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07高一語文必修《氓》復習學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開始動筆寫自己的教案課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高一語文必修《氓》復習學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必修《氓》復習學案
【原文欣賞】《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譯:
憨厚農(nóng)家小伙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fā)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墻,遙向復關凝神望。復關遠在云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三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ㄕ?。
婚后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yè)已成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神淚暗拋。
當年發(fā)誓偕白頭,如今未老心先憂。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叵肷贂r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競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便罷休!
簡介:
《國風·衛(wèi)風·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背景:
《衛(wèi)風·氓》是春秋時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時期生產(chǎn)力還相當落后,婦女在家庭中經(jīng)濟上不獨立,人格上形成對男子的附屬關系,男子一旦變心,就可以無所顧及的將她拋棄。當時作為封建生產(chǎn)關系和等級制度的觀念形態(tài)也逐步形成,婦女的戀愛和婚姻常常受到禮教的束縛、父母的干涉和習俗的責難,進一步形成了對婦女的精神桎梏?!缎l(wèi)風·氓》這首詩正是反映了一個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
字詞:
氓:《說文》“氓,民也?!北玖x為外來的百姓,這里指自彼來此之民,男子之代稱。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一說憨厚、老實的樣子。
貿(mào):交易。抱布貿(mào)絲是以物易物。
“匪來”二句:是說那人并非真來買絲,是找我商量事情來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結婚。匪:通“非”,讀為“fěi”。即:走近,靠近。謀:商量。古音咪(mī)。
淇:衛(wèi)國河名。今河南淇河。
頓丘:地名。今河南清豐。丘:古讀如“欺”。
愆(qiān):過失,過錯,這里指延誤。這句是說并非我要拖延約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為你沒有找好媒人。
將(qiāng):愿,請。無:通“毋”,不要。
乘:登上。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墻壁。垝,倒塌。垣,墻壁。
復關:復,返。關:在往來要道所設的關卡。女望男到期來會。他來時一定要經(jīng)過關門。一說“復”是關名。復關:衛(wèi)國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涕:眼淚;漣漣:涕淚下流貌。她初時不見彼氓回到關門來,以為他負約不來了,因而傷心淚下。
載(zài):動詞詞頭,無義。
爾卜爾筮(shì):燒灼龜甲的裂紋以判吉兇,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體:指龜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結果。
咎(jiù):不吉利,災禍。無咎言:就是無兇卦。
賄:財物,指嫁妝,妝奩(lián)。以上四句是說你從卜筮看一看吉兇吧,只要卜筮的結果好,你就打發(fā)車子來迎娶,并將嫁妝搬去。
沃若:猶“沃然”,像水浸潤過一樣有光澤。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時期比自己戀愛滿足,生活美好的時期。
練習題:
1、注音并解釋:
氓()淇水()愆期()將子無怒()
乘彼垝垣()()載笑載言()體無咎言()
爾卜爾筮()()于嗟鳩兮()()其黃而隕()
無食桑葚()自我徂爾()淇水湯湯()來即我謀
言既遂矣()無與士耽()以我賄遷()
女也不爽()漸車帷裳()()士也罔極()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貿(mào)絲
咥其笑矣()及爾偕老()隰則有泮()
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通假字:
例句假借字本字意義
氓之蚩蚩
將子無怒
于嗟鳩兮
猶可說也
隰則有泮
不可說也
3、古今異義:
(1)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古義:。今義:)
(2)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古義:。今義:)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古義:。今義:)
(4)不見復關,泣涕漣漣(古義:。今義:)
(5)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古義:。今義:)
(6)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古義:。今義:)
(古義:。今義:)
(7)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古義:。今義:)
(8)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古義:。今義:)
(9)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古義:。今義:)
(10)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古義:。今義:)
4、詞類活用:
(1)三歲食貧()
(2)士貳其行()
(3)二三其德()
(4)夙興夜寐()
5、一詞多義:
(1)其:
①靜女其姝//靜女其孌
②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其黃而隕
③士貳其行
④咥其笑矣
(2)以:
①秋以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③以爾車來
④以我賄遷
(3)于:
①俟我于城隅
②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③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4)之:
①匪女之為美
②美人之貽
③氓之蚩蚩//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④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⑤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5)言:
①載笑載言
②體無咎言
③靜言思之
(6)說:
①說懌女美
②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猶可說也
6、學成語識文言:(解釋成語意思)
①搔首弄姿:
②踟躕不前:
③貽人口實:
④匪夷所思:
⑤圖窮匕見:
⑥若即若離:
⑦爾虞我詐:
出爾反爾:
⑧毫厘不爽:
屢試不爽:
⑨載歌載舞:
⑩忠心不貳:
⑾白頭偕老:
⑿信誓旦旦:
⒀夙興夜寐
7、文言句式:(翻譯下列詩句,盡量保留原詩的韻味)
①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譯文:
②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譯文:
相關推薦
高一語文教案:《氓》教學設計(一)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高中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常活躍,幫助授課經(jīng)驗少的高中教師教學。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一語文教案:《氓》教學設計(一)”,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高一語文教案:《氓》教學設計(一)
一、教學目標 :
1、學習《詩經(jīng)》的有關常識,培養(yǎng)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復朗讀并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yǎng)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4、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品位詩歌的語言,體會比興手法的運用。
2.教學難點
分析《氓》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比興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講解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國古代詩歌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優(yōu)秀的詩人如群星燦爛,眾多體裁、風格、流派則如眾芳斗艷,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了解和繼承古代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將進一步激發(fā)我們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詩歌知識
1、詩歌起源:
詩歌起源于人類的勞動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頭創(chuàng)作。
據(jù)說,周王朝有一種“采詩”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間歌謠和樂章,借以了解民間習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獻詩”制度,表達貴族階層對政事的歌頌和批評。這些詩歌匯集至朝廷樂官“太師”手中,經(jīng)太師整理編纂成書。
一般把編定于公元前六世紀,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詩經(jīng),看作是我國詩歌史上的起點。
2、簡介《詩經(jīng)》
(1)地位: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六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作品305篇,又名詩三百。
(2)分類:
按音樂內(nèi)容分:
A、風:國風,共160多篇,多是民間歌謠,富思想意義、藝術價值。真實反映了當時時代風貌和人民生活?!梆囌吒杵涫?,勞者歌其事”,真切地表達廣大人民,自己的感受,愛憎和愿望。開創(chuàng)了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
因是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相傳,作者已無所考。惟有《鄘風 載馳》為許穆夫子所作,她可說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女詩人。
(雅頌中標有作者姓名有五篇)
B、雅:宮廷樂曲,
大雅:用于諸侯相會。
小雅:用于貴族宴享。
(另有觀點:按產(chǎn)生先后:舊為大雅,新為小雅)
C、頌:用于周天子及諸侯祭祀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
(4)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
朱熹: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鋪陳)直陳其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聯(lián)想),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風雅頌賦比興:六義)
(5)形式特點:
A、多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詠唱。多數(shù)為隔句用韻。
B、多采用賦比興手法。
C、以四言詩為主,而又靈活多變。
三、朗讀詩歌
四、疏通字詞
1、正音
氓 愆 垣 載 筮 咎 隕 隰
2、多音字
漸 jian(1)浸濕(漸染)流入(東漸于海)
將qiang(1)愿,請(將進酒)
靡mi(3)倒下(望旗旗靡)mi(2)奢侈(奢靡)
載zai(4)一邊一邊(載歌載舞)裝載 充滿(怨聲載道)
zai(3)一年半載 記載刊載登載
3、通假字
匪:非 于:吁 說:脫 泮:畔
五、理順思路
1、按表達方式分這是首什么詩?按第幾人稱敘事?采用了什么手法?
敘事詩 第一人稱 對比
用第一人稱“我”回憶追述婚戀生活。
2、討論本詩思路情節(jié)是怎樣的?
戀愛(第一二章) 婚變(三至五章) 決絕(六章)
六、學習“戀愛”部分
1、重點字詞
2、男女主人公在戀愛中有怎樣的表現(xiàn)?
氓:求--怒--卜--娶
我:送--勸--盼--嫁
3、從中可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
女主人公:溫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潑 真誠熱烈
氓:急躁 任性 (沒有男子漢的胸懷,不大度)熱情 向往
明確:第二章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現(xiàn),可見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誠。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爾卜”句,神靈顯示是一段天賜良緣?!耙晕屹V遷”娘家以豐厚的嫁妝祝佑著女兒的幸福,姑娘帶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給了男青年。
4、用一兩個詞概括這段戀愛的特點。(這一段的感情基調(diào)如何)
熱情、幸福。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七、 學習“婚變”部分(三 四五章)
⑴ 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yōu)榭蔹S,這與士“信誓旦旦”變?yōu)椤笆抠E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xiàn)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意蘊,產(chǎn)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3)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由前兩章的敘事轉入這一節(jié)的抒情和議論,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了明顯的停頓和隔離,暗示著女主人公悲慘命運已經(jīng)開始。
(4)結合三四五章考慮,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議論的方法回顧了自己幾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敗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悔恨、沉痛、但是不哀傷。
集體朗讀這部分。
八、學習“決絕”部分(六章)
⑴自由朗讀,注意感情基調(diào):悔恨但不哀傷。
⑵提問: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樣的選擇?從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確]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剛烈的性格特征。
九、 從文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特點?(教師強調(diào)概括人物性格特點,要從課文出發(fā)。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加以總結)
特點:勤勞 溫柔 善良 堅強
十、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
觀點一:他們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因素決定。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jīng)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得幸福與否都維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家庭、對感情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難以避免。
觀點二:男女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雖有它的社會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也是不可忽略的。從他們的戀愛過程看,兩人雖是自由戀愛,但女主人對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了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蒙蔽,輕率地答應了他,種下了日后悲劇的種子。
板書 氓
(情節(jié)) 戀愛 婚變 決絕
(基調(diào)) 熱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剛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語文全套學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作為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nèi)容,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語文全套學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目錄
必修一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長沙………………………………………………………………………6
2.詩兩首……………………………………………………………………………13
3.大堰河——我的保姆……………………………………………………………20
單元質(zhì)量評估………………………………………………………………………26
第二單元
4.燭之武退秦師……………………………………………………………………33
5.荊軻刺秦王………………………………………………………………………42
6.鴻門宴……………………………………………………………………………52
單元質(zhì)量評估………………………………………………………………………61
第三單元
7.紀念劉和珍君……………………………………………………………………66
8.小狗包第…………………………………………………………………………73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79
單元質(zhì)量評估………………………………………………………………………86
第四單元
10.短新聞兩篇……………………………………………………………………93
11.包身工…………………………………………………………………………100
12.飛向太空的航程……………………………………………………………108
單元質(zhì)量評估………………………………………………………………………118
梳理探究
優(yōu)美的漢字…………………………………………………………………………127
奇妙的對聯(lián)…………………………………………………………………………135
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144
名著導讀
《論語》……………………………………………………………………………153
第1課沁園春長沙
【學習導航】
1、通過誦讀,感知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韻律。
2、品味關鍵詞語,再現(xiàn)生動鮮明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領悟詩歌的主旨和意味。
3、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培養(yǎng)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4、感受毛澤東博大的胸懷和革命壯志,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養(yǎng)健康全面的審美情趣。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仍然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導思想。他的代表詞作有《七律長征》、《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采桑子重陽》、《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等。革命的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高度結合,多表現(xiàn)革命生活中的大事,從中折射出的昂揚斗志、意氣風發(fā)的革命情懷是毛澤東詩詞的特點。
【資料鏈接】
1、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主義者,他在詩詞中熱情地謳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贊美為實現(xiàn)理想而進行的壯麗的斗爭。在毛澤東詩詞中謳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戰(zhàn)勝困難的警句,時時出現(xiàn),美不勝收。如“不到長城非好漢”、“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欲與天公試比高”、“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埃”、“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等等。毛澤東詩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边@就是說,宇宙間無窮無盡的事物都要經(jīng)歷產(chǎn)生--發(fā)展--消亡的過程,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人類社會同樣是如此。滄海與桑田總是更迭著的,新生也總是戰(zhàn)勝腐朽。
2、時代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全國各地農(nóng)民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先后成立了20多個農(nóng)民協(xié)會,創(chuàng)建了湖南農(nóng)村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同時國共兩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立,而革命應由哪個階級領導,成為黨內(nèi)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春天,毛澤東回湖南老家指導農(nóng)民運動,被軍閥趙恒惕追捕。秋天,毛澤東自韶山赴廣州舉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途徑長沙,游橘子洲,追懷往昔,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這首動人的詩篇。
3、體裁介紹
詞,這種文學樣式產(chǎn)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長短句”、“詩余”等,它的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寫詞時依據(jù)的樂譜叫做“詞調(diào)”,各種詞調(diào)的名稱便是“詞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guī)格,如“沁園春”、“滿江紅”、“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詞牌下另標詞題,如《沁園春長沙》。詞的標題和詞牌是有嚴格區(qū)別的,詞的標題是詞的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nèi)容。詞可以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這是依據(jù)字數(shù)多少來劃分的。小令字數(shù)≦58,中調(diào)59~90字,長調(diào)≧91字。詞可以分上下兩段,叫做“片”或者“闋”。
沁園春:詞牌名。沁園:相傳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園林,后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其作品分別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內(nèi)容中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間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自主學習】
1、字音
沁園春()分泌()揮斥方遒()遒勁()百舸()
橘子洲()寥廓() 浪遏飛舟()崢嶸()攜來()
2、字形
惆chàng()為虎作chāng()jú子洲()詭jué()
亞zhōu()zhōu郡()揮斥方qiú()qiú長()
màn江碧透()màn罵()浪è飛舟()jié()石
【能力提升】
1、古人筆下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2、在上片的寫景中,作者景要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思緒的?詞的下片“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圍繞著“同學少年”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懷?
3、這首詞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
4、“看”字和“憶”了在詞中有什么作用?
5、寫法借鑒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本詩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詞雖然也是一般地寫秋,但這秋景卻全是詩人眼中景,打上了鮮明的情感烙印。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的、美好的,充滿生機的。從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詞人惆悵、沉重的心情,但他筆下卻沒有中國一般舊體詩詞中的肅殺、傷感的“悲秋”情調(diào),這都緣于詞人心中對祖國江山的無限熱愛和強烈的革命責任心、革命使命感。祖國山河如此美麗,詞人更感到責任的重大、革命的必要,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是極其可悲的,“主沉浮”的必定是人民,必定是那些“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派、決心改造世界的革命青年。
(2)、意象壯美意境高遠
《沁園春長沙》一詞的意象美突出表現(xiàn)在景物的選取上,對景物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約于立意的,作者視野開闊,選取的景物或廣博,或宏偉,或雄峻。毛澤東的立意積極向上,昂揚奮進,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競相向上、生機勃勃的景物了,如萬山、層林、百舸、雄鷹、游魚等?!鞍亵礌幜鳌敝械摹盃帯弊?,給碧綠無塵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苞棑糸L空”“魚翔淺底”中,由于“擊”“翔”這兩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表現(xiàn)力的動詞的運用,準確而生動地刻畫出了在萬里長空中鷹飛的矯健和在清澈見底的江水中魚游的歡愉自在,如果把“擊”“翔”換作“飛”“游”,就表達不出雄鷹展翅飛翔時矯健有力的姿態(tài),表達不出魚游水中那輕快自在的情趣。詩人在“萬類霜天競自由”中用一個“竟”字,則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嚴霜下的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詞的下闋中所回憶的往昔生活,突出了年輕的革命者奮發(fā)向上、敢作敢為的精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氣勃勃的“少年學子圖”。在這里,胸懷博大的看風景人也便成了“風景”,這是一幅氣勢磅礴的“偉人圖”呵!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由于選取物象典型,表達意象生動,組合意象巧妙,創(chuàng)造出了高遠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壯闊的畫面,使得這首詞具有很強的審美效應。
(3)、語言極富表現(xiàn)力
這首詞的語言,用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層”字表現(xiàn)出樹林的重重疊疊,“染”字則活畫出岳麓山一帶的楓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樣的壯美景色?!奥掏福亵礌幜鳌睂懙氖墙埃奥弊謱懗隽私鐫M之狀,“透”字表現(xiàn)出江水碧綠清澈,“百”字寫舸之多,而一個“爭”字,則給碧綠無塵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鷹擊長空”用“擊”而不用“飛”,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矯健勇猛的雄姿?!棒~翔淺底”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匕养B不扇動翅膀地盤旋回飛的狀態(tài),用來描寫游魚在水中自如輕快的神態(tài),形象生動。
【素材挖掘】
1910年,毛澤東即將外出求學,臨行前他改寫了日本月性和尚的一首言志詩:“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16歲外出求學并立下大志是毛澤東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自此以后,他開始心系社會,勵志苦學,探求大本大源,讀“無字之書”,“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他開始“身無半文,心憂天下”,“不為浮譽所惑,不與流俗相競”。他開始建立新民學會,樂觀豁達地發(fā)出“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的豪邁戰(zhàn)歌。
運用方向:上述材料可運用在“志向”“自信”“胸懷”“奮斗”“責任”“功利”“個性與人生”等相關的作文中。
精彩段落:驚嘆云蒸霞蔚的山峰,卻害怕荊劃棘刺,畏首畏尾,缺乏自信,這只能使人渾渾噩噩,碌碌無為。須知“無限風光在險峰”,時代需要的是憑借自信這架云梯的攀登者。當年炮火紛飛中,面對五嶺、烏蒙、岷山,自信的毛澤東唱起了多少支攀登之歌,勝利之歌!他高唱“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他高唱“踏遍青山人未老”;他高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字里行間,充滿著自信者的豪氣!(《自信——登山的云梯》)
【佳作欣賞】
大同世界,焉能忘本?
山西考生
是日高考,書“大同世界,焉能忘本?”感慨系之,故作此文。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時維六月,序屬促夏。榴花綻紅,清荷吐綠,輕舟晚楫香風細;鴛鴦戲水,白鶴亮翅,柳枝搖曳湖水平。乘假日,風吹衣袂,花迎樹陰;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憶往昔,唐風宋韻,過長街十里,盡是人間繁花;嘆而今,閭閻撲地,皆為鐘鳴鼎之家,舸艦彌津,何缺青雀黃龍之舢。于是余有嘆焉,斯大同盛世,風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怡人。嗚呼!陶陶然之樂哉。
然則,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為貓,本在捉鼠:子為人,本在圖學。倘若忘本,將何以立身治國,何以齊家平天下?
不為學者,學書學事學志氣,枉費七尺之軀:不為圖者,國家圖民圖天下,怎稱炎黃子孫?學為本,終身勿忘。忘本都如離江之水,無以致遠:忘本者,若無澤之鑒,豈能一用?
故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也。
追先賢,一代風騷,長劍天涯,酒過三巡還依舊,笑星醉春風;勉吾輩,義氣書生,筆走龍蛇,大鵬一日乘風起,直上九萬里。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書生,春風得意,何曾聞失路之人?昔精忠岳將,悲故土,一去沃野遭掠戮,傷哀怨痛深藏處。忍堪回首,國無路,泱泱中華如何復?悲乎!今大同盛世,樓高但憑云飛過,水深且任魚縱橫:英雄俠肝義膽,神游五湖四海:君子風度翩翩,靜對天地變幻。十里碧陰,亭中誰在斗奇葩?才子風流,六丈高樓,聽風聽雨聽天下,心懷廣宇。
大同盛世,無戰(zhàn)火之憂,無貧寒之苦,學而優(yōu)則仕,不曾聞失路之人。我莘莘學子,幸遇時機,尤當圖學治國,不可忘本。貓捉鼠,人圖學,此天之道也。
嗚呼!閑書草草,幸承恩于盛世:拋磚引玉,是所望于群英。隨賦對聯(lián)一則,勉吾學子,聞雞晨舞,懸梁夜讀書。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俠肝義膽,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蒼穹,名垂千古,揮灑磅礴氣勢。
望學子,風華正茂,舞慧笑長靈思,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書寫萬丈豪情。
點評:文章引經(jīng)據(jù)典,很有文化底蘊,用語典雅精工,駢散結合。
【知能測控】
一、基礎達標
1.下列各項中字詞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勁(jìn)沁人心脾(qìn)
B.崢嶸(zhēnglóng)攜(xié)遏(è)制蕭瑟(sè)
C.漫江(màn)寥(liáo)廊揮斥(chì)矯健(jiǎo)
D.惆悵(zhàng)稠(chóu)密辟謠(pìyáo)寥廓(liào)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漫江碧透火勢蔓延輕歌慢舞漫無邊際
B.蒼海桑田蒼茫大地滿目瘡痍天下蒼生
C.百舸爭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
D.魚翔淺底材料翔實吉詳如意周密詳細
3.這首詞的上闋運用了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對其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其中“遍”字寫出了林紅之廣;“染”字則表現(xiàn)出山麓一帶楓林,仿佛人工染過一樣壯美。
B、“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逼渲小巴浮弊謱懗隽私叹G清澈和江水溢滿之狀;“爭”字則表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
C、“鷹擊長空”的“擊”字準確地描繪出雄鷹迅猛有力、展翅飛翔的矯健雄姿。
D、“魚翔淺底”的“翔”字精當?shù)孛枥L出游魚在水中自如輕快的情態(tài)。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br>
A.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B.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C.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殺的事件,使得中東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為海市蜃樓。
D.長沙果然名不虛傳,集山水洲城于一體,秀色可餐,是人間的又一天堂啊!
5、填出下列名句:
(1),,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沁園春長沙》)
(2),,還看今朝。(《沁園春雪》)
(3)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采桑子重陽》)
(4),屈指行程二萬。(《清平樂六盤山》)
(5)雄關漫道真如鐵,。(《憶秦娥婁山關》)
(6)踏遍青山人未老,。(《清平樂會昌》)
二、綜合提高
(一)閱讀《沁園春長沙》一詞,完成下面的問題。
6、詞的上闕,詞人運用了哪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深沉的思緒的?從哪幾個角度來描繪絢爛多彩的秋色圖的?
7、作者在詞中塑造“同學少年”的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意蘊?
8、柳完元的“獨釣寒江”與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所表現(xiàn)出的詩人的胸襟、氣度是否相同?
9、請從景與情的角度寫一段賞析文字。
(二)閱讀下面兩首詞,回答10~11題。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0、這兩首詞都寫到了梅花,二人筆下梅花的形象是否相同?
11、毛澤東詞前的小序中稱他的詞“反其意而用之”(其指陸游的詞),請簡析毛澤東的詞與陸游的詞有哪些不同之處?
(三)閱讀下列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吳聲子夜歌
薛奇童
凈掃黃金階,飛霜皎如雪。
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
12、這兩首詩的開頭兩句分別寫到白露、飛霜,對表達情感有什么作用?
13、著名學者俞陛云在《詩境淺說續(xù)編》中提到《吳聲子夜歌》時說:“此與宮怨詞‘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詞異而意同?!闭埍容^這兩首詩,分析其內(nèi)容上的“同”和寫法上的“異”。
三、表達交流
14、仿照畫線的語句在后面續(xù)寫句子,使分句前后的內(nèi)容、句式對應。
詩詞,如一束空谷幽蘭,沁人心脾;詩詞,如一聲沖霄清吟,豪邁坦蕩?!安删栈|籬下,悠然見南山”讓我仿佛看到了陶淵明的境界超然;。
15、“藝術起于至微。”詩意總是體現(xiàn)在一些富有美感的細節(jié)上。請你下面仿照橫線的三句詩,再尋覓三個富有詩意的細節(jié),并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表述出來。
詩
宗白華
啊,詩從何處尋?
在細雨下,點碎落花聲!
在微風里,漂來流水音!
在藍空天末,搖搖欲墜的孤星!
(1)
(2)
(3)
【一課一背】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鑒賞:這首詞以突兀勁練、清新、健朗、富含哲理的起句,形象地闡發(fā)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表達了樂觀進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爭取自由解放的無限的革命斗爭中去的奮斗精神,奠定了全詞豪邁昂揚的基調(diào)。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成功的閩西根據(jù)地,無論是戰(zhàn)地黃花的芬芳還是秋風江天的開闊,都從不同角度傳達出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和自豪。全詞議論、寫景、抒情有機融合,抒情和寫景中的議論,表達的是深刻的哲學思想,寫景和議論中所抒發(fā)的則是熾熱的革命感情,達到革命戰(zhàn)爭和風光山水的自然結合。上下闋中使用的疊句,在重疊反復中強化立意的遞進與開拓。一切景語皆情語,結句描摹的開闊遼遠的秋天景色,含蓄地反映出作者輕快明朗的心情,同時,也在風格上呼應了開篇之句,潛氣回轉,構成了這首詞的完整性。
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
毛澤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換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缮暇盘鞌堅拢上挛逖笞谨M,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水調(diào)歌頭游泳
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第2課詩兩首
【學習導航】
1、了解雨巷中象征手法的運用及詩中意象的象征意義,感受再別康橋的意象美。
2、在誦讀中感受兩首新詩的詩情美、意境美和語言美。
3、體味新詩所表達的真摯感情。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現(xiàn)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qū))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
徐志摩(1897~1931年)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縣硤石鎮(zhèn)人。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曾經(jīng)用過的筆名:南湖、云中鶴。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飛機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原名徐章垿,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為他小時候特別可愛,清末時長著一個大腦袋,留著一個豬尾巴,所以他的父親就請了一個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說是將來必成大器。所以1928年,他出國時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過的。他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資料鏈接】
《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队晗铩芬辉娋褪撬倪@種心情的表現(xiàn),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diào)。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队晗铩愤\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圣陶稱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br>
《再別康橋》寫于1928年11月6日,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xiàn)……由于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zhí)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節(jié)”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自主學習】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支撐()掌管()漫溯()撲朔迷離()
生肖()笙簫()踟躕()彳?。ǎ?br>
杞人憂天()頹圮()嵩山()長篙()
雨巷()巷道()下載()三年五載()
2、辨析字形并組詞。
斕()讕()綻()淀()
寥()廖()寞()漠()
采()彩()
【能力提升】
1、怎樣理解和欣賞《雨巷》中的兩個主要意象?
2、《再別康橋》的二到六節(jié)中,詩人捕捉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
3、《再別康橋》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有怎樣的表達作用?“輕輕”“悄悄”的運用,有什么意味?
4、《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5、試從“三美”的角度去鑒賞《再別康橋》這首詩。
《素材挖掘》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然而多年來,《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詩作,卻被視為象征派和現(xiàn)代派的無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學史的視野外;直到最近,人們才像觀賞出土文物一樣,把這些作品從遺忘的塵土中挖掘出來,又重新看到了它們身上的藝術光輝
其實“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的語句“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按颂師o聲勝有聲”,“意在言外,旨在象內(nèi)”。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能引起我們很多的遐想,又如利于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剛離開父母的學子讀《再別康橋》是不是更有感覺?為什么沉默時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著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佳作欣賞》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有一種別離無聲無息,惟有漸行漸遠的切膚之痛。
從夢的邊緣醒來,隱約聽到車輪穿過夜雨的聲音,穿過清晨的聲音,或者也穿過往事。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一場甘霖潸然降臨,默默地滋養(yǎng)與浸潤。窗外,鉛灰色的天空沉郁著,似閑愁無邊無際。
忘記了最初的來路是朝向哪個方向;忘記了是晴著,還是陰著;忘記了驚鴻一瞥怎樣找到了綠洲;忘記了第一個牽系命運的手勢怎樣匆匆揮就。我在最后的一片云中,看到了殷澤的離去;在最后的一滴雨中,看到了你猶疑的淚滴。
靜悄悄的別離是怎樣的不朽?我始終不懂,是誰在暗處操縱著記憶的列車穿過時光的隧道,轟鳴著遠去?當周遭恢復了往日的沉寂,在路旁眾多的樹木中,會不會有一枚早慧早熟的葉子,忍不住傷心地墜落,其余的樹葉仍毫發(fā)無損地沉默著?歲月的塵埃紛紜落定。平凡的一生,往往因為一束平常的目光,或者一個跳躍的念頭而改變。無意,也是有意。
靜悄悄的別離是雨后空寂的林間小徑,鋪滿金黃的落葉;是大寫意的國畫,蕩著悠遠的詩意;是午夜曼妙的樂曲,舒緩自如地淡去;是人與人在逐漸走近,心與心卻拉開了距離。
一股潮濕的水汽輕煙一樣飄散。一種溫柔的情愫冰霜一樣消融。
還有什么是我喉中的魚骨,始終沒有吐出?我想像著血色的夕陽如何映紅水面,映紅你深思的雙眸和風霜的面龐。想像著如黛的青山如何褪為嶙峋的黑暗,褪為籠罩我一生的夤夜。盡管已經(jīng)講了許多,對大海、對明月、對你。但我還是記起有一句最重要的什么話沒有講過,是圣典般的歡喜夸大了來歷不明的親切,是骨髓里的率真和執(zhí)拗牽引出一切,改變了一切。
繾綣的情懷是囂攘的世間留下的最后一顆火種,把靈魂引燃;是坦誠的最后一粒子彈,把真情擊中。我怎能不用心地把握?然而,在光陰的背后,一定隱藏著什么。悄悄,是土地返青的理由,是河流改道的理由。同樣,也是淚滴滾落的理由,是血液涼徹的理由。總之,是勇敢地活下去的理由。
還要急急地追趕嗎?我與真正意義上的別離相距太久,而且遠。明晰的景象卻游魚一樣靜影沉璧,塵封在億萬年前地殼變遷的永恒一瞬,在一次又一次游人的驚詫和喟嘆中,我們永生的疼痛一覽無余。心慢慢地灰下去,然后轉暗,憂傷而堅硬。
還不到深秋,可是,我的頭腦中卻充滿了楓葉的粲然、落花的蕭颯、青草的凄凄。一種凄楚的美、破敗的美、殘存的美。一股凝重、沉實的氣息。為什么人生的季節(jié)與現(xiàn)實的四季不能完全地吻合?敏銳的內(nèi)心卻與現(xiàn)實的豐欠、虧盈有著慣性的聯(lián)系。還不到深秋,我就看到了收割后空曠的田野,還有我腕上輕飄飄的竹籃。我痛恨我的不諳稼穡。忠厚、樸質(zhì)的土地不偏袒任何一顆種子,除非有什么擋住了從種子通往果實的道路。
月臺上,星輝傾瀉,凝眸無語;棧橋旁,汽笛長鳴,蘭舟催發(fā)。一闋闋嫵媚婉約的詞,一曲曲低辶斷腸的簫。無處停泊。無處停泊。在悄悄里,煩憂又忘憂;在悄悄里,攝魂又銷魂。
遙遠的今生究竟有多遠?我在一路探尋中慢慢離開你的視線,以及你心靈的港灣。夕陽下,柳浪深處,長亭短亭殷勤相送,如流的簫聲起于逝水之湄。蕩漾,如煙如霧,柔媚中蘊藉著風骨;哀怨,似夢似幻,流連中充溢著果決。注定會有這樣一段縹緲的音韻點染冗重的今生。這個結局我清楚地知道。
泊走你的那一灣水,明亮了我的一生?!∫还沙睗竦乃p煙一樣飄散,一種溫柔的情愫冰霜一樣消融一種淡雅的憂傷醇酒一樣散發(fā)……
帶走你的那一灣水,明亮了我的一生。
簡評:質(zhì)樸而淡雅的文字在娓娓的訴說,夾雜著淺淺的閑愁,把我們引到了一個恬靜的地方。楊柳青青依水而立,淡荷粉粉悄然綻開。會沉浸在那樣恬然舒適的環(huán)境,卻又不能忽略在心底掠過的絲絲憂傷。淡雅純凈的文筆如在空谷吐艷的幽蘭,楚楚的有著靈性,散發(fā)著清新的芬芳。不由自主地,心會跟著文字一起跳動,為她悲,為她痛。淡淡的憂傷帶著無邊的思念,化成了細雨,輕輕地,輕輕地灑落到心靈的草地上,似在洗滌染上的灰塵。在細雨中,我們仿佛看見潸然落下的淚滴,從臉上滑落到青青的草地。
【知能測控】
一、基礎達標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櫛風沐雨(jié)嘔心瀝血(ǒu)
B.漫溯(suò)笙簫(shēnɡ)桀驁不馴(xùn)從容不迫(cónɡ)
C.彳亍(chìchù)頹圮(sǐ)無濟于事(jì)載歌載舞(zài)
D.長篙(ɡāo)斑斕(lán)荒謬絕倫(miù)味同嚼蠟(jiáo)
2.下列各句中畫線處依次應填入的詞語,恰當?shù)囊豁検?)
作者多年_______的質(zhì)樸純美的情和愛,汩汩地從筆端_______出來,與崇高寬闊的胸懷相________,充滿了純樸的人情美。
A.積淀流淌契合B.積聚流淌吻合
C.積淀流露吻合D.積聚流露契合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
A.徐志摩可以說是新詩的詩魂,茅盾說他既是中國的布爾喬亞的“開山詩人”又是“末代詩人”,他以后的繼承者未見有能望其項背的。
高一語文教案:《氓》教學設計(二)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作為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讓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您知道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高一語文教案:《氓》教學設計(二)”,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高一語文教案:《氓》教學設計(二)
課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 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教學目標:
1、學習《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關注詩歌的細節(jié)描寫。
2、掌握“比興”手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深入挖掘文本。
課堂安排:學生自主探討,教師適當點撥。
第一課時:
一、導入,然后教師朗讀課文。
二、學生自由讀一遍,不清楚的字音查字典,然后齊讀兩遍。
三、對課文注釋中的關鍵字詞加以解說和補充。
四、請學生復述這個故事。
五、這是一首敘事詩,詩歌總共六個章節(jié)。設問:
1、能否刪去詩歌第三第四節(jié)?
這兩節(jié)記敘很少更多的是抒情和議論。刪去這兩節(jié)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性并沒有影響,但會使女子的形象沒有那么豐滿,削弱氓和女子性格特點。(第三節(jié)寫了女子從切身體驗中認識到了當時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告誡年輕姑娘吸取教訓。第四節(jié)是女子痛斥氓的負心行為。)
2、能否將詩歌的第三第四節(jié)調(diào)換到其它位置?
不可。此處用了“比興”手法
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
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nèi)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
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后半部分寫婚后,中間的第三第四節(jié)起到過渡作用。
第二課時:
一、《詩經(jīng)》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碧一ǔS脕肀扔髂贻p女子的美貌,然而這篇文章用桑葉來比喻女子,為什么不用桃花呢?
后文有斑鳩吃桑椹,以此來暗喻女子為愛情而癡迷。
女子回娘家的途中吟唱這首哀傷的歌,在途中她剛好看到了桑樹,觸景生情。
(以實景起興的例子,在《詩經(jīng)》中是屢見不鮮的,如大家熟悉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就是以眼前實景為發(fā)端起興的。)
二、詩歌第四節(jié)是女子對婚后生活的回憶,痛斥男子的負心,抒發(fā)了怨憤的心情??墒怯幸痪湓捤坪醵嘤?,至少用在此處顯得突兀。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詩歌中共有三次提及“淇”水。找出來并分別說說用意。
第一次寫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這里的淇水應該就指河名,反映姑娘對氓的情誼,依依惜別之情見于行間 。
第二次寫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回憶嫁時的情景,也以打濕車上的帷幔來喻自己的擇婿不慎 。
(這里也可以說是女子回娘家又路過淇水。淇水湯湯來襯托渲染女子孤獨無助,內(nèi)心悲憤極不平靜。)
第三次寫淇水,“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就是一個比喻的用法,就是說,做什么都要有個限度的意思。
三寫淇水正為我們提示了女主人公思緒的軌跡。
三、概述詩歌中男女主角的性格特點。
氓:乖僻、虛偽、薄情、暴虐、始亂終棄、言行反復
女子:純真、熱烈、勤勞、溫順、忠貞、堅強、剛烈
四、有人稱《氓》是“中國第一棄婦詩”,也有人認為這不是棄婦詩。請說說你的看法。
1、這是棄婦詩。氓之前渴求和女子結婚,后來卻“士貳其行”,“至于暴矣”。氓從內(nèi)心里背叛女子,拋棄女子,從肉體上摧殘女子,所以這是一首棄婦詩。
2、這不是棄婦詩。《氓》中的女子并沒有被趕出夫家,而是主動與男子決絕。面對氓感情上的冷淡,女子沒有哀求乞憐,主動修好,她的內(nèi)心經(jīng)歷了一個矛盾斗爭的過程:傷痛悔恨——深刻反思——總結教訓——毅然決絕。
《氓》中的女子是不滿丈夫對她感情的冷淡、變心和家庭暴力而主動離開夫家的,既然是主動離開,那么何來“棄婦”之說呢?如果把她定性為棄婦,那是對女性反抗男權社會、追求女性獨立的可貴精神的一種否定,也在無形當中削弱了對氓的批判力量,因此,不能將《氓》定性為棄婦詩。
高一語文《離騷》復習學案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高一語文《離騷》復習學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高一語文《離騷》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積累有關《離騷》的文學常識;記住“修姱”“鞿羈”“方圜”“離尤”等重點實詞的意思,能說出虛詞“以”的意義及用法。
2.反復吟誦,疏通大意,通過分析人物矛盾沖突中詩人的言行,概括其性格特點;找出文中運用比興手法的句子,分析它們的寓意。
3.體悟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概括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分析比興手法的效果
學法指導
【問題導學流程】
準備知識
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借助相關鏈接,能說出《離騷》及相關文化常識。
誦讀涵詠,感受作品。
1)音讀:讀準字音,尤其注意生僻字、易錯字,讀準節(jié)奏。(文中生僻字、難點字較集中,請耐心標注讀音,為熟讀做準備。)
2)意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含義,疏通文意,完成相關練習。
【查一查】
1.查閱課外資料,結合學案后的相關鏈接,了解《離騷》及相關文學常識。
2.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注釋中關鍵字詞的注音及詞義謄寫到課文中對應詞語旁的空白處。
【說一說】
在小組內(nèi)互相介紹你所知道的屈原及《離騷》的相關知識。
【讀一讀】
音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韻律。
在書上圈畫并標注重點字詞,兩人小對子互相檢查并交流。
意讀:二讀課文,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并完成“填一填”。
【填一填】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修姱()鞿羈()朝誶()
浩蕩()郁邑()侘傺()
(2)解釋下列詞語。
修姱()鞿羈()浩蕩()
工巧()偭()郁邑()
溘死()方圜()相道()
岌岌()反顧()陸離()
(3)“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課文里類似的詩句還有一些,試把它們找出來,再以它們?yōu)榫€索,說說詩里寫了哪些內(nèi)容。
合作探究
精讀品味,深入理解作品內(nèi)涵。
反復誦讀,找出表現(xiàn)楚懷王、群臣以及時俗的相關詩句,體會詩人與他們間的沖突。
品味語言,分析手法。
溫馨提示:
《離騷》多用比興手法,比如詩句“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中,“靈修”本意為神仙,這里借指楚懷王。請從詩中找出類似的例子。
【合作探究】
1.《離騷》一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詩人有著如此美好的品德,按理說應該得到了楚王的理解和信任,但現(xiàn)
狀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話不便直接說。那么屈子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理想和情懷的呢?請結合相關的詩句進行分析。
及時總結,及時反思
【我的困惑】
課后鞏固,夯實基礎
【堂清訓練】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無活用的情況的一項是()
A.步余馬于蘭皋兮B.高余冠之岌岌兮
C.長余佩之陸離D.佩繽紛其繁飾兮
2.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①偭規(guī)矩而改錯②伏清白以死直兮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顧以游目兮⑤佩繽紛其繁飾兮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吾獨窮困乎此時⑧寧溘死以流亡兮
A.③⑤⑦B.②④C.⑥⑧D.②③⑤
3.下列各句中各句中是介詞短語后置的句子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B.又申之以攬茝
C.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D.豈余心之可懲
4.比較下面兩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背繩墨以追曲兮②回朕車以復路兮
③固時俗之工巧兮④固前圣之所厚
A.兩個“以”相同,兩個“固”也相同。
B.兩個“以”相同,兩個“固”不同。
C.兩個“以”不同,兩個“固”相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固”也不同。
5.下列對文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詩中自述了自己受屈遭貶的原因,并表明了自己不愿同流合物的思想。
B.作者認為“民生之多艱”的主要責任在國君,君王荒唐才使小人有機可乘。
C.詩人同情人民生活的艱辛,并表述了自己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
D.作者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并表示自己要修身潔行,決不妥協(xié)。
【相關鏈接】
背景材料一: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屈原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
屈原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后,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chuàng)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jīng)》并稱“風騷”,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背景材料二:
騷體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創(chuàng)造了一種以六言為主,摻進了五言、七言的大體整齊而又參差靈活的長句句式。這是對四言體的重大突破。二是章法上的革新。屈原“騷體”不拘于古詩的章法,放縱自己的思緒,或陳述、或悲吟,或呼告,有發(fā)端,有展開,也有回環(huán)照應,脈絡又是及其分明的。三是體制上的拓展。屈原以前的詩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數(shù)十行的短章。而他的《離騷》則長達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長篇體制。
背景材料三:
《離騷》,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形式。它受《詩經(jīng)》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聯(lián)系的是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冻o》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chuàng)作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俺o”因“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宋文鑒》卷九十二)。另外作品中所涉及的歷史傳統(tǒng)、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情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
背景材料四:
《離騷》是《楚辭》中的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關于離騷的創(chuàng)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謅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饞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鼻摹皯n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jù)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fā)憤以抒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于其中曲折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課內(nèi)外佳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堅定信念,奮斗不懈)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剛直不阿,一身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