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3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同步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同步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理解滑動摩擦,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摩擦力的應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彈簧秤、木塊、木板、重物、毛巾、軸承.JAb88.coM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
2.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tài)如何?
3.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二、引入新課
教師:力的效果之一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我們用比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沒有開始運動,這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間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們用比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開始運動起來,這時推力的大小超過了摩擦力.
當桌子運動起來后,我們必須繼續(xù)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如果不用力,桌子會停下來,這時的推力用來平衡摩擦力.
二、摩擦力
1.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摩擦力
教師:當我們推桌子時,桌子沒有動,這時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觸,當桌子要運動時,產(chǎn)生了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導致桌子要發(fā)生相對運動,但是沒有動起來.
當桌子運動起來后,我們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來.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可見,桌子和地面接觸,桌子在地面上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這時也有摩擦力.
綜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種常見的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一個物體要發(fā)生相對運動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產(chǎn)生的原因
摩擦力產(chǎn)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學上還沒有定論.一般認為,摩擦力的產(chǎn)生,是因為物體的表面不光滑.甲、乙兩個物體接觸時,由于擠壓,兩個物體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體要發(fā)生運動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時,乙物體對甲物體的相對運動有一種阻礙作用,這就是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大小的測量
教師: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應該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們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彈簧秤測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2)學生實驗(課本圖9?12)
教師: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秤拉著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測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學生操作)
(3)學生實驗
教師:在木塊上放一個鉛筆盒,這時,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增大,再測摩擦力的大小.
(學生操作)
(4)學生實驗
教師:將毛巾鋪在木板上,把木塊放在毛巾上,測量木塊在毛巾表面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學生操作)
(5)教師總結(jié)
通過以上實驗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還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
教師:摩擦力對物體的相對運動起阻礙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三、增大有益摩擦
教師: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場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請人家說說摩擦力的有益之處.
(學生回答)
人走路時不打滑多虧了摩擦力.我們拿起一個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間的摩擦力.縫紉機的大輪帶動小輪轉(zhuǎn)動,那是皮帶和輪子之間有摩擦力的緣故.很難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會變成什么樣子.
凡是摩擦有益的場合,我們應該設法增大摩擦,根據(jù)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的道理,請大家舉例說明在什么場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學生舉例,教師講評)
四、減小有害摩擦
教師: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處,在有些場合是有害的,必須設法減小它.
機器的各個部件之間的摩擦不僅浪費動力,而且造成機件的摩損,影響機器的壽命.
大家想想,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回答)
教師: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要減小有害摩擦,應該使物體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這種方法還不能使摩擦力減小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現(xiàn)在,我們再做一個實驗.在木塊和木板之間放一排圓鉛筆,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測出拉力的大小.
(學生操作)
可見,利用滾動代替滑動可以減小摩擦,這就是所有的車輛都安上輪子的道理.機器的轉(zhuǎn)動部分安裝滾動軸承,軸承內(nèi)圈和外圈之間裝有很多光滑的鋼球或鋼柱(展示軸承),這樣,轉(zhuǎn)動時的滾動摩擦非常小.
還有一種減小摩擦的方法是使兩個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開.加潤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間形成一層油膜,運動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動,減小了摩擦.利用壓縮氣體在摩擦面之間形成一層氣墊,使摩擦面脫離接觸,可以使摩擦變得更小.氣墊軸承、氣墊船就是利用氣墊來減小摩擦的.
五、總結(jié)
1.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一種阻礙物體間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有關,跟物體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常用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滾動代替滑動,使摩擦面脫離接觸(加潤滑油、氣墊)這三種方法.
六、作業(yè)
1.復習課文.
2.章后習題7、8.
精選閱讀
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說課稿
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理念
摩擦力是在彈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種常見的力,通過讓學生經(jīng)歷感知、描述、測量、分析等認識力的過程來達成學習目標。本節(jié)知識也為力的概念形成起到鞏固和深化的作用?!皽y量水平運動的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必做實驗。物理課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學習科學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所以本課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親身體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過科學探究過程,來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維方式。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匯報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善于發(fā)現(xiàn)總結(jié)的能力。滲透“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二、教學目標及教法學法的確定學情分析:學生對于摩擦現(xiàn)象,有豐富的感性認識。
初二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實驗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本節(jié)再通過一些小實驗感知摩擦力的概念存在方向和影響因素。
知識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什么是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會用二力平衡測量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或減小滑動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影響摩擦力因素的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經(jīng)歷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與交流合作精神。
教材的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會解決日常生活中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問題
教學難點:
探究實驗的過程和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設計,摩擦力產(chǎn)生的原因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教法和學法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zhuǎn)化,妙在開竅。引導轉(zhuǎn)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本節(jié)課我采用以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驗交流為主的教學學法。通過組內(nèi)交流,合作探究學習達成本節(jié)教學目標。
三、教學流程:通過體驗摩擦力存在、歸納摩擦力定義、探究摩擦力大小、應用拓展摩擦力解決實際問題四個環(huán)節(jié)達到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
(一)新課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動手操作、激趣引導,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每組利用自帶的卡紙折疊出一大一小雙層三角形,教師示范后讓學生操作,觀察“紙老虎上山”的游戲過程,體驗并思考是什么力使小三角在大三角爬上來的。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用游戲設疑,讓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去分析
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xiàn)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合作探究建構新知
(1)活動體驗、自主探究,體驗摩擦力的存在:
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物體或舉例說明摩擦力的存在,并分組進行活動探究,通過指導學生把手放在桌上做實驗體驗摩擦力,學生會感覺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阻礙作用,從而達成教學目標1。為下一步摩擦力的定義及其方向做好鋪墊。
(2)交流合作、分組匯報,歸納摩擦力的定義:
經(jīng)歷了自主探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分組匯報:試著給摩擦力下定義,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用物理語言得出滑動摩擦力定義、產(chǎn)生條件及方向。從而達成教學目標2。
(3)設計實驗、分組合作,探究摩擦力影響因素:
課程目標要求“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有運用研究方法的意識”。
第一步:讓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根據(jù)摩擦力的定義思考摩擦力的三要素:摩擦力的方向、作用點、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并按照科學探究的思維程序進行探究。引導學生猜想,選出幾個因素進行探究。小組討論實驗方法、設計方案、實驗原理和記錄表格。
第二步是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每組從所給的長木板、大木塊、小木塊、彈簧測力計、砝碼、棉布中選擇要用的器材驗證猜想。由于學生已運用過控制變量法,所以本探究實驗讓學生自己通過交流討論自行設計實驗、選擇器材。
第三步是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jié)論,并對實驗過程及實驗結(jié)果進行交流與評估。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組內(nèi)交流評估,得出結(jié)論。教師巡視指導,收集實驗過程出現(xiàn)的操作問題,實驗匯報結(jié)束后,師生進行評價和點評。全班共同分析,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繼續(xù)引導學生對實驗方法、過程、結(jié)論進行交流與評估。使學生明確要注意勻速拉動木塊,會運用控制變量法等。
通過以上探究實驗使學生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2、3。
(4)聯(lián)系實際、擴展應用,了解摩擦力的應用
我準備指導學生自讀課本26頁科學世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對總結(jié)和舉例充分的組提出表揚并加分。學生們已經(jīng)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接下來通過ppt圖片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摩擦力增大摩擦減小摩擦的方法。使學生了解摩擦力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生產(chǎn)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意識,從而達成教學目標4。
(三)拓展延伸:認識靜摩擦力的存在,播放視屏“筷子提米”教師利用如下題目通過搶答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各組參與興趣。
(A)、用5牛頓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靜止,摩擦力是多少?
(B)、用10牛頓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靜止,摩擦力是多少?
(C)、用15牛頓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是多少?運動起來以后用20牛頓的水平推力推桌子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是多少?本環(huán)節(jié)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訓練:
如果我們周圍沒有摩擦力,想象一下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本環(huán)節(jié)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能與他人交流。
五、課堂小結(jié)并質(zhì)疑: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還有什么疑問?還有什么問題要繼續(xù)思考探究?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測量摩擦力。預習較好的學生可能會說出用勻速拉動木板的方法測量摩擦力,優(yōu)于先前的實驗。通過學生小結(jié)和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及敢于創(chuàng)新、樂于思考精神。
板書如下:
第3節(jié)滑動摩擦力
1、發(fā)生條件:接觸,發(fā)生相對運動
2、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直線運動
3、影響因素: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方法: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六、課下作業(yè)
書后動手動腦學物理1、2、3、4(通過1、2、3題檢測目標4、的達成;通過4題檢測目標3的達成)
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名師教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究竟有沒有好的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名師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摩擦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冊第九章第四節(jié)的內(nèi)容。本節(jié)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jié)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yǎng)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huán)節(jié),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zhuǎn)化,妙在開竅。引導轉(zhuǎn)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fā)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jié)課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二、教學過程
依據(jù)本節(jié)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過程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引入:
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景:今天上課之前,我?guī)Я藥讉€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臟了。老師給他們洗干凈了?,F(xiàn)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么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導入到本節(jié)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qū)W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于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于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fā)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關?是否于表面積的大小有關?并將全班分為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c撥,啟發(fā)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jié)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shù)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二力平衡知識)。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jié)束后,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jié)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jié)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后繼續(xù)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在得到實驗結(jié)論后,繼續(xù)引導學生們總結(jié)實驗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量控制法”。接著再講述:“變量控制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于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于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于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后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jīng)常使用這個方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和鞏固對于這一方法的掌握。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jīng)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于這個問題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xiàn)象,并總結(jié)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只適當?shù)剡M行引導和點撥。這個過程不僅是讓學生主動探究物理知識的生活性,也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練習和提升。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jīng)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xù)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并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迷你小實驗”,并將討論的內(nèi)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xiàn)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拓展同學們的想象力,讓學生真正能夠活學活用知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
5.以分組搶答形式完成一些課堂反饋題:
6.請一位同學朗讀下面小文章,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7.課后作業(yè):
(1)以假如沒有摩擦為題,寫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以開放性的問題來激發(fā)同學們的物理學習興趣,同時又與其他學科相融合,以期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四、板書設計
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優(yōu)秀教案
八年級下冊物理《摩檫力》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特點,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日常中的摩擦力現(xiàn)象以及測量摩擦力大小加深對摩擦力的理解,通過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熟悉使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以及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習慣。通過嚴謹?shù)膶嶒炦^程培養(yǎng)科學嚴謹?shù)膶嶒瀾B(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摩擦力,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進行實驗。
【難點】
摩擦力的測量方法,控制變量法的實驗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設疑導入: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為什么冰面上容易摔倒,為什么體操運動員手上要抹“白粉”,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先簡要介紹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讓同學們廣泛思考生活中的摩擦力現(xiàn)象,嘗試總結(jié)摩擦力規(guī)律,并嘗試猜想摩擦力大小相關的因素。
(一)摩擦力大小的測量
準備實驗:講述實驗原理,在長木板上勻速拉動木塊時,由于二力平衡原理,彈簧測力計現(xiàn)實的對木塊的拉力就等于木塊受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進行實驗:木塊放置在長木板上,使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盡量保持木塊運動速度不變。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錄下來。反復多做幾次記錄數(shù)據(jù)。
總結(jié)實驗:測量出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動時的摩擦力大小。
(二)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創(chuàng)設情境,舉出一些例子做對比,讓同學們思考猜想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較在平地上走路以及在冰面上走路以及在沙地上走路的區(qū)別;比較推動輕箱子和重箱子的區(qū)別。從經(jīng)驗初步總結(jié)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引導學生設計實驗。當有多個因素同時影響變量時,應使用控制變量法,只改變其中一個來觀察其中一個因素對摩擦力的影響。
準備實驗:準備兩個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長木板,木塊,砝碼以及彈簧測力計。說明實驗流程以及試驗方法。
進行實驗:1.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水平長木板滑動,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
2.改變放在木塊上的砝碼,從而改變對長木板的壓力,測出此種情況下的滑動摩擦力。
3.換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長木板,保持放在木板上的砝碼不變,測出此種情況下的滑動摩擦力。
對于測量過程不準確的可以進行多次測量。并將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
總結(jié)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數(shù)據(jù)以及實驗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得出結(jié)論?;瑒幽Σ亮Φ拇笮「佑|面所受的壓力有關,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還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練習
創(chuàng)設情境,提問,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進行拔河比賽,誰能贏?為什么?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jié)作業(yè)
下圖中兩個質(zhì)量相同形狀不同的木塊,在粗糙程度相同的的平面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運動,則兩個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哪個大?
答案:一樣大?;瑒幽Σ亮Φ拇笮∨c接觸面的壓力有關,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而不與接觸面積有關。兩個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一樣大。
四、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