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9小學語文三年級驚弓之鳥第二課時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據(jù)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全文不僅用字極為準確,而且在寫法上也極有特點,那就是: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jié)構(gòu)安排,都是通過倒裝因果關(guān)系的句段組合來謀篇布局的,不僅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
2、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文本的以上解讀,結(jié)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出發(fā),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群”、“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把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作為教學的重點,“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法肯和學法:
1、啟發(fā)式教學。即精心設(shè)計問題,本節(jié)課我始終讓學生帶著“這是一只怎樣的鳥?”“更羸是個怎樣的人”這兩個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lǐng)會。因為任何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價值的問題能啟發(fā)兒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導(dǎo)他們?nèi)ヌ岢鲂碌膯栴},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認識能力,促進讀寫技能的發(fā)展。
2、圖解文字法。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兩個“直”含義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圖解文字法,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這是引導(dǎo)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于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體驗法。在第四板塊的教學中,我給足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在不斷的角色體驗過程中,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蘊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dǎo)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與設(shè)計意圖
為了把預(yù)設(shè)目標落到實處,我想用兩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wù)是:
導(dǎo)入新課,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導(dǎo)學生書寫生字。第二課時的重要人物是通過研讀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
下面我著重來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共分四個板塊:第一板塊——提出問題,導(dǎo)入新課;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只怎樣的鳥;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第一板塊——復(fù)現(xiàn)問題,導(dǎo)入新課
在齊讀課題:驚弓之鳥后,老師引導(dǎo):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留下了兩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是哪兩個呢呢?學生反饋,老師利用課件出示這兩個問題:1)這是一只怎樣的鳥?2)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說板書設(shè)計
裂開
高飛↗∣
害怕↗直∣直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弦響↗↓
邊飛邊鳴————→掉了下來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扼@弓之鳥》一文的板書設(shè)計力求體現(xiàn)更羸對事物的細致觀察,準確分析、嚴密推理到情況的落實,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并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dǎo)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編輯推薦
《驚弓之鳥》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
作為一位剛?cè)肼毑痪玫男氯谓處煟谑谡n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驚弓之鳥》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更羸和魏王說的話。
2、背誦課文的第九自然段。
3、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4、學習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清更羸的分析思路。
【教學難點】
理解更羸為什么被稱為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課前準備】
相關(guān)的投影片、詞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揭示目標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來探討更羸為什么被稱為是有名的射箭能手,弄懂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大家有信心完成嗎?
二、理解射箭能手
1、什么是能手?射箭能手呢?
2、從課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
3、齊讀第五自然段。
4、讀第二自然段時,注意引導(dǎo)學生讀出更羸自信的語氣。
相機指導(dǎo)學生用只要就練習說話。
5、讀第三自然段時,與第六自然段加以對比朗讀,體會魏王在更羸沒射下大雁之前的疑惑和大雁被射下之后的驚奇。
6、分角色朗讀二至六自然段。
三、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和同學們剛開始講的那種射箭能手不一樣。那你更佩服誰呢?為什么?
2、學生自由說,當學生說到更羸會想時,引讀第九自然段。
3、理清更羸的分析思路:
⑴、齊讀詞卡:弦響、傷裂、掉下、害怕、高飛
⑵、請同學將詞卡按更羸的分析思路依次貼在黑板上。
⑶、用因為所以來解釋為什么要這樣貼。
⑷、用之所以是因為將更羸的分析思路反過來說。
4、練習用一就說話:
⑴、出示投影片。判斷正誤:
①、小明一走進書房,就看起書來。()
②、他一個人就把教室打掃干凈了。()
③、上課鈴一響,同學們就迅速回到教室。()
⑵、學生練習說句子。
5、背誦第九自然段:
激趣: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更羸分析大雁掉下來的句子十分嚴密,也很精彩。大家想把它記下來嗎?老師也很喜歡這里,我們來比賽誰背得快,好嗎?
⑴、生介紹自己的背誦方法。
⑵、如果學生沒說到根據(jù)記重點詞來背誦,師可作補充。
⑶、師生練習背誦。
⑷、師展示背。
⑸、學生挑戰(zhàn)背。
6、面對更羸如此精彩的分析,魏王肯定還有話說,可文章沒寫。你們能否當一回魏王,對更羸說點什么?(生自由說)
7、是??!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可以說他是射箭能手,但人們更多的是對他那種善于觀察、善于分析的品質(zhì)的肯定,所以他不愧為──有名的射箭能手。(生齊說)
四、理解驚弓之鳥的意思
1、解釋驚弓之鳥的意思,注意指導(dǎo)理解之字。
2、這只是驚弓之鳥的本義,這個成語還有更深的意思,我們來做填空題:(出示投影片)
⑴、受過箭傷的大雁_________,心里很害怕。
⑵、被蛇咬過的人_________,心里很害怕。
⑶、以上這些受過驚嚇的人或物,_________心里就很害怕,都可以說是驚弓之鳥。
⑷、驚弓之鳥用來比喻_________的人或物。
五、總結(jié)課文、布置作業(yè)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wù),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一、說教材
《驚弓之鳥》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如何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下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通過人物對話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并用因果倒置的敘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觀察和分析的品質(zhì)。根據(jù)這篇文章的特點,我確定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
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從課文的學習中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推斷,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說教法與學法
從這篇課文的藝術(shù)特點來看,它采用了順敘與倒敘相結(jié)合的方法,設(shè)置了一個更羸是如何虛發(fā)落雁的懸念。但是如果在課堂上仍然按照課文順序推進,把懸念當作秘密來講,這顯然忽視了學生預(yù)習的成效。因而我根據(jù)課文特點采用“塊狀”的閱讀教學法,將文章劃分為兩大板塊,給學生一個全知全能的視角,引導(dǎo)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來分析懸念與揣摩人物心理,在這個過程中滲透合作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分析懸念
我將課文的第一、二、八這三個自然段合為第一板塊的內(nèi)容——分析懸念。
1.課堂伊始,我出示一段視頻皮影短片。希望用這種學生比較喜歡的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也為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做鋪墊。
2.當視頻播放到了魏王看到更羸不用箭就射下大雁而大吃一驚時,我問學生:聰明的你能不能告訴驚訝的魏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更羸有什么魔法嗎?這個時候?qū)W生心里就會有一種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覺,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膨脹時他就有了動力去做這件事。因此,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必然會迅速查看課文第八自然段。
3.分析第八自然段。
大部分學生會在第八自然段找原因,但是他們可能只會讀出原文內(nèi)容,而不能分析出這段話的層次。因此,接下來就轉(zhuǎn)入本節(jié)課的重點:分析更羸的話。首先我讓學生通讀全段。這一方面是為了集中學生剛才在回答問題時分散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獲得整體感。接著,我出示這段話的三個層次,用不同顏色標出,請學生思考這三層分別是從什么角度提出的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自由朗讀討論交流。在第一層次,我提醒學生注意“飛”和“叫”著兩個字;第二層次提醒學生注意“因為”這個詞語所暗示的人的思維活動;第三層次注意“一……就……”這個句型。在教師的啟示之下,學生應(yīng)該能對這三個層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是一部分學生可能還不能形成明晰的線索,這時我將出現(xiàn)一張表格讓學生來填。(見課件)這張表既是為了鞏固知識,也是為了幫助學生歸納。
另外這一段中還包涵了一個因果關(guān)系倒置的知識點。當對這三個層次比較明確時,我就訓練他們句型轉(zhuǎn)化。這時我會問學生,現(xiàn)在你們清楚了更羸虛發(fā)落雁的奧秘,那么你想怎樣講給“魏王”聽呢?同桌之間互相演練。其中一個做魏王,另一個做更羸。更羸在回答時可以用完整的“因為……所以……”句型或“先果后因”句型。
4.初步感受人物作品中生動的人物形象。
當請了幾個學生進行因果句型的示范之后,我接著問最后一組學生:“魏王,你看更羸分析的頭頭是道,有根有據(jù),你不想夸夸更羸嗎?”由這個問題直接轉(zhuǎn)到感受人物形象的目標上。學生可以有他們自己對更羸的看法,也可以提示學生看屏幕,歸納出更羸的人物形象特點:善于觀察、分析,并能結(jié)合經(jīng)驗作出判斷。
(二)分角色朗讀重點語句,揣摩人物心理。(第3——第7自然段)
在第一版塊的學習中學生一方面掌握了這只大雁的情況,另一方面對更羸的形象的理解也在不同程度的豐滿起來。有了這兩點積淀,我所設(shè)想的學生用全知全能的視角洞察到人物的心理就有了支點。
第一版塊到第二版塊的過渡我采用這樣的方式: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魏王和更羸都已經(jīng)知道這其中的奧秘,但是書中的魏王并不知情,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看當時魏王和更羸有過什么樣地對話,分別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表現(xiàn)。試著和同桌練習對話。
在詮釋魏王的心理時,提醒學生注意抓住魏王的“信不過”、“啊”、“大吃一驚”等詞語來表現(xiàn)魏王由懷疑——驚訝的語氣變化。而讀更羸的話則要抓住“請讓我試一下”和“笑笑”等語句讀
出胸有成竹而又謙虛的態(tài)度。因為學生已經(jīng)知道更羸在向魏王許諾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前已作了周密的思考,所以對更羸胸有成竹的姿態(tài)比較容易理解。也正是因為周密,如果外人不理解原因,也很難相信,所以魏王才懷疑和吃驚。這也就是全知全能視角所帶來的便利。
在上述過程中,學生將多次練習表演對話,直到比較精確為止。
(三)遷移升華。
在完成第二版塊內(nèi)容之后,我將請學生完整的看一遍《驚弓之鳥》的視頻,并給人物配音。當視頻結(jié)束時我在屏幕上打出一則報道?!罢斘和鹾透氖謶c祝時,在大雁國的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報道?!?/p>
本報訊昨日一大雁(化名小A)飛經(jīng)魏國,魏國著名射手更羸(人類)竟不用箭就將我們的同胞活活射死。據(jù)目擊者講,當時,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嘣”一聲響后,小A就直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直往下掉。由此看來,更羸是具有魔法之人,殺雁兇手必更羸無疑。據(jù)悉,死者的母親已準備上訴,狀告更羸傷害野生動物。至于結(jié)果如何,本報將追蹤報道。
看了這則報道,你覺得更羸真的是兇手嗎?小A的哪些行為直接導(dǎo)致了它的死亡?請你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析小A的死因,說說從小A的死亡你得出什么啟示?
出這則報道的目的:一、用問題的形式令學生深入理解整篇文章,尤其是更羸的分析;二、通過分析小A的行為,理解課文中兩個“直”的不同意思(拼命,垂直往下),從而得出“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動靜就異??謶?。
四、說教學設(shè)想
縱觀整節(jié)課,我采用塊狀的閱讀教學法,將文章分為兩大塊,課堂教學分三步驟來實施,理出其中的邏輯線索,循序漸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學與和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訓練了他們分析問題的思維。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驚弓之鳥》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教學目標:
1.能運用讀書記號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能較熟練地運用因果關(guān)系的句式說話寫話。
3.初步領(lǐng)會“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的喻意。
教學重點:正確運用讀書記號讀懂文章,掌握因果關(guān)系句式。
教學難點:領(lǐng)會更羸“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
教學方法:
1.運用“引導(dǎo)——發(fā)現(xiàn)”的教學策略,即通過“激疑—引導(dǎo)—探索—發(fā)現(xiàn)”的基本流程,在教師引導(dǎo)下,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采取跳躍式講讀。
教具準備:活動幻燈片一框,因為……所以……、那是因為紙片。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嘗試運用讀書記號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復(fù)習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驚弓之鳥》,我們知道題目中“驚”的意思是“害怕”,“弓”的意思是“弓弦聲響”,“之”的意思是“的”,“驚弓之鳥”連起來的意思是“被弓弦聲嚇壞了的鳥”。那么大雁是被誰的弓弦聲嚇壞了呢?誰能用一句話介紹更羸?
2.鋪墊導(dǎo)法: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話具體說明更羸是射箭能手?學生自由讀第1自然段,教師順勢引導(dǎo)——不動筆墨不讀書,重點詞句加——,不懂詞句加——?(符號板書)
3.朗讀體會:誰來讀讀這句話,我想應(yīng)該讀出更羸的氣魄。
4.設(shè)疑爭論:
①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剛才讀的這個句子中有一個字用錯了?
②學生回答,說明理由。
③討論可以怎樣改?
④討論是否真要改?
二.“引導(dǎo)—發(fā)現(xiàn)”之一,明白“嘣”置大雁于死地。
1.設(shè)疑:既然大雁不是射下來的,那么課文中哪一個字置大雁于死地?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圈出這個字(板書:嘣)
2.討論:為什么說“嘣”置大雁于死地?齊讀第4自然段。
3.演示: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學生劃出相應(yīng)的句子。
4.理解:理解“忙”、“直”的含義,齊讀句子。
三.引導(dǎo)—發(fā)現(xiàn)”之二,明白課文內(nèi)容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1.質(zhì)疑:“大雁忙上飛”是什么原因?“直掉下來”又是什么原因?
2.引導(dǎo):①引導(dǎo)學生讀最后一節(jié),邊讀邊劃。②學生匯報。③剛才你們讀的句子是最后一自然的最后兩句,齊讀這兩句話。
3.發(fā)現(xiàn):我們把剛才學的總結(jié)一下——
因為大雁聽到“嘣”的一聲響,所以—(板書:心里害怕)
因為心里害怕,所以—(板書:忙往上飛)
因為拼命往上飛,所以—(板書:傷口裂開)
因為傷口裂開了,所以—(板書:直掉下來)
4.訓練:
①出示卡片因為…..所以……,自由練說,開小火車說。
②出示卡片那是因為,自由練說,指名說。
四.“引導(dǎo)—發(fā)現(xiàn)”之三,明白更羸“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
1.假設(shè):從這個因果關(guān)系中,我們發(fā)現(xiàn)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現(xiàn)在我們假設(shè)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獵,你也拉得動這張弓,也那么“嘣”的來一下,這只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2.設(shè)疑:看來更羸并不高明,還稱什么射箭能手?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處呢?
3.引導(dǎo)發(fā)現(xiàn):引導(dǎo)學生讀課文第6自然段。匯報,(板書:受過箭傷的鳥)
4.再質(zhì)疑:更羸是根據(jù)什么作出這一判斷的呢?(板書:判斷)
5.再引導(dǎo):飛得慢,叫得悲慘,這是更羸所看到的現(xiàn)象,也就是說他所觀察到的。(板書:觀察)
6.再質(zhì)疑: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更羸會怎么想?
7.再引導(dǎo):引導(dǎo)學生讀第8自然段,再完成作業(yè)本4(1)、(2),一生上臺完成板書。同時,鞏固“孤單”、“愈合”的含義。
8.歸納:①這“傷口沒有愈合”、“孤單失群”是更羸——(板書:分析)②教師加上箭頭,學生討論更羸的本事究竟高在何處?③朗讀最后一節(jié),讀出分析的語氣,采用一人讀一句方法。
9.朗讀體會:推薦班中學生與老師對讀。教師故意出錯,把更羸說的第二句話改成“當然”,引導(dǎo)學生理解這句話。體會更羸注意身份、謙虛、有禮。
五.“引導(dǎo)—發(fā)現(xiàn)”之四,初步明白“驚弓之鳥”的喻意。
1.設(shè)疑:讀了課文之后,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和大家討論一下,究竟是誰害死了這只大雁?
2.討論:四人小組。
3.匯報:
4.總結(jié):大雁自己嚇死了自己。我們不要犯“驚弓之鳥”的錯誤,遇到緊急的情況要冷靜,別自己嚇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辦法。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驚弓之鳥》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一
一、談話揭題
上節(jié)課,老師和初步讀了《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有興趣的同學舉起右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課題)
看,老師的字雖不漂亮,可寫得多認真啊,希望大家在寫字時,也能像老師這樣一筆一劃地寫。
我們知道讀課文要做到“三到”,是哪“三到”呢?碰到讀不好的句子,我們該怎么辦呢?
上節(jié)課,我們運用上面的兩個方法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可這還不夠,還要能讀出感情來。讀出感情并不難,教師告訴你們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板書:“過電影”)什么是“過電影”?也就是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二、有感情練讀課文
1、投影出示第2節(jié)1、2句
①大家看屏幕上這兩句話,請你們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想,頭腦中出現(xiàn)了哪些情景?
②你腦中出現(xiàn)了哪些情景?(指名回答)
③教師投影演示“更羸跟魏王去打獵,一只大雁慢慢地飛來”的情景。
④指導(dǎo)感情朗讀
a.自由練習朗讀
b.指名朗讀
如讀得好,教師引導(dǎo):你們覺得他讀得怎樣,哪些詞讀得比較好,學著他的樣子一起讀。
如讀得不好,教師引導(dǎo):(指句子)這里說一只大雁慢慢地飛來,聽了他的讀,我感覺這只大雁飛得還是挺快的,這兩句到底該如何讀,大家再練練,然后再指名讀、齊讀。
⑤小結(jié)朗讀情況
大家讀得真棒,老師也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大雁慢慢地飛著,悲慘地叫著。看來“過電影”的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我們讀書就應(yīng)該這么讀。
2、練習讀2-4節(jié)
人物的對話該如何讀,請大家繼續(xù)用“過電影”的方法練習2-4節(jié)。
①自由練
②指名讀
看大家的表情,我就知道你們讀得很認真,誰想試著讀2-4節(jié)。
讀完第2節(jié),教師引導(dǎo):更羸的話比較難讀,通過努力,大家有信心讀好嗎?當更羸看到大雁飛得慢時,心里也很有信心,不用箭,就能讓大雁掉下來,更羸的話如何讀,大家再去練練,再指名讀、齊讀。
更羸的話魏王能相信嗎?讓第1位同學繼續(xù)往下讀。
如果讀得不好,教師引導(dǎo):魏王連自己的耳朵都不相信了,第3節(jié)該如何讀,大家再練練,再指名讀、齊讀。
學生讀好后,教師小結(jié):那個味已經(jīng)讀出來了,看來要想把書讀出感情,不但要學會“過電影”,還要能領(lǐng)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讓第1位同學繼續(xù)往下讀。
還有誰想試著讀2-4節(jié),讀的時候要注意我們強調(diào)過的地方。
3、練習朗讀第5小節(jié)
①更羸如何試的?請大家用過電影方法自由讀第5小節(jié),邊讀邊想,讀完后告訴老師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②指名回答,師同時板書。
驚弓之鳥
(拉)
更羸
③教師演示: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聽到弦聲,大雁直往上飛,后來又直掉下來。我們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嗎?(“嘣”的一聲響)這樣的弦聲空中的大雁能聽到嗎?再來一次,大家一起來一次。這下,空中的大雁肯定能聽到了。(板書:嘣)
④指名讀。引導(dǎo):讓人一聽,就好像真的看到了這樣的情景(指圖),聽到這樣的聲音(指“嘣)
如沒有把“直”讀出來,教師引導(dǎo):聽到那么響的弦聲,大雁肯定很害怕,就會拼命往高處飛,那么“那只大雁”后面的話如何讀,再讓那位同學讀一次,再學著他的樣子齊讀。
如把“直”讀出來,教師指板書: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讓那位同學再讀一遍,再學著他的樣子齊讀。
⑤大家還想讀嗎?大家再去練練這一小節(jié),邊讀邊做動作,讀出來的效果一定會更好,不信大家去試試。
⑥指名4位同學上到臺前朗讀,看著屏幕,邊讀邊做動作,愿意一起讀的同學站起來,邊讀邊做動作。
⑦教師小結(jié):大家讀得真棒,不要老師教,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讀得這么好。剩下的課文,我還想讓大家自己去讀,通過努力,有信心讀好嗎?我相信只要你們能邊讀邊過電影,讀時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動,就一定會讀得很漂亮。同時,上節(jié)課有些同學提出的不懂的詞語也一定會弄明白。
3、練讀6-9節(jié)
①學生自由練讀
②指名讀
讀完第6小節(jié),教師引導(dǎo):魏王見更羸不用箭,真讓大雁掉下來,心里感到很驚訝,現(xiàn)在你就是魏王,看這一小節(jié)該如何讀。
指名讀,再引導(dǎo):這個“啊”是從心里發(fā)出的嗎?再來一次,再齊讀。
第一位同學繼續(xù)往下讀
③重點指導(dǎo)讀第9小節(jié)。
自由練讀。第9小節(jié)是這篇課文最有意思,最能讓我們受到教育的話。大家還想讀嗎?大家再一句一句地去讀。
指名讀1、2句。
讀完第1句,教師引導(dǎo):這句話告訴我們更羸可真會觀察,課文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出示第2小節(jié))指課文,更羸跟魏王去打獵,看到一只大雁飛來了,而且還是慢慢地飛,邊飛邊鳴。更羸觀察多仔細啊,大家再自由讀讀這一句,再去體會一下。
讀完第2句,教師引導(dǎo):更羸不但觀察得非常仔細,而且在觀察時,還在動腦筋想,在認真分析。(指句子)他看到大雁飛得慢,就想到大雁肯定是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這里說大雁的傷口沒有“愈合”就是說大雁的傷口怎樣?更羸聽到大雁叫得那么悲慘,就知道它肯定是離開了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里說大雁“孤單失群”就是講大雁怎么樣?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讀完3、4句。教師引導(dǎo):通過仔細觀察,動腦筋想,更羸最后作出了判斷,他判斷只拉弓,不用箭就能讓大雁掉下來。他的判斷對嗎?怎么看出來?我們再來看看第5小節(jié)(出示句子),看看更羸是如何不用箭,就讓大雁掉下來的。齊讀第5節(jié),邊讀邊做動作。
更羸判斷得多么準確,他之所以判斷這么準確,就是因為他觀察得仔細,肯動腦筋想。
這一小節(jié)寫得多好,還想去讀嗎?老師讀第1句,女同學讀第2句,男同學讀第3、4兩句。
④分角色讀6-9節(jié)
大家讀的挺不錯的。你們想做更羸和魏王嗎?同桌一個做更羸,一個做魏王,再試著練讀6-9節(jié)。
⑤指名到臺前表演
4、分角色練讀整篇課文
①指名兩位同學上臺分角色讀。
②自由組合練讀。大家分角色練整篇課文時,可以下位置去認為能和你配合的好的同學去練練。
③再指名分角色讀
6、練習讀第1小節(jié)。
魏王聽了更羸的話,你想對他說些什么?下面的同學現(xiàn)在你就是魏王,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第1小節(jié)也是這樣夸更羸的,自由讀第1小節(jié)。聽了更羸的話,我們覺得,更羸真不愧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板書:有名)
三、積累運用
教師講故事:一天夜里,有一個小偷溜進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東西,這時,一只大黃狗撲了過來,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著疼痛,飛快地逃跑了,后來,他一聽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們學過的一個成語可以是什么?
剛學過的成語家就能運用,這可真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以后,我們把“曾經(jīng)受過驚嚇,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就很害怕”的,一般都可以用“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像驚弓之鳥這類好聽、有趣的成語故事還有好多,希望大家能多找些這類故事讀讀,然后講給別人聽聽。回家之后,你們愿意把“驚弓之鳥”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嗎?
三年級教案:驚弓之鳥
10驚弓之鳥
課文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讀書記號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學會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更,理解7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成語故事,知道成語的比喻含義。
教學重點:如何正確運用讀書記號。
教學難點:理解更羸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從成語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義。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明確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能運用讀書記號預(yù)習課文。
2、通讀課文,學習部分生字新詞。
3、講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學習學習提示。
二、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理解之。
2、故事中的鳥是哪一種鳥?
三、檢查預(yù)習情況。
1、比較羸與贏,嘣與崩。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四、學習課文。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說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術(shù)特別高明,射箭的經(jīng)驗特別豐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讀第一段,做讀書記號,討論思考題。
(1)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邊飛邊鳴。
這只大雁有什么特點?與平時你們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忙往上飛,拍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為什么一聽到嘣的聲響,忙往上飛?為什么飛了兩下就直掉下來?
指導(dǎo)朗讀。
3、學習第二段。
(1)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2)帶著問題自學第二段,做好讀書記號。
(3)要求學生用上因為所以展開討論。
(4)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他不但箭術(shù)爐火純青,更是熟悉動物的生活習性和規(guī)律。他能從大雁的飛行速度推斷它的健康狀況;從大雁的聲聲鳴叫推斷它的快樂憂傷,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感情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結(jié)合課文,看圖想象,復(fù)述《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
教學過程:
1、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語氣。
(2)分角色朗讀。評議中引導(dǎo)學生說說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從而領(lǐng)會重點詞語的含義和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如: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很有把握。)
你有這樣的本事?(驚訝,難以置信。)
我可以試一下。(雖有把握,但很謙和。)
真有這樣的本事?。ǔ泽@,贊嘆。)
2、看圖復(fù)述《驚弓之鳥》。
(1)這幅圖畫的是更羸拉弓前還是拉弓后,為什么?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看圖展開想象,復(fù)述故事。
3、揭示喻意。
(1)驚弓之鳥什么意思?(被弓箭嚇怕過,一聽到弦響就十分害怕的鳥。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特別害怕的人,說這種人成了驚弓之鳥)
(2)你們在電影、電視或讀到的故事中看到過這種人嗎?
(3)小結(jié):有的人受過一次打擊,下次就害怕了。這種人必定膽小怕事,經(jīng)不起挫折,是不可取的。
《驚弓之鳥》第一、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
《驚弓之鳥》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一、激趣導(dǎo)入,初讀。
1、出示幻燈片1:樹上有十只鳥,被人射死了一只,問:樹上還有幾只鳥?為什么會是這種答案呢?
2、出示幻燈片2:如果你看見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飛來,它邊飛邊鳴,你會怎樣想?
3、成語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纯催@則成語故事的背后又講述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師板書,請生讀題。
二、學習字詞,初識更羸。
1、檢查預(yù)習情況。
看了課題,我想你們一定發(fā)現(xiàn)了這個成語里藏著兩樣事物,分別是——弓、鳥。
(1)看課文插圖,認識“弓”、“箭”
(2)這“鳥”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圖。了解大雁嗎?能不能來介紹介紹?
范寫指導(dǎo)“雁”字。學生在田字格內(nèi)描紅書寫一個“雁”字。
2、檢查詞語情況。同學們課前預(yù)習過了課文,生字詞都認識了嗎?我們來看看。
出示幻燈3詞語:更羸魏國打獵射箭疑惑拉弦嘣的一聲悲慘愈合孤單失群大雁裂開
*誰會讀?指名讀。
*知道魏國是指哪里嗎?
魏國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小國,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了。請生齊讀“魏國”。
*提醒“更”多音字。板書“贏”字與“羸”比較,加紅“貝”部,了解字形。齊讀“更羸”。
3、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你從課文哪里知道的?
*生讀文章第一自然段,讀一讀這句話,說說你了解了什么,或你不了解什么?
*什么是“射箭能手”嗎?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的射箭技術(shù)(百發(fā)百中)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能手,比如畫畫特別好的,我們可以稱他為——畫畫能手;唱歌特別好聽的,可以稱他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別有能耐,所以我們稱他為——射箭能手。
*誰能來讀一讀句子,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詞語代替嗎?(著名)能用四字代替嗎?(遠近聞名、舉世聞名)讓我們把對更羸的贊美讀到句子中去。齊讀。
【設(shè)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質(zhì)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從介紹更羸的一句話,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學習內(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同時還將以往“教師問,學生答”轉(zhuǎn)變?yōu)椤皩W生問,學生答”。而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同時,重視詞語的訓練和積累,詞語是語言的基礎(chǔ),而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積累的詞語,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三、走進《驚弓之鳥》,了解事件因果
出示幻燈片4:下面請同學們拿起課本認真地讀一讀這篇課文,這回可要把生字詞讀準了。讀了課文,你們發(fā)現(xiàn)哪里寫了“驚弓之鳥”這件事呢?
(一)如何射雁
1、出示幻燈片5: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2.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這個自然段這么長,可是卻只有一句話!
你們看,它中間一連用了幾個逗號?(6個)要讀好它可不容易,請同學們自己先好好地讀讀,待會我們看看誰能非常正確、通順地把它讀下來。學生自讀。齊讀。
3.雖然只有一句話,可是卻又講了好幾層意思,請大家再仔細讀讀,看看它先講了什么,后講了什么?
*是呀!現(xiàn)在誰能用你的讀讓我們大家都看到這兩幅畫面?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4.這段話講了兩層意思,你能不能再讀讀這段話,把這兩層意思讀到這個填空題里去呢?指名讀,齊讀(逐步出示填空內(nèi)容)。
*幻燈出示5-黃框、橙框:更羸(),只聽得(),那只大雁()。
*再讀這段話,你有問題要問嗎?引導(dǎo)理解兩個“直”字都意思幻燈出示5-詞解。
5、那你能不能把大雁當時的樣子,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呢?理解“驚弓之鳥”本意。齊讀。
幻燈動畫演示:先斜向上飛,點擊圖片“弦響”,后垂直掉下來
(二)是何原因
1、更羸是怎樣一步步推斷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幻燈片9:朗讀第9自然段,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幻燈出示10: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p>
*更羸的這一番解釋總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分別講了什么呢?請同學再自己讀讀這番話,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跟你的同桌說說,匯報。第一句看到……,聽到……(變紅字)
2、課文中先寫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聽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我們就叫——觀察。板書:飛得慢叫得慘觀察。
*那第二句話再寫什么呢?。板書:箭傷作痛孤單失群(變藍字)
由觀察而進行思考想象,我們就叫做——分析
請生再齊讀第一、二兩句。
*也就是說更羸看到……想到……;更羸聽到……,想到……。
4、那后面兩句又寫了什么呢?我們也一起來讀讀。(變綠字)
*是呀,正是因為大雁的害怕導(dǎo)致大雁直往上飛,最終直掉下來。那它害怕什么呢?當時,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說,理解“驚弓之鳥”一詞的表面意思。(如果此問題學生在上面提出了,已解決的話,就取消此環(huán)節(jié),板書:心里害怕)
*其實這些更羸早就預(yù)料到了!由箭傷未愈、孤單失群,更羸料定大雁聽到弦聲,一定會……,由心里害怕,一定會……最終導(dǎo)致……。這樣一步一步的思考過程,我們就叫——推理。板書:推理。
7、你能用因果句式想魏王說說更羸的推理過程嗎?學生練說,幻燈出示11,齊讀
8.你有什么話對更羸說嗎?
【設(shè)計意圖: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在于是否調(diào)動了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欲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獲得了思想啟迪。通過“那只大雁為什么會死”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更深入地與文本對話。交流時讓學生來評價學生,讓學生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反駁、判斷,學生間的思維相互碰撞,擦出火花,一步一步地引出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讓學生自己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快樂?!?/p>
四、走進《驚弓之鳥》,領(lǐng)悟人生哲理
1.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你們來說說到底是什么害死了這只大雁?幻燈出示12
生答。預(yù)設(shè):它自己;它自己的膽小;它自己嚇自己;它自己因為受過箭傷,當再次聽到弓響,就過于害怕,以致于傷口裂開而掉下來了。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覺得怎樣做或許還有生的希望?
3、是呀!可見這是一只怎樣的鳥?你知道“驚弓之鳥”的意思嗎?而現(xiàn)在,我們常用“驚弓之鳥”來形容人。你能說說驚弓之鳥的近義詞嗎?幻燈出示13
4、那你們在讀過的故事里或現(xiàn)實生活中見過這種像“驚弓之鳥”似的人嗎?幻燈出示14
*老師先來說一個:一天夜里,有一個小偷溜進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東西,這時,一只大黃狗撲了過來,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著疼痛,飛快地逃跑了,后來,他一聽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們學過的一個成語可以是什么?
*你們也有這樣的小故事嗎?
5、學了課文,你還有什么收獲?
(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并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進行思考,這種正確的思維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設(shè)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拓展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引導(dǎo)學生主動參與,在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思維的火花一下子點燃。通過與老師、與同學的交流,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讓互動走進課堂,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和“開放”的課堂,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煥發(fā)生命活力!】
五、布置作業(yè)幻燈出示15
1、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聽。排演課文。
板書
10、驚弓之鳥
觀察:飛得慢叫得慘傷口裂開
↗│
分析:箭傷作痛孤單失群往高處飛↗│
推理心里害怕↗│
↗↓
判斷:不用箭只拉弓聽到弦響↗掉了下來
《驚弓之鳥》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的:
1、引導(dǎo)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理清更羸推理過程,明白只拉弓大雁就掉下來的原因,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訓練。
3、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重點:
1、理清更羸推理過程,用因果句式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2、理解成語含義,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難點:
理清更羸的推理過程,用因果句式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教學用具:
PPT課件、詞卡。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課件出示《塞下曲》。
老師帶來了一首詩,讀過嗎?誰愿意為大家讀讀?指名讀。有沒有同學知道,這首詩講的是誰的故事?
詩中的李將軍一箭穿石,勇猛過人,那我們這個成語故事中的射箭能手更羸又有哪些過人的本領(lǐng)呢?學完課文你就會明白的。
一、揭題導(dǎo)入。
1、板書課題。強調(diào)“弓”的寫法。
教學順口溜:別看弓字拐彎多,只有三筆記心窩。先寫橫折加一橫,豎折折勾一筆過。
2、以“弓”激趣,回顧課文內(nèi)容。
瞧!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把弓,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弓,更羸用它做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呢!聯(lián)系上節(jié)課所學說說更羸做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找出“拉弓射雁”之相關(guān)描寫。
1、自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描寫。
課文的哪一段寫了更羸只拉弓大雁就掉下了的場景?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相關(guān)描寫。
2、體會更羸的威武、自信。
(1)指名上臺做動作模仿。
(2)從他的表演中感受到什么?誰來評價評價?(威武、自信)
(3)指導(dǎo)朗讀,體會更羸之威武自信。
3、結(jié)合語境理解兩個“直”的不同含義。
(1)師導(dǎo)讀第四自然段。在這句中有兩個“直”它們的意思一樣嗎?談?wù)勀愕睦斫狻?/p>
(2)結(jié)合視頻,感知兩個“直”的區(qū)別。用自己的話說說“直往上飛”是怎么飛?“直掉下來”是怎么掉的?兩個直當什么講?
(3)結(jié)合字典中“直”的義項,明確意思。
課件出示“直”的四個義項學生選擇:
(a、爽快、坦誠;b、公正合理;c、垂直;d、一個勁兒的)
(4)指導(dǎo)朗讀本句。
把自己的理解帶進去再讀讀。指名讀、齊讀。
4、過渡:這把弓太神奇了,更羸只拉了一下,大雁就掉下來了,這是為什么呢?課文的哪一段幫我們解開了謎團?
三、學習第八自然段,分析“拉弓射雁”之具體原因,明晰推理過程。
1、齊讀第八段。
2、在這段中更羸說了幾句話?指名分句讀。
3、出示自學提示,學生默讀學習。
默讀本段,用“~~~”標出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用“──”標出他想到的。
4、學生匯報交流,教師梳理板書。
(1)指名匯報哪句是更羸看到、聽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
(2)反復(fù)朗讀,在讀中加深理解。
A男生讀波浪線的內(nèi)容,女生讀直線畫的內(nèi)容。
B師生配合讀,師讀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它飛得慢,叫得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叫得悲慘,因為()。他一聽到弦響()。它一使勁,()。
(3)學生匯報,師板書。
A更羸看到──板書:慢,聽到──慘;
(這仔細看認真聽就是“觀察”,板貼詞卡。)
B由此想到──板書:受傷、離群。
(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的思考就是“分析”,板貼詞卡)
C想想這只受傷、離群的大雁此刻最怕什么呀?至此更羸又做出了怎樣的“判斷”?板貼詞卡。
5、進行詞語排序,再現(xiàn)思考過程。
A老師這里有幾個詞語你能按照更羸的推理過程給它們排排順序嗎?
出示詞語“聽到弦響、心里害怕、往高處飛、傷口裂開、掉了下來”請兩名同學上臺合作排序。其他同學小聲和同桌商量商量。
B請排序的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這樣排序。
C試著用上“因為……所以……”這樣的關(guān)聯(lián)詞幫我們表述得更清楚。指名說、開火車說。
6、借助關(guān)聯(lián)詞語,進行思維訓練。
謎團解開了嗎?用上這樣的句式說說更羸只拉弓大雁就掉下來的原因。
因為(),所以更羸只拉弓大雁就掉下來了。
7、對人物形象小結(jié):
只有更羸看到這只大雁了嗎?為什么都看見這只大雁,而只有更羸知道大雁受過箭傷?(認真觀察、聰明、會思考、有經(jīng)驗)
看來并不是這把弓神奇,神奇的是更羸的智慧呀!(邊小結(jié)邊板書連線)
四、理解成語含義,從中受到啟發(fā)。
“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原先受過驚嚇,之后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的人。有句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這個意思。
五、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課前我們認識了有勇力的飛將軍李廣,課中我們結(jié)識了以智取勝的更羸。其實在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神射手,《一箭雙雕》中的長孫晟、《百步穿楊》中的養(yǎng)由基、還有刻苦學射的紀昌……他們的超群技藝是什么呢?課下請同學們在這一個個精彩的成語故事中去找找答案吧!
板書設(shè)計:
人教版三年級《驚弓之鳥》第2課時教學實錄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驚弓之鳥》第2課時教學實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一、說話訓練,比較理解
師:(板書:更羸是手)“更羸是手”通嗎?把“手”移后,加一個什么字就通了
生1:更羸是射手。
生2:更羸是獵手。
生3:更羸是能手。
師:這三位同學都說對了。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
生:是“人”的意思。
師:哪些詞語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
(學生說了很多答案,有:歌手、選手、對手、槍手等。)?
師:(板書:更羸是……能手)誰能說得更具體些
生1:更羸是射箭能手。
生2: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師:說到射箭能手,古代許多藝術(shù)作品里都寫過,有一個叫李廣的人……
(學生打斷:我知道李廣的故事。講述李廣誤將石頭當老虎拔弓射箭的故事。)?
師:還有一首詩叫《塞下曲》專門說這件事。你們還記得嗎?(學生一齊背誦《塞下曲》)
師:我知道的你們都知道,老師遇到你們真是三生有幸。中國有一個李廣,外國也有一個射箭能手,他就是綠林好漢——羅賓漢(學生打斷)。
生:(很是自豪)老師,我也知道這個故事(學生講述羅賓漢比賽射箭的事)。
師:李廣是射箭力量之猛,羅賓漢是射箭之準,那么更羸射箭怎么樣呢
生1:更羸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了下來。
生2:更羸射箭很神奇。
二、復(fù)述訓練,把握故事
師:從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
(板書: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fā)現(xiàn)……)?
師:自己練習說一遍,等一會兒不看書說。(學生練習)?
生1: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fā)現(xiàn)一只大雁從遠處飛來。
師:這樣說不錯,但有問題嗎
生2:有,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所以是“慢慢地飛來”,還邊飛邊鳴。
師:那怎么說呢
生2:(語氣比較平淡)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fā)現(xiàn)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師:不錯。不錯就是“馬馬虎虎”,誰再說?
生3:(語速較慢,有萋萋慘慘的味道)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fā)現(xiàn)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師:好。我們繼續(xù)說下去。(板書:更羸告訴魏王……)?
生4: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fā)現(xiàn)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告訴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
生5: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fā)現(xiàn)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告訴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說話的語氣比較自信)?
師:大王是一國之君,更羸能這樣說話嗎?(用對一般人說話的態(tài)度讀了更羸的話)
生5:(幡然醒悟,搶著說)應(yīng)該有些討好的意思,很自信但不能露出來,要含蓄些。
師:你體會得深刻,你能說好嗎?(學生說得不錯)?
師:(繼續(xù)板書:魏王不信,于是更羸……果然……)大家練一下,等一會兒不看書再說。
生6: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fā)現(xiàn)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告訴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蔽和醪恍?,于是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得一聲響,果然,這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
師:說完整了。誰能再說?
生7: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fā)現(xiàn)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告訴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魏王不信,于是更羸并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得一聲響,果然,這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
師:更羸為什么能這樣做呢?在大家疑惑之際,還是他自己道出了其中的緣由。請同學們讀最后一節(jié)。
(板書:觀察分析推理判斷)?
師:(在學生讀完課文后,指著板書)更羸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呢?他注意——觀察(板書)正確,——分析(板書)合理,還——推理(板書)入情,最后判斷(板書)正確。
師:誰上臺按這一順序給最后一節(jié)分層。
(一生上臺,劃分層次,分好層次后,老師引讀這一節(jié),并指導(dǎo)學生背誦這一節(jié)。)?
三、“挑刺”訓練,課堂練筆
師:《驚弓之鳥》這個故事已經(jīng)流傳了2500多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墒沁@篇課文有一個小缺陷,比如第9節(jié),大家讀一讀,看一看語言的表達上有什么問題
生:(大吃一驚,課文怎么也有問題?但在老師指導(dǎo)下讀書、思考后發(fā)現(xiàn)了課文的不足?“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這句話不夠準確,“就掉下來”應(yīng)該改成“就掉了下來”或“就掉下來了”。)
師:改得好啊!學習語言就要多讀多思。一讀,能讀出毛病;一思,能看出缺陷。又如,課文完了,魏王應(yīng)該還有話說,可文章卻沒寫,你們能不能加一句,用對話的形式寫下來。
(學生當堂練寫后,老師請了幾位學生上臺,教師當“更羸”,學生作“魏王”,進行對話。)?
師:它飛得慢……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生1:(恍然大悟的樣子)“啊,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你有什么特異功能呢?”
生2:(激動得很)“高!真高!世界上竟有你這樣的天才!”
生3:(頗有君王風度,說得不緊不慢)“噢,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又忽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
生4:(驚訝)“啊!原來如此。看來,你真是射箭高手!”
生5:(激動,一邊說,一邊點頭、摸胡子,很像大王)“了不起!了不起!佩服!佩服!有你,我就可以得天下了?!?/p>
師:這個故事叫“驚弓之鳥”,形容受過箭傷的鳥一聽弓響,就會受到驚嚇。還有個成語跟它意思相近,就是“強弩之末”(板書:強弩之末)。這個成語講強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弱了,連薄綢子都穿不透。“驚弓之鳥”“強弩之末”一般都連用,比如:“在我軍的強大攻勢面前,日本侵略者成了驚弓之鳥、強弩之末。
師:同學們有興趣的回家把“驚弓之鳥”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驚弓之鳥》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1】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2.通過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進行讀懂自然段意思的訓練,并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能手”、“本事”、“孤單失群”、“大吃一驚”的意思,并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4.練習復(fù)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更羸說的話;繼續(xù)進行讀懂自然段的訓練。
2.教學難點──理解更羸觀察、思維的過程及判斷的正確。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成語導(dǎo)入,揭示目標。
1.成語導(dǎo)入。
小朋友,咱們以前學過一些成語故事,誰記得,都有哪些?
還有很多,今天咱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題目是──(板書課題:驚弓之鳥)
2.揭示課題
鳥,是指什么鳥?(大雁)
你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嗎?
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為什么這只大雁會害怕弓箭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1.聽課文錄音(課件)
檢查提問:通過聽課文錄音,你懂得了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新詞。
3、檢查詞語的認讀情況。(課件)
三、分析課文,自讀自悟
1、學習第1自然段。
(1)更羸是怎樣一個人?(指1~2名學生說)
這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告訴人們的。
(2)詞語
a.“更”正音:“更”是個多音字,念準了。b“魏國”釋義:魏國是古時候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國家。
c“能手”什么叫“能手”?(指1~2名學生說)
課文中說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你們想他射箭的本領(lǐng)怎樣?
(3)來,咱們把這一段讀讀好。
2、學習2~8自然段。
(1).過渡:(指板書)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來。你們覺得奇怪嗎?課文中有個人也覺得很奇怪,是誰?
(2).找段落。
a、你從課文中的哪幾個自然段看出來的。默讀課文,找一找,找到的自然段開頭打一顆星。
b、交流。(指1~2名學生回答)(3).指名分節(jié)讀。
我請三個小朋友讀,聽聽,他們的字音有沒有讀準。
(4).圈詞語。
拿起筆,把表示魏王態(tài)度的詞語圈出來,交流。
a圈了哪些詞語?板書:疑惑、大吃一驚、更加奇怪)
b理解?!耙苫蟆笔裁匆馑?(信不過)
給“本事”找個近義詞。
大吃一驚什么意思?
魏王為什么會“大吃一驚”
最后,魏王更加奇怪了,什么原因?
5.分角色朗讀。用我們的聲音把魏王奇怪的語氣表現(xiàn)出來,愿意做魏王的小朋友站起來,坐著的小朋友就讀更羸的話,老師來讀提示語。
五.學習第9自然段。
1.過渡:魏王一次比一次奇怪,更羸又是怎樣解釋的呢?咱們來看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快速看一下。
2.全班齊讀第9自然段。
3.默讀。
(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講的是他看到聽到的,用“──“劃出來;哪些講的是他的分析,用“()”括出來。)
4.學習第1句。
⑴哪些是更羸看到聽到的?(指1~2名學生回答)
⑵引讀。
更羸看到這只大雁──(飛得慢)板書:飛得慢聽到它──(叫的聲音很悲慘)板書:叫聲慘
5.指名讀2~4句。
看到這種現(xiàn)象,更羸是怎樣分析的?
誰愿意讀更羸分析的話。
6.學習第2句。
⑴指名讀第2句。
更羸先是怎樣分析的?板書:分析
⑵引讀。
這只大雁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孤單失群”是什么意思?
⑶小結(jié):這一句是先說結(jié)果,再講原因的。
⑷推斷。
小朋友,我們說分析的目的是為了作出正確的判斷,那么,通過這一步分析,更羸知道這是一只怎樣的大雁。
7.學習第3、4句
為什么這只大雁一聽到弦響就掉下來呢?↓
更羸又作了怎樣進一步的分析。
咱們把第9自然段連起來讀一遍,想想:這一段主要說了什么
六.感悟(第5自然段)
1.找。更羸一步一步的分析正確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讀。
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嘣”的一聲,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2.理解:“直”。
⑴這一段中有兩個“直”,意思相同嗎?
⑵“直往上飛”中的“直”什么意思?(一個勁兒,拼命)
⑶“直掉下來”呢?(垂直)
七.總結(jié)談話。
1.第5自然段就是說更羸不用箭,只拉弦,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來。這和更羸的判斷是完全相同的。
板書:判斷更羸真不愧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八、復(fù)述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看著課題和板書講這個成語故事。(同桌練說—指名說)
2、能不能先說更羸是觀察分析的,然后再說他是怎么說、怎么做的。(要求學生變換順序說一說)
3、這個成語中的鳥字可以換成人字嗎?大家想想比喻怎樣的人?他遇到類似的情況怎么樣?
板書設(shè)計:
驚弓之鳥
更羸不用箭觀察分析判斷
射下
飛得慢――――受過箭傷
大雁弦響-害怕-高飛-使勁-裂開-掉下
叫聲慘――――孤單失群
《驚弓之鳥》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2】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識更羸。
教學重點: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活動:
1、猜成語、寓言故事,填成語、寓言故事。
2、交流:你在課外閱讀中還知道哪些成語故事?指名回答。
3、出示成語,齊讀:狐假虎威三顧茅廬紙上談兵草木皆兵聞雞起舞完璧歸趙
背水一戰(zhàn)胸有成竹紙上談兵手不釋卷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
說說成語故事的主人公。
一、談話導(dǎo)入,解析課題。
1、導(dǎo)語:在這些成語寓言故事中我們受到了啟發(fā)和教育。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是一個成語故事,叫《驚弓之鳥》。指導(dǎo)書寫“驚”和“弓”。
課題中“驚弓之鳥”的“鳥”,指的是什么鳥?(大雁)課件出示大雁的圖片資料,了解大雁。指導(dǎo)書寫“雁”字。(雁:“廠”字里邊是兩個單人旁。)
“驚”是什么意思?(驚恐)“弓”是什么意思?(在課文里指拉弓的聲音)“之”在這里是“的”的意思。那么,“驚弓之鳥”就是——聽到弓聲就驚恐害怕的鳥。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同學們已經(jīng)預(yù)習了課文,請幾位同學來讀讀文中的生字詞。)
2、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全文,糾正正音,理解詞語。
“魏國”的魏讀作wèi?!案比嗣?,讀作gēngléi?!班浴毕舐曉~,后鼻音,讀作bēng。“悲慘”的慘,平舌音,讀cǎn?!坝稀钡挠w音節(jié),讀作yù?!捌疵钡钠?,前鼻音,讀作pīn。
指導(dǎo)學生理解重點詞語: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文中指更羸擅長射箭。
本事:就是本領(lǐng)的意思。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愈合:傷口好了。
拼命:不顧及性命,文中指大雁盡最大力量往高處飛。
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三、自由朗讀,理清思路。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交流。(課文先寫了更羸說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掉下來;再寫更羸果然只拉弓不用箭就讓大雁掉下來;最后寫了更羸不用箭讓大雁掉下來的原因。)
四、學習第一段,初識更羸。
1、你認為更羸是個怎樣的人?課文是怎么評價他的?(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2、自由讀,指名讀,評議:誰讀得好?好在哪里?(強調(diào)了“有名”和“能手”)
理解“能手”的意思:在某方面能力很好,做得很出色的人,稱作“能手”。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是“人”的意思。)
射箭技術(shù)很高明的人就稱為“射箭能手”。哪些詞語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歌手、選手、對手、槍手等。)
“有名”的“射箭能手”說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
3、就這一句話,聰明的你們就了解了更羸這么多的信息,他射箭的經(jīng)驗特別豐富,技術(shù)特別高明、百發(fā)百中。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他至今仍為大家都熟悉。從文中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我們留到下一節(jié)課學習。
五、指導(dǎo)書寫。
“羸”是怎么記住它的?”贏”是“亡、口、月、羊、凡”組成。(挺好,大家看—羸是上中下結(jié)構(gòu),它們都很謙讓,應(yīng)該把字寫扁。)
魏:是17畫。第14畫是從“白”子里面通下來一撇,第16畫是“撇折”。
練習,展示,評議。
六、課堂小結(jié)
總結(jié)一下,我們這節(jié)課的收獲。
七、作業(yè)。
1、熟讀課文并抄寫生字新詞。
2、閱讀成語故事。
小學三年級上冊《驚弓之鳥》教學設(shè)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驚弓之鳥》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聯(lián)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著眼點放在引導(dǎo)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查找資料,了解大雁的相關(guān)知識;小黑板(生字詞)。
【教學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從更羸入手,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2、導(dǎo)入:
一句話,我們就了解了更羸這么多的情況,時至今日,我們還談到他,是因為他與一個成語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板書“驚弓之鳥”)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會揭開他成為有名射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流利。
2、指名分段讀課文,對讀不好的段落重點指導(dǎo)讀好。
3、認讀生字詞:
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大吃一驚、孤單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gēng,不要讀成gèng。弦,讀xián,不要讀成xuán,筆畫是8畫?!坝弊x“yù”,不要讀成“yuè”;“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質(zhì)疑并歸納問題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歸納出有價值的問題,如:
⑴更羸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⑵更羸依據(jù)什么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解決難點
1、說“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幾自然段?(1~4)
⑴指名讀1~4自然段:
⑵更羸打獵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課文是怎樣描寫他們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畫出來:一只、慢慢的,邊飛邊鳴)
⑶更羸指著大雁說了什么?誰來讀一讀他的話?(更羸的話中用了“只要……就”,表達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讀時語氣要肯定。)
⑷魏王為什么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話嗎?
⑸指導(dǎo)朗讀:更羸雖有把握,但態(tài)度謙和。魏王的話要用不解和疑問的語氣來讀。
⑹齊讀1~4自然段。
2、師:更羸到底有沒有將大雁射下來呢?哪幾自然段告訴我們?
⑴齊讀5、6段。
⑵更羸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弦聲怎樣?哪些詞寫出拉魏王吃驚的程度?
句子對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那只大雁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掉下來。
(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后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
⑶指導(dǎo)朗讀:突出兩個“直”,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
3、師:更羸依據(jù)什么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⑴默讀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話,更羸一共說了幾句話?每一句話講什么?(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講的是他的分析?)
⑵同桌交流。
⑶集體交流: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吹降氖签ぉぁ八w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jù)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边@兩個倒裝的因果關(guān)系句有力地強調(diào)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得出的結(jié)論。
⑷語言訓練: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話:因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指導(dǎo)朗讀,練習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二、總結(jié)課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覺得更羸是個怎樣的人?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2、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課時
一、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字形: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識記,和同桌交流難字的識記方法。
3、難字書寫指導(dǎo):
“弓”是獨體字,筆畫是3畫;
“魏”是17畫,第14畫是從“田”字里面通下來一撇,第16畫是“撇折”;
“雁”字,“廠”字里邊是兩個單人旁,右邊是四橫,不要寫成三橫。
4、書寫練習。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同步練習
【布置作業(yè)】
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三年級下冊《驚弓之鳥》教案
【教學思路】
由設(shè)置問題入手,引導(dǎo)學生有目的地自學課文,提出疑問,之后,通過教師啟發(fā)和學生獨立思考,引導(dǎo)學生掌握課文內(nèi)容,懂得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啟發(fā)學生學習更羸思考問題的方式。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內(nèi)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
2、通過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進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訓練,并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學習本課生字,懂得“能手”“本事”“大吃一驚”“孤單失群”等詞語的意思,并懂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
4、練習復(fù)述課文。
【教學重點】
掌握更羸的思考方式,懂得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驚弓之鳥》,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
2、解題:
“驚”、“之”是什么意思?“弓”是什么意思?“鳥”在本課指什么?這四個字連起來是什么意思?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出示自學思考題。
1、讀課文,讀準音,把語句讀通順。
2、利用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詞的意思。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準備提出來。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投影片認讀生字詞。
2、你理解了哪幾個新詞的意思?(指名說)
3、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受傷的大雁的事)學生說時可以詳細些。
四、質(zhì)疑
過渡:讀了課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請?zhí)岢鰜怼?能討論解決的討論解決,當堂不能解決的師生梳理歸納成幾個中心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思考、討論課上歸納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明確目標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對于重點問題,我們將展開討論,大家要各抒己見,達到準確地理解課文,領(lǐng)會其含義。
二、指導(dǎo)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⑴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寫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這件事的?第6~9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⑵課文的敘述順序是怎樣的?
2、集體交流:
(1~5自然段告訴我們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6-9自然段講的是這件事情發(fā)生的原因。課文的敘述順序:先說事情結(jié)果,后講事情原因。)
3、學習1~5自然段:
⑴指讀1~5自然段,思考:讀了這幾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說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大雁射下來,結(jié)果真的射下了大雁。)
⑵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的經(jīng)過嗎?(加上自己的演示。特別是大雁的“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要能演示出來。)
⑶指導(dǎo)朗讀:
更羸和魏王說話時應(yīng)是怎樣的語氣?(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懷疑;結(jié)果令魏王吃驚。)能讀出這些意思嗎?
①學生練讀。
②范讀指導(dǎo)。
③指名分角色讀。
4、學習6~9自然段:
⑴過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
學生獨立默讀思考,然后小組討論。
⑵集體交流:
要引導(dǎo)學生理解:認真觀察:看到:飛得慢;聽到:叫得慘。
分析:受過傷、孤單失群、害怕。
推斷: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⑶能用自己的話復(fù)述6~9自然段內(nèi)容嗎?
⑷朗讀指導(dǎo):
(更羸很自信,魏王吃驚。)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
①學生練讀。
②指名分角色讀。(范讀指導(dǎo)。)
⑸指導(dǎo)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①教師引背。
②學生試背。
③指名背。
三、總結(jié)
1、用自己的話說說“驚弓之鳥”一詞的意思。說說比喻意義。(比喻受過驚嚇見到一點兒動靜就特別害怕的人。)
2、人們在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到“驚弓之鳥”這個詞?(加深理解。學會運用。)
3、學了課文,你還有什么收獲?
(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并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進行思考,這種正確的思維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4、練習復(fù)述全文。
四、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練習,復(fù)述全文。
五、板書
驚弓之鳥
觀察分析判斷
飛得慢受過傷害怕
掉下來
叫得慘孤單無群高飛
三年級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射箭、打獵、大雁、大吃一驚、悲慘、愈合、孤單、拼命”。懂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寫句子。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動腦、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30課《驚弓之鳥》,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
2.解題。
“驚”、“之”是什么意思?“弓”是什么意思?“鳥”在本課指什么?這四個字連起來是什么意思?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出示自學思考題。
1.讀課文,讀準音,把語句讀通順。
2.利用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詞的意思。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準備提出來。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投影片認讀生字詞。
2.你理解了哪幾個新詞的意思?(指名說)
3.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受傷的大雁的事)學生說時可以詳細些。
四、質(zhì)疑
過渡:讀了課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請?zhí)岢鰜怼?能討論解決的討論解決,當堂不能解決的師生梳理歸納成幾個中心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思考、討論課上歸納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明確目標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對于重點問題,我們將展開討論,大家要各抒己見,達到準確地理解課文,領(lǐng)會其含義。
二、指導(dǎo)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①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寫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這件事的?第6-9自然段寫的是什么?②課文的敘述順序是怎樣的?
2.集體交流。
(1一5自然段告訴我們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6-9自然段講的是這件事情發(fā)生的原因。課文的敘述順序:先說事情結(jié)果,后講事情原因。)
3.學習l-5自然段。
(1)指讀l-5自然段,思考:讀了這幾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說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大雁射下來,結(jié)果真的射下了大雁。)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的經(jīng)過嗎?(加上自己的演示。特別是大雁的“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要能演示出來。)
(3)指導(dǎo)朗讀。
更羸和魏王說話時應(yīng)是怎樣的語氣?(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懷疑;結(jié)果令魏王吃驚。)能讀出這些意思嗎?
①學生練讀。②范讀指導(dǎo)。③指名分角色讀。
4.學習6-9自然段。
(l)過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
學生獨立默讀思考,然后小組討論。
(2)集體交流。
要引導(dǎo)學生理解:認真觀察:看到:飛得慢;聽到:叫得慘。
分析:受過傷、孤單失群、害怕。
推斷: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3)能用自己的話復(fù)述6-9自然段內(nèi)容嗎?
(4)朗讀指導(dǎo)。
(更羸很自信,魏王吃驚。)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
①學生練讀。②指名分角色讀。(范讀指導(dǎo)。)
(5)指導(dǎo)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①教師引背。②學生試背。③指名背。
三、總結(jié)
1.用自己的話說說“驚弓之鳥”一詞的意思。說說比喻意義。(比喻受過驚嚇見到一點兒動靜就特別害怕的人。)
2.人們在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到“驚弓之鳥”這個詞?(加深理解。學會運用。)
3.學了課文,你還有什么收獲?
(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并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進行思考,這種正確的思維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4.練習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能運用讀書記號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能較熟練地運用因果關(guān)系的句式說話寫話。
3.初步領(lǐng)會“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的喻意。
教學重點:正確運用讀書記號讀懂文章,掌握因果關(guān)系句式。
教學難點:領(lǐng)會更羸“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
教學方法:
1、運用“引導(dǎo)——發(fā)現(xiàn)”的教學策略,即通過“激疑—引導(dǎo)—探索—發(fā)現(xiàn)”的基本流程,在教師引導(dǎo)下,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采取跳躍式講讀。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理解題目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驚弓之鳥》齊讀課題。
2、復(fù)習生字,然后一起看大屏幕:
(課件1:出示圖片,認識弓箭弦)做一個射箭的動作。
3、老師想考考大家,你們有膽量接受挑戰(zhàn)嗎?“驚弓之鳥”中的“鳥”指的是什么?(大雁)出示:
(課件2:大燕大雁判斷哪個對,隨后出示大雁圖片)問:你知道哪些大雁的生活習性?(候鳥、群居生活對,大雁喜歡過群居生活,它們成群結(jié)隊地居住在水邊,成群結(jié)隊地展翅高飛)
“驚”是什么意思(驚嚇,害怕)之:的“驚弓之鳥”的意思是:A、害怕弓箭的大雁。B、害怕弓弦響聲的大雁。
4、誰能用簡單的語言復(fù)述一下這個成語故事,其它的同學可以在心里默默和她一起完成。
二、精讀課文、感悟課文內(nèi)容
1、過渡:看屏幕,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效外去打獵。
(課件3出示課文插圖)
你從圖上能看出誰是更羸,誰是魏王?請說出你的理由。(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推斷的能力。)
2、引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1)更羸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打開書找一找,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做上記號。指名讀: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課件4演示一只大雁在飛,邊飛邊鳴。出示句子,指名讀)
(看到這樣一只大雁,你會想到些什么?老師想把“鳴”換成“叫”好不好課件)
(2)過渡:更羸似乎也想了很多,并且瞬間就做出了這樣的推斷:
(課件5出示句子:更羸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指名讀。有關(guān)聯(lián)詞語,做上記號(只要-----就),練習說話。
師:魏王的反應(yīng)是(課件5出示句子:“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如果,在“說”和“問道”前面加修飾詞,想一下加什么最符合兩個人的心里(課件5變成更羸指著大雁對魏王(信心百倍)地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笆菃?”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3)、指名讀。師過渡:接讀:更羸彬彬有禮,謙虛地說,請讓我試一下。
設(shè)疑:更羸成功了嗎?
3、引讀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課件6出示文字: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2)評價:大雁掉下來了嗎?可我沒看見呀?你剛才讀的時候,弦聲不夠響,大雁沒聽到,所以沒掉下來。生再讀了一遍,這次,他強調(diào)了"嘣"的一聲響)
師:這么響,我都被嚇了一跳,難怪大雁嚇得直掉下來了。
(3)讀了這段話后,你們有問題嗎?
老師也有個問題想問:這段話中有兩個"直",它們的意思一樣嗎?
(課件7出示課件做選擇兩個直字)
(通過比較,學生明白了"大雁直往上飛"中的"直"是"拼命"的意思;"直掉下來"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你們猜一猜,當那只剛受過傷的大雁聽到弦聲時,它心里想什么?
完成板書
裂
飛↗∣
怕↗∣
“嘣”↗↓
直掉
師:我們發(fā)現(xiàn)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聲?,F(xiàn)在我們假設(shè)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獵,你也拉得動這張弓,也那么(嘣)的來一下,這只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看來這一次更羸高明之處不在于拉弓,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處呢?
4、分角色讀(6------9段)
師:下面我請幾名同學分角色讀一下6到9段。注意扮演哪個角色,就得像哪個角色一樣說話。(課件8出示:驚弓之鳥大吃一驚兩個驚意思一樣嗎?)
5、研讀9段
(課件9出示: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1)默讀這段話,思考,哪些是更贏看到的,聽到的。哪些是更贏分析到的。哪些是更羸得出的結(jié)論。指名回答
(2)完成課件板書:(觀察:飛得慢叫得慘分析:箭傷作痛孤單失群結(jié)論:不用箭只拉弓)
(3)出示句子:
(課件10: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A.之所以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B.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飛得慢。
仿照句子說一說:
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4)我們再看:
(課件11:出示句子: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師:試著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放在句中自由讀。
6、研讀一自然段
師:更羸是個什么樣的人?怎么有這樣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聽到弓箭的聲音就會掉下來呢?(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評議:誰讀得好?好在哪里?(強調(diào)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對某一項技術(shù)、某一種工作特別熟練,干得特別出色的人,稱作“能手”。織布技術(shù)特別熟練的人,我們稱他為—“織布能手”,種菜特別出色的人就稱為“種菜能手”。射箭技術(shù)很高明的人就稱為“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說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術(shù)特別高明、射箭的經(jīng)驗特別豐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們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樣?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百步穿楊、箭無虛發(fā)、百發(fā)百中)
(2)是不是因為更羸射箭射得特別準,所以才大雁落下來的呢?是因為他有豐富的經(jīng)驗,善于觀察周圍的現(xiàn)象,而且能對觀察到的進行認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三、結(jié)合實際、拓展引申
1、這只大雁一聽到弦響,心里就害怕,以為又有箭射來,拼命往高處逃命,可見這是一只——(生)驚弓之鳥(師指課題)
“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嚇怕了的鳥。)
2、師:說得對?!绑@”就是驚嚇;“弓”就是弓弦的響聲;“之”就是“的”。“驚弓之烏”是個成語,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特別害怕的人,說這種人成了驚弓之鳥。
3、你們在電影、電視或者讀過的故事里看到過這種人嗎?
(師舉例:有人打了敗仗很恐慌,聽到風吹草動以為是追兵來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這些人就是驚弓之鳥。)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軍隊被解放軍打得暈頭轉(zhuǎn)向,一聽說解放軍來了,嚇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們也是驚弓之鳥。)
(有的人被蛇咬過一次,以后看到草繩就害怕,成了驚弓之鳥。這種人是膽小鬼。)
4、教師小結(jié):大雁自己嚇到了自己。我們不要犯“驚弓之鳥”的錯誤,遇到緊急的情況要冷靜,別自己嚇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辦法。
5、像這樣的成語故事有很多,向同學們推薦一本書《成語故事》。認真閱讀,你一定會得到一些啟發(fā)的。
板書設(shè)計:
裂觀察:飛得慢叫得慘
飛↗∣
怕↗∣分析:箭傷作痛孤單失群
“嘣”↗↓結(jié)論:不用箭只拉弓
直掉(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后記:
今天上午第一節(jié),上了這學期全校的第一堂公開課。課堂上看似毫不緊張的我,面對那么多老師,其實心里還是有點緊張的。最緊張的時刻不是課堂上,是昨晚吧,寫了一篇比較輕松的文字,稍微緩解了一下。
躺在床上提醒自己盡量不去想,但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依然像放電影般在腦海里閃現(xiàn),好不容易睡著了,可4點半又醒了,后來的時間擔心睡過了頭,一直迷迷糊糊的。上過N次這樣的課,還會如此這般,怪好笑滴。
還好,課結(jié)束后,他們的評價還不錯,我也算完成了一項任務(wù),但我心里最清楚這堂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休息兩天后會認真做一個反思的!
三年級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一】《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通過觀察天上的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來的故事。這則成語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順序展開敘述,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教學本課時我的主要目標:1、引導(dǎo)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3、抓語文基礎(chǔ)的練習,讓學生會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給課文分段。
在教學本課時,先根據(jù)字面意思讓學生初步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再抓重點字詞讓學生理解、記憶。然后根據(jù)課文中魏王與更羸的對話占了很大的篇幅,讓學生選擇更羸或魏王的話自主閱讀,去體會“說”的四種表達方式。人物對話的四種表達形式是上學期園地里的一個重點內(nèi)容,放在這里的目的第一個是對這四種對話形式進行一個復(fù)習;第二是給學生選擇的權(quán)利,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本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還設(shè)計了讓學生標標點的環(huán)節(jié),但考慮到太難而刪除了。但在教學時,這一環(huán)節(jié)明顯時間過長,新授課沒必要在練習上花太多的時間,點一點就可以了。緊接著對課文前三句話進行分析,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挖掘文章潛在告訴我們的事情。讓學生讀這三句話說說自己從中獲得了什么信息,我認為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挖掘課文的興趣,但在教學時我沒有必要引導(dǎo)學生去了解“魏國”,顯得多余。反而是對重點詞語“能手”“射箭能手”忽略了。在分析課文時,我是根據(jù)更羸說的——更羸做的——更羸想的三個步驟一環(huán)一環(huán)去引導(dǎo)學生理解課文,在出示更羸分析圖時,主要是我?guī)訉W生去分析,如果這里出示圖后,由學生去自由說,自由體會,會更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應(yīng)該帶著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再去理清課文思路會更好。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二】《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
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
1、指名朗讀這段話,看看這一自然段更羸說了幾句話?
2、用“﹏﹏”劃出重點的詞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
聯(lián)系前文中“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么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
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4、第二句還是說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嗎?為什么?(小小組討論)
(1)交流,引導(dǎo)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結(jié)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單失群”的意思。
(2)讀了這個句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交流)
(3)出示練習“大雁飛得慢,因();叫得悲慘,因為()?!弊寣W生用這種句式來說一說強調(diào)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nèi)容的理解。
說說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jīng)過分析得出的?
(4)再讀這句話,現(xiàn)在你又讀懂了什么?
引導(dǎo)學生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chǔ)上,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的,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jù)看到的、聽到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
5、小小組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掉了下來,因為()?!睂W生獨立思考、分析,交流。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三】《驚弓之鳥》教學反思葉圣陶先生再三告誡我們:“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導(dǎo)工作,就是引領(lǐng)學生入境入情地、逐漸深入地讀書。千法萬法,讀是萬法之大法。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導(dǎo)學生讀好書,讓他們愛讀書呢?教師必須從“讀”出發(fā),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任務(wù)是在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chǔ)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第九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的原因,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以此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明白蘊含的道理。聽這節(jié)課講的老師是蘇老師,聽后我們每個人都在贊嘆,就是讓我們照著講可能我們也沒這能力,她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始終以“讀”為本,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代替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因此感悟必須以充分地讀為前提,讀得不充分,就很難“有所悟”。熟則能悟,悟則能化。如:教學第九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明白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慘的原因,筆者以“引讀”為主,引導(dǎo)學生用朗讀和作者進行心靈對話,老師讀事情的結(jié)果,學生讀事情發(fā)生的原因,然后師生對換,讓學生邊讀邊想邊記。通過師生對讀,一呼一應(yīng),把學生帶進了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境地,初步感悟這種因果關(guān)系的句式,在此基礎(chǔ)上悟出事情發(fā)生的原因。這也避免了機械地背誦。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細分析、準確判斷事物的能力,筆者筆者再利用“引讀”,通過師生對話,心靈溝通,充分想象,感悟到更羸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再如:在練習讀魏王說的話時,筆者采用了“以點帶面”的方法。先指名讀,學生評價;再示范讀,學生感悟;接著筆者抓住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驚”、“奇怪”等進行現(xiàn)場指導(dǎo)讀,讓全班學生練習,讀出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驚”的語氣;最后分角色讀,讀出不同的語氣來。這樣由點及面,以點帶面,學生學習興趣很高,達到了讀中自得自悟的教學境界。讀的形式多了,學生對課文也就理解了,文章的表達形式也領(lǐng)悟到了。通過這堂課的聽,我深刻地認識到:領(lǐng)悟是閱讀過程中的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它是讀者在書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而觀點、意境蘊含在較深的情況下,靠自己或在別人的啟發(fā)點撥下憑借語言文字去思索,去揣摩而獲得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要經(jīng)歷從讀到想,從想到懂,從懂到悟三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學,哪怕是微小的領(lǐng)悟,都會感到莫大的興奮,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dǎo)和鼓勵,就有更多的同學愿意動腦筋了。這一點筆者還做得不夠,課中沒注意到差等生。這些人有時對某些問題不可能馬上想得出來,這時候就需要加入一種媒介,不能冷落他們。否則,他們將失去信心,當旁聽者。因此,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當學生對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讀懂或領(lǐng)悟時,我們就要耐心輔導(dǎo)和點撥,不能放棄他們。通過點撥為思維架設(shè)“橋梁”,為領(lǐng)悟掃清“障礙”,解決學生想要領(lǐng)悟而領(lǐng)悟不到的潛在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