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1小學三上《三袋麥子》教案。
教學目標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www.lvshijia.net
⒉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二、初讀課文:
⒈自學課文。
⑴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一說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
⑵會讀、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烙餅發(fā)霉麥囤
⒉教師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學習。
⒊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讀生字卡片,注意練好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詞語:
烙餅發(fā)霉麥囤
三、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按快要過年了一年以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說一說每部分講什么?
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講三個小動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麥,他們各自作了處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講土地爺爺向三個小主人公詢問他們各自處理麥子的情況。
四、精讀課文內(nèi)容:
⒈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麥子后詩怎樣做的?他們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畫出有關詞語,想一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理解關鍵詞語:開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種
⒉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關鍵詞語。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課文。要求學生看板書練說:先分組說一個小動物的做法,在連起來說。
⒋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課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第2、3、4自然段分組競賽讀。
五、課堂作業(yè):
⒈用鋼筆描紅,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的習慣。
⒉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⒈聽寫生字詞,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⒉練習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課文內(nèi)容。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完成練習。
土地爺爺夸______________(誰)______________(怎么樣)
討論并理解有關詞語:舔了舔舌頭、節(jié)儉、滿滿的。
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部分全是人物對話,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個人說話時四什么語氣,說話時地心情怎樣,該怎樣讀才正確?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得不正確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讀,其他同學聽后糾正。
教師范讀難點:小豬回答土地爺爺?shù)脑挕?/p>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內(nèi)容:
⑴看板書:自己練讀。
⑵指名口述:其他學生糾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學生練習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學生口述。
三、總結(jié)全文:
⒈指名學生口述全文。
⒉討論: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得到的三袋麥子上,誰的做法好?為什么?
⒊教師小結(jié):
課文給我們見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節(jié)約,什么叫聰明能干。小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我們啟發(fā)很大,今后我們要想小猴學習。
四、作業(yè):
⒈課堂作業(yè):完成書后第三題。
⒉課后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
小豬--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存---節(jié)
編輯推薦
蘇教版三上《三袋麥子》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匯總
《三袋麥子》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一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了解由生字組成詞語的意思,學會用“拜訪”說一句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2.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評價。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專心讀書、認真寫字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板書:齊讀,指導“麥”字上下結(jié)構(gòu),豎在豎中線上,“子”輕聲)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先讀課后生字,再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A.出示詞語。
饅頭、憨厚、搬、節(jié)儉
防止、拜訪、仍
蟲蛀、至今
B.自讀。
C.細心的同學找找各組加點字有什么共同點?
D.指名讀。
三、再讀課文
1.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
2.學生自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
4.評價,獎勵
四、三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意思呢?
2.學生自讀。
3.交流。運用三種解詞方法來理解詞語
烙餅:在熱鍋上燙熟的餅,本課指小豬做的小麥面餅。
發(fā)霉:指小麥生了霉菌。
蟲蛀:被蟲咬壞。
麥囤:存放較多糧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讀
1.讀了這個故事,在小豬、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呀,為什么?
2.指導口述。
3.戴頭飾到講臺邊表演邊朗讀。
六、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拿來了節(jié)日禮物——三袋麥子
2.誰來說說,土地爺爺把這三代麥子送給了誰?(貼小動物的頭像)
3.小豬、小牛、小猴得到一袋麥子后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小結(jié):我們?nèi)齻€動物朋友各有主意;小豬剛過了年,就把麥子吃光了;小牛很會保存,經(jīng)常把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小猴是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板書:吃存種)
二、學習5---9自然段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一年又過去了,土地爺爺又來拜訪我們?nèi)粍游锱笥?。小豬,小牛和小猴會怎么回答?土地爺爺又會說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趕快打開書本,讀讀課文5--9自然段,有疑問的地方打上問號。學生小組討論學習,共同探究,用不同標記符號標記。
1.用“拜訪”說一句話。
出示句式:土地爺爺夸(誰)(怎么樣)。
2.土地爺爺先來到誰家?指名讀。
小豬說了什么?小豬的神情、語氣指導。
“不由得舔了舔舌頭”誰來表演一下。
假如你是土地爺爺,怎樣評價小豬呢?
小結(jié):恩,原先老師認為小豬好吃懶做,沒想到在這個故事中,它還會做各種美食,真是個會享受生活的美食家呀!
3.告別了小豬,土地爺爺來到了誰家?指名讀。
小牛說了什么?小牛的心理、語氣指導。
土地爺爺會怎么夸小牛?
小結(jié):是呀!在土地爺爺眼里小牛是節(jié)儉的孩子,這是多么美好的品質(zhì)啊!
4.接下來該去拜訪誰了?
小猴是怎么接待土地爺爺?shù)?齊讀。
師:“神秘”是什么意思啊?
生如果感到困難,師點撥:小猴神秘地說:“請跟我來。”土地爺爺知道是什么事嗎?土地爺爺會想什么?
是呀!小猴要帶我上哪,真讓人猜不透,這就叫“神秘”。師生配合表現(xiàn)出神秘
小猴是怎么說的?指導熱情、好客、高興的語氣
土地爺爺是怎么表揚小猴的?
小結(jié):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并種下地,收獲更多的麥種.小猴確實有遠見,夠聰明。大家匯報討論結(jié)果
三、多元認同引導學生各抒己見
這三個動物朋友,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生各抒己見。
師:大家想法不一樣,但都有道理.大雪紛飛,又要過年了.有一天土地爺爺也拎著一口袋東西來到你的家里,他說這是聰明的小猴送給你的一口袋麥子.這袋麥子呀,金燦燦,顆粒飽滿,你拿到這袋麥子會怎么處理呢?
小結(jié):小朋友都很有主見,有自己的打算,如果懂得學習三個小動物的優(yōu)點,將他們的方法合起來,就更有頭腦啦!
四、遷移拓展提升思想認識
如果把麥子當錢的話,小豬是個有錢馬上花,懂得享受的人;小牛是個有錢慢慢花,善于計劃的人;小猴是個用錢去投資做生意,敢于冒險的人。你過年得到了壓歲錢,會怎么處理?
五、作業(yè)超市
1.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或身邊的朋友聽.
2.課本劇續(xù)演:土地爺爺給你送來了一袋麥子,你會如何處理?可以3、4個人為一組,排練出來。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重點應放在閱讀上,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找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能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品味最深層的東西。我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先讓學生充分讀,自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先請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獲,然后在適當補充,效果還不錯。
《三袋麥子》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二篇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根據(jù)課文的語言材料練習講好這個故事。
4、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重難點:
1、復述故事
2、知道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zhì)。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講的良好課堂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板書:齊讀,指導“麥”字上下結(jié)構(gòu),豎在豎中線上,“子”輕聲)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先讀課后生字,再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A、出示詞語
饅頭、憨厚、搬、節(jié)儉防止、拜訪、仍蟲蛀、至今
B、自讀
C、細心的同學找找各組加點字有什么共同點?
D、指名讀
三、再讀課文
1、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
2、學生自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
4、評價,獎勵
四、三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意思呢
2、學生自讀
3、交流
烙餅:在熱鍋上燙熟的餅,本課指小豬做的小麥面餅。
發(fā)霉:指小麥生了霉菌。
蟲蛀:被蟲咬壞。
麥囤:存放較多糧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讀:
1、讀了這個故事,在小豬、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呀,為什么?
2、指導口述
3、戴頭飾到講臺邊表演邊朗讀
六、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⒉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zhì)。
二、教學重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zhì)。
三、教具: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㈠、復習鞏固
⒈出示詞語:
麥子迫不及待保存雜糧節(jié)儉防止搬到拜訪仍有
神秘收獲饅頭烙餅發(fā)霉蟲蛀添舌頭憨厚麥囤
⒉齊讀詞語
⒊師述: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能夠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現(xiàn)在請認為自己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把課文朗讀一遍。
⒋學生齊讀課文
⒌師述: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還要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㈡教學第一部分(1-4)
⒈教師設問質(zhì)疑: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從土地爺爺那兒得到了一份節(jié)日禮物——一口袋麥子,它們是怎樣處理自己那口袋麥子的?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⒉學生自由輕讀課文
⒊指名回答:小豬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
⑴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吃光”
⑵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⑶指導朗讀
①提問:但小豬得到麥子時,它的心情是怎樣的?(開心)那我們應該怎么讀它說的那段話?
②相機出示紅線,劃出小豬說的話
③指名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④教師小結(jié):我們要抓住關鍵詞“太棒啦”“最愛吃”,帶著小豬高興的心情來朗讀。
⑤齊讀第二自然段
⒋過渡:那么還有兩個動物是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的呢?
⑴指名回答相機板書:“保存”“全種下了地”
⑵提問:小牛看到麥子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請用“——”劃出有關的句子。用“”圈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⑶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
⑷指名讀用“——”劃出的句子
⑸指導朗讀
①口述:剛才我們用抓住關鍵詞的方法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來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學生輕聲讀課文
③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捧起”“看了又看”“心想”等詞語細致描寫了小牛得到麥子后的表現(xiàn)。“先……再……”這個句子告訴我們小牛是多么細心。
④齊讀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剛才通過朗讀,同學們知道了小猴的思路與小豬、小牛完全不同,它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三個動物對三袋麥子采取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那么一年后,當土地爺爺再次來訪時,對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是怎樣看待的呢?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找一找有關的語句,用筆畫一畫,并讀一讀。
㈢教學第二部分(5-9)
⒈出示
誰怎么樣?土地爺爺夸
⒉學生輕聲讀課文,分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⒊指名回答,完成表格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小豬憨厚可愛小牛節(jié)儉小猴聰明能干”
⒋教學第六自然段
⑴出示課文插圖
⑵口述:剛才我們齊讀了課文,又輕聲朗讀了課文?,F(xiàn)在我們換一種朗讀方法,老師讀到哪兒停下來,就請同學們接下去。
⑶師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拄著拐杖來到了小豬家,小豬看到土地爺爺,說——(生齊說:感謝您去年送給我的那袋麥子,那可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可惜只吃了幾天。)說著,小豬好像又——(生齊說;回味起饅頭和烙餅的香味)不由得——(生齊說:舔了舔舌頭。)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生齊說:哈哈大笑。)
⑷口述:讀了課文,你們認為小豬怎么樣?(憨厚可愛)說說你的理由。
(抓住“最好吃”“只吃了幾天”“回味”“舔了舔舌頭”等詞語體會小豬的“憨厚可愛”)
⑸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讀、齊讀(教師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朗讀)
⒌教學第七自然段
⑴指名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七自然段(男同學演小牛,女同學讀旁白)
⑵提問:你們覺得小牛怎么樣?(節(jié)儉)說說你的理由。
(從“至今”“仍有”可以看出小牛很節(jié)儉)
⑶指導朗讀
男同學讀小牛,全體女同學讀旁白
⒍教學第八、九自然段
⑴口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拜訪了小豬、小牛后,最后來到了小猴家,談起了去年的那口袋麥子。大家想一想,土地爺爺會怎么問小猴?(指名回答)小猴又是怎么回答的?(小猴“神秘”地說:“請跟我來。”)
⑵口述:小猴沒有直接說出它的那口袋麥子現(xiàn)在怎么樣了,而是賣了一個關子,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那口袋麥子現(xiàn)在怎么樣了嗎?我們一起跟著小猴去看一看。
⑶師引讀,生跟讀
土地爺爺跟著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麥囤里堆得——(生齊讀:滿滿的)小猴說——(生齊讀: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吧。)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生齊讀:你真聰明!真能干!)
⑷口述:土地爺爺興奮地夸小猴聰明能干,那么同學們你們認為小猴聰明嗎?為什么?(小猴把一口袋埋葬變成了更多的麥子)
⑸指導朗讀
①提問:小猴的話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高興、自豪)
(教師相機指導,通過“拉著”“神秘”“都是”“您帶一些……”等詞語體會小猴自豪、喜悅的心情)
②指名朗讀,齊讀
⒎口述:這部分課文全是人物的對話,請同學們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體會一下每個人說話時的語氣和心情,同桌之間可以分角色互讀,聽一聽你的同桌讀的怎么樣?(學生輕讀課文)
㈣總結(jié)課文
⒈出示:比一比,看誰的做法好?
⒉分組討論、交流
⒊請同學各抒己見,說一說誰的做法好
⒋師述:小猴的做法最好,它考慮得很長遠,我們給小猴加三顆星。我們一起夸一夸小猴。
(生齊說:“小猴!小猴!你真棒!”學生邊說邊拍兩下手)
⒌提問:那么小豬、小牛的身上有沒有優(yōu)點呢?(指名回答)
⒍師述:小豬、小牛的做法雖然沒有小猴好,但在它們身上也有可取之處,我們給它們加兩顆星。(閃爍兩顆星)
⒎總結(ji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動物性格各異,然而都很可愛,小豬憨厚得可愛,小牛的可愛在于節(jié)儉,小猴的聰明能干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㈤布置作業(yè):
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把這則故事說給爸爸媽媽
板書設計:
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存---節(jié)約
小猴--全種地---聰明能干
教學反思:
《三袋麥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jié)日禮物——一袋麥子后,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后,土地爺爺故地重訪,并對于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在教學中,如何既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又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正確解讀土地爺爺?shù)脑u價。這些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時重點指導學生從三個小動物各自的做法中體會它們性格特點。最后,我在學生熟悉文章的基礎上讓他們思考:三個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由此讓學生展開討論對麥子的處理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讓學生放開想象翅膀,拓展延伸。
三袋麥子
設計理念:
1、尊重中年級閱讀教學規(guī)律,加強朗讀指導,注重默讀培養(yǎng),以讀代講,以說促學,讓位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演,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大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2、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參與對文本的多元解讀,讀出真情,讀出滋味,讀出個性。同時,在充分尊重學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發(fā)揮教師的引領點撥作用,提升學生感悟內(nèi)涵。
3、以詞串教學為突破點,既能抓住課文內(nèi)容的線索,又巧妙的融進語言訓練和語言運用,讓課堂富有濃濃的語文味。
教材說明: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他們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他們?nèi)齻€并做出了不一樣的評價。課文的情節(jié)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很適合兒童分角色朗讀,創(chuàng)造性表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根據(jù)課文的語言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故事內(nèi)容。
4.品析重點詞句,理解和感悟課文內(nèi)容。在閱讀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獲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品析重點詞句,理解和感悟課文內(nèi)容。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根據(jù)課文的語言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故事內(nèi)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指導書寫生字麥:mi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生字、詞語,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讀準多音字興干磨在本課的讀音。
3.同桌互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課文2、3、4自然段,了解同樣的麥子在三個小動物眼中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2.抓住關鍵詞句指導朗讀,體會和感悟三個小動物的性格特點。
a)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6、7、8、9自然段,體會三個小動物的不同特點。
b)抓住三個小動物的語言指導朗讀。
四、演繹故事,發(fā)展思維。
1.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語言特點。
2.看插圖,想內(nèi)容,演故事。
3.抓住土地爺爺?shù)娜N不同反應,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創(chuàng)造性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五、利用詞串,回歸整體。
1.讀詞串,回想故事內(nèi)容。
黃燦燦的麥子飽滿的麥粒上等的麥種
磨成面粉保存起來全種下了地
哈哈大笑點點頭興奮地說
2.布置作業(yè)。
如果給你一袋麥子,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復述《三袋麥子》的故事,
二、交流作業(yè)如果給你一袋麥子,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講述自己的故事。
三、練習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課文。
四、練習書寫生字詞,會用撫摸、迫不及待寫話。
《三袋麥子》教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袋麥子》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三袋麥子》教案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主學習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2、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師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標畫出課文中不懂的問題。
二、展示交流。
1、檢查自讀情況。
(1)匯報詞語,(出示要求掌握的詞語,爭做小老師領讀,從幾位同學中選出一位“最佳小老師”,得到一顆紅五星)。詞語注解等
(2)、請同學進行新舊生字的比較,說說哪些詞容易寫錯,應注意什么。教師范寫,學生練寫描紅。
(3)、小組內(nèi)分段接讀課文,其余同學認真聽,指出優(yōu)缺點,并糾錯,其他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引導:抓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干什么?
三、默讀課文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小豬、小牛、小猴是怎樣對待土地公公給的麥子的?畫出有關詞語,想一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理解關鍵詞語:開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種
2、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評價小豬、小牛、小猴的?
3、小組合作交流。
四、讀中感悟,學議釋疑.
1、匯報交流,教師作適當引導,點撥,并相機指導讀好相關自然段。
相機引導學生讀好關鍵詞語:
小豬開心地喊、迫不及待(讀出急迫的心情)。
小??戳擞挚矗南耄ㄗx好心理活動)
小猴:全都
2、指導口述這部分課文。要求學生看板書練說:先分組說一個小動物的做法,再連起來說。
3、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課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第2、3、4自然段分組競賽讀。
五、達標練習,掌握字詞。
1、小結(jié)本課所學內(nèi)容,并進行互評
2、學生完成《學習樂園》1、2小題。同桌互換檢查。
六、作業(yè):
⒈用鋼筆描紅,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的習慣。
⒉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自主檢查,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糾正改錯。
2、指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nèi)容。
二、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⒈理解課文內(nèi)容。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完成練習。
土地爺爺夸______________(誰)______________(怎么樣)
討論并理解有關詞語:舔了舔舌頭、節(jié)儉、滿滿的。
三、品讀感悟。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部分全是人物對話,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個人說話時是什么語氣,說話時地心情怎樣,該怎樣讀才正確?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得不正確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讀,其他同學聽后糾正。
教師范讀難點:小豬回答土地爺爺?shù)脑挕?br>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導口述這部分內(nèi)容:
⑴看板書:自己練讀。
⑵指名口述:其他學生糾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學生練習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學生口述。
四、拓展延伸
⒈指名學生口述全文。指導學生講、評議:
(1)語言是否準確連貫,句子是否通順。(2)講的內(nèi)容是否正確。(3)是否有豐富的表情。
⒉討論: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得到的三袋麥子上,誰的做法好?為什么?
⒊教師小結(jié):
課文給我們見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節(jié)約,什么叫聰明能干。小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我們啟發(fā)很大,今后我們要想小猴學習。
四、作業(yè):
⒈課堂作業(yè):完成書后第三題。
⒉課后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三袋麥子
土地爺爺送麥子
(第二年)
小豬做成食品吃光
小牛保存下來剩半口袋
小猴全種下地豐收麥子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袋麥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jié)日禮物——一袋麥子后,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后,土地爺爺故地重訪,并對于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
們是怎么處理這三袋麥子的呢?讀讀課文畫出相應的語句。之后來說說從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小牛、小猴?這時,我問孩子們:假如,你就是一個動物,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么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獨特性的基礎上,正確帶領學生去肯定土地爺爺?shù)亩嘣u價,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課堂上,學生沒有簡單地效法小猴,也沒有一味地排斥小豬。答案五花八門:“我會吃一半,種一半”;“我會做出各種各樣的食品送給好多好多人吃”;“我會把麥子送給貧窮的人”。通過這一討論來引導學生多元認同,自覺地去調(diào)整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第二年土地爺爺來到小動物家看到了他們不同的處理方式,給予了不同的態(tài)度。
最活躍的是孩子們表演的時候。低年級學生有著較強的表演欲望。因此我盡量開發(fā)教材資源,設計表演內(nèi)容,讓學生參與表演。通過了示范表演、會的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的情感與被感知的對象融為一體,達到了情感的升華。學生在表演中學習,在表演中發(fā)展自己,課堂氣氛尤為活躍。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袋麥子》也是一篇童話故事,對小孩子的吸引力那是非常大的。我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并沒有完全按照教案來上,因為在課堂上,許多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我先讓他們?nèi)タ纯葱∝i收到麥子后的反應,同時讓孩子們知道怎么讀,并讀好,以學生自學的方式讓他們了解小猴、小豬的方法。在都了解完之后,我讓他們給麥子去名字,經(jīng)過引導,他們都能從文中找出金燦燦、飽滿、麥種這樣的詞來看待這個麥子。
一年之后,土地爺爺去看看他們。這里我先帶領孩子懂得小豬的憨厚可愛以及土地爺爺?shù)墓笮?。然后自學小猴與小牛,在交流時,令我驚訝的是,他們都能說到小牛節(jié)約,我覺得在我不引導的情況下,應該不會有很多孩子能說出來,所以,從這里我覺得一些課文對孩子的吸引會促進他們的思考,假使一些并不有趣的課文,那么這時候教師就應該思考如何去增強氣氛。所以我們應該懂得吸引孩子,而不是為了上課而上課。這堂課的最后,孩子們都是認為小猴好,為什么好呢,我覺得是不能只看當前,要為長遠利益打算,并要懂得創(chuàng)造??上н@里我引導得不好,最后完全是硬塞給孩子的,所以在這里非常失敗。
三袋麥子 教學設計
21三袋麥子(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⒉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
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zhì)。
二、教學重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zhì)。
三、教具: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㈠、復習鞏固
⒈出示詞語:
麥子迫不及待保存雜糧節(jié)儉防止搬到拜訪仍有
..........
神秘收獲
..
饅頭烙餅發(fā)霉蟲蛀添舌頭憨厚麥囤
.......
⒉齊讀詞語
⒊師述: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能夠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現(xiàn)在請認為自己能正
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把課文朗讀一遍。
⒋學生齊讀課文
⒌師述: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還要
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㈡、教學第一部分(§1-4)
⒈教師設問質(zhì)疑: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從土地爺爺那兒得到了一份節(jié)日禮
物——一口袋麥子,它們是怎樣處理自己那口袋麥子的?請
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⒉學生自由輕讀課文
⒊指名回答:小豬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
⑴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吃光”
⑵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⑶指導朗讀
①提問:但小豬得到麥子時,它的心情是怎樣的?(開心)
那我們應該怎么讀它說的那段話?
②相機出示紅線,劃出小豬說的話
③指名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④教師小結(jié):我們要抓住關鍵詞“太棒啦”“最愛吃”,帶著小豬高興的心情來
朗讀。
⑤齊讀第二自然段
⒋過渡:那么還有兩個動物是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的呢?
⑴指名回答相機板書:“保存”“全種下了地”
⑵提問:小??吹禁溩雍螅睦锸窃趺聪氲哪??請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用“.”圈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⑶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
⑷指名讀用“——”劃出的句子
⑸指導朗讀
①口述:剛才我們用抓住關鍵詞的方法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
同樣的方法來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學生輕聲讀課文
③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捧起”“看了又看”“心想”等詞語細致描寫了小牛得到麥子后的表現(xiàn)。“先……再……”這個句子告訴我們小牛是多么細心。)
④齊讀第三自然段
⑹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剛才通過朗讀,同學們知道了小猴的思路與小豬、小牛完全不同,它
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三個動物對三袋麥子采取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處理
方法。那么一年后,當土地爺爺再次來訪時,對小豬、小牛、小猴的
做法是怎樣看待的呢?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找一找有關的
語句,用筆畫一畫,并讀一讀。
㈢教學第二部分(§5-9)
⒈出示
誰怎么樣?
土地爺爺
夸
⒉學生輕聲讀課文,分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⒊指名回答,完成表格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小豬憨厚可愛小牛節(jié)儉小猴聰明能
干”
⒋教學第六自然段
⑴出示課文插圖
⑵口述:剛才我們齊讀了課文,又輕聲朗讀了課文?,F(xiàn)在我們換一種朗讀方法,
老師讀到哪兒停下來,就請同學們接下去。
⑶師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拄著拐杖來到了小豬家,小豬看到土地爺爺,說
——(生齊說:感謝您去年送給我的那袋麥子,那可是我吃過的最好
吃的東西,可惜只吃了幾天。)說著,小豬好像又——(生齊說;回
味起饅頭和烙餅的香味)不由得——(生齊說:舔了舔舌頭。)看
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生齊說:哈哈大笑。)
⑷口述:讀了課文,你們認為小豬怎么樣?(憨厚可愛)說說你的理由。
(抓住“最好吃”“只吃了幾天”“回味”“舔了舔舌頭”等詞語體會小豬的
“憨厚可愛”)
⑸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讀、齊讀(教師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朗讀)
⒌教學第七自然段
⑴指名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七自然段(男同學演小牛,女同學讀旁白)
⑵提問:你們覺得小牛怎么樣?(節(jié)儉)說說你的理由。
(從“至今”“仍有”可以看出小牛很節(jié)儉)
⑶指導朗讀
男同學讀小牛,全體女同學讀旁白
⒍教學第八、九自然段
⑴口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拜訪了小豬、小牛后,最后來到了小猴家,談起了
去年的那口袋麥子。大家想一想,土地爺爺會怎么問小猴?(指名回
答)小猴又是怎么回答的?(小猴“神秘”地說:“請跟我來。”)
⑵口述:小猴沒有直接說出它的那口袋麥子現(xiàn)在怎么樣了,而是賣了一個關子,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那口袋麥子現(xiàn)在怎么樣了嗎?我們一起跟著小猴去
看一看。
⑶師引讀,生跟讀
土地爺爺跟著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麥囤里堆得——(生齊讀:滿滿的)
小猴說——(生齊讀: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
吧。)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生齊讀:你真聰明!真能干?。?/p>
⑷口述:土地爺爺興奮地夸小猴聰明能干,那么同學們你們認為小猴聰明嗎?
為什么?(小猴把一口袋埋葬變成了更多的麥子)
⑸指導朗讀
①提問:小猴的話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高興、自豪)
(教師相機指導,通過“拉著”“神秘”“都是”“您帶一些……”等詞
語體會小猴自豪、喜悅的心情)
②指名朗讀,齊讀
⒎口述:這部分課文全是人物的對話,請同學們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體會一下
每個人說話時的語氣和心情,同桌之間可以分角色互讀,聽一聽你的
同桌讀的怎么樣?
(學生輕讀課文)
㈣總結(jié)課文
⒈出示:比一比,看誰的做法好?
⒉分組討論、交流
⒊請同學各抒己見,說一說誰的做法好
⒋師述:小猴的做法最好,它考慮得很長遠,我們給小猴加三顆星。我們一起夸一夸小猴。
(生齊說:“小猴!小猴!你真棒!”學生邊說邊拍兩下手)
⒌提問:那么小豬、小牛的身上有沒有優(yōu)點呢?(指名回答)
⒍師述:小豬、小牛的做法雖然沒有小猴好,但在它們身上也有可取之處,我
們給它們加兩顆星。(閃爍兩顆星)
⒎總結(ji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豬、
小牛、小猴三個動物性格各異,然而都很可愛,小豬憨厚得可愛,小
牛的可愛在于節(jié)儉,小猴的聰明能干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㈤布置作業(yè):
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把這則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
三袋麥子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二、初讀課文:
⒈自學課文。
⑴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一說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
⑵會讀、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烙餅
發(fā)霉
麥囤
⒉教師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學習。
⒊檢查自學效果。
⑴
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讀生字卡片,注意練好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詞語:
烙餅
發(fā)霉
麥囤
三、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按快要過年了一年以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說一說每部分講什么?
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講三個小動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麥,他們各自作了處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講土地爺爺向三個小主人公詢問他們各自處理麥子的情況。
四、精讀課文內(nèi)容。
⒈
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麥子后詩怎樣做的?他們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畫出有關詞語,想一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理解關鍵詞語:
開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種
⒉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關鍵詞語。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課文。要求學生看板書練說:先分組說一個小動物的做法,在連起來說。
⒋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課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第2、3、4自然段分組競賽讀。
五、課堂作業(yè):
⒈用鋼筆描紅,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的習慣。
⒉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⒈聽寫生字詞,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⒉練習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課文內(nèi)容。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完成練習。
土地爺爺夸______________(誰)______________(怎么樣)
討論并理解有關詞語:舔了舔舌頭、節(jié)儉、滿滿的。
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部分全是人物對話,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個人說話時四什么語氣,說話時地心情怎樣,該怎樣讀才正確?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得不正確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讀,其他同學聽后糾正。
教師范讀難點:
小豬回答土地爺爺?shù)脑挕?/p>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內(nèi)容:
⑴看板書:自己練讀。
⑵指名口述:其他學生糾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學生練習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學生口述。
三、總結(jié)全文:
⒈指名學生口述全文。
⒉討論: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得到的三袋麥子上,誰的做法好?為什么?
⒊教師小結(jié):
課文給我們見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節(jié)約,什么叫聰明能干。小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我們啟發(fā)很大,今后我們要想小猴學習。
四、作業(yè):
⒈課堂作業(yè):完成書后第三題。
⒉課后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
小豬--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
存---節(jié)約
小猴--全種地---聰明能干
《三袋麥子》優(yōu)秀教學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袋麥子》優(yōu)秀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了解由生字組成詞語的意思,學會用“拜訪”說一句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2.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評價。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專心讀書、認真寫字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板書:齊讀,指導“麥”字上下結(jié)構(gòu),豎在豎中線上,“子”輕聲)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先讀課后生字,再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A.出示詞語。
饅頭、憨厚、搬、節(jié)儉
防止、拜訪、仍
蟲蛀、至今
B.自讀。
C.細心的同學找找各組加點字有什么共同點?
D.指名讀。
三、再讀課文
1.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
2.學生自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
4.評價,獎勵
四、三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意思呢?
2.學生自讀。
3.交流。
烙餅:在熱鍋上燙熟的餅,本課指小豬做的小麥面餅。
發(fā)霉:指小麥生了霉菌。
蟲蛀:被蟲咬壞。
麥囤:存放較多糧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讀
1.讀了這個故事,在小豬、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呀,為什么?
2.指導口述。
3.戴頭飾到講臺邊表演邊朗讀。
六、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拿來了節(jié)日禮物——三袋麥子
2.誰來說說,土地爺爺把這三代麥子送給了誰?(貼小動物的頭像)
3.小豬、小牛、小猴得到一袋麥子后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小結(jié):我們?nèi)齻€動物朋友各有主意;小豬剛過了年,就把麥子吃光了;小牛很會保存,經(jīng)常把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小猴是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板書:吃存種)
二、學習5---9自然段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一年又過去了,土地爺爺又來拜訪我們?nèi)粍游锱笥?。小豬,小牛和小猴會怎么回答?土地爺爺又會說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趕快打開書本,讀讀課文5--9自然段,有疑問的地方打上問號。
1.用“拜訪”說一句話。
出示句式:土地爺爺夸(誰)(怎么樣)。
2.土地爺爺先來到誰家?指名讀。
小豬說了什么?小豬的神情、語氣指導。
“不由得舔了舔舌頭”誰來表演一下。
假如你是土地爺爺,怎樣評價小豬呢?
小結(jié):恩,原先老師認為小豬好吃懶做,沒想到在這個故事中,它還會做各種美食,真是個會享受生活的美食家呀!
3.告別了小豬,土地爺爺來到了誰家?指名讀。
小牛說了什么?小牛的心理、語氣指導。
土地爺爺會怎么夸小牛?
小結(jié):是呀!在土地爺爺眼里小牛是節(jié)儉的孩子,這是多么美好的品質(zhì)啊!
4.接下來該去拜訪誰了?
小猴是怎么接待土地爺爺?shù)?齊讀。
師:“神秘”是什么意思啊?
生如果感到困難,師點撥:小猴神秘地說:“請跟我來?!蓖恋貭敔斨朗鞘裁词聠?土地爺爺會想什么?
是呀!小猴要帶我上哪,真讓人猜不透,這就叫“神秘”。師生配合表現(xiàn)出神秘
小猴是怎么說的?指導熱情、好客、高興的語氣
土地爺爺是怎么表揚小猴的?
小結(jié):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并種下地,收獲更多的麥種.小猴確實有遠見,夠聰明。
三、多元認同引導學生各抒己見
這三個動物朋友,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生各抒己見。
師:大家想法不一樣,但都有道理.大雪紛飛,又要過年了.有一天土地爺爺也拎著一口袋東西來到你的家里,他說這是聰明的小猴送給你的一口袋麥子.這袋麥子呀,金燦燦,顆粒飽滿,你拿到這袋麥子會怎么處理呢?
小結(jié):小朋友都很有主見,有自己的打算,如果懂得學習三個小動物的優(yōu)點,將他們的方法合起來,就更有頭腦啦!
四、遷移拓展提升思想認識
如果把麥子當錢的話,小豬是個有錢馬上花,懂得享受的人;小牛是個有錢慢慢花,善于計劃的人;小猴是個用錢去投資做生意,敢于冒險的人。你過年得到了壓歲錢,會怎么處理?
五、作業(yè)超市
1.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或身邊的朋友聽.
2.課本劇續(xù)演:土地爺爺給你送來了一袋麥子,你會如何處理?可以3、4個人為一組,排練出來。
教學反思:
課堂上引導學生比較三個小動物的處理方法,相機思考發(fā)言:假如是你,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么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獨特性的基礎上,正確帶領學生去肯定土地爺爺?shù)亩嘣u價,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課堂上,學生沒有簡單地效法小猴,也沒有一味地排斥小豬。答案五花八門:“我會吃一半,種一半”;“我會做出各種各樣的食品送給好多好多人吃”;“我會把麥子送給貧窮的人”。通過這一討論來引導學生多元認同,自覺地去調(diào)整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低年級學生有著較強的表演欲望。因此我盡量開發(fā)教材資源,設計表演內(nèi)容,讓學生參與表演。通過示范表演、會的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的情感與被感知的對象融為一體,達到了情感的升華。學生在表演中學習,在表演中發(fā)展自己,課堂氣氛尤為活躍。
《三袋麥子》評課材料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三袋麥子》評課材料》,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三袋麥子》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童話故事。這是一個有趣味的故事,表現(xiàn)了不同的價值觀取向,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自我體驗和探究能力,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我們學校的崔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
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白只有播種才能有收獲的道理。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diào)豐富語言的積累。
崔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小豬、小猴和小牛的特點,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崔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導入時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兩個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指名看圖說出動物的名稱并認讀詞語。在這里老師以小伙伴的身份出現(xiàn),導入自然,符合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有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來看看他們之間發(fā)生什么事,看看他們是怎樣對待土地爺爺送的禮物?想知道就請大家打開書來聽讀,了解課文的大意,這樣過渡語言樸素,自然得體。
三、自主識字、生生互動
新字的學習,老師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畫出來,然后老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書中的土地爺爺,也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接著出示帶生字的句子選讀、齊讀、帶音節(jié)讀,脫拼音讀,采用自學、同位互相讀、正音,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讀音,最后用游戲的方法檢查識字的效果,摘蘋果的游戲形象地體現(xiàn)自主識字、生生互動的結(jié)果。
四、以生為本、朗讀感悟。
在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改中,提出了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自主、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這一課的執(zhí)教中,如:崔老師釋題后就給學生的讀書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還采用聽讀、范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展讀理解
崔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很有創(chuàng)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感悟
(1)在品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崔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別找出小動物收到禮物時的句子,然后指導朗讀,從而感受到小動物各自的心情,感悟他們的性格特點。抓住如開心地喊、迫不及待、捧起、看了又看等,老師通過范讀,特別注意讀好這些詞,讀好語氣,讀出感情,再讓學生評議,找出輕讀重讀的字詞,在這里巧妙地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動作示意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讓學生評價,老師在評價中稱贊和表揚學生,給學生帶來了好心情,師生起到互動的作用,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開了綠燈。這一步教學環(huán)節(jié)很扎實,切實體現(xiàn)為培養(yǎng)朗讀能力而設計。接著,崔老師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找出小動物得到禮物后的做法和土地爺爺對他們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從朗讀到感悟。崔老師根據(jù)課文對話鮮明、有利于培養(yǎng)朗讀的優(yōu)勢,抓住讀好對話訓練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品讀和評評議議,在讀中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創(chuàng)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用內(nèi)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熏陶。
3、悟讀延伸
崔老師承著品讀感悟的學習熱情,通過質(zhì)疑引導知識延伸,情感得到升華。如假如土地爺爺把一袋麥子送給你,你會怎么做?這一質(zhì)疑,學生思維又一次激發(fā),思維探索縱橫發(fā)展,學生躍躍欲試,爭相各抒己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能力。
五、創(chuàng)作活動、拓展思維
崔老師為學生設計了實踐平臺:創(chuàng)編童話《三袋麥子后記》。想想看土地爺爺還會麥子送給誰?他們又會怎樣做呢?讓學生以讀引讀,以讀引說,拓展了思維,培養(yǎng)了語言,提倡了學習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袋麥子》教后反思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很適合孩子們閱讀。
在精讀課文時,=指導學習第二自然段描寫小豬的段落,我先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小豬的話,來體會小豬內(nèi)心的激動與興奮;抓住重點詞語,如“各種各樣”體會小豬的心靈手巧。接下來,學習第六自然段,從“感謝”、“最好吃的”、“舔了舔嘴唇”以及土地爺爺對小豬的評價,來感受小豬的人物形象是憨厚可愛的。在學習小牛的段落時,我按照上面的方法組織了教學,學生能深入地理解小牛的特點。
在學習小猴的段落時,我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自學,并在小組合作中進行交流。我感覺這種方法用得較好,教給了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把學習小豬段落的方法遷移到學習小猴段落上。該環(huán)節(jié)設計體現(xiàn)了課改的三個維度,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自己進行實踐,體現(xiàn)了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在學習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時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彼?,在比較三個人物形象時,我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說說自己最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學生們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外顯交流。他們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不斷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獲得思想的啟迪,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蘇教版三上《三袋麥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個人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教學第一課時,根據(jù)課文的語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各抒已見,從“學習生字”到“走進文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凸現(xiàn)自己的獨特感悟、理解。在教學中教師也有意識地給學生滲透了現(xiàn)代人的理念。讓學生在自我體驗中,個性得到張揚,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一個開放的課堂還給學生。
預設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三個小動物對麥子不同的處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掌握生字詞,理解三個小動物對麥子不同的處理。
課前準備:
多謀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前置學習,嘗試初體驗
上課前我們來做個有趣的游戲,叫“我說你猜”。我說一句臺詞,你來說說出自哪個童話故事。
1、芝麻,芝麻,快開門!
2、小女孩和她奶奶一起飛到?jīng)]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3、魔鏡呀,魔鏡呀,請你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
4、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們生根長葉的地方。
小結(jié):看來,中外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已深深植入我們的心田,伴隨我們度過幸福的童年,請繼續(xù)猜。小猴說:“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是我的收獲?!苯裉煳覀円獙W的這個童話故事就是《三袋麥子》。
設計思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往往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利用說臺詞,猜童話引入,把學生一下子帶入童話世界。學生思維活躍、精神振作,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自然地引入課題,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教師引領,探究促體驗
1、看,今天土地爺爺給大家?guī)砹巳溩?。這三袋麥子將要作一次長途旅行,在旅行中他們會有怎樣的命運呢?課前同學們都做了充分的預習。
2、先讓我們進入第一板塊:我學字詞。請大家在組內(nèi)展示自己預習的收獲。出示要求。
3、接下來該大膽交流了???,這些攔路虎誰能幫大家掃除,哪個小組先來提醒大家生字的讀音。其他小組補充。
4、讀著這些詞,你還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5、這些是本課的生字,你認為哪個字難寫?誰能做小老師幫幫他的?
6、請大家拿出鋼筆,做好拿筆的姿勢,擺好寫字的姿勢,同桌互相檢查一下,是否標準?請完成課后“用鋼筆描紅”,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
設計思路: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自學生字詞的能力,在課堂上我采用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小組內(nèi)展示自己的預習收獲,然后在教師引領下大膽交流。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共體驗
1、學會了生字詞,接下來讓我們進入第二板塊:走進課文。請在四人小組內(nèi)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邊讀邊想:《三袋麥子》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看,這就是土地爺爺送給三個小動物的麥子,咱們看來一模一樣的麥子,三個小動物看到的卻不太一樣??焖倌x課文,邊讀邊找出他們眼中的麥子。
3、那他們分別是怎樣處理眼前的這些麥子的呢?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誰能讀給大家聽?
設計思路: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注意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不斷鼓勵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通過課堂上富有啟迪的問題設計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情境設置,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想象美好奔放。他們流露出的美好情操更是自然地在富有活力和創(chuàng)意的對話中不斷地傳遞,從而深深地感染著彼此。
四、引導表現(xiàn),實踐深體驗
1、故事讀到這兒是不是越來越有意思了,同樣是一袋麥子,三個小動物看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樣。那一年以后,當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三個小動物的時候,他們會對土地爺爺說些什么?土地爺爺又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映呢?請大家默讀課文6、7、8、9自然段,默默地讀,靜靜地想,老師特別想知道這次讀完后,你們會讀出一只()的小豬,()的小牛,和()的小猴。
2、課文讀完了,現(xiàn)在你能說一說嗎?
3、小結(jié):看來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
4、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么?如果是你,會怎樣做?課后請大家繼續(xù)讀課文,下一課我們將一邊交流一邊把課文讀得有滋有味。
設計思路:
新課改中,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同時還應該注重學生正確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所以在這部分教學時,有必要對三種小動物不同的態(tài)度進行整合,取長補短,互相滲透,相得益彰,為下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袋麥子》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文章寫了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不同態(tài)度,語言通俗,情節(jié)簡單,但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和小動物鮮明的個性要引導學生仔細感悟體味。教學中,我設計了“讀”、“比”、“演”、“議”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扎實的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讀
1.談話導人,揭示課題。
2.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文中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學。
(2)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邊讀邊交流字詞的自學情況。
4.自讀。要求讀得流利而有感情。
5.賽一賽,看誰讀得最好。
二、比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描述三個小動物不同處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爺爺對小動物們的不同態(tài)度的句子,進行比較。
1.比一比,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shù)柠溩右院螅謩e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豬只看到麥子的顏色“黃燦燦”,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麥子的顆粒很“飽滿”,他想“保存起來慢慢吃”;小猴覺得這是“上等的麥種”,想到了“種”)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小猴想得全面、長遠,我又設計了三個問題:
①怎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顏色黃燦燦,顆粒很飽滿等)
②小猴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說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細,比小豬、小牛全面;b.有豐富的勞動經(jīng)驗)
③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么想呢?(從中體會小猴能認真動腦,考慮問題周到、長遠)
2.比一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豬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麥子好好地“保存”起來,“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麥子“全種下了地”,經(jīng)過辛勤的勞動,獲得了大豐收)
通過比較,不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優(yōu)孰劣也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爺爺對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
(扣住“哈哈大笑”、“夸獎”、“興奮”三個詞,體會土地爺爺對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一個比一個滿意)
三、演
在充分理解、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采用表演這一教學方法,既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創(chuàng)意的運用表達。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準備。以小組為單位定好角色,認真熟悉課文,談談自己打算怎樣來表演。教師指導:要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有些臺詞和動作要展開想像,自己設計。表演時,要進入角色,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組內(nèi)演練,教師巡回指導,再選幾組好的上臺表演。
第三步:評價。師生共同點評。要求從表情、動作、臺詞、配合等方面作出綜合評價,選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
四、議
此時,學生對課文已透徹理解,引導學生感悟三個小動物的個性已是水到渠成了。
1.思考:在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請說出理由。
2.同桌二人說說議議:
3.班內(nèi)交流;
開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優(yōu)點。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看到三個小動物各有所長,都很惹人喜歡。小豬:憨厚可愛,性格率直,而且是個出色的點心師(能做各種各樣的食品)。小牛:勤勞節(jié)儉,做事有打算,還是個很好的保管員(經(jīng)常把麥子搬出去透風、曬太陽)。小猴:聰明能干,觀察仔細,愛動腦筋。至此,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形象已出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中。
4.拓展延伸。
議一議,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給孩子一袋什么樣的麥子—《三袋麥子》
[設計背景]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情節(jié)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jié)日禮物——三袋麥子后,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后,土地爺爺故地重訪,并對于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
面對憨厚可愛的小豬,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勞節(jié)儉的小牛,土地爺爺點頭夸贊;尤其是小猴,土地爺爺顯得異常興奮。那么,在土地爺爺心目中究竟誰是最優(yōu)秀的?這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本文教學中可以出彩的亮點。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但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學中不僅應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自我體驗。
[設計過程]
一、讀讀議議————給孩子一袋“可愛憨厚”的麥子
1、自讀第二小節(jié),分組討論。
①小豬看到這袋麥子后,有什么表現(xiàn)?(重點突出“開心”、“喊”等詞語,強調(diào)閱讀中的兩個“!”)
②小豬是如何處理這袋麥子的?(重點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詞語)
2、練習讀第二小節(jié),讀出自己的體會與理解。(引導體會小豬的高興勁及迫不及待的樣子)
3、默讀第六小節(jié)后,討論。
①當土地爺爺來到小豬家,小豬怎么說了?(試著揣摩小豬的語氣)
②你以為小豬有什么特點?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③假如你是土地爺爺,你會怎樣評價小豬呢?
4、對比讀第二、六小節(jié),同桌討論。
①你喜歡小豬嗎?說說你的想法。
②試著給這袋麥子取個好聽的名兒。(可愛的麥子、充滿活力的麥子、憨厚的麥子等)
二、劃劃想想————給孩子一袋“勤勞節(jié)儉”的麥子
1、劃一劃。
①小??吹禁溩雍?,有哪些想法?(重點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詞語)
②小牛拿到麥子后,怎么做了?(重點突出“透風”、“曬曬太陽”等)此處可進行句式訓練,“因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爺爺?shù)搅诵∨<遥麜π∨Uf些什么呢?
②土地爺爺?shù)弥∨0邀溩颖4嫫饋砗螅謺π∨Uf些什么呢?(圍繞小牛的“勤勞節(jié)儉”方面)
3、小結(jié)提問。
①是呀!在土地爺爺眼里小牛是節(jié)儉的孩子,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品質(zhì)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鄰居,你會怎么夸贊他呢?先想一想,再與同桌交流。
②思考:土地爺爺送給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樣的麥子?(勤勞的麥子、節(jié)儉的麥子、美好的麥子等)
三、說說演演————給孩子一袋“能干聰明”的麥子
1、說一說。
情境一:土地爺爺給小猴送了一袋麥子,小猴高興地收下了這袋麥子。小猴就把麥子擺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還不時發(fā)出嘖嘖的贊嘆:“好麥子,好麥子……”
情境二:土地爺爺看了小猴的糧倉,直夸小猴能干聰明。小猴非常謙虛地說:“我只不過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著小猴將自己種麥子的經(jīng)過翔實地告訴了土地爺爺……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種麥的經(jīng)過。(突出小猴的辛勞)
②土地爺爺來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爺爺?shù)哪挲g、語氣及心理活動等特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爺爺?shù)慕?jīng)過。(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聰明勁)
3、演后組織說話訓練。
①你喜歡這聰明、能干的小猴嗎?說說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給這袋麥子取個什么名字?(聰明的麥子、能干的麥子、智慧的麥子、創(chuàng)造的麥子等)
四、悟悟?qū)憣憽o孩子一袋“永遠”的麥子
1、悟一悟。
課文學完了,相信這三個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這三袋麥子也會帶給你的啟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擁有了一袋什么樣的麥子呢?可愛憨厚的?勤勞節(jié)儉的?聰明能干的?還是?
2、寫一寫。
請同學們將自己的所思所悟動筆寫下來,要求表達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教師總結(jié):或許這是一袋可愛憨厚的麥子,或許這是一袋能干聰明的麥子,或許這袋麥子里有可愛,有節(jié)儉,也有聰明,或許這袋麥子就蘊涵著我們的智慧,我們的思想,或許,或許……。但無論如何,他應當成為我們心靈的麥子,成為我們精神的麥子,成為我們共同的永遠的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