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五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1-07-26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手指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手指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學習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2.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各手指的特點,學習描寫方法,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2.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善于從萬物中受到啟示。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
(教師出示課件)
這篇文章首先開門見山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著以風趣的語言具體描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將之前所出示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這篇文章首先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以風趣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不同的特點;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jié),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說說課文描寫五根手指的順序。
預設:迅速看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五根手指的。
明確: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教師提出要探討的問題。
(1)在中心句下畫上記號,并朗讀。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確:
(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tài),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總領全文,為下文分別描寫五根手指的特點作鋪墊,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diào)。
2.教師總結(jié)第1自然段的內(nèi)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內(nèi)容。
過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態(tài)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長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樣的長處和短處呢?現(xiàn)在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對大拇指的描寫吧!
3.研讀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處與長處的詞語,并說說大拇指的短處和長處各是什么。
明確:短處是形狀不美;長處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寫大拇指的外形的?
明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gòu)造簡單,比人家少一個關節(jié)?!边@句話從身體、頭、構(gòu)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寥寥幾語便使大拇指的姿態(tài)躍然紙上。
(3)作者在描寫大拇指時,運用了“他”這個字,體會這樣用詞的效果。
明確:這個“他”字讓大拇指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身體矮胖、頭大而肥的人,并貫穿全文,突出了豐子愷先生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寫大拇指的長處的?
(教師課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叫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住;重東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勁頂住;要讀書了,叫他翻書頁;要進門了,叫他撳電鈴。
明確:這組句子運用排比句式,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要噴出來、血要流出來、重東西要翻倒、讀書、進門時他“相幫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頂住”“翻書頁”“撳電鈴”的表現(xiàn),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教師課件出示)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給人搔癢,人舒服后,感謝的是其他四指。
明確:這兩句再次列舉具體事例:招呼人和給人搔癢,突出表現(xiàn)了大拇指的另一個長處--不圖名利。
(5)引導學生再次朗讀描寫大拇指長處的句子。
朗讀指導:要用懇切的語氣,讀出對大拇指的贊美之情,表現(xiàn)大拇指的性格特點。
4.研讀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點。
過渡:大拇指的長處和短處我們已經(jīng)從作者生動的描述中體會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點呢?接下來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吧!
(1)教師出示“學法指導”和表格,引導學生學習第3~5自然段。
學法指導:
①同桌倆人一組,從3、4、5自然段中任選一段進行學習。
②讀一讀,了解手指的特點,圈出能概括手指短處、長處的詞語。
③想一想,作者在描寫手指的特點時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表格:
手指性格特點特點長處短處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3)學生集體反饋,深入研究。
①指名分組反饋表格中的內(nèi)容,教師適當引導。
A.交流方法:引導學生逐一說出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短處與長處,然后讓他(她)讀出在表達上有特點的部分,教師隨機點撥一些生詞的意思,引導學生領悟這樣寫的好處,最后指導學生朗讀。
B.明確:
手指性格特點特點長處短處大拇指吃苦耐勞,不圖名利最肯吃苦(吃苦耐勞、默默奉獻)形體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gòu)造簡單(身體、頭、構(gòu)造)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們既要看到他人的長處,也要看到他人的短處。彼此諒解,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食指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機敏機敏,干活以他為主不窈窕,常受傷,做的事復雜中指高傲,沽名釣譽,華而不實相貌堂皇,有曲線美干活不出力無名指、小指體態(tài)秀麗,能力薄弱體態(tài)秀麗,樣子可愛能力薄弱②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匯報進行重點句探究。
A.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食指怎樣的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食指的這些特點的?
明確:這句話列舉具體的事例,突出了食指的作用,表現(xiàn)了食指勤奮努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點。
B.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yōu)美,處處顯示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幸福。
這句話是如何描寫中指的?他有怎樣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如何形成的?
明確:這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優(yōu)美的姿態(tài)和高傲的性格特點。因為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才有“曲線優(yōu)美”的姿態(tài)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幸福。
C.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yōu)美的兩瓣。
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作者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強調(diào)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的姿態(tài)是優(yōu)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是其間最優(yōu)美的。
5.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探究。
(1)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團結(jié)就是力量。
(2)作者筆下的五根手指分別讓你聯(lián)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明確: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人;食指:勤奮賣力、敢于冒險、不怕犧牲的人;中指:養(yǎng)尊處優(yōu)、華而不實的人;無名指和小指:能力差、一味追求風光享樂的人。
6.教師小結(jié),升華主題。
小結(jié):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以自己的長處為榮,但也要正視自己的短處,不隱瞞,不避諱。此外,還應該多看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團結(jié)協(xié)作,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讀寫結(jié)合,學有所獲
1.歸納本文的寫法特點。
過渡: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在作者的筆下卻有了生機和神韻,富有無窮的魅力。那么作者是運用怎樣的寫法,具體形象地描寫出這五根手指的特點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吧!
寫法特點歸納:
(1)采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2)綜合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描繪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
2.教師出示小練筆,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片段寫作練習。
小練筆:仿照課文的表達特點,從人的五官中選一個,寫一段話。
3.教師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寫作。
提示:課文是一篇風趣幽默的散文,作者緊緊抓住五指的特點,運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五指各自不同的特點、作用,從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這樣的寫作特點,選擇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中的一個,想想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然后運用形象的語言將之描述出來。仿寫的要點在于語言,語言風趣、生動,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4.展示學生所寫片段,集體評議。
示例:嘴巴居于鼻子之下。嘴巴的功勞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讓你品嘗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讓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嘴巴天生就沒有享福的命,雖然美食總是由他最先品嘗,話語總是由他來表達,但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從這八個字里,我們就能體會到嘴巴的無奈。除此之外,嘴巴還得承受很多無妄之災,比如,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不適,都要由他來品嘗那苦澀的藥丸。
四、背誦積累,作業(yè)設計
1.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從對每根手指特點的描寫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
師:同學們,在這五根手指中,你們最喜歡哪根?為什么?他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請結(jié)合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生1:我喜歡無名指和小指。無名指和小指,體態(tài)秀麗,樣子可愛。
生2:在絲竹管弦上,他們的能力不讓于別人。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yōu)美的兩瓣。
師:作者在描寫無名指和小指時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設問,強調(diào)兩根手指好看。
師:那么這兩根手指有沒有不如其他手指的地方呢?
生:能力薄弱。
師:你們還喜歡哪根手指?
生:我最喜歡大拇指,因為他最肯吃苦。例如拉胡琴……叫他撳電鈴。
師:很好,你能不能告訴大家,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呢?
生:排比。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師:那么大拇指有沒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呢?
生:形狀算不上美。
師:還喜歡哪根?(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 wwW.YjS21.Com)
生:我最喜歡中指。五指中地位最優(yōu)、相貌最堂皇的,無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個子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左膀右臂,片刻不離。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yōu)美,處處顯示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幸福。
師:大家知道“養(yǎng)尊處優(yōu)”是什么意思嗎?
生:生活在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
師:中指的位置很優(yōu)越,那他一定很樂于勞動吧?
生:不是。每逢做事,名義上他是參加的,實際并不出力。
師:所以我們看出中指的優(yōu)點是……
生:曲線優(yōu)美,養(yǎng)尊處優(yōu)。
師:不足呢?
生:出工不出力。
師:作者在描寫中指時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中指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說得真棒!有沒有喜歡食指的同學?交流一下。
生:我最喜歡食指。他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機敏”,打電話、扳機槍必須請他,打算盤、擰螺絲、解紐扣等,雖有大拇指相助,終是要他主干的。
師:回答得真好,還有其他地方嗎?
生: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師:原來食指要做這么多工作啊,真了不起!看來食指是完美無瑕的嘍,是嗎?
生:不是。他的姿態(tài)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線條。
師:大家知道“窈窕”是什么意思嗎?
生:文靜而美好。
師:原來食指也有不如其他手指的地方。那么食指的優(yōu)點是……
生:機敏。
師:不足呢?
生:線條強硬。
師:好了,我們通過文中描寫五根手指的重點句子,已充分認識了他們的優(yōu)點和不足。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團結(jié)合作,才能產(chǎn)生巨大的力量。
賞析:本文的重點是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運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抓住這一重點,采用引導、自主、合作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借助段落中的重點詞句,分析各手指的優(yōu)點、不足,其他學生適時補充。這樣在合作交流中品讀感悟,使學生很快能掌握各手指的特點,輕松理解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小編推薦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跳水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跳水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直奔主題
同學們,當你們有危險的時候,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想辦法救人)對呀,做父母的的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那你們見過這樣一位父親嗎?(課件播放父親用槍瞄準孩子的那一幕)居然用槍來瞄準自己的兒子,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以讀促思,體會孩子的危險
1.你是從哪里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請學生讀,要求讀出“危險”的感覺)
(1)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文字上體會):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②從“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搖搖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也難以回轉(zhuǎn)身來。”“兩條腿不由得發(fā)起抖來?!钡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2)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圖片上體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中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處境--難以回轉(zhuǎn)身,直觀感受緊張氛圍。
(3)你能用一個詞形容孩子現(xiàn)在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發(fā)……)
齊讀,再次感受孩子處境的危險。
2.齊動腦,想辦法。
(1)怎么辦?孩子的兩條腿在發(fā)抖,我們得想辦法救他才行。(學生各抒自見)
(2)討論,分析學生提出的辦法,看哪個辦法既能贏得時間,又有把握。
3.過渡: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的父親是怎么做的呢?8.作者為什么要詳寫孩子面臨的危急情況?
三、讀中悟,體會船長的機智、冷靜
1.指名讀第5自然段。說說船長是怎么樣做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2.引導讀,感受船長的機智、冷靜、果斷。
3.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水手們的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呢?(水手與船長對比)
4.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船長?從哪里體會到的?(立刻)
四、體會船長對兒子深深的愛
1.在船長剛喊出“三”孩子往下縱身一跳。孩子得救了嗎?齊讀第6自然段。
2.質(zhì)疑:“四十秒鐘--大家已經(jīng)覺得時間太長了”。“四十秒鐘”你覺得長嗎?這里說“時間太長了”是不是矛盾呢?為什么?(每一秒都決定了孩子的安危)
3.展開討論:如果當時不跳水,作為父親的船長會不會真的開槍呢?船長用槍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了?
五、總結(jié)升華,回歸文本
1.學習課文后,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么?
2.齊讀第5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長的沉著、果斷、機智的人格魅力。
[教學反思]
怎樣做到不動聲色地把學生帶進故事當中呢?講到那里,我播放了“船長用槍逼孩子跳水”的那一幕的視頻短片,視頻中生動形象的畫面與人物的對話配合得淋漓盡致,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把學生帶到故事發(fā)生的現(xiàn)場--船上,感受那種緊張的氣氛,學生學得很投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由此可見多媒體的運用不一定多就是好,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這才能對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才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如果單單靠文字的描述,少了這段動畫片的幫助,我想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除此,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促思。對于孩子處于危險那部分,引導學生專心地、投入感情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體會孩子的處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課上我還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抓住一些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語境,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更加入情入境。在討論想辦法使孩子脫險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真正引導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明白在當時只有這個辦法是最好的。從而感受船長表現(xiàn)出的沉著、果斷、機智,這都是源自于船長豐富的經(jīng)驗、超人的智慧,以及對孩子深切的愛,這是極大的人格魅力的進一步的展現(xiàn)。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牧場之國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牧場之國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深入閱讀,欣賞牧場之美
1.學習第2自然段。
為什么荷蘭是牧場之國呢?現(xiàn)在請大家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把能體現(xiàn)荷蘭是牧場之國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1)語段一: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的碧綠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
說說你的感受。(景色迷人草長得茂盛草原遼闊牛多)
(2)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些花牛的?
(出示: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無比尊嚴。)
當你讀到“儀態(tài)端莊”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高貴、典雅的貴婦人。在我們中國人的眼中,所謂初生牛犢不拍虎,牛犢跑前跑后,像個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tài)端莊,好似牛群的家長??墒窃谖鞣饺说难劾?,牛犢的嬌貴模樣更像一個貴夫人,儀態(tài)端莊。)
(3)想象牧場上的牛有時還會是什么樣的?
瞧,牛群這個大家庭多么溫暖和睦,其樂融融。極目遠眺--(多么壯觀,色彩多么明麗,于是作者由衷地發(fā)出贊嘆--(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總結(jié)學法:讀課文--畫句子--談感受--再次讀。
2.自學第3-4自然段。
(1)匯報交流第3自然段。
駿馬:真正的荷蘭又是什么樣的?
(出示: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主人和公爵。)
①公爵:君主國家尊貴的封號。鑲嵌:運河和低地交錯排列著。
(出示:荷蘭的音譯為“尼德蘭”是低洼之國之意。荷蘭總面積41000多平方公里,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實的“尼德蘭”。)
②說說你的感受。
(成群的駿馬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無拘無束馳騁……)
男生齊讀第3自然段。
(2)匯報交流學習第4自然段。
①抓詞語體會。(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快樂)
②女生齊讀。
3.認識傍晚的牧場。
相比之下,荷蘭牧場的傍晚就另有一番獨特的韻味了。
(1)快速默讀第5自然段,思考:夜晚的牧場是怎么樣的?(寂靜的)
(2)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寂靜?學生回答。
嚴肅沉默的奶牛,默默無言的奶農(nóng),舒緩平穩(wěn)的船只,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光芒微弱的燈塔,組成了真正的荷蘭。(和諧,雖然寂靜但不冷清。)
4.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四次,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多次說這句話呢?大家再次回顧課文。
(其實這不僅是作者向人們介紹荷蘭的特點,更是對荷蘭的美景發(fā)出的由衷的贊嘆。)
二、小結(jié)升華,感悟牧場之美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許許多多花牛的家園就是真正的荷蘭!成群的駿馬的王國就是真正的荷蘭!羊、雞、豬……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蘭!牧場的靜謐、恬美就是真正的荷蘭!
好一幅優(yōu)美、動人、和諧畫卷啊!此時,我們和作者一起發(fā)出了由衷地感嘆,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好一個牧場之國?。窗鍟x課題)
三、拓展延伸,自主設計作業(yè)
1.師:課文學完了,請你來設計一個作業(yè)。你覺得這節(jié)課應該設計一個怎樣的作業(yè)呢?
預設:
(1)我想把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摘抄下來。
(2)我想把荷蘭的牧場畫下來。
(3)我想查找資料,了解荷蘭水之國和花之國是什么樣的?
2.師:好,就按照你自己的設計來完成作業(yè),完成后,大家可以辦一個作業(yè)交流展示會,互相分享、欣賞。
[教學板書]
19牧場之國
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牛群吃草 比喻
駿馬飛馳 擬人
家畜安閑
夜晚寂靜
[教學反思]
《牧場之國》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詩。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牧場之國荷蘭的特點。
首先我以談話導入,接著讓學生介紹收集到有關荷蘭的資料,使學生對美麗的荷蘭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需求,然后揭示課題。在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后,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說說荷蘭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是什么?用簡短的詞語概括出來,并板書到黑板上,學生的熱情被調(diào)動起來,踴躍發(fā)言。不一會兒,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就概括出來了,荷蘭的美景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激發(fā)了他們自主閱讀的興趣。
接下來進入質(zhì)疑解疑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才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理解牧場是所有動物的自由王國,它們才是這個王國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蘭動物與環(huán)境與人和諧的統(tǒng)一。
一路走下來,課堂很順暢,條理很清晰,層次也很分明。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了文章重點,體現(xiàn)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對這課的朗讀的引導做得不到位。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怎么指導?這一直以來是困擾我心頭的一個難題。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田忌賽馬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田忌賽馬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的結(jié)果怎樣?
(二)深入探究課文
1.同學們自讀課文,然后請同學們每人用自己的簡筆畫圖片擺出田忌和齊威王兩次賽馬的對陣形勢圖,教師巡視,請一名同學板演講解一下兩次賽馬的情況,根據(jù)演示讓學生自己板書:
第一次失敗
田 忌:上中下
齊威王:上中下
第二次勝利
田 忌:下上中
齊威王:上中下
2.小結(jié):同樣的馬,只調(diào)換了一下出場順序,田忌就轉(zhuǎn)敗為勝。這么好的辦法,田忌想不出,孫臏為什么能想出?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分析這個句子的意思,得出這個結(jié)果是孫臏經(jīng)過認真觀察,分析比較而得出的。)
5.總結(jié)板書:認真觀察,仔細分析
6.假如“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比田忌的強很多,只調(diào)換一下出場順序”,田忌能反敗為勝嗎?為什么?
(l)小組討論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結(jié):調(diào)換馬的出場順序,可以轉(zhuǎn)敗為勝的根據(jù)是“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比绻斓枚?,田忌就沒有取勝的可能了。
7.通過以上分析,你看出孫臏是怎樣一個人?
(三)角色表演
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一下課文內(nèi)容,老師可以選出一組表演好的給全班同學表演。
教師提示學生:要揣摸人物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等,要表現(xiàn)出每個人物的特點。表演時,可依據(jù)課本,進行合理的想像設計。
(四)指導朗讀
學生自由練讀后,分角色朗讀。
(五)拓展創(chuàng)新
小組討論完成:除了文中出現(xiàn)的兩種對陣方式外,還可以有哪些對陣形勢?田忌還有取勝的可能嗎?將其他對陣簡圖畫出來。
(將學生設計的對陣簡圖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同學)
(六)總結(jié)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八、布置作業(yè)
課后圍繞“怎樣成為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寫一篇讀后感。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楊氏之子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楊氏之子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幽默,感受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
2.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fā)現(xiàn)、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能在生活中運用智慧與人溝通。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指名朗讀課文,并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3.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并解釋所填的字詞。
(1)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非常。
(2)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就,于是。
(3)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闭f。這。沒有聽說。
二、重點研讀,感受人物
1.課件出示自讀要求,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
(1)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2)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小組匯報,重點研讀。
(1)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明確:課文是圍繞第一句話“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來寫的。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2)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明確:楊氏之子是一個懂禮貌、機智聰明又不失幽默風趣的人。表現(xiàn)在:
①為設果,果有楊梅:誰為誰設果?聯(lián)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②反應迅速,思維敏捷:回答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從“兒應聲答曰”中的“應聲”一詞可以感受到。
③能聽懂言外之意。
3.拓展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說話的技巧。
(1)為什么孔君平單單指著楊梅說,而不是指著其他水果說?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預設:抓住“楊梅”及“楊氏子”來思考,理解孔君平所說的話,進而把握其言外之意。
明確:孔君平看到楊梅,聯(lián)想到孩子的姓,就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于是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毖酝庵馐牵⒆有諚睿袟蠲?,楊梅和楊家就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而且還顯得親切。
(2)那么,楊氏之子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嗎?
預設:找出文中楊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話,體會他的話中的深意。
明確:孩子聽懂了,而且不假思索地回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拿孔君平的“姓”和孔雀聯(lián)系起來反駁。
過渡:楊氏之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回應了孔君平。如果孔君平這樣跟你開玩笑,你怎么回答他?比較下面幾種不同的回答,你認為哪種回答好?為什么?
(課件出示)
①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孔雀是君家禽。
③難道孔雀是君家禽?
明確:很顯然第①種好。因為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更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zhuǎn)對答,既表現(xiàn)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拓展練說:如果來訪的客人不姓孔,而是其他的姓,你會說一句嗎?
示例:梅先生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刜________________?!?/p>
柳先生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刜________________。”
馬先生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刜________________?!?/p>
黃先生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刜________________。”
……
4.引導學生再次品讀全文。
(1)學生帶著不同的語氣朗讀,讀出意味。
(2)同桌分角色讀“對話”,體會話中深意。
(3)師生分角色讀“對話”,再次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慧。
(4)回歸整體,有聲有色地朗讀全文。
三、想象練筆,充實文本
1.課件出示話題,引導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展開想象,并寫下來。
(教師課件出示)
話題一: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后,他會想些什么?神情、動作又是怎樣的?還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寫下來。可以用現(xiàn)代文,也可以嘗試著用文言文。
話題二:“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瘍簯暣鹪唬骸绰効兹甘欠蜃蛹仪?。’”他們難道就說了這兩句話嗎?展開想象,擴展他們之間的對話,一定要把楊氏之子的聰慧表現(xiàn)出來。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3.指名朗讀,教師點評。
示例:在梁國,一戶姓楊的人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很聰明,街坊鄰居無一不夸獎稱贊他。有一日,他父親的朋友孔君平前來拜訪。不巧,父親正好有事出去了,孔君平便叫出了九歲的孩子。孩子給客人端上了水果,其中有楊梅??拙街肋@孩子才思敏捷,又一時興起,指著楊梅開玩笑道:“早聞你的聰明才智,不知是否真也?喏,此是君家果?!睏蠲泛秃⒆邮峭弧靶帐稀钡模蚀艘徽f。那孩子早已領悟其中的含義,眼珠一轉(zhuǎn),決定就來個順水推舟,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笨兹赣趾涂拙绞峭弧靶帐稀???拙揭汇叮娺@孩子婉轉(zhuǎn)又有力地反駁了自己的話,明白這孩子的智慧并不是吹的。他為這個孩子而高興,忍不住拍手叫好:“好哇,孩子!小小年紀如此優(yōu)秀,長大一定會有所作為?!焙⒆又皇呛Σ徽Z,因為他明白--要做到“有所作為”,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四、拓展延伸,作業(yè)設計
1.把課文改寫成課本劇,并進行表演。
2.分享自己課外搜集的幽默故事。
3.啟發(fā)談話:從這些故事或笑話中,你受到了哪些啟示?
4.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抓住重點詞句,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慧(教學重難點)
師:這篇文言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生:我知道,是圍繞“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來寫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這句話告訴我們,楊氏之子非常聰明,而后面的人物對話就具體寫了楊氏之子的聰明之處。
師:你是從哪兒讀出“非常聰明”來的?
生:我是從“甚聰惠”這幾個字讀出來的。
師:能具體說一下嗎?
生:“甚”是很的意思,“惠”是智慧的意思。所以“甚聰惠”就可以理解為很聰慧,非常聰明。
師:大家對他的解釋滿意嗎?此處是否有掌聲?(掌聲)
師:我發(fā)現(xiàn)了,他很會學習,能結(jié)合書上的注釋來理解課文,希望大家也能像他這樣學習。
師:同學們再想一想,課文哪里具體寫了楊氏之子的聰明?你們哪個小組找到了,并能把楊氏之子的聰明進行詳細解讀?
(各小組合作研討“對話”部分)
生1:我們小組成員認為,從楊氏之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聰明?!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荨本褪钦f“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這里楊氏之子由孔君平的“孔”姓聯(lián)想到了孔雀。他是一語雙關,回應了孔君平的話。
生2:我來補充。當孩子端來楊梅時,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彼@話里有所指,暗示楊梅就是楊家的水果。而聰明的孩子聽出了孔君平話里有話,并及時作出了回應。
師:其他小組,你們是怎么體會的?你們有哪些獨到的見解?
生:我們小組的理解是:楊家小兒反應敏捷,回答巧妙,體現(xiàn)了語言的藝術(shù)。大家看,如果這個孩子說“孔雀是夫子家禽”,這樣雖然也表達了他的言外之意,但顯得力度不足。他的回答可以用一個成語解釋--反唇相譏!“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沒有聽說孔雀是你家的鳥啊!不僅巧妙,而且有力!
師:你很有想法!大家覺得是這樣嗎?
生:(齊)是。
師:那讓我們再設想一下,孔君平聽了小兒的回答,會有什么反應呢?
生1:啊!這孩子小小年紀竟能聽出我的言外之意,真聰明?。?/p>
生2:我覺得,孔君平會無言以對。他完全沒有料到孩子會這樣回擊他,而且這樣的回答也做到了無懈可擊。
師:這也驗證了“甚聰惠”這層意思!你們喜歡這個孩子嗎?
生:(齊)喜歡。
師:你們誰愿意用朗讀表現(xiàn)出孩子的聰明?
(生運用多種形式朗讀)
賞析:《楊氏之子》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接觸的又一篇文言文,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藍本”作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法,學會借助書上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讀懂文本。另一方面,全文圍繞“甚聰惠”展開。故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緊緊抓住“甚聰惠”引導學生“讀得進去,悟得出來”。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式研讀,探究楊氏之子的聰慧、機敏之處,挖掘孩子語言背后的文化和藝術(shù),體會祖國文字的魅力。教師十分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化見解,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閱讀習慣,以互動式的民主課堂,為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讓他們樂于讀書,勤于思考,勇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這樣在多元探究孩子的“聰惠”之時,引導學生朗讀,以讀悟思,以讀升華情感,以讀感受楊氏之子的品質(zhì)。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出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此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我國古典小說發(fā)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這篇文言文通過記述楊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時機敏而巧妙地對答,不僅使一個聰慧的楊氏之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文言文語言的簡要與精當也得到了清晰的突現(xiàn)。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激發(fā)興趣,消除畏難情緒。導入時,我由一則幽默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知語言的藝術(shù)。在解題時,我又結(jié)合文本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質(zhì)疑,在積極、發(fā)散的思維過程中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親近了文本。
(二)以讀促悟,體會語言魅力。學習古文,讀是最難的,又是最重要的。說它難是因為不好讀,說它重要是因為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懂,才能體會到古文的魅力。因此在課文的感知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按照“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理解課文”的程序好好地讀書。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反復誦讀,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告訴他們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讀出節(jié)奏。接下來我進行范讀,并重點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兒曰”和第五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個難讀的地方進行指導朗讀,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劃分文章的節(jié)奏。學生一邊讀,一邊劃,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之中,這樣就讀得很有韻味了。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再讓學生帶著理解讀,我感覺學生讀得越來越好了。
(三)抓住談話,突破難點。本單元的主題是“幽默和風趣”,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巧妙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在學生讀懂故事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孔君平與楊氏之子的對話來體會楊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四)教給方法,學以致用。能夠讀懂文言文是一個重點。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著理解,一些難懂的地方才給予點撥和指導。學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我順勢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個基本方法:“看注釋?!焙竺鎺拙涞睦斫猓揖妥屚篮献鳎灾鲗W習,最后學生都能把整句話的意思說出來。這樣既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學生也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發(fā)了學習其他古文的興趣。
教完本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對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對學生語言的評價,我的反饋還不夠全面、到位、及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其實,這也是教師個人文學修養(yǎng)的欠缺所致。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優(yōu)點我會繼續(xù)發(fā)揮,對于不足我會積極地改正。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你選擇一個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寫句子,體現(xiàn)時間過得快或時間過得慢。
二、學習病文修改
1.下面的材料是葉圣陶先生為一位中學生修改的作文,讀一讀,具體說說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這篇作文的。
2.小組交流。
3.學生分析每條句子的病因。
(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如,將“一張畫像”改為“一幅畫像”。
(2)把長句斷成短句。如,把“說完走回講臺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講起課來。”改為“說完,就走上講臺又講起課來”,這樣把長句斷成短句,不但表達得清楚明白,而且讀起來也朗朗上口。
(3)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這類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兒女英雄傳》里的”黑老蔡“,”我越看他和像“沒有必要,葉老也刪去了。刪去重復啰唆的詞語,句子就干凈簡潔多了。
(4)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作文中寫”于是我便馬上在幾何書皮上畫起來?!?,葉老改為”我拿起鉛筆在幾何課本的包書紙上畫起來“。因為”畫了起來“也可以理解成用圓珠筆、鋼筆畫,加上了”拿起鉛筆“四個字,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5)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shù)臉它c符號。作文中有將”象“寫成”像“,葉老加以改正。標點符號方面的修改也比較多,有的逗號改成句號,有的句號改成逗號,還有感嘆號改成句號,這些修改都值得仔細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4.說說你從葉圣陶先生為中學生修改作文這件事中,體會到了什么?
(可見葉老對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細、認真。)
三、學習日積月累
1.指名朗讀。讀準字詞。
2.說說詞語的意思。
豆蔻(kòu)年華:是一個成語,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及笄(jī)之年:指女子滿了十五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jié)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弱冠之年:指男子年紀剛到成年的時候。冠,古代儀禮。
而立之年:三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不惑之年:四十歲的代稱,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知天命之年:五十歲。
花甲之年:指人六十歲時。
古稀之年:指人到七十歲的時候。
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歲,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期頤(yí)之年:出自《禮記·曲禮上》,用以指活到百歲之人。
3.再讀,達到熟讀能誦。
4.拓展積累。
(1)垂髫(tiáo):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
(2)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3)束發(fā):男子十五歲。
[教學反思]
本次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中,對本單元的學習要素進行了梳理總結(jié),即通過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容易。語句段運用板塊,除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詞語中古今義的不同,還通過葉圣陶先生為一位中學生修改作文的實際案例,來幫助學生復習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學生通過實際案例的學習,能遷移到自己習作中常常出現(xiàn)的錯誤,這一點令我很欣慰。在學習日積月累過程中,學生交流推選與年齡特點有關的稱謂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十分活躍,課下仍在積極背誦。我想今后應該多嘗試這種方式,讓學生自己多動手,而不是我自己選出一些與年齡特點有關的稱謂讓他們積累。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日積月累
(一)學習王之渙的《涼州詞》
1.談話導入
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巔峰時期,盛極一時的邊塞詩確乎前無古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就是這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2.感悟詩意,朗讀體會
(1)劃分節(jié)奏讀古詩。讀準確、通順,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韻律。
3.“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名。
4.請寫出“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意思。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5.品讀古詩
(1)學習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
①你覺得該怎么讀?指名試讀,評議。
②讀完第一句詩,在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2)學習第二句:一片孤城萬仞山
①理解“仞”“一片”的意思,思考:這一句詩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②詩人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萬仞高山的襯托下,用“座”顯得單?。辉凇包S河遠上白云間”的廣闊背景下用“片”更顯得單薄和孤單。)
(3)學習第三、四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①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②征人有怨嗎?怨什么?(因聽到《折楊柳》的曲子而怨)
③為什么又何須怨呢?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一個“何須怨”,道出了將士們保家為國的心聲,表達了他們豁達的胸懷。)
(二)學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釋題導入
(板書課題)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自己讀詩題后所得:送的地點,誰送誰,“之”的含義,對黃鶴樓、廣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誼故事等。)
2.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古詩。讀準確、通順。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2)指名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韻律。
(3)師生明確詩句的意思。
3.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學習第一、二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①結(jié)合地圖,了解黃鶴樓和廣陵的方位。
②(課件播放江南美景)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華都市,你有什么想說的?
(2)學習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孟浩然的船走了??衫畎走€在黃鶴樓上久久地望啊望,他在看什么???(孤帆)可那是盛世唐朝啊,長江是交通要道,江上應該有許多來往的船只。為什么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多么深厚的友誼?。。?/p>
②“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么?(沒有盡。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4.背誦兩首古詩,交流積累古詩的方法。
[教學反思]
由于在本單元的課文學習中認真落實了“運用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這一學習要素,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與“語句段運用”的內(nèi)容又是對前面知識點的一個總結(jié)回顧,對于學生而言難度不大,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本次“日積月累”增加了一首古詩,時間上比較緊湊。在操作過程中,朗讀方面效率低,培養(yǎng)學生想象畫面這一環(huán)節(jié)因時間關系而不能盡情發(fā)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表揚學生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贊揚學生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學生還是有點距離。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nèi)容?(小艇的特點、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shù)、小艇的作用)
二、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一)品讀第2、3自然段,感受小艇樣子之奇。
1.師:自由朗讀第2、3自然段,讀后說出課文分幾個方面介紹小艇的樣子?作者使用什么方法介紹小艇樣子的?
2.學生交流(出示課件):
(1)描寫小艇樣子奇特的詞語。(課件出示描寫小艇樣子的段落,學生答后,把相應重點詞語“長、窄、深、翹、輕快靈活”加紅。)
(2)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來寫小艇樣子的。
①教師相機把“獨木舟、天邊的新月、田溝里的水蛇”加重點符號。
②師:為什么同一艘小艇,卻用了三個不同的比喻呢?(出示課件)
(比作獨木舟,寫出小艇長、窄、深的特點;比作新月,寫出了小艇兩頭翹起的特點;比作水蛇,寫出了小艇行動輕快靈活的特點。)
(3)為什么小艇要設計成這樣?
(小艇的這些特點與威尼斯河道有密切的關系)
(4)師:請同學們想象:這時你正坐在這樣舒適的小艇里,游覽著威尼斯的美麗風光,望著兩岸的古建筑,都有哪些感受?
(出示威尼斯古老建筑的圖片,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jié):這真有說不完的情趣啊!帶著這種美好的感覺,讓我們一起朗讀這段話,讀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二)品讀第4自然段,感受船夫駕駛技術(shù)之高。(多媒體出示圖片)
1.師:你看小艇的樣子是這樣奇特,坐在里面又是那么舒適、充滿情趣。但使小艇發(fā)揮它的作用,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還得需要誰?(船夫)
2.默讀第4自然段,找出中心句。(學生答)
3.師:從文中哪個詞語可以看出船夫的駕駛技術(shù)特別好?(操縱自如)課文又是怎樣描寫“操縱自如”的?(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批一批、注一注后,指名回答)
4.這么好的駕駛技術(shù)主要表現(xiàn)在哪方面?
(行船速度快,來往船只多,可以操縱自如;擁擠的地方可以擠過去;極窄的地方可以平穩(wěn)快速地穿過,還能做急轉(zhuǎn)彎。)
5.最后一句似乎不是在寫船夫駕駛技術(shù)特別好?
(課件出示句子,學生討論交流,領悟作者作為乘客的感受,側(cè)面寫出了船夫的駕駛技術(shù)特別好。)
6.師:請同學們齊讀這一段,感受船夫的駕駛技術(shù)。(板書:特別好)
師小結(jié):船夫的駕駛技術(shù)特別好,這就使人們乘坐小艇有了安全的保證。
(三)小艇的作用
1.人們乘坐小艇去干什么?
(快速瀏覽最后兩段。做生意、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空氣、去教堂做禱告……)
2.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人們經(jīng)常會乘坐小艇,想一想,還有哪些人會乘坐小艇去干什么?
(學生、教師、旅游者、醫(yī)生……)
3.這么多人乘坐小艇,看來人們與小艇之間的關系怎么樣?
(密切)
4.想一想:當小艇怎樣時,威尼斯充滿活力,當小艇怎樣時,威尼斯寂靜入睡?
(當小艇出動時,威尼斯熱鬧非凡,當小艇停泊時,威尼斯在月光下入睡了。)
5.這樣一動一靜的寫法,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艇對于威尼斯來說很重要)
(四)對比閱讀
1.讀讀課本中的“閱讀鏈接”,想想在介紹威尼斯時,三位作者在表達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明確:
(1)朱自清筆下的《威尼斯》,通過寫威尼斯的交通工具和明媚的海上風景,動靜結(jié)合,寫出了這座城市的特點;
(2)法國喬治·桑的《威尼斯之夜》通過寫湖水和皇家花園附近等靜態(tài)的景象,寫出了威尼斯之夜的安靜,表達了作者對威尼斯夜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三、課堂總結(jié)
1.學了課文,說說小艇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多媒體出示小艇圖片,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內(nèi)容。)
2.看來同學們都非常喜愛這座美麗的城市,也很喜歡威尼斯的小艇,回到家把這座美麗的城市和奇特的小艇介紹給你的父母和朋友,讓他們和你一起分享這種感覺。
[教學板書]
18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樣子奇特 (抓住特點)
船夫的駕駛技術(shù)特別好 (側(cè)面烘托)
小艇的作用 (重要的交通工具)
[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關系貫穿始終,圍繞中心,層層推進,小艇的樣子、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shù)以及小艇的作用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緊跟教學節(jié)奏,理解文本,并對課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學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心點評
這一節(jié)課是點評上節(jié)課交流的材料,重點點評可借鑒的地方,從而總結(jié)經(jīng)驗。
二、指導修改
這是提高習作質(zhì)量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針對本次習作的要求制訂修改目標和方法,放心地讓學生自改、互改,教師巡視。
1.是否有中心,有重點。
2.內(nèi)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
3.事情的經(jīng)過是否清楚。
三、學生按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謄抄到作文本上
[教學反思]
想象是欲望的一種意象化表達和滿足。因此成功的想象作文,必始于欲望的有效喚醒和刺激。而對于小學高段的學生來說,冒險、探險、歷險、驚險,無疑是其生命成長歷程中的一種本能的精神訴求。青春初期的反叛、碰撞、迷惘、亢奮,正是生命的冒險意識的年齡表征。學生想象的飽滿、自由的展開,直接決定著想象作文的成功與否。教學設計中,我先對學生進行審題和選材指導,再進行思路點撥和寫法指導,最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喚醒想象的表達欲望,拓寬習作思維。整節(jié)課進行下來較為流暢,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手指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手指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課文分析
本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tài)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jié),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jié)構(gòu)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tài)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薄”,會寫15個生字;重點理解“試探、養(yǎng)尊處優(yōu)”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及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4.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jié)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思路,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
2.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
2.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明白團結(jié)一致的重要性。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拇、弦、撳”等14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薄”,會寫“搔、癢、穢”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拇指、搔癢、強硬”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劃分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新詞,交流識記字詞的方法。
2.把握課文內(nèi)容,劃分層次,明確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謎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課題。
導語:同學們,我們先來猜一個簡單又有趣的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學生猜后,課件出示手的圖片)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根手指,這五根手指我們時時看到,常常用到,卻很少有人去仔細觀察它們。豐子愷先生就仔細研究過它們,并且把它們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態(tài)、不同性格的人,還向我們闡明了一個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趣味盎然的文章。
2.板書課題,提出疑問。(板書:手指)
思考:豐子愷筆下的手指具有什么特點?他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司空見慣的手指?這篇文章蘊含了什么道理?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的相關知識。
豐子愷(1898-1975)我國漫畫家、作家、翻譯家、音樂和美術(shù)教育家。浙江桐鄉(xiāng)人。早年師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1921年去日本學習繪畫和音樂,回國后從事美術(shù)和音樂教學。豐子愷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散文為主,善于選取熟悉的生活題材,用質(zhì)樸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另外還著有畫集《子愷漫畫》《繪畫魯迅小說》等。
2.教師課件出示學習要求,指名分別扮演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及敘述者來朗讀課文。
(1)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邊聽朗讀邊將生字、新詞做上記號。
(3)同學扮演手指朗讀后,小組內(nèi)自學生字,交流學習生字的方式方法。
(4)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推斷或查字典、詞典的方法學習詞語,做好筆記,舉例運用。
(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記號,小組內(nèi)探討交流。
3.教師檢測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糾正讀錯的字音,學生識記生字。
◆需注意的字音:
“倉”“憎”等是后鼻音的字;“薄”是多音字,有“báo”“bó”“bò”三個讀音,在“薄弱”一詞中讀“bó”。
◆需注意的字形:“搔”的右上部是“叉”,不要寫成“又”;“倉”的下部是“?”,不要寫成“巳”。
◆形近字示例:紐(紐扣)--扭(扭動)--鈕(電鈕)憎(憎恨)--贈(贈送)--增(增加)
(2)理解重點詞語。
[姿態(tài)]
①姿勢;樣兒。
②態(tài)度;氣度。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穢物]骯臟的東西。
[窈窕](女子)文靜而美好;(妝飾、儀容)美好。
[堂皇]形容氣勢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氣勢。
[養(yǎng)尊處優(yōu)]指生活在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文中形容中指處在眾手指簇擁呵護下的優(yōu)裕環(huán)境。
[扶襯]扶助,襯托。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時只能依附其他幾根手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鼓勵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1)找出文中的總起句和總結(jié)句。
總起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tài),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總結(jié)句: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jié),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2)試著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這篇課文通過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nèi)魏问挛锒几饔兴L,各有所短,以及團結(jié)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歸納大意。
預設:劃分文章層次并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和鼓勵。
◆結(jié)構(gòu)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寫五根手指姿態(tài)不同,性格各異,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總結(jié)全文,點明中心,說明手指的全體和人群的全體一樣,團結(jié)起來力量才會大。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總結(jié)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
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劃分了層次并歸納了段落大意,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F(xiàn)在,我們共同回顧一下: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寫五根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渡:同學們,作者是怎么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各根手指有什么特點?通過寫手指,作者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這是下節(jié)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2.交流收獲,拓展學習。
(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一個片段,認識了頑皮機靈、爭強好勝的小嘎子,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個片段《他像一棵挺脫的樹》。(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品,自學課文
1.師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學生了解。
2.快速瀏覽文章,想一想老舍筆下的“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3.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將它畫出來,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4.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學生總結(jié):
(1)他能吃苦耐勞,有目標:看著那高等的車夫,他計劃著怎樣殺進他的腰去,好更顯出他的鐵扇面似的胸,與直硬的背。
(2)他讓人看著挺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fā)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特別亮的是顴骨與右耳之間一塊不小的疤--小時候在樹下睡覺,被驢啃了一口。
(3)他是一個有著農(nóng)民的淳樸品質(zhì)的人: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樣,他愛自己的臉正如同他愛自己的身體,都那么結(jié)實硬棒,他把臉仿佛算在四肢之內(nèi),只要硬棒就好。
三、學習拓展
1.師:大家讀了老舍這篇《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你對老舍先生的文筆有什么體會?
(1)語言簡潔。
對祥子的外貌有著細致的描寫,臉上的每一個特征都描寫得很到位,但是沒有過多的形容。
(2)心理描寫。
祥子是本課的主人公,但卻沒有過多的語言描寫,而是將人物的內(nèi)心刻畫得淋漓盡致。
2.課后請大家讀一讀《駱駝祥子》這本書。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匆匆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匆匆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qū)懛?/p>
1.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
2.匯報交流,感受語言。你認為作者這篇文章的特別之處在哪里?引導學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體會句式的運用)“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薄斑^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體會運用比喻的好處)
教師隨機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隨機出示朱自清本人對寫文章的感受--“文章的成功,最大原因卻在情感的濃厚。”
--談描寫“于每事每物,必要剝開來看,拆穿來看?!薄斑@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的秘密?!敝挥羞@樣“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p>
3.個性解讀,朗讀交流。
出示要求:默讀課文,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后大聲朗讀畫出的句子。
交流:把畫出的句子讀出來,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老師和其他同學評議并示范。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故事拿出來,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一是對時間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加深對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積累語言,以時間為線索,背誦和理解一些詩詞、名句、格言……拓寬語文的學習領域,培養(yǎng)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抒發(fā)感受,積累運用
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對時間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自己現(xiàn)在最想說的話??梢砸脛偛沤涣鞯囊恍┟跃?。(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四、分層作業(yè),課外延伸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推薦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繼續(xù)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搜集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作業(yè)的布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資料準備:
1.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F(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他一生勤奮寫作,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shù)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2.評論朱自清的資料摘錄:
(1)朱自清雖然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
(2)“現(xiàn)在大學里如果開現(xiàn)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本國的文學史,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口語,朱自清先生應該是首先被提及的?!?葉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nèi)心感受。(林非《現(xiàn)代六十家散文札記》)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決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語言,絕不是堆砌辭藻。(朱德熙《漫談朱自清的散文》)
3.詩詞名句:
(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李白《把酒問月》
(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生查子》
(4)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陽關曲》
(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滿江紅》
(6)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比藨斱s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jié)束他的生命。--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課上,對朱自清資料的展示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第4自然段的意思,讓學生從資料中知道朱自清先生雖然學業(yè)有成,事業(yè)有進,可他仍一再譴責自己虛度年華,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對自己的鞭策激勵,更是抒發(fā)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可是,為了趕時間,完成教學目標,資料的展示過于匆忙,學生未能完全吸收消化。因此,學生談起理解和感悟有“蜻蜓點水”之嫌。
教學有效性是教師追求的永恒目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執(zhí)著地“拓展對文本的理解和探究,拓展新的思維方式”,以達到能“采取新的教學行為方式”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夜色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夜色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0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夜色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月色 外頭 看見 爸爸 晚上 可笑 再見
2.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夜晚景色圖
(2)提問:說一說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夜晚?在這樣的夜晚,你害怕嗎?
(3)導入:美麗的夜晚讓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讓人充滿遐想,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夜色》,看一看課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樣的。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學習第1節(jié)。
(1)找出描寫“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我從前膽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媽媽把勇敢的故事講了又講,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亂跳……
(2)指導朗讀:“很小很小”要讀得稍慢,讀出“我”的膽小、害怕?!爸v了又講”要重讀,突出媽媽講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心就亂跳”語速稍慢,讀出“我”的害怕。
(3)指名學生朗讀,學生朗讀時教師適時指導。
(4)全班齊讀,讀出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情。
(5)思考:你覺得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膽小的孩子。
(6)思考:“很小很小”這個疊詞有什么作用?從哪里可以看出“我”膽子很?。?/p>
明確:“很小很小”起強調(diào)作用,寫出了“我”怕黑的原因?!疤煲缓诰筒桓彝馇啤本唧w寫了“我”膽子小的程度。
2.學習第2節(jié)。
(1)找出描寫“我”從害怕夜晚到變得不害怕夜 晚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來花草都像白天一樣微笑。從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
(2)指導朗讀:“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這一句話強調(diào)“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讀出無可奈何又撒嬌的語氣?!捌币辉~要讀得重一些?!霸瓉怼币x出“我”忽然察覺后的恍然大悟?!皬拇恕焙竺嬉nD。“再黑再黑”讀得慢一些?!靶▲B怎樣在月光下睡覺”要讀得美一些。
(3)指名學生朗讀,注意伴隨著小朋友心情的變化,朗讀語氣也要發(fā)生變化。
(4)朗讀比賽,在朗讀課文中體會“我”從害怕夜色到喜歡夜色的心理變化。
(5)思考:怎樣 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一句?
明確:這句是寫爸爸想出了讓“我”變勇敢的方法--晚上出去散步?!捌薄袄北砻?“我”仍然怕黑不敢出去,是爸爸要求“我”這樣做的。
(6)賞析句子“原來花草都像白天一樣微笑”。
明確:“花草都像白天一樣微笑”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把花草比作人,表現(xiàn)了夜晚的美,也說明夜晚一點兒都不可怕,寫出了“我”在夜晚看到這些景物 后的驚喜之情。
(7)思考:在黑夜里 散步,“我”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 ?
明確:發(fā)現(xiàn)了美麗的花草,在月光下睡覺的小鳥。
(8)想象:“我”在和爸爸散步時還可能看到什么美景?
明確:“我”在路上散步,雖然沒有燈光,但是能看到螢火蟲和自己玩捉迷藏,小草親吻“我”的腳,小樹搖晃著枝葉,想挽著“我”的胳膊和“我”一起跳舞。
三、課 堂小結(jié),效果強化
1.設置試題,引導生回顧本課所學內(nèi)容。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為了讓我變得更勇敢,媽媽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結(jié)果__________;爸爸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結(jié)果__________。
明確:給“我”講勇敢的故事 失敗 拉“我”去散步 成功
(2)詩歌每一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第1節(jié):寫“我”從前膽子很小,很怕黑。
第2節(jié):寫爸爸晚上帶“我”出去散步,“我”才發(fā)現(xiàn)夜晚原來和白天一樣美好,從此不再怕黑了。
2.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到了小朋友對夜晚從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變化,體會到了優(yōu)美的語言,還認識了許多有趣的生字。讓我們再讀一讀課文,重溫夜晚美麗迷人的景色吧。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四、板書設計,知識構(gòu)架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咕咚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咕咚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2020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咕咚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隨文識字。
2.深入學習《咕咚》,了解兔子不弄清事實就隨便散播消息的壞處。
3.懂得凡事要弄清事實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檢查會認字,教師出示字卡,學生認讀,教師給予鼓勵。
2.通過字卡,進行分組讀,賽讀。教師進行鼓勵總結(jié)。
3.檢查會寫字,要求學生組詞、造句和默寫,并給予適當?shù)墓膭睢?/p>
二、段落教學。
出示課文,指名朗讀、齊讀和賽讀,讓學生充分熟悉課文內(nèi)容,分析每句話的意思。
1.兔子被什么東西嚇得拔腿就跑?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回答。(“咕咚”。)
2.“咕咚”是什么?
一個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
3.為什么小猴子不問清楚“咕咚”是什么,就跟著兔子一起跑起來呢?其他小動物呢?
猴子看到兔子被嚇到的樣子,以為“咕咚”是一個怪物,其他小動物也是這樣認為的。
4.野牛為什么攔住了逃跑的小動物們?
野牛想弄清事實真相。
5.誰帶領大家弄清了真相?
野牛。
6.真相是什么?你想對兔子說什么?
真相就是一個成熟的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咕咚”一聲。
我想對小兔子說:“在沒弄清事實的時候不要隨便下定論?!?/p>
7.大伙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這是會意的笑,大家明白了真相,同時也為自己不弄清事實就魯莽行動的行為感到好笑。
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完成課件的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20 咕咚
兔子-咕咚-沒有弄清事實隨便下定論
野牛-咕咚-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
【教學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鏈接】
蘋果落地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乘涼。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在他的身邊。他覺得很奇怪,心想:“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一定是因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語,“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上落,而不向天上飛去,也不向左、向右拋開呢?”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又反復地觀察,專心地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原來,這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教師資訊、教師交流、教師學習
盡在小學教師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