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2-01-26高中地理(選修一)、世界地理復習題。
高中地理(選修一)復習題
第一單元:人口與環(huán)境
一.人口再生產(chǎn)類型有哪些?
原始型傳統(tǒng)型過渡型現(xiàn)代型
二.為什么發(fā)達國家和歐洲的人口死亡率高?
因為老齡人口比重大。
三.一個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變化原因是什么?
人口的自然增長,出生率,死亡率的變動;人口的機械增長。
四.影響人口死亡率的因素有哪些?
社會環(huán)境因素(經(jīng)濟、政治、受教育水平、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自然環(huán)境因素(氣候、水、土壤)
五.制約一個地區(qū)環(huán)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資源、科技發(fā)展水平、地區(qū)的對外開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
六.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環(huán)境因素有哪些?
社會環(huán)境因素(主要因素)(社會制度、經(jīng)濟形式、文化傳統(tǒng)、科技知識、倫理道德等)
自然環(huán)境(原生環(huán)境因素、次生環(huán)境因素)
延伸閱讀
世界地理教材解析
世界地理教材探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 周盈科
俄羅斯長期以來對地理教育一直非常重視,從小學到高中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地理教學體系,其地理教材版本多樣,內容豐富。本文以俄羅斯ДРОФА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七年級地理教材《ГЕОГРАФИЯ:НАШ ДОМ-ЗЕМЛЯ》(我們的家──地球)為例,對俄羅斯中學地理教材進行初步的探析。
一、嚴謹完整的教材結構體系
俄羅斯七年級地理教材《ГЕОГРАФИЯ:НАШ ДОМ-ЗЕМЛЯ》主要介紹了地球各大洲的自然地理概況,在此背景下也講述了居民和國家的特點,將一些國家作為范例,介紹了它們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的特點、居民和經(jīng)濟情況。
教材中沒有相當于我國大多數(shù)中學地理教材中的章和節(jié),該教材共分四大部分:緒論、地球──獨一無二的星球、大洲和大洋、地球──我們的家。這四大部分下又細分出幾大塊內容,每個內容再具體細化成一個個"知識點",其具體結構如下所示:
08年高考地理復習世界地理總括資料
世界地理
(1)亞洲(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
1)經(jīng)緯度:60`E-160`E0-66`34N
2)地形特點:中部高四周低,復雜多樣,以山地高原為主。
3)氣候特點:季風性和大陸性強,類型復雜多樣。
A東亞日本
1、概述
(1)位置范圍
緯度位置:絕大部分在北溫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臨海國:中國(首都北京)
內陸國: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第二大內陸國(第一為哈薩克斯坦)
半島國:朝鮮(首都平壤),韓國(首都漢城)
島國:日本(首都東京)
(2)地形、河流
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線曲折,多半島(朝鮮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島嶼(日本四島、臺灣島等)
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
半島、島嶼河流短促
高中地理人口遷移教案(選修1)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教案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中地理人口遷移教案(選修1)”,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章人口與環(huán)境
第三節(jié)人口遷移教案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節(jié)中人口增長主要講述人口的自然增長,實際上,由人口遷移引起的人口的機械增長也能引起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同時人口遷移也改變著遷入地和遷出地人口的分布狀況,因此本節(jié)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針對人口移動從概念到原理,從歷史到現(xiàn)實,從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討,從而使學生能夠比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遷移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和分類。
2.探究人口遷移的特點,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3.正確認識人口遷移客觀存在及其正、負影響。
4.通過有關人口移動的討論,學會全面地、客觀地分析某一具體的人口遷移現(xiàn)象。
下載地址://files.eduu.com/down.php?id=161428
課題:《世界地理概況》(教案)
課題:《世界地理概況》(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識有著不可分割的承接關系,在高考中也將考查有關世界地理的相關內容。包括世界的海陸分布、海底地形、陸地地形、世界氣溫與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區(qū)域的位置、范圍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世界陸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點,及海陸變遷狀況.
(2)理解世界氣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觀.
(3)識記主要自然資源類型、分布、開發(fā)和利用情況.
(4)了解世界居民的變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區(qū)。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要應用綜合的觀點、辯證的觀點看問題,避免使所學知識公式化。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認識世界地理知識的學習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學會用發(fā)展的觀點認識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和變化,培養(yǎng)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樹立實事求是的思想。
(2)通過認識世界地理概況,理解各個自然要素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熱愛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世界氣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觀
難點:氣候類型的判斷。
四、學情分析
本節(jié)是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學生常見錯誤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間分布不明確,導致空間定位不正確。氣候類型的判斷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識,常見錯誤主要是判斷方法不正確。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講解法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四人一組,準備探究學習。
七、課時安排:1--3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問題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首先提問:世界海陸分布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誰?我們來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個問題,探究一:在地圖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線位置,已經(jīng)布置學生們課前預習了這部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并讓學生把預習過程中的疑惑說出來。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學生活動]探究一:在地圖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線位置
[總結]
1、七大洲的分界線
亞、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南、北美——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白令海峽
南美、南極——德雷克海峽
歐、非——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2、四大洋的分界線
太平洋與北冰洋:白令海峽最窄處。
大西洋與北冰洋:丹麥海峽、冰島、法羅群島、設得蘭群島一線
太平洋與印度洋:通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的東經(jīng)146°51’線至南極大陸。
太平洋與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峽處大致以通過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經(jīng)67°16’線為界。
大西洋與印度洋:過非洲大陸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東經(jīng)20°線。
(二)世界的氣候和自然景觀
[學生活動]探究二:等溫線的彎曲受哪些因素影響?
[總結]
1、等溫線的影響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無論7月還是1月,氣溫都是從低緯向兩極遞減,這是因為?
低緯度地區(qū)獲得太陽輻射能量多,氣溫就高,高緯地區(qū)獲得太陽輻射能量少,氣溫就低。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陸上的等溫線向南(低緯)凸出,海洋上則向北(高緯)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這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所至.
③若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表明?
該地受海洋影響顯著,如我國7月份平原區(qū)氣溫分布情況。
④如若等溫線與等高線平行,則表明?
該地氣溫受地形影響,比如1月份我國東北地區(qū),等溫線平原向高緯突出,這是受東北地形成“馬蹄形”影響。
⑤洋流因素如何影響等溫線?
暖流等溫線向高緯凸,沿岸地區(qū)增溫增濕;寒流等溫線向低緯凸,沿岸地區(qū)降溫減濕。
⑥閉合曲線有幾種?
盆地增溫,山地降溫兩種。
[學生活動]探究三.各種氣候類型成因、特征和分布,填下表:
[總結]
2、各種氣候類型成因、特征和分布
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成因氣候特征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間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全年高溫多雨
ks5u南北緯10°~回歸線間赤道低壓、信風帶交替控制干濕季交替
熱帶季風氣候北緯10°~回歸線大陸東岸ks5u
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30°大陸內部、西岸副高或信風帶控制全年高溫少雨
亞
熱
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和少雨
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副高或西風帶控制夏季炎熱干燥
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溫帶季風氣候南北緯35°~5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溫帶海洋性氣候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終年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南北緯40°~60°大陸內岸大陸氣團控制冬寒夏熱,
氣溫日、年較差大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北緯60°~70°間極地大陸(海洋)氣團冬長寒夏短涼
寒帶苔原帶北緯70°~80°間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
冰原帶南北半球極地內陸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氣候高大的山地、高原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溫隨高而降
[學生活動]探究四:氣候類型的判斷方法與步驟有哪些?
[總結]
3、氣候類型的判斷方法與步驟
氣候類型的判斷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識,常見錯誤主要是判斷方法不正確。一般方法是:年氣溫曲線圖首先讀最冷月、最熱月的氣溫,說明冬夏溫差的大小,判斷熱量帶。一般說,最冷月氣溫大于15℃為熱帶,0~15℃為亞熱帶(含溫帶海洋性氣候),0~-15℃為溫帶。最熱月氣溫低于0℃為冰原氣候,0~5℃為苔原氣候。其次是讀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各自代表性的四個月份(北半球)的氣溫值,進行比較,得出季節(jié)變化的不同特點。降水柱狀圖首先看柱狀高低,對照降水量坐標,讀出每個月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說明該地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節(jié)多雨,什么季節(jié)少雨,全年各月的降水量等
[教師補充講解][易混點]人種和民族的區(qū)別
人種和民族是兩個概念,根據(jù)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如膚色、發(fā)色與發(fā)型、眼色、鼻型等,地球上可分為黃、白、黑色三大人種,各人種的外部特征有許多差別,但無優(yōu)劣之分,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文化。民族是指生活在一個地區(qū)的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時期,形成了共同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會制度等,具有這些共同特征的人們,就形成了一個民族。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見學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yè)。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jié)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見學案結構)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xù)研究本節(jié)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十一、學案設計
學校:臨清實驗高中學科:地理編寫人:宋東艷審稿人:
《世界地理概況》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世界地理概況,初步把握世界海陸分布、氣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觀、主要自然資源類型、分布、開發(fā)和利用情況.世界居民的變化及分布。
二、預習內容
(一)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陸地部分:
大陸:面積廣大的陸地
六塊大陸: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世界最大的島:_________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世界面積最大:___________
群島: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
大洋部分:
1.幾個概念
海:一般面積較小,靠近大陸由半島和島嶼同大洋大致隔開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2.大洋的概況
_____洋:面積最大(將近一半)、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島嶼最多。
_____洋:呈“S”形
印度洋:熱帶海洋面積大
____洋:最小、緯度最高、水溫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陸架:靠近大陸的淺海地區(qū),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過_____m
大陸坡:大陸架外緣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陸坡外,有_____、海溝和______等地形
海陸變遷與地形變化部分
1.學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1).內力作用與地貌
(2).外力作用與地貌
(二)世界的氣候和自然景觀
1.天氣與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____、_____、______等的大氣狀況。
氣候是一個地方長時間里大氣中的水熱、運動狀況。
2.氣溫的變化:
(1)日變化:
日最高氣溫:每日________時。
日最低氣溫:每日日出前后。
(2)年變化和年較差:
北半球最高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大陸71
海洋82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間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的緯度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
3、降水
(1)大氣中的水汽來源:______和蒸騰
(2)飽和空氣與氣溫的關系: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條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降水量線:人們根據(jù)世界各地氣象記錄,把降水量相同地點在地圖上連起來,這叫等降水量線
4、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位置、海陸分步、地形、氣壓帶和風帶、洋流等
5.氣候的地區(qū)差異
6、陸地自然帶
由氣候、土壤、動植物等地理事物組成了自然環(huán)境的總體,稱為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的外部特征稱為自然景觀。而植被是自然景觀最明顯的標志。
自然帶名稱分布氣候特征植被類型典型動物
熱帶雨林帶全年高溫多雨熱帶雨林猩猩、河馬、大象
熱帶季風氣候亞洲南部和東南部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帶雨林兩側全年分雨季、干季熱帶草原長頸鹿、斑馬獅子、鬣狗
熱帶沙漠帶回歸線附近大陸西部,中部終年炎熱干燥
溫帶沙漠帶溫帶內陸氣溫較差很大,降水稀少溫帶沙漠野驢、雙峰駝
溫帶草原帶溫帶草原黃羊
溫帶闊葉林帶溫帶草原東西兩側溫度適中,降水較豐富
亞寒帶針葉林帶北半球溫帶闊葉林帶以北冬長夏短,降水較少亞寒帶針葉林熊、狐、松鼠
苔原帶針葉林帶以北氣溫很低,降水少
冰原帶北冰洋沿岸,南極大陸酷寒冰雪裸地北極熊、企鵝
(三)世界的自然資源
資源類型世界分布
土地資源
世界土地資源破壞嚴重的原因:
生物資源森林資源1、現(xiàn)存的森林主要有熱帶雨林和__________林
2、森林資源的環(huán)境效益:
草場資源1、主要類型:熱帶草原、溫帶草原、高山草甸、河漫灘草甸等。
2、分布: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大陸;溫帶草原主要在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
野生動植物1、橡膠樹、可可、金雞納等熱帶經(jīng)濟作物原產(chǎn)于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動物有樹獺、卷尾猴、大食蟻獸、犰狳、巨嘴鳥等。
2、非洲是咖啡、棗椰樹、油棕和香蕉等的故鄉(xiāng)。
3、大洋洲特有的動物有:澳大利亞的袋鼠、鴨嘴獸、鴯鹋等;
4、企鵝、磷蝦、鯨等主要生活在南極洲。
礦產(chǎn)資源基本特點1、世界上用途廣、產(chǎn)值大的非能源礦產(chǎn)有鐵、鎳、銅、鋅、磷、鋁土、黃金、錫、錳、鉛等。
2、世界上的礦產(chǎn)資源的分布和開采主要在發(fā)展中國家,而消費量最多的是發(fā)達國家。
鐵礦1、主要分布在俄羅斯、中國、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國。
2、歐洲有庫爾斯克鐵礦、洛林鐵礦、英國奔寧山脈附近的鐵;美國的五大湖西部;印度的德干高原的東北部。
煤1、主要分布:①世界最大煤帶是在亞歐大陸中部,從我國華北向西經(jīng)新疆、橫貫中亞和歐洲大陸,直到英國;②美國和加拿大;③澳大利亞和南非。
2、歐洲的主要煤礦有:俄羅斯的庫茲巴斯煤田,烏克蘭的頓巴斯煤田,德國的魯爾煤田,英國的奔寧山脈。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附近。
石油天然氣七大儲油區(qū):中東波斯灣,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內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幾內亞灣沿岸),俄羅斯,亞洲(東南亞、中國),北美(美國、加拿大),西歐(北海地區(qū)的英國和挪威)。
其他礦產(chǎn)1、南非的黃金,剛果的金剛石,幾內亞的鋁土,贊比亞的銅。
2、智利的銅和硝石,秘魯?shù)你~,圭亞那的鋁土。
海洋資源生物資源世界四大漁場:
(四)、世界的居民
1.人口(1)增長特點:速度加快,地區(qū)差異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qū)亞洲東部、南部,歐洲及北美東北部平原面積廣闊,氣候溫暖濕潤,農(nóng)業(yè)歷史悠久,交通、城市發(fā)達
人口稀少地區(qū)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熱帶雨林帶、沙漠地帶、高原和山區(qū)緯度高,氣溫低,赤道附近濕熱,沙漠地區(qū)干旱,山區(qū)地勢高
(3)人口問題
A增長過快——生態(tài)方面:森林減少,草原破壞,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會方面:糧食不足,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交通、住房、就業(yè)等困難。
B停止或負增長:勞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齡化問題。
解決人口問題的正確途徑和目標:
途徑:控制人口數(shù)量,實行有計劃地生育。
目標: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與環(huán)境、資源相協(xié)調。
(4)人口向城市遷移帶來的問題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的標準之一
發(fā)達國家70%以上,發(fā)展中國家30%左右。
問題:環(huán)境污染、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綠地面積少等。
2.人種、民族、語言、宗教
(1)世界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征及分布
人種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
體質特征膚色白淡黃或棕黑黝黑
眼色藍灰黑黑
頭發(fā)眼色較淺,呈波狀黑而直黑而卷曲
體毛較多中等少
面龐鼻梁高,嘴唇薄扁平嘴唇較厚
環(huán)境適應性早期分布較寒冷地區(qū)溫帶熱帶赤道地區(qū)
生態(tài)適應性皮膚黑色素含量低,適應紫外線較弱的輻射狀況;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較長,可是冷空氣緩慢進入肺部;體毛稠密可以防寒。具有黑種人和白種人之間的過渡性皮膚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紫外線;鼻子低而寬,鼻孔通道短,體毛少,便于散熱;頭發(fā)卷曲,空虛充滿空氣,形成隔熱層,保護頭部。
(2)民族:世界近2000個,人數(shù)最多漢族。
(3)語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種語言,有的有文字,有的無文字
語言說明主要分布地區(qū)
漢語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中國、東南亞等
英語使用較廣的語言英國、美國、加拿大等
俄語國際上的重要語言俄羅斯等
法語國際交往中重要語言法國等
西班牙語取代了當?shù)氐恼Z言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語國際上的語言西亞、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區(qū)
基督教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廣。
伊斯蘭教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東部(教徒稱穆斯林)
佛教亞洲
(五)、世界的政區(qū)
1、世界的國家
(1)世界上面積居前六位的國家是:。
(2)世界上人口在1億以上的國家是:
2、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分布及“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陸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點,及海陸變遷狀況.
2、理解世界氣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觀.
3、識記主要自然資源類型、分布、開發(fā)和利用情況.
4、了解世界居民的變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區(qū)。
學習重難點:理解世界氣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觀.
二、學習過程
(一)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在世界地圖上:1、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線位置:
2、主要陸地地形類型有哪五種?
3、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填表:
大洲地形特征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亞洲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面積廣大,海陸熱力差異顯著,季風環(huán)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陸性氣候增強
非洲“高原大陸”,以高原、盆地為主,地形起伏較小
歐洲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為主,冰川地形廣布南北高中間低,平原東西貫通和曲折的海岸線等,使歐洲氣候海洋性特征顯著,并由西向東大陸性增強
南極洲冰雪大陸,海拔最高
北美洲三大地形,縱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和低山。中部平原貫通南北,大陸性顯著;西部山地阻擋了太平洋氣流深入,使西岸氣候呈狹長分布,降水自東向西逐漸減少。
南美洲西部山地阻擋了太平洋氣流深入,西岸氣候狹長分布;高原地勢較低,平原向東開口,利于大西洋氣流深入;山脈東側為迎風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亞高原,為背風坡,降水少。
大洋洲東部山地阻擋了太平洋氣流深入,東側降水較多,氣候狹長分布;西部背風坡,降水少,是小麥――牧羊帶發(fā)展的限制因素。
(二)世界的氣候和自然景觀
1、讀世界氣溫分布圖思考:等溫線的彎曲受哪些因素影響?
2、降水的空間分布,填表
受控氣壓帶與風帶大氣運動狀況降水多少與類型
赤道多雨帶赤道低氣壓帶上升氣流為主多雨為主
副熱帶少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為主少、大陸岸多(受夏季風、臺風影響)
溫帶多雨帶西風帶和地低壓多鋒面氣旋活動多、鋒面雨與氣旋雨
極地少雨帶極地高氣壓帶下沉氣流為主少
3、讀世界氣候模式圖,說出各個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
4、依次說出各種氣候類型成因、特征和分布規(guī)律
5、氣候類型的判斷方法與步驟有哪些?
6、說出各陸地自然帶的典型植被和典型動物?
(三)世界的自然資源、居民和政區(qū)
1、煤炭、石油資源的世界分布是怎樣的?
2、世界人口問題有哪些?解決途徑是什么?
三、自我反思總結
四、當堂檢測
下圖是某海陸分布示意圖,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題。
(1)若圖中F點常年受西風控制,則該點可能位于、兩大洲,該地的氣
候特點是。
(2)若圖中F點只有一個季節(jié)受西風控制,該地的氣候類
型是。
(3)在亞歐大陸上,圖上G點的氣候類型是,該氣候
主要成因是。
課后練習與提高
選擇題
1.圖1表示氣溫、降水與氣候類型的關系。讀圖1回答1—4題。
(1)年溫差最大的一組氣候類型是
A.①②⑥B.②④⑤
C.④⑥⑦D.②③⑤
(2)圖中①表示的氣候類型為()
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沙漠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D.地中海氣候
(3)圖中⑦對應的自然帶可能是()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B.溫帶草原帶
C.苔原帶D.亞寒帶針葉林帶
(4)反映大陸東岸緯度地帶性的一組氣候類型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D.①⑤④⑥
2.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隊,利用風力,前往乙、丁兩地貿易之后順利返回原地。讀圖2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
(1)從甲地出發(fā)的最佳季節(jié)應該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2)從乙地經(jīng)丙地,前往丁地貿易必須()
A.在北半球夏季出發(fā),經(jīng)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發(fā),經(jīng)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發(fā),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個風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發(fā),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個風季
(3)這支商船隊完成整個航程至少需要()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
3.下列國家中,既是發(fā)展中國家中的主要工業(yè)國,又初步形成以石油工業(yè)為支柱的工業(yè)體系的國家是
A.科威特B.墨西哥C.印度D.巴西
下列日本工業(yè)區(qū)中,主要產(chǎn)業(yè)與蘇格蘭中部工業(yè)區(qū)基本一致的是
4.A.東京—橫濱B.大阪—神戶C.名古屋D.北九州
5.寒潮在美國經(jīng)常長驅南下,其影響因素除大氣環(huán)流外,主要是
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分布D.洋流分布
下圖是四個國家示意圖,回答6—8題。
6.關于四國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國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B.乙國是世界上輸出農(nóng)產(chǎn)品最多的國家
C.丙國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漁場D.丁國位于歐洲的“十字路口”
7.關于四國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最大港口所臨海域都受暖流影響B(tài).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C.最大城市都是國際金融中心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東南沿海
8.關于四國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國最長河流為內流河B.乙國有世界最長的河流
C.丙國河流徑流量穩(wěn)定D.丁國河流航運價值大
讀圖,完成9—10題。
9.四圖中,有世界著名漁場分布的海域、鹽度最高的海域分別是( )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10.四圖中,畜牧業(yè)發(fā)達的和與北京時間時差最大的分別是(?。?br>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11.圖1是“沿32°N局部地區(qū)地形剖面圖”,圖2、圖3分別是“氣溫降水玫瑰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①是,(海洋名稱)③是。(湖泊名稱)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試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從地質結構的角度分析,③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圖2、圖3中反映該區(qū)域氣候類型的是圖,(填數(shù)字代號)另一圖所表示的氣候特點與本區(qū)域氣候特點的最大差異是什么?其所屬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是什么
(4)目前,圖1區(qū)域最主要的地區(qū)性沖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簡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條)
12.讀北美0℃等溫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圖是季的氣溫分布示意圖,等溫線發(fā)生彎曲的根本原因是
。
(2)請從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氣溫順序:。
(3)請分析O、P、Q三地氣溫差異的原因:
當堂檢測答案:(1)南美洲大洋洲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降水比較多,季節(jié)分配均勻(2)地中海氣候(3)溫帶季風氣候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學案設計]
世界地理概況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世界地理概況,初步把握世界海陸分布、氣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觀、主要自然資源類型、分布、開發(fā)和利用情況.世界居民的變化及分布。
二、預習內容
(一)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陸地部分:
1.概念:
大陸:面積廣大的陸地
六塊大陸: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世界最大的島:_________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世界面積最大:___________
群島: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界線
3.陸地地形
主要地形類型有哪五種?
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
大洲地形特征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亞洲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面積廣大,海陸熱力差異顯著,季風環(huán)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陸性氣候增強
非洲“高原大陸”,以高原、盆地為主,地形起伏較小
歐洲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為主,冰川地形廣布南北高中間低,平原東西貫通和曲折的海岸線等,使歐洲氣候海洋性特征顯著,并由西向東大陸性增強
南極洲冰雪大陸,海拔最高
北美洲三大地形,縱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和低山。中部平原貫通南北,大陸性顯著;西部山地阻擋了太平洋氣流深入,使西岸氣候呈狹長分布,降水自東向西逐漸減少。
南美洲西部山地阻擋了太平洋氣流深入,西岸氣候狹長分布;高原地勢較低,平原向東開口,利于大西洋氣流深入;山脈東側為迎風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亞高原,為背風坡,降水少。
大洋洲東部山地阻擋了太平洋氣流深入,東側降水較多,氣候狹長分布;西部背風坡,降水少,是小麥――牧羊帶發(fā)展的限制因素。
大洋部分:
1.幾個概念
海:一般面積較小,靠近大陸由半島和島嶼同大洋大致隔開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2.大洋的概況
_____洋:面積最大(將近一半)、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島嶼最多。
_____洋:呈“S”形
印度洋:熱帶海洋面積大
____洋:最小、緯度最高、水溫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陸架:靠近大陸的淺海地區(qū),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過_____m
大陸坡:大陸架外緣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陸坡外,有_____、海溝和______等地形
海陸變遷與地形變化部分
1.學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1).內力作用與地貌
(2).外力作用與地貌
(二)世界的氣候和自然景觀
1.天氣與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____、_____、______等的大氣狀況。
氣候是一個地方長時間里大氣中的水熱、運動狀況。
2.氣溫的變化:
(1)日變化:
日最高氣溫:每日________時。
日最低氣溫:每日日出前后。
(2)年變化和年較差:
北半球最高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大陸71
海洋82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間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的緯度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
3、降水
(1)大氣中的水汽來源:______和蒸騰
(2)飽和空氣與氣溫的關系: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條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降水量線:人們根據(jù)世界各地氣象記錄,把降水量相同地點在地圖上連起來,這叫等降水量線
降水的空間分布
受控氣壓帶與風帶大氣運動狀況降水多少與類型
赤道多雨帶赤道低氣壓帶上升氣流為主多雨為主
副熱帶少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為主少、大陸岸多(受夏季風、臺風影響)
溫帶多雨帶西風帶和地低壓多鋒面氣旋活動多、鋒面雨與氣旋雨
極地少雨帶極地高氣壓帶下沉氣流為主少
4、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位置、海陸分步、地形、氣壓帶和風帶、洋流等
5.氣候的地區(qū)差異
6、陸地自然帶
由氣候、土壤、動植物等地理事物組成了自然環(huán)境的總體,稱為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的外部特征稱為自然景觀。而植被是自然景觀最明顯的標志。
自然帶名稱分布氣候特征植被類型典型動物
熱帶雨林帶全年高溫多雨熱帶雨林猩猩、河馬、大象
熱帶季風氣候亞洲南部和東南部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帶雨林兩側全年分雨季、干季熱帶草原長頸鹿、斑馬獅子、鬣狗
熱帶沙漠帶回歸線附近大陸西部,中部終年炎熱干燥
溫帶沙漠帶溫帶內陸氣溫較差很大,降水稀少溫帶沙漠野驢、雙峰駝
溫帶草原帶溫帶草原黃羊
溫帶闊葉林帶溫帶草原東西兩側溫度適中,降水較豐富
亞寒帶針葉林帶北半球溫帶闊葉林帶以北冬長夏短,降水較少亞寒帶針葉林熊、狐、松鼠
苔原帶針葉林帶以北氣溫很低,降水少
冰原帶北冰洋沿岸,南極大陸酷寒冰雪裸地北極熊、企鵝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陸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點,及海陸變遷狀況.
2、理解世界氣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觀.
3、識記主要自然資源類型、分布、開發(fā)和利用情況.
4、了解世界居民的變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區(qū)。
學習重難點:理解世界氣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觀.
二、學習過程
(一)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探究一:在地圖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線位置
(二)世界的氣候和自然景觀
探究二:等溫線的彎曲受哪些因素影響?
探究三.各種氣候類型成因、特征和分布規(guī)律
(三)世界的自然資源、居民和政區(qū)
資源類型世界分布
土地資源
世界土地資源破壞嚴重的原因:
生物資源森林資源1、現(xiàn)存的森林主要有熱帶雨林和__________林
2、森林資源的環(huán)境效益:
草場資源1、主要類型:熱帶草原、溫帶草原、高山草甸、河漫灘草甸等。
2、分布: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大陸;溫帶草原主要在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
野生動植物1、橡膠樹、可可、金雞納等熱帶經(jīng)濟作物原產(chǎn)于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動物有樹獺、卷尾猴、大食蟻獸、犰狳、巨嘴鳥等。
2、非洲是咖啡、棗椰樹、油棕和香蕉等的故鄉(xiāng)。
3、大洋洲特有的動物有:澳大利亞的袋鼠、鴨嘴獸、鴯鹋等;
4、企鵝、磷蝦、鯨等主要生活在南極洲。
礦產(chǎn)資源基本特點1、世界上用途廣、產(chǎn)值大的非能源礦產(chǎn)有鐵、鎳、銅、鋅、磷、鋁土、黃金、錫、錳、鉛等。
2、世界上的礦產(chǎn)資源的分布和開采主要在發(fā)展中國家,而消費量最多的是發(fā)達國家。
鐵礦1、主要分布在俄羅斯、中國、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國。
2、歐洲有庫爾斯克鐵礦、洛林鐵礦、英國奔寧山脈附近的鐵;美國的五大湖西部;印度的德干高原的東北部。
煤1、主要分布:①世界最大煤帶是在亞歐大陸中部,從我國華北向西經(jīng)新疆、橫貫中亞和歐洲大陸,直到英國;②美國和加拿大;③澳大利亞和南非。
2、歐洲的主要煤礦有:俄羅斯的庫茲巴斯煤田,烏克蘭的頓巴斯煤田,德國的魯爾煤田,英國的奔寧山脈。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附近。
石油天然氣七大儲油區(qū):中東波斯灣,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內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幾內亞灣沿岸),俄羅斯,亞洲(東南亞、中國),北美(美國、加拿大),西歐(北海地區(qū)的英國和挪威)。
其他礦產(chǎn)1、南非的黃金,剛果的金剛石,幾內亞的鋁土,贊比亞的銅。
2、智利的銅和硝石,秘魯?shù)你~,圭亞那的鋁土。
海洋資源生物資源世界四大漁場:
(四)、世界的居民
1.人口(1)增長特點:速度加快,地區(qū)差異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qū)亞洲東部、南部,歐洲及北美東北部平原面積廣闊,氣候溫暖濕潤,農(nóng)業(yè)歷史悠久,交通、城市發(fā)達
人口稀少地區(qū)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熱帶雨林帶、沙漠地帶、高原和山區(qū)緯度高,氣溫低,赤道附近濕熱,沙漠地區(qū)干旱,山區(qū)地勢高
(3)人口問題
A增長過快——生態(tài)方面:森林減少,草原破壞,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會方面:糧食不足,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交通、住房、就業(yè)等困難。
B停止或負增長:勞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齡化問題。
解決人口問題的正確途徑和目標:
途徑:控制人口數(shù)量,實行有計劃地生育。
目標: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與環(huán)境、資源相協(xié)調。
(4)人口向城市遷移帶來的問題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的標準之一
發(fā)達國家70%以上,發(fā)展中國家30%左右。
問題:環(huán)境污染、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綠地面積少等。
2.人種、民族、語言、宗教
(1)世界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征及分布
人種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
體質特征膚色白淡黃或棕黑黝黑
眼色藍灰黑黑
頭發(fā)眼色較淺,呈波狀黑而直黑而卷曲
體毛較多中等少
面龐鼻梁高,嘴唇薄扁平嘴唇較厚
環(huán)境適應性早期分布較寒冷地區(qū)溫帶熱帶赤道地區(qū)
生態(tài)適應性皮膚黑色素含量低,適應紫外線較弱的輻射狀況;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較長,可是冷空氣緩慢進入肺部;體毛稠密可以防寒。具有黑種人和白種人之間的過渡性皮膚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紫外線;鼻子低而寬,鼻孔通道短,體毛少,便于散熱;頭發(fā)卷曲,空虛充滿空氣,形成隔熱層,保護頭部。
(2)民族:世界近2000個,人數(shù)最多漢族。
(3)語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種語言,有的有文字,有的無文字
語言說明主要分布地區(qū)
漢語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中國、東南亞等
英語使用較廣的語言英國、美國、加拿大等
俄語國際上的重要語言俄羅斯等
法語國際交往中重要語言法國等
西班牙語取代了當?shù)氐恼Z言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語國際上的語言西亞、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區(qū)
基督教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廣。
伊斯蘭教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東部(教徒稱穆斯林)
佛教亞洲
三、世界的政區(qū)
1、世界的國家
(1)世界上面積居前六位的國家是:。
(2)世界上人口在1億以上的國家是:
2、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分布及“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三、反思總結
四、當堂檢測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冬季a地比同緯度內陸地區(qū)溫度___________,說明其原因。
(2)與a地氣候類型相符的年內氣溫與降水量圖的代號是_________,并簡述其原因。
(3)b海區(qū)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漁場,說明該漁場形成的自然原因。
課后練習與提高
選擇題
1.圖1表示氣溫、降水與氣候類型的關系。讀圖1回答1—4題。
(1)年溫差最大的一組氣候類型是
A.①②⑥B.②④⑤
C.④⑥⑦D.②③⑤
(2)圖中①表示的氣候類型為()
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沙漠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D.地中海氣候
(3)圖中⑦對應的自然帶可能是()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B.溫帶草原帶
C.苔原帶D.亞寒帶針葉林帶
(4)反映大陸東岸緯度地帶性的一組氣候類型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D.①⑤④⑥
2.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隊,利用風力,前往乙、丁兩地貿易之后順利返回原地。讀圖2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
(1)從甲地出發(fā)的最佳季節(jié)應該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2)從乙地經(jīng)丙地,前往丁地貿易必須()
A.在北半球夏季出發(fā),經(jīng)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發(fā),經(jīng)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發(fā),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個風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發(fā),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個風季
(3)這支商船隊完成整個航程至少需要()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
3.下列國家中,既是發(fā)展中國家中的主要工業(yè)國,又初步形成以石油工業(yè)為支柱的工業(yè)體系的國家是
A.科威特B.墨西哥C.印度D.巴西
下列日本工業(yè)區(qū)中,主要產(chǎn)業(yè)與蘇格蘭中部工業(yè)區(qū)基本一致的是
4.A.東京—橫濱B.大阪—神戶C.名古屋D.北九州
5.寒潮在美國經(jīng)常長驅南下,其影響因素除大氣環(huán)流外,主要是
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分布D.洋流分布
下圖是四個國家示意圖,回答6—8題。
6.關于四國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國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B.乙國是世界上輸出農(nóng)產(chǎn)品最多的國家
C.丙國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漁場D.丁國位于歐洲的“十字路口”
7.關于四國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最大港口所臨海域都受暖流影響B(tài).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C.最大城市都是國際金融中心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東南沿海
8.關于四國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國最長河流為內流河B.乙國有世界最長的河流
C.丙國河流徑流量穩(wěn)定D.丁國河流航運價值大
讀圖,完成9—10題。
9.四圖中,有世界著名漁場分布的海域、鹽度最高的海域分別是(?。?br>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10.四圖中,畜牧業(yè)發(fā)達的和與北京時間時差最大的分別是(?。?br>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11.圖1是“沿32°N局部地區(qū)地形剖面圖”,圖2、圖3分別是“氣溫降水玫瑰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①是,(海洋名稱)③是。(湖泊名稱)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試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從地質結構的角度分析,③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圖2、圖3中反映該區(qū)域氣候類型的是圖,(填數(shù)字代號)另一圖所表示的氣候特點與本區(qū)域氣候特點的最大差異是什么?其所屬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是什么
(4)目前,圖1區(qū)域最主要的地區(qū)性沖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簡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條)
12.讀北美0℃等溫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圖是季的氣溫分布示意圖,等溫線發(fā)生彎曲的根本原因是
。
(2)請從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氣溫順序:。
(3)請分析O、P、Q三地氣溫差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