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07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地球的公轉及其意義復習教案。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關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地球的公轉及其意義復習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第5講地球的公轉及其意義
探究點一地球公轉的軌道與公轉速度的變化
例1(原創(chuàng)題)下圖所示是地球公轉的軌道圖,圖中甲、乙、丙、丁四點將軌道均分成四等份,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動所用時間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D.丁→甲
⑵2011年2月3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時,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點最近的是()
A.甲點B.乙點
C.丙點D.丁點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地球公轉的運行軌跡、二分二至日的判讀,并能能夠掌握地球的公轉方向、公轉速度等知識的相互關系。同時需要注意與探究點中的要點4中兩幅圖的差異。
解析:⑴甲、乙、丙、丁四點將地球公轉的軌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據(jù)圖中太陽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經過近日點,運動速度最快,用時最少。⑵2月3日地球離開近日點(1月初)1個月,故靠近乙處。
答案:⑴A⑵B
探究點二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1.黃赤交角的影響
如圖,當?shù)厍蜻\行至a點時,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23°26′S)上,這一天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當?shù)厍蜻\行至b點時,太陽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為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當?shù)厍蜻\行至C點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一天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當?shù)厍蜻\行至d點時,太陽直射于赤道上,這一天,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當?shù)厍蛴只氐絘點時,太陽又重新直射于南回歸線上。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就這樣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例2下圖中XOY為地軸,MN為赤道,EF、E′F′為回歸線,ST、S′T′為極圈,讀圖回答:
(1)目前黃赤交角在圖上是()
A.∠XOFB.∠TOFC.∠FOND.∠TON
(2)按地球上“五帶”的劃分,圖上ST與EF之間為帶。
(3)當太陽直射點在圖上自MN向北移動到EF,再由EF向南移動到MN的過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圍內,有極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地區(qū)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4)(多項選擇)為了研究黃赤交角對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假設黃赤交角為0°,這時地球上將可能會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是()
A.太陽終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晝夜平分C.各地氣溫都五日變化
D.各地都無四季變化E.無大氣環(huán)流現(xiàn)象F.自然地理環(huán)境無區(qū)域差異
(5)假設黃赤交角變?yōu)?5°,這時,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將自緯線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帶”的劃分中,與現(xiàn)在相比,范圍將擴大的是。
命題意圖:本題綜合的考查了黃赤交角、五帶的劃分、當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極晝極夜范圍的關系、黃赤交角的影響等知識,綜合性較強且試題比較基礎。同時需要注意(2)題必須注明南(北)溫帶;(4)黃赤交角為0°,即地球直起身子運行;(4)大氣環(huán)流一般指“全球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huán)流”。
解析:(1)題中要知道黃赤交角為黃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圖中MN為赤道面,E′F為黃道面,所以∠MOE′和∠FON應為黃赤交角。(2)題考查“五帶”劃分。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南北極圈內為寒帶,而極圈與回歸線之間為溫帶,則ST與EF間為北溫帶。(3)題則考查了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極晝極夜范圍變化的關系。(4)題當黃赤交角變?yōu)?°時,太陽終年直射赤道,全年都是晝夜平分。由于太陽直射赤道,各地也無四季變化。但一天中太陽高度有變化,因此氣溫仍有日變化。由于熱量存在緯度差異,仍然有大氣環(huán)流現(xiàn)象。各地由于氣溫不同,環(huán)流形勢不同,則自然地理環(huán)境仍有區(qū)域差異。(5)題,黃赤交角變?yōu)?5°時,則南北回歸線為35°S和35°N,南北極圈緯度變?yōu)?5°S和55°N,由此知“五帶”中熱、寒帶范圍將擴大,溫帶范圍則縮小。
答案:(1)C(2)北溫(3)開始,出現(xiàn)極夜的地區(qū)逐漸擴大,太陽直射點至EF時南極圈及以南地區(qū)全部為極夜;之后,出現(xiàn)極夜的地區(qū)逐漸縮小(4)A、B、D
(5)35°N熱帶和寒帶(或北寒帶、南寒帶)
探究點三晝夜長短的變化及應用
1.晝夜長短的變化
觀察下圖a、b、c、d四圖,可得出:①太陽光線和晨昏線垂直;②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與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之和為90°;③太陽直射點緯度越高,各地晝長和夜長之差越大;④黃赤交角越大,除赤道和有極晝極夜的區(qū)域外,其他區(qū)域的最大晝長和最長夜長差別越大。
面積最大的時候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例3(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四川卷)下圖為經緯網圖。圖中A點位于南緯68度,AB為晨昏線的一段;此刻,北京處于白晝;近期,C地日出時刻越來越早。據(jù)題設條件回答⑴-⑵題。
⑴此刻,與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A.圣保羅B.華盛頓C.開普敦D.莫斯科
⑵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該日,大約在7月中旬
B.該日,C地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
C.該季節(jié),正值尼羅河枯水期
D.該季節(jié),馬達加斯加島白晝比塔斯馬尼亞島長
命題意圖:該題以晨昏線為切入點考查了與地球運動有關的日期、晝夜長短、日出日落時刻、季節(jié)、日出日落方位、河流補給等知識⑻綜合性較強,體現(xiàn)了當今考考對宇宙部分考查的方向,應引起足夠重視。
解析:⑴圖示區(qū)域在赤道以南,此刻,北京處于白晝,AB線以西是白晝,表明太陽直射22°N,是北半球的夏季,近期,C地日出時刻越來越早,太陽直射向南移動,南半球的晝越來越長,150°W是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的經線為18:00,東12區(qū)=16:00,華盛頓(76°W,西五區(qū))為23:00,不與北京在同一日期內(或0點經線=60°W,從60°W向東到180°與北京在同一日期內,華盛頓不在這經度范圍內。)。⑵太陽直射22°N接近6月22日,該季節(jié)全球太陽都從東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值尼羅河豐水期,馬達加斯加島白晝比塔斯馬尼亞島長。
答案:⑴B⑵D
(2011年浙江省嘉興市高三教學測試二,2011.4)圖6中曲線表示某日(除二分日)晨線與同一經線相交點的部分變化情況。圖中a為0-6時之間的某一時刻。回答⑴-⑵題。
⑴一年內x的變化范圍為
A.0°—23.5°之間B.23.5°—66.5°之間
C.66.5°—90°之間D.0—90之間
探究點四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
1.太陽高度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含義
⑴太陽高度是太陽高度角的簡稱,表示太陽光線與當?shù)氐仄矫娴膬A角。在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等于0°,從空間上看,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切,太陽光線與晨昏線所在的大圓垂直。⑵太陽高度的分布規(guī)律:在直射點上,太陽高度為90°,以該點為中心,向四周呈同心圓遞減(如右圖)。⑶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稱為正午太陽高度,此時,觀測者的地方時為12時。⑷太陽高度日變化的描述;a.極點上,在極晝期間,極點上見到的太陽高度在一天之內是沒有變化的,其太陽高度始終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如下圖甲)。b.非極點地區(qū),太陽高度在一日之內是有變化的,一天之內有一個最大值,即當?shù)氐恼缣柛叨?如上圖乙)。
2.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的描述:⑴回歸線之間: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90°,每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即一年中有兩個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如下圖甲)。⑵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即一年中只有一個正午太陽最大值(如下圖乙)。⑶回歸線至極點之間: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個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如圖丙)。
3.某地正午太陽高度H=90°-某地緯度與直射緯度的緯度間隔。
4.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⑴確定緯度:當太陽直射點位置一定時,如果我們能夠知道當?shù)氐恼缣柛叨?,就可以根?jù)“某地與太陽直射點相差多少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規(guī)律,求出當?shù)氐牡乩砭暥?。⑵根?jù)正午太陽高度判斷所在的地區(qū),進而判斷該地區(qū)的其他地理特征。⑶計算樓距:為了使樓房底層獲得充足的太陽光照,一般來說,緯度較低的地區(qū),樓距較小,緯度較高的地區(qū),樓距較大。解題關鍵是計算當?shù)囟寥盏恼缣柛叨?,并計算影長。⑷計算熱水器安裝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資源,應該使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與太陽光線垂直,提高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太陽陽能熱水器傾斜面與地面的夾角等于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與所在地之間的緯度間隔。⑸確定地方時: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時,此日正午日影最短,此時當?shù)氐牡胤綍r是12時。⑹確定房屋的朝向:為了獲得更充足的太陽光線,確定該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位置有關。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⑺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日影越長,日影方向背向太陽。
例4(2011金麗衢十二校聯(lián)考)讀下列太陽高度隨經度和緯度變化示意圖,回答⑴~⑶題。
⑴此時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A.北京旭日東升
B.多倫多(45°N,74°W)夕陽西下
C.布宜諾斯艾利斯(33°S,60°W)艷陽高照
D.南極長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⑵a、b、c、d四點比較()
A.a點自轉線速度比c點小
B.這一天b點比a點晚見日出
C.四點白晝最長的是b
D.一年中晝夜長短相差最小的是b點
⑶6月22日,a、b、c三點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順序是()
A.bcaB.abc
C.acbD.ba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太陽高度隨經度和緯度變化的分布規(guī)律,據(jù)圖判斷各點的經緯度,同時需要注意太陽直射點位置,同時完成此類型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解析:⑴由圖可知此時太陽直射點為(15°S,60°W),此時北京時間約為0時,不可能日出;多倫多市位于(43°N,79°W)大約為11時,顯然不可能已日落;布宜諾斯艾利斯大致位于(33°S,60°W),三值正午12時,所以正艷陽高照;而南極長城考察站位于(60°S,59°W),接近正午,也位于晝半球。⑵四地地理坐標分別為a(45°N,60°W)、b(15°N,60°W)、c(45°S,60°W)、d(75°S,60°W)。由此可知a、c兩地緯度相同故自轉速度相同;此時直射點在南半球且b點在a點正南方,故b點比a點早見到日出;白晝最長的是d;四地中b地緯度最低故晝夜長短變幅也最小。⑶a、b、c三地與北回歸線的緯度差由小到大的順序為b、a、c,故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順序為bac。
答案:⑴C⑵D⑶D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2011.4)下表是某地(22°N,114°E)不同日期正午太陽高度。據(jù)此判斷,一年中該地在M日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日期3月21日M日6月22日6月28日9月23日12月22日
正午太陽高度68°90°88.5°90°68°44.5°
A.白晝最長B.正午影長最短C.氣溫最高D.氣壓最低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難度中等。
解析:由表可知,M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則太陽直射在22°N緯線上,這一天該地正午影長最短。其它的選項均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是B。
答案:B
一、單項選擇題
(原創(chuàng)題)圖甲為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圖,圖乙為以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部分),當?shù)厍蚬D速度為M時,完成1~3題。
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運動B.在北半球,向南運動
C.在南半球,并向南運動D.在南半球,向北運動
2.若乙圖中的AB弧表示夜弧,則乙圖外圓圈的緯度最接近
A.80°SB.50°SC.10°ND.50°N
3.假設黃赤交角變?yōu)?0°,則B點在12月22日時的晝夜之比
A.比現(xiàn)在大B.比現(xiàn)在小C.無法確定D.不變
(2011衡水模擬)下表是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狀況觀測記錄,完成4~5題。
天空黑暗結束晨光日出地平線日落地平線昏影天空昏暗開始
北京5:355:366:1018:2018:4418:45
M地0:000:4023:400:00
4.這一天約在()
A.春分日前后B.五一勞動節(jié)前后
C.夏至日前后D.冬至日前后
5.M地位于()
A.赤道附近地區(qū)B.副熱帶地區(qū)
C.北極地區(qū)D.南極地區(qū)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安徽卷)下圖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圖,完成6-7題。
6.該地可能是
A.剛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緣
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區(qū)
7.僅考慮地球運動,圖示窗戶、屋檐搭配對室內光熱的影響有
①利于夏季遮陽,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內的日照面積逐漸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陽作用逐漸增強
④利于減少室內能源消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M1、N1B.M2、N2
C.M1、P2D.N1、P2
10.三地緯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P、M、NB.M、N、P
C.N、M、PD.P、N、M
(2011聊城模擬)我國古代人民根據(jù)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xiàn)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能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讀二十四節(jié)氣分布圖(圖甲),回答11~12題。
11.在下列各組節(jié)氣中,北京的晝長時間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D.雨水、處暑
12.圖乙是北半球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變化示意圖,圖中四點的日期所處的節(jié)氣正確的是()
A.①表示大雪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D.④表示芒種
(2011年石家莊市高中畢業(yè)班第一次模擬考試)右圖中,a、b為晨昏線與m緯線的交點;弧線apb的中點為p,直線ab的中點為o;a、b兩點的距離不確定,可以為零。讀圖,回答13~15題。
13.若a、b兩點間距離最大,且北京時間為6月22日15︰00,則下列判斷可以確定的是
A.地球上21日的范圍大于1/3
B.m緯線上晝長于夜
C.此日b點地方時18︰00日落
D.此時a點正值日出
14.若o、p兩點位于同一條緯線上,則下列判斷可以確定的是
A.m緯線為中緯度緯線B.m緯線上的晝長為18小時
C.此時P點地方時為12︰00D.此日P點正午太陽高度≤46°52′
15.若在晨昏線所在平面上,過o點做垂直于直線ab的線,則關于該線與晨昏線交點的判斷可以確定的是
A.位于p點正北B.與P點在同一經線圈上
C.與P點位于同一半球D.與p點互為對跖點(地球同一直徑的兩個端點)
二、綜合題
16.讀地球公轉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下表。
地理現(xiàn)象此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
北京白晝達一年中最大值
北京天安門升旗時間為6∶00
正午時刻北京人的身影最長
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小值
(2)地球運行到A點時,正午太陽高度由__________向南北兩極降低,北極圈上晝長__________小時;地球公轉速度__________,此后幾天公轉速度將__________。
(3)C到D太陽直射點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移動,北極圈內極晝范圍__________。
(4)分析B到C北京白晝變化的狀況。
17.(2011陜西寶雞模擬)讀地球日照圖(下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北京時間為__________;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度為__________。
(2)此時地球公轉線速度較__________(快或慢)。地球表面自轉角速度分布規(guī)律是什么?
(3)簡述此日北半球晝夜長短的分布規(guī)律。
(4)此季節(jié)是一年中南京附近長江水位較_________的季節(ji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18.(2011合肥模擬)讀“北半球某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圖”,若圖中m、n數(shù)值相差20°,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該地的緯度為________。(4分)
(2)P的值為________。(4分)
(3)A日期,該緯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時,物影的朝向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2分)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2.D依題意,圖中③表示切點位于北極圈,則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為夏至,則①為冬至后、②為春分后、④為冬至前節(jié)氣,結合題中選項分析都不符合;若為冬至,則①為夏至后、②為秋分后、④為夏至前節(jié)氣,結合選項分析,唯有④表示芒種合適。
果a、b兩點在北半球,則p點位于北半球,而該線與晨昏線的交點有可能是晨昏線與南半球某緯線的切點,因此有可能位于p點以南;該直線與晨昏線的交點與p點有可能位于同一半球,也可能位于不同半球;由題意僅能判斷該直線與晨昏線的交點與p點位于同一經線圈上,而不能確定其與p點互為對跖點。
答案:(1)自上至下依次為C BD A AC
(2)南回歸線 0 較快 加快
(3)北回歸線(或北) 赤道(或南) 縮小
(4)晝越來越長,且晝長大于夜長。
故物體的影子朝向依次是西南、正南、東南。
答案:(1)10°N (2)76°34′ (3)西南 正南 東南
精選閱讀
2012屆高考地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專題突破復習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作為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常活躍,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2012屆高考地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專題突破復習教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講義
一、地球的公轉
1.運動軸心及軌道:
(1)軌道為黃道,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
(2)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球有近日點(1月初)和遠日點(7月初)之分
2.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
3.周期:
(1)恒星年,公轉360°,365天6時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歸年,太陽直射點移動一個周期,365天5時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4.速度:
(1)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為每日約10
(3)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
二、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的關系——黃赤交角
1.概念:黃赤交角是地球自轉的赤道面與公轉的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目前是23°26′。如圖。
2.黃赤交角的影響: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jié)而變化,因而,太陽直射點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稱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如圖。
三、主要由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的影響,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因時因地而變化。這種變化可以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定性描述。如圖。
(一)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太陽光線對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用H表示)。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決定著一個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在太陽直射點上,太陽高度為90°,在晨昏線上,太陽高度是0°。
②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原因: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就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它的大小隨緯度不同和季節(jié)變化而有規(guī)律地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及應用
計算公式:H=90°-緯差
緯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緯度與當日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之間的差值。直射點和所求地點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時用大數(shù)減小數(shù),兩點分別在赤道南北兩側時兩數(shù)相加。
應用:
①確定地方時。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的最大值時,此時日影最短,當?shù)氐牡胤綍r是12時。
②確定房屋的朝向。為了獲得更充足的太陽光照,確定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位置有關。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長,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陽。
④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判斷所在的地區(qū),并進而判斷該地區(qū)的其他地理特征。由于緯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陽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據(jù)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可判斷該地區(qū)緯度大小。
⑤計算樓距。為了使樓房底層獲得充足的太陽光照,一般來說,緯度較低的地區(qū),樓距較小,緯度較高的地區(qū)樓距較大。解題關鍵是計算當?shù)囟寥盏奶柛叨龋⒂嬎阌伴L。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建房時,為保證一樓全年均有光照,兩樓之間的最短距離與樓高的關系如右圖所示(H為冬至日當?shù)氐恼缣柛叨龋?,L應大于hcotH。
⑥計算熱水器安裝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資源,應該合理設計太陽能熱水器的傾斜角度,使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與太陽光線垂直,提高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應等于當天正午太陽高度的余角,如右圖所示,α+H=90°時效果最佳。
(二)晝夜長短隨緯度和季節(jié)變化
(1)晝夜長短的判讀
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分成晝弧和夜弧兩部分,晝弧和夜弧的長短決定晝長與夜長。弧長15°為1小時。在日照圖中,常常畫出經線,上圖中相鄰兩條經線經度差為30°,地方時相差2小時。晝夜的時間長短可通過讀經度差數(shù)得出。
(2)晝夜長短時空規(guī)律總結
①緯度分布規(guī)律總結:
a.赤道處始終晝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b.同一緯線上各點晝夜長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緯度晝夜長短相反。
c.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另一半球相反。
d.太陽直射點在赤道與南、北(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極晝、極夜現(xiàn)象范圍也經歷了不斷擴大、縮小的過程。
②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圖示:(以北半球為例)
(3)晝夜長短與日出日落時刻
一個地區(qū)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反映了該日的晝夜長短狀況,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時間是等長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晝長可求出該日的日出、日落時間,其方法為:
日出時間=12-晝長/2日落時間=12+晝長/2
(三)四季更替
①從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jié)。以24節(jié)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運行會產生天氣和季節(jié)的有規(guī)律變化,傳統(tǒng)農業(yè)中農民依此進行農業(yè)生產,有如:“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的諺語。
黃赤交角是影響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這是因為: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分布是:低緯大而高緯小,春秋二分,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夏至日,從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冬至日,從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隨季節(jié)變化是:北回歸線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冬至日前后達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則相反。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帶,太陽每年直射兩次。
②氣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起點。比我國天文四季晚一個半月。
(四)五帶劃分:以地表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來劃分熱帶、溫帶、寒帶。
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機會,接受太陽輻射最多。
溫帶:回歸線與極圈之間,受熱適中,四季明顯。
寒帶:極圈與極點之間,太陽高度角低,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201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魯教版教學案第5講地球的公轉及其意義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幫助授課經驗少的高中教師教學。關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魯教版教學案第5講地球的公轉及其意義,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201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魯教版教學案第5講地球的公轉及其意義
探究點一地球公轉的軌道與公轉速度的變化
例1(原創(chuàng)題)下圖所示是地球公轉的軌道圖,圖中甲、乙、丙、丁四點將軌道均分成四等份,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動所用時間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D.丁→甲
⑵2011年2月3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時,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點最近的是()
A.甲點B.乙點
C.丙點D.丁點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地球公轉的運行軌跡、二分二至日的判讀,并能能夠掌握地球的公轉方向、公轉速度等知識的相互關系。同時需要注意與探究點中的要點4中兩幅圖的差異。
解析:⑴甲、乙、丙、丁四點將地球公轉的軌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據(jù)圖中太陽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經過近日點,運動速度最快,用時最少。⑵2月3日地球離開近日點(1月初)1個月,故靠近乙處。
答案:⑴A⑵B
探究點二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1.黃赤交角的影響
如圖,當?shù)厍蜻\行至a點時,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23°26′S)上,這一天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當?shù)厍蜻\行至b點時,太陽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為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當?shù)厍蜻\行至C點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一天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當?shù)厍蜻\行至d點時,太陽直射于赤道上,這一天,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當?shù)厍蛴只氐絘點時,太陽又重新直射于南回歸線上。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就這樣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例2下圖中XOY為地軸,MN為赤道,EF、E′F′為回歸線,ST、S′T′為極圈,讀圖回答:
(1)目前黃赤交角在圖上是()
A.∠XOFB.∠TOFC.∠FOND.∠TON
(2)按地球上“五帶”的劃分,圖上ST與EF之間為帶。
(3)當太陽直射點在圖上自MN向北移動到EF,再由EF向南移動到MN的過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圍內,有極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地區(qū)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4)(多項選擇)為了研究黃赤交角對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假設黃赤交角為0°,這時地球上將可能會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是()
A.太陽終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晝夜平分C.各地氣溫都五日變化
D.各地都無四季變化E.無大氣環(huán)流現(xiàn)象F.自然地理環(huán)境無區(qū)域差異
(5)假設黃赤交角變?yōu)?5°,這時,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將自緯線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帶”的劃分中,與現(xiàn)在相比,范圍將擴大的是。
命題意圖:本題綜合的考查了黃赤交角、五帶的劃分、當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極晝極夜范圍的關系、黃赤交角的影響等知識,綜合性較強且試題比較基礎。同時需要注意(2)題必須注明南(北)溫帶;(4)黃赤交角為0°,即地球直起身子運行;(4)大氣環(huán)流一般指“全球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huán)流”。
解析:(1)題中要知道黃赤交角為黃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圖中MN為赤道面,E′F為黃道面,所以∠MOE′和∠FON應為黃赤交角。(2)題考查“五帶”劃分。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南北極圈內為寒帶,而極圈與回歸線之間為溫帶,則ST與EF間為北溫帶。(3)題則考查了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極晝極夜范圍變化的關系。(4)題當黃赤交角變?yōu)?°時,太陽終年直射赤道,全年都是晝夜平分。由于太陽直射赤道,各地也無四季變化。但一天中太陽高度有變化,因此氣溫仍有日變化。由于熱量存在緯度差異,仍然有大氣環(huán)流現(xiàn)象。各地由于氣溫不同,環(huán)流形勢不同,則自然地理環(huán)境仍有區(qū)域差異。(5)題,黃赤交角變?yōu)?5°時,則南北回歸線為35°S和35°N,南北極圈緯度變?yōu)?5°S和55°N,由此知“五帶”中熱、寒帶范圍將擴大,溫帶范圍則縮小。
答案:(1)C(2)北溫(3)開始,出現(xiàn)極夜的地區(qū)逐漸擴大,太陽直射點至EF時南極圈及以南地區(qū)全部為極夜;之后,出現(xiàn)極夜的地區(qū)逐漸縮小(4)A、B、D
(5)35°N熱帶和寒帶(或北寒帶、南寒帶)
探究點三晝夜長短的變化及應用
1.晝夜長短的變化
觀察下圖a、b、c、d四圖,可得出:①太陽光線和晨昏線垂直;②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與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之和為90°;③太陽直射點緯度越高,各地晝長和夜長之差越大;④黃赤交角越大,除赤道和有極晝極夜的區(qū)域外,其他區(qū)域的最大晝長和最長夜長差別越大。
面積最大的時候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例3(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四川卷)下圖為經緯網圖。圖中A點位于南緯68度,AB為晨昏線的一段;此刻,北京處于白晝;近期,C地日出時刻越來越早。據(jù)題設條件回答⑴-⑵題。
⑴此刻,與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A.圣保羅B.華盛頓C.開普敦D.莫斯科
⑵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該日,大約在7月中旬
B.該日,C地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
C.該季節(jié),正值尼羅河枯水期
D.該季節(jié),馬達加斯加島白晝比塔斯馬尼亞島長
命題意圖:該題以晨昏線為切入點考查了與地球運動有關的日期、晝夜長短、日出日落時刻、季節(jié)、日出日落方位、河流補給等知識⑻綜合性較強,體現(xiàn)了當今考考對宇宙部分考查的方向,應引起足夠重視。
解析:⑴圖示區(qū)域在赤道以南,此刻,北京處于白晝,AB線以西是白晝,表明太陽直射22°N,是北半球的夏季,近期,C地日出時刻越來越早,太陽直射向南移動,南半球的晝越來越長,150°W是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的經線為18:00,東12區(qū)=16:00,華盛頓(76°W,西五區(qū))為23:00,不與北京在同一日期內(或0點經線=60°W,從60°W向東到180°與北京在同一日期內,華盛頓不在這經度范圍內。)。⑵太陽直射22°N接近6月22日,該季節(jié)全球太陽都從東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值尼羅河豐水期,馬達加斯加島白晝比塔斯馬尼亞島長。
答案:⑴B⑵D
(2011年浙江省嘉興市高三教學測試二,2011.4)圖6中曲線表示某日(除二分日)晨線與同一經線相交點的部分變化情況。圖中a為0-6時之間的某一時刻。回答⑴-⑵題。
⑴一年內x的變化范圍為
A.0°—23.5°之間B.23.5°—66.5°之間
C.66.5°—90°之間D.0—90之間
探究點四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
1.太陽高度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含義
⑴太陽高度是太陽高度角的簡稱,表示太陽光線與當?shù)氐仄矫娴膬A角。在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等于0°,從空間上看,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切,太陽光線與晨昏線所在的大圓垂直。⑵太陽高度的分布規(guī)律:在直射點上,太陽高度為90°,以該點為中心,向四周呈同心圓遞減(如右圖)。⑶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稱為正午太陽高度,此時,觀測者的地方時為12時。⑷太陽高度日變化的描述;a.極點上,在極晝期間,極點上見到的太陽高度在一天之內是沒有變化的,其太陽高度始終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如下圖甲)。b.非極點地區(qū),太陽高度在一日之內是有變化的,一天之內有一個最大值,即當?shù)氐恼缣柛叨?如上圖乙)。
2.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的描述:⑴回歸線之間: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90°,每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即一年中有兩個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如下圖甲)。⑵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即一年中只有一個正午太陽最大值(如下圖乙)。⑶回歸線至極點之間: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個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如圖丙)。
3.某地正午太陽高度H=90°-某地緯度與直射緯度的緯度間隔。
4.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⑴確定緯度:當太陽直射點位置一定時,如果我們能夠知道當?shù)氐恼缣柛叨龋涂梢愿鶕?jù)“某地與太陽直射點相差多少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規(guī)律,求出當?shù)氐牡乩砭暥?。⑵根?jù)正午太陽高度判斷所在的地區(qū),進而判斷該地區(qū)的其他地理特征。⑶計算樓距:為了使樓房底層獲得充足的太陽光照,一般來說,緯度較低的地區(qū),樓距較小,緯度較高的地區(qū),樓距較大。解題關鍵是計算當?shù)囟寥盏恼缣柛叨?,并計算影長。⑷計算熱水器安裝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資源,應該使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與太陽光線垂直,提高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太陽陽能熱水器傾斜面與地面的夾角等于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與所在地之間的緯度間隔。⑸確定地方時: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時,此日正午日影最短,此時當?shù)氐牡胤綍r是12時。⑹確定房屋的朝向:為了獲得更充足的太陽光線,確定該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位置有關。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⑺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日影越長,日影方向背向太陽。
例4(2011金麗衢十二校聯(lián)考)讀下列太陽高度隨經度和緯度變化示意圖,回答⑴~⑶題。
⑴此時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A.北京旭日東升
B.多倫多(45°N,74°W)夕陽西下
C.布宜諾斯艾利斯(33°S,60°W)艷陽高照
D.南極長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⑵a、b、c、d四點比較()
A.a點自轉線速度比c點小
B.這一天b點比a點晚見日出
C.四點白晝最長的是b
D.一年中晝夜長短相差最小的是b點
⑶6月22日,a、b、c三點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順序是()
A.bcaB.abc
C.acbD.ba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太陽高度隨經度和緯度變化的分布規(guī)律,據(jù)圖判斷各點的經緯度,同時需要注意太陽直射點位置,同時完成此類型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解析:⑴由圖可知此時太陽直射點為(15°S,60°W),此時北京時間約為0時,不可能日出;多倫多市位于(43°N,79°W)大約為11時,顯然不可能已日落;布宜諾斯艾利斯大致位于(33°S,60°W),三值正午12時,所以正艷陽高照;而南極長城考察站位于(60°S,59°W),接近正午,也位于晝半球。⑵四地地理坐標分別為a(45°N,60°W)、b(15°N,60°W)、c(45°S,60°W)、d(75°S,60°W)。由此可知a、c兩地緯度相同故自轉速度相同;此時直射點在南半球且b點在a點正南方,故b點比a點早見到日出;白晝最長的是d;四地中b地緯度最低故晝夜長短變幅也最小。⑶a、b、c三地與北回歸線的緯度差由小到大的順序為b、a、c,故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順序為bac。
答案:⑴C⑵D⑶D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2011.4)下表是某地(22°N,114°E)不同日期正午太陽高度。據(jù)此判斷,一年中該地在M日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日期3月21日M日6月22日6月28日9月23日12月22日
正午太陽高度68°90°88.5°90°68°44.5°
A.白晝最長B.正午影長最短C.氣溫最高D.氣壓最低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難度中等。
解析:由表可知,M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則太陽直射在22°N緯線上,這一天該地正午影長最短。其它的選項均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是B。
答案:B
一、單項選擇題
(原創(chuàng)題)圖甲為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圖,圖乙為以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部分),當?shù)厍蚬D速度為M時,完成1~3題。
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運動B.在北半球,向南運動
C.在南半球,并向南運動D.在南半球,向北運動
2.若乙圖中的AB弧表示夜弧,則乙圖外圓圈的緯度最接近
A.80°SB.50°SC.10°ND.50°N
3.假設黃赤交角變?yōu)?0°,則B點在12月22日時的晝夜之比
A.比現(xiàn)在大B.比現(xiàn)在小C.無法確定D.不變
(2011衡水模擬)下表是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狀況觀測記錄,完成4~5題。
天空黑暗結束晨光日出地平線日落地平線昏影天空昏暗開始
北京5:355:366:1018:2018:4418:45
M地0:000:4023:400:00
4.這一天約在()
A.春分日前后B.五一勞動節(jié)前后
C.夏至日前后D.冬至日前后
5.M地位于()
A.赤道附近地區(qū)B.副熱帶地區(qū)
C.北極地區(qū)D.南極地區(qū)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安徽卷)下圖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圖,完成6-7題。
6.該地可能是
A.剛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緣
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區(qū)
7.僅考慮地球運動,圖示窗戶、屋檐搭配對室內光熱的影響有
①利于夏季遮陽,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內的日照面積逐漸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陽作用逐漸增強
④利于減少室內能源消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M1、N1B.M2、N2
C.M1、P2D.N1、P2
10.三地緯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P、M、NB.M、N、P
C.N、M、PD.P、N、M
(2011聊城模擬)我國古代人民根據(jù)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xiàn)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能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讀二十四節(jié)氣分布圖(圖甲),回答11~12題。
11.在下列各組節(jié)氣中,北京的晝長時間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D.雨水、處暑
12.圖乙是北半球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變化示意圖,圖中四點的日期所處的節(jié)氣正確的是()
A.①表示大雪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D.④表示芒種
(2011年石家莊市高中畢業(yè)班第一次模擬考試)右圖中,a、b為晨昏線與m緯線的交點;弧線apb的中點為p,直線ab的中點為o;a、b兩點的距離不確定,可以為零。讀圖,回答13~15題。
13.若a、b兩點間距離最大,且北京時間為6月22日15︰00,則下列判斷可以確定的是
A.地球上21日的范圍大于1/3
B.m緯線上晝長于夜
C.此日b點地方時18︰00日落
D.此時a點正值日出
14.若o、p兩點位于同一條緯線上,則下列判斷可以確定的是
A.m緯線為中緯度緯線B.m緯線上的晝長為18小時
C.此時P點地方時為12︰00D.此日P點正午太陽高度≤46°52′
15.若在晨昏線所在平面上,過o點做垂直于直線ab的線,則關于該線與晨昏線交點的判斷可以確定的是
A.位于p點正北B.與P點在同一經線圈上
C.與P點位于同一半球D.與p點互為對跖點(地球同一直徑的兩個端點)
二、綜合題
16.讀地球公轉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下表。
地理現(xiàn)象此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
北京白晝達一年中最大值
北京天安門升旗時間為6∶00
正午時刻北京人的身影最長
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小值
(2)地球運行到A點時,正午太陽高度由__________向南北兩極降低,北極圈上晝長__________小時;地球公轉速度__________,此后幾天公轉速度將__________。
(3)C到D太陽直射點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移動,北極圈內極晝范圍__________。
(4)分析B到C北京白晝變化的狀況。
17.(2011陜西寶雞模擬)讀地球日照圖(下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北京時間為__________;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度為__________。
(2)此時地球公轉線速度較__________(快或慢)。地球表面自轉角速度分布規(guī)律是什么?
(3)簡述此日北半球晝夜長短的分布規(guī)律。
(4)此季節(jié)是一年中南京附近長江水位較_________的季節(ji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18.(2011合肥模擬)讀“北半球某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圖”,若圖中m、n數(shù)值相差20°,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該地的緯度為________。(4分)
(2)P的值為________。(4分)
(3)A日期,該緯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時,物影的朝向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2分)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2.D依題意,圖中③表示切點位于北極圈,則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為夏至,則①為冬至后、②為春分后、④為冬至前節(jié)氣,結合題中選項分析都不符合;若為冬至,則①為夏至后、②為秋分后、④為夏至前節(jié)氣,結合選項分析,唯有④表示芒種合適。
果a、b兩點在北半球,則p點位于北半球,而該線與晨昏線的交點有可能是晨昏線與南半球某緯線的切點,因此有可能位于p點以南;該直線與晨昏線的交點與p點有可能位于同一半球,也可能位于不同半球;由題意僅能判斷該直線與晨昏線的交點與p點位于同一經線圈上,而不能確定其與p點互為對跖點。
答案:(1)自上至下依次為C BD A AC
(2)南回歸線 0 較快 加快
(3)北回歸線(或北) 赤道(或南) 縮小
(4)晝越來越長,且晝長大于夜長。
故物體的影子朝向依次是西南、正南、東南。
答案:(1)10°N (2)76°34′ (3)西南 正南 東南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復習:區(qū)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所以你在寫高中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復習:區(qū)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33講區(qū)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
本講所涉及到的水土流失問題一直是高考關注的熱點,多以區(qū)域背景圖為載體,考查區(qū)域自然特征,開發(fā)方向及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應注意的問題等知識,特別是水土流失的區(qū)域特征→成因→防治的思路分析能力。本講考點整合清晰的將本講內容的教材主干知識進行了梳理,可作為課前預習時掌握。教師上課重要引導學生對三個探究點逐一進行說明,探究點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理解某一區(qū)域自然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與方法;探究點二、三注意把握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和防治的原理,以能遷移到其他地區(qū)。
探究點一利用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原理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從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現(xiàn)為土壤侵蝕,但水土流失過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響的過程,黃土高原景觀正是在這種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形成的,如下所示:
注意:黃土高原地區(qū)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但不是我國水土流失造成經濟損失最大的地區(qū)。我國江南丘陵地區(qū),由于人口、城市、產業(yè)集中,加上水土流失也比較嚴重,因此成為我國水土流失造成危害最嚴重的地區(qū)。
探究點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方面與地形、氣候、土壤、地質構造等自然因素有關,另一方面還與人類不合理的生產建設活動有關。特別是人類出現(xiàn)以來,尤其進入了20世紀,人為因素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人類通過生產活動改變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狀況,加劇水土流失的程度,如下表所示:
原因分類產生的影響
自然原因地理位置的過渡性各種位置相互交錯,生態(tài)環(huán)境比較脆弱
土質疏松容易被侵蝕,為水土流失提供了豐富的物源條件
降水集中,多暴雨沖擊力大,水流速度快,為水土流失提供了良好的動力條件
地質災害頻繁滑坡、泥石流、塌陷時有發(fā)生,加劇水土流失
植被覆蓋差地表疏松的土壤缺少植被根系的保護,易被侵蝕
人為原因過度開墾為解決糧食問題而陡坡開荒,使地表變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過度放牧破壞草場資源,使地表失去保護,易遭侵蝕
毀壞樹木和樵采破壞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護
露天開礦開礦時,破壞了植被,使礦區(qū)土壤抗蝕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觸發(fā)機制
戰(zhàn)亂和營造宮殿大量植被被燒毀或砍伐作為建筑材料
濫用土地輪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農作物的保護,濫挖窯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例1讀黃河水系示意圖與黃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沿線變化示意圖,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A、B兩條曲線中,表示流量曲線的是,表示含沙量曲線的是。
(2)青銅峽至銀川的一段黃河干流繞行在黃土高原的邊緣,兩岸附近還有一些沙漠分布,但這一段河水的含沙量卻很少,原因是:①;②。
(3)在潼關下游的干流上建設小浪底水利樞紐,其主要功能是。
(4)圖2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部分自然要素關聯(lián)圖,將下列選項前面的序號填入相應的方框內,使知識體系成立。
A.華北平原巨厚沖積層的形成B.農業(yè)生態(tài)條件的惡化C.植被破壞嚴重D.水土流失嚴重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F.“地上河”的形成G.黃土土質疏松H.降水集中,多暴雨I.華北地殼緩慢下沉J.渤海形狀基本未變
命題意圖:本題以黃河水系圖和黃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沿線變化圖為背景,分析黃河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水利樞紐的作用,考查學生讀圖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明確含沙量與水量和流速的關系,以及第(4)題中各要素的因果聯(lián)系。
解析:第(1)題,結合圖形及所學知識可知,黃河上游地段含沙量小,中游因流經黃土高原含沙量急劇增大,至下游河段,因為“地上河”流速減緩,泥沙沉積,含沙量又下降很快,故B曲線為含沙量曲線。第(2)題,青銅峽至銀川一段因處于干旱半干旱區(qū),降水少,黃河本身支流又少,且流經寧夏平原,地勢平坦,泥沙大量沉積,故含沙量小。第(3)題,從流量曲線和含沙量曲線可知,潼關以下河段水量大,含沙量大,建水利樞紐主要作用是防洪減淤。第(4)題,抓住D為“水土流失嚴重”這一點,分析因果關系可知,左三框為水土流失的成因,右框為水土流失的危害。
答案:(1)AB(2)①這一段河流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降水少、支流少、來沙少②流經寧夏平原時,地勢平緩,大量泥沙沉積。(3)防洪降沙(或防洪、減淤、防凌),確保下游安全
(4)左三框為C、G、H(可互換);中間一框為E;右上框為J;右下框為F。
探究點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黃土高原地區(qū)通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業(yè)技術措施”,實行“保塬、護坡、固溝”方針,進行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具體措施如下圖所示:
例2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為了加強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應退耕還林(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⑵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條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B.乙C.丙D.丁
命題意圖:本組試題以一幅地形模型示意圖為載體,突出考查考生獲取圖中信息,應用所學地理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解析:⑴抓主設問中的關鍵詞“為了加強水土保持”、“最應退耕還林(草)”,獲取有用信息:坡度最陡的耕地最應退耕還林(草),即可選出正確選項B。⑵抓主設問中的關鍵詞“灌溉條件最好的地段”,獲取有用信息:徑流量最豐富的河流沿岸地區(qū)即為灌溉條件最好的地段。由此選出正確選項D。
答案:⑴B?、艱
[變式訓練]讀黃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⑴—⑶題:
⑴關于下列地理事物變化特點,正確的是()
A.從④到①黃河的徑流量和含沙量都明顯遞減B.從③到①黃土的顆粒逐漸變細
C.從②到①是種植業(yè)向畜牧業(yè)過渡D.夏季氣溫從②到④逐漸升高
⑵對該地區(qū)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圖中a、b、c、d四地治理措施正確的是()
A.在d地打壩建庫B.在a地種草護坡C.在c地平整土地D.在b地修筑梯田
⑶當?shù)厝藗冊谶x擇修建窯洞地點時,圖中四地最合理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命題意圖:本題綜合的考查了黃土高原地區(qū)的等高線、自然環(huán)境環(huán)境、小流域治理等相關知識。
解析:⑴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處在很多地理事物的過渡地區(qū)。從②到①降水逐漸減少,因此農業(yè)由種植業(yè)向畜牧業(yè)過渡。⑵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方針是“保塬、護坡、固溝”即在塬面平整土地,在緩坡修筑水平梯田;在溝谷打壩建庫,根據(jù)圖中等高線的分布即可判斷只有A符合題意。⑶窯洞應建在向陽、背風(冬季風),等高線稀疏且排水較好的山坡處。因此丙地最合理。
答案:⑴C⑵A⑶C
一、單項選擇題
讀黃土高原景觀圖,完成1-3題。
1.黃土高原地區(qū)最主要的地貌特征是()
A.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B.地形崎嶇,溶洞廣布
C.地表破碎,千溝萬壑
D.地面坦蕩,一望無垠
2.造成黃土高原地區(qū)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為原因是()
A.露天采礦B.黃土質地疏松C.夏季暴雨集中D.植被破壞嚴重
3.黃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綜合開發(fā),針對圖中陡坡地貌,適宜采取的措施是()
A.平整土地,建立高產穩(wěn)產的基本農田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蓋率
C.修建水庫,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D.改善交通條件,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蝕的主要形式,我國的水土流失現(xiàn)象十分嚴重。黃土高原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水土流水最嚴重的地區(qū)。據(jù)此回答4~6題。
4.由于黃土高原地理環(huán)境的過渡性特征,使這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十分脆弱。下列有關黃土高原地理環(huán)境的過渡性不正確的是()
A.從平原向山地高原過渡B.從沿海向內陸過渡
C.從森林向荒漠過渡D.從農業(yè)向牧業(yè)過渡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黃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濕性②黃土高原地區(qū)夏季多暴雨③黃土土質疏松④森林破壞嚴重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自古以來黃土高原盛行的輪荒耕作制度引起的后果是()
A.土壤肥力得以恢復B.水土流失得到抑制
C.原生林、草場資源破壞貽盡,無法恢復D.林草生長更為茂密
讀“黃土高原局部地區(qū)等高線示意圖”,回答7~8題。
7.“筑起一條壩,活了一條溝”,指的是小流域綜合治理。圖中a、b、c、d四地最適合建壩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
8.下列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大力建設高標準水平梯田,確保水土不出高原②選育良種屬于生物措施③輪作套種屬于農業(yè)技術措施④塬面上平整土地,大力營造護林網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之一,讀黃土高原小流域綜合治理開發(fā)模式圖,回答9~10題。
9.小流域進行綜合治理的近期目標是()
A.徹底改造貧瘠的黃土
B.建立有機、高效的農林牧業(yè)生產體系
C.充分利用氣候資源
D.為大、中流域的治理提供經驗
10.下列符合圖中甲框含義的內容是()
A.貯水攔沙B.蓄水保土C.提高肥力D.充分利用光熱
魚鱗坑工程是為了減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錯排列、類似魚鱗狀的半圓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內蓄水,植樹造林,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種方式,它能夠攔截地面徑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因俯視形狀看起來像魚的鱗片一樣,所以叫魚鱗坑。讀圖甲、圖乙,回答11—12題。
10.如圖甲所示,適宜植樹的地點為()
A.①B.②c.③D.④
11.根據(jù)圖乙可知,坡面侵蝕強度最大的坡度約為()
A.15°~25°B.35D~45°
C.55°~65°D.75°~85°
讀黃土高原某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圖,回答12~14題。
12.該小流域綜合治理遵循的治理方針是()
A.貯水、改善、合理
B.保塬、護坡、固溝
C.蓄水、提高、充分
D.平整、營造、采用
13.小流域林草植被的主要環(huán)境效益是()
A.防風、固沙、滯洪蓄水B.蓄水攔沙、保持水土C.綠化美化、吸煙滯塵D.保塬護坡、固溝保肥
14.關于黃土高原小流域及其治理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小流域可看做是一個完整的地域單元
B.小流域可相當于黃土高原.上一條河流的整個流域
C.小流域可治理.主要綜合運用生物措施和農業(yè)技術措施
D.小流域不可治理,任其自然發(fā)展
二、綜合題
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據(jù)科學工作者對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的水土流失成因研究發(fā)現(xiàn),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目前總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材料二:陜西省綏德縣韭園溝,是黃土高原溝壑區(qū)的典型流域。在進行小流域治理時,通過開展水土保持工作,自然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水保、生態(tài)及社會效益。
材料三:黃土高原上韭園溝小流域治理縱剖面圖
(1)閱讀材料后,你得到哪些啟示?
(2)人為因素是否會造成自然因素的變化?舉例說明。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4)從客觀上講,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對環(huán)境的有利影響是什么?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對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6)從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類措施來看,圖示治理措施有哪些類型?
16.讀“黃土高原景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上可見,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導致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①黃土結構,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②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③地處自然災害多發(fā)地區(qū),、和泥石流等時有發(fā)生。
(2)根據(jù)下面“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huán)示意圖”的箭頭指向,將下列內容的序號填在圖中適當位置。
A.破壞植被,開墾荒地,砍伐森林B.人均耕地減少,燃料需求增加
C.擴大荒地開墾面積D.農作物產量下降
(3)為了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加強黃土高原的生態(tài)建設,改善環(huán)境?,F(xiàn)在該地已經摸索出許多成功經驗。一方面,采取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退耕等。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C黃土高原因水土流失嚴重,形成地表破碎,千溝萬壑的地貌特征。
2.D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其中人為原因是現(xiàn)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本題考查人為原因,因此排除BC選項,而長期以來濫墾濫伐造成的植被破壞嚴重是其最主要的人為原因。
3.B治理黃土高原必須從合理利用土地著手,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因地制宜地安排農業(yè)生產。在陡坡地區(qū),應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蓋率。在塬面上平整土地,在溝谷地區(qū)修建水庫。
4.C黃土高原地處從平原向山地高原過渡,從濕潤向干旱過渡,從森林向草原過渡,從沿海向內陸過渡,從農業(yè)區(qū)向牧業(yè)區(qū)過渡的地區(qū)。
5.C森林破壞嚴重不屬于自然原因。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與黃土本身土質疏松,直立性和吸濕性強以及當?shù)亟邓?、夏季多暴雨等有關。
6.C“輪荒”是指當開墾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盡之后,人們使棄荒,另擇較好的荒地開墾。如此方式長期進行下去,必然導致荒地面積的擴大,地面植被不斷破壞。所以,“輪荒”是一種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它破壞了地面植被,加大了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有機質、礦物質等養(yǎng)分大量流失,因此肥力很難恢復。
7.B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重點是保持水土,要保塬、護坡、固溝。“筑起一條壩,活了一條溝”,指的是“固溝”,即在主要溝道打壩建庫,攔泥蓄水,因此最適合建壩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是溝谷發(fā)育最為完整的b地。
8.B黃土高原的水平梯田主要是為了保持水土,通過改變溝壑縱橫的地表,來實現(xiàn)平整土地,減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水平梯田應在緩坡修建,考慮現(xiàn)有經濟發(fā)展水平,人口條件,水分條件和地貌條件,梯田不應作為黃土高原未來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方向;選育良種屬于農業(yè)技術措施。
9.B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重點是保持水土,開發(fā)利用水土資源,建立有機、高效的農林牧業(yè)生產體系。
10.B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護坡、固溝、保塬等功能,因此提高植被覆蓋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10.B魚鱗坑開挖流程:風鎬或小爆破成坑→槽內裝填種植土→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綠化→養(yǎng)護。所以②地點適宜植樹。
11.B從右圖可知,A、B之間侵蝕強度最大,對應的坡度約為35°~45°。
12.B圖中看出,寬闊的塬面上,條田縱橫;坡地上梯田環(huán)繞,林地、果園遍布;溝底有壩地,溝頭有防護措施,還有一些溝道中的溝邊埂,起到固溝的作用。該小流域在綜合治理中,采取了保塬、護坡、固溝的工程措施、農業(yè)技術措施和生物措施等。
13.D在判斷時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林草植被,二是黃土高原的環(huán)境效益,例如A、C項不符合條件二,B項不符合條件一。
14.A小流域相當于坳溝或河溝的溝道流域,據(jù)此可排除B項;小流域可治理,需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農業(yè)技術措施三者并用,據(jù)此可排除C、D項。
15.解析: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既與土質疏松、夏季多暴雨等自然原因有關,也與人類過度經濟活動導致地面植被遭到破壞有關。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為因素成為現(xiàn)代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帶來的主要是負面影響,但也產生了一些有利影響,如形成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水土流失帶來得危害非常嚴重,但如果人類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農業(yè)技術措施和生物措施,根據(jù)課本這三類措施的分類即可回答。
答案:(1)人為因素是現(xiàn)代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只要人類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
(2)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tài)、氣候都有一定的影響。如地表植被的破壞導致局部地區(qū)的氣候惡化等,黃土高原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即是例證。(其他舉例只要合理也可)
(3)土質疏松多暴雨
(4)在河流下游形成沖積平原,在河流入海處形成三角洲
(5)黃土高原地區(qū)土層變薄、土壤貧瘠,水資源減少等;下游地區(qū)河道泥沙淤積,形成“懸河”,旱澇災害加劇,河流兩岸土壤易發(fā)生鹽堿化;中游水庫淤積,調蓄河流徑流的能力(或綜合效益)降低。
(6)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16.解析:本題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答案:(1)①疏松②暴雨③滑坡、塌陷(2)上行BA下行CD(3)植樹種草還林草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地球的自轉及其意義復習教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高中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寫呢?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地球的自轉及其意義復習教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4講地球的自轉及其意義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地球自轉的基本規(guī)律
1.用自轉方向判斷南、北極: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此外還可通過海陸輪廓或經度判斷南北極。如果東經度數(shù)逆時針增加,則中心點為北極;如果東經度數(shù)順時針增加,則中心點為南極。
2.地球自轉速度:(1)極點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均為0;(2)除極點外,地表各點角速度相同,均為約15°/小時;(3)緯度越高,線速度越?。?4)赤道的線速度約為1670km/h;30°緯線的線速度約為1447km/h;60°緯線的線速度約為837km/h;其他緯度線速度計算:vφ=V赤道×cosφ(φ表示該地緯度);(5)同一緯度,海拔越高,線速度越大。
例1讀右圖,并根據(jù)要求完成以下問題:
(1)在圖中用箭頭標出自轉方向。
(2)比較并且說明在圖中A、B、N三點的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
(3)本圖中當A點自轉一周后又回到出發(fā)點時,所用的時間是多少?,叫做一個日。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恒星日和太陽日的區(qū)別,能夠很好的考查本探究點的要求,題目基礎但非常典型。
解析:要標出圖中的自轉方向,主要先明確南北半球,然后再畫出自轉方向。由于圖中給出了北極點N,故此圖所表示的是北半球,所以自轉方向應為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個問題的關鍵是要掌握線速度、角速度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兩極點既無角速度又無線速度的特點。其次要弄清楚A、B、N三點所在的緯度排列是從赤道到極點,由于角速度的分布規(guī)律是除兩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角速度都是相同的,而線速度的分布特點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因此,從角速度看A、B兩點相同,均為15°/小時,N點為0;從線速度來看,A最大,B次之,N為0。第三個問題要掌握地球的自轉周期及其長度。
答案:(1)略(2)AB兩點角速度相等均為15°/小時,N點為0。線速度:A點最大,B點次之,N為0。(3)23時56分4秒恒星
探究點二晨昏線(圈)與晝夜交替
1.晨昏線就是太陽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晝、夜半球的分界線
晨昏線由晨線、昏線組成,故又稱晨昏圈。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正球體,同時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線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晝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積應相等,也就是說,晨昏圈應為一個圓(切面應通過地心),并始終與太陽光線相垂直。
例2讀圖,在下面四幅圖的A、B、C、D四點中,處于黃昏的是()
A.甲—AB.乙—BC.丙—CD.丁—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不同光照圖中晨昏線的判讀方法,從而判斷黎明還是黃昏。
解析:判斷黎明、黃昏的方法是:先確定地球自轉方向,然后判斷隨著地球的自轉,某點將進入晝半球還是夜半球,前者為黎明,后者為黃昏。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從不同的角度看地球,會產生不同的光照圖,但沿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進入晝半球的就是晨線,進入夜半球的就是昏線;晨昏圈永遠平分赤道,因此晨線和赤道的相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是6時,昏線和赤道的相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是18時。
答案:B
探究點三時區(qū)的劃分和與區(qū)時
1.時區(qū)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心,向東向西各擴展7.5°,確定為中時區(qū)(零時區(qū)),向東依次為東一區(qū)、東二區(qū)、一直到東十二區(qū);向西依次為西一區(qū)、西二區(qū)、一直到西十二區(qū),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各占7.5°,合為一個時區(qū),稱為東西十二區(qū)(時區(qū)劃分如右圖所示)。
2.區(qū)時:每個時區(qū)占15個經度,以該時區(qū)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整個時區(qū)的統(tǒng)一時間,叫做區(qū)時,又稱標準時。零時區(qū)(中時區(qū))的區(qū)時稱為國際標準時間。
3.北京時間:我國通用的標準時,是120°E經線的地方時即東八區(qū)的區(qū)時,稱為“北京時間”。北京時間比北京(116°E)的地方時早約16分鐘。
探究點四地方時、時區(qū)與區(qū)時的計算
1.地方時的計算: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鐘/1°×兩地經度差
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如果所求地方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②經度差的計算:兩地在0°經線的同側,則兩地的經度數(shù)相減;兩地在0°經線的兩側,則將兩地的經度數(shù)相加。③計算地方時的步驟:a確定兩地的經度差;b確定兩地的地方時差;c確定兩地的東西方向;d代入公式計算。
例3(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重慶卷)本地北京時間6月22日6時左右日出,13時太陽高度角達到最大約83°,回答⑴-⑵題。
⑴該地最可能是
A.北京B.沈陽C.成都D.???/p>
⑵該地當天上午太陽高度角達到36°時,布依諾斯艾利(西四區(qū))的區(qū)時約為
A.6月21日9時B.6月21日21時
C.6月22日9時D.6月22日21時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區(qū)時的計算與應用,地方時的計算方法與之類似,應加以領會。
解析:⑴根據(jù)“6月22日北京時間13時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可計算出該地的經度約150°E,根據(jù)“6月22日13時太高度達到最大約83°“,可計算出該地的緯度約為30°26′N,因此答案選C。⑵根據(jù)該地北京時間6點左右日出(太陽高度為0°),13時達到正午,且正午的太陽高度為83°,可推算出太陽每小時約升高12°,當該地當天上午太陽高度角達到36°時,北京時間應該為6月22日9時,所以可計算出西四區(qū)的區(qū)時為9-(8+4)=-3時,即6月21日21時。
答案:⑴C⑵B
例4某地某日日出時,北京時間為8:00,日落時北京時間為20:40,該地經度為。
命題意圖:本題是針對本探究點第3個要點的考查,題目典型,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解析:據(jù)公式(日出時的北京時間+日落時的北京時間)÷2=當?shù)卣鐣r的北京時間,可以算出當?shù)卣鐣r的北京時間為14:20(8:00+20:40)/2,比北京時間晚2小時20分鐘,進而可以推知答案。。
答案:85°E
例5莫斯科某中學生搭乘專機于當?shù)貢r間7月21日8時從莫斯科(東二區(qū))機場起飛,北京時間21日19時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那么該同學乘坐的飛機飛行時間為()
A.11小時B.27小時C.9小時D.5小時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一種典型的航行問題的計算,這里用公式進行求解,方便且不易出錯,需引起學生的深入思考。
解析:出發(fā)地:莫斯科(東二區(qū));目的地:北京(東八區(qū));兩地時區(qū)差為6時,假設航行時間為x,打入公式:“出發(fā)時的區(qū)時±兩地的區(qū)時差數(shù)+航行時間=所求地到達時的區(qū)時”,即:7月21日8時+6+x=7月21日19時。從而計算出飛行時間x為5小時。
答案:D
探究點五日期界線與范圍的確定
1.日期變更線有兩條:⑴自然變更線:即地方是為0點的經線,此分界線不固定,有無數(shù)條。⑵人為變更線,又稱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和180°經線基本重合,但是有三處波折,具體需要查閱地圖冊落實。
例6(2011成都模擬)圖中MN為晨昏線,陰影與空白區(qū)域分屬不同的日期,讀圖回答問題。
如果上圖表示南半球,北京時間為()
A.0時B.8時
C.12時D.16時
探究點六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偏向
1.地轉偏向力:人們把使水平運動方向發(fā)生偏轉的力稱為地轉偏向力。它只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并不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
2.地轉偏向力的方向與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相垂直,北半球偏向右,南半球偏向左,其大小與緯度、物體運動速度成正比,即:緯度越高,偏轉越明顯。
3.影響:對行星風系、河流流向及河岸侵蝕與堆積、洋流的流向、鐵軌軌道的磨損程度等產生影響。
例7(2008年高考上海卷)用實驗模擬沿地表作水平運動物體的地轉偏向現(xiàn)象:甲同學打開傘,抬頭面視傘面內側,順時針轉傘;乙同學向轉動的傘面頂部滴紅墨水,并觀察紅墨水流動過程。據(jù)此回答⑴—⑶題。
⑴紅墨水在傘面上流動的軌跡為()
A.先偏右后偏左B.向右偏轉C.先偏左后偏右D.向左偏轉
⑵該實驗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擬出越過赤道后的地轉偏向現(xiàn)象②沒能模擬出緯向運動的地轉偏向現(xiàn)象
③未模擬出高緯向低緯運動的地轉偏向現(xiàn)象④傘面轉動與地球自轉的實際差別很大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⑶下列地理現(xiàn)象中,與地轉偏向力有關的是()
①上海至紐約飛行航線向高緯度方向凸出②南亞地區(qū)夏季風的形成
③直布羅陀海峽表層與底層水流方向相反④秘魯寒流在流動中呈離岸的趨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命題意圖:本題用模擬實驗的形式考查了地轉偏向力的偏移規(guī)律及其影響。
解析:⑴甲同學在傘面內側順時針轉動傘,乙同學從傘頂觀察傘則是逆時針轉動,類似在北極上空觀測,那么紅墨水的流動就類似北半球由高緯向低緯流動的河流,流動的軌跡應向右偏,B正確。⑵由上題可知模擬的類似由高緯向低緯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但赤道上和東西方向上的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沒有模擬出來,同時傘的轉動與地球自轉的差別也相差太大,選A。⑶上海至紐約的飛行航線向高緯度凸出是為了飛行最短距離,直布羅陀海峽的洋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異以及補償形成的,南亞的夏季風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轉形成的,秘魯寒流在南美西海岸由南向北流動,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轉呈離岸趨勢,所以選D。
答案:⑴B⑵A⑶D
一、單項選擇題
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上海綜合能力測試試卷)右圖是一張?zhí)煳膼酆谜呓涢L時間曝光拍攝的“星星的軌跡”照片。這些有規(guī)律的弧線的形成,說明了()
A.太陽在運動B.月球在公轉
C.地球在公轉D.地球在自轉
2010年廣州亞運會于11月12日在中國廣州進行,廣州是中國第二個取得亞運會主辦權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舉辦第11屆亞運會。廣州亞運會將設42項比賽項目,是亞運會歷史上比賽項目最多的一屆。廣州還在亞運會后舉辦了第十屆殘疾人亞運會。這是繼2008北京奧運會后,我國承辦的又一次國際體育盛會。據(jù)此回答2~3題。
2.在廣州亞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時,亞運會倒計時牌變換的瞬間,其倒計時天數(shù)將從( )
A.367天跳入366天B.366天跳入365天
C.365天跳入364天D.367天跳入365天
3.在下列以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中,若陰影部分表示2008年8月8日,此刻能正確表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時日期范圍的是()
20°W和160°E經線是東、西半球分界線。讀某日地球日照圖和某衛(wèi)星繞地球運動軌跡示意圖,回答4~5題。
4.如果此時赤道上東半球全部處在夜半球,則北京時間是()
A.3∶20B.15∶20
C.2∶00D.14∶00
5.該衛(wèi)星繞地球運動的周期是90分鐘。從上述時間開始,該衛(wèi)星連續(xù)飛行四圈后,右圖中最靠近晨線的城市是()
A.甲B.乙
C.丙D.丁
(2011屆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圖6為5月1日某時刻晨線上南北半球緯度度數(shù)相同的甲、乙兩地示意圖,δ為L1、L2兩條經線與晨線之間的夾角。讀圖回答6~7題。
6.如果甲地地方時為5時,則乙地地方時是
A.5時B.6時C.7時D.8時
7.如果δ數(shù)值越大,則甲、乙兩地
A.緯度越高B.時差越小C.白晝越短D.正午太陽高度越大
(2011湖北聯(lián)考)讀世界地圖,回答8~10題。
8.若AB為昏線,則H地的區(qū)時為()
A.6月21日6時B.6月22日6時
C.12月21日18時D.12月22日6時
9.若DF為晨線,則東半球內屬于22日的范圍可能是()
A.20°W向東至160°E之間
B.0°向東至180°之間
C.160°W向東至20°E之間
D.0°向東至160°E之間
10.當我國2011年新年鐘聲敲響時,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已進入2011年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011長沙模擬)2010年南非世界杯總決賽于當?shù)貢r間7月11日20:30在約翰內斯堡(26°S,28°E)開賽。上海的王先生要去約翰內斯堡觀看這場比賽。自上海經迪拜至約翰內斯堡,飛機飛行時間約為17小時。據(jù)此完成11~12題。
11.在下列假設的上海—約翰內斯堡的航班起飛時間中,王先生適宜選擇()
A.10日21:00B.11日3:30
C.11日7:00D.11日9:30
12.該場足球比賽過程中,下列地點日期發(fā)生了變更的是()
A.紐約(74°W)B.倫敦(經度0°)
C.布宜諾斯艾利斯(58°24′W)D.伊斯蘭堡(73°08′E)
(2010??谀M)讀圖,完成13~14題。
13.若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且M、N所在經線兩側為不同日期,則此時北京時間為()
A.0:00 B.8:00 C.16:00 D.20:00
14.若圖是地球側視圖,MN為赤道,圖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夜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將越來越長,則此時北京時間為()
A.3月21日3:20B.3月21日15:20
C.9月23日3:20D.9月23日15:20
15.(2008年高考廣東卷)圖中標注的北半球某河流兩岸六地中,在自然狀態(tài)下侵蝕較重的是()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二、綜合題
16.(2011銀川模擬)讀世界局部地區(qū)略圖,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1)連接東北亞與美國、加拿大西北部的航空線通常選擇安克雷奇作為中轉機場,選擇這條飛行路線的理由可能有哪些?
(2)A市游客張先生到達F市(經度約為122.5°W),在旅館住處上網想與在A市的李先生進行網上聊天,傳遞用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風景照分享旅途快樂。假定A、F兩市的工作時間各是當?shù)貐^(qū)時的8點~20點,在此工作時間內,兩人可以同時上網聊天的時段是:
李先生(北京時間)________;張先生(F市區(qū)時)________。
17.(2011福建寧德期末)讀下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問題。
(1)此圖以__________為中心,日期為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2)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____。
(3)圖中晨線是__________,昏線是__________。
(4)A、D、E三點的自轉線速度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為__________,有一發(fā)炮彈從D點射向乙點方向,炮彈將落在D、乙所在經線的__________(東或西)側。
(5)E點的地方時為__________時,C點的地方時為__________時,乙點的日出時間是__________時,日落時間是__________時。
(6)從甲到乙最短距離的行進方向是()
A.自東向西
B.先向東南再向東北
C.自西向東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7)此時全球與E點屬于同一天的地區(qū)所占的范圍()
A.等于1/2B.等于1/3
C.小于1/2D.大于1/2
18.我國某學校地理學習研究小組進行了一個豎直運動的物體有無偏向的地理實驗。該小組從35m高處豎直向地面落下一個鉛球M(如圖所示)。他們發(fā)現(xiàn),鉛球并不是豎直下落到O點,而是大約偏移O點11.5mm。根據(jù)你學過的地理知識和原理,完成下列問題。
(1)偏移方向
在實驗中,物體落下的位置應發(fā)生向(東、西)偏離O點。若在澳大利亞進行該實驗,應發(fā)生向(東、西)偏。
(2)偏移距離的大小
若在北京進行此實驗,偏移的距離應比在廣東?。ù?、?。粸閷で笃凭嚯x的最大值,你將會把實驗放在什么地區(qū)進行呢?。
(3)偏移的規(guī)律
根據(jù)(1)和(2)的結論,你發(fā)現(xiàn)物體豎直運動發(fā)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規(guī)律是。
(4)偏移的原因
我們知道了物體水平運動發(fā)生偏向的原因。試根據(jù)“地球運動”相關知識和原理,分析物體豎直運動偏移的原因。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時差不變,故B項錯誤;夾角變大,白晝變長,故c項錯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故D項錯誤。
找到兩人工作地方時間的交集。
答案:(1)距離較近;沿線有加油站可補充油料。
(2)李先生(北京時間):8點~12點 張先生(F市區(qū)時):16點~20點
17.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日照圈的相關知識,難度較小,仔細讀圖每小題比較容易解答。
答案:(1)南極點 12 22 (2)(23°26′S,90°W)
(3)AB BC (4)ADE 東 (5)12 18 3 21
(6)D (7)D
18.解析:本題以地理實驗考查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變化規(guī)律。
答案:(1)東東(2)小赤道地區(qū)
(3)在地球上,豎直下落的物體發(fā)生東偏;從兩極向赤道偏移距離逐漸增加。
(4)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高度為H的物體原有向東水平運動速度較地面大,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原來的慣性。當豎直下落時,物體將超前落在豎直下落的地點的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