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8硫酸工業(yè)。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您知道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硫酸工業(y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針對性測試題
一、選擇題
1.“綠色化學”(GreenChemistry)的目標是研究和尋找能充分利用的無毒害原料,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能源,在化工生產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實現凈化和無污染的反應途徑。下列各項屬于“綠色化學”的是()
A.處理廢棄物B.治理污染點C.減少有毒物質D.杜絕污染源
2.大氣污染是環(huán)境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常見的大氣污染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作用下發(fā)生變化,或與環(huán)境中的其它物質發(fā)生反應,生成新的污染物。如2NO+O2=2NO2,則NO2就是二次污染物,由NO2導致的污染就是NO的二次污染。下列物質①SO2②NO③NO2④HCl⑤CO2不易導致二次污染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④⑤D.只有④
3.對于可逆反應2SO2(g)+O2(g)2SO3(g),ΔH=-98.3kJ/mol。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達到平衡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一定相等
B.達到平衡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保持不變
C.加入催化劑,可以提高SO2的轉化率
D.升高溫度,可以提高SO2的轉化率
4.在容積相等的甲乙兩個密閉容器中,分別都充入2molSO2和1molO2,使它們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2SO2(g)+O2(g)2SO3(g)。設在反應過程中,甲容器保持體積不變,乙容器保持壓強不變,達到平衡后,如甲容器中SO2的轉化率為25%,則乙容器中SO2的轉化率應當是()。
A.25%B.25%C.25%D.無法判斷
5.接觸法制硫酸生產過程中,假如進入接觸室的原料氣為100m3,反應后體積減少為92m3,已知原料氣中SO2、O2、N2的體積比為20:15:65,則SO2的轉化率為()。
A.90%B.80%C.70%D.60%
6.在一定條件下,某密閉容器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g)+O2(g)2SO3(g),H=-98.3kJ/mol,反應達到平衡后SO2、O2、S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5,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升溫后重新達到平衡,SO3、O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2αmol和αmol,則此時容器內SO2的物質的量應為()。
A.molB.molC.molD.mol
二、填空題
7.硫酸工業(yè)常用收SO3,是為了避免;在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常用、。
8.冶金工業(yè)上為降低硫的氧化物對空氣的污染,常用CO在500℃、鋁礬土催化下還原SO2,處理煙道廢棄回收硫,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9.以下可逆反應中,達到平衡后,通過升高溫度可提高反應物轉化率的是;通過增大壓強可提高反應物轉化率的是;改變壓強,轉化率不變的是。
①A(s)+B(g)C(g),ΔH0;
②N2(g)+3H2(g)2NH3(g),ΔH0;
③2NO2(g)2NO(g)+O2(g),ΔH0;
④2SO2(g)+O2(g)2SO3(g),ΔH0。
⑤CO(g)+NO2(g)CO2(g)+NO(g),ΔH0;
三、計算題
10.以黃鐵礦為原料,用接觸法制硫酸。黃鐵礦煅燒時FeS2的利用率為90%,SO2的轉化率為95%,SO3吸收為H2SO4時的損耗率為2%,?,F有含70%FeS2的黃鐵礦1t,可生產98%的硫酸多少t?
11.某化工廠硫酸車間,為使硫充分燃燒,且在下一步催化氧化時不再補充空氣,要求燃燒后混合氣體中含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1%。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且不考慮各生產階段的物料損失。問該廠生產100t98%的硫酸需要消耗標準狀況下空氣多少m3。
第五單元硫酸工業(yè)答案
點燃
第一節(jié)接觸法制硫酸(一)催化劑
煅燒
1.B2.D3.CD4.硫鐵礦(或硫)、空氣,S(g)+O2(g)=SO2(g)、Δ
4FeS2(s)+11O2(g)=2Fe2O3(g)+8SO2(g)、2SO2(g)+O2(g)2SO3(g)、SO3(g)+H2O(l)=H2SO4(l);
5.2FeSO47H2O=Fe2O3+SO2↑+SO3↑+H2O,SO3+H2O=H2SO4。
第二節(jié)接觸法制硫酸(二)
1.A2.0.806t3.78.4t4.6.88×107Kj。
Δ
第三節(jié)關于硫酸工業(yè)綜合經濟效益的討論1.B2.A3.C4.2CaO+2SO2+O2=CaSO45.4062.5萬噸,298.6萬噸。
針對性性測試題
一、1.D2.C3.B4.C5.B6.B
二、7.98.3%的濃H2SO4,形成酸霧,阻礙SO3的吸收,粉碎的黃鐵礦、過量的空氣。
8.2CO+SO22CO2+S9.③,②④,①⑤。
三、10.0.978t11.224000m3。
精選閱讀
關于硫酸工業(yè)綜合經濟效益的討論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授課經驗少的高中教師教學。高中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硫酸工業(yè)綜合經濟效益的討論”,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學習目標
1.了解硫酸工業(yè)“三廢”的處理和利用。
2.通過對硫酸工業(yè)“三廢”、能量的利用以及生產規(guī)模、廠址的選擇等的討論,認識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yǎng)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學習過程
一、自學探究
1.硫酸工業(yè)“三廢”的處理和利用:
(1)尾氣中的SO2,用吸收,可得到肥。反應方程式是
。
你認為還可以用等物質吸收,請寫出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污水中含有,可用吸收,反應方程式是。
(3)廢渣的利用。
2.硫酸生產過程中的三個反應是熱反應,請你提出充分利用這些熱能的方案。
3.如果要籌建一間硫酸廠,你認為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4.討論:學過的化工生產(如鋼鐵工業(yè)、合成氨、硝酸工業(yè)、煤和石油化工、氯堿工業(yè)等)中,應該如何處理環(huán)境和綜合經濟效益等問題?
二、總結與評價
【總結】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課就硫酸工業(yè)中的環(huán)境和綜合利用等問題展開討論,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評價】
1.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和地區(qū)定期公布空氣質量報告,在空氣質量報告中,一般不涉及()。
A.SO2B.NO2C.CO2D.可吸入顆粒物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硫酸工業(yè)的尾氣必須回收、凈化處理,主要為了充分利用原料
B.“酸雨”中主要含有硫的氧化物以及所形成的硫酸及硫酸鹽
C.大氣中,大量的SO2來源于煤和石油燃燒、金屬礦石的冶煉
D.消除大氣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3.以下煙氣經凈化處理后,可用做氣體燃料的有()。
①硫酸工業(yè)尾氣②硝酸工業(yè)尾氣③高爐煤氣④焦爐煤氣⑤煉鋼過程中產生的棕色煙氣⑥煅燒石灰石的氣體產物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4.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燒時向大氣排放的SO2,工業(yè)上將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使用。請寫出燃燒時,有關“固硫”(不使含硫化合物進入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5.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僅是極大的浪費,而且燃燒時生成的SO2排放到空氣會形成酸雨污染環(huán)境。若煤中含有5%的FeS2,燃燒時有90%的硫的化合物轉化為SO2。我國計劃從2001年至2005年,將SO2的排放量從1995萬噸降為1800萬噸,意味著2005年比2001年應少燃燒這種煤多少萬噸?若以形成硫酸酸雨計算,2005年雨水中減少排放硫酸多少萬噸?硫酸
第二課時
[解答上節(jié)課課后思考題]組裝一套實驗裝置,驗證木炭與濃硫酸反應的產物。
[師]上節(jié)課我們的課后思考題中,發(fā)生的反應是什么?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板書]2H2SO4(濃)+CCO2↑+SO2↑+2H2O
[問]根據該反應的反應物特點及反應條件,我們應選用哪種反應裝置?為什么?
[引導學生從已學過的氣體發(fā)生裝置中選?。?br> [生]因是固、液反應且需加熱,故應選用實驗室制氯氣的發(fā)生裝置。
[問]炭與濃硫酸反應的三種產物應分別用什么試劑一一鑒出?
[生]檢驗CO2用澄清石灰水,檢驗SO2用品紅溶液,檢驗H2O用無水硫酸銅。
[問題探究]現三種物質是混合在一起的,要把它們一一檢出,就存在先檢出什么,后檢出什么的問題。那么,應先檢出哪一種物質?為什么?
[生甲]應先檢出水蒸氣。因為不先檢出水蒸氣,在檢驗其他氣體時會從溶液中帶出水。
[生乙]用石灰水檢驗CO2時,因SO2也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在檢驗CO2前必須除盡SO2氣體。
[問]采取什么措施先除盡SO2氣體呢?
[引導]請大家根據SO2的有關性質進行分析、討論。
[學生討論,回答]
用溴水或KMnO4溶液來除去SO2,它們可把SO2氧化為H2SO4而留在溶液中。
[問]SO2為酸性氧化物,我們在除SO2氣體時,常采用堿液吸收的辦法,為什么此處不用呢?
[生]因為CO2也為酸性氧化物,也能被堿液吸收,若用堿液吸收SO2,CO2將同時被吸收,而無法檢出CO2。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根據我們剛才的分析,我們可設計以下裝置來達到實驗目的。
[投影]
[問題探究]盛品紅溶液的裝置為什么要用兩次。
[生]C裝置中的品紅溶液是檢驗有無SO2產生,E裝置中的品紅溶液是用來驗證氣體產物中的SO2是否被除盡,以防對下一步檢驗CO2造成干擾。
[問]實驗中哪些現象分別證明產物中有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生]無水硫酸銅的顏色由白變藍,C裝置中的品紅溶液褪色,E裝置中的品紅溶液不褪色,最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分別證明有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師]很好。以上裝置圖中的E裝置是我們在設計該實驗時最易忽略的。它提醒我們在解答綜合類題目時,一定要注意思維的嚴密性,即問題從局部出發(fā)進行思考時,最后一定要回歸到整體中去再認識,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
[問]上述木炭與濃硫酸的反應,體現了濃硫酸的什么性質?
[生]強氧化性!
[師]濃硫酸除了強氧化性外,還有吸水性、脫水性等特性。它與稀硫酸的性質相差很大,稀硫酸主要表現出酸的通性。
[問]我們研究硫酸性質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生]使其為人類更好的服務。
[師]那么,硫酸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有哪些應用呢?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硫酸的用途。
[板書]第三節(jié)硫酸(第二課時)
(三)硫酸的用途
[師]請大家閱讀課本P131圖6—9,總結硫酸的用途。
[投影]硫酸用途的樹狀圖
[師]物質的用途取決于物質的性質,以上硫酸的用途主要與硫酸的哪些性質有關?
請大家討論,并回答。
[學生活動,回答]
利用硫酸的難揮發(fā)性,實驗室用它作制取揮發(fā)性酸的試劑,如實驗室制氯化氫氣體;硫酸是強電解質,其溶液能導電,故可作為蓄電池的電解液;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用于酸洗,如鐵器除銹,還可用于制H2、化肥等;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實驗室常用其作干燥劑。
[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板書]
難揮發(fā)性制易揮發(fā)的酸
強電解質蓄電池
酸性酸洗、化肥
吸水性干燥劑
強氧化性制炸藥
[師]我們此處列舉的僅是硫酸用途中的一部分。事實上,硫酸的用途要廣泛得多。由于硫酸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化工基本原料之一,故素有“化學工業(yè)之母”之稱。
[過渡]硫酸和可溶性硫酸鹽溶于水時,都會電離產生硫酸根離子,那么如何檢驗硫酸根離子是否存在呢?
[板書]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師]請大家回憶初中知識,回答應該怎樣檢驗SO?
[生]用BaCl2或Ba(NO3)2試劑檢驗,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問]該白色沉淀是什么?你知道它有哪些性質嗎?
[生]白色沉淀是BaSO4,其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
[師]下面,我們按組來做課本實驗6—6,請大家注意各試管中現象的異同。
[學生實驗](按小組進行)
取兩支潔凈的試管分別取少量硫酸和硫酸鈉溶液,向其中各滴入幾滴BaCl2溶液,觀察發(fā)生的現象,再加入少量稀鹽酸(或稀硝酸),振蕩、觀察。
[現象]兩試管中均產生白色沉淀,加稀鹽酸(或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學生實驗]取少量Na2CO3溶液并滴加少量BaCl2溶液,觀察現象,再加入少量稀鹽酸(或稀硝酸),振蕩、觀察。
[現象]生成白色沉淀,加稀鹽酸(或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同時產生無色氣體。
[問題]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板演]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提問]向某溶液中加BaCl2,產生白色沉淀,能否證明該溶液中一定有SO?為什么?
[生]不能證明,因為CO也能和BaCl2反應產生白色沉淀。
[問]怎樣才能進一步確認被鑒液中有SO呢?
[生]加硝酸檢驗,看沉淀是否溶解,若不溶,則證明原溶液中含有SO。
[師]很好!請大家根據所學知識,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若未知液X白色沉淀沉淀不溶。則X中一定含有SO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不一定。因為若溶液X中含有Ag+,也能出現上述情況。
[師]若仍然是上述試劑,應怎樣操作才能確認待測液中是否含有SO?
[引導學生從所加試劑的順序上去尋求答案]
[回答]先加鹽酸可排除Ag+的干擾。即先向待測液中加鹽酸,若無白色沉淀,即說明待測液中不含Ag+,此時再用BaCl2檢驗即可。
[師]先加鹽酸,不但可以排除Ag+的干擾,還可排除CO、SO的干擾,因為鹽酸可將CO、SO轉化為氣體(CO2、SO2)。
于是,我們得出下面的結論:
[板書并講解]
試劑:可溶性鋇鹽和稀鹽酸。
方法:先用鹽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討論:檢驗SO時,能否用稀HNO3酸化。
[補充實驗]Ⅰ.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Na2SO3溶液,一支先加HNO3,再加BaCl2;另一支先加BaCl2,再加HNO3。
現象:兩支試管中均有白色沉淀。
Ⅱ.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Na2SO3溶液。一支先加HCl,再加BaCl2;另一支先加BaCl2,再加HCl。
現象:第一支試管中加HCl有氣體,再加BaCl2無明顯現象;第二支試管中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Cl沉淀消失,且有氣體生成。
[講解]實驗Ⅰ中沉淀不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所加HNO3為強氧化性酸,它可以把Na2SO3中的SO和BaSO3氧化成SO和BaSO4,從而造成誤檢。
實驗Ⅱ說明檢驗SO時,用鹽酸可克服SO的干擾。
因此,在檢驗SO時,要注意:
[講解并板書]
1.加入鹽酸酸化以排除CO、SO、Ag+等的干擾。
2.不用硝酸酸化,防止SO被氧化成SO而造成干擾。
[練習]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該溶液
A.一定含有SOB.一定含有Ag+
C.一定含有SOD.一定含有Ag+或SO
E.可能含有Ag+或SO或SO
答案:E
[討論]
課本P133,如何用實驗方法鑒別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種溶液?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投影]實驗步驟:
1.用四支潔凈的試管,分別取四種溶液少許,再分別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
淀者原溶液為Na2SO4和Na2CO3,無明顯現象者為NaCl和NaNO3溶液。
2.往產生白色沉淀的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稀鹽酸(或稀硝酸),振蕩,沉淀溶解并產生氣體者原溶液為Na2CO3,另一種是Na2SO4溶液。
3.用兩支潔凈試管分別取另兩種原溶液,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者原溶液為NaCl,無明顯現象者是NaNO3溶液。
[投影]
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SO+Ba2+====BaSO4↓
CO+Ba2+====BaCO3↓
BaCO3+2H+====Ba2++H2O+CO2↑
Cl-+Ag+====AgCl↓
[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硫酸的用途及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希望我們對上節(jié)課后思考題的分析及本節(jié)課對SO檢驗的討論能給大家一些啟示,即在設計化學實驗時,一定要‘瞻前顧后’,考慮全局。
[布置作業(yè)]課本P134三、四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硫酸(第二課時)
(三)硫酸的用途
難揮發(fā)性酸制易揮發(fā)的酸
強電解質蓄電池
酸性酸洗、化肥
吸水性干燥劑
強氧化性制炸藥
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試劑:可溶性鋇鹽和稀鹽酸
方法:先用鹽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1.加入鹽酸酸化以排除CO、SO、Ag+等的干擾。
2.不用硝酸酸化,防止SO被氧化成SO而造成干擾。
●教學說明
本課時的重點為SO的檢驗。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特意在本節(jié)課開始講解了一個有關實驗設計的例題。同時,在學習SO的檢驗知識時,也是以實驗為主,并和本節(jié)課的伊始相呼應,以求學生在提高實驗設計、分析能力的同時,其思維的嚴密性與科學性也能得以提高。
硫酸·教案
硫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硫酸的性質,尤其是濃硫酸的特性;了解硫酸的用途;使學生掌握槍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原理和方法。
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進行“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抽象來研究問題,學習化學。
重點、難點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學會運用科學抽象學習化學。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現有濃硫酸、濃鹽酸各一瓶(無標簽,試劑瓶大小一樣,酸的體積相同),不用化學方法怎樣識別?根據是什么?
觀察、回憶、思考。學生到講臺操作,并講根據。
1.用手分別把試劑瓶提起,重者是濃硫酸。
2.把試劑瓶提起,搖動,呈油狀者是濃硫酸。
3.分別打開瓶蓋,瓶口無酸霧者是濃硫酸。
復習、鞏固濃硫酸的物理性質。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創(chuàng)造性。
【提問】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學性質?為什么具有這些性質?
思考并回答: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因為硫酸在水中能電離出H+。
復習稀硫酸的化學性質。
【引言】硫酸是一種強酸,具有酸的通性,那么濃硫酸與稀硫酸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呢?
【板書】第四節(jié)硫酸
一、硫酸
傾聽、回憶、思考。
明確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積極性。
【演示】在試管中放入一些膽礬,再加入少量濃硫酸,振蕩。觀察固體和溶液的顏色變化。
【提問】生成的灰白色固體是什么物質?
【提問】膽礬失去的結晶水是否成為溶劑了?
觀察并描述現象:固體
由藍色變?yōu)榛野咨蝗芤喝詾闊o色。
回答:是無水硫酸銅。
猜想:可能成為溶劑了。
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
激疑、探索。
繼續(xù)探索。
【追問】溶液為什么不變藍?
【講解】膽礬失去的結晶水與硫酸分子結合,生成了硫酸水合物。引導學生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演示】取10g蔗糖放入小燒杯中,用2mL水調成糊狀,再加入1mL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物質的顏色、體積變化并聞味。
【提問】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物質?引導學生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給出蔗糖的化學式:C12H22O11
【提問】以上兩個實驗反映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
【評價】濃硫酸使膽礬失去結晶水,反映了吸水性;使蔗糖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反映了脫水性。
【板書】(一)濃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2.脫水性
【引導討論】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有什么區(qū)別?啟發(fā)學生從以上兩個化學方程式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迷惑不解。
傾聽,寫出化學方程式:CuSO4·5H2O+H2SO4(濃)=CuSO4+H2SO4·5H2O
觀察并描述現象:生成黑色固體;體積膨脹,呈疏松多孔狀;有大量蒸氣冒出;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思考并回答:黑色固體是碳單質。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比較并回答。有的學生辨別不清。
傾聽。
記憶并記錄。分析化學方程式,討論出:吸水性是指濃硫酸直接與水分子結合;脫水性是指濃硫酸將許多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脫去。
激發(fā)求知欲。
揭示反應本質。
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觀察能力與描述現象能力。
揭示反應本質。
引起回憶,發(fā)現問題。
糾正錯誤,明確認識。加深記憶。
培養(yǎng)學生概念之間比較的能力。
【提問】銅與稀硫酸能反應嗎?為什么?
【設問】銅與濃硫酸能反應嗎?
【演示】在試管里放入一塊銅片,注入少量濃硫酸,觀察是否反應。給試管加熱,用潤濕的品紅試紙檢驗放出的氣體。把試管里的溶液和固體倒在盛有少量水的小燒杯中,觀察溶液的顏色。
【引導討論】1.銅片與濃硫酸能否反應?反應的條件是什么?
2.根據反應現象你認為反應后的生成物是什么?試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劑、還原劑。反
回答:不能。因為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排在氫的后面。
猜想:不能。
觀察并描述現象:不加熱時,無明顯現象。加熱時,產生的氣體使?jié)櫇竦钠芳t試紙褪色。小燒杯中溶液呈藍色。
分析、思考并回答:
1.加熱能反應。
2.潤濕的品紅試紙褪色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溶
激活舊知識。
激發(fā)好奇心。
培養(yǎng)觀察能力、敘述能力及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樹立對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的辯證認識。
應中濃H2SO4表現出什么性質?
3.稀硫酸是否具有氧化性?濃、稀硫酸的氧化性有什么不同?
啟發(fā)學生從濃、稀硫酸的成分及與金屬的反應分析。
液稀釋后呈藍色說明生成了硫酸銅。
O4+SO2↑+2H2O,銅是還原劑;濃硫酸是氧化劑。
濃H2SO4表現出氧化性和酸性。
對比、討論出:稀硫酸也有氧化性。但濃硫酸的氧化性是由于分子里的+6價硫引起的;稀硫酸的氧化性是由于它電離出的H+引起的。H+的氧化性比+6價硫的弱。
使學生深入認識濃、稀硫酸氧化性不同的實質。
【設問】濃硫酸是否也能氧化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以前的金屬呢?
【演示實驗】把鐵條放入盛有少量濃硫酸的試管中,觀察現象。
【設問】為什么濃硫酸能與銅反應,而鐵放入其中無明顯現象呢?
【講解】對,若加熱就會發(fā)生反應。但是沒加熱就沒發(fā)生反應嗎?不是的,這是由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它可使某些金屬如鐵、鋁等表面“鈍化”。解釋“鈍化”現象。
【提問】濃硫酸與金屬活動性順序氫以前金屬反應是否也生成氫氣呢?為什么?
推理并回答:能。
觀察:無明顯現象。
陷入沉思,猜想:沒加熱。
傾聽,領悟,形成正確認識。
推理并回答:不能。因為濃硫酸與金屬反應是由于+6價硫引起的。
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激疑。
激發(fā)求知欲。
解惑,加深對濃硫酸強氧化性的認識。
培養(yǎng)推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小結并板書】3.氧化性
(1)氧化大多數金屬
↑+2H2O
歸納出:加熱時,濃硫酸能與大多數金屬反應,但都沒有氫氣生成;常溫下,濃硫酸可使鐵、鋁等發(fā)生鈍化。
及時總結,將知識統攝成規(guī)律。
【過渡】加熱時,濃硫酸還能氧化一些非金屬單質。
【組織討論】濃硫酸與碳反應后的生成物是什么?試寫出化學方程式。
【板書】(2)氧化某些非金屬單質
+2H2O
【組織討論】設計一個實驗檢驗碳與濃硫酸反應的生成物中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硫。
啟發(fā)學生從檢驗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特征試劑入手,結合其它有關知識找到可行方案。對討論過程中學生可能發(fā)生的錯誤給予及時糾正;對學生提出的合理方案給予及時肯定和鼓勵。
推理、思考并回答:濃硫酸是強氧化劑,把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本身被還原成二氧化硫,同時生成水。
回憶有關知識,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提出可行方案。最后統一認識:必須先用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然后將二氧化硫吸收干凈(可用溴水或高錳酸鉀溶液等);
再用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是否被吸收完全;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也可用氫氧化鋇溶液)。
培養(yǎng)推理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廣闊性、創(chuàng)造性。
【組織討論】濃硫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
歸納出:稀硫酸具有酸
類的一般通性,其實質是H+的性質,因為在稀硫
的形式存在。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等特性,因為在濃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進一步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guī)律,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投影】課堂練習(見附1)
討論并完成。
鞏固新知識。
【講述】硫酸是最重要的基本化工產品之一。掌握它的性質可以更好地認識它在工農業(yè)生產和國防上的重要用途。
【板書】(二)硫酸的用途
傾聽。
滲透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思想。
【指導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0頁有關硫酸用途的內容,歸納出硫酸的用途。啟發(fā)學生思考硫酸的各種用途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質。
閱讀課文,歸納出:1.利用它的高沸點:制取揮發(fā)性酸。2.利用它的酸性:去金屬表面的氧化物;制取硫酸鹽;制造化肥。3.利用濃硫酸的吸水性:做干燥劑。
培養(yǎng)自學能力。
【作業(yè)】課本第82~83頁,第1,2,3,4題。
【隨堂檢測】1.下列變化反映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
(1)濃硫酸滴在紙上,過一會兒,紙變黑____;
(2)敞口放置的濃硫酸久置增重____;
(3)食鹽與濃硫酸反應可制取氯化氫____;
(4)濃硫酸不能用來干燥硫化氫____。
2.向50mL濃度為18mol/L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銅片并
加熱,被還原的硫酸的物質的量為()。
(A)等于0.9mol(B)大于0.45mol小于0.9mol
(C)等于0.45mol(D)小于0.45mol
考察學生對硫酸的性質,尤其是濃硫酸的特性的理解、掌握情況。
附1:投影
1.為什么可以用鐵桶貯存,運輸濃硫酸?
2.在蔗糖與濃硫酸的實驗中濃硫酸表現出的性質有____、____、____。
3.濃硫酸為什么不能用來制取HI?
附2:課堂練習答案
1.常溫下,濃硫酸可使鐵鈍化。2.吸水性、脫水性、氧化性。3.具有強氧化性的濃硫酸能把具有強還原性的碘化氫氧化。
隨堂檢測答案
1.(1)脫水性,(2)吸水性,(3)難揮發(fā)性,(4)強氧化性2.(D)
清華附中
硫酸導學案
高一化學第四節(jié)硫酸學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分析濃、稀硫酸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用途,掌握SO42-的檢驗方法。
重難點:濃H2SO4的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酸性和濃H2SO4的工業(yè)制法。
教法:學生先預習,后師生討論。
教學設計:一、復習稀硫酸的性質(各寫一個化學方程式)
1、稀H2SO4的通性
①、稀硫酸和酸堿指示劑作用:
②、稀硫酸和活潑金屬的置換反應:
③、稀硫酸和堿性氧化物的中和反應:
④、稀硫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⑤、稀硫酸和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注:生成物之一必須是不溶的)
2、SO42-的檢驗方法:。
二、硫酸的工業(yè)制法介紹
4FeS2+11O2=2Fe2O3+8SO2(條件為煅燒)
2SO2+O2=2SO3(條件為V2O5作催化劑、5000C)
SO3+H2O=H2SO4(在吸收塔內用濃H2SO4吸收)
工業(yè)生產設備:沸騰爐、氧化室、吸收塔。
三、濃硫酸的特性:
⒈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⒉濃硫酸的吸水性:
⒊濃硫酸的脫水性:
⒋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Cu+2H2SO4(濃)=CuSO4+SO2↑+2H2O(加熱)
C+2H2SO4(濃)=CO2+2SO2↑+2H2O(加熱)
S+2H2SO4(濃)=3SO2↑+2H2O(加熱)
2P+5H2SO4(濃)=2H3PO4+5SO2↑+2H2O(加熱)
分析上述四個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辨認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⒌濃硫酸的酸性:
2Fe+3H2SO4(濃)+3H2SO4=Fe2(SO4)3+3SO2↑+6H2O(加熱)
()()()()()()
小結:上述反應中怎樣辨認氧化性、酸性?
四、濃H2SO4使Fe、Al、Co、Ni等鈍化,加熱條件下,能繼續(xù)反應。
五、練習題
1、下列各組氣體中,能用濃硫酸干燥的是()
A、H2SHClCO2B、H2HClCO2C、CO2SO2NH3D、O2H2SCO2
2、關于硫化氫氣體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有劇毒B、又臭雞蛋氣味C、可排入大氣D、是大氣污染物
3、關于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俗稱硫磺B、不溶于水C、密度比水小D、易溶于CS2
4、為了檢驗SO2中是否有CO2氣體雜質,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先通入水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B、通入品紅溶液C、通入酸性KMnO4溶液,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發(fā)現氧氣的科學家是()A、拉瓦錫B、舍勒C、普利斯特里D,門捷列夫
6、下列物質無毒的是()A、NaNO3B、HPO3C、BaSO4D、P4
7、要使溶液中的Ba2+Al3+Cu2+Mg2+Ag+等離子逐一沉淀出來,選擇試劑及加入順序正確的是()A、H2SO4→HCl→H2S→NaOH→CO2B、HCl→H2SO4→H2S→NaOH→CO2C.NaCl→Na2SO4→Na2S→NaOH→CH3COOHD.NaS→Na2SO3→NaCl→NaOH→HCl
8某稀酸B與鹽A反應,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C可以與NaOH反應生成A,C氧化成D,D溶于水生成B,則AD的化學式為:A▁B▁C▁D▁。.C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9、有一白色粉末X,進行如下圖的實驗:
適量NaOH加BaCl2白色加HCl沉淀
氣體②溶液③沉淀④溶解
①加H2SO4加溴水溴水加BaCl2白色
X加熱、濃縮、蒸發(fā)⑤褪色⑥沉淀
由以上實驗現象及結果推測:(1)X的名稱及化學式。▁▁▁▁▁▁▁▁▁
(2)寫出①、②、③、④、⑤、⑥各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0、有一種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A,A與H2反應生成化合物B,A與O2反應生成化合物C,B與C都是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的氣體,這兩種氣體反應后生成固體物質A,將A于鐵粉混合后加熱,生成不溶于水的黑色物質D,D溶于鹽酸,產生氣體B,B能使?jié)駶櫟乃{色石蕊試紙變紅,用化學式表示出A、B、C、D各是什么物質。
11、三元素A、B、C,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7,質子數之和為31,A與B同周期相鄰,B與C同主族相鄰,可知A在周期表上位于▁▁周期▁▁族,B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A的氫化物與C的氫化物等物質的量反應的化學式為▁▁▁▁▁▁▁▁▁▁▁▁▁,其中存在的化學鍵▁▁▁▁種。
12、Na2SO3在空氣中會因氧化而變質,反應為;2Na2SO3+O2=2Na2SO4,某學生對一份亞硫酸鈉試樣進行下列實驗,取試樣配成水溶液,將溶液分成三份:一份中加入Br2水,振蕩、溴水褪色;一份中加入濃硫酸,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一份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同時有氣體生成。根據以上實驗,該學生得出結論:此Na2SO3已變質。請分析該結論是否正確,說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