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畫楊桃教案
教案推薦: 《畫楊桃》說課稿其一。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備教案課件,每位教師都應該他細設計教案課件。只有做好教案課件的前期撰寫,這樣老師才能在面對學生時心有成竹。你是否在尋找合適的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案推薦: 《畫楊桃》說課稿其一”,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畫楊桃》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fā)生的事情?!拔摇备鶕?jù)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fā)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課文對人物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具體細致,形象生動,能準確反映人物內(nèi)心世界。
2、說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說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3、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朗讀體會法:以讀為本,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種讀書形式之中,以具體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體會“我”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的畫畫態(tài)度,感悟父親對“我”的教誨。
2、角色體驗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觸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這就需要科學的方法來助讀,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進入深度的學習體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中的老師,當作文中的“我”。 老師為什么神情嚴肅?如果你是老師,在這半晌沉默的時間里,你的心里會有些什么想法?想象說話:為什么同學們對我的態(tài)度會有這樣的變化呢?由此進行角色感受,角色體驗,進而理解課文,獲得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zhì)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nèi)容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父親經(jīng)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五)、質(zhì)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六)、布置作業(yè)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七)、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為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shù)第一、二自然段并試背誦。
擴展閱讀
[推薦課件]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其一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按要求,每個教師都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充分準備好教案課件的前期設計,這樣才能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設計。你是否正在動筆寫一篇教案課件吧?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推薦課件]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其一”,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學習要點:
1.掌握字詞,能概括課文內(nèi)容。
2.通過朗讀課文,了解人類進入月球的過程和意義。
3.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概括課文內(nèi)容,了解人類進入月球的過程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初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可望而不可jí( 即 ) chàng( 暢 )談
橢( tuǒ )圓 鐵鍬( qiāo ) 著陸( zhuó )
海yù( 域 ) 干擾( rǎo ) 液氫( qīng )
儀表( yí ) 休斯敦( dūn )
2.解釋下列詞語 。
可望而不可即 : 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暢談 : 盡情地談。
遙遙在望 : 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里程碑: 比喻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3.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合上課本,自學檢測)
(1).人類第一次登月是什么時間, 登上月球的人是誰,他們乘坐的是什么飛船?
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阿波羅11號”飛船。
(2).飛船由什么火箭載上太空,什么地方發(fā)射成功,這次太空之行經(jīng)歷了多長時間?
“土星5號”火箭,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195小時。
(3).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義的一句話是:
“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4).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一事件?
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
二、檢查導入:
1.導入新課
2.檢查預習,聽寫生字
3.學生介紹作者及背景,老師適當補充。
三、學習研討:
(一)細讀課文,理出文章思路,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根據(jù)時間的推移,一步步列出這次太空之行的全過程。
示例:1969年7月16日,“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深入太空。
2.說說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nèi)容要點?
第一階段(3—5),飛船帶著宇航員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階段(6—9),飛船作登月準備。
第三階段(10—14),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四階段(15—16)飛船帶著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
答案二: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3.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為什么做這些事?
討論并歸納;做了九件事。
①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發(fā)現(xiàn)一切正常。
②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
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
④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
⑥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
⑦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⑧取出美國的星條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⑨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通話。
(二)精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朗讀課文的第5--11段,標記出含有數(shù)字的語句,思考:作者比較詳細地列舉一系列數(shù)字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數(shù)字:“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等。
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shù)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shù)字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xiàn)記實報道的特點,同時可以幫助讀者增加知識。
2.作者以平實的語言記錄登月的過程,盡管沒有過多的議論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舉出片斷說明。
明確: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贊嘆。如流露在登月紀念碑文中的勝利、豪邁之情。
3.寫作特點
明確: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進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其次是有明晰的時間線索。這就使讀者比較詳細地了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梢哉f,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是本文寫作的又一突出特點。
生動的語言是本文第三個突出特點。
(三)品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結合課文第2段、4段中的議論性語句討論:體會 “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的含義。
明確:“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實的闡述。但這一小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說明現(xiàn)代科技已經(jīng)達到了向外層空間發(fā)展的水平,人類邁進宇宙的步伐將更堅實更長遠,因此說是“巨大的飛躍”.
2.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生動形象的描寫,并選擇一兩處進行賞析。
示例:“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
明確: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土星5號”火箭比作巨人,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火箭高大雄偉的姿態(tài);
四、遷移提高
拓展延伸,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訓練點:聯(lián)想和想象訓練
可以用課件展示月球圖片,引導學生想象。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2.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4.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diào)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fā)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五、反饋檢測:
(一)課內(nèi)閱讀
1.這是一篇(紀實報道),真實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讀者能體會到登月成功后,作者透露的( 喜悅)之情,以及作者對于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
2.下面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A )
A.小心翼翼 測定 神色莊重 陵晨
B.平穩(wěn)降落 鐵鍬 暢談感受 等候
C.一葉孤舟 指令 神往已久 劇烈
D.一一道別 探索 運行不息 點燃
3.下面句中加線詞與括號中的詞互換表達效果將如何?
①月亮發(fā)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掛)在飛船的上方。
答案:用“懸”準確。無所依也就談不上“掛”。
②三位宇航員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lián)席會議上發(fā)表了演說,暢談(談)登月的感受。
“暢談”能表現(xiàn)出宇航員把登月的各種體會盡情地表達出來。
4.阿姆斯特朗在評價他們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的“一小步”時說:
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一小步”是實指,但這“一小步”是宇航員代表人類在月球上邁出的一小步,那么這對人類多年探索宇宙的實踐來說,則是巨大的飛躍。
5.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jīng)遙遙在望。它發(fā)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答:用比喻的手法,生動的描述,很能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二)課外閱讀
月光幻想曲
月光的美是畫不出的。印象派畫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攝影、電影和電視也不行。音樂呢?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傳出了月光之情的。但畢竟只能勾起一點想象,終難有置身月光的視覺與觸覺感受。
陽光明麗、開闊,朗然現(xiàn)出一派陽剛之氣,卻不免有些炙熱與煩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進入月光,便被一種恍惚朦朧的境界所迷:這是我平日生活過的世界嗎?我還是我嗎?在人間,在仙境,還是在通往地獄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陽光浴人軀體,月光蕩人心魄,進入精神深處,引得離卻人間煙火,如在夢里游,長久置身月光之中,人會“異化”為幽靈的么?這或許與嫦娥有關。與她的孤獨、寂寞、憂郁有關,與她的綿綿鄉(xiāng)愁織就的悲劇氛圍之網(wǎng)有關吧。
人們靈魂深處潛伏著一種夢思,一經(jīng)被月光點燃,便“里應外合”地著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條船上,抑或搖籃中,晃蕩著,顛簸著,飄飄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編織的夢境所環(huán)繞,所牽引,所左右。我害怕卻又迷戀于此。對于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于一個“如夢的行者”,讓他成為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飄忽、去歷險、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顫顫的感覺隱約其間,像一角輕紗,一片葉子,或是失血的嘴唇抖動。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靜猶動,在于她的孤獨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殘燭,一頁信箋在抖顫。而當她依附于什么,籠罩著什么,便與她難以分割地構成一種幽暗的黏合,幻化出萬千種迷離之境來了。
尋夢者走著,走著,影子孤單,徒步向前。月光在村莊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著的莊稼地里,在井欄邊,在場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溝壑里暗暗流動。光與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間如蛇影穿梭。沒有車輛的路邊,黑黝黝的大樹,一個漢子伐木。他揮起的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滑落在地,露出了壯健的肌肉。月光給他的膚色鍍上一層青銅的光輝、陰森而潮濕……
是吳剛么?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里幽幽地閃爍。
尋夢者走著,走著,曠野無垠,前邊有綿延的山嶺逶迤?!盎茨橡┰吕淝?,冥冥歸去無人管。”他念著姜夔的詩句,一個“冷”字該是詠月詩的千古絕唱了。那些山嶺全在月光中半隱半現(xiàn),冷僻而高遠,且有一座古塔傾斜,立體的月光從塔頂滑下,似有絲綢碎裂的聲音相伴。
尋夢者仰起臉望月,試著攀上幾級塔階。他聽見深山里有犬吠月,他聽見遠處傳來了荒雞的啼鳴。
一個平淡無奇的白晝又將來臨,皎月如鉤,月光在漸漸地消隱……
(選自青島出版社《耿林莽散文選》一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炙熱(zhì ) 隱隱綽綽(chuò ) 信箋(jiān ) 皓月(hào )
2.作者在文章開頭認為繪畫、攝影、電影、電視以及音樂都不能較好地表現(xiàn)月光的美,為什么?
明確:因為作者認為,繪畫、攝影、電影、電視以及音樂作品都難讓人有置身月光的視覺與觸覺的感受,不能真正讓人體驗到月光的美。
3.本文多次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從文中找出兩句。
明確:①陽光明麗、開闊,朗然現(xiàn)一派陽剛之氣,卻不免有些炙熱與煩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②陽光浴人軀體,月光蕩人心魄。
4.作者在文中主要幻想什么?
明確:作者主要幻想有一個“如夢的行者”作自己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飄忽、去歷險、去陶醉。
[課件必備] 《畫》教學設計其一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每個老師對于寫教案課件都不陌生。只有做好教案課件的前期撰寫,才能充分實現(xiàn)教學意圖。網(wǎng)絡有沒有優(yōu)質(zhì)的教案課件以資借鑒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課件必備] 《畫》教學設計其一》,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設計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nèi)容簡單,語言樸實,對話較多,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淺顯的故事之中。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的主要線索,爸爸說的最后兩句話揭示了課文主題,蘊涵了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fā),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導入:同學們喜歡畫畫嗎?你平時都喜歡畫什么?在畫畫的時候,你有沒有遇到過什么煩惱的事?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文中的主人公玲玲就在畫參賽畫時遇到了一件讓她急得哭起來的煩心事,那是一件什么樣的煩心事,玲玲又是怎樣解決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學習《玲玲的畫》。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想想你怎樣記玲玲的“玲”字(齊讀課題兩遍,說說怎樣記住“玲”字)。
3.過渡:下面,就讓我們來讀讀課文,看看玲玲遇到什么煩心事。
二、初讀課文,掃清讀文障礙
1.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用序號標出自然段。
2.多媒體出示生字、生詞,抽讀,開火車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四人小組交流,互相評議;全班交流,大家評議)
2.多媒體演示符合課文內(nèi)容的三幅畫——玲玲剛畫好的畫、弄上墨漬的畫、把墨漬變成了小花狗的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順序,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四、細讀課文,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玲玲心情發(fā)生變化的語句,并說說玲玲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變化。
板書:滿意(完成畫作)→傷心(弄臟畫面)→滿意(巧添小狗)
2.齊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爸爸和玲玲的對話。
3.多媒體演示爸爸和玲玲的對話,同桌分角色練讀。
4.指名在全班分角色讀對話,教師相機引導。
引導:爸爸和玲玲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展開三次對話的?爸爸的話和玲玲的話應該怎樣讀呢?(第一次對話:爸爸的話要用關心、催促的語氣來讀,玲玲的話要表現(xiàn)出玲玲為自己畫好了參賽畫而感到滿意的語氣;第二次對話:玲玲的話要讀出緊張、著急、傷心的語氣,爸爸的話要用沉穩(wěn)、安慰的語氣來讀;
第三次對話:爸爸的話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5.男女生對讀。
6.師生合作,男生讀爸爸說的話,女生讀玲玲說的話,老師讀敘述。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1.出示課文掛圖,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插圖的段落。(第九自然段)
2.齊讀第九自然段,想想爸爸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3.多媒體演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1)齊讀,邊讀邊想: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2)四人小組、全班交流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教師相機引導。
引導:這里的“壞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講述歸納:這里的“壞事”是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并不是指違紀違法之類的壞事;這里的“好事”泛指通過自己開動腦筋,想出辦法,把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變成令人滿意的事情,并不是指助人為樂之類的好事。(板書:好事、壞事、獲一等獎)
(4)教師小結。
爸爸說的這兩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在生活中對待事情好壞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把一些暫時沒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錯的事情都看成是壞事,因為好壞是可以轉化的;二是指遇到事情辦得糟糕的時候,我們不能驚慌失措,而應沉著冷靜,開動腦筋想一想彌補的辦法。
六、回歸整體,進一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1.啟發(fā)學生思考:讀了課文,你有什么話要對玲玲和自己說?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遇到過的話,說說你是怎樣解決的呢?
2.教師總結談話:是啊,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弄臟畫面的一塊墨漬,眨眼間能變成可愛的小花狗;蜜蜂竟然當向導引領著列寧順利地找到了養(yǎng)蜂人;因為自己長得丑而遭到別人欺負、譏笑的丑小鴨,原來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生活就是這樣,要是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要是肯動腦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碰到問題,我們要認真想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書:開動腦筋
3.同學們喜不喜歡課文中的玲玲?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對玲玲的喜愛和贊美的心情齊讀全文。
七、實踐活動
回到家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或自己從書刊中再找一個開動腦筋、變壞事為好事的小故事講給班上的同學聽。
課件推薦: 認識顏色教學設計其一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每個老師都需要將教案課件設計得更加完善。充分準備好教案課件的前期設計,這樣課堂的各種可能情況都盡在掌握。寫好教案課件,你目前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件推薦: 認識顏色教學設計其一,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顏色,并能說出顏色的名稱。
2、正確分辨幾種常見的顏色,能將相同的顏色進行配對。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能將相同的顏色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色板
(2)綠、黑、白三種顏色的雪花片若干
(3)綠、黑、白三種顏色的紐扣若干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走線,線上游戲“找朋友”。
師: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去找你的好朋友吧!
2、集體活動:
(1)復習三原色:紅、黃、藍。教師讓幼兒聽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例:師:請穿紅上衣的小朋友舉起雙手;請穿藍褲子的小朋友站起來;
(2)教師拿出教具色板擺好。教師運用三階段法教幼兒認識綠、黑、白三種顏色。
(3)教師讓幼兒在教室內(nèi)找找綠、黑、白三種顏色的物品。
師:現(xiàn)在請我們的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沒有黑色、綠色或者白色的物品呢!找到了舉手告訴老師!
(4)游戲“色板配對”。
3、分組活動:教師讓幼兒把顏色一樣的紐扣擺放在一起,進行顏色配對,并說說是什么顏色。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師:今天我們都學來哪些本領呀?
以上就是《教案推薦: 《畫楊桃》說課稿其一》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畫楊桃教案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畫楊桃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畫楊桃》 第一課時一、以唱引讀,激起興趣 1.會唱歌嗎?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 (板書:齊唱──獨唱──輪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搶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請聽題: 以下六種唱法分別是什么唱? ①大...
-
教案推薦: 《數(shù)數(shù)歌》教學設計其一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每位老師都要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寫好教案課件,才能充分實現(xiàn)教學意圖。你是否正在動筆寫一篇教案課件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推薦: 《數(shù)數(shù)歌》教學設計其一”,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活動目標:1、樂于參與和表達,在變化速度、節(jié)奏朗誦繞口...
- 《畫楊桃》教案03-29
- 11、畫楊桃04-12
- 《畫楊桃》課文10-19
- [實用教案] 《畫楊桃》教學設計(一篇)08-16
- 畫楊桃10-19
- 小學語文《畫楊桃》教案10-19
- [推薦課件]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其一08-13
- 《畫楊桃》 教學設計10-19
課件精選: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示范文檔)10-06
- [課件借鑒] 《懷念母親》教案精選一篇10-06
- [教案必備]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之四10-06
- [推薦發(fā)言稿] 生日的發(fā)言其一07-24
- [教案參考] 《落花生》教學設計10-06
- [教案必備] 體育課教學思考最新范文10-06
- 教你寫課件: 小班教案精選一則10-06
- 描寫游歷新疆仿佛一路都是畫的句子09-27
- 實用課件: 語文教學思考范文網(wǎng)頁版10-06
- 實用課件: 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寫作示例)10-06
- [課件范本]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思考之一10-06
- 教案推薦: 《畫楊桃》說課稿其一10-07
- [實用教案] 《畫楊桃》教學設計(一篇)08-16
- [熱搜教案] 《畫楊桃》教學設計其三08-11
- [精選教案] 《彈珠滾畫》教案一篇07-04
- 小班竹簽畫教案:奇妙的旅行10-15
- [課件范本] 畫的教學設計范本08-28
- [實用教案] 《畫楊桃》教學設計(一篇)08-16
- [熱搜教案] 《畫楊桃》教學設計其三08-11
- 【熱門課件】 《畫》教案之三08-04
- 今日課件: 《畫》教學設計范例07-05
- 中班美術線條畫教案:太陽娃娃09-24
-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畫太陽07-23
- 中班美術教案:手印畫添畫背景09-25
- 大班美術教案 畫手套02-25
- 小班美術教案 畫月餅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