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的發(fā)現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82018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單句。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8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單句”,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2018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單句
單句
Ⅰ、
(1)單句分類:按句子結構分為主謂句句和非主謂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語氣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感嘆句。
1、主語-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1)中國人民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yè)。
2、謂語-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
例如:
(1)滿天烏云頓時消散了。
(2)樹葉黃了。
(3)小王今年十六歲。
(4)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書他都看。
3、賓語-賓語在動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
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門口圍著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斗爭和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yè)服務的手段。
4、定語--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tài)、數量、所屬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灑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
5、狀語--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tài)、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經]走了。
(2)咱們[北京]見。
(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4)科學[終于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zhàn)勝了神權。
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游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例如:
(1)廣大人民干得〈熱火朝天〉。
(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顏色是那么濃,濃得〈好象要流下來似的〉。
?、騿尉涞某煞郑褐髡Z、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句子成分歌訣
基本成分主謂賓,連帶成分定狀補。
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后補。
六者關系難分辨,心中有數析正誤。
什么誰稱主,做是怎樣才充謂;
賓語動支配,回答謂語什么誰。
前置狀語目(的)時(間)地(點),意義不變能復位。
補語從后說前謂,定語才和后賓配。
介賓短語多狀補,不能充當賓主謂。
的定地狀與得補,語言標志定是非。
Ⅲ、分析步驟:
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謂,先把句子一分為二,分成主語和謂語,一般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后;
第二步,找賓語,有的句子有,有的則沒有,動詞支配的對象就是賓語;
第三步,壓縮句子找中心語,中心語是受修飾、補充或能支配賓語的主干成分;
第四步,找定、狀、補語。定語到主語中心語的前邊和賓語中心語的前邊去找,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前面,補語在謂語中心語后面。
Ⅳ、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語、狀語、補語壓縮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語的中心語,謂語的中心語和賓語的中心語組成。
摘取句子主干時,謂語中心詞前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詞語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語是并列短語時,要把整個并列結構摘出來。
相關推薦
2018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小眾詞語
2018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小眾詞語
甘棠遺愛
舊時頌揚離去的地方官。
《詩經·周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蚌病生珠
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同“蚌病成珠”。
高燮《題蔡哲夫所繪沈孝則(冰雪廬圖)即步哲夫韻》:“嗟哉蚌病乃生珠,詩漸可讀消雄圖?!?/p>
鶴短鳧長
比喻顛倒是非,妄加評論。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p>
詩無達詁
詩詞沒有通達的解釋。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華》
聊備一格
姑且算作一種風格或格式。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五卷:“余于別集中求其措語無害大雅者擇錄一二,非賞其工也,聊備一格而已。”
功不唐捐
世界上的所有功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報的。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悔讀南華
《南華經》即《莊子》。
比喻學識淵博而不為人所容。
《唐詩紀事·溫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陸游《懷鏡中故廬》:從宦只思乘下澤,忤人常悔讀南華。
叩橋不渡
行事小心謹慎。
1969年時,在第8期(舊)名人戰(zhàn)結束后,日本著名的棋手高川格夸獎同樣也是日本當時最頂尖的華裔棋手林海峰的話。
野人獻曝
比喻貢獻的不是珍貴的東西。
《列子·楊朱》“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
五日京兆
比喻任職時間不會長,或凡事不作久長打算。
《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張敞)『吾為是公盡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五日京兆競何如?冬已盡,延命乎?』
見獵心喜
看見別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過去喜好的,不由得心動,也想試一試。三國·魏·曹丕《典論自序》:“和風扇物,弓燥手柔,草淺獸肥,見獵心喜?!?/p>
行不由徑
走路不抄小道。比喻為人正直,行動正大光明。《論語·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p>
觚不觚
比喻事物名實不符。
《論語·雍也》:“觚不觚,觚哉!觚哉養(yǎng)寇自重故意留著敵對勢力,用以牽扯另以此使自己的地位變得重要。
被褐懷玉
身穿粗布衣服而懷抱美玉。比喻雖是貧寒出身,但有真才實學。
《老子·德經·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玉友金昆
友、昆:指兄弟。對他人兄弟的美稱。
北朝·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涼錄·辛攀》“辛攀,字懷遠,隴西狄道人也。兄鑒曠,弟寶迅,皆以才識著名。秦、雍為之諺曰:‘三龍一門,金友玉昆?!?/p>
共挽鹿車
挽:拉;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舊時稱贊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后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xiāng)里。”
明揚側陋
側陋指地位低下而才德兼?zhèn)涞馁t人。明察薦舉出身微賤而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尚書·堯典》:“明明,揚側陋?!?/p>
斗重山齊
像北斗星一樣令人敬仰,像泰山一般崇高。形容人才德兼?zhèn)?,享有崇高威望?/p>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痛追思舊日相隨德業(yè)文章,斗重山齊?!?/p>
口吻生花
比喻談吐文雅/比喻吟詩得意,興趣極濃。
唐馮贄《云仙雜記》第五卷引《白氏金鎖》:“張祜苦吟,妻孥喚之不應,以責祜。祜曰:
吾方口吻生花,豈恤汝輩?!?/p>
與世偃仰
指沒有一定的主張,隨大流。
茍況《茍子·非相》:“與時遷徙,與世偃仰?!?/p>
耳食之論
耳食:耳朵吃飯。指聽來的沒有確鑿根據的話。
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p>
2018年中考語文易錯知識點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的想教案課件。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2018年中考語文易錯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18年中考語文易錯知識點
●文言文:知識點與課外鏈接材料結合
文言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課內文言文知識點向課外知識的延伸或與課外文言文鏈接材料的勾聯能力,作答時,易出現只注重課本知識點而不理會鏈接材料具體內容的情況,形成理解層面上的“兩張皮”現象而失分。
策略:文言文課內知識點要與課外的鏈接材料“二合一”,既要顧及課內,還要結合課外的鏈接材料,在整合課內與課外知識點的基礎上貼近文本進行答題。注意概括句與具體支撐句之間的關系。
●現代文閱讀:從整體上把握文脈
現代文閱讀考題失分原因較多,因不善于從整體把握文脈,而找不到相應答題區(qū)域或出現答題區(qū)域顧此失彼的情況較為普遍。答題時貼近文本不夠,任意作答而失分的現象比較嚴重。
策略:現代文閱讀強調整體閱讀意識,通過題目、過渡句、關鍵詞、議論句、首句、尾句、主旨句等來把握文本主要內容,在讀懂文本的前提下答題,不要拿到試題就慌著讀題,然后再從文本中去找答案。學會根據關鍵詞句、分值來判斷答題要點。
●作文:謹記“七口訣”
作文問題意識不強,在結構上較為死板的“拼盤”樣式,及缺乏真情實感的表述,這些也都是易失分的重災區(qū)。
策略:高分作文七口訣:題好一半文,高分給中心,文體見分明,選材應典型,結構需照應,字是通行證,量足方可行。
免責聲明: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章、圖片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版權所有者盡快聯系本站,本站會及時處理。
2018年中考語文知識點:修辭、修改病句
2018年中考語文知識點:修辭、修改病句
修辭
(1)常用的修辭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反問。
(2)句式的變換和選擇: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陳述句是告訴別人一件事;疑問句是詢問別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轉換:主動句和被動句的轉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轉換。
句式轉換應注意的問題:A、句式變換,只是換一種說法,換一種句式,不改變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變否定句,一種方法是找反義詞加“不”,還可以變雙重否定句。、
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殘缺:句子缺少了應該具備的成分,影響了意思的表達,就成了一種結構不完整的病句。常見的成分殘缺通常有主語殘缺、定語中心語中心語殘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當:主語和謂語的搭配,要注意謂語能不能正確的陳述主語;動詞和賓語的搭配,要注意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能否支配賓語表示的事物;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要注意對中心語的修飾是否合適。
(3)語序不合理:漢語的各種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較固定的,如主語在謂語前頭,賓語、補語在動詞、形容詞后頭,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頭,幾個遞加的定語、狀語也有一定的排列順序。
(4)句式雜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達只能使用一種句式。把兩種說法,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往往會造成結構上的混亂。
(5)前后表達不一致:在表達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用詞前后矛盾,同一句內使用了兩個含義相反的詞語。另一種是前后情況的表達,互相矛盾。
(6)其他情況:指代不明、誤用詞類、重復羅嗦、濫用否定詞、用詞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