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8七年級生物上冊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課題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課時安排
共(1)課時
課程標準
14
學習目標
1.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
2.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動。
3.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
認識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動的設計。
教學難點
認識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動的設計。
教學方法
探究法
教學準備
課前作業(yè)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堂合作交流
二次備課
(修改人:)
環(huán)
節(jié)一
1、情境導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燒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么我們沒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不是只有有機物?
2、明確任務:探究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原料、條件;歸納光合作用
的概念,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
課中作業(yè)
學生在教室指導下思考并得出:綠色植物通過氣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后來證實,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時,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
環(huán)
節(jié)
二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想一想,議一議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121頁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所做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
海爾蒙特對柳樹苗的生長作出了怎樣的解釋?
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
2、普利斯特利的實驗
學生閱讀教材122頁普利斯特利的實驗,并結合圖3-33。之后教師提出問題:
(1)通過這個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嗎?
課中作業(yè)
學生觀看實驗,并討論問題最終得出:
植物能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明確:二氧化碳、水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提示氧氣具有助燃作用)明確討論的出:氧氣。
環(huán)
節(jié)
三
快要熄滅的衛(wèi)生香,遇到金魚藻釋放的氧氣,立刻重新燃燒起來。這是氧氣助燃的特性。這個實驗如果在黑暗中進行,則看不到這一現(xiàn)象。說明金魚藻只有在陽光底下才能產(chǎn)生氧氣。
課中作業(yè)
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什么氣體?
讓學生閱讀課本124頁,并結合圖3-34回答問題:
(1)光合作作用的實質是什么?
(2)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光能
給學生2分鐘時間,用自己的方式當堂記憶光合作用的實質
課后作業(yè)設計:
1、金魚藻釋放的氣體可以使快熄滅的衛(wèi)生香迅速復燃,證明其中含有(B)
A.氮氣B.氧氣C.二氧化碳D.水蒸汽
2、人們常常要在魚缸里放養(yǎng)適量的水草,主要目的是(C)
A對魚起美化襯托作用B為魚提供充足的餌料
C為魚提供充足的氧氣D清潔凈化水
3、綠色植物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主要依賴于(A)
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D.吸收作用
4、給蔬菜大棚使用“氣肥”,可提高作物產(chǎn)量,“氣肥”是指(D)
A、氮氣B、氧氣C、氫氣D、二氧化碳
5、要保證城市居民每天能得到新鮮空氣,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是(D)
A、多蓋高樓,居住在高層B、擴大居住面積
C、不扔垃圾D、多植草坪多種樹
二、填空題
6、根據(jù)光合作用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上面式子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
(2)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產(chǎn)生氧氣,這樣就維護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
(3)上面式子中的c表示光能,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中,要提高農作物的產(chǎn)量,必須讓農作物高效地接受光照。因此,在種植農作物時既不能過稀,也不能過密,應該合理密植或間作套種。
(修改人:)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利用水作為原料。
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二、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
1、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能產(chǎn)生氧氣。
三、光合作用的過程
1、概念
光合作用的實質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葉綠體(儲存著能量)
3、光合作用的實質
(1)物質轉化: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
(2)能量轉化: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4、意義
維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對平衡。
5、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
合理種植、間種、套種、輪種等
教學反思:
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能力,達到理解鞏固的目的,進一步提升情感教育。
擴展閱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學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學案
教學目標
1、。闡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是氧的制造者。
2、說明光合作用的實質。
3、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yè)上的應用.
4、通過演示實驗完成探究活動“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5、通過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
6、闡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是氧的制造者,培養(yǎng)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熱愛大自然,
保護環(huán)境的美好感情。
重點:光合作用的實質、光合作用在農業(yè)上的應用。
難點:光合作用的實質、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
一、自主練習
1、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產(chǎn)物。?
2、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是。
3、葉綠體既是生產(chǎn)有機物的“”,也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能量“”。
4、綠色植物不僅滿足自身、、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二、小組交流
(一)思索討論,交流表達
1、海爾蒙特認為這是因為柳樹除了吸收土壤中少量的無機鹽外,還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植物體內有機物的原料。
2、綠色植物通過氣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后來證實,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時?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
(二)合作探究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2閱讀教材第122頁,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實驗。
學生討論:
畫面(1)中蠟燭為什么會熄滅?
畫面(2)小白鼠為什么會死去?
畫面(3)中蠟燭為什么不熄滅?其燃燒時所需的氧氣從哪里來?植
物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長?
畫面(4)中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時,卻都能正常地活著,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3師生共同歸納,通過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能得出什么結論?
(三)閱讀教材第123頁,金魚藻實驗“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
(1)實驗裝置里的金魚藻在陽光下是否放出了氣泡?
(2)將快要熄滅的衛(wèi)生香伸進管口,看到有何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3)金魚藻實驗說明了什么?
(四)學生思索、交流表達并明確: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誰轉換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五)學生閱讀“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yè)上的應用”并思索得出:
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要保證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種植農作物時,既不能過稀,也不能過密,應該合理密植。
(六)、課堂測試
(一)選擇題
1.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是()
A、只在白天B、黑夜無光時C、只在黑夜D、有光時
2.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氧氣和有機物B、二氧化碳和氧氣
C、水和氧氣D、水和二氧化碳
3.下列活動中收到的氣體能使快熄滅的衛(wèi)生香復燃的是()
A、汽車排放的尾氣B、人類呼出的氣體
C、焚燒垃圾后的氣體D、陽光下金魚藻產(chǎn)生的氣泡
4、將收獲的小麥、玉米盡快曬干后入倉存放,目的是()
A、降低蒸騰作用,避免能量消耗B、促進光合作用,延長種子壽命
C、保證種皮干燥,防止蟲類叮咬D、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機物的消耗
5、用綠豆發(fā)豆芽,1千克綠豆可以長出4-5千克綠豆芽。在這個過程中,綠豆的物質變化是()
A、有機物增多,水分減少B、有機物增多,水分增多
C、有機物減少,水分增多D、有機物減少,水分減少
驗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驗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詳細介紹:一.教學目標
通過此實驗,加深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課時安排:1——2課時
三.教學準備
一些驗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裝置、材料、錄像、課件等。
四.活動指導
1.教師事先向學生講清楚教材中的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裝置、原理和實驗過程。
2.教師可用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經(jīng)典實驗開拓學生思路,引導他們思考。教師還可向學生介紹一些學校、市區(qū)圖書館的參考資料,以及告訴學生上百度、Google等網(wǎng)站去搜索他們所需要的信息(有的網(wǎng)址可直接告訴學生)。
3.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探討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氣(如果教學需要,教師可先與某些學生在課下做一下探討)。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實驗材料的不同(如可用衛(wèi)生香代替火柴,用0.1的碳酸氫鈉溶液代替清水)、實驗裝置的不同等(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書上驗證釋放氧氣的裝置)。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配合錄像、課件、學生或教師的演示實驗。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講,這個實驗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多鼓勵學生。對于學生的一點點創(chuàng)新,都應給予鼓勵。
五.評析
光合作用在教材中無疑是重點和難點,這個實驗做得好可以幫助學生牢固掌握這部分知識,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綜合運用各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但由于這個實驗較難,教師要注意在課前給予學生較多的引導和幫助,并請他們在課前做好相應的準備。
六.備注
1.現(xiàn)在錄像器材便宜,攝像技術簡單,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制作適合自己的錄像帶(統(tǒng)一配置的錄像帶有時不一定能滿足自己的教學需要)。教師在播放錄像時,要注意暫停鍵等功能鍵的使用。因為一氣兒將錄像放完效果可能不好,很多時候,邊放邊結合錄像講解效果比較好。
2.教師可自己或請專業(yè)人員制作能滿足自己教學需要的課件,也可從百度等搜索網(wǎng)站尋找一些光合作用方面的課件做參考。
3.通過搜索網(wǎng)站可得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如:有的學生如果想利用儀器檢測空氣中二氧化碳、氧氣的濃度變化的話,可告訴學生直接用“空氣中二氧化碳檢測儀”、“空氣中氧氣濃度檢測儀”等字樣在百度等搜索網(wǎng)站上搜索即可,但同時要提醒學生文明上網(wǎng)。
驗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七年級生物上冊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案學案(共2套新人教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歸納光合作用的概念,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作用。
2、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動。
4、培養(yǎng)不斷探究新知識的精神及同學間的合作精神,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學習重點:
1、進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實質。
2、綠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學習難點:
設計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實驗。
學習方法:
觀察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學習過程:
一、情景質疑:
1、提問:光合作用的概念、產(chǎn)物、條件?
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燒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么我們沒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不是只有有機物?
二、問題探究與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閱讀教材,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實驗。
畫面(1)中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小白鼠為什么會死去?
畫面(2)中蠟燭為什么不熄滅?其燃燒時所需的氧氣從哪里來?植物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長?
畫面(3)中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時,卻都能正常地活著,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普利斯特利的實驗是否總能成功?此實驗成功的條件是什么?師生共同歸納,通過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能得出什么結論?
探究實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學生先討論實驗材料,實驗步驟,然后參考教材,小組試做并進行交流對比。
學習任務二:探究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
(1)實驗裝置里的金魚藻在陽光下是否放出了氣泡?
(2)將快要熄滅的衛(wèi)生香伸進管口,看到有何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嘗試應用: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對自然界有什么好處?
嘗試應用:為保護環(huán)境,我們應怎么做?
學習任務三: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
自主學習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1、總結光合作用的概念。
2、試寫出光合作用公式:
3、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4、分組討論:在光照下,種植過密、適中、過稀的植物的結果怎樣,并分析原因。
5、嘗試應用:如何科學種田才能獲得高產(chǎn)?(學生寫一份調查報告)
三、診斷評價:
1、進行光合作用時,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條件是()
A.二氧化碳B.水C.高溫D.光
2、要保證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鮮氧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多蓋高樓,居住在高層B.擴大居住面積
C.美化環(huán)境D.多植草坪多種樹
3、二氧化碳引起的溫室效應可能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從而給人類帶來災難。下列辦法中與減輕或消滅溫室效應無關的是()
A.保護好現(xiàn)有森林,大力植樹造林
B.積極治理大氣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轉化為其它物質的措施
C.減少礦物能源消耗,盡量使用風能、太陽能、水能等
D.禁止使用氟利昂
4、合理密植能夠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chǎn)量”,主要是因為這一措施能夠讓農作物()
A.充分利用化肥B.充分利用空氣中的氧氣
C.充分利用太陽光能D.充分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A.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B.制造有機物,釋放能量
C.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D.分解有機物,吸收氧氣
6、大面積綠化有利于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這是因為()
A.可穩(wěn)定大氣中氧的含量B.可穩(wěn)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可穩(wěn)定大氣中氮的含量D.可穩(wěn)定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7、我國北方有一種生態(tài)農業(yè)模式,是在溫室里把種植農作物和養(yǎng)殖動物結合起來,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收到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下列關于這種生態(tài)模式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養(yǎng)殖為種植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B.冬季養(yǎng)殖可以提高室溫,有利于植物生長
C.種植可以為養(yǎng)殖提供豐富的氧氣
D.養(yǎng)殖可以為種植提供有機肥料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