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7《寓言兩則》教學設計六(一)。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要根據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寓言兩則》教學設計六(一)》,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課前準備
1.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兩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
2.生字、生詞卡片。
3.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課時
(學習《揠苗助長》)
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
教學《揠苗助長》
1.播放課件理解課題、了解故事。
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b.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習生字。(勵志的句子 DJZ525.Com)
a.范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c.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fā)現錯誤及時糾正。
3.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結果怎樣?
◆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自然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自然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d.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愿望?
4.誦讀全文,復述課文。
擴展閱讀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寓言兩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學習目標
1.會認寓等10個生字,會寫守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課前準備
1.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兩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
2.生字、生詞卡片。
3.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課時
(學習《揠苗助長》)
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
教學《揠苗助長》
1.播放課件理解課題、了解故事。
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b.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習生字。
a.范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c.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fā)現錯誤及時糾正。
3.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結果怎樣?
◆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自然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自然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d.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愿望?
4.誦讀全文,復述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守株待兔》)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交代教學目標。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
2.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fā)學習興趣。
現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課題,釋題。
a.揭示課題,正音。
b.釋題:問: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
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1.學習第1、2自然段。
a.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那個人為什么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
b.默讀課文,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只野兔的。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板書:撿到兔子)
c.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竄亂跑;撞碰)
d.他撿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齊讀。
◆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名讀、齊讀第1、2自然段。
2.學習第自然3段。
a.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后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
b.齊讀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a.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c.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
d.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舉例說說。
e.老師總結: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于偶然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會取得收獲。
f.齊讀課文。
課堂練習
1.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2.出示要求寫的9個字,學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么問題。
3.指導寫字。
4.完成課后練習讀讀想想。
拓展活動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再請他們講一個寓言故事。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五(一)
學習目標
1.會認“寓”等10個生字,會寫“守”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課前準備[
1.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兩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
2.生字、生詞卡片。
3.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課時
(學習《揠苗助長》)
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
教學《揠苗助長》
1.播放課件理解課題、了解故事。
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b.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習生字。
a.范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c.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fā)現錯誤及時糾正。
3.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結果怎樣?
◆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自然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自然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d.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愿望?
4.誦讀全文,復述課文。
寓言兩則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寓言兩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寓言兩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含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誰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教師小結:寓言故事中都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教師舉例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則寓言故事。首先我們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
二、學習新課
1、自讀《揠苗助長》,學習生字
2、檢查自學生字的效果。
3、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
4、再讀課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根據寓言內容,思考問題,讀懂課文。
(1)種田人見到自己田里的莊稼總是不長,他的心情怎樣?在文中畫出最能表現心情的詞語(焦急)引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把種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現出來)
(2)種田人怎樣做的?指名朗讀課文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6、小組討論:種田人覺得這種做法怎樣?你覺的他這種做法怎樣?
從“總算”“一大截”理解種田人的心情。
7、這則寓言最后的結果怎樣?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組交流,指名在班上說一說)
三、拓展學習
你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故事中種田人那樣的人?你想對那個種田人說點什么?
(先在小組里說說,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結課文
引導學生總結這則語言的含義。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如果違反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辦事,就會把事情弄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
2、說說《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習第二則寓言《亡羊補牢》
1、自由讀課文。
根據題目大致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理解“亡”丟失。“牢”這里指羊圈。
2、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3、朗讀課文,探究學習。
那個養(yǎng)羊人為什么丟了兩次羊?后來為什么沒再丟羊?
同桌互相說——全班交流。
4、評一評:你對這個牧羊人有何評價?
5、感情讀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接下來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這個故事。
養(yǎng)羊人丟了羊他什么態(tài)度?我們在朗讀時怎樣把他滿不在乎的樣子讀出來?第二次丟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決定改正過來,怎樣把他這種后悔的心情讀出來?
(學生自己體會,教師加以點撥)
三、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組里講,再派代表在全班講。
四、拓展活動
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出現類似的問題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小組內展開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況講給小組同學聽,并提出改進設想。
五、總結
教后小結:
我們主張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包括時間、空間和鍛煉的機會等。具體到語文課堂上,包括讀的權利,寫的權利,交流的權利、討論的權利、評價的權利等。在這節(jié)課上,我讓學生評價那個牧羊人,學生談得頭頭是道,對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這種效果遠比問學生:你懂得了什么學生感興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們要做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最佳方案,保證教學扎實有效。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二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二”,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話平臺
回顧
1、利用生字詞語卡片,組織學生回顧。
2、啟發(fā)交流:從《揠苗助長》的學習中,你得到了哪些收獲?教師相機過渡到本課的學習。
(關注基礎知識,實現自然引入。)
初讀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A、利用生字詞語卡片,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交流識字記字方法,教師肯定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并適當點撥重點字在記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B、分段指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3.啟發(fā)思考:通過讀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以學生自讀匯報為主,組織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在抓好基礎的同時為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研讀
1.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讀文和自己的理解,學習這則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問題?教師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然后梳理學生回答,展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如:種田人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結果怎么樣?這個人做得對嗎?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結合著學生學習第一則寓言的基礎,和課文內容短小,語言平實的特點,充分放手。引導學生根據讀文提出問題,教師梳理指導,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像能力,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2.結組學習。引導學生圍繞著梳理出的問題研讀課文。教師巡視,適當提示,比如: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等。
3.小組匯報交流學習成果。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讀書匯報,適時地引導學生理解語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豐富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蘊含道理的感悟和體驗。如:
抓住“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導學生體會?!鞍住弊?。指導朗讀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撿了便宜心滿意足的語氣;撿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導朗讀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結果怎樣?指導學生讀出惋惜的語氣等。
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交流:這個人做得對嗎?
(合作讀書,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點撥,提高了學習效益?;拥男问?,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研讀氛圍,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加深了對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拓展
1.討論:讀了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在生活中,你見過像課文中的種田人一樣的人和事嗎?
3、思考:種田人正坐著等待兔子,假如你經過看見了,你會怎么樣來勸說他?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結合自己的認知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造新的思維發(fā)展點,引發(fā)學生討論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守、丟、此、樁、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示范書寫。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揠苗助長: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長”。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靈活變通。也比喻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或不經過努力而僥
幸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也作“精疲力盡”。
本課由《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勾勒出了古代兩個可笑的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于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獲心存僥幸,不認真做事,結果一事無成。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教學中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三
一、導入: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聽過很多成語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再看兩個有趣的成語故事。
二、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
(1)帶詞識字。在默讀時畫出生字和生字所帶的詞語,反復讀幾遍,然后可多組幾個新的詞語鞏固對字音與字義的認識。要提醒學生注意,本課要認的生字中,“喘、守、撞、樁、鋤”都是翹舌音,“竄、此”是平舌音。
(2)動作模擬識字。如,“喘”,作“喘氣”狀。
(3)結合生活經驗識字。如,“撞”,下課了猛跑就容易“撞傷”人。
(4)熟字加偏旁識字。如,“樁、竄、鋤”。但要注意“竄()”跟“串()”、“鋤()”跟“助()”讀音的區(qū)別。
2.寫字指導。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焦”上的“隹()”字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八恪弊种虚g是“目”,不是“日”,可以這樣提醒學生,計算要用眼睛?!百M”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再寫撇、豎。“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變形寫法,豎折改為豎提,右邊沒有點。
(2)寫美觀
“守”字的寶蓋應大一點,下面“寸”字的橫不宜超出寶蓋的兩邊。而“丟、算”二字下面的橫卻要寫長,以突出主筆。“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給下邊的“貝”字留下空當。
9、寓言兩則 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
二、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三、教學時間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亡羊補牢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4.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jié),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jié)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yǎng)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yǎng)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3)齊讀第4節(jié)。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jié)。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yǎng)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1)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2)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
第二課時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棉隊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窟窿勸告軟硬狼群法則后悔盤纏叼走街坊
第三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朗讀課文并說一說每一則的寓意
三、拓展活動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組里講給同組的伙伴聽,選一個參加班級寓言故事大賽,評出故事大王獎三名
21、《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驗比較少。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1、《寓言兩則》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課時:兩課時
教學目標:本組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同時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寓言解釋的形象,在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言寓意,并在結合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具準備:小黑板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歷史,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們的老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則寓言的故事。
2、教師講《拔苗助長》,生聽。
3、好了,老師的故事講完了,不知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類似的故事,好,下面小組討論以下,看看誰知道的多。
4、生小組討論。
5、師找個別學生提問,并問學生是在哪里讀到的,鼓勵學生要多讀課外書,從課外書中學會體會積累知識。
6、個別學生講解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師適當的表揚。
7、好,下面我們就再一起學習兩則特別有意思的寓言故事。
8、導入課題,并板書《寓言兩則》
(二)、講授新課:
1、同學們,再學習這兩則寓言之前,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不知大家能不能接受,這兩個問題就是:
A、在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
B、不熟悉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
3、師找個別學生讀課文,并讓學生評價其讀的程度,師可以給予糾正,特別師字音。
4、生集體讀課文。
5、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讀出并學習生字詞,鼓勵有能力的學生邊讀生字邊組詞。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兩則寓言故事,課后大家要對這兩則寓言多讀幾遍。
(四)、布置作業(yè):
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好,同學們我,我們上節(jié)課認識了生字詞,這節(jié)課先來默寫一下
2、默寫生字詞,小組檢查。
3、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
二、講授新課:
1、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細讀課文,解決不懂的生字詞,重點理解“后悔”“接受”。
2、利用字典和自己的理解,同桌討論寓言的意思。
3、找個別學生說,師總結,并讓學生試著在書本中找出體現寓意的話,并讀出來。
4、根據寓意重讀課文。
5、學習《南轅北轍》
6、細讀課文了解,并在讀時注意下面這些詞語:
“硬要”“盤纏”“……越……越”的句子。
7、利用“……越……越”造句,來加深理解課文中的意思。
8、找學生大體總結一下課文的意思。
9、利用自己的理解再讀課文,并試著想象一下畫面。
10、重讀《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的最后一段。
三、拓展:找學生說說學習了這兩則寓言都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并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實際說一說。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這兩則寓言,我們了解了,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一意孤行,我們要在生活中多聽取別人的意見。
五、作業(yè):熟讀課文,并試著講給自己的父母,朋友聽。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四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寓言兩則》教學設計四”,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導入
二、朗讀感悟
1.要繼續(xù)練習默讀課文,在默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并感悟一些詞句的意思。兩則寓言的教學都可以先讓學生默讀,然后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說課文大意,以檢查默讀的效果。
2.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詞句和寓意。
(1)學習《拔苗助長》。第一自然段要把那個人巴望禾苗長高的焦急心理讀出來。在讀中可通過換詞比較法感悟“巴望”一詞,表現那個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對“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等詞語,可聯系“巴望”一詞,在一邊讀一邊做動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終于”一詞,說明那個人想辦法想了很長時間?!耙豢靡豢猛呃锇?,從中午一直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說明那個人拔苗花了不少時間,人累得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朗讀這一段時要重點讀出“終于”與“筋疲力盡”的感覺。
讀第三自然段時,要把那個人又累又高興的樣子讀出來。
讀第四自然段,要讀出結果的意外,也可適當帶有嘲諷的語氣。
之后,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那個人為什么費了那么多力氣,但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因為他不懂得禾苗生長靠自己力量的規(guī)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師可在歸納學生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悟出寓意。[
(2)學習《守株待兔》。讀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要重點理解“竄”的意思??赏ㄟ^“忽然”一詞表現出事情的意外。有條件的可通過演示兔子“竄”出來的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讀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個種田人“白撿”到野兔后“樂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幸”的錯誤。
讀第三自然段可帶點嘲笑的口吻。對課后“泡泡”里的問題:“我想對種田的人說……”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實。讓學生在表演中勸說種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積累運用
1.建議在感悟的基礎上,積累寓言、拔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喘氣、一大截、白費、守株待兔、樂滋滋、鋤頭、撞死、樹樁、從此等詞語。
2.課后“讀讀想想”的練習,是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與準確性。
三個句子去掉帶點的詞語后,意思和原來的句子不大一樣了。第一個句子去掉“好像”一詞后,就是肯定禾苗沒有長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達的意思是說禾苗實際是在長的,只是由于長得慢,那個人感覺不到禾苗在長。第二個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個人在田邊怎樣地轉來轉去就不具體了。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個句子里的“整天”是說種田人一天到晚地等著,可見他十分愚蠢。去掉這個詞后,種田人什么時間從在樹樁旁等著就不清楚了。
3.讓學生說說在學習上和生活中是否見到過類似“拔苗助長、守株待兔”這樣的事。
四、實踐活動
1.課前課后,學生可以閱讀一些中國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天一次寓言故事會。
2.課后把這兩則寓言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材簡說
“拔苗助長”、“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這樣的事今天仍然存在。違反規(guī)律,急于求成,這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著嗎?不努力做事,心存僥幸,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著嗎?因此本文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不妨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感悟。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27寓言兩則 教學設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27寓言兩則 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7寓言兩則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2、難點: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1、出示“寓言兩則”,查字典解釋詞意。
二、教學《揠苗助長》
(一)、解題引入:同學們,你們聽過寓言故事嗎?(學生交流)。教師介紹:寓言和童話、記敘文一樣,是一種文章體裁,它往往借一個虛構的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霸ⅰ奔耐邪囊馑?,寓言就是說話包含著某種意思?!皠t”在這里是一個量詞,表示條數?!岸t”就是二條。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發(fā)學生的交流討論。自然引出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寓言的常識性知識,豐富學生的認識,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二)、學習《揠苗助長》
1、初讀
(1).讀題思考:讀了課題你們想到了什么?相機教學“揠”字的讀音和意思,“長”在這里讀“zhang"。
(2).出示課件或錄像資料,變“話”為“畫”,引導學生觀看,細致了解故事內容。
(由題引入,變文字為畫面,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了解故事的內容,為學文奠定基礎。)
(3)、自讀課文。輕聲朗讀課文,找出并讀準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桌互相討論。
(4)、全班交流生字詞語的識記。
2、朗讀
(1)、引導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說出朗讀體會:你為什么這樣讀?結合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教師相機啟發(fā)、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如:指導讀第一自然段:啟發(fā)學生思考:種田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生長?種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而禾苗長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樣呢?在學生交流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巴望”一詞,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焦急和自言自語的語氣。
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啟發(fā)學生思考:種田人想出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呢?他又是怎樣做的?理解“終于,筋疲力盡”的意思。指導學生讀出“焦急而又疲憊”的感覺。
(3)、引導學生從農夫的自信的語言和最終的結果中,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和表現。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結果為什么是這樣?初步體會寓意。
3、討論
思考:讀了這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過類似的事情嗎?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引發(fā)學生討論,教師相機點撥,抽象出寓意。
4、拓展
1、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讓你給這個農夫起個名字,你認為他應該叫什么?說出自己的理由。
2、如果要你把這個寓言講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聽,你會怎么講?講寓言比賽。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焦、費、望、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在結構和筆畫上的特征,交流觀察的收獲,教師適當強調。如:“焦”的上面,右邊是四橫,不要寫成“住”;“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費”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寫“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筆有變化。
2、教師范寫。
3、練寫,評議。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利用生字詞語卡片,組織學生回顧。
2、啟發(fā)交流:從《揠苗助長》的學習中,你得到了哪些收獲?。
二、教學《守株待兔》
1、初讀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啟發(fā)思考:通過讀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研讀
(1).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讀文和自己的理解,學習這則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問題?教師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然后梳理學生回答,展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如:種田人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結果怎么樣?這個人做得對嗎?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2).結組學習。引導學生圍繞著梳理出的問題研讀課文。教師巡視,適當提示,比如: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等。
(3).小組匯報交流學習成果。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讀書匯報,適時地引導學生理解語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豐富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蘊含道理的感悟和體驗。如:
抓住“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币龑W生體會?!鞍住弊帧V笇Ю首x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撿了便宜心滿意足的語氣;撿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導朗讀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結果怎樣?指導學生讀出惋惜的語氣等。
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交流:這個人做得對嗎?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拓展
(1).討論:讀了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在生活中,你見過像課文中的種田人一樣的人和事嗎?
(3)、思考:種田人正坐著等待兔子,假如你經過看見了,你會怎么樣來勸說他?
4、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守、丟、此、樁、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示范書寫。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詞語解釋:
揠苗助長: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長”。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靈活變通。也比喻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或不經過努力而僥幸得到成功.
板書設計:
寓言兩則 教案教學設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寓言兩則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守株待兔、竄出、撞、樹樁、樂滋滋、鋤頭、掩耳盜鈴、掩住、發(fā)覺
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寓言的內容,懂得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的道理。
4.提高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思想教育: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的道理。
重、難點:探究種田人、盜鈴人事與愿違的原因以及給人們的啟示。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二、學習第一則寓言《掩耳盜鈴》
1.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釋題入手,誘發(fā)興趣。
①讀題目,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從課文中找出說明題目《掩耳盔鈐》意思的句子嗎,
(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檔。)
(2)讀通讀順課文,再看看插圖,你有什么問題?
①那個人為什么要掩耳盜鈴?
②他怎么會想出這樣愚蠢的辦法?
門》學習生字,鼓勵學生發(fā)現讀準生字的讀音和記住字形的方法。與同學互相交流。
(3)說說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精讀課文,了解寓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
(3)出示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覺。
①學生反復讀,再觀察插圖。
②想想、議議: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
被人發(fā)覺,可他為什么還是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
③指名匯報小組討論情況。
3.指導背誦。
(1)學生自己練讀,也可找好朋友練讀,互相取長補短。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要像平時講故事那樣,語調要輕松、幽默。
(3)指導學生按愉鈴鐺的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的順序來復述課
文。
(4)在朗讀、復述的基礎上讓學生熟讀成誦,完成背誦任務。
4.遷移拓展,悟明道理。
自由讀課文,說說學習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學習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
1.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能說明題目的句子。(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
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2)自由讀課文,把遇到的生字多讀幾遍。盡量做到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3)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
2.合作學習,了解寓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讀自解,把不理解的地方作記號。
(2)小組合作學習,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3)小組匯報學習情況,全班評議。
(4)自由讀最后一段,想想你能把種田人守株待兔的結果用一個詞語歸納嗎?(一
無所獲,一無所得,一無所有)
3.朗讀背誦。
(1)學生自由練讀或合作練讀。
(2)指導學生按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復述,要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
(3)在朗讀、復述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悟道明理
1.自由讀課文,說說學了這則寓言,你知道了什么。
2.那個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在想什么?要是你看見了,會怎樣勸他?
3.抄寫(守株待兔)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課后拓展
鼓勵學生讀讀其他的寓言。
板書設計:
32
寓言兩則
守株待兔不勞而獲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課后小記:
《寓言兩則》教案一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寓言兩則》教案一”,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二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
生字、生詞卡片。
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揠苗助長》)
一、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皠t”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學《揠苗助長》
①播放課件理解課題、了解故事。
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爸笔菐椭!伴L”是生長。
b.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學習生字。
a.范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c.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fā)現錯誤及時糾正。
③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出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結果怎樣?
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d.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愿望?
④誦讀全文,復述課文。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授課時間:5月12日13日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感悟寓意。
2、難點:寓、截的識記。費、望、算的書寫。感悟寓意。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課件、投影儀
五、教學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提問:你讀過成語故事嗎?舉例說說。
(像《刻舟求劍》那樣,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fā),這樣的小故事叫寓言。學習寓字。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的是什么故事?這兩個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學習第一則寓言)
1、讀(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想利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3、想(你讀懂了什么?)
4、問(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三)小組合作討論。
1、檢(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讀(分自然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3、議(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個人為什么在田邊轉來轉去?你是從哪個詞語中看出來的?他的心情怎樣?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別著急。
這個人急切地想讓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于是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想辦法。(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個人想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他自己感覺怎樣?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勞累,沒有一點力氣了。
白費白白地耗費。本課指白費力氣。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還認為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這是故事的經過。)
◎指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結果怎樣?
結果禾苗都死了。(這是故事的結果。)
◎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簡要復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問:禾苗為什么都枯死了,這個人錯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長。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斷了,所以禾苗死了。
2.這個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辦壞了。
3.這個人錯就錯在不管禾苗的生長規(guī)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結果事與愿違,把事情辦壞了。
(二)自己遇到過哪件事,因為急于求成結果辦壞了?(舉例)
(三)你讀了《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辦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去辦,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五)指導書寫。
1、分析字型及結構。
2、師寫生看。
3、生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
寓言寓意焦急焦慮喘氣計算算盤
一截攔截丟失費力浪費盼望張望氣喘噓噓
2、看圖講故事。
3、說一說《揠苗助長》這則寓言的寓意。
4、這節(jié)課我們將用上節(jié)課學習《揠苗助長》的方法來學習另一則寓言。齊讀課題。識記守。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
1、讀(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3、想(你讀懂了什么?)
4、問(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組合作
1、檢(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2、讀(評一評準讀得好,好在哪里?)
3、議
(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討論第一個問題:
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誰能回答得簡單一點?
一只野兔撞在樹樁上,死了。種田人白撿了一只野兔。
按問題回答: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說誰,再說怎樣得到,最后說一只什么樣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子。
比較兩個句子。思考:他為什么能撿到?第二個句子說得更明白。
第二個問題。
種田人白撿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撿到一只野兔,那該多好啊。
做: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他的想法能實現嗎?為什么?
種田人的想法不能實現。因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樹樁上。
你從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的?
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竄是亂跑、亂逃的意思。所以說野兔跑得很快。
丟下鋤頭是什么意思。
丟下鋤頭就是不種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討論第三個問題:
結果:兔子沒等到,莊稼全完了。
(3)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簡要復述《守株待兔》這個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樹立形象靠感受。
1.朗讀《守株待兔》,想想那個種田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討論:那個種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總撞死在樹樁上。
(二)分析錯因要思考。
1.提問:那個種田人錯在哪里?
2.討論。
(1)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撿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個種田人把偶然性當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存在僥幸心理,希望還能不勞而獲。
(3)那個種田人丟下鋤頭,守株待兔,兔子沒等到,莊稼也完了。
(4)那個種田人錯就錯在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結果把事情辦糟了。
(三)揭示寓意需提煉。
1.讀了《守株待兔》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就來源于這個故事。成語守株待兔是用來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有萬一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五、指導書寫。
1、分析字型及結構。
2、生試寫守、肥、樁、比,評價后再寫。
3、生抄寫生字。
27、寓言兩則
揠苗助長: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守株待兔:干活撿兔等兔等不到
莊稼全完
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八、作業(yè)布置。
1、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課外:閱讀寓言故事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五(二)
(學習《守株待兔》)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交代教學目標。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
2.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fā)學習興趣。
現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課題,釋題。
a.揭示課題,正音。
b.釋題:問:“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
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1.學習第1、2自然段。
a.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那個人為什么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
b.默讀課文,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只野兔的。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板書:撿到兔子)
c.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竄—亂跑;撞—碰)
d.他撿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齊讀。
◆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名讀、齊讀第1、2自然段。
2.學習第自然3段。
a.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后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
b.齊讀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a.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c.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
d.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舉例說說。
e.老師總結: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于偶然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會取得收獲。
f.齊讀課文。
課堂練習
1.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2.出示要求寫的9個字,學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么問題。
3.指導寫字。
4.完成課后練習“讀讀想想”。
拓展活動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再請他們講一個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