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102017中考語文備考資料:常見100種意象二。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zhǔn)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中考語文備考資料:常見100種意象二,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2017中考語文備考資料:常見100種意象二
51、泰斗
“泰山北斗”的簡稱。典出《新唐書韓愈傳》,比喻杰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52、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jīng)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這稱。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54、雞口牛后
《戰(zhàn)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后?!北扔鲗幵冈诰置嫘〉牡胤疆?dāng)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5、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焙笠杂鳉硤髧?。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p>
56、仁人
典出《論語衛(wèi)靈公》,喻指有博愛思想、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57、傳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學(xué)問能傳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師長精神或技藝的人。
58、玉成
典出《西鉻》(西晉張載),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59、還珠
古時合浦地主盛產(chǎn)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里來當(dāng)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今日還珠守,何年執(zhí)戟郎?”
60、壁還
敬詞,典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指61、方家
典出《莊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術(shù)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種學(xué)問、某項技術(shù)的專家。
62、著作等身
典出《宋史賈黃中傳》,敬辭,比喻著作多,堆起來等于該人的身高。
63、青眼
相傳三國魏的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p>
64、心許
典出《史記吳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應(yīng)的意思。
65、三味
典出《邯鄲書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義)。
66、洗耳
典出《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漢蔡邕),原指厭聽世事,今比喻聆聽、恭聽。
67、斧正
典出《莊子徐無鬼》,指請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
典出《韓非子和氏》,比喻堅持美德(也有作懷才不遇之意)。
69、染指
典出《左傳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應(yīng)得的利益。
70、射影
典出《苦熱行》(南朝宋鮑照詩),比喻說此喻彼,別有用心。
71、掣時
典出《呂氏春秋具備》,比喻辦事受牽制,不順利。
72、青鳥
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一只選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如李商隱詩云:“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p>
73、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俞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每當(dāng)伯牙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diào)時,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后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錄。如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p>
74、涂鴉
典出《堯山堂外紀(jì)》(明蔣一葵撰),比喻書畫或文章不像樣子。
75、城府
典出《宋史傅堯俞傳》,比喻令人難以揣測的深遠用心。
76、借光
典出《戰(zhàn)國策秦策》,向別人詢問或請人給自己方便時的套話。
77、物色
典出《后漢書嚴(yán)光傳》,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標(biāo)準(zhǔn)去訪求人才。
78、鴻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只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后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如李清照:“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79、方寸
典出《三國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
典出《世說新語容止》,比喻代人寫文章。
81、下榻
典出《后漢書徐稚傳》,原指禮遇賢者,現(xiàn)一般指接待貴客,也借指住宿。
82、潤色
典出《論語憲問》,比喻對文稿細加修飾。
83、春秋
典出《詩經(jīng)魯頌》,比喻年歲、歲月或借指古代史、歷史。
84、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xí)歌舞的地方,且在這里培養(yǎng)出了大批優(yōu)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國此,后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85、抱柱
相傳古代一書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書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堅守信約。李白《長干行》:“常存抱住信,豈上望夫臺。”
86、班馬
送別詩多用以抒發(fā)惜別之情。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里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一定連夜撤走了?!卑囫R為離群之馬,后送別詩多用以抒發(fā)惜別之情。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p>
87、樓蘭
代指邊境之?dāng)常谩捌?斬)樓蘭”指建功立業(yè)。如“黃山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p>
88、三尺
古代,劍約三尺長,故用為劍的代稱?!稘h書高帝紀(jì)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庇忠蚬糯逊煽淘谌唛L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稱,也叫“三尺法”?!稘h書杜周傳》:“三尺安出哉?”
89、人杰
典出《史記高祖本紀(jì)》,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90、釣鰲
傳說古渤海東面有五座大山隨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鰲頂住,山才固定不動。友伯國有一巨人舉起腳來跨出沒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釣去六只鰲,因此,有兩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邁的舉止或遠大的抱負。李白《贈薛校書》:“未夸觀海作,空郁釣鰲心?!?/p>
91、辭第
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jīng)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后以喻為國忘家。杜甫《奉和嚴(yán)中臣西城晚眺十韻》:“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p>
92、口碑
典出《五燈會元》,比喻眾人的口頭稱頌。
93、金雞
古代流傳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在竿上立一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們宣布大赦令。后便以“金雞”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
94、爛柯
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zhì)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覺得餓了。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fā)現(xiàn)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p>
95、西席
典出《稱謂錄》,代指老師。
96、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出自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吳作鉤者甚眾。”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釁金,遂成二鉤獻于闔閭,詣宮門而求賞……乃賞百金,遂服而不離身。不平凡的來歷鑄就了一柄寶劍,成了渴求建功立業(yè)者的利器。
97、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计湓戳?,“哀鴻”一語出自“鴻雁”?!对娦⊙砒櫻恪吩唬骸傍櫻阌陲w,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勞。”詩歌寫使臣行于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
98、巴歌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典出自戰(zhàn)國楚玉《對楚王問》。如唐人李群玉《自灃浦東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員外從公虞》:“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
99、白衣蒼狗
亦叫白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
100、雷同
典出《禮記曲禮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相關(guān)閱讀
2017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常見錯別字
2017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常見錯別字
初中常見錯別字舉例
莫明其妙(名)不加思索(假)費寢忘食(廢)再接再勵(厲)
變本加利(厲)掩旗息鼓(偃)別出新裁(心)談笑風(fēng)聲(生)
流光溢采(彩)漚心瀝血(嘔)大相經(jīng)庭(徑)不醒人事(省)堅苦樸素(艱)銳不可擋(當(dāng))粗制爛造(濫)鞠躬盡粹(瘁)
神態(tài)安祥(詳)清??设b(冽)墨守陳規(guī)(成)張燈接彩(結(jié))
仰揚頓挫(抑)甜言密語(蜜)綠樹成陰(蔭)反應(yīng)情況(映)
兩全齊美(其)打架斗歐(毆)不可思意(議)鬼鬼崇崇(祟)
抑揚鈍挫(頓)不知所錯(措)改斜歸正(邪)錯落有志(致)
無精打彩(采)沓無消息(杳)痛心疾手(首)出類拔翠(萃)
白壁微瑕(璧)卑躬曲膝(屈)互相推委(諉)關(guān)懷倍至(備)
如法泡制(炮)英雄倍出(輩)佳賓滿堂(嘉)巧裝打扮(喬)
一張一馳(弛)病入膏盲(肓)好高鶩遠(騖)破斧沉舟(釜)
迫不急待(及)陳詞爛調(diào)(濫)趁心如意(稱)語無論次(倫)
相形見拙(絀)直接了當(dāng)(截)毛骨聳然(悚)名列前矛(茅)
手屈一指(首)豐功偉跡(績)殘無人道(慘)挺而走險(鋌)
殉私舞弊(徇)聲色俱歷(厲)天翻地復(fù)(覆)汗流夾背(浹)
聲名狼籍(藉)穿流不息(川)一愁莫展(籌)一口同聲(異)
因地治宜(制)記憶尤新(猶)貌和神離(合)珠連壁合(璧)原馳臘象(蠟)挑拔離間(撥)雍榮典雅(容)原形必露(畢)
銳不可擋(當(dāng))改斜歸正(邪)如火如茶(荼)不屑置辨(辯)
披星帶月(戴)莫不關(guān)心(漠)咳不容緩(刻)五體頭地(投)
默默無蚊(聞)興興向榮(欣)題綱挈領(lǐng)(提)按步就班(部)
不記其數(shù)(計)重巒疊障(嶂)臭名招著(昭)噪動不安(躁)
相儒以沫(濡)見義思遷(異)無機之談(稽)踹踹不安(惴)
不可思義(議)深惡痛極(疾)懲前斃后(毖)草管人命(菅)
甜言密語(蜜)來勢兇兇(洶)循序漸近(進)舉一返三(反)
委屈求全(曲)才輸學(xué)淺(疏)陰謀鬼計(詭)大聲急呼(疾)
世外桃園(源)消聲匿跡(銷)故弄懸虛(玄)膾炎人口(炙)
性格炯異(迥)相題并論(提)相輔相承(成)自出心栽(裁)
相形見拙(絀)舍身取義(生)禮上往來(尚)一鼓做氣(作)
一愁莫展(籌)蜂涌而至(擁)變本加利(厲)一泄千里(瀉)
重蹈復(fù)轍(覆)錯落有至(致)名符其實(副)直迷不悟(執(zhí))
唯妙唯肖(惟)漢牛充棟(汗)朝輝夕陰(暉)關(guān)健環(huán)節(jié)(鍵)
變換莫測(幻)安然無樣(恙)蔽帚自珍(敝)萬賴俱靜(籟)
坦蕩如底(砥)巧妙絕綸(倫)眾志成誠(城)莫明其妙(名)
害人聽聞(駭)因地治宜(制)妙手隅得(偶)目不瑕接(暇)
破斧沉舟(釜)弱不驚風(fēng)(禁)情不自盡(禁)意想天開(異)
朝氣篷勃(蓬)慢不經(jīng)心(漫)徇私午弊(舞)錯手不及(措)
走頭無路(投)同仇敵慨(愾)堅苦卓絕(艱)勤勞檢樸(儉)
憂心重重(忡忡)與日具增(俱)前功盡氣(棄)綠草如因(茵)
甘敗下風(fēng)(拜)無劑于事(濟)濫芋充數(shù)(竽)手屈一指(首)
買櫝還株(珠)眼花潦亂(繚)神采弈弈(奕)誓志不移(矢)
驕健如飛(矯)眼急手快(疾)出謀畫策(劃)出奇不意(其)
嬌陽(驕)驕健(矯)簽定(訂)署假(暑)
浪廢(費)帳蓬(篷)暑名(署)峰煙(烽)通輯(緝)急燥(躁)松馳(弛)凜洌(冽)
2017中考語文備考資料:50個必備成語
2017中考語文備考資料:50個必備成語
1.哀兵必勝:原意是力量相當(dāng)?shù)膬绍妼﹃嚕瘧嵉囊环将@得勝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褒義
【例句】在這次世界杯足球賽上,哀兵必勝的戰(zhàn)例很多,弱隊紛紛爆出冷門,戰(zhàn)勝強隊。
2.哀而不傷:悲哀而不過分。多形容詩歌、音樂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傷心。
【例句】《松花江上》這支歌,雖然傾訴了人民家園淪喪、流離失所之苦,但卻~,激起了無數(shù)抗日志士的反抗怒火。
3.安土重[zhòng]遷:并非看重遷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戀鄉(xiāng)土,不愿輕易遷移到外地。重在這里解釋為難。在家鄉(xiāng)住慣了,不愿輕易遷移。形容留戀故土。與安土重遷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戀戀不舍、故土難離等。
【例句】自古道:“安土重遷?!闭f了離鄉(xiāng)背井,哪一個不怕的?
4.按部就班:原指寫文章按照內(nèi)容需要來安排章節(jié)、選詞、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guī)矩辦事,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
【例句】學(xué)習(xí)科學(xué)知識,應(yīng)該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5.別無長物:表面上看起來是別無特長,其實是指再沒有別的東西,形容除此之外空無所有。原指生活儉樸。現(xiàn)形容貧窮。
【故事】王恭從會嵇[kuàijī]回來,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著一張六尺長的竹席,就對他說:你從東邊回來,自然會有這種東西,可以拿一張給我。王恭沒有回答。王大離開后,王恭就把坐著的這張席子給王大送去了。自己沒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墊上。后來王大聽說此事,很吃驚,就對王恭說:我本來以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為人處事從來沒有多余的東西。(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6.暴殄天物[bàotiǎntiānwù]: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后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界的鳥獸草木等)。
例句:一桌的飯菜還沒吃就倒掉了,真是暴殄天物啊!
7.班門弄斧:班:魯班,古代巧匠。在魯班門前耍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
【例句】他居然在鋼琴大師面前炫耀琴技,真是班門弄斧。
8.貽[yí]笑大方: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nèi)行人笑話。
【例句】我的意見很不成熟,不敢說出來,怕的是貽笑大方。
9.變本加厲:本:原來。厲:猛烈。指比原來更加發(fā)展?,F(xiàn)多形容比原來的情況更嚴(yán)重。多含貶義。
【例句】他經(jīng)常遲到,老師批評了他,他不但不改,反而變本加厲地曠課。
10.
百年樹人: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yǎng)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例句】古人都知道百年樹人的道理,我們更應(yīng)該把培養(yǎng)人才這件大事抓好。
11.別開生面:另外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或創(chuàng)造新的格局。生面:新的。
【例句】這次我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萬圣節(jié)活動!
12.別具一格:別:其它。具:另有。比喻另有一種獨特的風(fēng)格(風(fēng)味)。
【例句】這個畫家的人物畫拙中見巧,別具一格,別有韻味。
13不脛[jìng]而走:脛:小腿;走:跑。沒有腿卻能跑。比喻消息無需推行宣傳,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傳播迅速。
【例句】盡管我們做盡了保密工作,但消息還是不脛而走。
14不翼而飛:翼:翅膀。沒有翅膀卻飛走了。常用于比喻物品忽然丟失。
【例句】擺在飯桌上的錢,突然不翼而飛。
15博聞強識[zhì]: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例句】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位博聞強識的學(xué)者。
16婦孺[rú]皆知:孺:小孩。婦女、小孩全都知道。指眾所周知。
在古代,婦女的地位是卑微的,所有跟“婦女”相關(guān)的成語,意義都不是很積極、正面,即使是“婦孺皆知”,其背后的含義也是:就連當(dāng)時封建社會身份卑微的婦女兒童都知道某些事或某些人,自然就人人都知道了。所幸在今天,我們絕大多數(shù)婦女的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之后的很多年,還需要我們繼續(xù)努力,讓男女實現(xiàn)更大程度的平等。我們當(dāng)中的女孩子,除了學(xué)習(xí),還可以在其他方面發(fā)揮特長,成為自尊、自愛、自強的出色的人。加油!
17不知所云:不知道說的是什么,形容說話內(nèi)容混亂,無法理解。
【例句】這篇文章邏輯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18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
【例句】當(dāng)時我不以為意,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腳踝和手臂多處被叮咬。
19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例句】他嘴上雖然沒有說不對,心里卻不以為然。
20不可理喻:不能夠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態(tài)度蠻橫,不講道理。
【例句】這些人拗[niù]得很,不管怎樣勸說都不聽,真是不可理喻。
21不言而喻:喻:明白,知道。不用說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例句】他們?nèi)齻€月的努力終于取得成功,那種喜悅不言而喻。
22天倫之樂: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guān)系。泛指家庭的樂趣。不宜用于家庭之外。
【例句】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都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何況是這象征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jié)呢。
23耳濡[rú]目染:謂形容聽得多了,見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響。
【例句】婷婷的父母是藝術(shù)家,婷婷耳濡目染,對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
24潛[qián]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fā)生了變化。
【例句】文藝作品的藝術(shù)性越高,對讀者潛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25各得其所:所:處所,位置。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后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dāng)?shù)奈恢没虬才拧?/p>
【例句】全國人民都要有說話的機會,都要有衣穿,有飯吃,有事做,有書讀,總之是要各得其所。(《毛澤東選集·在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的演說》)
26各行其是:行:做;是:對的。按照各自認為對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例句】這個組織群龍無首,人人各行其是,根本無法團結(jié)。
27功虧一簣[kuì]: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點沒能完成。
【例句】這件工作眼看就要完成了,咱們得加把勁,不能讓它功虧一簣。
28駭人聽聞:駭:震驚。使人聽了某事后感到很驚訝,恐懼。多指社會上發(fā)生的壞事。
【例句】這個大胃王目前的最高記錄是一次可以吃下十五碗拉面,這夠駭人聽聞了吧!
29聳人聽聞:指故意說夸大或驚奇的話,使人聽了非常震驚。說的是不存在的事。
【例句】高速公路上的兩車只是輕微的擦掛,卻被他說成了聳人聽聞的大車禍。
30弄巧成拙[zhuō]:弄:賣弄,耍弄;巧:靈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結(jié)果反而壞了事。
【典故】
孫知微是北宋時期一個有名的畫家。有一次,成都壽寧寺請他為寺院畫一幅《九曜[yào]圖》。他畫好草圖以后,因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們找來,說:“這幅畫的輪廓我已經(jīng)畫好了,剩下著色的工作,你們幾人接著做吧,一定要認真做好?!?/p>
老師走了以后,弟子們準(zhǔn)備上色,可是,忽然發(fā)現(xiàn)圖中水星菩薩的侍從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個學(xué)生說:“老師平時畫瓶,總要在瓶上畫一束鮮艷的插花,這一次可能匆忙當(dāng)中忘了畫上,我們給畫上吧?!贝蠹叶假澩囊庖?,于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畫上一枝粉紅色的蓮花。
第二天,孫知微歸來。當(dāng)他看到水星菩薩的侍從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蓮花時,氣憤得吼叫起來:“《道經(jīng)》中說,這水星菩薩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來鎮(zhèn)妖伏水的寶貝。瓶中根本就沒有什么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你們這是弄巧成拙啊!”
弟子們一個個嚇得低下頭去。
31扣人心弦[xián]:扣:敲擊。指因感動而引起共同反應(yīng)的心。形容言論或表演深深地打動人心。
【例句】據(jù)說這人最不愛講話,但那天的幾句話,卻是那樣扣人心弦,感動得自己當(dāng)時流下了眼淚。
32膾[kuài]炙[zhì]人口:膾:切得很細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東西人人愛吃。比喻優(yōu)美的詩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贊美和傳誦。
【例句】《紅樓夢》是一部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33力挽[wǎn]狂瀾:比喻盡力挽回危險的局勢。
【例句】在這危急的時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扭轉(zhuǎn)了局勢。
34門庭若市: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場一樣。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粉妝樓(小說人名)有許多朋友,一天到晚門庭若市……”
35首當(dāng)其沖[chōng]: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到災(zāi)難。
【例句】高家是北門一帶的首富,不免要~,所以還是早早避開的好。(巴金《家》二十二)
36巧奪天工:專指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
【例句】這件珍貴的藝術(shù)品真可謂是巧奪天工之作。
37鬼斧神工:形容事物之神奇巧妙,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指自然造就的)。
【例句】我確信這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一個巨大的人工雕像。
38談笑風(fēng)生:形容談話時有說有笑,興致很高,并且很有風(fēng)趣。
【例句】夏天的夜晚,人們在樹底下一邊乘涼,一邊談笑風(fēng)生。
39嘆為觀止: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例句】
①鄉(xiāng)間那遼闊無際,一片鮮黃亮綠的油菜花田,讓人嘆為觀止。
②這篇文章語言清新、流暢,讀后讓人嘆為觀止,連聲叫好。
40無動于衷:衷:內(nèi)心。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yīng)該關(guān)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guān)心,置之不理。
【例句】對于社會上的不正之風(fēng),我們不能熟視無睹,無動于衷。
41相得益彰[zhāng]:益:更加;彰:顯著。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例句】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張的手風(fēng)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
42星羅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盤上的棋子那樣分布著。形容數(shù)量很多,分布很廣。
【例句】這一帶山區(qū)小水庫星羅棋布,改變了過去農(nóng)業(yè)用水的被動局面。
43鱗[lín]次櫛比:櫛:梳篦[bì]的總稱。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例句】大街上的商店鱗次櫛比,非常熱鬧。
44栩栩如生: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形容畫作、雕塑中的藝術(shù)形象等生動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例句】這些畫里的蝦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觀察過真正的蝦的生活,筆墨變化、寫照已經(jīng)達到了極高境界的緣故。(秦牧《蝦趣》)
45言簡意賅[gāi]:賅:完備、完整。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但意思完整。
【例句】我們做報告時切勿長篇大論,應(yīng)言簡意賅。
46異曲[qǔ]同工:工:細致,巧妙。不同的曲調(diào)演得同樣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樣好。
【例句】這兩篇文章,盡管風(fēng)格截然不同,但在表達技巧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47殊途同歸: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jié)果。
【例句】一道題,往往有幾種解法,但殊途同歸,答案只能有一個。
辨析異曲同工和“殊途同歸”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樣的結(jié)果”的意思。但“殊途同歸”偏重于“方法、道路不同,而結(jié)果、目的相同”;異曲同工則偏重于“方法、做法不同而取得同樣好的效果。”
48追本溯[sù]源: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頭,比喻追尋事物產(chǎn)生的根源,也說追本窮源。
【例句】對仗不是文人創(chuàng)造,而是從民歌中得來的。
49抑揚頓挫:抑:降低;揚:升高;頓:停頓;挫:轉(zhuǎn)折。指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zhuǎn)折。
【例句】他的慷慨陳詞,抑揚頓挫,得到了與[yù]會群眾的贊賞。
50因地制宜:根據(jù)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因:根據(jù);制:制定;宜:適宜的措施。
【例句】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2017中考語文備考資料:易錯成語70個二
2017中考語文備考資料:易錯成語70個二
36、無可厚非
【解釋】不必做過嚴(yán)厲的批評。
【誤用】與“無可非議”程度不同。
37、彈冠相慶
【解釋】貶義。一個壞人作了官,同伙們也互相慶賀有官可作。
【誤用】常被誤解為中性的互相慶賀。即使是壞人互相慶賀,如果與上臺掌權(quán)無關(guān),也不可用。
38、期期艾艾
【解釋】口吃。
【誤用】不理解為懦弱、猶豫等。
39、翻云覆雨
【解釋】比喻反復(fù)無?;蛲媾侄?。
【誤用】不能表示氣勢宏偉。
40、不脛而走
【解釋】消息傳得很快。
【誤用】不是表示東西丟失。
41、身臨其境
【解釋】自己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誤用】常誤用為代替“設(shè)身處地”。
42、煢煢孑立
【解釋】孑然一身,處境孤單,無依無靠。
【誤用】使用時句中不能有“獨自”、“孤獨”、“一個人”等語義重復(fù)的詞語。
43、耿耿于懷
【解釋】不能忘懷,縈繞于心,形容有心事。
【誤用】不能用于“記住別人的好處”。
44、聳人聽聞
【解釋】故意夸張使人震驚。強調(diào)主觀目的。
【誤用】不能說這個事情聳人聽聞。
45、耳提面命
【解釋】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dǎo)。
【誤用】不用于同輩之間和貶義場合。
46、因人成事
【解釋】自己無能,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只能表貶義或自謙。
【誤用】不能對第三人說。
47、駭人聽聞
【解釋】多指社會上發(fā)生的壞事使人聽了吃驚。強調(diào)客觀效果。
【誤用】與聳人聽聞常?;煊谩?/p>
48、咬文嚼字
【解釋】一般用于貶義,多指死摳字眼。
【誤用】被用于表揚。
49、處心積慮
【解釋】貶義。費盡心思籌劃干壞事。
【誤用】用來表褒義,褒義用“殫精竭慮”
50、火中取栗
【解釋】比喻冒險為別人出力而不知上當(dāng)。
【誤用】即使冒險為別人出力,沒有上當(dāng)?shù)囊馑?,也不可用?/p>
51、忍俊不禁
【解釋】俊,笑。
【誤用】只能說“我忍俊不禁”,不能說“忍俊不禁地笑起來”。
52、責(zé)無旁貸
【解釋】責(zé),責(zé)任。
【誤用】只能說“我責(zé)無旁貸”,不能說“責(zé)無旁貸的責(zé)任”。
53、參差不齊
【解釋】長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
【誤用】不用于時間等。
54、繪聲繪色
【解釋】形容描寫生動逼真。
【誤用】常誤用作代替“有聲有色”。
55、危言危行
【解釋】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褒義。
【誤用】常被誤理解為“危險的言論和行為”。
56、不刊之論
【解釋】刊,古代指消除刻錯的字;不刊意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不能刊登的言論”。
57、振聾發(fā)聵
【解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
【誤用】不能形容聲音大。(形容聲音大用“震耳欲聾”。)
58、安之若素
【解釋】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誤用】不能表示“心里安穩(wěn)”。
59、濟濟一堂
【解釋】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誤用】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60、汗牛充棟
【解釋】只形容藏書很多。
【誤用】不用于其他事物。
61、嘆為觀止
【解釋】主語是人,如果主語是事物,耍說“令人嘆為觀止”。
【誤用】只能用于贊美。
62、賞心悅目
【解釋】主浯是人,如果主語是景物,要說“令人賞心悅目”。
【誤用】只能用于美好的景色。
63、相敬如賓
【解釋】用于夫妻之間,常與舉案齊眉連用。
【誤用】不能用于無夫妻關(guān)系的人。
64、上行下效
【解釋】貶義。
【誤用】不用于表示群眾以干部為榜樣。
65、無所不為
【解釋】什么壞事都干。常有人用于贊揚
【誤用】錯說成“以無所不為的勇氣……”。
66、下里巴人
【解釋】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相對,原指戰(zhàn)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
【誤用】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67、信筆涂鴉
【解釋】隨手亂畫
【誤用】不表示畫得又快又好。
68、目無全牛
【解釋】技藝十分純熟。
【誤用】常誤解為沒有全局觀念。
69、振振有詞
【解釋】貶義。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實是強詞奪理。
【誤用】常被錯用來代替“理直氣壯”。
70、無所不至
【解釋】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壞事都干。
【誤用】不能用于表示非常關(guān)心,跟“無微不至”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