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92017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2017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第六單元
21.曹劌論戰(zhàn)22.鄒忌諷齊王納諫
23.愚公移山24.《詩經(jīng)》兩首
教材精梳理
1.重點字音
曹劌()又何間焉()玉帛()車轍()登軾()
旗靡()鄒忌()昳麗()朝服()衣冠()
窺鏡()期年()間進()萬仞()山北之塞()
迂回()魁父()荷擔(dān)()箕畚()孀妻()
始齔()智叟()窮匱()雎鳩()窈窕()
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
溯洄()未晞()湄()芼()厝()
懲()躋()坻()涘()沚()
提示
guìjiànbózhéshìmǐzōuyìzhāoguānkuījījiànrènsèyūkuíh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kuìjūjiūyǎotiǎoqiúxìngwùmèiqījiānjiāsùhuíxīméimàocuòchéngjīchísìzhǐ
2.重點詞義
(1)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
(3)何以戰(zhàn)
(4)弗敢專也
(5)弗敢加也,必以信
(6)公將鼓之
(7)遂逐齊師
(8)一鼓作氣
(9)夫大國,難測也
(10)望其旗靡
(11)鄒忌修八尺有余
(12)朝服衣冠
(13)孰視之
(14)臣之妻私臣
(15)王之蔽甚矣
(16)能謗譏于市朝
(17)時時而間進
(18)皆朝于齊
(19)年且九十
(20)懲山北之塞
(21)雜然相許
(22)且焉置土石
(23)寒暑易節(jié)
(24)其如土石何
(25)何苦而不平
(26)帝感其誠
(27)君子好逑
(28)寤寐思服
(29)左右芼之
(30)宛在水中央
(31)道阻且長
(32)白露未已
提示
(1)間:參與。
(2)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3)以:憑,靠。
(4)弗:不。專:個人專有。
(5)加:虛報。信:實情。
(6)鼓:擊鼓進軍。
(7)逐:追趕,追擊。
(8)作:振作。
(9)測:推測,估計。
(10)靡:倒下。
(11)修:長,這里指身高。
(12)服:穿戴。
(13)孰:仔細。
(14)私:偏愛。
(15)蔽:受蒙蔽。
(16)謗譏:指“議論”。
(17)間:間或,偶然。
(18)朝:朝見。
(19)且:將近。
(20)懲:戒,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
(21)許:贊同。
(22)焉:疑問代詞,哪里。置:安放。
(23)易:交換。
(24)其: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25)苦:愁。
(26)感:被……感動。
(27)逑:配偶。
(28)思服:思念。
(29)芼:挑選。
(30)宛:仿佛、好像。
(31)阻:艱險。
(32)已:止,這里是“干,變干”。
3.一詞多義
間
朝
服
之
且
4.古今異義
(1)臣之妻私臣。
私:古義,偏愛;今義,與“公”相對,私下、暗地里。
(2)白露未已。
已:古義,這里是“干,變干”;今義,停止,已經(jīng)。
(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間:古義,參與;今義,中間,空間或時間。
(4)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鄙:古義,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今義,輕視,看不起。
(5)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義,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
(6)忠之屬也。
忠: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義,忠誠。
(7)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①獄:古義,訴訟案件;今義,監(jiān)禁罪犯的地方。
②情:古義,實情;今義,感情。
(8)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古義,虛報;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東西和在一起,增加。
5.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2)汝之不惠
“惠”通“慧”,聰明。
(3)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亡”通“無”,沒有。
(4)一厝朔東
“厝”通“措”,放置。
(5)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6.詞類活用
(1)公將鼓之。
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名詞用作動詞,賜福。
(3)帝感其誠。
感:動詞被動用法,被……感動。
7.文言句式
(1)倒裝句式
何以戰(zhàn)(就是“以何戰(zhàn)”,這是古代漢語的一種特殊句式,疑問代詞作賓語,通常提到動詞或介詞前面)
且焉置土石(就是“且置土石焉”)
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
(2)判斷句
夫戰(zhàn),勇氣也
夫大國,難測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省略句
可以一戰(zhàn)(應(yīng)為“可以之一戰(zhàn)”省略介詞賓語“之,這一點”)
何以戰(zhàn)(承前省略主語)
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動詞謂語,應(yīng)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理解翻譯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4)夫戰(zhàn),勇氣也。
(5)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6)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7)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8)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9)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0)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3)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14)甚矣,汝之不惠!
(15)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帝感其誠。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18)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9)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提示
(1)那些吃肉的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2)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給別人。
(3)這是忠于職守(盡心盡力為人民辦好事)之類的事。憑這一點,就可以跟敵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齊國)作戰(zhàn),就請(讓我)跟從(您)。
(4)作戰(zhàn),要靠勇氣。
(5)我仔細察看發(fā)現(xiàn)了齊軍戰(zhàn)車輪跡混亂,又遠遠望見齊軍戰(zhàn)旗也倒了,(知道他們真的敗了)所以才(請您下令)追擊他們。
(6)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7)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
(8)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9)由此看來,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厲害啦。
(10)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11)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大山而居住。
(12)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3)冬夏交換季節(jié)的時候,才往返一次。
(14)你太不聰明了!
(15)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愁挖不平嗎?
(16)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
(17)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18)荇菜長短不齊,在船的左右兩邊。好姑娘美麗又善良,我從早到晚追求著她。
(19)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艱險又彎曲。順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9.文學(xué)常識
(1)《曹劌論戰(zhàn)》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2)《左傳》傳說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學(xué)名著和文學(xué)名著。
《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蹲髠鳌啡Q《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后才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xué)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后世的史學(xué)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傳》不僅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xué)著作。它表現(xiàn)在:長于記述戰(zhàn)爭,善于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
(3)《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zhàn)國策》,這部書是西漢時經(jīng)劉向整理編寫的。
《戰(zhàn)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于戰(zhàn)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dāng)在秦統(tǒng)一以后。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后,定名為《戰(zhàn)國策》??偣踩H珪鴽]有系統(tǒng)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
《戰(zhàn)國策》的特色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富于文采?!稇?zhàn)國策》都常常使用鋪排和夸張的手法,絢麗多姿的辭藻,呈現(xiàn)酣暢淋漓的氣勢。在這里,語言不僅是作用于理智、說明事實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動人的手段。如《蘇秦始將連橫》《莊辛說楚襄王》等篇都是顯著的例子。
第二,《戰(zhàn)國策》描寫人物的性格和活動,更加具體細致,也就更顯得生動活潑?!蹲髠鳌访鑼懭宋?,大多是簡筆的勾勒。
第三,《戰(zhàn)國策》所記的策士說辭,常常引用生動的寓言故事,這也是以文學(xué)手段幫助說理。這些寓言形象鮮明,寓意深刻,又淺顯易懂,獨立地看,也是中國文學(xué)寶庫中璀璨的明珠。諸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畫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南轅北轍》等,歷來家喻戶曉。
(4)《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今傳《列子》八篇,內(nèi)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读凶印防锩娴南惹卦⒀怨适潞蜕裨拏髡f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5)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6)《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fēng)”“雅”“頌”三部分,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多采用賦、比、興的創(chuàng)作手法。
《詩經(jīng)》中寫戀愛和婚姻問題的詩,或歌唱男女相悅之情、相思之意,或贊揚對方的風(fēng)采容貌,或描述幽會的情景,或表達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嘆棄婦的不幸遭遇,內(nèi)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詩經(jīng)》中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作品。
“風(fēng)”有十五國風(fēng),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xué)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缎⊙拧分幸灿胁糠置窀琛!绊灐眲t為宗廟祭祀之詩歌?!把拧薄绊灐敝械脑姼?,對于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后來,《詩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成為《六經(jīng)》(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jīng)》(無《樂》)之一。
10.名句段梳理
(1)________________,又何間焉?
(2)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
(3)夫戰(zhàn),勇氣也。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忠之屬也”具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受上賞;________________,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9)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________________,四境之內(nèi)________________: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0)表明齊威王采取納諫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聚室而謀曰:“________________?”
(12)北山愚公長息曰:“________________?”
(13)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1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優(yōu)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15)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躋。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
(16)請你寫出《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分析戰(zhàn)爭勝利原因的一段話。
提示
(1)肉食者謀之
(2)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4)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6)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7)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上書諫寡人者
(9)莫不畏王莫不有求于王
(10)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11)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1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3)窈窕淑女
(14)寤寐思服
(15)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16)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相關(guān)推薦
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知識梳理
九年級下文言文知識梳理
孫鵬
一、文學(xué)常識填空。
1.墨子,名,是時期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赌印芬粫F(xiàn)在一般認為是的輯錄。
2.孟子,名,時期鄒人?!睹献印肥撬?,家經(jīng)典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魚我所欲也》選自。
“四書”指:、、、。
3.莊周,時宋國人,哲學(xué)家,家代表人物?!肚f子》是
的著作集。
4.《曹劌論戰(zhàn)》選自《》,這部書相傳為時期所作,是一部史學(xué)名著和文學(xué)名著。
5.《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這部書是時期編纂的。
6.《愚公移山》選自《》,本文的體裁是。
7.《》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為、、三部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篇,也稱。
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默寫。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再而衰,三而竭。
5.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6.求之不得,。優(yōu)哉游哉,。
7.蒹葭萋萋,。所謂伊人,。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論述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因素有三個,其中“人和”
最重要的句子,。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雙重否定的排比句,重點說明防御一方地利條
件優(yōu)越的句子是,,,。
1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必須先在思想、生活、行為方面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的句子,,,,
,,,。
11.《魚我所欲也》中點明本文論點的句子
是,;,。,。
12.《曹劌論戰(zhàn)》中最能體現(xiàn)莊公取信于民的是,,
。
13.《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王接受鄒忌的進諫“令初下”后情形是
,。
14.《關(guān)雎》中用起興開篇,表明文靜美麗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的句
子是,。,。
15.在今天常被我們引用來形容所愛戀的人在遠方的詩句是《蒹葭》中的“,。,”,且被譜上了曲演唱,成為了歌曲的一部分。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公輸盤不說()通()
2.子墨子九距之()通()
3.子墨子之守圉()通()
4.公輸盤詘()通()
5.親戚畔之()通()
6.曾益其所不能()通()
7.衡于慮()通()
8.入則無法家法家拂士()通()
9.故患有所不辟也()通()
1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通()
11.所識貧乏者得我與()通()
12.所識貧乏者得我與()通()
1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通()
14.小惠未徧,民弗從也()通()
15.始一反焉()通()
16.汝之不惠()通()
17.亡以應(yīng)()通()
18.一厝朔東()通()
四、古今異義詞。
1.請獻十金金:古義今義
2.荊之地方千里地方:古義今義
3.雖然,公輸盤為我造云梯雖然:古義今義
4.吾之所以距子矣所以:古義今義
5.池非不深也池:古義今義
6.親戚畔之親戚:古義今義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古義今義
8.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古義今義
9.人恒過,然后能改恒:古義今義
10.一簞食,一豆羹豆:古義今義
1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古義今義
12.可以一戰(zhàn)可以:古義今義
13.小大之獄獄:古義今義
14.再而衰再:古義今義
15.又何間焉間:古義今義
16.必以情情:古義今義
17.忠之屬也忠:古義今義
18.肉食者鄙鄙:古義今義
19.鄒忌諷齊王納諫諷:古義今義
20.能謗譏于市朝謗譏:古義今義
五、一詞多義。
為: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必為有竊疾矣。()
以牒為械()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利:天時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堅利也()
得:二者不可得兼()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加:弗敢加也()
萬鐘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故:公問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朝: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見威王()
朝于齊()
孰:吾與徐公孰美()
孰視之()
美:吾妻之美我者()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吾義固不殺人()
伐:齊師伐我()
伐竹取道()
安: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六、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然胡不已乎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必先苦其心志
6.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7.賢者能勿喪耳
8.蹴爾而與之
9.何間焉
10.神弗福也
11.懼有伏焉
12.朝服衣冠
13.聞寡人之耳者
14.能面刺寡從之過者
15.寒暑易節(jié)
七、翻譯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4.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5.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一、1.翟春秋戰(zhàn)國之際墨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2.軻戰(zhàn)國孟子及其門人儒《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告子下》《孟子告子上》
《孟子》《論語》《大學(xué)》《中庸》)3.戰(zhàn)國道莊周及其后學(xué)4.左傳左丘明5.戰(zhàn)國策西漢劉向6.列子湯問寓言7.詩經(jīng)風(fēng)雅頌305詩三百
二、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2.入則無法家拂士3.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4.一鼓作氣5.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6.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7.白露未晞在水之湄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0.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1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3.群臣進諫,門庭若市14.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5.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三、1.“說”通“悅”高興2.“距”通“拒”抵抗3.“圉”通“御”抵御4.“詘”通“屈”理屈5.畔:通”叛”背叛6.“曾”通“增”增加7.“衡”通“橫”梗塞,不順8.“拂”通“弼”輔佐9.“辟”通“避”躲避10.“辯”通“辨”辨別11.“得”通“德”,恩惠、感激12.“與”通“歟”,語氣助詞13.“鄉(xiāng)”通“向”從前14.“徧”通“遍”普及,普遍15.“反”通“返”返回16.“惠”通“慧”聰明17.“亡”通“無”沒有18.“厝”通“措”放置
四、1.量詞,先秦以二十兩為一金;今專指金子2.土地方圓;今指地區(qū)、區(qū)域3.雖然如此;今常用作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4.用來……的方法;今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5.護城河;今多指池塘6.內(nèi)外親屬,包括付息親屬和母系親屬;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的或他的成員7.兵器;今多指士兵8.這樣;今多用作判斷動詞9.常常;今多指恒心10.古代一種木質(zhì)的盛食物的器具;今常為豆子的種類11.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牲畜;今指為正義事業(yè)而舍棄自己的生命12.可以憑借;表可以或能夠的能愿動詞13.案件;關(guān)押罪犯的地方14.第二次;又一次15.參與;中間、空間16.實情;感情17.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忠誠18.目光短淺;卑鄙19.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勸說;譏諷、嘲諷20.議論;誹謗、譏諷
五、1.為:給、替;是;當(dāng)作;接受2.利:有利;鋒利3.得:得到、獲得;通“德”,感激4.加:虛報;益處、好處;戴5.故:原因;所以6.朝:早晨;朝庭;朝見7.孰:誰;仔細8.美:認為……美;漂亮9.固:頑固;本來10.伐:進攻;砍伐11.安:養(yǎng);怎么
六、1.為什么2.入侵3.圍4.限制5.使……痛苦6.了解7.丟掉8.用腳踢9.參與10.賜福11.埋伏12.穿戴13.使……聽到14.當(dāng)面指責(zé)15.交換
七、1.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2.因為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為沉迷安樂而衰亡。3.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卻接受了。4.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仗。5.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梳理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wù)!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梳理》,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知識梳理八年級(下)第六單元課文梳理
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委婉勸說)
4、能謗譏于市朝(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3、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4、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鑒賞品味
本文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三問三答之后緊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因小見大。由家事想到國事,通過三比使齊威王連連稱“善”,欣然接受了鄒忌的勸諫。而齊威王納諫的三賞又帶來了群臣吏民進諫的三變,終于使齊國戰(zhàn)勝于朝廷,從此威名大振。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jié)構(gòu)樣式: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納諫后齊國的三變,前后呼應(yīng),上下關(guān)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
二、周亞夫軍細柳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東漢末年改為今名?!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氨炯o”敘述帝王的政跡;“表”是各歷史時期的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lián)絡(luò)和補充;“書”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魯迅先生曾高度贊揚《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一詞多義
1.軍駐軍周亞夫軍細柳
軍隊上自勞軍
2.以任用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
用來以備胡
3.及和至霸上及棘門軍
趕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4.之到已而之細柳
的不聞天子之詔
助詞,無實意,補充音節(jié)稱善者久之
5.使派遣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使人稱謝
使臣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6.耳語氣詞,可以譯為“罷了”若兒戲耳
耳朵聞寡人之耳者
7.為作為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
被天子為動
8.被bèi表示被動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p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軍士吏被甲
9.持拉持滿
拿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10.騎qí騎馬將以下騎送迎
jì“騎馬的人,騎兵壁門土吏謂從屬車騎曰
通假字
1.式,同軾,車前的橫木例句:改容式車
2.被,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軍士吏被甲
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詔下詔令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2.形容詞作動詞
銳使……銳利例句:銳兵刃
古今異義
1.軍古義:駐軍今義:軍隊
例句:軍霸上
2.先驅(qū)古義:先行的衛(wèi)隊今義:走在前面起引導(dǎo)作用的人
例句:天子先驅(qū)至
3.節(jié)古義:符節(jié),古代使臣用來做憑證的東西。
今義:物體各段之間相連的地方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主語
例句: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省略主語“文帝”
譯文: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劉禮為將軍
(2)省略賓語
例句:天子為動省略賓語“之”
譯文:天子被他感動了
2.被動句
例句:天子為動“為”表被動
譯文:天子被他感動了
3.感嘆句
例句:嗟乎,此真將軍矣嗟乎、矣,表感嘆的語氣詞
譯文: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呀
文章結(jié)構(gòu)
事情的起因(第一段),周亞夫駐軍細柳的原因:匈奴大舉入侵。對起因的介紹簡潔明了。
事情的經(jīng)過(第二段),文帝犒勞三軍,在細柳感受到了周亞夫治軍的嚴謹和恪盡職守的“真將軍”風(fēng)范。
事情的結(jié)局(第三段),故事以文帝對三個軍營的對比評價收尾。并給予周亞夫高度的稱贊──“真將軍”。
文章主旨
課文通過漢文帝巡營、慰勞細柳軍的場面,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嚴謹、忠于職守的大將風(fēng)度。
寫作特點
1.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將文帝在霸上、棘門所遇到的情況和細柳駐軍的情況作對比,以霸上、棘門來襯托細柳駐軍的軍紀嚴謹,周亞夫的治軍有方。
2.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來刻畫人物形象
課文重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直接描寫周亞夫的地方不是很多,,“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面對皇帝,周亞夫表現(xiàn)的不卑不亢,毫無阿諛之態(tài)。同時,作者通過將霸上、棘門軍和細柳軍對比,描寫細柳軍的軍紀這些側(cè)面描寫,有力的烘托了周亞夫的形象。如,細柳軍將士言必稱“將軍令曰”“將軍約”,使人物雖未出場,卻已讓人感受了軍紀的嚴明和周亞夫在治軍上的威嚴。
三、古文二則
一詞多義
1.以因為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表目的,來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fù)中原
任命以逖為奮威將軍
2.見了解,知道見往事耳
看見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而不恨矣(恨:遺憾)
3.更gēng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gèng更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于向、對言于睿
在能謗譏于市朝
5.誠假如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的確、實在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6.之的晉室之亂元北伐之志
代詞,他們,指愿意收復(fù)中原的人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fù)中原
7.將將領(lǐng)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統(tǒng)帥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古今異義
1.博士古義:古代研究經(jīng)學(xué)的最高官職名稱今義:學(xué)位的最高一級
例句: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2.誠古義:假如今義:真誠的心意
例句: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特殊句式
1.倒裝句
狀語后置
例句:蒙辭以軍中多務(wù)“以軍中多務(wù)”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正常語序:蒙以軍中多務(wù)辭
2.省略句
(1)省略賓語
例句: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省略賓語“之”(祖逖)
譯文:左丞相司馬睿派他做軍諮祭酒
(2)省略主語
例句:擊楫而誓曰省略主語祖逖
譯文:祖逖擊打著船槳發(fā)誓說
文中涉及的人稱
1.卿:古代君對臣、上司對下屬、長輩對晚輩及朋友間表親切的第二人稱。
2.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3.大兄:長兄,是對同輩中年長者的尊稱。
文中涉及的成語及典故
1.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將表傳》:“士別: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與人離開三天,就應(yīng)該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
3.魚肉:《史記項羽本紀》:“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刀俎,宰割的器具;魚肉,受宰割者)后來比喻用暴力欺凌。
4.擊楫中流:語出《資治通鑒》,表下決心要做之意。
文章主旨
《孫權(quán)勸學(xué)》主要寫了孫權(quán)勸呂蒙讀書以及呂蒙通過學(xué)習(xí)發(fā)生的變化,從而說明了學(xué)習(xí)對一個人不斷完善自己的主要作用。
《祖逖北伐》表現(xiàn)了祖逖素懷大志、憂國憂民的品質(zhì)及為收復(fù)失地而大膽進言、身體力行的膽識。
三、公輸
一詞多義
1.為wèi給、替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wéi做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作為、當(dāng)作子墨子解帶為城
是為與此同類
2.以憑借將以攻宋
認為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用以牒為械
3.之代詞,指出將攻宋這件事子墨子聞之
代詞,指北方侮辱我的人愿藉子殺之
代詞,指宋宋無罪而攻之
的宋之地
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宋何罪之有
4.起出發(fā)、動身起于齊
起身子墨子起,再拜
5.說同“悅”,高興公輸盤不說
解釋請說之
6.見jiàn會見見公輸盤
拜見子墨子見王
xiàn引見胡不見我于王
7.于給(引出動作的對象)胡不見我于王
在今有人于此
從起于齊
8.類條例、道理不可謂知類
種類為與此同類
通假字
1.說,同悅,高興例句:公輸盤不說
2.距,同拒,抵擋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古今異義再古義:兩次今義:表示又一次例句:子墨子起,再拜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賓語
例句:將以攻宋省略了介詞的賓語“之”
譯文:要憑借這些器械來攻打宋國。
(2)省略主語
例句:于是見公輸盤省略主語楚王(墨子)
譯文:于是楚王召見公輸盤(于是,墨子又去見公輸盤)
2.倒裝句
賓語前置
例句:“宋何罪之有?”,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之”,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正常語序:宋有何罪
譯文:宋國有什么罪呢?
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公輸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與公輸盤演習(xí)攻防對壘,最終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主要內(nèi)容
《公輸》運用比喻說理的寫法記敘了墨子說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國的故事,表現(xiàn)了墨子機智勇敢和“非攻”(反對侵略)的思想。
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分為三個步驟,用簡短的語句可概括為:(1)用道理說服公輸盤;(2)墨子以理折服楚王;(3)墨子與公輸盤進行攻守演練,憑實力取勝,迫使楚王放棄攻宋。
五、詩詞五首
《采薇》
這是一首戍邊士卒生活的詩。詩中主要抒寫了士兵們戍邊作戰(zhàn)的艱苦生活及其思鄉(xiāng)之情。課本選擇的是詩的末章,也是全詩的最佳段。抒發(fā)士兵歸途遇雪,忍饑受渴,從而撫今追昔,痛定思痛的悲傷情懷。詩味最濃。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訴了漢代兵役制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
詩人抓住了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楊柳。通過描寫抒發(fā)了離愁別緒。
描繪了一幅清新、恬靜的田園生活畫面,表達了詩人輕松閑適的心情和對田園生活的欣賞。
《朝天子詠喇叭》采用了借物詠懷的手法,在戲謔中寄予憎恨之情,在詼諧中寄寓了抨擊之意。
名句賞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昔我”四句,以春風(fēng)拂動的柳絲來渲染依依別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xiàn)歸途的艱難和心情的黯淡,以景寫情,含蓄深永,被后人譽為三百篇中最動人的詩句。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這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在歸途中憂傷地想起:“當(dāng)年我離開家鄉(xiāng)時,正是春天,柳絲低拂;而今天我重返故鄉(xiāng),卻是雨雪迷蒙的冬天了?!痹趯亦l(xiāng)的濃烈的思念之下,他冒著風(fēng)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掙扎著走向畫面深處,走向雨雪更濃的遠方……?!皸盍酪馈币辉~既寫出了柳枝隨風(fēng)搖曳之態(tài),又表現(xiàn)出戍卒對家鄉(xiāng)依依難舍的眷戀之情?!坝暄币痪鋵懗鲫庼驳奶鞖狻⒓娂姄P揚的雪花滿天飛舞,烘托出人物沉重壓抑的心情。這兩句寫景,形象鮮明,特征突出,對比強烈,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題為《送別》,開篇卻不言送別,而是先勾勒出一幅楊柳青青,楊花漫天的情景。這一情景的創(chuàng)設(shè),不是無心之作。首先,折柳送別在古詩中早有表述,在后來的唐代折柳相送更成為一種生活的情趣。所以,開篇即寫楊柳,很吻合送別的情感。其次,作者創(chuàng)設(shè)的這種情景也烘托了送別的氣氛。楊樹和柳樹的枝條一片青翠,已經(jīng)垂到了地上,楊花紛紛揚揚漫天飛舞??此拼蠛玫拇汗?,卻不得不面對離別,怎能不讓人更加傷感。楊花“攪天飛”,一個“攪”字,既寫出了楊花的鋪天蓋地,也表現(xiàn)了一種糾纏不清,難以割舍的狀態(tài)。這兩句詩,為下面作者升華離別之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句詩位于全詩的結(jié)尾,強化了全詩安詳、寧靜、喜悅的氣氛。從開篇的鄉(xiāng)村景貌、到說話柔聲細語的老夫婦,到在地里干活的大兒子、在編雞籠的二兒子,讀者能明顯的感覺到詩中表現(xiàn)的一派安詳寧靜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最喜”,更是一下子吸引了讀者的視線,在這樣的生活中,最令人歡喜的場景是什么呢?作者并沒有在“最喜”之后直接言明,而是賣了一個關(guān)子──“最喜小兒無賴”,小兒子是最頑皮,他正躺在溪邊剝蓮子呢。這個最小的孩子確實頑皮,即便是干活時,也是躺在溪邊。一個“臥”字,寫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爛漫、自由自在的情景。同時,讀者在此也會不由得展開聯(lián)想:臥著剝蓮子的同時,它是不是在邊干邊玩啊……把自己的工作和游戲結(jié)合在一起,很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更能顯出他的頑皮。
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
開篇的第一句,和散曲名相呼應(yīng),同時通過“曲兒小”和“腔兒大”作比,既照應(yīng)了喇叭和嗩吶的特點,又暗示了作品影射對象的特點,可謂一語雙關(guān)。這首散曲,表面是吟詠喇叭,實際上諷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丑惡嘴臉?;鹿俦臼菍m廷中供使喚的奴才,地位本來低下,卻依仗皇帝的寵幸大擺威風(fēng),橫行霸道。開篇的這一對比,正道出了宦官的這一特征,把這些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
2017年春學(xué)期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2017年春學(xué)期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一、文學(xué)常識歸納
《曹劌論戰(zhàn)》本文選自《左傳》,這本書相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根據(jù)魯史寫的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本文記敘了戰(zhàn)爭的全過程,重點是寫戰(zhàn)前曹劌對備戰(zhàn)條件的評論和戰(zhàn)后對取勝原因的分析,表現(xiàn)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在軍事指揮上的杰出謀略。
曹劌認為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基本條件是取信于民,文中具體指的是“小人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同時在作戰(zhàn)時還必須正確運用戰(zhàn)術(shù),把握進軍時機(彼竭我盈時)和追擊時機(轍亂旗靡時)本文緊扣“論戰(zhàn)”,以莊公的“鄙”襯托出曹劌的“遠謀”,剪裁精當(dāng),詳略得當(dāng),對曹劌的言論寫得詳細,而戰(zhàn)場上敵我雙方的搏殺寫得極略。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部國別史,歷史散文集,西漢劉向編訂。本文從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設(shè)喻,勸說國君要廣開言路,才可以興國。
《孟子二章》《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下》,文章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即比喻論證,舉例論證,正反對比論證,有力地證明了“義”的存在,證明“舍生取義”這一中心論點,文中點明中心論點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渡趹n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文章采取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闡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處困境能激發(fā)斗志,國無憂患易遭滅亡的道理。
《出師表》選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政治家、軍事家,時人稱“臥龍”。表是臣子寫給君主的奏章,這個表是諸葛亮準備出師伐魏,奪取中原,出發(fā)前給后主劉禪。本文以十分懇切的言辭,反復(fù)規(guī)勸劉禪要繼承先帝遺志和對先帝感恩圖報的一篇深情?!氨怼敝兄T葛亮向后主提的三條建議是開張圣聽(前提),嚴明賞罰(關(guān)鍵)和親賢遠佞(核心),本文以議論為主,兼用敘事和抒情。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本文敘寫了大風(fēng)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詩人長夜難眠的情景,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fēng)格和憂國憂民的情感。
二、基礎(chǔ)知識整理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通“遍”,遍及,普遍。
2鄒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3徐公來,孰視之。孰,通“熟”,仔細。
4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5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6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
7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通“德”,感激。
8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9衡與慮。衡,通“橫”,梗塞,不通順。
10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弼。
11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指,通“直”,直接。
12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13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聰明,有智慧。
14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亡,通“無”,沒有。
15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16無隴斷焉。隴,通“壟”,高而不相連的山岡。
17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簡,通“揀”,挑選。
18必能裨補闕漏。闕,通“缺”,缺點。
19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20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二)、古今異義詞
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古義: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今義:為了正義事業(yè)獻身或放棄損害一方的利益。
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獄,古義:案件;今義:指監(jiān)牢。情,古義:實情;今義:感情。
3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古義:見識短淺;今義:品性惡劣。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專,古義:獨自專有、獨占;今義:專心、專一。
5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古義:兩次或第二次;今義:表示行為的重復(fù)。
6可以一戰(zhàn)??梢?,古義:可以憑借,可以用;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