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7-11高二物理教案:《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教學設計。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常活躍,幫助授課經驗少的教師教學。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教案內容嗎?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教案:《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高二物理教案:《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氣體的溫度、體積、壓強是描述氣體狀態(tài)的狀態(tài)參量,理解描述狀態(tài)的三個參量的意義.
2、在知道溫度物理意義的基礎上;知道熱力學溫度及單位;知道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的關系,并會進行換算.
3、知道氣體的體積及其單位.并理解氣體的壓強是怎樣產生的,能運用分子動理論進行解釋;知道氣體壓強的單位并能進行單位換算;會計算各種情況下氣體的壓強.
能力目標
1、運用所學的力學及運動學知識計算各種情況下氣體的壓強,總結出求解氣體壓強的方法.明確氣體的狀態(tài)及狀態(tài)參量是—一對應的關系.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氣體壓強的概念及計算是本節(jié)的重點,關于壓強的產生,教材在本章第五節(jié)分子動理論中——對氣體壓強產生做了詳細的介紹,而運用示例來講解壓強的計算,例題中分析了被水銀柱封閉的空氣柱在三種放置狀態(tài)時的壓強求解,利用前面所學的力學知識,分析水銀柱受力的平衡條件,得到了氣體壓強值,教學時,注意讓學生在復習初中內容的基礎上,觀察演示實驗,討論壓強計算的公式并進行必要的練習,著重解決一下“氣體的壓強”問題,為以后的幾節(jié)學習掃清障礙.
教法建議
針對本章的重點——氣體壓強的計算,通過以前學過的固體和液體的壓強知識來理解氣體壓強的概念;用力學觀點來計算氣體的壓強,把力學和熱學聯(lián)系起來.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用具:壓強計
教學整體設計: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壓強、力平衡、牛頓定律等力學知識引入氣體壓強等熱學參量,再讓學生做實驗掌握氣體壓強的測量,通過例題講解使學生掌握氣體壓強的求法.
教學目標完成過程:
(一)課堂引入
教師講解:在前面一章中,我們主要研究了物質的三種存在狀態(tài):氣、液、固中的兩種——固體和液體,由于氣體分子排布的特點,使得氣體分子具有一些特有的性質,今天,我們便開始研究氣體.
(二)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為了描述我們的研究對象,針對氣體的熱學特性,我們用體積、壓強和溫度物理量等來標識氣體,這幾個用來描述氣體狀態(tài)的物理量叫做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
1、溫度(T)jAb88.COm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是物體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
(1)測量:用溫度計來測量.
(2)溫標:溫度的數(shù)值表示法.
①攝氏溫標:規(guī)定在1atm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1℃,中間分成100等份,每一份為1℃,通常用t表示,單位為攝氏度(℃).
②熱力學溫標:規(guī)定-273.15℃為零開,每1開等于1℃,通常用T表示,單位為開爾文(K).
③兩種溫標的關系:
教師強調:一般題目所給的溫度都為攝氏溫度,但計算時一般用熱力學溫度,最后結果應轉化為攝氏溫度.
2、體積(V)
氣體的體積就是指氣體分子所充滿的容器間體積,即為容器的容積.
教師強調:這個容積不是分子本身的體積之和,氣體分子間有很大的間隙,容積變化,氣體的體積也隨之變化.
氣體的單位有: 等,它們間的換算關系為:
教師強調:若氣體封閉在粗細均勻的容器中,體積通??捎闷溟L度來表示,但切勿誤認為長度單位就是體積的單位.
3、壓強(p)
氣體作用在器壁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氣體的壓強,它是由大量氣體分子在熱運動中頻繁地碰撞器壁而產生的,它的大小決定于氣體的密度和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
壓強的單位有:Pa、atm、cmHg、mmHg等,它們間的換算關系為:
演示實驗:觀察壓強計,理解其原理,并用壓強計測氣體的壓強.
教師強調:
①氣體對容器的壓強和器壁給予氣體的壓強是相等的,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只要直接計算外界加于氣體的壓強,就可以知道氣體本身的壓強.
②在開口的容器中,不管氣體溫度如何變化,氣體的壓強總是等于該地的大氣壓強.
③在確定液體內部的氣體的壓強時,必須計算液面上的大氣壓強.
或
④凡遇到壓強相加或相減時,應注意統(tǒng)一單位.
(三)例題講解
1、首先對書中例題進行分析:針對水銀柱的不同運動情況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
2、參考“典型例題”,
教師可以將例題1擴展:為了更好的研究不同運動情況下封閉氣體的壓強,可以通過研究氣缸與活塞的運動,假定氣缸有豎直向上或豎直向下或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的加速a情況下,計算封閉活塞中的氣體的壓強,最后總結出各種情況下計算壓強的方法.
4、狀態(tài)及狀態(tài)變化——對應關系
(1)狀態(tài):對一定質量的氣體來說,如果溫度、體積和壓強都不變,我們就說氣體處于一定的狀態(tài)中.
(2)狀態(tài)變化:如果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發(fā)生變化,我們就說氣體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教師強調:一定質量的氣體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時,至少有兩個狀態(tài)參量發(fā)生變化,不可能只有一個狀態(tài)參量變,而其他兩個狀態(tài)參量不變,這一章的后面就是研究氣體在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時,狀態(tài)參量之間的關系.
(四)總結、擴展
1、描述一定質量的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有溫度、體積和壓強,氣體處于一定的狀態(tài),對應一定的狀態(tài)參量,即狀態(tài)及狀態(tài)參量是—一對應的,氣體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時,其狀態(tài)參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狀態(tài)參量的變化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氣體狀態(tài)方程.
2、各種情況下氣體壓強的計算,可以用以前學過的規(guī)律(平衡條件、牛頓第二定律)用力學
擴展閱讀
高二物理教案:《液晶》教學設計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高中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使高中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高中教案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物理教案:《液晶》教學設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高二物理教案:《液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l、初步了解液晶具有的物理特性.
2、知道液晶的簡單應用.
教學建議
1、液晶是一種介于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的中間態(tài)物質.液晶不僅具有液體的流動性,而且具有晶體的各向異性的特點,因而表現(xiàn)出一些獨特的性質.液晶態(tài)與普通物質的三態(tài)即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不同,不是所有物質都具有的.通常,只有那些具有較大的分子、分子形狀是長形(或碟形,分子的軸寬比在4:1~8:1)的物質,才更容易具有液晶態(tài).
2、液晶是現(xiàn)代應用較廣泛的新型材料,學生已經有所接觸.教學時應注意密切聯(lián)系實際,利用學生已經了解的知識深入介紹,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增加對新科學技術的理解.
3、通過這一節(jié)的教學,也可以使學生對分子的球模型的理解更全面一些.使學生認識到,實際分子的形狀不都像11章中所學習的那樣是球型的.球模型只是在研究分子的一般性質時建立的分子模型,存在局限性
習題精選
一、選擇題
關于液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液晶是液體和晶體的混合物
B.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較整齊,但不穩(wěn)定
C.電子手表中的液晶在外加電壓的影響下,能夠發(fā)光
D.所有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都能成為液晶
答案:B
二、填空題
1、液晶只存在于一定的溫度范圍以內,溫度低于這個溫度范圍的下限,液晶失去液體的流動性成為_________;溫度高于它的上限,液體變?yōu)楦飨蛲缘腳_______。
答案:普通晶體,透明液體
三、問答題
1、 有一種液晶,溫度改變時會改變顏色,利用這種液晶可以檢查電路中的短路點。為什么?
解:電路中的短路點電流較大,溫度較高,所以把液晶涂在印刷線路板上,這個地方的液晶顯示的顏色就與其它地方不同,從而能很方便地找到短路點。
高二物理教案:《駐波》教學設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教案:《駐波》教學設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高二物理教案:《駐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駐波現(xiàn)象,了解駐波產生的原理。
2、觀察駐波的實驗現(xiàn)象、能夠解釋現(xiàn)象的發(fā)生。
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有趣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建議
關于駐波這一節(jié)內容較少,教師在講解的時候,重點需要強調駐波產生實際是波的反射、波的疊加,教師可以通過兩個有趣的物理實驗:
1、用琴弦和打點計時器進行駐波的演示;
2、用音叉通過盛水玻璃管內的聲波演示駐波。
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
典型例題
關于駐波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相鄰的兩波節(jié)之間的各個質點的振幅都相等;
B、相鄰的兩波節(jié)之間的各個質點的振動方向都相同;
C、相鄰的兩波腹之間各個質點的振動方向不完全相同;
D、相鄰的兩個波腹之間的距離為半個波長
本題是考察駐波的基本知識:只有兩個波節(jié)中點振幅為最大,兩邊這副逐漸減小,故不選A項;兩波節(jié)間各個質點的振動方向都相同,故B選項是正確的;相鄰的波腹以波節(jié)為界,一邊振動方向向上,另一邊質點振動方向向下,故選C選項;由波的干涉可知:駐波相鄰的兩個波腹之間的距離萎半個波長,故選項D正確,總之,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選項。
高二物理教案:《波的干涉》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二物理教案:《波的干涉》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二物理教案:《波的干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兩列頻率相同的波才能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知道干涉現(xiàn)象的特點.
2、知道波的干涉現(xiàn)象是特殊條件下的疊加現(xiàn)象,知道干涉現(xiàn)象是波特有的現(xiàn)象.
3、通過觀察波的獨立前進,波的疊加和水波的干涉現(xiàn)象,認識波的干涉條件及干涉現(xiàn)象的特征.
教學建議
本節(jié)重點是對干涉概念的理解和產生穩(wěn)定干涉條件的應用.學習中要注意兩列波的波峰、波峰相遇處是振動最強的地方,波谷、波谷相遇處也是振動最強的地方;而波峰、波谷或波谷、波峰相遇處則是振動最弱的地方.干涉的圖樣是穩(wěn)定的,振動加強的地方永遠加強,振動減弱的地方永遠減弱.
為什么頻率不同的兩列波相遇,不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
因為頻率不同的兩列波相遇,疊加區(qū)各點的合振動的振幅,有時是兩個振動的振幅之和,有時是兩個振動的振幅之差,沒有振動總是得到加強或總是減弱的區(qū)域,這樣的兩個波源不能產生穩(wěn)定的干涉現(xiàn)象,不能形成穩(wěn)定干涉圖樣.而波的干涉是波疊加中的一個特例,即產生穩(wěn)定的干涉圖樣.
請教師閱讀下表: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0>
項目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50>
波的干涉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3>
備注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0>
概念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50>
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qū)域的振動始終加強,某些區(qū)域的振動始終減弱,并且振動的加強區(qū)和減弱區(qū)相互間隔的現(xiàn)象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3 rowSpan=3>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現(xiàn)象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0>
產生穩(wěn)定干涉條件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50>
(1) 兩列波的頻率相同;
(2) 振動情況相同.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0>
產生的原因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50>
波疊加的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波的疊加及發(fā)生波的干涉的條件.
教學難點:對穩(wěn)定的波的干涉圖樣的理解.
教學方法:實驗討論法>
教學儀器:水槽演示儀,長條橡膠管,計算機多媒體
新課引入:
問題1: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波的衍射現(xiàn)象,什么是波的衍射現(xiàn)象呢?(波繞過障礙物的現(xiàn)象)
問題2: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的條件是什么?(障礙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長小,或者與波長相差不多)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波的干涉現(xiàn)象,如果同時投入兩個小石子,形成了兩列波,當它們相遇在一起時又會怎樣?請學生注意觀察演示實驗.
一、波的干涉> 觀察現(xiàn)象:
①在水槽演示儀上有兩個振源的條件下,單獨使用其中的一個振源,水波按該振源的振動方式向外傳播;再單獨使用另一個振源,水波按該振源的振動方式向外傳播.
現(xiàn)象結論:每一個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質中產生振動,并能使介質將這種振動向外傳播.
②找兩個同學拉著一條長繩,讓他們同時分別抖動一下繩的端點,則會從兩端各產生一個波包向對方傳播.當兩個波包在中間相遇時,形狀發(fā)生變化,相遇后又各自傳播.(由于這種現(xiàn)象一瞬間完成,學生看不清楚,教師可用計算機多媒體演示)
現(xiàn)象結論:波相遇時,發(fā)生疊加.以后仍按原來的方式傳播,是獨立的.
1.波的疊加:
在前面的現(xiàn)象的觀察的基礎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波的疊加.
教師板書:兩列波相遇時,在波的重疊區(qū)域,任何一個質點的總位移都等于兩列波分別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結合圖下圖解釋此結論.
解釋時可以這樣說:在介質中選一點 為研究對象,在某一時刻,當波源l的振動傳播到 點時,若恰好是波峰,則引起 點向上振動;同時,波源2的振動也傳播到了 點,若恰好也是波峰,則也會引起 點向上振動;這時, 點的振動就是兩個向上的振動的疊加, 點的振動被加強了.(當然,在某一時刻,當波源1的振動傳播到 點時,若恰好是波谷,則引起戶點向下振動;同時,波源2的振動傳播到了 點時,若恰好也是波谷,則也會引起 點向下振動;這時, 點的振動就是兩個向下的振動的疊加, 點的振動還是被加強了.)用以上的分析,說明什么是振動加強的區(qū)域.
波源l經過半周期后,傳播到P點的振動變?yōu)椴ü龋蜁筆點的振動向下,但此時波源2傳過來的振動不一定是波谷(因為兩波源的周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時P點的振動可能被減弱,也可能是被加強的.(讓學生來說明原因)
問題:如果希望P點的振動總能被加強,應有什么條件?如果在介質中有另一質點
高二物理教案:《電能的輸送》教學設計
高二物理教案:《電能的輸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便于遠距離輸送”是電能的優(yōu)點之一.知道輸電的過程.了解遠距離輸電的原理.
2、理解各個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關系.
3、充分理解 ; ; 中的物理量的對應關系.
4、知道什么是輸電導線上的功率和電壓損失和如何減少功率和電壓損失.
5、理解為什么遠距離輸電要用高壓.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自學能力.
2、通過例題板演使學生學會規(guī)范解題及解題后的思考.
3、通過遠距離輸電原理分析,具體計算及實驗驗證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兩種基本方法:理論分析、計算和實驗.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我國遠距離輸電掛圖展示,結合我國行政村村村通電報導及個別違法分子偷盜電線造成嚴重后果的現(xiàn)象的介紹,教育學生愛護公共設施,做一個合格公民.
2、教育學生節(jié)約用電,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及相應的教法建議
1、對于電路上的功率損失,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自己從已有的直流電路知識出發(fā),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2、講解電路上的電壓損失,是本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對輸電問題有更全面、更深人和更接近實際的認識,知道影響輸電損失的因素不只一個,分析問題應綜合考慮,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實際問題比較復雜,教學中并不要求深人討論輸電中的這些實際問題,也不要求對輸電過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教學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3、學生常常容易將導線上的電壓損失面 與輸電電壓混淆起來,甚至進而得出錯誤結論.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澄清認識.這里要注意,切不可單純由教師講解,而代替了學生的思考,否則會事倍功半,形快而實慢.
4、課本中講了從減少損失考慮,要求提高輸電電壓;又講了并不是輸電電壓越高越好.希望幫助學生科學地、全面地認識問題,逐步樹立正確地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觀點和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l)理論分析如何減少輸電過程的電能損失.
(2)遠距離輸電的原理.
2、難點:遠距離輸電原理圖的理解.
3、疑點: 的對應關系理解.
4、解決辦法
通過自學、教師講解例題分析、實驗演示來逐步突破重點、難點、疑點.
教學設計方案
電能的輸送
教學目的:
1、了解電能輸送的過程.
2、知道高壓輸電的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把物理規(guī)律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把物理規(guī)律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高壓輸電的道理.
教學用具:電能輸送過程的掛圖一幅(帶有透明膠),小黑板一塊(寫好題目).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和發(fā)電機,通過發(fā)電機我們可以大量地生產電能.比如,葛洲壩電站通過發(fā)電機把水的機械能為電能,發(fā)電功率可達271.5萬千瓦,這么多的電能當然要輸?shù)接秒姷牡胤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輸送電能的有關知識.
二、進行新課
1、輸送電能的過程
提問:發(fā)電站發(fā)出的電能是怎樣輸送到遠方的呢?如:葛洲壩電站發(fā)出的電是怎樣輸?shù)轿錆h、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學生憑生活經驗能回答:是通過電線輸送的.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可以回答:是通過架設很高的、很粗的高壓電線輸送的.
出示:電能輸送掛圖,并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作介紹.
板書:第三節(jié) 電能的輸送
輸送電能的過程:發(fā)電站→升壓變壓器→高壓輸電線→ 降壓變壓器→用電單位.)
2、遠距離輸電為什么要用高電壓?
提問:為什么遠距離輸電要用高電壓呢?學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師說:這個實際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
板書:(高壓輸電的道理)
分析討論的思路是:輸電→導線(電阻)→發(fā)熱→損失電能→減小損失
講解:輸電要用導線,導線當然有電阻,如果導線很短,電阻很小可忽略,而遠距離輸電時,導線很長,電阻大不能忽略.列舉課本上的一組數(shù)據(jù).電流通過很長的導線要發(fā)出大量的熱,請學生計算:河南平頂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壓輸電線電阻約400歐,如果能的電流是1安,每秒鐘導線發(fā)熱多少?學生計算之后,教師講述:這些熱都散失到大氣中,白白損失了電能.所以,輸電時,必須減小導線發(fā)熱損失.
3、提問:如何減小導線發(fā)熱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 ,減小發(fā)熱 ,有以下三種方法:一是減小輸電時間 ,二是減小輸電線電阻 ,三是減小輸電電流 .
4、提問:哪種方法更有效?
第一種方法等于停電,沒有實用價值.第二種方法從材料、長度、粗細三方面來說都有實際困難.適用的超導材料還沒有研究出來.排除了前面兩種方法,就只能考慮第三種方法了.從焦耳定律公式可以看出.第三種辦法是很有效的:電流減小一半,損失的電能就降為原來的四分之一.通過后面的學習,我們將會看到這種辦法了也是很有效的.
板書結論:(A:要減小電能的損失,必須減小輸電電流.)
講解:另一方面,輸電就是要輸送電能,輸送的功率必須足夠大,才有實際意義.
板書:(B:輸電功率必須足夠大.)
5、提問:怎樣才能滿足上述兩個要求呢?
分析:根據(jù)公式 ,要使輸電電流 減小,而輸送功率不變(足夠大),就必須提高輸電電壓.
板書:(高壓輸電可以保證在輸送功率不變,減小輸電電流來減小輸送電的電能損失.)
變壓器能把交流電的電壓升高(或降低)
講解:在發(fā)電站都要安裝用來升壓的變壓器,實現(xiàn)高壓輸電.但是我們用戶使用的是低壓電,所以在用戶附近又要安裝降壓的變壓器.
討論:高壓電輸?shù)接秒妳^(qū)附近時,為什么要把電壓降下來?(一是為了安全,二是用電器只能用低電壓.)
板書:(3.變壓器能把交流電的電壓升高或降低)
三、引導學生看課本,了解我國輸電電壓,知道輸送電能的優(yōu)越性.
四、課堂小結:
輸電過程、高壓輸電的道理.
五、作業(yè)布置:
某電站發(fā)電功率約271.5萬千瓦,如果用1000伏的電壓輸電,輸電電流是多少?如果輸電電阻是200歐,每秒鐘導線發(fā)熱損失的電能是多少?如果采用100千伏的高壓輸電呢?
探究活動
考察附近的變電站,學習日常生活中的電學知識和用電常識.
了解變壓器的工作原理
調查生活中的有關電壓變換情況.
調查:
在電能的傳輸過程中,為了減小能量損耗而采用提高電壓的方法,可是在提高電壓后相應的對一些設備的要求也會提高,請調查在高壓輸電和低壓輸電過程中的投入產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