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集錦6篇)。
上班族的我們經常需要使用書寫文檔來進行交流,可以在網(wǎng)絡上精準搜索到想要的范文。優(yōu)秀的范文可以調動我們撰寫的積極性。你是否也在思考范文應該怎么寫?下面是編輯精心收集整理,為你帶來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 篇1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實、虛詞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
3、弄清本文的論證方法及其特點。
4、理解標題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 本文的中心和結構。
1、中心:論述……的道理。
2、結構:第1、2段:舉例論證人材要在困難中造就的道理。第3段:從正反方面論證經受磨難的好處,說明人處逆境能激發(fā)斗志,國無憂患易滅亡的道理。第4段:提出論點。
三、指導閱讀。
1、第1段。
(1)釋詞。重點古今異義詞:發(fā),舉,筑,士。
(2)這一段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3)列舉事例有什么作用?(作論據(jù),以便議論。)
2、第2段。
(1)釋詞。故,降,于,是,苦,勞,餓,空乏,行,拂,亂,丑,性,益。
(2)這段內容是什么?(說明一個人要增長才干,有所作為,必先在思想、生活、行為講方面經受住磨練。)
(3)本段與上段有什么聯(lián)系?(是由第1段事例推斷歸納出的結論,反過來也證明了上段的事例。)
3、第3段。
(1)釋詞:4個“于”,2個“則”,恒,過,困,衡慮,作,聲,征。色,發(fā),喻,入,法家。
(2)這一段主要闡述了作者的什么觀點?
4、第4段。
(1)句子翻譯。
(2)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是本文主旨所在。)
5、本文的論證方法。(特殊論據(jù)——一般論據(jù)——中心論點。)
6、本文寫作特點。(正反對比論證,排比手法。)
四、 總結。
五、作業(yè)。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 篇2
一 、教學目標:
(一) 德育目標: 領會人處于困境才會奮發(fā)有為,國無憂患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
(二) 智育目標: 學習有關文言文知識,分析作者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
二、 教學重點.難點:
(一) 分析文章內容,特別是文章第二.三段。
(二) 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領會文章論點蘊涵的深刻哲理。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边@句名句的作者是誰?(孟子)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散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用兩分鐘時間搶記和作者有關的文體常識。
(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稱為“亞圣”,名軻,字子輿。文章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課文選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幾位弟子共同撰寫的,是孟子講學游說言論的記錄,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他主張“仁政”、“民貴君輕”。)
二、感知課文
1、齊讀課文,版述學生讀錯的字詞并解釋:
畎(quan)畝:田間水溝 付說(yue)
曾(zeng)益:同“增”,增加 膠鬲(ge)
拂(bi)士:同“弼”,輔佐君主的賢士 拂(fu)亂:違反、阻撓
2、自由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教師出題檢查掌握情況:
(學生圈點勾畫出穎難字詞,并且學生之間自由討論,共同解決)
A、詞類活用。
勞(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使......勞累)其筋骨餓(使......饑餓)
空乏(使....窮困缺乏)所以動(使......驚動)心
忍(使.......堅韌)性行拂亂(使......受到阻撓)其所為
人恒過(名詞活用為動詞,犯錯誤、犯過失)
入則、出則(動詞活用為名詞,國內、國外)
B、古今異義詞。
舉于版筑之間(今義:建筑、修路古義:搗土用的杵)
舉于士(今義:士兵古義:獄官)
C、多義詞。
于: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從)而:而后作(承接連詞)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給)而死于安樂也(并列連詞)
征于色(在)
生于憂患(由于,在)
發(fā):發(fā)于畎畝(舉,被任用)是:于是人也(這樣的)
發(fā)于聲(表現(xiàn))今義,判斷動詞
拂:行拂亂其所為(阻撓,違反)
拂士(同“弼”,輔佐,輔弼)
學生如果還有疑難,可以讓他們舉手示意,老師再加以疏導,共同解決。
3、齊讀課文,加深印象。
第二課時
一、 齊讀課文,感知內容
二、 分析課文第一段:
1、請一學生示范朗讀第一段,并請另外一名學生翻譯這一段
2、這段提到古代幾個人物?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六個,都出身貧賤,都經歷了磨練,最終都大有作為)
3、作者舉例想說明什么?(說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經歷磨練;只有經過磨練才能有所作為)
4、請你舉出古今中外同類型的事例。
(韓信受胯下之辱成將軍;愛迪生經歷上千次實驗發(fā)明了電燈;諾貝爾發(fā)明炸藥,實驗中多次被炸傷;貝多芬耳聾后寫出《命運交響曲》;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了鐳元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的歷史;張海迪高位截肢自學了四國外語.........)
三、 分析課文第二段:
1、第一段是記敘,那么第二段屬于什么? 議論
2、一學生示范朗讀,并請另一同學翻譯,老師給予糾正出現(xiàn)的錯誤。
3、作者在這段中議論的觀點是什么?
古往今來受“大任”、成大業(yè)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經歷種種肉體和精神的折磨,從而鍛練意志,增加才干。
4、背誦第二段(采用抽查一兩個學生的形式)
四、 分析課文第三段:
1、一學生示范朗讀,另一學生翻譯
2、這段從哪兩個方面來論述了什么道理?
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個人成才與國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個人老犯錯誤,就能促使他改正錯誤,思路阻塞不通, 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 一個國家,如果內無堅守法度的世族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無足以與之抗衡的鄰國和外患的入侵,這樣的國家就會滅亡。
五、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六、 當堂背誦課文
七、完成練習(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詞類活用現(xiàn)象,理解文意。
2.熟讀成誦,積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標
1.合作探究學習,培養(yǎng)文言文自學能力。
2.理清論證思路,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德育目標
增強憂患意識,滋養(yǎng)樂觀態(tài)度,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
教學難點:
當堂成誦,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教學方法:
誦讀為主,學生為主,合作探究為主。
教學板塊:
朗讀——解讀——賞讀——背誦。
教學過程:
序曲:資料激趣,簡介作品
1.多媒體展示二則資料
為什么?
[美國康乃爾大學做過一次有趣的實驗。他們將一只青蛙丟進沸騰的開水中,青蛙奮力一躍跳出來了。將青蛙放入溫和的開水中,青蛙樂于呆在其中,溫度越升越高,青蛙渾然不覺,最后竟被煮死了。]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某醫(yī)院,一名新護士值班,看到衰竭的病人呼吸十分困難,用目光無聲地哀求她——請把氧氣瓶的流量開得大些。出于對病人的憐憫,又加是夜半時分。于是她想,對病人有好處的事,醫(yī)生也該同意的,就在不曾請示醫(yī)生的情況下,私自把氧氣流量表擰大。氣體通過濕化瓶,汩汩地流出,病人頓感舒服,眼中滿是感激的神色,護士就放心地離開了。那夜,不巧來了其他的重病人。當護士忙完之后,捋著一頭的汗水再一次巡視病房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位衰竭的病人,已然死亡……]
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兩千多年前,孟子早已對此作了詮釋,那就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青蛙在滾燙的沸水中能逃生,在慢慢變熱的溫水中自由自在、游哉悠哉,最后喪生了;稀薄的氧氣讓病人無恙,高濃度的氧氣卻讓病人在安然享受中喪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悄無聲息的逝去了)(展示課題和解釋:憂愁患難能極激勵人奮發(fā),使人生存發(fā)展,安逸享受能使人死亡。)我們不僅贊嘆古人的智慧,能將事理闡釋的這樣精確,孟子是什么人呢?
2.作者作品展示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鄒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他繼承孔子的學說,兼言仁和義,提出“仁政”的口號,主張“民為貴,君為輕”,被稱為“亞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僅次于孔子。思想事跡大都見于《孟子》一書。課文選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幾位弟子共同撰寫的,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接下來我們就欣賞《孟子》中的這篇千古奇文。
本篇課文的學習分四大板塊進行
一、自主散讀,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課文3遍。第一遍結合課下注釋讀準子音,第二遍結合課下注釋讀順語句,第三遍試讀出抑揚頓挫的美感。
2.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學生根據(jù)字音、停頓、抑揚頓挫的美感三個方面評價同學們的朗讀。)
3.老師示范吟誦課文。
4.學生大聲齊讀課文。(盡量讀出文言的美,體會古文言的美)
二、理解細讀,合作釋疑。
1、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自由討論交流釋疑。
2、小組提出遺留問題,集體合作解決疑難。
(第1、2步中穿插解決字詞,注意對重點字詞尤其是活用的詞的準確把握和積累)
三、深入賞讀,探究思路。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文中你覺得有特點的段落或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試著說說喜歡的原因。(可從內容、論證方法及效果、修辭等方面談。)示例:
①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6位名人的事例,(師:你認為他們有什么共同點?)他們雖然出身卑微,歷經了苦難的磨練,但最終都被提拔任用,有所作為。(師:這是什么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師:讀一讀,感受6個事例放在一起有什么好處?)很有氣勢,不僅瑯瑯上口,也很有說服力。
②第二段是振聾發(fā)聵的名句,它的著名,緣于勵志作用。它告訴人們:所有將來要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人,都必然要在內心和身體經受一番痛苦與曲折的磨練,并以此來增長才干。第二段歸納出了第一段的結論。
③第三段也是名句,它論述了人處于困境才能夠奮發(fā),國無憂慮則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師:這是什么論證方法?)正反對比論證。
④第四段點出了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學生合作,試理出本文論證思路(此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理解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論證特點)
3.小結:(媒體展示文章思路)
本文先以六個出身低微,經過種種磨煉而終于身負“大任”的人物為例,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同時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的觀點。從兩方面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經受一番艱難痛苦的磨煉,這談的是造就人才的問題。接著由個人說到國家,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業(yè)的因素一樣,最后推出論點。
4.學生按文章思路圖試背課文。
5.(媒體展示)七嘴八舌談收獲:學了本文后,在議論文寫作方面,你學到了什么?請以“我學會了……我知道了……我了解了……我感受了……”開頭說一句話。(從論證方法、論證思路、語言等方面談)示例:
我學會了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論證方式,這種論證方式可以使文章結
構清晰,富有說服力。
我知道了排比概述的多個事例的連用,既能增加文章氣勢,又給人美不勝收之感。
我感受了孟子散文句式工整、表意蘊藉、富含哲理的特色
四、背誦涵詠,積累提高。
1.自由背誦,同時在筆記本上積累喜歡的句子
2.齊背課文(盡量背出孟子散文特有的氣勢,背出文言美感。并感受這種美。)
尾聲: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你覺得孟子說的有道理嗎?如果有,你能舉出古今中外類似的事例證明他的觀點嗎?
2.在以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樣面對生活或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
2、掌握作者、體裁、中心。
3、理解重點詞句含義。(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4、課文內容、主旨的挖掘。
教學重點
1、2、3。
教學難點
4。
教學方法
搶記法,比賽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辯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句名句的作者是誰?(孟子)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散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用兩分鐘時間搶記和作者有關的文體常識。
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稱為亞圣,名軻,字子輿。文章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課文選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幾位弟子共同撰寫的,是孟子講學游說言論的記錄,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他主張仁政、民貴君輕。
(板書課題、作者、體裁)
二、自瀆課文,檢測生字詞等預習情況
1、給生字注音并解詞。
(將全班分為兩大組,請每小組的最后一位同學上臺來各寫一個,分別計入兩大組的比賽成績。)
畎(qun)畝:田間水溝
傅說(yu)
曾(zēng)益:增加
膠鬲(g)
拂(b)士:同弼,輔佐君主的賢士
拂(f)亂:違反、阻撓
2、寫出文中三個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同增,增加
衡:同橫,梗塞,不順
拂:同弼,輔佐,輔弼
3、詞類活用:
勞(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使勞累)其筋骨
餓(使饑餓)
空乏(使窮困缺乏)
所以動(使驚動)心
忍(使堅韌)性
行拂亂(使受到阻撓)其所為
人恒過(名詞活用為動詞,犯錯誤、犯過失)
入則、出則(動詞活用為名詞,國內、國外)
4、古今異義詞:
舉于版筑之間(今義:建筑、修路。古義:搗土用的杵)
舉于士(今義:士兵。古義:獄官)
5、多義詞。
于: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從)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給)
征于色(在)
生于憂患(由于,在)
而:
而后作(承接連詞)
而死于安樂也(并列連詞)
發(fā):
發(fā)于畎畝(舉,被任用)
發(fā)于聲(表現(xiàn))
是:
于是人也(這樣的)今義,判斷動詞
拂:
行拂亂其所為(阻撓,違反)
拂士(同弼,輔佐,輔弼)
6、特殊句式:
⑴狀語后置。
⑵被動句。
①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被任用)
②付說舉于版筑之間(被選用)
③膠鬲舉于魚鹽之中(被選用)
④舉于士(被錄用)
⑤孫叔敖舉于海(被起用)
⑥百里奚舉于士(被起用)
7、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提到的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⑴舉市故所以征作
⑵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⑶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三、學習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連舉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都出身貧賤,都經歷了磨練,最終都大有作為。
2、作者舉例想說明什么?
說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經歷磨練;只有經過磨練才能有所作為。
3、請你舉出古今中外同類型的事例。
韓信受胯下之辱成將軍;愛迪生經歷上千次實驗發(fā)明了電燈;諾貝爾發(fā)明炸藥,實驗中多次被炸傷;貝多芬耳聾后寫出《命運交響曲》;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了鐳元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的歷史;張海迪高位截肢自學了四國外語
4、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文章的第二、三節(jié)分別從哪兩方面(正、反)道理,論述了什么道理(個人成才與國家存亡)?
5、齊讀寫個人成才的主觀條件的句子(征于色,發(fā)于聲),寫成才的客觀條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為)。從國家存亡的反面來論述受磨礪的好處的句子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國的例子。
商紂王、隋煬帝等事例。
6、得出的結論句是: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7、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位置在:
標題,也是結論。
8、文章運用的論證方法有:
例證法、道理論證法。
9、小結:
這篇議論文通過舉例、講道理來論證了要成才必先經受磨練的觀點,激發(fā)人們克服困難,銳意進取。
五、拓展
1、學了課文,你打算怎樣面對生活或學習中的困難、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開得更燦爛、美好,使自己的未來日子更幸福?(培養(yǎng)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長才干,有所作為)提示:其實同學們不畏嚴寒,不怕酷暑,每天堅持來上學,這種恒心與毅力讓人佩服,你們在老師眼里就是最優(yōu)秀的。
2、辯論:
上回搞的那次辯論賽后,我們的一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想那天,我一人舌戰(zhàn)群雄,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只要一想起,就豪氣頓生??梢娹q論的白熱化程度。今天我們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這個觀點為辯論題目,贊成和反對的雙方都要求說出各自的理由。
(認識到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出人才,關鍵在于人自身的主觀愿望和努力)
六、作業(yè)
背誦課文。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 篇5
一、詞類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 ……痛苦
2、勞其筋骨, 勞:,使 ……勞累
3、餓其體膚, 餓:使 ……受饑餓
4、空乏其身, 空乏:,使 ……受到貧困之苦 5、行拂亂其所為 亂:使 ……顛倒錯亂
二、重點詞語解釋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責任,擔子
2、行拂亂其所為 拂:違背,逆,不順
3、而后作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4、征于色 征:征驗
5、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6、入則無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國內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
7、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國外
8、國恒亡 恒:常
9、生于憂患 生:生存發(fā)展。
三、重點語句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句義: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體膚餓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所行不順,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內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顏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看到他的顏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如果國內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時時都有滅亡的危險。
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警覺,使他堅強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
6、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四、課文內容理解
1、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 篇6
一、初識課文,自然導入: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有了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才能使人的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樣論述這個問題的。
板書課題,理解課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可翻譯為“憂患可以使人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可以使人萎靡死亡。 ”
出示學習目標:美讀課文、理解文意、評價手法
二、自學指導
1、聽讀,掌握句子節(jié)奏。
2、自由朗讀,讀順課文。
3、結合課后注釋和有關資料,疏通重點字詞意思、文意。
4、初步讀懂了什么內容?并將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同桌交流。
5、開頭這一段列舉了6位名人,這六個人有什么共同點?
6、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
1、讓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加強朗讀指導。
2、齊讀課文,重點指導重點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其所不能。
3、檢查學生對文章字詞、句子、文意的理解。
4、開頭這一段列舉了6位名人,這六個人有什么共同點? 共同點:出生貧賤、歷經磨難、終有成就
5、由此,我們得到的人生感悟是:苦難是人生的一種磨礪,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6、文章開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句)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
7、請舉一個現(xiàn)代人經過逆境磨煉成才的典型事例。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遭受兩耳失聰?shù)那闆r下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等音樂作品。
8、請概括回答"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類人。 上述六人和與此相似的其他人。(經得起考驗的有志人士、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的人)
9、由他們經受磨難而成就大事業(yè)的例子歸納出“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結論,增強論證的說服力。
10、再讀: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等到曾益其所不能。
11、這一大句闡述的道理是什么?成就大業(yè),必須先經受苦難磨練。
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
在生活上經受磨練的句子: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其結果才能動心忍性,(受磨練的益處)增益其所不能。
12、最后一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發(fā)人的斗志
寫人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13、最后一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fā)人斗志(個人)。人恒過,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國家)。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14、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1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6、成語"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都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
17、文章的論據(jù)思路是怎樣的?(從個人到國家、從小到大、從點到面)
1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明了什么道理?
(要有憂患意識、逆境成就人才、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19、本文和第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比,它們提出闡述論點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相同點:都是議論文,都運用了道理論證,都屬于治國理想的議論文。
不同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屬于道理論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既有舉例論證,又有道理論證。
四、挖掘美點
文章有不少美點,美在哪里呢?(排比美、對稱美、結構美、論據(jù)美、思想美,美在詳略得當、美在短而精辟)
五、拓展延伸
1、溫家寶總理在四川發(fā)生地震的時候,說過“多難興邦”,你認為這句話與什么有關?(憂患意識)
2、辯論:
辯題⑴ :是否有憂患意識
正方——我方認為不管從個人、集體乃至于國家,都應該有憂患意識。
反方——我國地大物博、國富民安、軍力強大,不應該有憂患意識。
辯題⑵:環(huán)境與成才(選這一論題辯論)
正方——逆境對成才更有利 反方——順境對成才更有利
4、分組準備,教師指導結合名人和生活中的例子做論據(jù)。
5、展開辯論。
6、今天我們以“環(huán)境與成才”為辯論題目,贊成和反對的雙方都說出了各自的理由,認識到了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出人才,關鍵在于人自身的主觀愿望和努力。
六、總結
學了課文,你打算怎樣面對生活或學習中的困難、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開得更燦爛、更美好,使未來的日子更幸福?(培養(yǎng)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長才干,有所作為)提示:其實同學們不畏嚴寒,不怕酷暑,每天堅持來上學,這種恒心與毅力讓人佩服,你們在老師眼里就是最優(yōu)秀的。
以上就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集錦6篇)》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相關推薦
更多>-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教案集錦8篇01-04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教案506-01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學案12-21
- 【參考】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案04-04
- [參考]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02-04
- 值得分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設計04-01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導學案12-14
- 《孟子》兩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07-06
自選商場教案與反思11篇04-22
-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系列04-22
- 一年級語文《小小的船》教學反思簡短04-22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讀后感模板12-04
- 《兩只鳥蛋》教學反思2000字精選04-22
- [薦]鉆洞洞小班教案反思04-22
- 《自己去吧》教案精選合集04-22
- 小班音樂小茶壺教案反思精選04-22
- 6月高考祝詞短信(篇三)02-12
- 小學數(shù)學《9加幾》教案6篇04-22
- 關于小學數(shù)學除法教案1500字通用04-22
- 關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案1000字模板04-20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1000字精選04-17
- 關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案2500字模板03-18
- [參考]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02-04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簡短1000字(通用10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