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2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古代埃及》教案設計。
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古代埃及》教案設計
1.通過閱讀教材,能準確說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發(fā)源地、奴隸制小國興起時間、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建立時間及名稱和文明遺存。
2.通過小組討論,在教師提示下,歸納總結大河文明的產生與其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正確分析古埃及成為文明古國的原因。
古埃及的文明
古埃及成為文明古國的原因、正確評價金字塔
情景導入法、講授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師: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哪些國家?
學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中國。
師:人類早期文明最先誕生于亞非地區(qū)的大河流域。自西向東,曾出現(xiàn)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臘羅馬文明、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亞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南亞次大陸的古印度文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今天我們學習古代埃及。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知識點一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__非洲東北角__。
2.河流:__尼羅河__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貫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__尼羅河的贈禮__”)。
3.出現(xiàn)國家時間:約從__公元前3500年__開始;初步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的時間:__公元前3100年左右__。
4.成為軍事帝國:在新王國時代法老__圖特摩斯三世__統(tǒng)治時期,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
5.滅亡:公元前525年,__波斯帝國__吞并古埃及;后來,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占領古埃及。
6.古埃及的科學和文化成就:__太陽歷__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知識點二金字塔
7.金字塔是__法老__為自己修建的呈角
椎體狀的__陵墓__。
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
知識點三法老的統(tǒng)治
8.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
無限權力。古埃及的國王稱__法老__,是全國最高的統(tǒng)治者,集軍、政、
財、神等大權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認為
是“__神之子__”,具有無上的權威。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
閱讀教材,探究問題。
(1)為什么說古埃及
文明是“尼羅河的贈禮
”?
每年尼羅河定期泛濫,當洪水退去后,兩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yè)生產。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
(2)列舉古埃及的重大事件。
①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出現(xiàn)國家;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③在新王國時代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tǒng)治時期,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④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國吞并。
探究二金字塔
根據(jù)下面的材料,探究問題。
如圖是屹立在尼羅河下游的金字塔群。從左到右
依次為胡夫、哈佛拉(胡夫之子)、第四王朝門卡烏拉(胡夫之孫)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孫子的幾個妻子。金字塔大小代表財富和實力。
(1)關于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有下列幾種觀點,你認為哪種觀點是正確的?
①火星人。理由是現(xiàn)代科學發(fā)現(xiàn)火星上可能有和人類一樣的高智慧生物。
②“大西洲人”。西方有學者認為遠古時候,在大西洋中有一個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經創(chuàng)造了很高的文明,可惜后來大西洲沉陷了。
③古埃及人。根據(jù)希羅多德的記載,它是埃及國王奴役勞動人民的見證,更是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創(chuàng)造的一大世界奇跡。
正確觀點是③,古埃及法老為自己修建呈角椎體狀的陵墓,它每個側面都形似漢字“金”,因此,中國人稱為“金字塔”。
(2)結合下面的材料,你如何評價金字塔?
(胡夫)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分為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
每一個大群要工作3個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塊,極其精確地砌筑而成的。
——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
評價: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③金字塔也是奴隸
主壓迫奴隸的歷史見證。
(3)胡夫金
字塔之后,古王國時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什么?
古王國時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
(四)歸納總結整體感知
(五)課堂檢測鞏固新知
見本書對應練習。
本課內容知識線索較為簡單,容易掌握。在教學中,我按照“情景導入——自主
研學——合作探
究——歸納總結——課堂檢測”的思路,層層遞進,較好
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較好,只是在對金字塔評價方面,學生觀點分歧較大,意見不一。經過我的適時引導,學生認識到了金字塔不僅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奴隸階級的歷史見證
相關閱讀
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古代埃及》優(yōu)秀教案
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古代埃及》教案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們對于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意義。
2.結合圖片分析埃及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結合資料理解尼羅河在埃及文明發(fā)表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和古埃及地圖的解讀,掌握閱讀歷史地圖、從地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讓學生初步嘗試從不同種類的資料中獲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深刻體會自然環(huán)境對文明產生與發(fā)展的影響。
2.通過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3.結合生活現(xiàn)象,讓學生反思,力求做一個文明人,正確科學對待文明。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分析自然環(huán)境對文明產生的影響,理解“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1.導入新課:
出示視頻短片:《埃及——無可比擬》學生欣賞。
教師課前導入:希羅多德說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令人驚異的事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巨大業(yè)績?!?/p>
設問:四大文明古國。
設計意圖:本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接續(xù)七年級最后的單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對幾個大河流域的早期區(qū)域文明做知識回顧。
2.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古埃及的自然環(huán)境——尼羅河
出示:贊美尼羅河詩歌、尼羅河圖片。
設問:解釋歌詞“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
教學預設:尼羅河是唯一水源,為人類生存提供條件。
設問:解釋歌詞“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帶來了肥沃的土壤?!?/p>
教學預設:定期泛濫,利于農業(yè)發(fā)展。
設問:還有什么“美好的東西”?
教學預設:便于航行。
片段小結:尼羅河為人們生存繁衍提供了條件,定期泛濫促進了古埃及農業(yè)的發(fā)展;而其平緩的河水以及盛行風又提供了便利的航運條件;這些有利條件促進了尼羅河流域的統(tǒng)一。
3.教學環(huán)節(jié)二:幾何學和太陽歷
活動:分組采訪官員和農民,自己設計采訪的問題,小組成員分角色表演。
活動設計意圖:學生在采訪和回答的過程中理解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對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幾何學的產生的重要意義。
出示:幾何圖形和太陽歷中的三個季節(jié)。
設問:太陽歷發(fā)明的意義。
片段小結:正是因為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人們才需要每年丈量土地,幾何學得以產生發(fā)展;根據(jù)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生長規(guī)律,發(fā)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歷。古代埃及的幾何學和天文學也取得了輝煌成就。
4.教學環(huán)節(jié)三:象形文字
出示:幾個象形文字,要求學生猜測其含義。
設問:象形文字有怎樣的特點?
教學預設:與事物形狀相似。
補充:象形文字一般書寫在紙草上,而紙草是生長于尼羅河河邊的一種植物。
片段小結: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就。
5.教學環(huán)節(jié)四:醫(yī)學技術
出示:木乃伊制作過程的圖片以及希羅多德關于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的介紹。
設問1:在這個過程中,懂得了哪些醫(yī)學方面的知識?
教學預設:解剖、心臟、消毒、防腐、縫合技術等等。
設問2:古埃及人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教學預設:“靈魂不死”……
片段小結:古埃及人民深信“靈魂不死”,熱衷于制作木乃伊,因此在不斷的實踐摸索中,埃及的醫(yī)學也在不斷的進步。
6.教學環(huán)節(jié)五:法老與君主專制制度
出示:見聞和法老的圖片。
設問:法老為何會擁有如此權威?說說法老是個怎樣的人物?
出示:太陽神的圖片,希羅多德《歷史》中的記載。
片段小結:古埃及統(tǒng)一后,逐步建立君主專制制度,法老擁有無上權威。
7.教學環(huán)節(jié)六: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圖片
設問1: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教學預設: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圖1和教材P3資料1、2,想象如何搬運、建造金字塔的?
教學預設:利用滾木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圖2、3
設問2:金字塔主要是由誰來建造的?你從中能夠悟出什么道理?
教學預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片段小結: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跡,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結了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歷史是由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的。
8.教學環(huán)節(jié)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13年5月24日,某網友發(fā)微博,稱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錦昊到此一游”幾個字,“我們試圖用紙巾擦掉這羞恥,但很難擦干凈,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9.課堂小結:
(1)回憶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列舉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提示:從文字、建筑、醫(yī)學、數(shù)學、天文學、政治等方面)
(2)舉例說說古埃及的文明成就與自然環(huán)境有何關系?
(3)從古埃及文明成就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中,你獲得什么感悟?
10.拓展運用:制作古埃及興衰的年代尺
11.作業(yè)布置:自編作業(yè)
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古代日本》優(yōu)質教案
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古代日本》教案設計
本課以“古代日本”為主題概述了日本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歷史演變,主要以6世紀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團為線索,向學生展示了日本社會的歷史風貌。
知識與能力
了解6世紀前的日本的社會狀況;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時間、內容及影響;掌握武士集團與幕府統(tǒng)治形成的背景及發(fā)展歷程
過程與方法
從大化改新的背景中理解內因、外因與歷史事件的關系,體現(xiàn)“學”與“變”,提高客觀分析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認識改革創(chuàng)新是社會進步的標志,理解改革開放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促進作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認識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善于學習他國長處發(fā)展自己的明智之舉,一個國家應該善于借鑒與學習
教學重點:大化改新和武士集團。
教學難點:大化改新的影響。
新授課。
1課時。
講述法、圖示法、比較法、問題探究法等
……廣東衛(wèi)視《郎眼看財經》節(jié)目里的幾組數(shù)據(jù),它引發(fā)了人們對當今中國的“留學熱”的熱烈討論。今天,大量的中國人自費到海外特別是美國留學,中國成為一個巨大的留學流出國,他們學成歸國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1400多年的中國則相反,隋唐時期的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留學流入國,特別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派遣大量留學生和學問僧隨著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國來學習。他們?yōu)槭裁匆街袊鴣恚康街袊鴮W到了些什么?對日本有何影響?下面我們來學習一群“海龜”是如何出國學習,并推動日本改革的——古代日本。
一、大和時代——6世紀前的日本
教師幻燈片出示日本地圖,引導學生結合地理知識,回答日本在亞洲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特點,明確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它由許多島嶼組成,國土有限,資源匱乏。
除了自然情況,6世紀前,日本社會是什么樣的狀況呢?請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史事第52頁內容,并回答以下問題。
(1)說出1—2世紀日本與當時中國的交往情況。
(2)5世紀時,誰統(tǒng)一了日本?
(3)統(tǒng)一后的日本國內政治和經濟狀況如何?
學生閱讀后回答。
教師過渡:統(tǒng)一后的日本還是奴隸制國家,日本是在什么時候過渡到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社會的呢?
二、天皇時代——大化改新
回顧舊知:唐朝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以及中日友好交往的相關史實,通過溫故而知新的方式以及中外歷史的橫向聯(lián)系來講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和意義。
復習提問:唐朝時中日之間有著怎樣的交往?這對日本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教師出示下面圖片幫助學生回憶。
教師總結:日本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來到中國,學習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氐饺毡竞?,他們就主張仿效中國隋唐的制度進行改革,實行中央集權??梢哉f,正是他們成為改革的重要力量,最終促成了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了一場血腥的宮廷政變,這次宮廷政變?yōu)槿毡镜母母飹咔辶苏系K,日本在孝德天皇的主持下拉開了改革的大幕,孝德天皇的年號是大化,因此這次改革被稱為大化改新。
課堂活動(一)完成表格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3頁,給出日本大化改新內容的表格,由學生閱讀后進行填寫。
方面
內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經濟上
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tǒng)一賦稅
引導學生結合改革內容討論其對日本社會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強調改革對日本國力的提高)。
教師分析講解(采用比較法)、歸納、總結。
課堂活動(二)“七嘴八舌”:你知道現(xiàn)在日本的生活中還保留了中國唐朝時的哪些習俗嗎?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教師過渡:大化改新后百余年,日本社會狀況如何?
三、幕府時代——武士和武士集團
教師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圖片,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和教材第53頁內容,說出莊園及日本武士是如何產生的?(學生根據(jù)教材內容回答)
教師歸納: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購買、兼并成為莊園形成的主要手段。特別是皇族、中央貴族和大寺院的莊園逐漸享有“不輸不入”的特權,既不向國家交納捐稅,又不準地方官吏進入莊園,干涉莊園事務。大量小莊園主為躲避國家干預,紛紛將自己土地悉數(shù)寄進給權門勢家或寺院等,形成“寄進系莊園”。10世紀初,天皇政府雖多次頒布禁令,但都阻擋不了莊園膨脹的勢頭。11世紀時,作為天皇專制國家經濟基礎的班田制徹底崩潰。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擴大勢力,地方豪強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血緣關系和主從制度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這些新興的武士集團不僅是豪強統(tǒng)治地方的武裝力量,也逐漸介入中央朝廷,成為各派政治勢力爭取依靠的重要力量。日本社會進入幕府時期。
教師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第53頁內容,說出鐮倉幕府的建立。
學生講故事(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情況教師可視學生情況做適當拓展,也可鼓勵學生講述相關故事)
教師過渡:在日本,幕府時期相當于中國的南宋到清末時期。自鐮倉幕府以來,日本歷史上共經歷了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幕府歷史時期。1868年德川幕府的德川慶喜還政于天皇,幕府統(tǒng)治結束,共676年。
教師提問:幕府時期,幕府將軍與天皇之間形成了什么樣的關系?
學生根據(jù)教材第53-54頁內容回答。
教師過渡:日本幕府本指將領的軍帳,但在日本的特殊狀況下,演變成一種特有國情的政治體制。日本古代有著長期軍人干政的歷史,幕府政治即為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tǒng)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首領為“征夷大將軍”,亦稱“幕府將軍”。大部分的幕府將軍,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權,實為以軍事統(tǒng)治進行封建采邑,凌駕正規(guī)的文人中央集權政府機構,也可以說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統(tǒng)治國家。
武士集團的長期統(tǒng)治,逐漸形成一套展現(xiàn)武士階層道德與行為規(guī)范的武士道(教師補充武士道精神,強調這是“愚忠”,不提倡)
課堂活動(三)
談感受
教師強調: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我們每個個體、個人,唯有善于學習、善于創(chuàng)新,才是前進的不竭動力!
大化改新是一場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古代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對日本歷史的發(fā)展起了極大地推動作用。孝德天皇效法中國隋唐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進行改革,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形成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使日本社會環(huán)境穩(wěn)定,經濟得到發(fā)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第11課古代日本
一、大和時代——6世紀前的日本
二、天皇時代——大化改新
1、背景
2、內容
3、影響
4、啟示
三、幕府時代——武士和武士集團
1、莊園
2、武士和武士團
3、幕府統(tǒng)治
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古代印度》教學教案
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古代印度》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環(huán)境,初步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文明的培育和制約作用。了解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了解佛教的產生及傳播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體會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認識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文明的相互關系。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嘗試通過網絡、書籍、報刊等途徑收集歷史資料,用歷史的眼光認識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程。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了解佛教的產生及傳播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2.難點:體會種姓制度對印度文明的影響。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探究──研討的模式進行教學,貫穿講授法、討論法,指導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和合作討論。
2.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生活實踐能力。
3.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4.學生準備:預習課本。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1)播放視頻,呈現(xiàn)泰姬陵、印度舞蹈、服裝、街上踱步的牛、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麗的風光等
(2)你知道這是哪里嗎?這是個怎樣的地方?
生:這是印度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歷和想法談談對印度的了解
激發(fā)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
活動一: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P7-9中的內容,大字部分仔細閱讀,小字部分快速閱讀,重點部分畫線,疑難問題做好標記,并弄清以下問題:
1.古印度文明發(fā)源于哪個大陸,位于哪兩條河流流域?
2.什么時間開始出現(xiàn)城市?
3.雅利安人進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一種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是什么?其中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級?居于被統(tǒng)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級?
4.古代佛教產生于什么時間,其宣揚什么主張?
學生完成活動任務單1:自主學習部分
觀察課本地圖,找出古印度文明所在位置和流域
閱讀課文分析概括古印度文明的等級制度
分析材料,了解佛教的誕生與教義
自主學習約15分中后,小組內交流,如小組內對某一問題有異議的進行提出,其他小組幫助解決。整個過程教師指導、引領
活動二:種姓制度
呈現(xiàn)活動任務單
(一)引導學生思考并完成:
料一:2006年某國一村落,集體燒死該村官員的女兒,因為該少女未經父母同意與低種姓男子結婚,在結婚當天被父母抓回,經全村決定燒死該少女
1.該國是哪個國家?為什么該少女會被燒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規(guī)定的?
2.該男子祖先是理發(fā)師,那該男子屬于哪一等級?被燒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級?
3.該制度合理嗎?其實質是什么?
4.該事件說明什么?你認為該制度是否該繼續(xù)存在嗎?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么做?請說明理由
學生完成活動任務單2:
通過本活動,主要引導學生學會從材料中獲取有關信息,理解印度的種姓制度,并通過比較不同等級的差異,理解種姓制度的本質
活動三:印度佛教
呈現(xiàn)活動任務單
(二)引導學生思考并完成:
材料二:“我普度眾生呼吁眾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難,超脫自我,等待來世入我極樂世界”
1.我是誰?這是哪一宗教的觀點?該宗教起源于何時何地?
2.該思想是針對哪一制度提出來的?為什么該思想提倡“修來世觀念”?
3.該宗教得到誰的大力支持?為什么他會支持該宗教?
學生完成活動任務單3:
通過本活動,主要引導學生學會從材料中獲取有關信息,了解印度的早期佛教,并理解佛教的教義及其發(fā)展的過程
課堂小結
同學們,經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結合課本師生歸納出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框架
學生回答
通過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談收獲,了解教學重點、難點的達成度
通過本活動,起到鞏固復習的作用
五、板書設計
(1)古印度的位置及文明的出現(xiàn)
古代印度
(2)種姓制度
(3)佛教的建立與傳播
(4)佛教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六、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本課是一節(jié)綜合探究課,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體現(xiàn)綜合探究課的特點,即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獲取信息,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突出體現(xiàn)了生本課堂的理念。
2.本節(jié)課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充分體現(xiàn)了綜合探究課的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知識、探究問題的指導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探究,層層深入,一步步得出結論,能夠從不同歷史資料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循序漸進地達到了課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