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教案小學
發(fā)表時間:2020-11-06八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簡單機械《滑輪》教案。
八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簡單機械《滑輪》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識別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
2.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培養(yǎng)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愿望。
2.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分析
重點
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特點。
難點
滑輪組
教學準備
鐵架臺9個,滑輪18個、細線9條、鉤碼9盒、彈簧測力計9個、刻度尺9把、小黑板8塊,PPT。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1分鐘)
利用有關滑輪的視頻導入新課
(二)初讀教材,提出問題。(5分鐘內)
(自讀教材,小組內統一問題,并提出問題、教師補充完整并板書)
教師預設的問題:
1.什么是滑輪?滑輪分為哪幾類?
2.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了滑輪?
3.什么定滑輪?
4.什么動滑輪?
5.什么是滑輪組?
6.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它們的特點?
(三)出示自探提示,組織學生再讀教材自探。(6分鐘)
自探提示:
1.再讀教材,自行解決黑板上的問題1——5。
2.在書上把問題的答案標記出來。小組內統一答案。
3.重點關注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二、解疑合探
(一)小組合探。(3分鐘)
1.教師出示展示與評價分工。
2.口頭展示與評價1——5個問題。
(二)再讀教材實驗《研究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特點》(15分鐘)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實驗記錄表格。(表格及實驗數據寫在小黑板上)合作探究滑輪及滑輪組的特點。
教師預設表格:
測量項目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鉤碼重/N彈簧秤讀數/N拉力方向鉤碼移動距離/cm彈簧秤動移動的距離/cm2.學生結合分工,做好展示準備。
3.交流展示數據,總結滑輪及滑輪組的特點。
4.對應小組學生評價。
5.教師點撥或精講:
(1)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2)利用課件解析滑輪組的使用及特點
三、質疑再探(3分鐘)
學生質疑:本節(jié)課的知識我們已經學完了,誰還有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教師預設質疑:
1.動滑輪一定省力嗎?
2.怎樣按要求組裝滑輪組?
四、運用拓展(5分)
(一)根據本節(jié)課學的內容,學生自己編題交流解答。
(二)教師為鞏固本節(jié)課知識點擬定的練習題:PPT展示
找學生回答問題或板答題然后學生評價,教師點撥或精講。
五、本課總結。
1.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2.學科班長評價本節(jié)課活動情況。
六、課后布置
鞏固定動滑輪及滑輪組的特點,收集輪軸和斜面的應用。
板書設計
§12.1滑輪
1.什么是滑輪?滑輪分為哪幾類?
2.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了滑輪?
3.什么定滑輪?
4.什么動滑輪?
5.什么是滑輪組?
6.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它們的特點?
結論: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省一半力(用一半力),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課后反思
相關推薦
八年級物理下冊復習導學案:第十二章簡單機械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八年級物理下冊復習導學案:第十二章簡單機械”,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八年級物理下冊復習導學案:第十二章簡單機械
1.杠桿的五要素
①支點O、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
②圖示杠桿的力臂:力臂即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2、杠桿的平衡條件
①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②兩個力與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3、杠桿分類
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費距離。
例:開瓶起子、羊角錘起釘子、剪鐵皮的剪子
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離,但費力。
例:釣魚桿、鑷子
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費力
例:天平
4.定滑輪
定滑輪杠桿示意圖;
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
5.動滑輪
動滑輪的杠桿示意圖;
A
F
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
6.滑輪組
拉力大小與重力大小的關系:
動滑輪和重物由幾段繩子承重,拉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
拉力與重物移動距離的關系:s=nh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重物移動距離的n倍。
7.機械效率的概念
①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②公式:
③用百分數表示??傂∮?。
8、.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直接測量量為G、F、h、s,
用公式計算中間量W有=Fs,W總=Gh。
計算機械效率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滑輪軸摩擦、動滑輪重、物重有關。
動滑輪重一定,物重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物重一定,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低。
9、質量是6kg的物體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下圖裝置使物體以0.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始終保持水平,其示數為2N,不計繩子的伸長和滑輪組內部的摩擦,則(g取10N/kg)
(1)作用在繩端的拉力F為___N
(2)水平桌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是___N
(3)在10s內拉力作用點移動___m
八年級下冊《簡單機械》教案
八年級下冊《簡單機械》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在杠桿的基礎上,學習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探究這些滑輪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索各種簡單機械原理的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探究,已經知道杠桿的分類及其作用,已基本掌握杠桿的平衡條件。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探究能力,并且明確了觀察探究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意義,對觀察探究的興趣比較高。本節(jié)探究的滑輪是繼杠桿之后的又一種簡單機械,多數學生雖然見過滑輪,但平時并未仔細觀察研究過。本節(jié)的探究學習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各種簡單機械原理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
2.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中有關滑輪的實際使用。
2.對實踐中的滑輪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愿望。
4.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探究滑輪的作用。
【教學難點】探究滑輪的作用。
【教學器材】
學生器材:滑輪(單2個雙2個),鐵架臺,鉤碼,細線,彈簧秤,刻度尺。學生兩人一組。
教師器材:多媒體設備及課件,另一套同學生使用的器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用多媒體動畫演示課本漫畫的全過程。提出問題:這有什么科學道理?
這樣用動畫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生活習習相關。
二、進行新課
(1)學生實驗探究理解定滑輪、動滑輪。
①教師出示滑輪,介紹:這就是滑輪,你們能否用手邊的一個滑輪將桌上的鉤碼用不同的方法吊起來?
②學生活動。學生探索著完成任務,并且出現兩種方案。
學生完成后教師選出其中不同的兩種方案,讓該組同學演示。使全體學生明確可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將鉤碼吊起。
③教師提問:這里兩種提起鉤碼的滑輪,一個叫定滑輪,一個叫動滑輪,大家分析一下,哪一個是定滑輪,哪一個是動滑輪?你是怎樣分析得出的?
④學生實驗、比較、分析,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引導:大家是如何判斷定和動的?進一步理解定滑輪、動滑輪的概念。
這樣由學生自己探索完成教師的要求,并自己確定定滑輪、動滑輪的概念,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動手實驗能力。
⑤教師提問:你們在哪里見過這兩種滑輪?學生舉例、討論。
讓學生聯系實際舉例,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2)探究: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①教師提出問題:上面的兩種方案中,分別用定滑輪和動滑輪提起了相同重力的鉤碼,拉力相同嗎?省力嗎?省距離嗎?使用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么好處?
②學生討論、猜想。學生有杠桿的基礎,能很快地進行猜想。
③教師:我們已經會安裝定滑輪、動滑輪,要弄清上面的問題,就要通過實驗來進行。那在實驗中需要哪些器材?要記錄哪些數據?請大家討論,并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
學生完成后,請不同學生敘述所需器材,展示設計的記錄數據的表格,讓全體同學討論,明確實驗的器材,并且在教師引導下形成一個簡單明了的記錄表格,如下。
這樣進行降低了難度,逐步引導學生,避免了盲目實驗。
定(動)滑輪
實驗次數物體重力(N)物體升高的高度(cm)彈簧秤示數(N)彈簧秤升高的高度(cm)用力的方向
1
2
3
⑤學生實驗,記錄數據,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⑥學生交流結論,教師引導,得出使用定滑輪、動滑輪的好處。
⑦學生討論:大家會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么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這樣進一步明確生活、生產中為什么要使用定滑輪、動滑輪。
(3)滑輪組:
①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在提升物體的時候既想省力又想改變力的方向,該怎么辦?
②學生討論得出方案:把定滑輪、動滑輪組合起來。
③教師:請同學們按你們的設想,用剛才的一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組合起來看看,看哪一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做實驗來驗證是不是又省力又改變了力的方向?
④學生組裝,完成實驗,學生交流實驗結論。
⑤教師:象這樣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就是滑輪組。用幾個定滑輪和幾個動滑輪也可以組成滑輪組,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拉力與物重之間有何關系?請大家動手實驗,找出其關系。
⑥學生實驗,交流結論,共同評估。
前面的整個探究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提供足夠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注重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探究性實驗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不同形式的思維活動,刺激學生積極思考,探究其中奧秘,進而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歸納總結
(1)大家通過本節(jié)課的活動,你有哪些感受?有哪些收獲?
由幾個同學分別回答,小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
(2)深化討論:使用杠桿、滑輪等簡單機械提起重物,有的省力,有的不省力;使用它們時,有的力可以移動較短的距離,有的力卻要移動較長的距離。通過這幾種簡單機械的學習,你認為省力或費力、省距離或費距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其他簡單機械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其他簡單機械》,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第五節(jié)其他簡單機械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
(3)知道輪軸和斜面也能省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
(2)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學法點撥】
學好本節(jié)應注重實驗。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體會各種簡單機械的特點。在探究活動之前,最好先畫出簡單機械的草圖,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分析會有什么結果,然后再用實驗驗證。如果有出入要去認真分析原因,必要時請老師參與。例如,探究定滑輪的特點時,先畫草圖、再分析:一根繩子,通過定滑輪轉了一彎,估計不能省力,但明顯能改變力的方向,然后實際做做看。做后我們發(fā)現實際情況與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實驗誤差還是分析有問題)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達標自查】
1、升旗的時候,我們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繩子,旗子就升上去了,這是因為旗桿頂端有一個。這個事例告訴我們,這種簡單機械能夠改變。
2、如圖12.5-1所示,當彈簧測力計A的讀數是5N時,彈簧測力計B的讀數是,這個事例告訴我們,這種簡單機械能夠。
3、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工具和見到的情景,分別屬于哪種簡單機械?
a、用扳手擰上螺釘:;b、用改錐擰下螺釘:;
c、汽車走的盤山公路:;d、挑東西的扁擔:。
4、下面能夠省距離的簡單機械是()
A、定滑輪B、動滑輪C、輪軸D、斜面
5、在生活和生產中經常使用簡單機械,其目的在于()
A、省力B、省距離C、改變力的方向D、工作的方便
6、如圖12.5-2是沒有組裝的滑輪組,如果用它來提升重物,請你用筆畫線代表繩子畫出兩種組裝方法,并說出它們的不同的特點。
7、如圖12.5-3是工人師傅運重物時經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識有,其目的在于。
8、如圖12.5-4,圖中的滑輪是滑輪,如果重物重為100N(滑輪重不計),則拉力F=N,分析一下,這樣使用滑輪的好處在哪里?
能力提高
9、在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設計了結構合理的轆轤,直到現在,也還有些地方在使用它,去查找資料,看它是什么樣的結構,有什么用?是屬于哪一種簡單機械?
10、如圖12.5-5,觀察這幅漫畫,并回答:
①這幅科學漫畫有什么科學道理?
②如果你是圖中的瘦子,為了防止圖中出現的尷尬場面,你會如何改進裝置?(畫圖說明)
11、小紅學習了簡單機械后發(fā)現,所有的簡單機械“省力、必然費距離”,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費一倍距離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她設計了實驗裝置如圖12.5-6來進行探究。
請你回答:①實驗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嗎?
②應該記錄的數據除砝碼和滑輪的總重外,還應有哪些?(畫一個記錄數據的表格)
③探究結論,有可能用一個等式來表示嗎?
12、在研究斜面特點的探究活動中,小紅找來一塊木板做了一個斜面,測得斜面高為10cm,長為30cm.此后用彈簧測力計測得一木塊重2N,小紅想,要把木塊直接提到10cm高的斜面上,需要用力為2N,如果沿斜面拉上去,根據前面議論過的“力”與“距離”的關系,這個拉力大約是直接提上去所用力的1/3。通過實驗:小紅發(fā)現這兩個力相差不大,根本不是1/3的關系。
①幫小紅畫出這個實驗的草圖。
②幫小紅評估一下,實驗結果與分析不一致,是實驗誤差還是分析錯誤,還是別的什么原因?最好能提出改進實驗的合理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