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9《聰明的使者》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課前準備
布置搜集關(guān)于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guān)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jīng)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guān)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根據(jù)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jīng)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三、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四、拓展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藏王松贊干布派了一位叫祿東贊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當時前往長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認為西藏太遠,不愿將公主遠嫁。于是同大臣們商量,出了幾個難題來考這7位使者,企圖將藏王的使者難住,以便謝絕這門婚事。
第一個難題是將500匹小馬放在中間,500匹母馬拴在四周。讓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無法辨認,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不是踢就是跑,小馬怎么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馬性,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藏王使者毫不費勁地解答了這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是要用一根線穿過一塊中間有彎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時間,想盡辦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輪到藏王的使者,他的辦法倒也簡單,他捉來一只小螞蟻,先把細線粘在螞蟻的腳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個孔眼處抹一些蜂蜜,螞蟻聞到蜜香,就趕緊沿著彎曲的孔道往里鉆,結(jié)果又是藏王使者得勝。
第三個難題是將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讓7位使者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說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來。藏王使者叫人把木頭放在河里,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后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聰明才智使皇帝很驚訝,也很喜歡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這7位使者都從未見過公主,要認出來談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認,結(jié)果都認錯了。藏王使者從一位老婦那里得知公主從小愛擦一種香水,經(jīng)常引著飛蝶在頭上飛。藏王使者根據(jù)老婦這一指點,從300個姑娘中認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將公主許配給藏王。藏王使者見了公主說:你去西藏的時候,別的東西都不必帶,只要帶些五谷種子、鋤犁和工匠就行,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西藏種植更多更好的莊稼。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谷種子、1
000馱鋤犁,還有數(shù)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辭別父母,離開長安以后,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離親人和家鄉(xiāng)越來越遠了,不由得思念起遠在長安的父母來。她想起臨別時母親送給她一面寶鏡時說的話:若懷念親人時,可從寶鏡里看到母親。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寶鏡,雙手捧著照起來,不照則已,一看反倒吃了一驚。原來文成公主從鏡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滿臉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氣,把寶鏡摔在地上。沒想到,寶鏡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稱之為日月山。它恰好擋去了一條東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頭回流。于是人們稱這條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說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淚哩!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寧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五、作業(yè)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小編推薦
《聰明的使者》教案之二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聰明的使者》教案之二”,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書寫本課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許配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聰明的使者是怎樣找準事情的關(guān)鍵,用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的。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使者是怎樣動腦筋,用智慧找準事情的關(guān)鍵,用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的。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新詞卡片。
學生:搜集、閱讀有關(guān)五難求婚使、文成公主和親的資料或書籍。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個智慧故事:《聰明的使者》。教師板書,學生齊讀課題。
2讓我們走進課文,去體會使者遇事是怎樣積極動腦,了解他的絕頂聰明和非凡的智慧吧!
二、讀文識字,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自己試著用工具書解決)
2學生自主識字,理解詞語。
3小組內(nèi)交流識字、解詞情況。
提個醒:哪些生字易寫錯?如:配左邊不能寫成西。哪些生字易讀錯?如:蕃讀bō,不讀f?。睿凰┳x翹舌音。
使命:派人辦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責任。課文里指贊普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到長安求婚。
許配:由家長做主,跟某人訂婚。課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4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檢查認讀情況,大家相互幫助正音。
5同桌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減字。
6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們出了哪三個問題?分別在課文哪些段?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過渡:這是一個傳說故事,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知曉它的前因后果。
1.學習第一段。
自由讀文,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交代了事情起因:唐朝皇帝嫁女賽智慧,松贊干布派祿東贊到長安求婚。)
2.學習二、三、四段。
(1)齊讀課文二、三、四段。
(2)分組討論學習。
①故事中一共有三個小故事,你最喜歡哪個小故事?按學生的回答把喜歡相同小故事的編排在一組,四人一小組。
②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師引導學習方法:先讀文,然后勾出描寫皇帝出題的句子及祿東贊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句子。最后討論發(fā)言:祿東贊的辦法好在哪里?你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把自己的體會和想法說給伙伴聽聽,小組長要注意綜合大家的意見。
③分組匯報,全班交流。
小組長代表小組匯報學習情況,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別人發(fā)言,及時補充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按順序,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地匯報)
師要注意引導、點撥學生,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祿東贊在解決問題時是怎樣抓住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從而體會他的聰明才智。
如:第二段分辨哪匹馬駒是哪匹母馬生的。其他的使臣從表皮入手,而祿東贊抓住動物的本能屬性,孩子餓了就要去找媽媽吃奶。
第三段是分辨木頭的頭和梢。這是個物理問題,別的使臣束手無策,而祿東贊憑著對事物的仔細觀察、分析判斷,用水的浮力分辨出了頭和梢,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第四段是絲線巧穿玉石洞眼。別的使臣憑著常規(guī)方法怎么也穿不過,而祿東贊卻用螞蟻和蜂蜜解決了這個難題。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體會,感受祿東贊的機智聰明。
3.學習第五段。
過渡:是呀,面對唐朝皇帝一個又一個難題時,其余的使臣們一個個目瞪口呆,無能為力,祿東贊卻顯得是那樣胸有成竹,結(jié)果怎樣呢?
(皇帝想:祿東贊這么聰明,贊普松贊干布也一定聰明能干,就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許配給了他。)
四、總結(jié)全文,升華情感
這篇課文講了一位聰明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關(guān)鍵,善于動腦筋,急中生智,圓滿地解決了三個難題,促成了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緣。通過學習,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多動腦筋,做個聰明的孩子。
五、交流拓展,課外結(jié)合
1交流課前搜集到的五難求婚使及文成公主和親資料,再次體會祿東贊的聰明智慧。
2課后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賽智慧
1智辨馬駒和母馬
2分辨木頭的頭和梢
3巧穿玉洞聰明的使者
《聰明的使者》教案之一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課前準備
布置搜集關(guān)于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guān)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jīng)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guān)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根據(jù)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jīng)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三、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四、拓展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藏王松贊干布派了一位叫祿東贊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當時前往長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認為西藏太遠,不愿將公主遠嫁。于是同大臣們商量,出了幾個難題來考這7位使者,企圖將藏王的使者難住,以便謝絕這門婚事。
第一個難題是將500匹小馬放在中間,500匹母馬拴在四周。讓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無法辨認,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不是踢就是跑,小馬怎么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馬性,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藏王使者毫不費勁地解答了這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是要用一根線穿過一塊中間有彎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時間,想盡辦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輪到藏王的使者,他的辦法倒也簡單,他捉來一只小螞蟻,先把細線粘在螞蟻的腳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個孔眼處抹一些蜂蜜,螞蟻聞到蜜香,就趕緊沿著彎曲的孔道往里鉆,結(jié)果又是藏王使者得勝。
第三個難題是將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讓7位使者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說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來。藏王使者叫人把木頭放在河里,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后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聰明才智使皇帝很驚訝,也很喜歡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這7位使者都從未見過公主,要認出來談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認,結(jié)果都認錯了。藏王使者從一位老婦那里得知公主從小愛擦一種香水,經(jīng)常引著飛蝶在頭上飛。藏王使者根據(jù)老婦這一指點,從300個姑娘中認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將公主許配給藏王。藏王使者見了公主說:你去西藏的時候,別的東西都不必帶,只要帶些五谷種子、鋤犁和工匠就行,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西藏種植更多更好的莊稼。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谷種子、1000馱鋤犁,還有數(shù)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辭別父母,離開長安以后,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離親人和家鄉(xiāng)越來越遠了,不由得思念起遠在長安的父母來。她想起臨別時母親送給她一面寶鏡時說的話:若懷念親人時,可從寶鏡里看到母親。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寶鏡,雙手捧著照起來,不照則已,一看反倒吃了一驚。原來文成公主從鏡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滿臉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氣,把寶鏡摔在地上。沒想到,寶鏡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稱之為日月山。它恰好擋去了一條東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頭回流。于是人們稱這條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說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淚哩!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寧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五、作業(yè)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聰明的小白兔(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兔、冬、早、塊等10個生字,會寫飛、老、鳥、早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小白兔機智沉著、關(guān)心別人的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聊天引入課題
1.小朋友喜歡玩游戲嗎?都玩過些什么游戲?(學生匯報)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怎么玩?誰來說說老鷹的樣子?表演一下可以嗎?課件出示老鷹讓學生觀察。
2.誰見過兔子?喜歡嗎?
3.引入課題:有一天,可愛的兔兄弟與兇猛的老鷹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事。同學們想知道是什么事嗎?等會兒,我們學課文便知道了。
板書課題:22.兔兄弟和老鷹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聽故事(放錄音):注意聽準每個字音,想想兔兄弟和老鷹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聽后學生匯報,聽懂多少說多少)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個故事,圈出課文中不認識的字。
3.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拼拼音,查字表,問同學、問老師),那就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4.同桌互相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你就教教他,也可問其他同學,每人讀一遍。
5.脫離具體語言環(huán)境識字:①點擊課件認讀生字;②做與字寶寶交朋友的游戲;③開火車領(lǐng)讀生字;④全班齊讀生字。
6.把生字寶寶放回課文中,再大聲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明白道理。
1.教師范讀課文,說說老師哪兒讀得好?哪兒讀得不好?應該怎么改正?
2.小組分角色幫讀,比比看誰讀得最好。
3.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探究下面三個問題。(學生可下位找學生伙伴)
課件出示:
①兔兄弟怎么知道老鷹來了?
②小白兔想出什么辦法?它的辦法好嗎?
③老鷹為什么沒發(fā)現(xiàn)小灰兔和小白兔?
4.在學生交流匯報過程中相機指導朗讀。
(1)小鳥在天上飛,較早發(fā)現(xiàn)了老鷹,把消息告訴了兔兄弟。
指導朗讀:
①鳥兒見到老鷹時有什么表現(xiàn)?亂飛、大喊說明了什么?怎么讀這兩個詞試讀一次好嗎?出示課件:忽然,鳥兒們亂飛起來,對兔兄弟大喊。
②鳥兒怕老鷹為什么還把消息告訴兔兄弟?鳥兒的話怎么讀?誰來讀讀鳥兒的話?出示課件:不好了,老鷹來了,快藏起來!。
③讓學生自由表演、朗讀:忽然,鳥兒們亂飛起來,對兄弟大喊:不好了,老鷹來了,快藏起來!
(2)小灰兔聽到鳥兒的消息有什么表現(xiàn)?誰來做做慌了的樣子?(學生動作演示)小灰兔為什么會慌?怎么讀小灰兔的話?出示課件:這兒沒有洞,往哪兒藏啊?
(3)小白兔想出什么辦法?這辦法好嗎?為什么?(學生匯報后,出示課件加深理解)
指導朗讀:
①小白兔告訴小灰兔:你藏到亂石堆里!這句怎么讀?誰來試試?
②小灰兔怎么說?(哥哥,你怎么辦呢?)說明什么?怎么讀?你試試好嗎?
③你快藏吧,別管我。這句話誰會讀?教大家讀好嗎?
(4)分角色朗讀:老師讀鳥兒的話,男同學讀小白兔的話,女同學讀小灰兔的話。(讀完后評價誰讀得好?他哪個地方讀得好?)
(5)故事的結(jié)尾告訴我們什么?大家讀讀。瞧了又瞧什么意思?做做動作讓老師看看。
(6)前后四人一小組討論:老鷹為什么沒發(fā)現(xiàn)小灰兔和小白兔?(明白道理)
5.小結(jié):小白兔和小灰兔利用自己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相近,躲過了老鷹的襲擊。
四、拓展延伸
1.課前,老師要同學們找青蛙、大青蟲、蟬等動物圖片,都找到了嗎?說說這些動物的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有什么關(guān)系?
2.你還知道別的動物也可用自己身體顏色保護自己嗎?
3.動物們遇到危險會用身體顏色保護自己躲過襲擊,如果你生活中遇到危險怎么辦?(各抒己見)
《聰明的小白兔(一)》教學設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聰明的小白兔(一)》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24126頁。
課型:講讀課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認識13個生字。會寫太等字。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知道兔兄弟是怎樣把南瓜運回家的。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方法:游戲法、練習法、講讀法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圖片: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課室來了兩位小客人,你看,他們是誰?
2.引導學生自由說一說兔子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3.教師總結(jié)。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看文傾聽。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3.齊讀課文。
4.指名反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組合作,認讀生字新詞
1.教師出示合作學習方法,學生自學。
2.各小組匯報小組學習情況。
3.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讀,其他正音。
4.學生看教師出示的卡片開火車讀。
5.指名用豐收一個個又大又圓說句。
6.齊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認讀。
四、讀文,體會南瓜的大
1.指名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其他小朋友用找出描寫南瓜的句子。
2.教師導讀。
3.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1)學生發(fā)言說說如何讀好第一自然段。
(2)學生反饋后,教師強調(diào)許多豐收重讀。
(3)集體感情朗讀。
4.引導想象:秋天的南瓜是怎樣的?
5.教師出示掛圖,學生形象感知。
6.教師:文中是怎樣介紹南瓜的?請找出句子讀一讀。
7.全班齊讀找出的句子。(加深理解南瓜又大又圓)
8.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思考:還可以從哪些句中體會南瓜的大?
(2)引導須生抓住沒走幾步自只好等詞督促南瓜的大。
五、課堂小結(jié)
1.教師:是呀,小白兔不能把南瓜搬回家多可惜,它們會怎么辦,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2.學生自由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鞏固復習,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到兔子不能把又大又圓的南瓜搬回家,你們想到辦法了嗎?今天我們來看看兔子是怎樣做的?
二、讀文,整體感知
1.學生集體讀課文3-4自然段。
2.指名反饋
3.集體討論:為什么是運而不是搬?
4.找出文中相應的段落讀一讀。
5.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把句子說完整。
6.教師小結(jié):小白兔看見了自行車輪,想到了南瓜,他把南瓜豎起來,南瓜向輪子一樣在地上滾,南瓜一下子輕了許多,這樣又省力又快。
7.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8.討論: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把南瓜運回家?
9.學生交流辦法。
10.教師小結(jié):我們的小朋友像小白兔一樣那么聰明,想了很多辦法把南瓜搬回家。
三、總結(jié)全文,感情朗讀
1.學完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
2.學生根據(jù)課文說一說。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指導學生在書上寫字。
五、布置作業(yè)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聰明的使者課后訓練題
學習是一個邊學新知識邊鞏固的過程,對學過的知識一定要多加練習,這樣才能進步。因此,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了這篇四年級下冊語文聰明的使者課后訓練題,供大家參考。
一、我會拼,我會寫。
hūnjià
1.中國古代通過通()的形式,遠()到異域他鄉(xiāng)的女子很多
jūpèi
2.日子如白()過隙,我們應該恰當分()學習、玩耍的時間。
shuān
寶貴的時間是()不住的,我們要珍惜。
二、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gāngànxījì
1.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
2.教室里真干凈。
3.祿東贊用一根繩子系在木棍的兩頭。
4.中美兩國關(guān)系越來越密切。
三、按要求寫句子。
1.祿東贊把馬駒和母馬分開關(guān)起來。
改為“被”字句:
2.聰明的祿東贊終于完成了贊普的使命。
縮句:
3.螞蟻向前爬去。
擴句:
小編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練習哦!希望這篇四年級下冊語文聰明的使者課后訓練題能夠幫助你鞏固學過的相關(guān)知識。
聰明的華佗
聰明的華佗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院子、分開、路邊、青草”等詞語。認識“聰、巧、硬、止、爭”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解決問題不能使蠻勁,要抓住其特點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新課《聰明的華佗》。
2.華佗長大后成了我國著名的醫(yī)學家。
二、指導看圖,了解圖意。
1.出示課件,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圖上畫了些什么人?從服飾上看,他們是什么時候的人?
3.圖上畫的小男孩就是小時候的華佗。旁邊的中年婦女就是華佗的媽媽。摸著胡須的老人就是華佗的師父蔡先生。
你看,圖上的小華佗在干什么?
4.華佗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自由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
(2)對照課后生字表,畫出生字及生字所帶出的詞語,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說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細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1.通過自學,我們已經(jīng)初步知道文章講了華佗小時候的事。接下來,我們深入學習,看看華佗聰明在哪兒?
2.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這段講什么?
(2)齊讀第一句,誰能給“有名”換一個詞語,但這句話意思不變?(出名)把“出名”放進句子,再讀一讀。
(3)理解“學徒”。
3,蔡醫(yī)生是怎么收下華佗的呢?自由讀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組學習:
(1)蔡醫(yī)生出了一個什么題目考華佗?
(2)用“??”畫出寫兩只羊打架的句子。
(3)華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
4.小組反饋學習結(jié)果。
(1)蔡醫(yī)生是怎樣考華佗的?指名說,全班開讀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寫兩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兩只羊頭對著頭,角對著角,你頂過來,找頂過去,斗得很兇”。讀一讀。
(3)華佗是怎么想的?(齊讀想法。)“硬拉”會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辦法?說給大家聽聽。
(4)華佗想到了好辦法嗎?哪個自然段寫了華佗的做法?
①看圖,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寫畢佗動作的詞語。(“撥”“拿”“搖動”。)
華佗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你覺得華佗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③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④指導讀這一段,要表現(xiàn)出華佗的聰明。齊讀。
5.學習第五段。
(l)蔡醫(yī)生收下了華佗為徒嗎?齊讀最后一段。
(2)你從哪幾個詞中看出蔡醫(yī)生對華佗很滿意?
(3)用高興的語氣再讀一讀。
五、總結(jié)全文,加深理解。
你覺得華佗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有什么收獲?
六、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新詞。
二、小組內(nèi)互學本課生字。
如:我記住了“分”,上面是“八”,下面是“刀”合起來就是“分”,分開的分。
三、班內(nèi)交流,重點指導。
“角、對、分、著、斗”可用熟字變一部分或分解、組合來識記。
例如:拿:合??手
四、指導書寫。
這:先寫“文”,最后一筆是點,再寫“之”,捺要長些,托住“文”。
那:右半部“阝”起筆要比左邊低。
著:橫畫較多,上面三橫長短不一,所有的橫畫之間間隔勻稱。“目”字體形窄長,與“?”上下對齊。
五、作業(yè)。
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聰明的華佗
教案示例
12聰明的華佗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院子、分開、路邊、青草”等詞語。認識“聰、巧、硬、止、爭”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解決問題不能使蠻勁,要抓住其特點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新課《聰明的華佗》。
2.華佗長大后成了我國著名的醫(yī)學家。
二、指導看圖,了解圖意。
1.出示課件,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圖上畫了些什么人?從服飾上看,他們是什么時候的人?
3.圖上畫的小男孩就是小時候的華佗。旁邊的中年婦女就是華佗的媽媽。摸著胡須的老人就是華佗的師父蔡先生。
你看,圖上的小華佗在干什么?
4.華佗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自由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
(2)對照課后生字表,畫出生字及生字所帶出的詞語,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說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細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1.通過自學,我們已經(jīng)初步知道文章講了華佗小時候的事。接下來,我們深入學習,看看華佗聰明在哪兒?
2.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這段講什么?
(2)齊讀第一句,誰能給“有名”換一個詞語,但這句話意思不變?(知名)把“知名”放進句子,再讀一讀。
(3)理解“學徒”。
3,蔡醫(yī)生是怎么收下華佗的呢?自由讀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組學習:
(1)蔡醫(yī)生出了一個什么題目考華佗?
(2)用“﹏﹏”畫出寫兩只羊打架的句子。
(3)華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
4.小組反饋學習結(jié)果。
(1)蔡醫(yī)生是怎樣考華佗的?指名說,全班開讀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寫兩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兩只羊頭對著頭,角對著角,你頂過來,找頂過去,斗得很兇”。讀一讀。
(3)華佗是怎么想的?(齊讀想法。)“硬拉”會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辦法?說給大家聽聽。
(4)華佗想到了好辦法嗎?哪個自然段寫了華佗的做法?
①看圖,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寫畢佗動作的詞語。(“撥”“拿”“搖動”。)
華佗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你覺得華佗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③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④指導讀這一段,要表現(xiàn)出華佗的聰明。齊讀。
5.學習第五段。
(l)蔡醫(yī)生收下了華佗為徒嗎?齊讀最后一段。
(2)你從哪幾個詞中看出蔡醫(yī)生對華佗很滿意?
(3)用高興的語氣再讀一讀。
五、總結(jié)全文,加深理解。
你覺得華佗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有什么收獲?
六、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新詞。
二、小組內(nèi)互學本課生字。
如:我記住了“分”,下面是“八”,下面是“刀”合起來就是“分”,分開的分。
三、班內(nèi)交流,重點指導。
“角、對、分、著、斗”可用熟字變一部分或分解、組合來識記。
例如:拿:合——手
四、指導書寫。
這:先寫“文”,最后一筆是點,再寫“之”,捺要長些,托住“文”。
那:右半部“阝”起筆要比左邊低。
著:橫畫較多,下面三橫長短不一,所有的橫畫之間間隔勻稱。“目”字體形窄長,與“丷”上下對齊。
五、作業(yè)。
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收集名人童年時期遇到問題開動腦筋巧妙解決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三下語文《聰明的徐文長》教學設計
聰明的徐文長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徐解決問題方法的妙處,激發(fā)學生勇于思考,創(chuàng)新的熱情..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課生字詞.
2.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詞句意思.
過程與方法:
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的方法理解詞語意思,以讀為主,讀中品味,入景想象,會文悟情。
教學重點:
1.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詞句意思.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徐解決問題方法的妙處,激發(fā)學生勇于思考,創(chuàng)新的熱情。
教學難點:
知道徐解決問題方法的妙處,激發(fā)學生勇于思考,創(chuàng)新的熱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板題,讀題.看題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讀文,讀文后你知道什么?
3.學生交流:本文寫了小時候哪兩件事?
4.自學生字詞
5.找出不懂的字,詞,句作記號。
二、學習課文1——3節(jié)。
1.自由的讀課文,思考:
徐爺爺出了個什么問題考大家?大家想出辦法了嗎?
2.交流。
3.讀出當時的情景。
三、總結(jié)全文,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舊,引新。
1.出示生字卡,學生開火車讀.
二、學習課文。
1.學1-3自然段:學生讀文,思考?徐爺爺出什么問題考大家?大家想出辦法嗎?徐想出來了嗎?什么辦法?
2.學4-5自然段,指名學生讀文。思考:
徐爺爺提出問題,大家反應怎樣?徐文長反應怎樣?
他怎樣做?找出寫徐文長的話,讀一讀.
理解輕輕巧巧,說說徐文長怎樣過橋?
找出寫他過橋動作的詞,表演徐過橋動作。
討論:他的過橋辦法好在哪?指名說說。
3.學第6自然段:齊讀,思考:
他過橋后,孩子,伯父各表現(xiàn)怎樣?
表演拍手叫好的情景。
伯父的禮物是什么?孩子們看到后,心情怎樣?
拿伯父的禮物容易嗎?從哪看出來?
孩子們沒想出辦法,徐想出什么辦法?這個辦法好在哪?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你還能想出辦法拿到禮物嗎?
為什么徐能想出辦法,而其他孩子想不出辦法?
四、總結(jié)。
板書設計:
聰明的徐文長
過橋取物
仔細思考善于動腦
11.聰明的華佗
11.聰明的華佗
古中心小學王楠
教學要求:
1.學會9個生字(含多音字“華、得”),認讀5個生字。
2.正確讀寫課后詞語,用“聰明、辦法”各寫一句話。
3.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說出華佗很聰明。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說出華佗很聰明。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個辦法?!?/p>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板書:聰明的華佗)齊讀!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指名說)華佗是我國古代有名的醫(yī)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小時侯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不好的地方多讀一讀)
2.檢查生字(小組認讀小卡片)
檢查多音字的認讀:
得{dedéděi華{huáhuà
3.檢查詞語
古代有名藥鋪學徒打架很兇不肯
硬拉辦法鮮嫩晃動相斗引開徒弟
4.再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華佗是個聰明的孩子?)
5.指名說
三、細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蔡醫(yī)生出了一個什么題來難為小華佗?(讓華佗把兩只斗得很兇的羊引開)
2.小華佗是怎么做的?課文哪兒告訴我們他是怎樣做的?(3——4)
3.自由讀3——4段(討論他是怎么做的)
4.指名說
5.當時華佗是怎么想的?(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個辦法)
6.出示句子: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個辦法(指名讀)
7.為什么硬拉不行呢?(指名說)(回讀第一自然段)
8.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華佗年齡小、羊斗得兇)
9.那么,華佗究竟想出了什么辦法呢?(自己讀第四自然段)
10.指名讀第四段
11.填空:
華佗采來()的青草,兩只手()一把,在兩只羊面前()。羊看到(),都急著去吃。這樣,兩只()的羊被華佗()了。
12.華佗為什么采來“鮮嫩”的青草?為什么兩只手“各拿”一把?
13.指導朗讀第四段
14.將兩個自然段連起來讀
四、第五自然段:
1.蔡醫(yī)生看了“立刻”收下了這個徒弟,你能把“立刻”這個詞換一個嗎?(馬上、很快)
2.為什么蔡醫(yī)生立刻就收下了他呢?(指名說)
3.你從哪兒看出華佗很聰明呢?(自由說)
4.齊讀第五段
五、總結(jié):
華佗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同學們,這個故事讓你懂得了什么呢?
板書設計:
聰明的華佗_語文教案
教材分析:
課文講了華佗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媽媽送華佗到蔡醫(yī)生那里去學徒,蔡醫(yī)生讓他分開爭斗著的兩只羊,華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辦法,巧妙地中止了它們的爭斗。蔡醫(yī)生高興地收華佗為徒。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院子、分開、路邊、青草等詞語。認識聰、巧、硬、止、爭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解決問題不能使蠻勁,要抓住其特點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新詞,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蠻干。
(一)設疑激趣,導入課題。
1.出示兩只羊正在爭斗的畫面,提問:如果讓你把它們分開,你怎樣做?評議各人想的辦法合適否。
2.簡介華佗,老師范讀第四段,并出示插圖放大圖,觀察華佗引開羊的做法??陬^填空:()的華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適即可。)
3.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說說圖中華佗旁邊兩個人各是誰,他們?nèi)酥g發(fā)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讀課文,隨閱讀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四)用不同形式練習朗讀課文,再把自己讀得最好的一段讀給別人聽。
(五)評議:華佗的這個辦法有什么好處?可引導學生自由說。如不用費大氣力、不用花很長時間,方法簡便易行,不會傷害羊等。假如能從課文中找到根據(jù),說說從哪里看出來的更好。
(六)識記生字,指導寫字,重點指導那、著、想。
(七)完成課后練習。
(八)布置作業(yè)。
1.用蔡醫(yī)生出的問題考考爸爸媽媽,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
2.收集有關(guān)故事。準備開故事會。
聰明的小白兔(二)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聰明的小白兔(二)”,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說教材:
《聰明的小白兔(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四篇課文。第七單元的課文是圍繞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為主題,每篇課文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情節(jié)曲折感人,人物特點鮮明,語言生動形象。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寫的是兔兄弟利用身體的保護色,安全躲過老鷹襲擊的經(jīng)過,贊揚小白兔機智、沉著、關(guān)心別人的品質(zhì)。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和、冬、早等十二個生字,會寫飛、鳥、來、你、早、老六個字。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聯(lián)想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小白兔沉著機智、關(guān)心別人的品質(zhì)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說教學重點:
認識十二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說教學難點:
理解兔兄弟為什么能躲過老鷹的襲擊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1.從學生興趣出發(fā),給學生直觀形象感受,把學生領(lǐng)進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中,采用自己想象,頭腦繪圖,角色朗讀、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對角色的理解和體驗。
2.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讓學生通過對話、交流、朗讀、表演,全員、全程參與學習,充分地動起來,以至于有所感悟和思考。
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針對本課的第二課時我設計了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
首先我會說:小朋友,上節(jié)課,我們初學了《聰明的小白兔(一)》一課,和小白兔見了面?,F(xiàn)在,小白兔可要考考大家呢。接著我會帶領(lǐng)學生利用課件,用齊讀和開火車的形式,復習上節(jié)課學過的生詞,并讓學生自選詞語說話。引言揭題: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能告訴大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預設學生回答:兔兄弟運南瓜。此時我相機板書。
環(huán)節(jié)二:朗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guī)砹巳齻€小動物,它們是誰呢?請看黑板。(出示白兔、灰兔、老鷹圖。)
2.揭示課題。老師邊板書課題邊說:咱們今天就來讀讀它們之間的故事。請大家先猜一猜,在它們之間可能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詞,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讀準了再往下讀。如果你覺得難讀,請標出來,然后請教一下你周圍的同學。
2.同桌互讀,當個小教師,幫助你的伙伴糾正讀音。
3.指名讀生字詞,檢查字音。
4.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聽錄音帶(或范讀),邊聽邊標出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2.輪讀課文(每人讀一段),看誰讀得好。
3.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創(chuàng)設情境,細讀感悟
1.放課文錄音帶,讓學生閉上眼睛,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故事里。
師: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從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導讀鳥兒們大喊的話,讀出焦急、緊張的語氣。
3.學習25自然段。
(1)自由讀25自然段,邊讀邊想:遇上老鷹后兔兄弟的表現(xiàn)怎樣?把有關(guān)句子多讀幾遍。
(2)默讀25自然段,邊讀邊用橫線畫出小白兔的話,用波浪線畫出小灰兔的話。
(3)它們的對話應該怎樣讀?請想一想,再用不同的語氣分別讀一讀。指名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同桌練習分角色演一演。
4.學習第6自然段。
自由讀,邊讀邊想:結(jié)果怎么樣?老鷹為什么沒有看見兔兄弟?
五、總結(jié)全文,激發(fā)想像
1.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2.你們想對小白兔或小灰兔說些什么?
3.你還知道哪些用身體的顏色來保護自己的動物?(青蛙、斑馬、變色龍等。)
此處設計考慮到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讀書。不強求一致,可以自由讀,再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環(huán)節(jié)三:總結(jié)課文 發(fā)散思維
此環(huán)節(jié)我會說小白兔這么聰明,我們夸夸它吧 !我還將預設問題:如果你是兔兄弟,你會怎樣做?我會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看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多,并且合理。學生匯報時肯定他們想出的各種辦法,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同時,也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上有時間也可以帶領(lǐng)學生表演課本劇。
環(huán)節(jié)四:指導寫字
本節(jié)課要指導書寫的生字是:飛、鳥
在此環(huán)節(jié),我會出示認寫生字,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注意每個字擺放的位置,認識筆畫的特點,讓學生學會了下筆前先觀察,起到了磨刀不誤砍柴工之效。然后我會讓學生抬手和我一起范寫,特別提示:飛字要注意撇的角度和位置、上寬下窄。學生練寫時,我會桌間巡視并提醒學生注意三個一,隨時進行個別指導,并展示好字,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xiàn)。在這堂課中,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了這個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guān)知識。
聰明的小白兔(一)
中國白兔(Chinese white)。在中國本兔中,除白兔外,還有土黃、麻黑、黑色和灰色等,但以白色者居多。中國白兔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培育和飼養(yǎng)的一個古老的地方品種。我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但以四川省區(qū)飼養(yǎng)較多。
中國白兔為早熟小型品種,仔兔初生重35~50克;30日齡斷奶體重300~450克,3月齡體重1.2~1.3千克;成年母兔體重2.2~2.5千克,公兔1.8~2.3千克,繁殖力較強,主要反映在血配受胎率高(80%~90%),年產(chǎn)6~8胎,胎平均產(chǎn)仔6.5只。適應性好,抗病力強,是理想的育種材料。
成兔體重2.0~2.5kg,體長35~40cm。性成熟較早,繁殖力較高,母兔有乳頭5~6對,年產(chǎn)仔5~6胎,胎均產(chǎn)仔7~9只,最多可達15只以上。
中國白兔由于體型偏小和生長速度緩慢,產(chǎn)肉性能差。但是他的繁殖能力和自身的泌乳能力仍然不失為優(yōu)良的育種母本,它參與日本大耳兔的育成。
當今由于外來品種的沖擊,中國白兔飼養(yǎng)數(shù)量減少,為了保留這一寶貴的基因庫,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唐良美等人,對中國白兔選育保種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大的成績。
聰明的小包拯_語文教案
●精明的人是精細考慮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細考慮他人利益的人(雪萊)
●一個精明要想不受欺騙,有時只需不精明就夠了(拉羅什富科)
●要精明地處世,但不要那種世俗的精明(弗夸爾斯)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蚊子飛過識公母
●對明智一言已足(英國)
●明人不用細說
●智者不強求(英國)
●不會發(fā)怒是蠢人,不愿發(fā)怒是聰明人(英國)
●能隨機應變的人是聰明人(英國)
●明智者有足夠的機智處理自己的事情(英國)
●要明智些,揚之過高易落,屈尊方能求榮(馬辛杰)
●何謂明智?明智不過是深知可以懂得的事何其少,不過是能洞 察別人的缺點,明析自己的不足(蒲柏)
●一個飽經(jīng)風霜而又明智的人,定能雄飛于明天的早晨(柯爾律治)
●要勇于變得明智些(賀拉斯)
●熱血沸騰時,誰還能保持明智呢?(愛揚格)
●明智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則堅持要世界適應自己。所以人類進步靠的是不明智的人(肖伯納)
●如果說貧窮是罪惡之母,那么愚蠢便是罪惡之父(拉布呂耶爾)
●結(jié)果中蘊含的愚蠢往往比動機中蘊含的惡意更殘酷(哈利法克斯)
●一旦被愚蠢的朋友引為知已,你立刻會危險臨頭(哈利法克斯)
●愚蠢是人們自招的不幸(米南德)
●愚蠢給人的痛苦遠勝于命運(愛揚格)
●愚蠢被誤認為是命運之神犯下的罪過(荷馬)
●頭腦缺智慧,好比燈籠沒點燈(俄羅斯)
●接受愚昧就是出售自由(意大利)
●未開化的頭腦,并不像未經(jīng)耕作的原野那樣充滿野花,它里面長的是惡劣的莠草(英國)
●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愛爾蘭)
●愚昧將使你得不到任何成果,并在希望和憂郁之中自暴自棄(意大利)
●一個人的愚蠢是另一個人的福氣(培根)
●愚蠢總希望自己有追隨者與伙伴,而不希望孤行(塞萬提斯)
●愚蠢的生長是不需要澆水的(歐洲)
●愚蠢具有拙劣、卑鄙、下賤、奴性的特征,它揭示了人類許多最令人痛苦的病癥(塞內(nèi)加)
●愚蠢報復自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遺世獨處(桑塔亞那)
●我們從目擊的人類愚蠢中所能得到的最好教訓就是:不要激怒自己去反對它(赫茲里特)
●待到愚蠢全部絕跡,人們就會感到,世界上有它們比沒有它們好(哈利法克斯)
●被我們貶為愚蠢的行為,雖然不是普遍社會中一種富有活力的品質(zhì),但卻是自然界所喜愛的一種用來保持行為穩(wěn)定和觀點堅定
的源泉(沃爾特白哲特)
●如果傻瓜堅持他的愚蠢,他就會變得聰明(布萊克)
●我們不憐憫他人的愚蠢,這或許很公正,但若能設想這是他們
自己的過錯,將更令人愉快(沃維納格)
●一個人身上如果沒有一克愚蠢,那他一定含有數(shù)磅更壞的東西-(蘭姆)
●一個生活中不干蠢事的人,并非像他自己認為的那樣聰明(拉羅什富科)
●不知不覺我們成了騙子,無意之間我們成了演員(阿米艾爾)
●糊涂曲兒糊涂唱
●不糊涂不作阿家翁
●糊涂事多是聰明人做的
●難得糊涂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應該承認,在我們能在這個世界上幸福的生活之前,必須靈魂的某些部分完全麻痹(尚福爾)
●如果一個人在別人眼里不顯得過于聰明,他就已經(jīng)相當狡猾了(拉呂耶爾)
●一個大人物決不應該窺探事物的細節(jié),至少不該窺探令人不快的事物。盡管了解一切是重要的,但也不必了解事物的全部細枝未節(jié)(格拉西安)
●走向瘋狂的第一步就是自以為聰明(費爾南多德羅哈斯)
●許多人原本會成為聰明人如果他們不自以為聰明(格拉西安)
●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是真的;認為自己非常聰明的人,是蠢的(阿根廷)
●不自作聰明便是聰明(英國)
●想要獨占聰明,那是愚不可及的事(美國)
●在同伴面前,切不可顯得你比別人聰明博學(切斯特菲爾德)
●一心想擺出一副聰明相的人往往卻成不了聰明人(拉羅什富科)
●與其做愚蠢的智人,不如做聰明的愚人(莎士比亞)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wǎng)
●時時刻刻聰明過人,這滋味并不好受,就像是置身于一種永恒的葬禮之中
●有些人那么聰明,以至于你會懷疑還有什么事能使他們感興趣(莫里斯馬丹杜加爾)
●聰明過度就是愚蠢(奧納什)
●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伎碎自己心,笑破他人口
●僅僅擁有機智是不夠的,你還必須擁有足夠的機智來使自己避
免擁有太多的機智(安德烈莫洛亞)
●大自然讓聰明人和傻瓜一樣擁有幻想和錯覺,以便不使聰明人
因獨具的智慧而過于不幸(尚福爾)
●最精妙的智慧能產(chǎn)生最精妙的愚蠢(拉羅什富科)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宋蘇軾)
●使心用心,反害其身
●聰明反被聰明誤
●聰明人依賴傻瓜甚于傻瓜依賴聰明人(丘頓柯林斯)
●聰明人輕視傻瓜的見解,卻依舊為得到他們的尊敬而自豪,這
是自我諂媚造成的一種矛盾(哈利法克斯)
●聰明適用于一切,卻不能滿足一切(阿米爾)
●聰明的人不是無論何時都聰明(美國)
●就是最聰明的人,他也不是全知(非洲)
●世上無一貫明智的人(英國)
●聰明人不是事事都聰明(法國)
●一個人可能說話如智者,而行為像愚人(英國)
●擁有大量想法的人不一定聰明,正如擁有大量士兵的將軍不一定英明(托富勒)
●人們不必為過去的錯誤而羞慚,換言之,即不必為今天比昨天聰明而羞慚(斯威夫特)
●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下下人有上上智
●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傻瓜的天堂是智者的地獄(托富勒)
●從聰明人的面前走,打糊涂蟲的背后過(哈薩克斯坦)
●聰明人想了才說,愚笨人想著就說(英國)
●逃避愚昧,就是智慧的開端(意大利)
●愚人不能從智者那里學到什么,而智者卻能從愚人那里學到很多(英國)
●傻瓜的遲鈍是才子的磨刀石(莎士比亞)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wǎng)
●聰明人從旁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愚笨人則從自身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英國)
●愚人在平地上會迷途,智者在沙漠里也能辯明方向(非洲)
●聰明人自認一無所知,愚笨人自負無所不曉(英國)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
●聰明人嘴在心里,愚蠢人心在嘴上
●智者目語,愚者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