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2-01-10世界地理教材解析。
世界地理教材探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 周盈科
俄羅斯長期以來對地理教育一直非常重視,從小學到高中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地理教學體系,其地理教材版本多樣,內容豐富。本文以俄羅斯ДРОФА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七年級地理教材《ГЕОГРАФИЯ:НАШ ДОМ-ЗЕМЛЯ》(我們的家──地球)為例,對俄羅斯中學地理教材進行初步的探析。
一、嚴謹完整的教材結構體系[工作總結之家 Dg15.Com]
俄羅斯七年級地理教材《ГЕОГРАФИЯ:НАШ ДОМ-ЗЕМЛЯ》主要介紹了地球各大洲的自然地理概況,在此背景下也講述了居民和國家的特點,將一些國家作為范例,介紹了它們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的特點、居民和經濟情況。
教材中沒有相當于我國大多數中學地理教材中的章和節(jié),該教材共分四大部分:緒論、地球──獨一無二的星球、大洲和大洋、地球──我們的家。這四大部分下又細分出幾大塊內容,每個內容再具體細化成一個個"知識點",其具體結構如下所示:
相關推薦
《世界地理》重難點知識歸納
《世界地理》重難點知識歸納
一、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及影響
(1)比例尺是個分式,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反之比例尺愈大。
(2)在地圖上:如果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所畫地區(qū)范圍越小,表示的內容愈詳細;比例尺越小,所畫地區(qū)范圍越大,表示的內容愈簡略。
如果表示的實際范圍相同,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反之,圖幅畫積越小。
(3)比例尺擴大一倍,圖幅將擴大比例尺倍數的平方。
二、大洋的分界
一般把經過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東經20。經線作為大西洋與印度洋的分界線;把通過塔斯馬尼亞島東經146。經線作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線。
把通過南美洲南端合恩南角西經67。經線作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線。
三、世界人種、宗教的分布
黃種入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5.1世界地理概況 2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5.1世界地理概況 2”,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輪單元復習
世界地理概況
1.世界海陸分布有什么特點?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陸地只占一少部分。地表的總面積約51,0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積約36,000萬平方公里,占地表總面積的70.8%;陸地面積約14,900萬平方公里,占地表總面積的29.2%。也就是說地球的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
地表的陸地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許多塊,通常人們把海洋所包圍的大面積陸地叫做大陸,小塊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及其附近的島嶼合稱為洲。這樣,地表的陸地共分6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
地表的海洋是相互溝通的,形成了統(tǒng)一的世界大洋。根據海陸分布形勢,可把世界海洋分為四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間沒有什么天然的界線,通常以水下的海嶺或某條經線為分界的。
世界海陸分布形勢大致有以下特點:
第一,陸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這里陸地占北半球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并在中、高緯度地帶幾乎連成一片。在南半球,陸地面積占五分之一,而且在南緯56°~65°地帶幾乎全是海洋。但是,北半球的極地是一片海洋,南半球的極地卻是一塊大陸。
第二,除南極大陸外,所有大陸都南北成對分布: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歐洲大陸和非洲大陸、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每對大陸之間都是地殼破裂地帶,并形成較深的"陸間海",其間島嶼眾多,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第三,大部分大陸的輪廓都是北寬南窄,呈倒置三角形。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和北美大陸都非常典型;澳大利亞大陸也具有北部較寬的特點,只有南極大陸例外。
第四,弧形列島和較大的島嶼多位于大陸東岸。亞歐大陸、北美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東岸都有一連串向東突出的島弧,島弧外側為一系列深海溝。大陸西岸的島嶼則不成弧形排列,較大的島嶼也少,唯一例外的是不列顛群島。
第五,大西洋東西兩岸的輪廓非常相似,海岸線彼此幾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塊大陸分離開來似的。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概況32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高中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容,幫助高中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所以你在寫高中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高三地理世界地理概況32》,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第四部分第一章世界地理
第1節(jié)世界地理概況
一、選擇題
月均溫在20℃以上可稱高溫;月均溫在10℃~20℃之間,可稱溫暖或暖熱;月均溫在0℃~10℃之間可稱涼爽或溫和;月均溫在0℃以下則稱寒冷或嚴寒等。而描述降水多少則要復雜一些。因為一個地方的干濕狀況與氣溫、蒸發(fā)量有密切的關系。下圖為按連續(xù)五日平均氣溫劃分的“世界四季類型分布圖”,讀圖回答1~3題。
1.關于世界四季類型分布的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大致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跂|西延伸,南北更替③沿緯度變化方向延伸,
沿經度變化方向更替 ④與世界氣候類型分布一致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④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世界四季氣候類型分布沿緯度變化方向更替,沿經度變化方向
延伸;本圖僅僅是從四季類型方面來劃分的,與世界氣候類型分布明顯不一致。
答案:B
2.A、B兩地與同緯度其他地區(qū)相比,四季類型不同,其影響的因素是()
A.太陽輻射B.洋流C.地形D.大氣環(huán)流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A、B兩地的四季類型是全年皆冬,而同緯度其他地區(qū)長冬無
夏、春秋相連,說明兩地區(qū)比同緯度其他地區(qū)氣溫低,結合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可以判
斷是受寒流的影響。
答案:B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四季如春”型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海洋上
B.“長冬無夏,春秋相連”型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陸地上
C.“四季分明”型的地區(qū)主要分布于內陸
D.“全年皆冬”型的地區(qū)主要分布于極地
解析:“長冬無夏,春秋相連”型的地區(qū)在南半球海洋分布面積也很大;“四季分
明”型的地區(qū)在沿海與內陸均有分布;“全年皆冬”型的地區(qū)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南
緯60°附近。
答案:A
下圖為世界四個地點的坐標,據此分析并回答4~6題。
4.作為大洲分界線的經線經過的地點是()
A.AB.BC.CD.D
解析:本題有一定難度。需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分界線。60°E經線穿過烏拉爾山,為亞
歐兩洲的分界線。
答案:A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東西兩側地形不同,主要礦產的種類相同
B.B點附近有一條自北向南的大河注入海洋
C.自C點向南北兩側分布的自然帶,依次為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闊
葉林帶
D.D點東西兩側降水量大致相同
解析:首先需要判斷出四點的大致位置。A點位于俄羅斯的烏拉爾山,B點位于美國
東南部墨西哥灣沿岸的新奧爾良附近,C點位于非洲中部的剛果(金)境內,D點位于
智利和阿根廷交界處的安第斯山。烏拉爾山東西兩側的礦產不同,東部主要有石油,
西部有金屬礦。B點附近有北美的密西西比河。C點為剛果盆地,是世界第二大熱帶
雨林區(qū),從此點向南北兩側依次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和亞熱帶常
綠硬葉林帶。D點為安第斯山,西側受西風影響,降水多,東側為阿根廷的巴塔哥尼
亞高原,處于背風坡的雨影區(qū),降水稀少,形成荒漠。
答案:B
6.關于四個點所在國家的敘述,錯誤的是()
A.A點、B點所在國地廣人稀
B.B點、D點所在國都有大牧場放牧業(yè)
C.C點所在國金剛石礦豐富
D.A、B、D點所在國都是世界主要的小麥出口國
解析:俄羅斯由于農業(yè)生產不穩(wěn)定,不能大量出口小麥。
答案:D
(2010北京崇文)下圖為世界上四條著名大河入??诟浇氖疽鈭D,讀圖回答7~8題。
7.關于圖中四條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四條大河均為外流河,雖然流向不同,但卻注入相同的海洋
B.乙圖中的河流與其它三條河流的主要區(qū)別是汛期較短,含沙量少,有結冰期
C.丙、丁兩圖中,河流入??诟浇貐^(qū)共同的氣候特點是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D.丙圖中的河流航運價值大,丁圖中的河流是四條河流中流經國家和地區(qū)最多的河流
8.甲、乙兩圖中,河流入??诟浇闯霈F大城市的原因是()
①入??诟浇?,地勢低平,洪水威脅大?、诤恿魅牒?诟浇暮竭\價值不大 ③入海
口附近地區(qū)的氣候過于濕熱④乙圖所示河流的入??诓粩嘧冞w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題組考查空間定位,以及對區(qū)域地理特征的掌握,是一組知識綜合性較強的
能力型試題,難度中等。圖中甲、乙、丙、丁分別是亞馬孫河、黃河、密西西比河和
尼羅河,密西西比河流經平原地區(qū)、水量大,同時流域經濟發(fā)達、航運需求量大,是
四條河流中航運價值最大的河流;在四條河流中,尼羅河流經多個國家。河流入海口
的航運價值是形成城市的重要優(yōu)勢,而甲、乙兩河入??诤竭\價值都不大;乙河入海
口為溫帶季風氣候,過于濕熱不是其氣候特征。
答案:7.D 8.B
讀海陸位置分布示意圖,回答9~10題。
9.若圖示區(qū)域位于北半球,則P地為()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解析:若圖示區(qū)域位于北半球,則P地為30°N~40°N大陸西岸。
答案:C
10.若圖示區(qū)域位于南半球,則P地自然帶是()
A.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B.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亞寒帶針葉林帶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解析:若圖示區(qū)域位于南半球,則P地位于40°S~60°S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
候。
答案:B
下圖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條著名山脈。讀圖回答11~12題。
11.下列關于甲、乙、丙、丁四山脈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位于國界線上
B.乙位于大洲分界線上
C.丙位于俄羅斯地形分界線上
D.丁位于我國地勢階梯分界線上
解析:依據圖示山脈走向及經緯度位置可以判定甲為烏拉爾山脈,乙為安第斯山
脈,丙為阿巴拉契亞山脈,丁是橫斷山脈。橫斷山脈位于我國地勢一、二級階梯的
分界線上。
答案:D
12.四幅圖中()
A.a、b兩地相距約2200千米
B.d地位于c地的東北方向
C.e地和f地分屬不同的國家
D.g地和h地內力作用強烈
解析:g地和h地處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內力作用強
烈。
答案:D
下圖為“世界四大洋主體位置示意圖”,據此回答13~15題。
13.下列港口依次瀕臨①②③④四大洋的是()
A.鹿特丹、舊金山、摩爾曼斯克、科倫坡
B.鹿特丹、舊金山、科倫坡、摩爾曼斯克
C.科倫坡、鹿特丹、舊金山、摩爾曼斯克
D.舊金山、鹿特丹、摩爾曼斯克、科倫坡
解析:根據經緯度可判定①為大西洋,②為太平洋,③為印度洋,④為北冰洋。鹿
特丹瀕臨大西洋,摩爾曼斯克瀕臨北冰洋。
答案:B
14.連接②③兩大洋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A.巴拿馬運河B.白令海峽
C.馬六甲海峽D.直布羅陀海峽
解析:馬六甲海峽是連接②太平洋與③印度洋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
答案:C
15.海運最為繁忙和全球臺風發(fā)生頻率最高、強度最大的大洋分別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北大西洋東西兩岸經濟發(fā)達,它們之間海運最為繁忙;太平洋是全球臺風發(fā)
生頻率最高、強度最大的大洋。
答案:A
二、綜合題
16.根據下圖中地理信息,完成下列問題。
(1)請比較A圖所示區(qū)域東部與西部氣溫差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區(qū)域氣溫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
東部
西部
(2)A圖所示區(qū)域類似這種氣溫分布規(guī)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還有哪些?請列舉兩
例。
(3)在方框中填寫B(tài)國①②兩區(qū)域植被類型的名稱,以及沿20°S緯線植被類型變化形
成的主要因素。
(4)寫出A圖中所示農業(yè)地域類型在B國的主要分布地區(qū)。
解析:第(1)題,依據1月氣溫圖例,可以很容易看出西部氣溫比東部高。60°N和海
陸輪廓及圖中的其他地理事物可以幫助判斷。A圖為亞歐大陸的北部地區(qū),該地區(qū)
自西向東地形依次為西歐平原、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西伯利亞地區(qū)。該地區(qū)西部
瀕臨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
及盛行西風的影響,其氣候的海洋性較強;而東部地區(qū)深居內陸,受海陸熱力性質
差異的影響,冬季降溫幅度大。第(2)題,類似于上題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由氣候
的海洋性、大陸性差異而造成的。如西部的氣溫年較差較東部小、西部的降水變化
較東部小、西部的河流結冰期較東部短、西部的1月海平面氣壓較東部小等。第(3)
題,20°S和海陸輪廓及圖中的其他地理事物如植被類型及其分布規(guī)律,可以幫助判
斷。B圖為澳大利亞的中北部地區(qū)。該國的自然帶呈半環(huán)狀分布。南回歸線橫穿該
國的中部地區(qū),因此中部常年在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下,干旱少雨,形成了熱帶
荒漠;東部沿海地區(qū)受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加上大分水嶺對暖濕氣
流的抬升作用,東部發(fā)育了濕潤的熱帶森林;隨著向內陸的深入,水分逐漸減少,
形成了較干燥的熱帶森林、草原、荒漠。第(4)題,A圖中所示的畜牧業(yè)區(qū),在澳大
利亞的東南部、西南部特別是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最為典型。
答案:(1)
區(qū)域氣溫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
東部西部氣溫
比東部高地勢高(山地為主);北極寒冷氣流受山地阻擋而集聚;深居內陸,受海陸熱力差異影響,冬季降溫幅度大等
西部地處西風帶,受大西洋暖濕氣流的影響(氣候的大陸性較東部弱);地勢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開)等
(2)氣溫年較差;河流的結冰期;1月海平面氣壓等。
(3)見方框圖。
(4)東南部;西南部。
高考世界地理必背知識學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世界地理必背知識學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水環(huán)境
1、水回圈:①按其發(fā)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huán)、內陸回圈和海上內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tài)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fā)(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布(畫一畫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qū)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③影響航海④影響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秘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yè)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裏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yǎng)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災害: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huán)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tài)破壞: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陸地環(huán)境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巖石成因分類: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巖。
4、地殼物質回圈:巖漿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變質巖-熔化→巖漿
5、地質作用: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地壘、下沉巖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10.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①流水侵蝕——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積——山麓沖積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③風力侵蝕——風蝕溝谷、風蝕洼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
④風力沉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
11、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huán)境要素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12、陸地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有: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1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①山地所處的緯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陽坡、陰坡;④迎風、背風坡。
14、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風坡)
1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1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huán)太平洋帶、地中?!柴R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