)綺麗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氣中飄蕩,而藍天下的通天大道,將人們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讓我們了解到塔木欽草原是多么美麗、遼闊呀!(板書:美麗遼闊)
四、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回顧全文內容,配樂朗讀全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作者寫草原的美麗、遼闊,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假如我們在塔木欽草原上,我們又會發(fā)出怎樣的感嘆?
3.體會本文的表達特點。
充分運用比喻句這種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出草原美麗的景色和草原的遼闊。
五、拓展練習
1.背誦課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精美文段抄寫下來。
3.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大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是蕭乾爺爺幾十年前看到的塔木欽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欽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請根據你查閱的資料,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附:板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之四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學設計之四,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二、學習準備
搜集草原風景的圖片、資料。
三、學時安排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
(注意生字勒、駿、限、鞭、馳、蹄、茶、貌、杯、跤和迂、襟、澀、涯的讀音);
3、理清課文的線索(練習列小標題):
(1)草原美景;(2)歡迎遠客;(3)親切相見;(4)熱情款待;(5)聯(lián)歡話別。
(或:初見草原迎客相見待客話別;初見草原進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聯(lián)歡話別;)
4、反復默讀第一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能講的講,不能講的可以讀。
如:(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說一說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結合生活經驗談談自己類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沒有遮攔,格外開闊,空氣清鮮,使人感到特別愉快,所以想無拘無束地放聲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梢蚤]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綠得無邊無際,由于天氣晴朗,遠處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綠色。(為什么說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為是天蒼蒼,野茫茫)
(3)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4)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觀看一幅中國畫,明白渲染就是用顏色涂抹,勾勒是用線條勾邊兒。不用墨線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緩得沒有明顯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說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綠顏色濃厚,就像要流下來一樣。欲,是將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輕輕流入云際。這里是說,綠色的草原一望無際,與天相接,仿佛翠綠的顏色流入了天邊。(與萬古長青、一碧千里區(qū)別。)
(5)這種境界這一句是說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產生的心境。驚嘆,是因為第一次看到草原,處處感到新奇,對滿眼的翠綠,感到驚訝。久立四望,是留戀草原景色,總是看不夠;低吟小詩,是想用詩歌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么詩)
(6)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huán)境會有不同的感受,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類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時,會覺得小鳥在向人歌唱,樹枝擺動是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誦。
6、質疑。
7、建議課后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感受草原,或贊美草原、關注草原的實踐活動(如畫、寫詩或文、配樂朗誦、編歌、找圖片、搜集描寫草原的詩歌、辦手抄報)。
第二學時
1、課文不僅寫了草原的景美,還寫出了內蒙古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人情美)。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許多人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客人;他們盛情款待來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姑娘們?yōu)榭腿顺琛⑻瑁』镒颖硌萏遵R、摔跤等等。)
2、據課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歡迎遠客、盛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等場面。
3、課文的結尾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是點題之句,讀后體會其中的含義及表達的感情。
(這一句進一步點明了讓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課文中還用了不少比喻句,來描繪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畫出來體會體會。
(如用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來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來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來比喻河;用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比喻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的蒙族同胞。這些比喻的特點是恰當、生動,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仿佛我們親眼見到了一般。)
5、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言特點。
(全文要用歡快、喜悅、贊嘆的語氣來讀。)
6、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以導游的身份介紹向同學介紹內蒙古風光和風情。說之前可引導學生將說的內容列成提綱,然后圍繞提綱介紹,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7、質疑
8、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草原的早晨 教學設計
草原的早晨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和背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草原的早餐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
2、通過看圖理解詞語,啟發(fā)想象,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麗的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會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我們幾天來已隨春姑娘到過了許多美麗的地方,今天,我們還要去一個新地方。
2、師板書課題。
3、學習生字“原”
(1)讀一讀生字,教學“廠字頭”,與“廣字頭”有什么區(qū)別?
(2)怎樣記住字形?你會用“原”來組詞嗎?
(3)生描紅,仿寫。
4、簡介草原的有關資料。
二、初讀課文。
1、打開書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樣的?
2、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生按要求自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
4、出示生字檢查自學效果。
5、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然后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課文。
三、指導看圖。
1、小朋友已經把課文讀了幾遍,誰來說說,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2、(出示多媒體課件)你能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四、教學生字。
1、這么的生字中,哪些是獨體字:(無、民)
2、看課后筆順表,自學它們的筆順。
3、“無”的反義詞什么?能為它們找朋友嗎?
4、讓學生質疑。
五、指導寫字。
1、師指導:
民:第三筆豎提不能分兩筆寫,最后一筆斜鉤寫得要有彈性,鉤要小,不能寫成豎彎鉤。
無:最后一筆豎彎鉤要寫在豎中線上。
2、師范寫,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牧民”兩個生字容易寫錯。初步了解草原。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出示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
(2)誰醒來了?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
(3)它什么時候醒來的?這說明了什么?
(4)草原醒來什么樣兒的?(出示圖片)
(5)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6)指導學生有感情讀第1自然段,讀出熱鬧的景象。
2、指名讀第2自然段。
(1)這段共有幾句話?
(2)第一句話寫了什么?這句話寫了羊兒怎么樣?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3)第二句話寫了什么?寫出了牧民怎么樣?
(4)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呢?
3、師范讀第3自然段。
(1)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放錄音,牧羊姑娘的歌聲)聽,牧羊姑娘歌聲傳到了我們的耳里。
(3)(出示投影:的歌聲)誰說一說,這是什么樣的歌聲?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讀全文。(自讀、指名讀、評議)
三、指導朗讀。
1、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線索。
時間線索:鞭聲響起草原醒來羊兒出圈群羊如云
空間線索:醒來的草原近處遠處
2、指導學生看多媒體課件或板書背誦。
3、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全班背。
板書設計:
5、草原的早晨
羊兒牧民
涌像白云奔跨唱歌追
《草原》教案設計(二)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原》教案設計(二)”,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草原》教案設計(二)
【教學目的要求】
一、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講讀分析,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學生了解蒙漢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培養(yǎng)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讀寫訓練項目,加深對展開豐富想象、抓人物特點等訓練重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加深對展開豐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點等訓練重點的認識,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本文所寫的內容離學生生活較遠,有的句子含義也較深,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錄音磁帶。
第一課時(預習指導課)
一、介紹寫作背景和草原風土人情。
向學生提供有關反映草原風光和草原民俗的圖片和讀物。其目的是:①為突破難點,理解課文作準備。②培養(yǎng)學生使用參考書的能力。
二、范讀課文。
三、自學字詞,重點理解下面詞語:
回味、灑脫、迂回、襟飄帶舞、拘束、羞澀、會心
四、出示預習提綱
內容如下(教師巡視指導):
1.自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認真讀課文,按寫景、敘事給課文分兩部分。并按課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3.結合上下文,試著理解課后2題中的句子,為下節(jié)課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五、課上交流。
學生交流預習情況,自由發(fā)言。
1.說說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什么疑難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2.經過努力,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第二課時(講讀課)
一、抓住總結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清脈絡,把握整體。
(一)板書課題。
(二)教師啟發(fā),引讀,并板書總結句。
(三)按照寫景、敘事的寫作方法給課文分成兩大部分。
二、在預習的基礎上,圍繞總結句,逐段讀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讓學生把預習所得充分表達出來,使學生享受到自學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老師給以恰當?shù)囊龑c撥,使學生的認識得以完善、深化,達到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
學習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朗讀第一段,要求學生按照寫草原景色和寫作者感受把全段分成兩層。
(二)圍繞天涯碧草這一特點,設計如下思考題,引導學生逐層讀議。
1.草原的天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作者看后產生了什么樣的心情?
2.天底下草原的景色給作者總的印象是什么?找出有關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找出具體寫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句子,談談這種景色怎么美麗?
出示草原的風光圖片,指導學生看圖欣賞。使學生頭腦中建立的形象更加完善,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和正確理解語言的能力。同時,通過教師形象的描繪,把學生帶到草原如詩如畫的境界中,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受作了鋪墊。
(三)在這種境界中,作者產生了什么樣的感受?你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題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難度體現(xiàn)在不能直接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而要進行獨立思考,思考的依據又離不開課文的詞句。這樣,學生要讀懂這句話就要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過程,不但要讀,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想、說。體現(xiàn)了語言思維語言的學習過程。
(四)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想象。
學生邊聽樂曲伴奏下的有感情朗讀,邊看圖,邊想象,使學生頭腦中浮現(xiàn)出富于詩情的畫面。
(五)小結寫法。(抓住景物特點,展開豐富想象,運用恰當比喻。)
學習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點,雖然難理解的句子較少,但草原人民特有的風土人情學生較生疏,所以教學時應從整體入手,先理清文脈,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把草原人民特有的歡迎客人的方式作為理解重點,從而使學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作者是怎樣寫出人物特點的。
(一)理清脈絡。(據課后提示,概括第二部分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讀議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給第二自然段分成兩層,并說出層意。
2.讀議第一層,作者又進一步寫出了草原的什么特點?(遼闊、寂靜)
3.學習第二層。
(1)出示文中插圖的幻燈片,圖文對照,說說草原人民是怎樣迎客的?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重點理解比喻句,抓住表現(xiàn)遠迎、急切、盛裝、人多的詞語,學生談理解,教師適當點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
(2)作者是怎樣寫出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通過寫草原人民特有的迎客方式來表現(xiàn)的。)
(三)按要求自學三、四、五自然段。
1.自學提示:
①默讀課文。
②相見、款待、聯(lián)歡的場面是怎樣的?
③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思想感情。
2.交流自學所得。
相見一段重點理解也不知是誰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民族團結互助。
款待一段重點理解誰都有禮貌不拘束;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會心微笑。
(四)回到結句,總觀全文,深化整體。
教師利用板書和學生一起,從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和寫作特點以及本課重點訓練項目三個面總結全文。
第三課時(練習課)(略)
自評:
《草原》這一課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出發(fā),我力圖做到加強預習,長文短講,強化訓練,大量閱讀。
把課前預習、課外閱讀納入每一篇課文的教學之中,把預習作為講讀的基礎,把講讀作為預習的深入,把課外閱讀作為講讀的延伸。盡力使之有機結合。在一般情況下,我都這樣安排課時:第一課時預習指導課;第二課時讀議課;第三課時練習和課外閱讀課。
預習指導課是在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較強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不再把諸如查字典解決生字詞、分段、概括段意等做為預習重點,而是把這些做為一種習慣來要求。預習課是把下一節(jié)講讀課中要解決的重點、難點交給學生。讀議課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長文短講。這節(jié)課仍以學生為主體。
下面,著重談談《草原》講讀課的教學特點。
一、以文章總結句為核心,設置教學步驟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一句是文章的結句,也是文章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的濃縮。因此,在教學開始,我便引導學生抓住總結句,理清脈絡,感知中心;進而圍繞總結句,理解中心;最后回歸總結句,深化中心。使教學思路與作者思路相吻合,教學重點突出。
二、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領略草原的美景
《草原》第一段寫景,作者文筆清麗,感情真摯。要想使學生領略草原美景,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但這些句子較難理解,是學習文章的難點。因此,教學時,我突出地抓住了寫景的總句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一碧千里易懂,但整句話連在一起,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就先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茫茫,什么是并不茫茫,并重點理解而這個轉折連詞的作用。進而使學生體會到草原不僅僅是一碧千里,遼闊而碧綠的,而且景物清晰,沒有空曠荒涼的感覺。
下面的三個句子具體寫了草原美景。最難理解的是第三句。教學時,我先讓學生了解這句話寫了什么,再讓學生體會為什么比成中國畫。(渲染、勾勒是繪畫用語。預習時,學生已掌握)并重點理解學生預習時提出的不懂的句子,如: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的景色怎樣?欲流與流入是否矛盾?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句子,而且感受到草原的美麗。
但這只是理解了單個的句子,學生的頭腦中還不能形成整體畫面。于是,我出示幻燈片,讓學生邊看圖,邊聽老師描繪,使學生頭腦中建立了草原美景的立體畫面,把學生帶到如詩如畫的草原美景中。同時,為理解作者的感受作了鋪墊。然后,我用就在這樣的境界中,作者的感受油然而升一句把兩層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為草原美景所陶醉。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欣賞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這種境界之中,達到感情的升華。
三、根據教材特點,恰當取舍,突出重點訓練項目
《草原》第二部分,主要記敘了作者訪問的經過,是教學的重點。雖然文字淺顯,但草原人民特有的風土人情學生比較生疏,所以理解的重點也應放在這兒。(本課是最后一個單元的講讀課文,沒有設重點訓練項目,而是要求有針對性地復習前面的訓練重點,所以這里確定復習抓人物特點,以加深理解。)
教學迎客、相見、款待、聯(lián)歡這四個場面時,我并沒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重點讀議迎客一段,通過對場面的分析,對比喻句的理解來把握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起個領路的作用。下面三段由學生根據思考題自學,交流自學所得,老師給以點撥。
四、引導學生理解兩大部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文章寫景、敘事兩部分是有其內在聯(lián)系的。作者是第一次來到大草原。草原的美景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要把這些記錄下來告訴讀者:是美麗的草原養(yǎng)育了淳樸熱情的草原各族人民,也只有在新中國草原人民才這樣歡暢,使大草原充滿了勃勃的生機,一改舊日那天蒼蒼、野茫茫的凄涼蕭索之狀。今日,遠道而來的漢族客人是來訪問他們的,怎能不讓他們歡欣鼓舞呢?
這兩部分間的關系我是準備在總結全文之前揭示出來的,但預習時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就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課上相機引導,使學生自己弄懂了兩部分間的關系,達到了預期目的。
第三課時是練習和課外閱讀課。內容主要包括練習和課外閱讀。練習內容圍繞授課的教學重點設計安排,使學生在課上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在練習中得到鞏固,形成能力,然后在課外閱讀中去運用。課外閱讀也是圍繞授課重點來安排,但所選的篇目不局限于一、二篇,而是盡量多地提供既反映課重點又各具特色的文章給學生。此時,老師的作用在于督促學生無論選擇哪一篇文章,一旦選定就要認真地讀完,并指導學生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之中,培養(yǎng)認真讀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