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3八年級下冊物理《變阻器》知識點匯總。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級下冊物理《變阻器》知識點匯總”,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八年級下冊物理《變阻器》知識點匯總
知識點一:變阻器
1.變阻器
在電子技術中有一中能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大小的元件,叫做變阻器。下圖為學生實驗中常用的滑動變阻器。
其中ABCD為四個接線柱,P為滑片,可以左右滑動,改變滑片P的位置,可以改變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
2.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把滑動變阻器的不同接線柱接入電路,移動滑片,觀察小燈泡亮度,判斷電阻的變化情況:
以下兩種接法,不能改變燈泡亮度和電路中的電流,是無效的:
由以上實驗可知:滑動變阻器是靠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調(diào)節(jié)電路中的電流的。
3.用滑動變阻器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
在以下電路中,(1)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成整數(shù)倍地變化;(2)換用不同的定值電阻,使電阻成倍地變化,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知識點解析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知識點解析。
知識點二:變阻器的應用
1.變阻器的銘牌:變阻器通常標有最大電阻和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
如“50Ω1A”,這表明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1A,如果電流超過1A,變阻器會被燒毀。
2.變阻器的作用:通過調(diào)節(jié)其接入電路的阻值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3.變阻器的種類:滑動變阻器、電阻箱、機械式電位器、數(shù)字電位器等
精選閱讀
八年級下冊物理《認識電路》知識點匯總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級下冊物理《認識電路》知識點匯總”,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下冊物理《認識電路》知識點匯總
第一節(jié)電路
一、電路的組成: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電路。
1、電源:提供電能;
2、用電器:消耗電能;
3、導線:傳輸電能;
4、開關:控制電流通斷。
二、電路的三種狀態(tài)
①通路: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
②開路:斷開的電路叫做開路;
③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的極上而不經(jīng)過任何用電器的電路叫短路。是絕對不允許的。
三、電路圖:用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連接情況的圖叫做電路圖。
1、用規(guī)定的元件符號
2、導線畫線做到橫平豎直
3、元件不要畫在電路拐角處
第二節(jié)電路的連接
一、串聯(lián)電路: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首尾相連的電路;
1、電流只能一條路徑,無干路和支路之分;
2、電流通過每一個用電器,相互影響;
3、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一樣。
二、并聯(lián):把電路元件并列連接的電路叫并聯(lián)。
1、電流有兩條及以上的路徑,有分支點和匯合點,即有干路和支路之分;
2、各支路的用電器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3、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支路開關只控制本支路用電器。
三、組合電路:電路中既有串聯(lián)又有并聯(lián)
四、集成電路:在較小面積的單晶片上構接了數(shù)千萬個電子元件的電路。
八年級物理下冊《熔化與凝固》知識點匯總
八年級物理下冊《熔化與凝固》知識點匯總
熔化和凝固
一、知識要點
1、物態(tài)變化
通常情況下,物質(zhì)存在的形態(tài)有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物質(zhì)的三種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這樣變化稱為物態(tài)變化。
2、固體的分類
(1)晶體:有確定的熔化溫度(熔點)。如海波、冰、食鹽、萘、石英、各種金屬等。
(2)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無熔點)。如蠟、松香、玻璃、瀝青等。
注:判斷晶體和非晶體的關鍵是,看物體有沒有固定的熔點,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體是:玻璃、蠟燭的蠟。
3、熔化【重點】
(1)熔化: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做熔化。熔化的過程需要吸熱。
注:融化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比如冰化成水這個過程,我們說冰在融化,這個過程是吸熱過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熱量才能融化一樣。
(2)熔化現(xiàn)象:春天“冰雪消融”,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3)熔化規(guī)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例:晶體的熔化圖像(ABCD段)和晶體的凝固圖像(DEFG)
分析:
AB:固態(tài)(吸熱升溫)
BC:固液共存(熔化過程,溫度不變,繼續(xù)吸熱)CD:液態(tài)(吸熱升溫)
DE:液態(tài)(放熱降溫)
EF:固液共存(凝固過程,溫度不變,繼續(xù)放熱)FG:固態(tài)(放熱降溫)
該圖說明:①該物質(zhì)是晶體。②晶體的熔點等于凝固點。③該物質(zhì)熔化和凝固過程溫度都不變。
(4)晶體熔化必要條件: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5)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
①萘的熔點為80.50
C。當溫度為790
C時,萘為固態(tài)。當溫度為810
C時,萘為液態(tài)。當溫度為80.50
C時,萘是固態(tài)或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狀態(tài)都有可能。
②下過雪后,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
③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于-390C,因此測氣溫采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0C,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于-390C,此時水銀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0C,此時保持液態(tài),所以用酒精溫度計)。(6)熔化吸熱的事例:
①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③鮮魚保鮮,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點】
(1)凝固: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固,凝固的過程需要放熱。
(2)凝固現(xiàn)象:①“滴水成冰”②“銅水”澆入模子鑄成銅件
(3)凝固規(guī)律
①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②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且溫度不斷降低。
(4)晶體凝固必要條件:溫度達到凝固點、不斷放熱。
(5)凝固放熱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時放熱,防止菜凍壞)②煉鋼廠,“鋼水”冷卻變成鋼,車間人員很易中暑。(鋼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熱)5、熱傳遞: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熱傳遞的條件是要有溫度差。
注:熱傳遞必須要有溫度差,就像開空調(diào)的臥式?jīng)]有關門,而客廳的“熱空氣”就傳遞到臥式,使得臥式的溫度上升。所以為了節(jié)能,我們開空調(diào)時要關好門窗,早上要開窗通風。一,汽化是指物質(zhì)的狀態(tài)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現(xiàn)象
(1)汽化有兩種方式:一是蒸發(fā);二是沸騰
(2)從現(xiàn)象來看,液態(tài)是看得見的,而氣態(tài)是看不見的
(3)汽化進行過程伴隨吸熱,總體上任何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會發(fā)生汽化現(xiàn)象
1、蒸發(fā)的特點蒸發(fā)是發(fā)生在液體表面的緩慢的汽化現(xiàn)象。蒸發(fā)現(xiàn)象有三個方面顯著的特點:
(1)從發(fā)生的條件看,蒸發(fā)不受溫度限制,所有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液體只要是敞開的,便會蒸發(fā),蒸發(fā)無條件可言。
(2)從發(fā)生的部位看,蒸發(fā)是只發(fā)生在液體表面的一種平緩的汽化現(xiàn)象。
(3)從液體自身的溫度情況看,液體蒸發(fā)過程中要吸熱,所以溫度降低。
2、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是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三個因素。
3、液體蒸發(fā)致冷液體蒸發(fā)要吸收熱量,所以液體蒸發(fā)具有致冷作用。這是因為:液體蒸發(fā)從液體中吸熱,造成液體溫度下降,與周圍物體有溫度差,液體就從周圍物體吸熱,所以周圍物體放熱溫度下降,這就是液體蒸發(fā)產(chǎn)生致冷作用。
4、沸騰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它具有以下特點:(1)沸騰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同種液體在不同的氣壓下,沸點不同。如水在標準大氣壓下,沸點為100℃;低于標準大氣壓,沸點低于100℃;在高于標準大氣壓下,沸點高于100℃。課本中沸點表是幾種常見液體的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2)沸騰的條件:①液體溫度達到當時大氣壓下的沸點;②液體要繼續(xù)吸熱(被不斷加熱)。
八年級物理下冊《歐姆定律》知識點匯總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級物理下冊《歐姆定律》知識點匯總”,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八年級物理下冊《歐姆定律》知識點匯總
一、探究電阻上的電流根兩端電壓的關系試驗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二、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1、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1安=1伏/歐。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tǒng)一。
4、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5、電阻的串聯(lián)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lián))
①、電流:I=I1=I2(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③、電阻:R=R1+R2(總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lián),則有R總=nR。(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原因是幾個電阻串聯(lián)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都要小)
④、分壓作用:R1/R2=U1/U2,
⑤、電流之比為I1∶I2=1∶1;
6、電阻的并聯(lián)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并聯(lián))
①、電流:I=I1+I2(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干路電壓等于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1/R=1/R1+1/R2(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并聯(lián)電阻的倒數(shù)和)或R=(R1+R2)/R1R2。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并聯(lián),則有R總=R/n(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④、分流作用:計算I1:I2=R2:R1可用:;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
三、測量小燈泡的電阻1、實驗原理:歐姆定律或者R=U/I。
2、實驗電路:
(導體的電阻大小與電壓、電流無關)3、實驗步驟:1)、畫出實驗電路圖;2)、連接電路;(連接過程中,開關斷開;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滑片滑到電阻最大位置;合理選擇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量程)。3)、從額定電壓開始,逐次降低加在燈兩端的電壓,獲得幾組電壓值和電流值(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減小實驗誤差);4)、算出電阻值;5)、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中電阻值變小的原因:燈絲電阻受到了溫度的影響,通過燈絲的電流越大,燈絲溫度越高,電阻越大。
4、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實驗之前應把滑動變阻器調(diào)至阻值最大處。四、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1、電壓越高越危險:根據(jù)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人體也是導體,電壓越高,通過的電流就越大,達到一定程度就很危險了。2、不能用濕手摸電器:對人體來說,比較潮濕的時候電阻小,發(fā)生觸電時通過人體的電流會很大;另外,用濕手摸電器,易使水流入電器內(nèi),使人體和電源相連。3、注意防雷:雷電是大氣中一種劇烈的放電現(xiàn)象,放電時,電壓和電流極大,放出巨大的熱量和引起空氣的振動。防雷要安避雷針。4、斷路:某處斷開,沒有接通的電路。5、短路:直接用導線把電源的兩極連接在一起的電路。由于電線的電阻很小,電源短路時電流會非常大,會燒壞電源和導線、用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