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3《文成公主進藏》教學建議。
1.導入新課時,可以簡要講述文成公主入吐蕃這一歷史事件,使學生明了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歷史意義(唐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漢藏聯(lián)姻促進了民族團結(jié),給國家?guī)砹税捕?,給百姓帶來了幸福安寧。特別是對藏族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筑、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nóng)具制造等先進生產(chǎn)技術(shù),以及歷法、醫(yī)藥等都陸續(xù)傳入了藏族地區(qū)。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因而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2.這篇課文,故事性強,語言淺顯易懂,很適合學生自讀。因此應(yīng)放手讓學生自己讀。先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大體了解課文內(nèi)容;再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允婚進藏給西藏帶去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藝;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進藏部分,清晰進藏的過程,讀出故事的神奇。
3.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組織學生交流讀書的體會,進一步感受民間故事語言的魅力。
4.要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講述故事,積累語言。
5.學完課文,可請學生交流自己讀過的民間傳說故事,推薦讀不同版本的文成公主進藏故事或其他民間故事。《同步閱讀》中的民間故事《一幅壯錦》和《獵人海力布》,可以引導學生讀一讀。
編輯推薦
《文成公主進藏》教案
《文成公主進藏》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體會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的美妙與神奇。
教學重點
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教師:學習了兩則令人佩服的寓言故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個民間故事《文成公主進藏》。板書課題:文成公主進藏。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掃除生字
教師:在學習本篇課文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多媒體出示)
當時,大唐周邊許多小國甘愿稱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國國王松贊干布,非常愿意與唐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這次聯(lián)姻與歷史上漢元帝時昭君出塞一樣,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
教師:了解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面請同學們輪流讀課文,其余學生認真聽,有錯及時糾正。
1.指名讀。
2.學生評議,教師板書易錯字。
bōjuànkē
蕃卷稞
3.齊讀易錯字兩遍。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劃分層次
教師:課文的字音大家都能讀準確了,現(xiàn)在我們來試著給課文分段,在文中用“‖”表示,并寫出段意。
1.學生自學。
2.交流結(jié)果。
第一段(1~4自然段)主要講了求婚成功。
第二段(5~13自然段)文成公主進藏。
第三段(14自然段)文成公主的貢獻。
四、第三次“先學后教”,理解文意
教師:剛才大家說得很好,學會了給課文分層次,相信大家能很好地復述課文。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將故事簡要地講下來,注意合理安排語言。
1.學生自由復述。
2.教師巡視。
3.指名答。
在學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
答應(yīng)求婚——進藏途中——貢獻。這篇民間故事講了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干布聯(lián)姻的事。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lǐng)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著重點講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后點明了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
五、第四次“先學后教”,重點理解
1.文成公主進藏路上遇到什么困難?
(她在一個叫路納的地方遇到一條過不去的河,還遇到了沼澤地;到了達尤龍真這個地方,可惡的烏鴉飛來說壞話,阻止文成公主進藏;后來乃巴山又把路擋住了,大家走起來不方便。)
2.文成公主是怎么克服困難的?
(在經(jīng)過路納這個地方遇到河,過不去時,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遇到沼澤地時,公主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當烏鴉欺騙文成公主說松贊干布已死時,文成公主在達尤龍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來,還咬破了指頭,在石壁上寫了血書來紀念松贊干布。沒有心思梳妝,右邊的頭發(fā)散了也不理會。當乃巴山擋住去路時,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到達西藏。)
3.你覺得文成公主是個怎樣的人?
(文成公主是個機智、勇敢,不怕困難的人,她為漢、藏兩族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4.文成公主進藏有什么重要意義?
(促進了西藏與內(nèi)地的往來,為兩地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加強了民族團結(jié)。)
六、總結(jié)全文
1思考:文成公主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試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七、指導復述故事
1.敘事要清楚,要有起因、經(jīng)過(發(fā)展、高潮)、結(jié)果。
2.可以用自己的話說。
3.要有表情。
八、拓展延伸
把你知道的民間故事給同學們講一講。
九、課堂小結(jié)
你喜歡文成公主嗎?你在文中受到哪些教育?與同學們交流交流。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lǐng)松贊干布傾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勝利;接著重點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后點明了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文章語言生動,敘述張弛有度,扣人心弦,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理清故事脈絡(luò)→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總結(jié)延伸。?
由于學生喜歡民間故事,學起來興趣盎然,課前預習材料也比較充分,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文成公主的一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課堂上學生抓住重點情節(jié)——接見使臣考智慧和文成公主進藏,學生的發(fā)言精彩紛呈。學生通過復述一件件小事理清了脈絡(luò),進而在對整篇文章的把握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復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本課教學中最大的不足,教師放手還不夠,唯恐學生理解不到位,講得過多,導得過多。使學生的個性閱讀未能充分展開。時間安排受學生表述影響,導致后面的推理想象時間不夠,學生的想象不能充分展示。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shè)計
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唐朝,為了邊塞安定和平,不再連年征戰(zhàn),朝廷采用和親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為和親嫁給吐蕃、契丹、吐谷渾、回訖等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些公主當中,最聞名于后世的當屬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貢獻。直到現(xiàn)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得很廣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傳中,這個真實的故事增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個怎樣的人呢?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認讀生字生詞。
3.邊讀邊思考,把對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關(guān)句子和段落旁。
圍繞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這一話題交流讀書感受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聰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得到)
2.皇帝疼愛的女兒。(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體會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領(lǐng),什么也難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5.給西藏帶來了許多好處。(最后一個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小組同學接龍講故事,比一比誰講得清楚,流暢
課外拓展
搜集有關(guān)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間故事和《同步閱讀》中的《一幅壯錦》《獵人海利布》等民間故事閱讀。
文成公主進藏 教案教學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學習重點: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教學設(shè)計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唐朝,為了邊塞安定和平,不再連年征戰(zhàn),朝廷采用和親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為和親嫁給吐蕃、契丹、吐谷渾、回訖等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些公主當中,最聞名于后世的當屬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貢獻。直到現(xiàn)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讀提示
明確學習目標
1、這是一篇什么類型的課文?怎么學習?
2、師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
(1)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利用工具書,質(zhì)疑解釋。
(2)再讀課文,了解故事主要內(nèi)容,理清故事脈絡(luò)。
(3)學習把這個故事簡要地講給別人聽。
三、學生依據(jù)目標自學
四、集體交流
五、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yīng)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六、作業(yè)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片段解析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yīng)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成公主進藏》教學片段解析”,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片段解析品讀課文,探究“動人”
師:好,讓我們再次讀課文,用“”畫出你認為最動人的地方,并用序號標出,并想一想動人在哪?生按要求自由再讀課文,找出句子,并體會。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你找到幾處說幾處。學生匯報自己找到的地方。
生1:要離開家鄉(xiāng)和親人……
生2:文成公主帶著一批能工巧匠,馬隊馱著農(nóng)作物的種子、生產(chǎn)工具和各類書籍,進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師:看來文中處處動人,的確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不過光說動人還不行,說話得有根據(jù),接下來我們就選其中自認為最動人的地方去研究研究,可根據(jù)幻燈片上的學習步驟:自讀理解──體會想象──交流展示──朗讀深化。并注意結(jié)合當時的情境去體會。生自主探究,同學之間展開討論交流,師巡回指導。
師:哪些同學研究“要離開家鄉(xiāng)和親人……”這一句?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1:(讀句子)她愿意遠嫁他鄉(xiāng),建設(shè)西藏。
生2:她為了民族的團結(jié),忍痛離開家鄉(xiāng)和親人。
師:誰有補充,或是有更深的感受?
生3:為了民族的團結(jié),忍痛遠離開家鄉(xiāng)和親人,到遙遠、陌生的西藏去。
師:是啊,西藏是一個遙遠、陌生的地方,更何況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師:是啊,文成公主年紀雖小,卻是這么一位深明大義的女子,實在令人感動。請你們用讀來展示你們的感受,好嗎?
生練讀。生的感情的朗讀,師生評議。你為什么要這么讀?你從她的讀中感受到了什么?誰認為自己能讀得更好?你能否給她提個建議?(友情提示)
師:好,你們是真正的從內(nèi)心讀出了你們的感受,現(xiàn)在我們能否概括一下“動人”在哪?
生1:遠嫁他鄉(xiāng)。
生2:樂意遠嫁他鄉(xiāng)。(自愿的,為了民族的團結(jié)犧牲自己,動人在“樂意”)師板書(樂意遠嫁他鄉(xiāng))。
師:還“動人”在哪里?
生1:文成公主帶著一批能工巧匠,馬隊馱著農(nóng)作物的種子、生產(chǎn)工具和各類書籍,進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師:動人在哪呢?
生1:一般的公主出嫁帶的是金銀財寶,她卻帶著……
生2:文成公主帶著這些東西,為的是西藏的發(fā)展和建設(shè)。師補充,生交流。練讀,讀出感人。指名讀,師生評價。
師:一路上,千辛萬苦,為了西藏的發(fā)展,你們知道文成公主具體帶了哪能些東西嗎?你們知道走了多久嗎?
生1:種子……生產(chǎn)工具……書籍……
生2:一年多。
師:現(xiàn)在我們能否概括一下“動人”在哪?
生1:為西藏傳播文明。
生2:為了西藏的進步,民族的團結(jié),不怕辛苦,帶了那么多的……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案例
關(guān)于講述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教學片斷
師:課文的題目是《文成公主進藏》,誰能說說哪些部分具體寫文成公主進藏?
生:從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寫文成公主進藏。
師:對,請快速瀏覽課文這一部分,你能簡要說說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發(fā)生了幾件事嗎?
生:四件事。一條河擋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樹干搭了一座橋;在沼澤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過去了;遇見惡烏鴉,以為松贊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頭房子紀念他;把乃巴山背走。
生:我認為還應(yīng)該加上遇見神鳥天鵝這件事。
師:好,可以這樣。我發(fā)現(xiàn)你們概括得都很簡潔。如果把這部分的內(nèi)容簡要地講述,你想怎樣講呢?
生: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河,翻過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于來到西藏,和松贊干布結(jié)成了夫妻。
生:我想這樣說:文成公主向西藏出發(fā),一路上,她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走乃巴山,終于來到西藏,和松贊干布結(jié)成了夫妻。
師:說得好!一個運用故事中的話來總結(jié),一個概括幾件小事來總結(jié),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進藏前幾段,主要寫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生:寫了松贊干布聽說文成公主又漂亮又聰明,就派使臣去唐朝求婚。唐朝皇帝出難題考驗使臣的智慧,牽來100匹小馬和100匹母馬,讓他分辨哪一匹小馬是哪一匹母馬生的,還讓他在500個姑娘中找到文成公主,使臣都做到了。唐朝皇帝答應(yīng)了松贊干布的求婚。
師:說得很清楚,我想,關(guān)于考驗智慧,還可以再簡潔一些。怎樣說更簡單呢?
生:寫了松贊干布聽說文成公主又漂亮又聰明,就派使臣去唐朝求婚。唐朝皇帝出兩個難題考驗使臣的智慧,都沒難住使臣。唐朝皇帝高興地答應(yīng)了求婚。
師:兩個難題就概括了,這樣就簡潔了。我們來看課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話說說它的意思嗎?
生:文成公主進藏給西藏帶來了好處。
生:文成公主為西藏做出了貢獻。
師:這件事僅僅是對西藏有好處嗎?再讀讀第一句話。
生:文成公主為西藏和內(nèi)地的關(guān)系及西藏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師:這樣說意思就完整了。通過我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了解,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呢?
生: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進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貢獻。
師:對每一部分都明了了,相信你們能把這個故事簡要地講好。請練習講一講吧!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shè)計(A、B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shè)計(A、B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shè)計(A、B案)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課前準備
布置搜集關(guān)于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A案
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guān)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jīng)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guān)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根據(jù)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jīng)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yīng)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這樣引導: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yīng)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拓展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藏王松贊干布派了一位叫祿東贊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當時前往長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認為西藏太遠,不愿將公主遠嫁。于是同大臣們商量,出了幾個難題來考這7位使者,企圖將藏王的使者難住,以便謝絕這門婚事。
第一個難題是將500匹小馬放在中間,500匹母馬拴在四周。讓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無法辨認,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不是踢就是跑,小馬怎么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馬性,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藏王使者毫不費勁地解答了這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是要用一根線穿過一塊中間有彎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時間,想盡辦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輪到藏王的使者,他的辦法倒也簡單,他捉來一只小螞蟻,先把細線粘在螞蟻的腳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個孔眼處抹一些蜂蜜,螞蟻聞到蜜香,就趕緊沿著彎曲的孔道往里鉆,結(jié)果又是藏王使者得勝。
第三個難題是將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讓7位使者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說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來。藏王使者叫人把木頭放在河里,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后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聰明才智使皇帝很驚訝,也很喜歡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這7位使者都從未見過公主,要認出來談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認,結(jié)果都認錯了。藏王使者從一位老婦那里得知公主從小愛擦一種香水,經(jīng)常引著飛蝶在頭上飛。藏王使者根據(jù)老婦這一指點,從300個姑娘中認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將公主許配給藏王。藏王使者見了公主說:你去西藏的時候,別的東西都不必帶,只要帶些五谷種子、鋤犁和工匠就行,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西藏種植更多更好的莊稼。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谷種子、1000馱鋤犁,還有數(shù)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辭別父母,離開長安以后,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離親人和家鄉(xiāng)越來越遠了,不由得思念起遠在長安的父母來。她想起臨別時母親送給她一面寶鏡時說的話:若懷念親人時,可從寶鏡里看到母親。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寶鏡,雙手捧著照起來,不照則已,一看反倒吃了一驚。原來文成公主從鏡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滿臉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氣,把寶鏡摔在地上。沒想到,寶鏡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稱之為日月山。它恰好擋去了一條東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頭回流。于是人們稱這條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說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淚哩!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寧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業(yè)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B案
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唐朝,為了邊塞安定和平,不再連年征戰(zhàn),朝廷采用和親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為和親嫁給吐蕃、契丹、吐谷渾、回訖等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些公主當中,最聞名于后世的當屬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貢獻。直到現(xiàn)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得很廣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傳中,這個真實的故事增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個怎樣的人呢?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認讀生字生詞。
3.邊讀邊思考,把對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關(guān)句子和段落旁。
圍繞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這一話題交流讀書感受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聰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得到)
2.皇帝疼愛的女兒。(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體會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領(lǐng),什么也難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5.給西藏帶來了許多好處。(最后一個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小組同學接龍講故事,比一比誰講得清楚,流暢
課外拓展
搜集有關(guān)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間故事和《同步閱讀》中的《一幅壯錦》《獵人海利布》等民間故事閱讀。
四年級語文下冊《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shè)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學會“金碧輝煌、仰慕、能工巧匠”等詞語,能用“因為……所以……”練習概括性說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角文成公主的功績,走進文成公主樂意進藏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漢藏民族團結(jié)教育。
3、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點:
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難點:
了解文成公文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好與神奇。
教教學過程:
一、由課題入文,感知內(nèi)容
1、齊讀課題,課題中出現(xiàn)的2個名詞,同學們預習時是否有所了解?
2、課件出示:文成公主西藏
3、學生匯報,師出示課件補充說明。
二、抓主要內(nèi)容,練習復述
1、自由大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具體寫文成公主進藏的?
2、生字詞教學
認讀生字詞;區(qū)別“臣、藏、頤、熙”類似部件的不同寫法。
3、交流課文哪些部分具體寫文成公主進藏的?(5——12自然段)
4、請快速瀏覽課文這一部分,你能簡要說一說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發(fā)生了幾件事嗎?生匯報。試著抓一個詞概括每件事。(板書)
5、如果把這部分的內(nèi)容簡要地講述,你想怎樣講呢?生匯報。
6、對,文中有一句話高度簡潔地概括,出示句子,齊讀。
7、誰還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文成公主進藏地內(nèi)容簡要地概括一下呢?(提示:根據(jù)板書概括)
8、說得好,一個運用故事中的話來總結(jié),一個概括幾件事來總結(jié),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進藏前幾段,主要寫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說一說,生匯報。
9、我們來看課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它的意思嗎?
10,通過我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了解,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呢?給個小標題。(板書)
11、對每個部分都明了了,相信你們能把這個故事簡要地講好。請和同桌練習講一講吧,指名匯報。
三、認識民間傳說的特點
1、聽得認真、表達清楚。文中有些句子特別有意思,你發(fā)現(xiàn)了嗎?指名匯報,為什么?
2、出示第10、11、12等自然幾句話,讀句子。這些語句運用了想象、夸張、擬人等手法,這就是民間傳說的特點。(出示課件)它以歷史事實為依托,卻與歷史有出入,運用超現(xiàn)實的表達手法,充滿了神奇色彩,表達人民美好的愿望。這篇文章,主要表達的是百姓對文成公主的崇拜與愛戴。(板書)
3、推薦閱讀《一幅壯錦》、《獵人海力布》。
四、課外拓展
1、作為雙世遺產(chǎn)地武夷山人,你了解歷史嗎?你知道哪些人為武夷山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嗎?
2、生匯報交流。
3、師出示圖片資料補充說明,我們應(yīng)該抱著同樣的崇敬與愛戴之情銘記這些人為家鄉(xiāng)所做出的貢獻……
4、小結(jié):每個地方的發(fā)展與每個人的貢獻是分不開的,當然有的人貢獻卓著,歷史會記住,但其他人也要奉獻自己的點滴力量為家鄉(xiāng)、祖國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五、作業(yè)布置:
1、搜集其他民間故事《一幅壯錦》、《獵人海力布》,讀一讀,運用今天所學的“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來講述”的方法,把故事講給家人或朋友聽。
2、推薦閱讀《閩文化與武夷山》,了解有關(guān)武夷山的傳說、歷史及家鄉(xiāng)文化。
附:板書設(shè)計
30*文成公主進藏
進藏原因
文成公主進藏搭橋崇敬
(民間傳說)進藏途中鋪路愛戴
神奇色彩遇到烏鴉、神鳥
背走乃巴山
巨大貢獻
四年級下冊《文成公主進藏》教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yīng)該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文成公主進藏》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文成公主進藏》教案
【教材簡析】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篇略讀課文。有關(guān)文成公主的民間故事很多,課文所選的這個民間故事以歷史真實為依托,卻又與歷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發(fā)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當時,大唐周邊許多小國甘愿俯首稱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國國王松贊干布,非常愿意與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這次聯(lián)姻與歷史上漢宣帝時昭君出塞一樣,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同是兩樁比較美滿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親關(guān)系,因而也就越發(fā)體現(xiàn)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對文成公主的崇拜和愛戴。
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lǐng)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著重點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后點明了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文章語言生動,敘述張弛有度,扣人心弦,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
【學習目標】
⒈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⒊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簡要講述故事,激發(fā)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教學難點】
讓學生從生動的民間故事中,了解百姓傳誦的文成公主為民族團結(jié)和西藏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
【課前準備】
布置搜集關(guān)于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⒈師:在唐朝,為了邊塞安定和平,不再連年征戰(zhàn);朝廷采用和親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為和親嫁給吐蕃、契丹、吐谷渾、回訖等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些公主當中,最聞名于后世的當屬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貢獻。直到現(xiàn)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⒉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得很廣泛。在老白姓的口口相傳中,這個真實的故事增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個怎樣的人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30課《文成公主進藏》
⒊板書課題,齊讀。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⒈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①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②認讀生字生詞。
③邊讀邊思考,把對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關(guān)句子和段落旁。
⒉檢查自學情況
⑴字詞
⑵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lǐng)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著重點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后點明了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文章語言生動,敘述張弛有度,扣人心弦,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簡言之,講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⑶理清層次
師:課文的題目是《文成公主進藏》,誰能說說哪些部分具體寫文成公主進藏?(從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寫文成公主進藏。)
再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允婚—進藏—給西藏帶去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藝;
或:答應(yīng)求婚──進藏途中──做出貢獻
第一段(1-4):講述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
第二段(5-13):重點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
第三段(14):點明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
三、朗讀課文,交流自悟
⒈簡要講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歷史事件。
⒉朗讀自悟第二部分
⑴速瀏覽課文第二部分,你能簡要說說文成公主進藏中發(fā)生了幾件事嗎?
(四件事。一條河擋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樹干搭了一座橋;在沼澤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過去了;遇見惡烏鴉,以為松贊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頭房子紀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見神鳥天鵝這件事。)
⑵如果把這部分的內(nèi)容簡要地講述,你想怎樣講呢?
(生: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河,翻過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于來到西藏,和松贊干布結(jié)成了夫妻。
生:我想這樣說:文成公主向西藏出發(fā),一路上,她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走乃巴山,終于來到西藏,和松贊干布結(jié)成了夫妻。)
師:說得好!一個運用故事中的話來總結(jié),一個概括幾件小事來總結(jié),都是好方法。
⑶句子解析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個叫路納的地方遇到了一條河,過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
(這是極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實上,有河水那么寬的樹干嗎?一段樹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馬行車?課文中這類帶有傳奇色彩的描寫還很多,比如,沼澤地上撒羊毛,因公主無心梳妝樹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這樣的句子,讀出故事的神奇與美好。)
⑷讀文質(zhì)疑。
如: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這樣引導: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⒊朗讀自悟第一部分
⑴文成公主進藏前幾段,主要寫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⑵句子解析。
他仔細一看,原來這個姑娘頭上戴的是鮮花,其她姑娘戴的都是絹花。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吐蕃使臣為什么從佩戴花的不同就斷定戴鮮花的是文成公主呢?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這個姑娘戴鮮花,正是與其他姑娘的區(qū)別所在,因為從蜜蜂追花的情景來分析,只有一人戴著鮮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個;從“鮮花”中,他看到的是尊貴和高雅,戴鮮花對公主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也是當之無愧的;另外,恐怕“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從中看出使者的敏銳觀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⑶讀文質(zhì)疑。
如: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⒋朗讀自悟第三部分
⑴師:我們來看課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話說說它的意思嗎?
這件事僅僅是對西藏有好處嗎?再讀讀第一句話。
(文成公主為西藏和內(nèi)地的關(guān)系及西藏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⑵齊讀
四、總結(jié)全文
⒈圍繞“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這一話題交流讀書感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
①漂亮又聰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得到)
②皇帝疼愛的女兒。(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體會得到)
③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領(lǐng),什么也難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④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⑤給西藏帶來了許多好處。(最后一個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⒉中心:《文成公主進藏》這篇民間故事,表現(xiàn)了文成公主為民族團結(jié)和西藏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
⒊師:文章語言生動,敘述張弛有度,扣人心弦,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歷史意義?(唐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漢藏聯(lián)姻促進了民族團結(jié),給國家?guī)砹税捕?,給百姓帶來了幸福安寧。特別是對藏族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筑、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nóng)具制造等先進生產(chǎn)技術(shù),以及歷法、醫(yī)藥等都陸續(xù)傳入了藏族地區(qū)。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四、作業(yè)布置
1.搜集有關(guān)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間故事
2.課下自讀《一幅壯錦》《獵人海利布》等民間故事。
五、板書設(shè)計
30文成公主進藏
答應(yīng)求婚──進藏途中──做出貢獻
民族團結(jié)
四年級語文下冊《文成公主進藏》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文成公主進藏》教學反思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復述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教學時,我緊扣教學目標,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放手讓學生自讀,重點引導的方式來進行。
一、成功之處:
1.有效使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習興趣、深入理解。
首先出示西藏的圖片,配樂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了解西藏,了解西藏民間傳說的興趣。
其次,運用多媒體出示的填空和提綱復述課文。
最后,運用視頻了解文成公主為藏族地區(qū)做出的貢獻。
2.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體會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教學伊始,先學習字詞。然后,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求婚——接見使臣考驗智慧——允婚——進藏、完婚——不朽功績。并板書出來,便于學生理解。接著先讓學生自讀感悟進藏之路的艱辛,文成公主的善良、智慧,以及故事的神奇;指導復述進藏的過程。接下來復述考驗智慧,然后小組準備整篇文章的復述,最后抽一名學生上臺展示,大家一起提建議,之后再請2個學生上來合作復述。他們復述得很好,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樣就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因為個性閱讀未能充分展開,使部分學生對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夠,感情沒有達到共鳴。
2.時間的安排上,研讀第一個“動人”之處,時間過長,導致后面的推理想象時間不夠,學生的想象不能充分展示。
文成公主
30.文成公主進藏
教材分析:
這篇民間故事講了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干布聯(lián)姻的事。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lǐng)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著重點講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后點明了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
本節(jié)課設(shè)計采用板塊式,從整體感知形成專題、深入研讀、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從整體入手(初步整體感受)──部分(抓住重點、難點、特點研讀)──整體(感受和領(lǐng)悟?qū)懛?、學法的升華),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基本程序。
教學目的: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布置搜集關(guān)于文成公主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guān)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jīng)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guān)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質(zhì)疑解難。
根據(jù)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jīng)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
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yīng)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⑴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過每一個姑娘,發(fā)現(xiàn)有兩只蜜蜂總是在一個姑娘的頭上飛來飛去。他仔細一看,原來這個姑娘頭上戴的是鮮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絹花。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⑵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著走著,乃巴山又把路擋住了。大家走起來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直到現(xiàn)在,乃巴山下還有公主的腳印。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這樣引導: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
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
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三、復述故事。
1.導語激趣:
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
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yīng)求婚──進藏途中──貢獻。
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四、課外拓展。
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五、課外作業(yè)。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shè)計:30.文成公主進藏
樂意進西藏
過河
怎樣進西藏沼澤
聽到死訊
背乃巴山
相會在西藏
建設(shè)在西藏
《丑公主》教學設(shè)計
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丑公主相親一事,歌頌了丑公主誠實、善良、勇敢的美德。告訴我們:以貌取人的思想要不得。本文的卡米拉公主她自信、樸實、坦誠率真、不慕虛榮,不喜歡別人的恭維,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善良、最誠實、最可愛的女子。西蒙王子勇敢、機智、誠實、謙遜,不貪圖婦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歡被寵壞的女孩兒,不以貌取人,欣賞內(nèi)在美,追求真正的心靈美。
這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篇,也是學生升入6年級后接觸的第一篇戲劇作品。通過本課的學習,應(yīng)讓學生初步感知戲劇的特點,了解戲劇有別于其它的題材,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白和動作展開矛盾的沖突,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基礎(chǔ)知識: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句的含義。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劇本的編寫方法,分角色朗讀課文。
2.基本技能:能通過課文中的具體例子,認識劇本作品,并能學會丑公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思想教育:感受卡米拉公主她自信、樸實、坦誠率真、不慕虛榮,不喜歡別人的恭維。西蒙王子勇敢、機智、誠實、謙遜,不貪圖婦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歡被寵壞的女孩兒,不以貌取人,欣賞內(nèi)在美,追求真正的心靈美。
關(guān)鍵處處理:
1.從他倆之間的對話來體會卡米拉公主和西蒙王子的美好心靈。
2.續(xù)編故事,展開想象,并能編一本好的劇本,能演好課本劇。
3.動手制作道具,輔助表演。
4.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本劇,評選表演優(yōu)秀者,在全班表演。
教學準備:
電腦及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1.導入。
相信我們都看過話劇,但我們還沒有親自演一下話劇,今天我們就在學話劇的基礎(chǔ)上來演一本話劇。
2.學生介紹有關(guān)話劇的知識。
3.揭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新的課文《丑公主》。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輕聲自讀課文,要求:
(1)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找找課文中主要寫了哪幾個人?你喜歡誰?為什么?
2.讀后討論交流自讀情況。
3.集體交流,了解內(nèi)容。
(1)課文記敘了丑公主和西蒙王子相親的事。
(2)課文主要寫了丑公主和西蒙王子這兩個人。主要人物是丑公主。
4.你最喜歡誰?為什么?結(jié)合課文中的句子簡單說一說。
三、再讀課文。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課文是分幾部分寫的?可分為王子、公主相見前和王子、公主相見時兩個層次。相見前,國王、王后安排公主相親事宜,設(shè)計了一個于人無害的騙局,想在婚禮上讓新郎大吃一驚;相見后王子、公主一見鐘情,真心相愛,相約將計就計,婚禮再見。故事在歡樂的氣氛中落下了帷幕。
2.你最喜歡誰?結(jié)合有關(guān)的句子內(nèi)容來談?wù)劇?/p>
丑公主卡米拉:是個年輕、健康、快樂、勇敢的女孩兒。她是皇宮中最善良的人,品格優(yōu)秀、氣質(zhì)超群,通曉歷史,擅長游泳,敢爬山毛櫸,蕩過護城河,扒住城墻,失敗不灰心、不氣餒,堅持練習,直至成功。她自信、樸實、坦誠率真、不慕虛榮,不喜歡別人的恭維,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善良、最誠實、最可愛的女子。
西蒙王子:勇敢、機智、誠實、謙遜,不貪圖婦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歡被寵壞的女孩兒,不以貌取人,欣賞內(nèi)在美,追求真正的心靈美。
3.介紹一下劇本的知識:戲劇有別于其它的題材,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白和動作展開矛盾的沖突,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4.談一下自己的收獲,可以是關(guān)于劇本的,也可以是關(guān)于文中主要人物的。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有組織的編排課本劇。
板書設(shè)計:
卡米拉 善良 樂觀 健康 自信 無所畏懼
丑公主樂于助人
西蒙勇敢 機智 不貪圖美色 喜歡正直的人
課后反思:
本文通過丑公主相親一事,歌頌了丑公主誠實、善良、勇敢的美德。告訴我們:以貌取人的思想要不得。本文的卡米拉公主她自信、樸實、坦誠率真、不慕虛榮,不喜歡別人的恭維,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善良、最誠實、最可愛的女子。西蒙王子勇敢、機智、誠實、謙遜,不貪圖婦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歡被寵壞的女孩兒,不以貌取人,欣賞內(nèi)在美,追求真正的心靈美。
《莫高窟》教學建議
莫高窟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并能正確書寫。理解威風凜凜智慧栩栩如生舉世聞名結(jié)晶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2.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精彩段落。背誦二、三段。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熱愛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教學準備
教師:1.本課生字、詞語卡片,中國地圖,走進敦煌影碟,音樂磁帶;
2.其他兩大石窟的相關(guān)資料。
教材簡析
在祖國西北那神奇的地方,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藝術(shù)殿堂,那姿態(tài)各異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壁畫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人。栩栩如生的臥佛、姿態(tài)紛呈的飛天圖,向人們展示著迷人的風采。人們不由感嘆,這一奇觀凝聚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它如明珠般熠熠閃光。讓孩子多讀讀,從讀中定會有不少收獲。
本篇文章描述的內(nèi)容具有鑒賞性,教學中要注意用圖片和音樂引導學生多讀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一、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學會本課的生字;二、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欣賞莫高窟的美,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偉大,激發(fā)對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的熱愛。
建議本課教學1~2課時。
《絕招》教學建議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絕招》教學建議”,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1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讀書時要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伙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建議學生動筆在課文中畫出來,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組織學生互相交流,讀課文時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問題,同學之間通過互幫互助的方式解難答疑。教師也可以提出幾個問題供學生討論,以考查學生是否大體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如,什么是絕招?小柱子為什么要練絕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領(lǐng),卻樣樣都落后于別人,覺得自己太丟人了;回家后看見奶奶包餃子,在和奶奶的談話中受到啟發(fā))他練習了什么絕招?為什么伙伴們羨慕地豎起大拇指?
3圍繞文前的閱讀提示,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并進行適當?shù)慕涣鳌P≈拥慕^招引來了大家的贊嘆,這個絕招是怎樣練成的呢?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相關(guān)段落,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從中體會小柱子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爭強好勝的性格。
4引導學生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如,你覺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樣?你最佩服誰的絕招?如果你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下次的比賽,會是什么情景呢?或引導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本領(lǐng)可以稱得上是絕招?你佩服周圍誰的本領(lǐng)或技藝,可以問問他是怎么練成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學一學。借機布置口語交際的任務(wù),為后面順利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