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4“更”把金針度與人——竇桂梅《晏子使楚》教學擷英。
2005年12月4日,應邀到廣東茂名講學,和千余名在場的老師一樣,我得以享受竇老師執(zhí)教的《晏子使楚》。
竇老師激情不失溫潤,雍容不失質(zhì)樸,豐贍不失簡潔,睿智不失詼諧,大氣不失細膩,磅礴不失婉麗傾情打造的經(jīng)典教學《晏子使楚》,可謂鴛鴦繡取憑君看,更把金針度與人大教無痕
課伊始,竇老師滿面春風地融入孩子們,親和躬身,又煞有介事道:晏子,原名叫晏嬰,人們?yōu)槭裁捶Q他晏子呢?
孩子們高舉如林小手,躍躍欲語。
一男孩不及老師應允,捷足先登、爽言陳詞:因為他是齊國的大夫,對齊國有功,又厚愛百姓,所以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像這樣?竇老師稍頓片刻,繼爾探問,享有如此尊稱的還有?
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
孩子們?nèi)鐢?shù)家珍,脫口而出。
假如我生活在晏子那個時代,也對國家做出了貢獻,怎么不叫我竇子啊?
瞬時一陣爽朗的笑聲飛出孩子們的心窩。
笑聲中,一個學生心領神會:我個人認為,子是古代對有貢獻的男人的尊稱。
好一句怎么不叫我竇子???詼諧幽默、靈動生輝,它使我想起一個《瓶中鵝》的小故事
一次,陸亙大夫問南泉:古代有一個人在瓶中養(yǎng)了一只小鵝。鵝漸漸長大了,出不了瓶?,F(xiàn)在既不能破瓶,也不能損鵝。請問你用什么辦法使它出來?
南泉叫道:大夫。
陸亙:是。
南泉便說:出來了。
這時,陸亙恍然了悟。
有時,智慧不就像那瓶中鵝,一經(jīng)喚醒,方能應然而出。
細細想來,這個超言離象故事的指歸和竇老師機趣天成的教學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智慧喚醒智慧,卻又如水上寫字,不留痕跡。誠可謂大教無痕啊!
咫尺天涯
課行中,竇老師引領孩子比較閱讀晏子不鉆狗洞與韓信胯下受辱,重點抓住看了看,和孩子們心靈對話:
師:韓信的看了看和晏子的看了看有什么相同?
生:都是在審時度勢。
師:韓信的看了看和晏子的看了看又有什么不同?
生:韓信看了看,然后做出決定:好漢不吃眼前虧鉆褲襠。
生:晏子看了看,然后做出決定:大丈夫可殺不可辱不鉆狗洞。
師:為什么?
生:少年韓信如果當時不鉆褲襠,無賴可能會置之于死地。不留青山在,恐怕日后再無雪恥之日了,所以他先屈先撓、委曲求全。
生:晏子作為一個外交使節(jié),他代表一個國家的尊嚴。如果他真鉆了狗洞,不僅有辱他的人格,也有辱國格。
師:所以,韓信看了看,決定胯下受辱。少年胯下受辱的特殊經(jīng)歷鍛煉了他能屈能伸、百折不撓的非凡氣度,這為他日后成為杰出將領磨礪了條件;晏子看了看,拒鉆狗洞,表現(xiàn)了一個外交使節(jié)為捍衛(wèi)國家尊嚴,凜然不可侵犯的大智大勇。
聆聽竇老師與孩子的這段心靈對話,我倏地想到了《咫尺天涯》的小品文:
美國俄亥俄州有一座地理位置非常獨特的房子。落雨時節(jié),落在屋頂北側的雨滴,與小溪匯合后,流進附近的安大略湖,然后匯入加拿大北部的圣勞倫斯灣;而落在屋頂南側的雨滴則經(jīng)密西西比河,最終流入美國南部的墨西哥灣。
在這座房子屋脊的最高處,兩邊雨滴的落點常常變換不定。許多應該落在南側的雨滴落在了北側,或者相反。這些最初相距不過咫尺的雨滴蜿蜒流淌最終抵達大海后,彼此之間的距離達到了2000多英里。令人驚訝的是,決定這些雨滴最終去向的不過是雨天從屋頂輕浮而過的一縷微風。
晏子鉆不鉆狗洞與韓信鉆不鉆褲襠,這鉆與不鉆不就是孩子靈魂的屋頂那最初相距不過咫尺的雨滴嗎?決定雨滴最終去向的不正是高屋建瓴處竇老師吹向孩子們心田的那一縷風嗎?
全然和諧
課收尾。
竇老師宣布:下課!
孩子們默默注視著她。
再見,孩子們!竇老師深情地說。
孩子們依然默默注視著她,良久不肯離開座位。
此時,竇老師已化為一塊巨大的磁鐵,課室已化為一個巨大的磁場,孩子們的心被磁化了。
是什么磁化了這班孩子的心?
是竇老師90多分鐘一以貫之的誠摯微笑?還是竇老師163次一句三點頭聽學生讀書答問的微微頷首?是竇老師24次像媽媽一樣友善的對學生輕輕拍肩?
還是竇老師的激情澎湃、妙語如珠、睿思泉涌,澡雪了孩子們的明眸與心靈?JAb88.Com
在我看來,是所有這些美好元素的全然和諧。
全然意味著一堂好課教師要不可或缺地擁有每一樣美好的元素,而又不是每一樣美好元素的數(shù)學總和,但,是其藝術總和。這種藝術總和產(chǎn)生一種超越的和諧。和諧產(chǎn)生的美感又超越了課堂中教師所具有的每一樣元素。宛如一首詩大于它里面的所有文字,一幅畫大于它里面的所有色彩,一支歌大于它里面所有的音符,一段舞大于它里面所有的動作。
課結束。善學求進的老師們蜂擁講臺,不亦樂乎地拷貝竇老師的教案、課件。
僅僅求取這些,夠嗎?目睹那熱烈的一幕,我在扣問自己,同時想到一則軼事:
有一次,一個美國人讓畢加索給他畫一幅肖像畫。
畢加索畫好以后開價一萬美金。
里面有什么東西值一萬美金呢?那個美國人質(zhì)問。
你看見什么了?
我看見了一塊畫布和一點顏色。
那就行了。畢加索說,或者你給我一萬美元,或者隨便你想要什么。
他說:我給你五千美元。
這是你想要的所有東西。畢加索接過五千美元,遞給了他一塊畫布和幾管顏料。
如果說畢加索的一幅肖像畫遠遠大于一塊畫布,大于幾管顏料──因為它是一種超越的藝術和諧,那么竇老師的一堂經(jīng)典教學《晏子使楚》,不也遠遠大于一篇教案,大于幾個課件因為它是一種超越的全然和諧。
精選閱讀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扣課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三次侮辱晏子的異同點;2.學習生字晏,理解出使、侮辱、強盛等詞語。
操作目標:1.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駁楚王的話的含義;體會晏子反駁的巧妙;2.能表情朗讀晏子第一次反駁的話。
情感目標:1.初步激發(fā)學生對晏子的智慧和勇氣的敬佩之情;2.重點: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駁的含義,體會晏子反駁的巧妙。
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揭題
1.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師指春秋形勢圖)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zhí)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教晏字,并向學生介紹晏子原名晏嬰,子是古代對男人的一種尊稱。)由此而引出課題。
2.讀題:
二、扣題默讀課文
圍繞晏子、使、楚這三個詞語,解決三個問題。
1.(1)晏子是個怎樣的人?(2)使是什么意思?(3)楚國是個怎樣的國家?
2.讓學生默讀課文,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來回答。
3.反饋估計:針對學生可能選擇的問題及回答,教師相機誘導。
三、扣使再讀課文
導入:剛才我們抓住課文題目,初步了解了晏子是個怎樣的人,也初步領悟了使的意思和楚王侮辱晏子的原因。
深入:
1.課題中揭示這篇課文主要事件的關鍵詞又是哪一個呢?讓學生回答哪幾個小節(jié)在寫使的過程?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3至5節(jié),選擇其中一個故事來談談晏子到了楚國以后就受到了楚王怎樣的侮辱?(板書)面對侮辱
3.反饋:你選的是第幾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中晏子面臨怎樣的侮辱?
第一個小故事:
生:楚王讓晏子鉆狗洞。
生:楚王開洞讓晏子鉆進去。(課件演示)
師:你能用一個詞來說明晏子面臨的侮辱嗎?(板書)讓堂堂齊國大夫鉆狗洞,這楚王真是太欺負人了!
第二個故事:
生:楚王說晏子不中用。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楚王說齊國沒有人。
師:你是從那句話中知道的?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改成陳述句怎么說?這兒的人指什么樣的人?其實楚王的侮辱還是集中在另一個問句上?--既然齊國有那么多人,又為什么打發(fā)你這個晏子來呢?楚王的言下之意就是侮辱晏子怎么樣?用課文中的詞語來說。
第三個小故事:
生:楚王說齊國人是強盜。
師:你是從哪句話中體會到的?請用一個詞語概括晏子面臨的侮辱。
四、抓重點句讀議第三節(jié)
導入:剛才,咱們抓住了課題中的關鍵詞,初步了解了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進行了三次針鋒相對的斗爭,但我們要全面地認識晏子,還需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好在這三個小故事間相互獨立,今天,我們先一起來研究一下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的較量。
深入:
1.請同學們默讀第3節(jié),劃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
2.反饋:(課件)這是晏子的反駁,也是這一節(jié)中的重點句。
3.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
4.反饋:讓選擇第一句最厲害的學生說說理由。(課件)
生:這是一個狗洞,不是城門?--承認要鉆的洞是狗洞。(板書)
生: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板書)
生: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還擊,向楚王質(zhì)問(板書)
師:哪個句子在反駁中是晏子轉守為攻的關鍵?--不錯,晏子由狗洞推想到狗國,正是晏子由劣勢轉為勝勢的轉折點!
5.明確推理過程。
A.推理性填空:
只有訪問狗國才鉆狗洞,現(xiàn)在楚國要晏子鉆狗洞,那么()
B.完成作業(yè):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那么()
C.如果晏子不采用這種說話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么說?
比較: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我不鉆!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1)自由朗讀這兩句話。
(2)想想這兩種反駁的方式哪一種好?為什么?
(3)小組討論。
(4)反饋:從剛才的句子比較中,我們又進一步體會到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他不僅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而且還把這種侮辱還給了楚王,讓楚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番話的確巧妙!
6.那么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怒發(fā)沖沖地心平氣和地冷靜地
7.反饋誘導
(1)選怒氣沖沖。
你為什么這樣選擇?如果真像你說的,晏子大叫大嚷,怒氣沖沖地說這番話,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晏子那么聰明,會這樣說嗎?
(2)選心平氣和。
你為什么選擇心平氣和?什么叫心平氣和?晏子面對楚王如此的侮辱,他心里能不氣憤嗎?但是他能把這種氣憤表現(xiàn)出來嗎?心里感到憤怒但又要努力克制這種憤怒,我們應選哪個提示語比較合適?
(3)選冷靜。
談一談你為什么選擇冷靜?而不選擇其它兩個呢?
我們來看晏子究竟是怎樣說的--(課件演示)
8.小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學生一起冷靜地來讀讀晏子的反駁。
9.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引讀)
教師指導朗讀:把只好迎接兩個詞讀重音,再試著讀(板書只好迎接)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哪一個詞語集中體現(xiàn)了楚王毫無辦法。
五、小結延伸
1.看來晏子這番話的確說絕了,把威風八面的楚王反駁得無話可說。
剛才我們就是用:
(1)找出重點句。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含義。
(3)通過比較,朗讀體會晏子反駁的巧妙。
這種方法來學習課文的,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運用這一方法來讀懂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三個回合的交鋒。
2.最后讓學生一起大聲朗讀1至3節(jié),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晏子使楚教學案
晏子使楚教學案
班級姓名
一、給詞語選擇正確的讀音。
晏子(1)yànzi()為難(1)wéinán()
(2)yànzǐ()(2)wèinán()
二、組詞。
賠()敝()撒()
陪()敞()撤()
淮()尊()既()
準()遵()即()
三、讀句子,解釋帶點的詞。
1.楚王仗著自己的國勢強盛。()
2.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3.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
4.我原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四、將下面的三句話各用一個成語來概括。
大伙都把袖子舉起來,就能夠連成一片云;()大伙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
五、選詞填空。
尊嚴尊重尊敬尊稱
1.村委會隔壁住著一位和善的老人,因為他以前在中學教過書,鄰居們都()他為李老師。
2.我爺爺雖然文化不高,但是生活經(jīng)驗豐富,沒有私心,肯幫助人,所以得到了大伙兒的(),村里人有了什么事都愿意來找他商量。
3.為了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我們必須查辦這些貪污分子。
4.()長輩和老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六、閱讀答題。
種植春天
這是一則日本童話。
從前,有一位國王,性格冷酷。他國度里所有的地方都蓋在厚厚的白雪之下,從來就沒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綠。他十分渴望春天來到他的國家,但是春天從來都不肯光臨。
這時,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來到了皇宮的門前。她懇求國王給她一點食物和一個睡覺的地方,她實在太餓太累了。但是國王從來都不愿意幫助別人,他叫隨從把少女趕走了。
可憐的少女在肆虐的風雪中走進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農(nóng)夫。農(nóng)夫急忙把她扶進屋,讓她睡在溫暖的火爐邊,給她蓋上毛毯,然后用僅有的面粉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熱湯。當他把面包和湯端到少女面前時,才發(fā)現(xiàn)少女已經(jīng)死了。
農(nóng)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湯放進去,還為她蓋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跡出現(xiàn)了:其他地方仍舊是白雪皚皚,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然開滿了五彩斑斕的小花——這里的春天來了!
原來,這個女孩便是春天。農(nóng)夫接納了她,誠待了她,滋潤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來,只要付出,一切都會有收獲。無論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
原來,沒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顆冷酷的心。
原來,春天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握在我們每個人的手里,靜靜地等待我們?nèi)グ阉N植、誕生和創(chuàng)造出來,等待我們用愛做中介,把冰凌百丈變成繁花萬朵。也許,這樣靜靜地等待我們的,并不僅僅是春天。
1.讀了這則童話后,對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看法,請給每個人寫一句簡短的評價。
國王:
少女:
農(nóng)夫:
2.仔細讀文章最后幾個自然段,聯(lián)系文題“種植春天”,想一想,從這則童話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發(fā)?
參考答案
一、(2)(1)
二、賠償、陪伴;敝國、寬敞;撒網(wǎng)、撤銷;淮南、準備;尊重、遵守;既然、即使
三、1.憑借,依靠。2.指社會環(huán)境,主要是社會風氣。3.道歉,承認失敗。4.開玩笑,嘲笑。
四、揮袖成云;揮汗成雨;摩肩接踵
五、1.尊稱2.尊重3.尊嚴4.尊敬
六、1.國王:待人冷酷,最終也得不到人間溫暖。少女:春天的化身,也可以理解為某種希望的代表。農(nóng)夫:善待他人,得到回報。2.如果你有希望,你便努力去培植它,一定會有收獲。
晏子使楚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晏子使楚”,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晏子使楚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并能體會侮辱和尊重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晏子是怎樣智斗楚王的,為什么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xiàn)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的故事。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課題中的使作什么解釋?并且說出課題的意思.
二、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讀準生字字音,理解字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寫了晏子的幾個故事?從哪里到哪里是寫這幾個故事的,給課文分段。
2.讀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用晏子說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四、閱讀理解第一個故事。
1.默讀思考: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說楚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訪問狗國得鉆狗洞,楚國開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聽到傳話,為什么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楚王當時是怎樣想的?
4.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小故事。
(二)閱讀理解第2、3兩個故事。
1.默讀思考:這兩個故事中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回擊楚王的,結果怎樣?
結合填空理解晏子話的含義: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來訪問楚國,因為楚國是____。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yè),到了楚國卻做起了強盜,因為____。這句話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讀兩個小故事。
(三)總結課文,鞏固練習。
1.朗讀全文。讀后討論:晏子是個怎樣的人?(機智果敢,善于言辭,熱愛自己的國家)
2、課本劇表演比賽,體會侮辱和尊重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7晏子使楚
教學目標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清課文條理。了解課文是怎樣有條理地表達內(nèi)容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楚王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針鋒相對的。
2.理清文章的條理。
課前準備
1.插圖的投影片。2.小黑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這期間,各國爭戰(zhàn)。其中齊楚兩國國力強大,激烈爭奪霸業(yè)。今天要學的一篇課文《晏子使楚》講的就是發(fā)生在這兩國之間外交上的一件事。
2.板書課題,讀題。
3.釋題:晏子是齊國的大夫,他能言善辯,很有才干。使這里是派往。晏子使楚就是晏子被派往楚國訪問。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大(d)夫侮(w)辱(r)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只要說出大概的意思)
3.大家提出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共同討論。
(簡單的問題由學生解決,教師可作必要講解。關于重點難點問題存疑)
三、引導學生弄懂課后問題,深入理解課文。
1.自己讀一讀課后第一題,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回答。
(楚王仗著自己的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2.指名讀課后第二、第三題,邊讀課文邊思考,試著完成下面表格。
教師檢查:
(1)指名說第一次侮辱晏子的情形,教師填寫表格。說一說楚王為什么這樣做?
(2)二、三兩次由學生直接說,教師寫一些關鍵詞語。并說一說楚王為什么這樣做?
3.再讀課文,找出描寫晏子和楚王神態(tài)的詞,想一想他們這時的態(tài)度。
4.你佩服晏子嗎?試著用一些詞語來夸夸他。(聰明機智、才智過人、能言善辯)再說一說楚王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朗讀課文,注意人物的態(tài)度的變化。
四、理清層次。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五、總結全文。
作業(yè)設計:
1.用/劃去刮號中不正確的讀音。
首都(dd島)大夫(dd)強盛(sh坣gch唍g)
乘機(ch唍gsh坣g)囚犯(qixi)正目(zh卬gzh坣g)
2.選詞填空。
⑴吩咐囑咐
①楚王只好()大開城門,把晏迎接進去。
②老師()我們,要抓緊時間復習功課。
⑵得意洋洋喜氣洋洋
①楚王(),以為這一下子晏子可丟臉了。
②看到這一片豐收景象,大家都()。
3.讀句子,結合課文用選擇正確的說法。
⑴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
①楚王如果讓自己從狗洞進去,就說明承認楚國是狗國。()
②楚王如果不讓自己從狗洞進去,就說明承認楚國是狗國。()
⑵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
①說明晏子早就想好了反駁楚王的辦法,裝著為難是想讓楚王允許說出要說的話。()
②說明晏子在撒謊還是說實話之間感到為難。()
⑶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來說
①說明晏子從容不迫,胸有成竹。()
②說明晏子毫不畏懼,勇敢頑強。()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讓鉆洞訪問狗國
齊國沒有人我最不中用
齊人沒出息水土不同
自取其辱聰明機智
(教學設計者:張鳳英)
時間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駁楚王結果
要進城門時讓晏子從洞里進去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大開城迎接
見到楚王時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為什么打發(fā)你來呢?訪問上等國家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派下等人
去,我最不中用,派到這兒來了。楚王只好陪笑
招待吃飯時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齊國人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是兩國水土不同楚王只好賠不是
《晏子使楚》學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晏子使楚》學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晏子使楚》學案
[學習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2、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3、學習晏子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學習難點]
1、重點: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2、難點:語言藝術特點。
[學習時間]一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
2、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一、預習課文
1、給加點字注音
賜()晏子酒酒酣()縛者曷()為者也
吏二縛()一人詣()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2、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字
(1)、何坐()(2)、習辭者()
(3)、縛一人詣王()(4)、避席()
(5)、反取病焉()(6)、固善盜乎()
3、查資料,了解《晏子春秋》及晏子其人
4、能準確而熟練地朗讀課文
二、朗讀課文
要求能讀準字音,斷句無誤,自然流暢
三、合作交流,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1、請學生對照注釋,自己嘗試翻譯課文,如有不會的,可與同桌及前后座位交流,還不懂請板書于黑板全班討論解決。
2、教者口頭提問,學生搶答
3、其他學生或教者糾錯
4、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⑴讀讀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謀劃,是針對晏子的,還是針對齊國的?晏子在楚國嚴辭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⑵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分析晏子的語言藝術
⑶由晏子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⑷分析楚王形象
四、當堂練習
1、給文中兩個通假字注音并解釋
1)曷()通____譯:______2)熙()通____譯:_____
2、比較下列詞語的古今意思有何不同
坐席
3、在本課里“之”字有幾種解法?
1)楚王聞之2)齊之習辭者也
3)吾欲辱之4)嬰聞之
5)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4、翻譯以下句子。
1)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5、下列句子中與“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A.晏嬰,齊之習辭者也B.縛者曷為者也
C.圣人非所與熙也D.為其來也
五、課堂小結:歸納文言文需積累的知識點
六、嘗試當堂背誦晏子反駁楚王的一段話。
七、布置作業(yè)
1、復習課上所講內(nèi)容,掌握重要字詞解釋及課文翻譯
2、書面歸納“之”、“以”的用法
3、背誦晏子反駁楚王的一段話,揣摩晏子的語言藝術
19 晏子使楚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19 晏子使楚》,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19晏子使楚教學目標
1.學認10個會認字,練習寫好8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晏子是怎樣機智地駁倒楚王,維護齊國的尊嚴的,體會晏子的話語中所表現(xiàn)出的聰明和機智。
3.任選文中的一個小故事,分小組進行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處理材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的話語中所表現(xiàn)出的聰明和機智。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卡、課文朗讀磁帶。
學生提前做好預習。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引入課題。
1.老師講述“周總理機智應對美國記者維護祖國尊嚴”的故事。
一次,周總理接受一位美國記者的采訪。記者見桌上放著一支派克牌鋼筆,便不懷好意地說:“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生產(chǎn)的鋼筆呢?”周總理笑了笑說:“提起這支鋼筆,那可說來話長了。這不是一支普通的筆,是一位朝鮮朋友抗美的戰(zhàn)利品。我無功不受祿,就想拒絕,哪知朋友說,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生產(chǎn)的這支筆?!?br> 2.引導學生談感受。
3.引入課題,板題、讀題、解題。
二、檢查預習。
(一)小老師檢查預習生字的情況。
1.認讀生字、生詞。
末訪侮辱囚
楚賠罪吩咐晏子
2.在課文中找到生字并畫下來。
3.指名朗讀帶生字的句子。
(二)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并做到“四不”。
(三)評議,相機正音。
如:瞅了瞅嚴肅臨淄
淮南柑橘枳
(四)同桌相互檢測讀文情況,相互正音。
三、感知文意。
1.聽課文朗讀錄音,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交流。
3.用上生字卡中的部分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四、練習寫字。
1.師指導寫“矮”字。
2.學生練寫。
五、作業(yè)。
1.練習寫好其他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閱讀類似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說一說: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朗讀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晏子是一個聰明、機智、愛國的人?邊讀邊畫記重點的句段,還可以在旁邊寫批注。
2.交流匯報,相機指導朗讀體會。
老師引導學生緊扣3~5自然段中的晏子和楚王的對話,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
如:“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國。”
(1)想一想,填一填:
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
若要我從這兒進去,()
(2)交流批注。
(3)讀一讀這一段對話。
又如:第4自然段。
(1)將句子未說完的意思表達完。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說明:這個國家()
(2)想象楚王當時的感受。對比楚王先后的神態(tài)動作。
(3)用成語概括下列句子。
大伙兒把袖子一舉,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碰著腳。
(4)交流批注。
(5)分角色朗讀對話。
……
3.分角色朗讀全文。
三、拓展延伸。
1.閱讀故事《為了他人的尊嚴》。
2.交流與尊嚴有關的格言。
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不會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席勒,德國)
四、作業(yè)。
1.將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母聽。
2.摘抄好詞好句。
第三課時
一、聽寫:
矮小訪問末期
關押犯罪賠禮
二、表演課本劇。
1.再次感受人物性格。
2.任選課文中的一段故事,分小組進行表演。
3.選一兩個小組在全班表演。
4.評議。
5.師生合作表演。
三、完成課堂練習。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晏子使楚》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課文中運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對已有知識的運用能力。
3.培養(yǎng)朗讀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晏子在機智應對中體現(xiàn)出的愛國精神。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學本課,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小組討論學習教學法,深入探究課文內(nèi)容。
(二)學生學法
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基本功,通過讀、思、議、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敘述順序,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對待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三)疑點
晏子的話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駁得對方無話可說?
(四)解決辦法
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表演等方式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晏子臨危不懼和愛國精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查字典自學詞語,朗讀課文。
2.結合課前預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歸納總結。
3.學生角色表演。
五、教學步驟
(一)揭題并解題
板書課題:16晏子使楚。
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了預習任務,誰能根據(jù)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誰再用通俗的話講講課題的意思。
(學生介紹,小組間可以補充,教師適時補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jù)拼音,讀難生字詞的讀音。
(2)根據(jù)課文預習的提示,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以上問題。
(l)學生提出自己拿不準的字音,班上交流。
(2)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學生交流,其他可以補充)
(3)提出不懂的詞和句,師生一起討論交流。
(三)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l)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2.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
(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對應出示三次斗智的重點句子,并相機板書。)
4.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顯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zhì)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6.指導朗讀課文。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快速測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
(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談談本文的寫作順序,小組間可以補充)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作相應的點撥并小結同時板書:
(五)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每組8人,有條件的可進行簡單的化裝并使用簡單的道具。)
表演后引導學生評價,教師提示學生可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六)布置作業(yè)
1.摘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晏子使楚》教學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晏子使楚》教學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課題:《晏子使楚》
助學目標:1.文言文中重點的實詞、虛詞、句子的理解。
2.理解人物形象,賞析其中個性化的語言。
3.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不卑不亢的處事態(tài)度。
助學重點:文言文中重點的實詞、虛詞、句子的理解。
助學難點:1.古今詞義差別;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
2.理解人物形象,賞析其中個性化的語言。
助學安排:2課時
助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導入。(板書課題:《晏子使楚》)
二、學生自助:
1.解決生字詞。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生交流課前查找到的相關文學常識(教師適當補充)找出古今詞義現(xiàn)象和通假字。
三、求助互助:
1.學生交流自助學稿在字詞上遇到的問題,討論解決
2.在字詞理解的基礎上翻譯句子,先口譯再寫下來。
四、教師補助:
1.翻譯全文。
2.古今詞義現(xiàn)象和通假字。
五、課堂鞏固:
1.完成探究練習三、四。
2.整理課堂翻譯筆記。
六、續(xù)助方案:
1.背誦課文第二段。
2.《自主學習單》課前思考。
第2課時
一、抽查背誦,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助:
1.通讀課文,能復述課文故事內(nèi)容。
2.分別劃出文中描寫楚王和晏子的語句,說說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從中歸納出楚王和晏子各是具有怎樣性格的人。
三、求助互助:
1.說說晏子是通過什么方式反駁楚王的?這樣的方式有什么好處?
2.討論:你怎樣看待楚王羞辱晏子這樣事?讀了這篇課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的感受。
3.用課本劇的方式演繹學習成果
四、教師補助:
1.在自助展示字詞句意時教師須補充并指導學生記錄
2.對人物的分析評價教師要適當補充
五、課堂小結:
①重點字詞句②人物形象
五、課堂鞏固:
1.整理筆記,背誦課文。
2.《同步練習》合作探究。
六、續(xù)助練習:
背誦課文及重要字詞句。
課題:《晏子使楚》班級姓名
自助學習:
一、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課文的相關文學常識(作者、出處等)。
二、初讀課文,積累字詞: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晏嬰()縛()一人酒酣()詣()王曷()為者jú()生淮南枳()耶()熙()
三、再讀課文,解釋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1.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何坐酒酣詣王曷為者也齊人固善盜乎避席嬰聞之葉徒相似其實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歸納出課文中的“之”的用法。
3.歸納出課文中古今異義的詞語。
4.歸納出課文中通假字。
四、三讀課文,根據(jù)書下注釋以字字落實為原則翻譯課文并將重點字詞義寫在書上。
五、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思考探究:
1.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找出相關語句分析)
2.楚王是一個怎樣的人?(找出相關語句分析)
▲3.晏子是用什么方法反擊楚王的?晏子這樣反擊楚王的好處是什么?
★4.你怎樣看待楚王羞辱晏子這樣事?讀了這篇課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的感受。
課堂鞏固:
第1課時:
1.改編《晏子使楚》,寫成劇本。
2.整理課堂翻譯筆記。
第2課時:
整理筆記,背誦課文。
續(xù)助方案:
第1課時:
背誦課文第二段。
第2課時:
背誦課文及重要字詞句。
《晏子使楚》教學案例
上星期看了《晏子使楚》一課的優(yōu)質(zhì)課教學。
教師教學大體思路如下:初讀課文,看晏子給你留下勒什么初步印象,再瀏覽課文,課文寫了哪幾個小故事,然后選擇一到兩個仔細閱讀,勾畫圈點,看看讀懂了什么。接著到小組里交流學習所得,可以讀,可以說,還可以演,最后全班反饋,交流。課后老師推薦讀《晏子》,《春秋的故事》。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但是整個反饋的過程又進入了分析的老路,特別是第三個故事,讓學生分析比較兩個水土不同,學生難度很大,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了半天,多數(shù)學生還是不明所以。雖然教師反饋時緊緊抓住晏子的幾次說話,但是給人的感覺是學生沒有讀出晏子的話外音,也就是語言文字里面所含著的意思,對晏子能言善辯,膽識過人感受不深。其實這篇文章學生一看就懂,內(nèi)容上沒有什么好分析的,但是晏子的智慧體現(xiàn)在每次反駁都是抓住楚王的漏洞,非常巧妙,又不失禮節(jié)風范,讓楚王惱也不是,怒也不是,最后賠不是: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這些應該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學生如果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極強的調(diào)控指導能力,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和朗讀,巧妙指導,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故事情境中去,而且教師的語言要豐富一點,詼諧一點,智慧一點,學生的智慧需要教師的智慧去點燃,智慧的教師,智慧的學生才能走近智慧的晏子。
本人在聽后有如下幾點建議:學生初讀感知時,有個學生談到晏子是個能言善辯的人,老師追問:你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嗎?學生感到為難,在老師的契而不舍的追問下,只好說:知道,說不出來。老師又讓其他同學解釋。一學生說:很會說話,善于辯論老師這才滿意了??磥砝蠋焹H滿足于孩子能回答出問題。老師,這是何苦呢?是不是這樣解釋了大家就理解了這個詞呢我看未必。教師這一做法首先讓剛才那位發(fā)言的孩子感到些許難堪,能言善辯是他初讀課文的第一直感,這種感受是很珍貴的,至于什么是能言善辯,他意會到了,但不能言傳,這也是很真實的。老師的窮追不舍可能讓他以后在發(fā)言中會有顧慮,不深思熟慮好了,他不會輕易發(fā)言的。這樣,課堂的生成性會大打折扣,很多有利于師生深入學習的契機就會失掉。其實,這位學生知道,說不出來是我們課堂師生互動中生成的極好的資源,教師應敏銳地捕捉這些資源,把課堂教學,把學生地思維推向深入,這里完全可以讓孩子存疑,就讓他說不出來,仔細讀了晏子的幾次說話以后,孩子的這個疑自然會迎刃而解,而且這時對能言善辯的理解就不僅僅停留在字面上了,而是從晏子的話中深刻地領悟了這個詞的涵義。
《晏子使楚》教學案16
晏子使楚教學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2、感受晏子的語言藝術,學習比喻的修辭和類比手法的運用。
3、感悟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學習他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分析人物形象,學習晏子的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難點
感受晏子的語言藝術,學習比喻的修辭和類比手法的運用。
課時1
方法引導分析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課題
(新課)一、回顧背景(師補充細節(jié))大屏幕再現(xiàn)背景。
二、學生回顧第一課時文言知識,夯實基礎,師指導糾正。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晏子的語言藝術。
四、問題研討
1、晏子到達楚國之前,楚國君臣都做了什么?文章為什么要交代這一段呢?
2、面對楚王的侮辱時,晏子是如何運用巧妙的言辭來反擊楚王,并使楚王屈服的。
3、晏子能夠反辱取勝的原因是什么?
4、綜合以上分析,歸納晏子形象。
五、拓展延伸
聯(lián)系到我國人在外倍受欺凌的現(xiàn)實,談談學習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
六、成語歸納出自本文的成語:
七、中考連接
口語交際試題中的辯論類試題解答
八、課堂小結主題總結
九、布置作業(yè)
準備材料,進行一場題為《如何做一個新世紀的優(yōu)秀男生和女生?》的辯論。
7 晏子使楚
教學目標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清課文條理。了解課文是怎樣有條理地表達內(nèi)容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楚王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針鋒相對的。
2.理清文章的條理。
課前準備
1.插圖的投影片。2.小黑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這期間,各國爭戰(zhàn)。其中齊楚兩國國力強大,激烈爭奪霸業(yè)。今天要學的一篇課文《晏子使楚》講的就是發(fā)生在這兩國之間外交上的一件事。
2.板書課題,讀題。
3.釋題:晏子是齊國的大夫,他能言善辯,很有才干。使這里是派往。晏子使楚就是晏子被派往楚國訪問。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大(d)夫侮(w)辱(r)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只要說出大概的意思)
3.大家提出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共同討論。
(簡單的問題由學生解決,教師可作必要講解。關于重點難點問題存疑)
三、引導學生弄懂課后問題,深入理解課文。
1.自己讀一讀課后第一題,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回答。
(楚王仗著自己的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2.指名讀課后第二、第三題,邊讀課文邊思考,試著完成下面表格。
教師檢查:
(1)指名說第一次侮辱晏子的情形,教師填寫表格。說一說楚王為什么這樣做?
(2)二、三兩次由學生直接說,教師寫一些關鍵詞語。并說一說楚王為什么這樣做?
3.再讀課文,找出描寫晏子和楚王神態(tài)的詞,想一想他們這時的態(tài)度。
4.你佩服晏子嗎?試著用一些詞語來夸夸他。(聰明機智、才智過人、能言善辯)再說一說楚王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朗讀課文,注意人物的態(tài)度的變化。
四、理清層次。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五、總結全文。
作業(yè)設計:
1.用/劃去刮號中不正確的讀音。
首都(dd島)大夫(dd)強盛(sh坣gch唍g)
乘機(ch唍gsh坣g)囚犯(qixi)正目(zh卬gzh坣g)
2.選詞填空。
⑴吩咐囑咐
①楚王只好()大開城門,把晏迎接進去。
②老師()我們,要抓緊時間復習功課。
⑵得意洋洋喜氣洋洋
①楚王(),以為這一下子晏子可丟臉了。
②看到這一片豐收景象,大家都()。
3.讀句子,結合課文用選擇正確的說法。
⑴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
①楚王如果讓自己從狗洞進去,就說明承認楚國是狗國。()
②楚王如果不讓自己從狗洞進去,就說明承認楚國是狗國。()
⑵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
①說明晏子早就想好了反駁楚王的辦法,裝著為難是想讓楚王允許說出要說的話。()
②說明晏子在撒謊還是說實話之間感到為難。()
⑶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來說
①說明晏子從容不迫,胸有成竹。()
②說明晏子毫不畏懼,勇敢頑強。()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讓鉆洞訪問狗國
齊國沒有人我最不中用
齊人沒出息水土不同
自取其辱聰明機智
時間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駁楚王結果
要進城門時讓晏子從洞里進去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大開城迎接
見到楚王時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為什么打發(fā)你來呢?訪問上等國家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派下等人
去,我最不中用,派到這兒來了。楚王只好陪笑
招待吃飯時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齊國人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是兩國水土不同楚王只好賠不是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三
一、復習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導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緒的變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發(fā)難,這是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nèi),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jīng)惱怒。第三次,在前兩次失敗后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罵,采取迂回戰(zhàn)術,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鉆洞,而是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先肯定兩點:一是這是狗洞,二是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進而依兩個肯定的判斷讓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悟。要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以發(fā)展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比如閱讀晏子第二次反駁,可能有的學生會領悟到,晏子反駁不僅有力,而且很藝術。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夸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為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后用貶低自己為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為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為藝術,采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不同果實為例,說出一個結論:水土不同,結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yǎng)盜賊的國家。)
3.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5.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
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7.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zhì)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8.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義。
9.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學生分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可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五、作業(yè)
1.復述故事。
竇桂梅:我教《晏子使楚》的三點想法
三個維度:
溫度、廣度、深度
溫度,是指教學本課時,課堂呈現(xiàn)的既不是過冷也不過熱的適度。語文教師先要有溫度,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思想。如《丑小鴨》,這是一個關于成長的主題,我們應該怎樣體會丑小鴨最不幸福的那段經(jīng)歷?《井底之蛙》呢,也不要完全嘲笑它,因為它幸福地依偎在井水中,它在那個小圈子里感覺很幸福,大海里的鱉在大海里快活,可青蛙不適合,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課堂上,教師要把教材的情感思想挖掘好,并結合自身的風格恰當把握和釋放。來到課堂,你就是你,你要和你的孩子在這晏子和楚王的情感世界里走一趟,和孩子們體驗文中侮辱與尊重的較量,體會這一對相反的意義給人生帶來的滋味。這樣,教師外在的激情就會內(nèi)化為種氣質(zhì),化作課堂理性。于是,課堂就會充滿張力,呈現(xiàn)流淌的狀態(tài)。試想,這條課堂流成的情感之河,要是沒有了溫度,水草怎會長起來?魚兒怎會游起來?
晏子出使,舉重若輕。上《晏子使楚》要詼諧、生動、活躍。晏子和楚王,他們彼此都有自己的使命,他們身上都有智慧所迸發(fā)出來的幽默。我們可以適當戲說一點,但絕不是取鬧。
廣度。這里的廣度意在強調(diào)積累。語文課堂要豐滿、厚重。當然,強調(diào)廣度也要適度。兩節(jié)課里,語文層面的,成語格言典故、外交官和歷史學家的話以及增補的兩篇文章,等等,在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思考課文內(nèi)涵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積累。教師的語言要有語文,要求學生說話也要有語文。個人以為,這篇翻譯的白話文算得上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言文的對照補襯及其他文本的互對生成,在大量積累的過程中,使教材的文字更有分量。
除了言語的廣度,也要有思維和情感的廣度。在大背景下把握課文的人物,就會客觀一些。要學會提取資料,該用的用,不該用的不用。拓寬的目的最終是為了走向文字的深遠和思想的深刻。所以,這個廣度,不是發(fā)散得無邊無際,而是在同構點或者異構點中的延伸或對比。補充《胯下受辱》就是理解晏子的看了看和韓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從而深化晏子的看了看。補充《狼和小羊》就是要幫助說明晏子的成功是背后有一個強大的齊國在支撐。廣度決定深度,在這里便是,廣度成了尊重這個圓心的半徑。
溫度如果好比人的血液,廣度就好比人的骨肉,深度則好比人的神經(jīng)。沒有骨肉,人無法立起來,沒有神經(jīng)人無法活下去。只有讓孩子思考更加深入,才能讓孩子的精神之樹長起來。如何讓孩子會思考?首先教師應思考這兩節(jié)課要走向哪里。個人認為,《晏子使楚》的課眼是尊重。有人認為是智慧。晏子是智慧的,但這智慧是晏子的,與孩子無關。況且文中的外交辭令并不是孩子要運用的,重要的是要看這篇文章中,落腳在孩子的頭腦和心靈里的是什么。當讀到課文最后一句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時,尊重跳躍在我眼前了。于是尊重就成了本課的主題。兩節(jié)課便圍繞尊重逐步討論了起來。提供外交官、歷史學家的觀點,其目的是提供思考的平臺和空間,引發(fā)學生不同的觀點,這也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傊?,課走到一個板塊,就來一個坎兒,讓思考更多維、更深入。
一個人的智慧不代表國家的智慧齊國和楚國最后都被秦國滅掉了。蘇洵說: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失敗的結局是這個國家沒有實力回擊秦國。當年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美國記者諷刺中國人低頭走路。周恩來總理立刻反駁:中國人走上坡路,所以低頭,美國人走下坡路,所以仰頭。對方啞口無言,非常敬佩周總理。但,事實證明,那一刻不因為周總理的偉大美國就從此尊重了中國??偫砣ナ溃?lián)合國下半旗致哀。30年過去了,今天的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仍需要提高。一句話,尊嚴來自真正的實力,而不僅僅是一次外交的勝利。
語文課要走向深度,拒絕膚淺。課堂不能只是熱鬧和浮躁,而要有真正的幽默、笑聲和深沉。結尾改造的那幾句歌詞,雖是唱著說的,卻感到孩子們的冷靜和莊重。當黑板最后沉淀下兩個字尊重的時候,這棵思想的樹由個人尊重的根,引向了國家尊重的干,最后走向首要的是每個人贏得尊重的樹冠。樹要想枝繁葉茂,須根扎得實、干長得壯才行。
三個層次:
文字、文學、文化
怎樣把上面談的三個維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螺旋上升起來?
第一、先從文字入手,抓文字的表形、表象:文字的形式、語言的技術。先抓晏子話里的文字以及課文議論的重點句子等。還有,進行語言的積累與揣摩,關于這一點上文已談到,這里不再強調(diào)。
第二,上出點兒文學的味道。什么是文學?語言文字里的東西,語言表達的意義。有些語詞要領著孩子品一品。比如平常強調(diào)的咬文嚼字,反復咀嚼出了味道,也就品嘗到了文字里的文學。如就晏子的看了看和笑了笑舉一反三地感受,想了各種辦法體悟。最后把感悟到的送進晏子最后的面不改色中。就拿看了看來說,用換詞法比較:文章為什么不用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說明眼見為實,話有根據(jù);想了想不知道想了多長時間,看了看的時間短,更突出晏子機智。接著拿出《胯下受辱》,讓學生讀,而后提醒:當無賴*開雙腿,讓韓信從他褲襠下鉆過去的時候,韓信也是看了看。晏子的看了看和韓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韓信代表他自己,而晏子不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還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齊國。然后讓孩子比比個頭,體會晏子是矮,但長相和個頭在自己眼里那是特點,可楚王卻當缺點甚至缺陷來侮辱,盡管如此,晏子卻看了看,然后馬上理直氣壯、有理有據(jù)地反駁。這說明了晏子的冷靜與理智。的確,沉著是睿智的保證,勇敢是贏得尊重的前提??此坪唵蔚目戳丝?,讓我們看到了小個子晏子的大智慧。
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有人說,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文化是生活方式不斷變遷中恒定的力量。這堂課,如何把尊重這個抽象的文化變成具體的,并成為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歷史長河的兩千多年,直到今天,什么變了?時空變了、人變了、環(huán)境變了,不能變的是人性中自覺而恒定的力量尊重、這堂課,要努力體現(xiàn)歷史的厚重,文化的力量。正如我在結尾和孩子們唱的那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晏子和楚王鮮活的面容歲月啊,你帶不走這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歷史的天空留下的尊重,人間這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三次解構:
個人、國家、每個人
課到最后,孩子們在深深的歷史沉思中走出了課堂。這兩個歷史人物定格在他們的心中,使他們內(nèi)心涌起濃濃的尊重,還有一點淡淡的哀愁。盡管整個課堂氛圍一直是輕松愉悅的。
先抓晏子個人是怎么贏得尊重的。只有把對晏子的尊重講清楚才能引向后面。只有個人贏得尊重才能談到國家的尊重。
當學生很佩服晏子個人的智慧的時候,教師出示外交官的話,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當學生繼續(xù)佩服晏子用個人尊嚴贏得國家尊嚴的時候,教師再運用歷史學家的觀點打破教科書的結論;當明白國家和個人關系的時候,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先要做受別人尊重的人。于是,晏子變得可愛起來,真實起來。由晏子的個人,引發(fā)了今天的個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的問題。
課文就這樣一次次在建構中解構了。
所以到最后,孩子們想到國家的尊重,不是這一次的晏子使楚,不是晏子一個人的智慧,應該是這個國家自身。所以到最后,學生清楚的是,每一個人,都要做一個不讓自己憎惡的人,即一個有尊嚴的人。規(guī)圓矩方里的點雖然已經(jīng)不點了,但,點在我們心中的不僅是規(guī)矩,更重要的是尊嚴。
最后,我想說,教師的專業(yè)尊嚴該怎么樣獲得;你的課堂你作主,你的文本你解讀,你的尊嚴你來呈現(xiàn)。如果把上面的三個度延伸到每個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那么我們要努力追求永遠的溫度;大量地讀書,讓自己擁有廣度,同時更要具有思想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