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健康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3《物質的檢驗》教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高中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幫助高中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關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物質的檢驗》教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質的檢驗》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鑒別一些常見的物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物質進行檢驗和鑒別,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與步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實驗方案的設計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常見物質的檢驗和鑒別的方法。
2.教學難點: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檢驗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生活中的化學
1、請你說說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
例如:、、、、、、、、等。
2、請你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出上述幾種物質。
活動二、合作過關----巧辯試劑
第1關:任選一種試劑鑒別
兩瓶失去標簽的試劑分別是HCl、Ca(OH)2,你有多少種方法鑒別它們?
①,②,③,
④,⑤,⑥……
歸納整理常見酸性溶液、堿性溶液、碳酸鹽溶液的鑒別方法。
第2關:加入一種試劑鑒別
現(xiàn)有HCl、Ca(OH)2、NaCl三種無色溶液,選擇加入一種試劑來鑒別。(小組交流討論并發(fā)言,請學生到講臺進行演示實驗)
所加試劑\現(xiàn)象
HCl
Ca(OH)2
NaCl
第3關:不加任何試劑即可鑒別
現(xiàn)有HCl、Ca(OH)2、NaCl、CuSO4四種溶液,不添加任何試劑就能鑒別出來。
要求:1、小組討論,團隊合作設計實驗方案。
2、利用實驗藥品和儀器進行探究實驗。
(實驗藥品:A、B、C、D四瓶試劑。實驗儀器:試管若干、滴管4支)
3、記錄實驗現(xiàn)象,鑒別出四瓶溶液。組長匯報實驗方案和結論。
A
B
C
D
溶液名稱
活動三、我會整理
1、鑒別物質的常用方法:
物理方法:看、聞、溶……
化學方法:①任選試劑鑒別②加入一種試劑鑒別③不加任何試劑鑒別
2、檢驗及鑒別物質的一般步驟:取樣、操作、現(xiàn)象、結論。
活動四、科技前沿
1、酒精測試儀
2、指紋識別儀
3、便攜式DNA分析儀
擴展閱讀
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常見物質的檢驗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常見物質的檢驗”,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第二單元第2課時常見物質的檢驗
一、學習目標
1.學會Cl-、SO42-、CO32-、NH4+等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能用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xiàn)象分析等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初步學會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學會主動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化學研究中,人們經常根據某些特征性質、特征反應、特征現(xiàn)象和特征條件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檢驗知識,但不夠系統(tǒng)化,需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本節(jié)課選擇Cl-、SO42-、CO32-、NH4+等常見離子作為檢驗對象,復習總結初中化學知識,學習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介紹現(xiàn)代分析測試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止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檢驗方案的設計及操作技能。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物質檢驗的意義和價值,并初步明確進行物質檢驗的依據或策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提出具體的任務。
四、教學過程
[導入]物質的檢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如為保證公平競賽,在大型運動會上會進行興奮劑檢測;檢查身體時對血糖血脂的檢驗;質檢員對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的檢驗,等等。
[情景]“資料鏈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農藥袋上的標簽可知,該農藥含有碳酸銨和硫酸銅兩種成分。如何通過實驗確證該農藥中含有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呢?指出所用的試劑、預期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欄目中的實驗1-4。
離子試劑現(xiàn)象
實驗1NH4+
實驗2Cl—
實驗3SO42—
各個實驗中,依次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NH4+、Cl—、SO42—等離子的檢驗所采用的試劑和方法等:
NH4+:加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Cl—:滴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鹽酸,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討論]在完成相關實驗時,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及相關元素化合物知識,分析下列問題:
實驗1:試紙為何要潤濕?實驗2:為何要加稀硝酸?實驗3:為什么要加稀鹽酸?
[補充實驗]碳酸鉀、碳酸鈉分別與硝酸銀、氯化鋇溶液反應,并分別滴加酸溶液。
結論:氨氣溶于水才能電離出OH—;
檢驗Cl—加入稀硝酸是為了避免CO32—的干擾;
檢驗SO42—加入稀鹽酸是為了排除CO32—的干擾。
[小結]什么是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應根據物質獨有的特性,要求反應靈敏、現(xiàn)象明顯、操作簡便、結論可靠。
你還能回憶出哪些物質的檢驗方法呢?
要求:能夠獨立、準確地回顧出一些物質檢驗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歸納出有關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學生回憶常見物質的檢驗:碳酸鹽、酸、堿、淀粉、絲綢制品等。
[遷移]“資料鏈接”——由加碘鹽標簽可知,加碘鹽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條件下與KI反應得到碘單質。
如何確證碘鹽中的碘不是單質碘?如何確證某食鹽是否已加碘?如何確定加碘食鹽中含有鉀?
用淀粉液檢驗是否含碘單質;根據所提供KIO3的性質并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焰色反應
金屬或金屬離子的檢驗通常采用焰色反應。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什么叫焰色反應?為何可用焰色反應來檢驗金屬或金屬離子?如何進行焰色反應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過渡]物質的檢驗在工農業(yè)生產、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學學習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學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掌握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份。
1.人們經常依據什么來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
2.歸納總結物質(或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3.物質(或離子)檢驗時,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小結]
1.物質檢驗的依據:
(1)待檢物質的特征性質;
(2)待檢物質的特征反應以及反應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
2、常見物質檢驗的方法:
待檢測的物質檢驗方法
碳酸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的氣體
銨鹽與強堿溶液加熱反應,產生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
硫酸鹽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鹽酸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食品中的淀粉與碘水反應,生成藍色物質
絲綢制品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
金屬元素焰色反應
[拓展]此外,我們還可以用紅外光譜儀確定物質中含有的某些有機基團;元素分析儀測定物質中元素;原子吸收光譜確定物質中含有的金屬元素。
高一化學教案:《常見物質的檢驗》教學設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學教案:《常見物質的檢驗》教學設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高一化學教案:《常見物質的檢驗》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學會Cl-、SO42-、CO32-、NH4+等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能用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xiàn)象分析等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初步學會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學會主動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化學研究中,人們經常根據某些特征性質、特征反應、特征現(xiàn)象和特征條件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檢驗知識,但不夠系統(tǒng)化,需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本節(jié)課選擇Cl-、SO42-、CO32-、NH4+等常見離子作為檢驗對象,復習總結初中化學知識,學習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介紹現(xiàn)代分析測試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止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檢驗方案的設計及操作技能。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物質檢驗的意義和價值,并初步明確進行物質檢驗的依據或策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提出具體的任務。
四、教學過程
[導入] 物質的檢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如為保證公平競賽,在大型運動會上會進行興奮劑檢測;檢查身體時對血糖血脂的檢驗;質檢員對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的檢驗,等等。
[情景]“資料鏈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農藥袋上的標簽可知,該農藥含有碳酸銨和硫酸銅兩種成分。如何通過實驗確證該農藥中含有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呢?指出所用的試劑、預期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 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欄目中的實驗1-4。
離子 試劑 現(xiàn)象
實驗1 NH4+
實驗2 Cl—
實驗3 SO42—
各個實驗中,依次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NH4+、Cl—、SO42—等離子的檢驗所采用的試劑和方法等:
NH4+:加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Cl—:滴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鹽酸,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討論] 在完成相關實驗時,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及相關元素化合物知識,分析下列問題:
實驗1:試紙為何要潤濕?實驗2:為何要加稀硝酸?實驗3:為什么要加稀鹽酸?
[補充實驗] 碳酸鉀、碳酸鈉分別與硝酸銀、氯化鋇溶液反應,并分別滴加酸溶液。
結論:氨氣溶于水才能電離出OH—;
檢驗Cl—加入稀硝酸是為了避免CO32—的干擾;
檢驗SO42—加入稀鹽酸是為了排除CO32—的干擾。
[小結] 什么是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應根據物質獨有的特性,要求反應靈敏、現(xiàn)象明顯、操作簡便、結論可靠。
你還能回憶出哪些物質的檢驗方法呢?
要求:能夠獨立、準確地回顧出一些物質檢驗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歸納出有關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學生回憶常見物質的檢驗:碳酸鹽、酸、堿、淀粉、絲綢制品等。
[遷移] “資料鏈接”——由加碘鹽標簽可知,加碘鹽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條件下與KI反應得到碘單質。
如何確證碘鹽中的碘不是單質碘?如何確證某食鹽是否已加碘?如何確定加碘食鹽中含有鉀?
用淀粉液檢驗是否含碘單質;根據所提供KIO3的性質并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 焰色反應
金屬或金屬離子的檢驗通常采用焰色反應。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什么叫焰色反應?為何可用焰色反應來檢驗金屬或金屬離子?如何進行焰色反應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過渡] 物質的檢驗在工農業(yè)生產、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學學習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瘜W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掌握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份。
1.人們經常依據什么來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
2.歸納總結物質(或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3.物質(或離子)檢驗時,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小結]
1.物質檢驗的依據:
(1)待檢物質的特征性質;
(2)待檢物質的特征反應以及反應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
2、常見物質檢驗的方法:
待檢測的物質 檢驗方法
碳酸鹽 與稀鹽酸反應,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的氣體
銨鹽 與強堿溶液加熱反應,產生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
硫酸鹽 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鹽酸鹽 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食品中的淀粉 與碘水反應,生成藍色物質
絲綢制品 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
金屬元素 焰色反應
[拓展] 此外,我們還可以用紅外光譜儀確定物質中含有的某些有機基團;元素分析儀測定物質中元素;原子吸收光譜確定物質中含有的金屬元素。
1.2.1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 教案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教案內容嗎?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1.2.1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 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二章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本章規(guī)劃
地球由一系列物質圈層構成,一般可分為內部圈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巖石圈由地殼及上地幔頂部的固體巖石組成,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組成了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四大圈層,四大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這是目前人類活動所涉及的主要空間范圍,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
本章內容緊緊圍繞人地關系這一主線,突出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生存和發(fā)展這一主題,對于自然環(huán)境,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分析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為此教材安排了地殼物質循環(huán)、大氣循環(huán)和大洋環(huán)流等教學內容,為加深對四大圈層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交換過程的理解,教材還選取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包括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原因、大氣受熱過程、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天氣系統(tǒng)等。通過以上規(guī)律、原理的分析,能更好地認識各圈層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從而引導學生去探尋揭示大自然的奧秘。?
本章教材共分四節(jié),許多內容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高考關注的焦點,教學中應對以下問題予以充分重視:能夠運用內、外力的關系分析各種地貌成因,能運用大氣運動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天氣與氣候現(xiàn)象,能夠結合洋流分布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本章許多內容較為抽象,不易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要緊密結合日常生活,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事例進行說明和講解,并盡可能多地應用多種教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以此突破教學難點,增強教學效果。?
課時安排:?
第一節(jié)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1課時
第二節(jié) 地球表面形態(tài)2課時
第三節(jié) 大氣環(huán)境5課時
第四節(jié) 水循環(huán)和洋流2課時
第一節(jié)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
從容說課
本節(jié)內容主要學習兩個大問題,即地殼的物質組成和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地殼的物質組成包括礦物和巖石兩部分,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正確識別常見的幾種礦物,強調礦物與礦產的區(qū)別。?
三大類巖石的特征及成因是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之一,可運用采集到的巖石標本、投影圖片、多媒體視頻,引導學生從感性的角度,理解掌握三大類巖石各自的形成和特征。?
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是本課的另一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可借助多媒體動畫演示來突破,學生通過對標本、視頻等的觀察、討論,獲取相關的地理信息,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繪制出簡單的示意圖,以此加深對三大類巖石轉化的理解。?
學習本節(jié)內容應始終貫穿物質運動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例如,在講述地質循環(huán)對地貌的影響時,應引導學生從百萬年的時間尺度和物質運動變化來認識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還應充分聯(lián)系實際,并盡可能多地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突破教學難點,將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1.?三大類巖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
附件1下載
附件2下載
高三化學知識點:氣體的檢驗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學知識點:氣體的檢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三化學知識點:氣體的檢驗
(1)觀察法:對于特殊顏色的氣體如Cl2(黃綠色)、NO2(紅棕色)、碘蒸氣(紫紅)可據此辨之。
(2)溶解法:根據溶于水的現(xiàn)象不同區(qū)分,如NO2和溴蒸氣均為紅棕色,但溶于水后NO2形成無色溶液;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SO2和CO2可用品紅溶液區(qū)分。
(4)氧化法:被空氣氧化看變化,如NO的檢驗。
(5)試紙法:如石蕊試紙、醋酸鉛試紙。
(6)星火發(fā):適用于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氣體檢驗,如O2使帶火星木條復燃;CH4和C2H2的檢驗可點燃看現(xiàn)象;CH4、CO、H2則可根據其燃燒產物來判斷。
常見氣體的檢驗:
(1)H2:無色、無味、可燃;①不純點燃發(fā)出爆鳴聲;②點燃純H2,火焰呈淡色,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燒杯,燒杯壁上有水珠生成:2H2+O22H2O
(2)O2:無色無味、能使余燼木條復燃;
(3)Cl2:黃綠色刺激性氣體有毒;①使?jié)駶櫟矸鄣饣浽嚰堊兯{:Cl2+2KI=2KCl+I2I2遇淀粉變藍;②使?jié)駶櫵{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變白:Cl2+H2O=HCl+HClOHClO強氧化性漂白作用;
(4)CO2:無色無味無毒;①使燃著木條熄滅;②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5)CO:無色、無味、劇毒;點燃火焰呈藍色,火焰上方罩一沾有石灰水液滴的燒杯,液滴變渾濁:
2CO+O22CO2CO2+Ca(OH)2=CaCO3↓+H2O
(6)NO2:紅棕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有毒,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3NO2+H2O=2HNO3+NO
(7)NO:無色氣體有毒;在空氣中立即變?yōu)榧t棕色:2NO+O2=2NO2
(8)N2:無色無味無毒;能使燃著木條熄滅。
(9)SO2: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①通入品紅溶液,品紅褪色加熱又恢復顏色;②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SO2+Ca(OH)2=CaSO3+H2O;
③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5SO2+2MnO4-+2H2O=2Mn2++5SO42-+4H+
(10)HCl:無色刺激性氣味;①能使?jié)駶櫵{色石蕊試紙變紅:HCl=H++Cl-;②用蘸濃氨水玻璃棒靠近冒白煙:NH3+HCl=NH4Cl;③氣體通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HCl+AgNO3=AgCl↓+HNO3(AgCl不溶于HNO3)
(11)H2S:無色臭雞蛋氣味有毒;遇Pb(NO3)2、(CH3COO)2Pb、CuSO4溶液均產生黑色沉淀:Pb2++H2S=PbS↓+2H+;2CH3COO-+Pb2++H2S=PbS↓+2CH3COOH;Cu2++H2S=CuS↓+2H+
(12)NH3:無色刺激性氣味;①遇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NH3+H2ONH3?H2ONH4++OH-;②用蘸濃鹽酸玻璃棒靠近冒白煙:NH3+HCl==NH4Cl
(13)CH4:無色無味、可燃;點燃后火焰呈淺藍色,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燒杯,燒杯壁上有水珠罩生成;罩一沾有石灰水液滴的燒杯,液滴變渾濁:CH4+2O2CO2+2H2OCO2+Ca(OH)2==CaCO3↓+H2O
(14)C2H4:無色稍有氣味;①點燃,火焰明亮(少量黑煙):C2H4+3O22CO2+2H2O;②使KMnO4(H+)溶液褪色;③使溴水褪色:CH2=CH2+Br2→CH2Br-CH2Br
(15)C2H2:無色無味;①點燃火焰明亮并伴有大量黑煙:2C2H2+5O24CO2+2H2O;②使KMnO4(H+)溶液褪色;③使溴水褪色:CH≡CH+2Br2→CHBr2-CHBr2
物質檢驗的“三個原則”,即一看(顏色、狀態(tài))、二嗅(氣味)、三實驗(加試劑)。根據實驗時生成物所表現(xiàn)的現(xiàn)象不同,檢驗離子的方法可歸納為四類:
(1)生成氣體,如的檢驗;
(2)生成沉淀,如的檢驗;
(3)顯現(xiàn)特殊顏色,如苯酚的檢驗。
(4)焰色反應:檢驗金屬或金屬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