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30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26詞二首。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26詞二首”,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6詞二首
教材: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單元:第六單元——豐富多彩的文化
板塊: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詞作情景交融、恬靜自然,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詞人描繪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yōu)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鄉(xiāng)土氣息,抒發(fā)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上闕寫夜景其實是烘托,下闕寫避雨才是詞作的旨趣所歸。
《如夢令》大意是講述詩人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陶醉,找不到回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入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
作者用語生動流暢,風格清新自然。詞作側重在寫景,融情于景。通過景物的描畫來抒發(fā)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chuàng)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藕”,掌握“鵲”和“藕”兩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詞,讀出詞的節(jié)奏和韻味。背誦課文。
3.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結合詞句掌握生字新詞。
2.通過對詞的理解,感悟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詞的學習、意境的感悟,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與熏陶。
4.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閱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的意境,借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中國古詩詞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重難點分析:
l本文的重點是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詞句的含義。通過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誦讀,并為他們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氛圍,讓他們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讀,在美讀中編創(chuàng),從而使閱讀、理解、積累、運用這一學習流程循序漸進,在閱讀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進而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中國古詩詞的美好情趣。
l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難點。五年級的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對照注釋,已能大致理解詞的意思,但由于年齡、閱歷的限制,使其不能深刻理解詞人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必須結合詞人的生平背景,教師適當?shù)刂笇肺?,才能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感。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一)課件出示《清平樂·村居》。
(二)學生背誦。
(三)記得這首詞是誰寫的嗎?(南宋詞人辛棄疾)
(四)課件出示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五)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作者學習他的另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六)課件出示理解題目:“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山道中”是詞的題目名。
(七)課件出示教師介紹黃沙道。
二、初讀詞作,初步感悟
(一)自己放聲讀一讀,讀通,讀順。
(二)指名朗讀,并讓學生作出相應的評價,教師隨機引導學生讀出這首詞的節(jié)奏。
(三)讀詞的時候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jié)奏,讀出味道。課件出示配樂范讀。
(四)女生男生賽讀。
(五)全班齊讀,邊讀邊想:
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夜晚?課件出示
三、走進文本,讀中悟意
導入:就在這樣的夜晚,作者看著,聽著,聞著,還想著……那么他到底在看著什么?聽著什么?聞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一)默讀課文,學生自主學習。
課件出示閱讀提示:
1.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詩詞大意。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2.此時此刻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或想到的是什么?
(二)全班交流,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點撥。
1.隨機解釋個別詞語。
2.相機出示下列語句。
課件出示語句賞析1: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p>
誰還從這一句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
多美的月夜啊,詞人深情地贊嘆——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
多美的月夜啊,我們深深地贊嘆——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
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烏啼”的場面,讓我們再次感受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
課件出示語句賞析2: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p>
教師引導:
你還看到、聽到或聞到了什么?
此時此刻,鼻聞著稻花的馥郁芳香,耳聽著歡快的交響曲。詞人擁有怎樣的心情?
作者行走在黃沙嶺的道途之中,沐浴著清風、明月,嗅著晚風送來的稻花的清香,那種輕松與愉悅之情已經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從心湖之中溢出來,流淌出來。他會想些什么呢?
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語句賞析3: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苯處熞龑В?/p>
你還看到、聽到或聞到了什么?
再次讀這句詞。
課件出示語句賞析4: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教師引導:
你還看到了、聽到了什么?
從這句詩,你想到了哪句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詞人此時此刻有怎樣的心情?(轉急為安、興奮不已、激動萬分……)
你是從哪里發(fā)現(xiàn)的?
請你帶著詞人此刻的心情,再讀這一詞句。
四、品讀詞作,讀中悟情,欣賞詩詞意境
(一)課件出示先配樂,后畫面展示。
(二)仔細品讀,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此時此刻,你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三)配樂寫話。
教師導語:此時此刻,老師知道你們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請你拿起筆,靜靜地想,靜靜地寫,寫下那動人的畫面。(教師巡視指導)
(四)畫面取名。
1.給自己的文字取名字。
2.交流討論:江南夏夜圖、山村夏夜美景圖、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
(五)師生齊讀(或背誦)整首詞,整體感知。
五、拓展延伸
(一)在這首詞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怎樣的文筆,怎樣的風格?(清新歡快、豪放)
(一)由于詞人的生活遭遇,他的詞風有時又沉郁頓挫、悲壯激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六、請你選擇喜歡的一項作業(yè)
(一)請把這首詞中你最欣賞的詩句寫下來。
(二)如果你想畫,拿起你的畫筆,畫一幅簡單的夜行黃沙道圖。
(三)課外收集感興趣的宋詞、元曲,并背上幾首。
(四)學完這首詞,如果你也想寫詩,那就大膽地行動吧!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激趣導入
(一)背誦《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復習該詩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今天我們再學一首詞《如夢令》,看看和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三)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李清照。
(四)出示課件教師總結補充。
(五)我們已經大略地了解了一下李清照,那大家想知道她此生最難忘的一次少年時經歷是什么嗎?
二、讀準詞句,初讀感知
(一)自由朗讀《如夢令》一詞,出示自讀提示
1.仔仔細細讀上兩遍,把生字和多音字讀準。
2.同桌對讀,相互檢查。
(二)指名讀《如夢令》,其他同學注意聽,找出生字和多音字。
(三)“興盡”的“興”是多音字,“藕花”的“藕”是個生字。
(四)齊讀“興”和“藕”字。
(五)齊讀句子“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六)再讀《如夢今》。出示自讀提示想想每句中該如何停頓,用何種語氣?
(七)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的停頓和語氣。
(八)教師相機指導讀法。
三、感悟詩情,品讀賞析
(一)出示課件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請同學們做一個有心的小聽眾,感受老師對這首詞的理解。
(二)了解詞作背景和大意。
這首詞是描寫作者少女時代同閨中密友一次游玩的經歷,這在講究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時代是極為難得的!
(三)課件出示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閱字典或詢問老師。
(四)感悟詩情,想象畫面。
(五)這首詞大概是什么意思?
(六)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讀一讀。
四、想象畫面,美讀感悟
(一)分句理解,想象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
(二)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課件教師相機追問:
日暮下的小溪涼亭會是怎樣的美麗?亭中的姐妹們又在做些什么?河塘深處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是什么驚飛了鷗鷺?
(三)這么美的景色,誰忍離去,讓我們帶著“余興未盡”之情讀一讀。
(四)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畢竟天色已晚,而這搖櫓而歸的途中作者留下什么?帶走了什么?
(五)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指導背誦。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的心情,試著背一背這首詩吧!
五、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一)少年時的記憶總是美好的,同是溪上泛舟,讓我們再來看李清照的另一首詞《武陵春》。出示課件
(二)這次泛舟作者的心情如何?
(三)同樣是泛舟,此時作者憶起昔日的溪亭之游,心中會有何感受?
預設:留戀、懷念……
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這首詞。
六、教師小結
課堂的引入以四年級學過的《清平樂·村居》為突破口,既可以鞏固已有的知識,又可以把課堂帶進詩詞的意境,很自然地過渡到作者。
通過資料,學生進一步了解辛棄疾,為學生理解詩詞做好鋪墊。
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可以幫助學生領會詞人的心境。
學會整體觀照,揭示詩歌的意境,是古詩學習的重要門徑。優(yōu)秀的詩詞是句斷意連的,在似斷非斷的變化中品讀,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
學生在詩句的朗讀中,用“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夜晚?”這個問題從整體入手解讀古詩,揭示了詞的意境。意在鋪墊當時的背景,把握情緒基調、營造解讀期待。
情感是詩歌的生命,解讀該詞之難,難在一個“情”字。感悟詩人之情,需要讀懂詩詞的景,用“就在這樣的夜晚,作者看著,聽著,聞著,還想著……那么他到底在看著什么?聽著什么?聞著什么?想著什么呢?”這一問題統(tǒng)領課堂,借助注釋和已有的知識讓學生充分感知、體會和領悟。追求教學的深意并不容易,但通過問題的創(chuàng)設,詞人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自然地從詞句中涌現(xiàn),思路層層深入,詞的意境似乎就在學生眼前。
點撥學生透過詞句體會詞人的情感,鮮明地感受到詞人的喜悅之情。此情此景,讓學生感同身受、切己體察。激情誦讀,讓學生感同身受,對詩詞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
課堂教學在自主閱讀鑒賞中體現(xiàn)了閱讀的主體性,設計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和讀悟教學法。
詩詞的教學也是語言整合的過程。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寫下自己頭腦中的畫面,既是遵循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原則,也是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復現(xiàn)優(yōu)美的意境中,其中的意象一一浮現(xiàn),通過寫進一步加深對詩情的領悟,最終完整地感悟到詩性??梢哉f是情由景生,由景悟情,真正實現(xiàn)詩詞教學的目標。
通過比較兩首詞的風格,大致了解兩位詞人豪放詞風的異同。讓學生的認識相對深入。
從復習回顧入手,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渴求知識的欲望,為進入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把詩詞讀通、讀順。掃除生字詞的障礙,是理解課文內容、感知語言情境的基礎。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在老師的朗讀中充分感受課文的意境,體會文字的美妙,一種對美的追求悠然而生,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出讀的欲望。
教師結合詩人的生平背景,適當?shù)刂笇肺?,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感。
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誦讀,為他們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氛圍,讓他們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讀,在美讀中編創(chuàng),從而使閱讀、理解、積累、運用這一學習流程循序漸進地體現(xiàn)出來。
體會詞的意境,借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中國古詩詞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詩詞教學要做到“三拓展”:把詩文讀寬,把詩文讀深,把詩文讀美。通過推薦閱讀,有效地做到了把詩文讀寬、讀深、讀
延伸閱讀
冀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 了解古詩的主要內容,體會兩首古詩中所蘊涵的朋友之間的深情。
3、 正確認讀本課十五個生字,會寫八個。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體會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難點:
從所蘊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具準備:
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動畫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介紹李白
1. 板書李白
師:李白這個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誰來介紹一下?
2. 學生談對李白的了解。
3. 請學生背誦李白的詩。
二、導入《贈汪倫》
以課件展示王倫寫給李白的信,激趣導入文本。
三、學習古詩中的生字、新詞。
1. 理解題目。
2. 課件出示詩配畫欣賞。
3. 自讀詩,老師提醒學生把字音讀正確。
4. 指名讀。
5. 學生自學生字。
6. 交流:你怎么記?
7. 去掉拼音讀詩。
8. 配合課件讀。
四、游戲:找朋友(邊唱邊表演)
五、理解古詩的意思。
1. 學生自己理解。
2. 師生交流。
師引導:汪倫送行,李白知道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理解忽聞)
想象:他們兩個在分別時可能會說些什么?做寫什么?
學生談對李白的了解
學生自己理解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為更好地學習課文打基礎。
幫助學生在語境中認識生字新詞,有利于記憶。
以贈送給學生《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方式結尾。
3. 有感情地朗讀。
六、以贈送給學生《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方式結尾。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設計同上。)
*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客、遍、深、弟四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
*課外延伸
1、讓孩子課下去搜集有關朋友深情的古詩。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有感情地朗讀
充分調動學生情感體驗,發(fā)揮想象,體會老朋友在分別時的深情。
讓孩子們進一步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使孩子們更加珍惜朋友之情,
滬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革命烈士詩二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鈥湽?、胚x⑶?、坤、罕鈥?,粛獯鈥溓?、躯、棺、胚x⒛妗⒌?、罕鈥潯?/p>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練、形象的特點。培養(yǎng)閱讀詩歌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革命者為捍衛(wèi)信仰和尊嚴不惜犧牲的偉大精神。了解詩的寫作背景。
教學重點:
揣摩兩首詩藝術上的不同風格。
教學難點:
學習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了解他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許多革命戰(zhàn)士在與敵人作斗爭時被捕。在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下,他們沒有低頭,他們用手中的筆抒寫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追求。今天我們就來誦讀欣賞兩首革命烈士的詩。
2、板書課題、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囚歌》,體會創(chuàng)作意圖
1、學生互相交流詩題的含義
師:鈥溓翕€澴執(zhí)幼中紊峽?,人被水€賂咔澆艚粑ё?,染岧中之鸟,失去纂s傘b€溓翕€澋囊饉際前訝斯卦詡嚶鎩b€溓舾椏€澰詒疚鬧父錈咴詰腥思嚶鐨吹氖琛?/p>
2、揭題、解題
(1)師: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么環(huán)境下寫的?
教師介紹時代背景。出示葉挺圖片。
(2)師:大家是否了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的斗爭事跡?請向大家介紹。
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的高尚品質。
補充:葉挺是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出任新四軍軍長。同時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后,開展游擊戰(zhàn)爭。1939年5月,在皖中(安徽中部)主持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后,建立抗日根據(jù)地。1940年10月初,日軍進犯皖南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他指揮軍直屬隊頑強苦戰(zhàn),將敵擊退。1941年1 月鈥溚钅鮮鹵溻€澲斜還竦晨堊喝胗謨行聰掠忻擬€溡鍛η舾椏€潯V鋇嬌谷照秸だ螅泄倉醒胗齲?946年3月4日獲釋。
說明:學生的生活實際,與那個戰(zhàn)亂不休的年代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教師適當?shù)匮a充介紹一些皖南事變的歷史背景,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更能體會葉挺將軍英勇的革命壯舉。
3、自由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
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記號。
(2)初步解決疑難問題。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么樣的人?
三、精讀感悟,深入學習
1、指名讀《囚歌》一至四行。引導學生體會鈥溛私齙拿漚羲牛放雷叩畝闖賠€潯?/p>
2、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再指名連貫說說體會。
(鈥溛私齙拿賠€澲父錈咚叩牡纜貳b€溛放雷叩畝粹€澲賦雎舾錈?、硿Z笨沙芘淹降耐督抵貳#?/p>
3、從這四行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出革命者的處境怎樣?
(敵人對其威逼利誘,一面是釋放,給與自由的承諾,另一面則是酷刑的折磨。)
4、想一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憤怒 對叛徒的厭惡的感情)
教師小結:這四行詩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威逼利誘的卑劣手段和丑惡嘴臉。當時擺在獄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鈥斺€敿嵴瓴磺馕蹲攀プ雜繕踔遼懷淶迸淹健⒊雎舾錈?,将得到鈥溩雜赦€?。选择哪一条录徹?作者灾X逯漣誦惺錈魅返刈髁嘶卮稹?/p>
5、輕聲讀五至八行,思考: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作者態(tài)度怎樣?
(革命者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看穿敵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誘,革命的氣節(jié)堅定不移)
6、第四、五行中的兩個鈥溩雜赦€澯惺裁床煌坑鐘惺裁聰嗤Γ磕母齟時澩锪慫哉孀雜傻奶齲?/p>
(作者想得到自由,從鈥溈釋€澮淮士闖鱟髡叨宰雜傻鈉惹邢M?/p>
7、體會關鍵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鈥溛銥釋拋雜桑疑釕畹刂棱€斺€斎說納砬蹌艽庸范醋永錙萊鱺€澱庖瘓潯硐至聳裁矗?/p>
板書:堅貞不屈
說明:第1節(jié)詩,教師抓住幾組鮮明的對比,展開教學。重點句鈥溛私齙拿漚羲?,为狗湃R齙畝闖賠€澲校?鈥溔蒜€澯脞€湽封€?、鈥溍賠€澯脞€湺粹€?、鈥溄羲€澯脞€湷€?,由又O拭韉姆床?,芯曢W聳畝撈胤綹?。謸]幸佳私庹庵侄員鵲男捶捌湟庖?,他们才能更好地理金Q渲猩釕畹哪諍?/p>
8、自學第二節(jié),總結學法
(1)出示自學提示
讀全詩鈥斺€斨室赦€斺€斃斫庵氐憒示溻€斺€斉忖€斺€斕寤岣星?/p>
(2)自讀課文、討論交流:你覺得這一小節(jié)哪句寫得好為什么?
(3)師:鈥溣幸惶燾€澲甘裁囪囊惶歟庫€溄意€︹€σ黃肷盞翕€澓外€湹玫接郎€澝藶穡課裁矗?/p>
(4)試講詩意。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維護了誰的尊嚴?
師:作者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燃燒起來,把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牢獄一起燒毀,他雖然在革命斗爭中犧牲了,但他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為之奮斗的共產主義事業(yè)是萬古長青,永世長存的。表達了作者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tǒng)治的憤慨,堅信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獻身的決心。
小結:這是被囚革命者的信念、意志、人格、生命價值的記錄。
板書:獻身革命
9、有感情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拓展
(一)自讀《我的鈥溩園租€澥欏罰芙嵫Х?/p>
1、自由讀,交流初讀后的感受。
2、學生質疑。
(二)精讀感悟
1、再讀詩歌,細細品味,思考:他們?yōu)槭裁粹€湺宰潘勞齜派笮︹€潱?/p>
2、學生討論: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要革命,要扭轉顛倒的乾坤,要打倒不合理的一切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
3、師:鈥湼叱杪裨嶠彝醭€澅硎舅嵌愿錈性躚娜鮮叮?/p>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明:在第二首詩的處理上,教師可以適度鈥湻攀肘€?。通过学生的自学,綔o鞲惺?,让他们易庉已有惦y熬?,讜炓睗玩|?/p>
五、復習鞏固
出示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你覺得哪些詩句最讓你感動?
2、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再說說所填詞語的意思。
緊鎖著,
敞開著,
鈥︹€?/p>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________,
將我連這________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
3、背誦其中的一首詩歌。
六、拓展練習
出示
1、像詩歌中這樣的革命烈士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課后搜集資料,準備召開故事會。
2、寫幾首小詩,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板書設計:
堅貞不屈
囚歌 葉挺 自由 永生
獻身革命
2016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冀教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16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冀教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2016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冀教版)
炎炎的夏日過去了,我們迎來了新的學期,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也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語文教學任務,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努力改正他們的缺點,使他們在語文學習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達到滿意的效果?,F(xiàn)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計劃如下:
一、本班學生現(xiàn)狀分析:
本班有學生32人。多數(shù)學生遵守紀律,能夠自覺學習,在記憶生字、組詞等基礎知識方面掌握較為牢固,能夠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大部分學生愛讀書,有學好的愿望。但是,在完成本學期教學任務方面存在些不利的因素:學生上課發(fā)言不大膽,思維放不開,答案沒有自己的個性;口語表達能力不強;在作業(yè)方面,有的書寫不認真、審題不認真;另外,個別同學自制力比較差,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本學期需要加強對他們的管理;閱讀和作文也是學生的一個很大的弱項。在本學期,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準備在繼續(xù)實行小組競爭機制的基礎上,加強閱讀和作文練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指導思想:
隨著新課標、新教材的相繼使用,語文教學要實現(xiàn)“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轉變,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以整體推進課程改革為核心,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并以之為指導,深化課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重新認識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它在小學教育階段的地位、作用,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和要求。要積極地進行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方法的改革,積極地進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編排注意內容的整合和訓練的循序漸進,全冊課本安排了6個單元。每單元安排閱讀課文2至3篇,共有30篇。每單元安排“習作”1篇,6篇,增加2篇,共8篇。每單元安排“綜合訓練”1個,共6個,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150個。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聽寫檢測,也可以就“詞語積累”中的詞語。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愛好。
四、教學要求
1、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
2、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培養(yǎng)獨立識字能力。準確認讀200個生字。能夠按筆順正確默寫生字150個。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5、能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了解主要內容。逐步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外閱讀的習慣。
6、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
五、教學措施
1、在課文教學過程中,加強“積累——領悟——運用”,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2、作業(yè)的布置注意目的性、科學性、伸縮性、計劃性。加強對作業(yè)的檢查、批改,讓學生及時改正作業(yè)中的錯誤。
3、注意閱讀教學的方法:重要的是“把閱讀的時間交還給學生”。多讓學生朗讀,啟發(fā)他們想象。既致力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又注意向課文外延伸。
4、教師做好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教師的表率,首先是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其次是愛學習、會學習。
5、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向40分鐘要質量,突出主體地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6、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課余時間,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指導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習慣。多寫讀書筆記,多練筆。
7、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培養(yǎng)合作意識,培養(yǎng)一批有核心地位的小組長,以帶動其他學生共同學習,并開展好小組合作和競爭。
8、夯實基礎,檢查生字和認讀字,采取新帶舊的方法,隨時聽寫;檢查朗讀和背誦,采取組長檢查,教師抽查的方法。
9、堅持每周進行練筆活動,做好講評,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冀教版)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冀教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冀教版)
一、看拼音寫漢字。
cānɡsānɡjiànkānɡliútǎngdiànjì
()()()()
nuóyízhēnxīqínxiánfùráo
()()()()
二、選擇正確讀音打“∨”。
淙淙(cónɡzónɡ)召開(zhàozhāo)勁竹(jìngjìn)
哭泣(qìtì)倔強(juèjué)徘徊(huáihuí)
三、形近字組詞。
惜()裸()跨()
錯()棵()挎()
挪()滄()饒()
哪()槍()澆()
四、選擇填空,把正確的序號填在()里。
①比喻②擬人③夸張④排比
1.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2.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xiāng),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3.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過去了。()
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詞語小超市。
五彩()()()門()戶()()跋涉
()()可見()()不能()()如茵
()()沉璧大()?。ǎ?/p>
六、課文精彩內容我知道。
1.百川東到海,.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是無限的?!边@是的錚錚誓言。
3.,有再來的時候;,有再青的時候;,有再開的時候。
4.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在懷念,在思索。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表達出,抒發(fā)了.
5.老師常常用《漢樂府.長歌行》中的“,”的詩句告誡我們,要趁年輕,好好努力,不要到老留下悲傷。
6.《匆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
7.《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
8.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
七、讀句子,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解釋,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擁:①抱。②(人群)擠著走。③擁護。④圍著。
1.大家一下子擁到前邊去了。()
2.一群青年擁著一位老師傅走出來。()
3.很久沒見面了,我們相擁而泣。()
4.我縣堅持常年開展擁軍優(yōu)屬活動,不遺余力地支持部隊建設。()
密:①距離近②不公開③關系近,感情好
5.他終于解開了這個秘密。()
6.我們的黨和群眾,歷來都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八、口語交際。
小文不小心摔傷了腳,住進醫(yī)院。你到醫(yī)院看他,想想你可能說些什么?把你要說的話寫出來。。
九、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一)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p>
1.這段文字節(jié)選自,作者。
2.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
請寫出兩句有關這方面的名言、警句:
(二)一個美麗的故事
有個塌鼻子的小男孩,因為兩歲時得過腦炎,智力受損,學習起來很吃力。打個比方,別人寫作文能寫三四百字,他卻只能寫三五行。即便這樣的作文,他同樣能寫得美麗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課,題目是《愿望》。他極其認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極其認真地寫,那作文極短:我有兩個愿望,第一個是,媽媽天天笑瞇瞇地看著我說:“你真聰明?!钡诙€是,老師天天笑瞇瞇地看著我說:“你一點也不笨?!?/p>
于是,就是這篇作文,深深地打動了他的老師,那位媽媽一樣的老師不僅給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帶著感情朗誦了這篇作文,還一筆一畫地批道:你真聰明,你的作文寫得非常感人,請放心,媽媽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老師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大家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
捧著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鵲。但他并沒有把作文本拿給媽媽看,他是在等待著一個美好的時刻。
那個時刻終于到了,是媽媽的生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別早,把作文本裝在一個親手做的美麗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畫著一個塌鼻子的男孩兒咧著嘴笑得正甜。他靜靜地看著媽媽,等著媽媽醒來。媽媽剛睜開眼醒來,他就甜甜地喊了聲“媽媽”,然后笑瞇瞇地走到媽媽跟前說:“媽媽,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給您一件禮物?!?/p>
媽媽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說著雙手遞過來那個大信封。接過信封,媽媽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著這篇作文,媽媽的眼里涌出了兩行熱淚,然后一把摟住小男孩兒,摟得很緊很緊,仿佛他會突然間飛了似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損,但愛永遠不會,它朝氣勃勃,永遠開著明媚的花,結著芳香的果。
1.給下面畫線的字注上拼音。
塌()鼻子咧()著嘴明媚()
2.給下面的比喻句打上“√”。
捧著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鵲。()
(媽媽)一把摟住小男孩兒,摟得很緊很緊,仿佛他會突然間飛了似的。()
3.請你對文中的主人公做個評價吧!3分
智力受損的塌鼻子小男孩:
那位媽媽一樣的老師:
小男孩的媽媽:
4.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個故事。
十、作文。
生活中,我們一天天在長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請你寫一寫成長過程中懂得的某一種生活道理。題目自擬,字數(shù)400左右。
五年級上冊冀教版語文第二單元測試卷(2)
一、拼音寫字我最棒。(6分)
Juéjiàngshūtanqīpiàn
()()()
bīnfēnkāngfùbàgōng
()()()
二、我會填同音字。(6分)
shān()然()川()板
líng()俐()巧()瓏
三、我會按要求組詞。(8分)
1.給下列字加個偏旁變成新字,再組詞。
舌()那()
予()無()
2給帶有下劃線的字的另一個讀音組詞。
倔強()奇怪()
樂曲()美好()
四、詞語分類。(9分)
愁眉苦臉粉妝玉砌月光如銀碧草如茵
喜出望外悵然若失桃紅柳綠郁郁寡歡
明月高照
1.描寫景物的:
2.描寫任務情緒的:
五、補充詞語,并任選兩個造句。(5分)
伶伶()()()門()戶數(shù)以()()
五彩()()()()滄桑動人()()
勢()可()無邊()()
六、詞語選擇我能行。(6分)
①珍惜②珍愛③愛惜④默默⑤潺潺⑥緩緩
1.集體榮譽我們很()。
2.有些人對待生命不懂得()
3.我們要()光陰,努力學習。
4.琴聲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流淌。
5.當小溪的()流水從我伸開的手指縫間通過時,我會興奮地陶醉在歡樂之中。
6.在()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
七、句子七十二變。(按要求完成句子)(5分)
1.用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合并下面的句子。
李老師今年五十多歲了。李老師精力非常旺盛。
。2.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仿寫句子)
3.我聞到了芳香。(擴句)。
4.走向我生活微笑著(連詞成句)。
5.《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獨奏曲。(改為反問句)
八、口語交際。(5分)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放慢腳步還是應該珍惜匆匆流逝的時光,加快腳步?。
九、課文精彩內容回顧。(11分)
1.過去的日子如;如,被。
2.我能寫出雷鋒的一句名言。
3《長歌行》的后四句是:,?,。
4.《二泉映月》一文表現(xiàn)了阿炳的精神。
5.《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文作家呼吁我們:
十、閱讀小天地。(19分)繁星
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xiāng)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fófú)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時,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門,每晚我打開后門,便看見一個寂靜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那時候我正在讀一些關于天文學的書,也認得一些星星,好像它們常常和我談話一樣。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shù)半明半昧(weimei)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shù)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1.選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2分)
2.寫出詞語的反義詞。(2分)
靜寂——()模糊——()
3.畫線句子用了修辭方法。(2分)
4.短文開頭一句所起的作用是。
5.用“”畫出“我”由看星空而產生的聯(lián)想的句子。(9分)
十一、習作樂園。
“以感動”為主題寫一篇習作。題目自擬。(20分)
9 詞二首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9 詞二首,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1.認識5個字,會寫6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3.了解詞的內容,由《憶江南》體會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熱愛之情;由《清平樂》感受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安適悠閑以及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關資料,閱讀有關詞作,激發(fā)學生學習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與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理解這兩首詞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準備
1.投影。
2.范讀磁帶、配樂磁帶。
3.搜集有關兩首詞及作者的資料。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憶江南
一、詩詞對照,導入課題。
1.出示詩歌,學生自由讀議。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這些詩句都是寫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歷代文人騷客所吟唱歌詠的,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寫江南春景的詞,題目是《憶江南》。(板書課題)
出示文本,讀一讀,比較詩詞有什么不同。
3.簡介詞及詞牌名。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詞有各種不同的詞牌,比如:“憶江南”“漁歌子”。我們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這首詞,詞牌名原是“謝秋娘”,自從白居易用“憶江南”為題填了三首詞之后,詞牌名就由“謝秋娘”變成“憶江南”了。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通過課前預習,你了解了哪些有關本文的知識?(學生參照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老師適當補充。)
1.作者簡介: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的詩大多反映中唐社會生活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現(xiàn)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白居易還是詞創(chuàng)作的有力推動者,《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發(fā)展開拓了道路。
2.朗讀情況:注意“諳”讀作ān;最后一句讀出反問的語氣。
3.詩意理解。(學生根據(jù)預習情況自由說。)
4.提出不懂的問題。(能解決的互相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簡要板書,留待課中解決。)
三、朗讀感悟,理解詞意。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帶著以上問題,分組讀課文,小組內進行討論。
2.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探究。
(1)江南好
結合以前學過的有關江南春景的詩詞想象:一個“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鶯歌燕舞、綠柳紅花……)可以換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為什么?從這個“好”字,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贊美、向往)
這正是作者憶江南的原因。
(2)風景舊曾諳
諳:熟悉。這兒風景之好并不是傳聞,而是作者親身體驗、親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青年時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shù)牧私?。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即六十七歲時,寫下了包括本首詞在內的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作者寫江南好,重點寫了什么?(江花、江水)運用了什么方法?(比較:紅勝火;比喻:綠如藍)
這種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也可以見到,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4)能不憶江南?
這是個什么句子?(反問句)再讀體會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和懷念,把讀者也帶入了無限遐想之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江南真美呀,那兒的風景我曾經非常熟悉:太陽升起,江邊的野花比火還紅艷,春天來了,江水碧綠見底,如同藍草一般。這能不讓我回憶起江南嗎?
4.指導背誦。
(1)再讀體會。
(2)根據(jù)詩意想象畫面。
四、閱讀拓展,深入賞析。
白居易的《憶江南》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為后人吟詠贊頌,那么這寥寥數(shù)語為何能成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三首《憶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3.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學生反復讀,老師作簡要介紹。
五、作業(yè)。
1.朗讀、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并把想象的畫面畫下來。
板書設計: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紅勝火
能不憶江南?
江水綠如藍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每首詞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這節(jié)課我們又將學習南宋最負盛名的偉大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繼續(xù)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魅力。(板書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清平樂村居》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呢?
1.自讀。請同學們自己反復讀讀課文,想一想,這首詞描寫了什么地方什么樣的情景?
(1)學生說,引出“村居”。
(2)學生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簡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師補充:辛棄疾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主張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對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隱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饒地區(qū)),在這期間他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就是其中之一?!扒迤綐贰笔窃~牌名,這首詞還有一個題目就是“村居”,即鄉(xiāng)村農家居住的地方。
2.聽讀。我們來聽聽錄音朗讀,然后模仿錄音朗讀。
3.學生再練讀。
4.指名讀。注意“媚、媼、剝”三個字的讀音。
5.自由練讀課文,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2)出示字詞卡,指名認讀。
疾茅檐雞籠剝蓮蓬
⑶寫字指導:“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筆“撇”;“蓬”字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半包圍結構。
三、細讀,理解詞意。
同學們,詞和詩一樣,語言十分精練。我們要想理解這首詞講了什么意思,必須得弄明白每個字、詞的意思,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詞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1.自學思考。
2.討論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江南農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醉:作者被這恬靜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所陶醉。
吳音:吳地的方言即南方鄉(xiāng)音。
相媚好:聽到用吳地方言對話的聲音,倍感親切悅耳。(誰在說話?翁媼:分別指老年男子、老年婦女。想象:他們會聊些什么呢?)
這里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正當我陶醉于這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中時,突然聽到有人用南方鄉(xiāng)音交談的聲音,多么柔和而親切啊。循聲看去,原來是一對滿頭白發(fā)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聊天,他們這么溫馨愜意,親密無間,到底是誰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樣?他們與下片的幾個人物有什么關系呢?
3.討論下片。
(1)讀下片。
(2)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躺著剝蓮蓬。)
你最喜歡哪個孩子,為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大兒子和二兒子在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小兒子年齡最小,這里特別寫到的是他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樣子,生動傳神,一個“臥”字,表現(xiàn)出了小兒“無賴”的神態(tài)。)
4.再讀這首詞,說說你感覺這戶農村人家生活得怎樣?(是啊,鄉(xiāng)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熱愛與向往,也寫得這樣意境優(yōu)美、情趣盎然。)
四、品讀,領會詩情。
1.配樂再讀詞,你感覺到詞中哪幾處寫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學生說,并講講為什么。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xiàn)出來嗎?
3.展開想象,描述詞境。
(1)多幸福的鄉(xiāng)村生活??!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請同學們選取課文中描寫的一個情景,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寫出來,或者選用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評價。
(3)小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chuàng)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歡、而且非常熱愛、向往、羨慕。讓我們走入作者的內心同作者一起飽含深情地朗誦這首詞。
五、賞讀,拓展延伸。
清平樂(辛棄疾)
春宵睡重,夢里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辛棄疾)
柳邊飛鞚(kng),露濕征衣重。宿鷺驚窺沙影動,應有魚蝦入夢。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媼吳音相媚好
鋤豆編籠臥剝蓮蓬醉
安適、悠閑
熱愛、向往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1)(冀教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1)(冀教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1)(冀教版)第一單元熱愛自然享受自然
單元要點分析:
天籟萬物生機勃發(fā),無限風光盡在自然中。自然界的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欣賞。讓我們伴著自然的風、隨意的情,讓心兒與自然真誠的對話,輕輕的說一聲“熱愛自然,享受自然”.
本單元一共有五篇課文,分別是:《在天晴了的時候》《珍珠鳥》《人類的友》
《大自然,你好》《動物二章》。這些課文都圍繞大自然這個主題進行構思寫作,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提醒我們要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要熱愛大自然。
《在天晴了的時候》這是一首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小詩,詩人以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到雨后小徑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時候”,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動人景象以及融入自然、親近自然的自由快樂。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感受景物鮮活的生命。
《珍珠鳥》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優(yōu)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教學時要抓住鳥兒的行為產生變化的過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人與鳥的和諧源于信賴。
《人類的朋友》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在美國幾個月親身感受到人與動物相處得是那樣和諧,感受到人與動物互為朋友是多么美好。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課文,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懂得在生活中要保護環(huán)境。
《大自然,你好》本文是張海迪大姐姐給小朋友的一封回信。從文章中,我們看到一個用愛支撐的生命,深深感受到“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高高飛翔”所蘊含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感受被禁錮的身軀對大自然的渴望。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鸕鶿》這篇寫景散文,以詩一樣的語言,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三幅畫卷。從文中我們欣賞了優(yōu)美的水鄉(xiāng)景色,感受到漁人的悠閑自得,并從漁人和鸕鶿的默契中體會到這更是一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贊歌。
《鷺鷥》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綿遠的意蘊,恰如清風拂過讀者的心田,又似純凈的溪水蕩滌內心的焦躁與煩惱。
綜合學習一包括“我的采蜜集”、“讀讀背背”、“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四項學習內容。
課時安排:
課程安排
課時
課程安排
課時
《在天晴了的時候》
2
練習課
2
《珍珠鳥》
2
練習課
2
《人類的友》
1
練習課
2
《大自然,你好》
1
練習課
2
《動物二章》。
2
練習課
2
綜合學習六
4
練習課
1
單元測試
2
練習課
2
總計
27節(jié)
1在天晴了了的時候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小詩,詩人以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到雨后小徑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時候”,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動人景象以及融入自然、親近自然的自由快樂。
學情分析:
這首詩歌語言生動優(yōu)美,意境幽遠,作者細膩的心思,巧妙的語言,讓人讀起來回味無窮。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許多類似的詩歌,也掌握很多學習的方法。對本課這首詩的學習并不困難。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仔細揣摩語句,細心體會情感。學生在對詩歌內容進行理解時,需要展開豐富的想象,融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細細地品味,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才能感悟到作者筆下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7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7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通過作者生動形象的描寫,想象在天晴了的時候,小徑
中的自然清新的畫面。體會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詩句,結合詩句內容想象畫面,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情感。
2.展開同學之間的交流,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查閱,或者動手畫一畫,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重難點分析:
借助工具書或結合語境與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的意思。采用同學互助的方法自主學習。
在閱讀課文時領悟擬人的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理解詩歌內容,想象在天晴了的時候小徑中清新的畫面,激發(fā)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雨后天晴的美文與圖片等。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自主識字,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重點)
3、朗讀課文,體味詩句之美。(難點)
課前檢測:
一、正確朗讀并解釋下列詞語(2分鐘)
炫耀塵垢膽怯曝著陰霾攜手暈皺鳳蝶兒
二、檢查課文朗讀情況(3分鐘)
講授新課:
一、導入(7分鐘)
(一)播放與介紹學生收集的資料、圖片。(課件展示)(2分鐘)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在頭腦中感知雨后天晴的清新。)
(二)出示課題,教師引導:同學們,在雨過天晴了的時候你們都想做些什么?
(三)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表達自己的想法。(3分鐘)
(設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體驗或自己的直覺感悟,表達自己的看法,激發(fā)閱讀的欲望)
(四)過渡:我國著名詩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時候》為題寫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詩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與美麗。(2分鐘)
知識拓展:
戴望舒簡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現(xiàn)代詩人。原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qū))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币馑际钦f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代表作品《雨巷》并因此作被稱為雨巷詩人,此外還有《尋夢者》、《單戀者》、《煩憂》等。
二、初讀課文,捕捉直覺(12分鐘)
(一)初讀課文,邊讀邊把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劃出來。(展示課件)(5分鐘)
(二)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要求讀通順。(7分鐘)
1.讀課文,解決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詞句。同學互助,可以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解決。
(設計意圖: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既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又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
2.同桌互讀。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15分鐘)
(一)默讀課文,思考:詩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徑上看到了什么?(展示課件學習提示)
看到了(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
(設計意圖:采用默讀的方式并劃出關鍵詞語,讓學生對詩歌的大致內容有所了解。)
(二)班內交流,把關鍵的詞語劃出來。在交流中互相進步,互相提高。
(三)老師小結。
四、作業(yè)布置。(1分鐘)
1、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板書設計:
1在天晴了了的時候
五年級上冊語文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1)小路
小草、
在天晴了了的時候
小白菊
小鳳蝶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這首詩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重點)
2、練習背誦課文。(難點)
一、回顧課文(回顧課文內容,了解文章思路。)(5分鐘)
(一)朗讀全詩。說一說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教師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2)(冀教版)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2)(冀教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冀教版)3*人類的朋友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在美國幾個月親身感受到人與動物相處得是那樣和諧,感受到人與動物互為朋友是多么美好。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不難理解,應放手讓學生自讀。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要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常用成語、優(yōu)美詞句和精彩句段。
3.理解課文內容,認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體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
1.放手讓學生自讀。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重要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樂趣,培養(yǎng)珍愛自然、善待自己家園的美好情感。
重難點分析:
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積累文中的常用成語、優(yōu)美詞句和精彩句段。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資料。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7分鐘)
(一)教師啟發(fā)思考:讀了課題后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二)學生自由回答后,自讀課文,去文本中找答案。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尋求問題的答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自讀自學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12分鐘)
(一)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和精彩的句段,做標注。
(二)思考:文中人類的朋友都有誰?(板書答案)(展示課件)
小鳥兔子浣熊鹿野鴨等
三、細讀課文,突破重點(13分鐘)
(一)同桌互讀:思考動物與人的關系怎么樣?從哪看出來的?
(設計意圖:從整體出發(fā),把握作者的敘述思路。)
(二)說一說,讀一讀什么最令你印象深刻,覺得最有意思?
(三)指名回答讀相應的段落,深入體會動物與人的和諧關系。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透過作者優(yōu)美的詞句、整齊的句式、恰當?shù)男揶o,對動物動作、形態(tài)的刻畫,來感受動物與人類的和諧關系。)
四、深化主題,點明中心(3分鐘)
展示課件。
大自然是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也是所有生物的棲息之所;動物和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星球上,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也是動物的朋友。
五、讀寫結合,拓展延伸(2分鐘)
布置作業(yè),寫一寫“讀完《人類的朋友》后,我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將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六、小知識(3分鐘)
人類的朋友——狗
動物學家告訴我們,遠古時代,世界上還沒有犬,只有類似野狼的動物生活在荒野上。這種野狼經過馴化之后,成為原始意義上的家畜,一般推測,家狗的祖先就是狼或狐狼。當以狩獵為生的古人發(fā)現(xiàn)史前犬類動物比其它動物更易交往,也不那么兇猛,性情較好而且順從,于是便開始了漫長的馴服和利用狗的歷程。當然,起初的狗仍只是純野生狗,而后才逐漸被人類馴服,豢養(yǎng)成家狗。
在近萬年之前,波斯人和希臘人就開始飼養(yǎng)狗這種家畜。在中國西安半坡遺址和常州圩墩遺址中,也發(fā)現(xiàn)了犬的骨骼??梢?,我國養(yǎng)犬的歷史也有約五六千年之久了。
狗是人類的善解人意的朋友,比任何走獸都善于適應環(huán)境。它還會協(xié)助人完成計劃,照顧人的安全,幫助人,保護人,謅媚人,它會用勤勉的服務,用頻繁的親熱表示來籠絡主人。它以依戀人為樂事,以得人歡心為目的。它不像人那樣有思維的能力,但是它有情感的熱力。它還比人多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忠誠,就是愛而有恒。
板書設計:
3*人類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各種鳥兒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野鴨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鳥兒大雁
天鵝
兔子和諧相處
人類的朋友
松鼠
浣熊
小鹿
第二課時:作業(yè)一次第三課時:講析同步
課后反思:
4*大自然,你好
教材分析:
本文是張海迪大姐姐給小朋友的一封回信。從文章中,我們看到一個用愛支撐的生命,深深感受到“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高高飛翔”所蘊含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感受被禁錮的身軀對大自然的渴望。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學情分析:
寫書信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不算難事,但是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得從了解事跡,走近張海迪入手,了解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爬起來”的生活勇士,感受她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然后放手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梳理問題,感悟海迪,感悟“大自然,你好”這一深情問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感受被禁錮的身軀對大自然的渴望。體會“大自然,你好”
這一真情問候所表達的作者對大自然的渴望、向往之情。
2.學會略讀,通過略讀了解文章的大意。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自主學習、親身感悟為主,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課前搜集自然常識資料和大自然的圖片。
3.學生交流討論對大自然的感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被禁錮的身軀對大自然的渴望。體會“大自然,你好”這一真情問候所
表達的作者對大自然的渴望、向往之情。
重難點分析:
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以及認識大自然的方法、探索大自然的一般規(guī)律;學習書信的寫法。
課前準備:課件、搜集有關張海迪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了解作者(5分鐘)
(一)板書課題:“大自然,你好”。
(二)讀課題,讀后有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設計意圖:通過讀課題體會我們同大自然的親切感)
(三)走近作者。教師引導:作者與我們有同樣的感覺,然而她卻與我們大家有不一樣的命運。
(四)學生介紹有關張海迪的事跡。(展示課件)
(設計意圖:由學生簡單介紹自己從資料里認識的張海迪,初步了解這位生活的勇士,感受她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12分鐘)
(一)自由讀,同桌互讀,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練認讀生字詞。教師適當檢查指導。
(設計意圖: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自讀自學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二)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些什么事?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概括總結主要內容的能力。)
三、精讀研討,交流收獲(17分鐘)
(一)自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作者提出了哪些有關自然的問題?
(二)交流感受的語句,交流受到的啟示。
(設計意圖:交流與讀書結合起來,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文本學習與課外資料交流結合起來。)
出示句子,讀一讀,引出探究內容。(展示課件)
預設:
1.如果說,我能戰(zhàn)勝疾病,生活到今天,除了書籍給我力量,我還要感謝大自然給了我那么多奇妙的幻想,使我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樂趣。
2.大自然使人變得開朗,變得聰明,變得心靈美好。
3.到大自然中去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強健身體。
(三)小組探究學習。結合課文讀懂上面語句,再聯(lián)系親身經歷談一談對大自然的領悟,從大自然中獲得了什么
四、延伸拓展(5分鐘)
暑假剛剛過去,也許你盡情領略了大自然帶給你的種種樂趣,也許你還有一些遺憾和向往。仔細回憶一下,給遠在外地的親人或朋友寫封信,把你的感受講給他們聽。(展示課件)美文賞析:
大自然,你好
有太多逝去的美麗被我們匆忙的腳步所錯過,有太多容易消散的脈脈溫情被我們煩躁的思想所拒絕,亦有太多生命中的感動被我們冰冷的眼神所忽略。今天,我最想對你——大自然,說聲“你好!”
溫情脈脈的流水,展覽的天空,青高的翠竹,婀娜多姿的鮮花,如歌聲般的蟬鳴,宏偉的瀑布,深情的楓葉,滾滾的麥浪,閃亮的銀裝……你,從上到下,都是那么美麗動人。我喜歡你那嬌媚的春天,熱情的夏天,成熟的秋天,迷人的冬天。隨著一聲鳥叫,一聲蟬鳴,伴著一絲秋風,一片雪花,你帶著我瀏覽了世間所有的深情,今天,我最想對你……大自然,說聲“你好!”
躺在自然的懷抱內,傾聽著小草對我的竊竊私語。靜下來,我會回憶起那個殘風蕭瑟的秋天,伴著冰涼的雨絲……我無時不刻感受到生命的律動,是你向我們造就了這一切,所以,在今天,我最想對你——大自然,真誠地說聲“你好!”
望望窗外,高樓大廈已經成群地建起,南極正在融化……我只想對你說:“你好!請不要擔心,人類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我們會改正的!”
我最想向你問好:感謝你!看庭前花開花落,望窗外云卷云舒,聽海邊潮漲潮退。這一切一切,都是你的功勞。人類正在覺醒,人類會重新認識你……包攬萬物的大自然。
“大自然,你好!”我坐在山頂,大聲說道。馬上,聽到了你送給我的回聲:“你好,你好……”
五、作業(yè)設計(1分鐘)
1、課后搜集張海迪的資料。2、模仿《大自然,你好》給一位朋友寫一封信。
六、板書設計:
大自然,你好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投身大自然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小鷗神奇
成長開朗、聰明、美好
第二課時:作業(yè)一次第三課時:講析同步
課后反思:
5動物二章
教材分析:
《鸕鶿》這篇寫景散文,以詩一樣的語言,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三幅畫卷。從文中我們欣賞了優(yōu)美的水鄉(xiāng)景色,感受到漁人的悠閑自得,并從漁人和鸕鶿的默契中體會到這更是一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贊歌。
《鷺鷥》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綿遠的意蘊,恰如清風拂過讀者的心田,又似純凈的溪水蕩滌內心的焦躁與煩悶。
學情分析:
課文語言優(yōu)美,通俗易懂,讓學生讀文感悟,想象文章描繪的畫面,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從而引導學生要珍愛生活中的一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10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2個要求會寫的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想象文章描繪的畫面美;了解并學習文章
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體會作者在寫景狀物時寄托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充分、專注地誦讀全文,使他們能夠讀正確、讀流利。要通過整體感知,使學生領悟行文思路,領悟湖面的平靜與否跟鸕鶿捕魚之間的關系。
2.要引導學生熟讀、美讀課文,使學生能借助畫面背誦課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在寫景狀物時寄托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
情感。
重難點分析:
1.引導學生充分、專注地誦讀全文,使他們能夠讀正確、讀流利。要通過整體感知,使學生領悟行文思路,領悟湖面的平靜與否跟鸕鶿捕魚之間的關系。
2.引導學生熟讀、美讀課文,使學生能借助畫面背誦課文。
3.體會作者在寫景狀物時寄托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了解鸕鶿和鷺鷥的一些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鸕鶿》一課的生字詞。(重點)
2、了解課文內容并展開想象,想象課文所描繪的優(yōu)美畫面。(重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難點)
一、揭題導入(5分鐘)
(一)讀課題。(1分鐘)
指名讀,朗讀課題后齊讀。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字正腔圓地讀,響亮自信地讀,還可以從中挖掘出豐富的內涵。在朗讀中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對文中字詞讀音的掌握,作者感情的理解。)
(二)教師或學生簡介鸕鶿。(3分鐘)
預設:鸕鶿是一種水鳥。它們愛吃魚,也愛捕魚,并且捕魚本領特別高。(展示課件)亦作“鸕鶿”。俗叫魚鷹﹑水老鴉。羽毛黑色,有綠色光澤,頷下有小喉囊,嘴長,上嘴尖端有鉤,善潛水捕食魚類。漁人常馴養(yǎng)之以捕魚。鸕鶿是鳥類中優(yōu)秀的潛水明星。
(設計意圖:了解鸕鶿的特點,為下文做鋪墊。)
(三)介紹鸕鶿喉囊的位置和作用。(1分鐘)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10分鐘)
(一)老師范讀,訂正字音(3分鐘)
(二)學生練讀(7分鐘)
要求:注意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課件出示讀讀認認。
1.自讀課文,注意認讀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2.同桌互讀。
3.指名接段讀文。
4.交流字詞理解情況。
5.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10分鐘)
(一)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二)默讀課文,思考:鸕鶿捕魚和湖面的變化有什么關系?(展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整體感知,使學生領悟行文的思路,領悟湖面平靜與否跟鸕鶿捕魚之間的關系。)
(三)討論,理清文章思路。
捕魚前平靜
捕魚時不平靜
捕魚后恢復平靜
四、品讀課文重點段落(12分鐘)
(一)讀悟捕魚前的段落(4分鐘)
1.默讀課文,你從課文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靜、優(yōu)美?將有關語句勾畫出來。
(設計意圖:在充分的閱讀中整體感知,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2.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悟湖面的“平、亮、清”(鏡子)、小船的“輕、穩(wěn)、平”(?。┮约皾O人悠然的感覺。
(設計意圖:在有所感悟的同時,引導學生反復品讀,加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
3.積累語言,指導背誦。
(1)學生試背,教師指導學生背課文的方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點背,看著畫面背,閉眼想象畫面背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
(2)指名背誦課文。
(二)讀悟捕魚時的段落(4分鐘)
(設計意圖:在讀書時應該引導學生多加吟誦、多加揣摩、多加體會、多加積累。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
1.品味“一抹”這個重點詞語。
(1)學生品讀課文第2、3、4段,特別注意漁人的“一抹”。讀完以后,把自己對“一抹”這個詞的感受和理解寫到練習本上。
設計意圖:品味語言的妙處。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積累語言。
(2)預設:教師點撥:小湖的平靜和優(yōu)美的確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躍和歡騰同樣叫人心動。當漁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時候,小湖的平靜消失了,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派活躍、一派歡騰的熱鬧景象。展示課件
(設計意圖:要在反復咀嚼好詞佳句的同時,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一抹,好像在說:“________________?!?br> (3)組織交流,隨機點撥。
預設:
教師提醒學生:既然漁人這句話是對鸕鶿說的,那總得先有個稱呼。比如:好鸕鶿、小東西、捕魚能手、親愛的、孩子們、兄弟們、我的寶貝、朋友們、小家伙們、小嘟嘟……
(4)預設:
教師小結:你們看,漁人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躍、抹出了歡騰、抹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
2.再讀課文,思考還能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由漁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躍和歡騰。
組織交流,教師作隨機點評,并引導學生反復讀好有關句子。
(三)品讀捕魚后的平靜(4分鐘)
(設計意圖:學生體會此刻湖面的靜和捕魚前是不是一樣,體會出漁人忙碌之后洋溢著幸福的平靜。)
1.展示課件:
岸上炊煙四起,裊裊的升上天空。漁人不再趕鸕鶿下水了……天色逐漸暗下來,湖面恢復了平靜。
體會“恢復”一詞的意思。
2.品讀思考:這時的靜與原先的靜是不是完全一樣?
這是一種____的靜,____的靜。
相互討論完成練習。并指導學生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五、教師小結(2分鐘)
《鸕鶿》這篇課文,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水鄉(xiāng)的平靜之美,這是一種柔和安寧的靜態(tài)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水鄉(xiāng)的活躍之美,這是一種生機勃勃的動態(tài)美。有動有靜、動靜交替,動美靜美、動靜皆美。這不僅是《鸕鶿》,也是整個大自然賜給我們的一份美的禮物,我們應該好好地享受它。
六、布置作業(yè)。(1分鐘)
抄寫生字詞;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5、鸕鶿
湖面鸕鶿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平靜站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
美麗鉆、撲、跳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失去訓練有素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吞、張、接敏捷勤勞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恢復
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詞。(重點)
2、細讀《鷺鷥》一文,想象文中展示的優(yōu)美的畫面。(重點)
3、背誦短文。(難點)
一、古詩引領,導入新課(5分鐘)
(一)出示杜甫《絕句》中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痹娭械陌樢步喧橔?。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大詩人、作家郭沫若也寫了《鷥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展示課件(2分鐘)
(設計意圖:從古詩入手,引起學生對鷺鷥的初步感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板書課題,指導書寫。(1分鐘)
(三)導入新課:(2分鐘)
為什么古今詩人都喜歡描寫鷺鷥呢?到底鷺鷥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吸引了他們呢?今天就讓我們從品讀郭沫若先生的《鷺鷥》開始探尋——
(設計意圖:“鷺鷥”這兩個字書寫時較有難度,需要老師指導。)
知識拓展:
鷺鷥又稱白鷺,屬鳥綱鶴鸛形目鷺科,是世界上受保護的珍禽之一。也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水鳥。它們天生麗質,渾身潔白,身材修長,繁殖期間頭上會生出2根10余厘米長的羽毛,胸背處也會生出絲狀的長羽毛,隨風起舞時,非常好看。鷺鷥分布較廣,歐洲南部、非洲、亞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亞等地都有它們的蹤跡。它們經常一只腳獨立在水中,靠靈活的脖子和魚叉一樣的尖嘴覓食。它們會將河蚌往石頭上甩,直到河蚌被震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7分鐘)
(一)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結合生字表自學生字詞,力爭把課文讀通讀順,同時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鷺鷥是什么?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受的句子,勾畫出來。
(二)學生自由讀書,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三)讀后匯報:在郭沫若的眼中,鷺鷥是什么?
預設:出示句子——
鷺鷥是一首精巧的詩。
鷺鷥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受鷺鷥之美。完成學會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的任務。抓住文章的文眼“鷺鷥是一首精巧的詩。鷺鷥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保?br> (四)朗讀感知。
三、體會“鷺鷥是精巧的詩”(11分鐘)
(一)解釋“精巧”是什么意思?
(二)自讀思考:為什么作者說鷺鷥是一首精巧的詩呢?品讀第1-5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把具體寫鷺鷥精巧的語句勾畫出來。
(三)自由閱讀第1-5自然段,思考、圈劃、批注。
(四)指名說自己的理解:為什么說鷺鷥是一首精巧的詩?
(五)品讀句子:“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br> 1.作者具體描寫的鷺鷥是什么樣子的?
2.鷺鷥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
3.鷺鷥的美還能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體會第2自然段的對比、烘托手法)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以讀為本。讀中品味白鷺如詩如畫的美,讀中積淀課文詩一般的語言。)
(六)談感受:鷺鷥實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詩!你會用什么詞語來贊美它呢?
預設:高雅圣潔……
(七)感情朗讀。
四、體會“鷺鷥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11分鐘)
(一)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鷺鷥既是一首詩,那它是否也有屬于自己獨特的畫呢?
學習提示:讀課文第6-8自然段,從中找出幾幅優(yōu)美的畫面,并給找到的畫面起名字。
(二)學生先自由朗讀課文,再小組討論。
(三)交流匯報:在你的腦海中形成畫面了嗎?你給畫面起了什么名字?
(四)你最喜歡哪幅畫面?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細細品讀,看看哪些地方的描寫使畫面如此生動,從而吸引了你。在你認為值得咀嚼的詞句下做上記號。設計意圖: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自己給畫面加題目,滲透語感訓練。重視學生個體對白鷺外形美、意境美的領悟和感受。
(五)欣賞畫面:根據(jù)學生回答調整。
1.釣魚圖——展示課件
(1)理解“釣魚”的擬人化;引導感受畫面的完整、和諧美;
(2)總結學習步驟:找關鍵詞句——想象畫面——朗讀體會
2.瞭望圖——展示課件
(1)思考:你如果站在小樹的絕頂,你有什么感受呢?而鷺鷥又是怎樣的?你認為它是在瞭望嗎?
(2)想象說話:
它真的是在瞭望嗎?或許它是在。
(3)指導朗讀:把該句后的問號讀成什么符號,才能把這種想象的意境讀出來?(省略號)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低飛圖——展示課件
①引導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黃昏的天空是什么樣的?飛來一群鷺鷥是一種什么感覺?
②在朗讀中感受。
6.預設:
總結過渡:這就是鷺鷥,它釣魚時的悠閑、瞭望時的悠然、飛行時的翩然,讓人覺得它是那樣的——韻味無窮!可是,仍有人覺得它美中不足!請讀讀第9自然段,并談感受。
(設計意圖:拓寬語文資源,創(chuàng)設詩意化的情境。通過貫穿整堂課的意蘊無窮的白鷺畫面,創(chuàng)設一個詩意的教學情境,將如詩如畫的白鷺與如詩如畫的語言有機融合,引領學生達到“詩意化”的學習境界。)
(1)自由朗讀,思考體會。
(2)匯報交流。
①理解:鷺鷥的本身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歌!
②回顧課文,指導內化:“鷺鷥,因此鷺鷥的本身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歌!”展示課件
7.總結升華。齊讀最后一段加深體會。
五、深化拓展(5分鐘)
介紹有關鷺鷥(白鷺)的古詩:杜牧的《鷺鷥》、張志和的《漁歌子》等。
六、課后作業(yè)(1分鐘)
(一)收集有關鷺鷥的古詩。
(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加深學生對鷺鷥的認識,感受到大自然中的詩情畫意。)
七、板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五年級語文上冊冀教版第一單元教案(2)色素
身段
鷺鷥站立精巧優(yōu)美
飛行
無歌
第三課時:作業(yè)二次第四課時:講析同步
課后反思:
綜合學習一
活動內容:
綜合學習一包括“我的采蜜集”、“讀讀背背”、“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四項學習內容。
活動目標:
1.了解對聯(lián)的一些知識,欣賞對聯(lián),激發(fā)學生課下搜集的興趣性。
2.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走向社會,到生活實踐中去進行口語交際的鍛煉。關注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3.背誦積累古詩,感受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意境之玄妙。
活動策略: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人與自然的和諧意境。將訓練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在社會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運用學到的語文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關注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
活動準備:
課件、相關的水的資料。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我的采蜜集
先讓學生讀一讀對聯(lián),請學生說一說對對聯(lián)的感受。
老師簡單介紹一些對聯(lián)的知識,并出示其他對聯(lián)欣賞。展示課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說說對對聯(lián)的了解,感悟對聯(lián)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課下搜集資料的積極性。)
讀讀背背
展示課件古詩。
1.品讀王維的詩《鳥鳴澗》。指名讀后齊讀。
2.說一說在詩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回答。
3.感受詩中營造的意境,體會王維的詩風。
4.練習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品讀背誦中感受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意境之玄妙。)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1.布置學生查閱有關水資源的資料,了解水的作用,做好社會調查、水樣調查以及小實驗等。
2.出示沙漠、綠洲的圖片。展示
課件
3.小組交流,自由表達。
4.老師適時指導,進行激勵性評
價。引導學生留心周圍的事物,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到生活實踐中去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第三、四課時
我的小筆頭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欲望。
2.講解建議書的格式和用處。
標題稱呼正文署名日期
3.說一說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4.寫一寫,寫后評價指導。引導學生關注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提出合理化建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第五課時:抄寫作文
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冀教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冀教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冀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教案
1槐鄉(xiāng)的孩子1
2、捅馬蜂窩3
3、顫抖的羽毛5
4、少年閏土6
5偷瓜9
7、松坊溪的冬天12
8、黃果樹瀑布14
9、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15
10草原17
11、荒蕪了的花園18
12瘸蟬19
13、四個人和一只箱子21
14、白楊22
15、米芾學書24
16燈祭25
17、捐贈天堂27
18.*《天涯情思》教學設計29
19、小抄寫員31
20、“諾曼底”號遇難記33
21.毛澤東詩詞二首37
22狼牙山五壯士39
23小英雄雨來42
24勇者的面對43
25詹天佑44
1槐鄉(xiāng)的孩子
教學要求
⒈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一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優(yōu)美語言。
⒊品讀重點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感悟槐鄉(xiāng)孩子自立、自強的形象。
⒋結合課文語段,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體會畫面的美,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勞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槐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及槐鄉(xiāng)孩子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
2.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1熟讀課文。2、自學生字新詞3、了解槐樹、槐花。
第一課時
一分鐘競賽(一分鐘記憶)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搖搖晃晃匆匆忙忙猶猶豫豫
甜絲絲香噴噴白茫茫綠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導入新課
槐林飄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萬樹瓊花浮暗香。心醉不知歸去路,欲把草畔做寢床。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xiāng),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二、初讀課文
1.教師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xiāng)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xiāng)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xiāng)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詞語要想像當時的情景、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如暮靄、草垛等。
三.品讀欣賞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如“釀”讀niàng,不要讀成liàng;“塑料”的“塑”讀sù,不要讀成suò。)
2、你最喜歡槐鄉(xiāng)的那個季節(jié)?把你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并聯(lián)系課文說說理由。
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
(1)請喜歡五月槐鄉(xiāng)的孩子談體會:
(槐鄉(xiāng)的五月令人興奮,讓人陶醉,處處浸潤著槐鄉(xiāng)特有的風情。)
(2)喜歡八月槐鄉(xiāng)的同學談體會:
(槐鄉(xiāng)的八月,給孩子們帶來繁忙與收獲,浸透著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喜歡的段落。
4、小結:槐花飄香的五月,是孩子們滿意的季節(jié),他們幸福快樂;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們勤勞善良、自立自強的品格。
5、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四、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分鐘競賽(一分鐘記憶)
熱情好客 勤勞淳樸 風土人情 令人興奮 讓人陶醉 瀟灑豪放 吃苦耐勞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勞 善良 自強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顏色 多姿的形態(tài) 飄溢的香味 筆筆融情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⒈指名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采瞎?jié)課,我們欣賞了槐鄉(xiāng)的美景,感受了槐鄉(xiāng)孩子的幸福快樂。這節(jié)課,我們一齊來體會作者優(yōu)美質樸的語言。
二、品讀佳詞妙句,領悟作者用詞的準確。
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這樣寫得好處。
以下是要求學生重點領悟的:
⑴疊詞的廣泛運用,使文章讀起來瑯瑯上口。如:槐豆豆、香噴噴、山山洼洼、搖搖晃晃、一縷縷炊煙、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疊詞,讀一讀。
?、票扔?、擬人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的描寫更生動形象?!坝械幕被ūг谝黄?,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的掛滿枝頭,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頭的小辮兒?!鄙鷦有蜗蟮膶懗隽嘶被ǖ臐櫇删酪约盎被ǖ那纹ず统錆M靈氣。那美麗的樣子,真使人見人愛?!袄匣睒湫奶鄣纳斐鍪直蹫樗麄冋谧÷端?,并輕輕的哼著誰也聽不懂的歌?!被编l(xiāng)人培育了槐樹,槐樹庇護著槐鄉(xiāng)的兒女,如父母疼愛著自己的兒女。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擬人句,讀一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⑶側面烘托的描寫。如“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釀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弊髡邚膫让鎸懗隽嘶被ǖ南?,這是槐花的馨香引來了蜜蜂,引來了孩子?!半u兒熱的耷拉著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兒熱的吐出舌頭,躲在樹蔭下直喘粗氣;蟬兒熱的不知如何是好,到處扯著嗓子亂叫。”這幾句對動物的描寫,道盡了八月的炎熱,更襯托出槐鄉(xiāng)孩子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品格。
三、學習生字。
1、自讀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沒有最好的方法記住它?
2、用生字組詞擴展對字義的理解。
四、布置作業(yè):摘抄好詞佳句
2、捅馬蜂窩
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二個生字。能借助工具書或結合語境與生活經驗理解“樂園、冒險、復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詞語的意思。體會“爬滿青苔”的“爬”,“闖進屋來”的“闖”,“拖進了屋”的“拖”等詞的形象性。
2、朗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聯(lián)系課文有關語句說一說“我”情感的變化,引發(fā)思考人與動物如何相處。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捅馬蜂窩》,說說你曾做過類似的事嗎?
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本課生詞,指名認讀
闖進反駁膽怯耗盡慌忙膠水
教師提示:“怯”字讀“qiè”,不要讀成“què”;“嬉”字讀“xī”,不要讀成“xǐ”;“慌”字不要多一點。
觀察每組字有什么不同,再組詞。
邦()去()荒()交()
綁()怯()慌()膠()
插()尸()拖()膠()
播()戶()托()郊()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
評價朗讀情況。
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1、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問題。
小結:
“我”把馬蜂窩捅下來了嗎,然后又發(fā)生了怎樣的事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們曾做過的一些冒失的事,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一些小小的傷害,然而當我們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們心中充溢著的卻是美好和甜蜜。
2、默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精讀感悟
1、自學:
要求:(1)自讀課文,找出描寫“我”思想感情變化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變化的原因。
2、小組合作:交流各自畫下來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結合全文,理清“我”情感變化的線索,交流“我”對思想感情變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認識。
4、重點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卻涌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渴望。那多有趣!當我給這個淘氣的欲望鼓動得難以抑制時,就找來妹妹,趁著爺爺午睡的當兒,悄悄溜到從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門口。我脫下褂子蒙住頭頂,用扣上衣扣兒的前襟遮蓋下半張臉,只露一雙眼。又把兩根竹竿接綁起來,做為搗毀馬蜂窩的武器。我和妹妹約定好,她躲在門里,把住關口,待我捅下馬蜂窩,趕緊開門放我進來,然后把門關住。
妹妹躲在門縫后邊,眼瞧我這非凡而冒險的行動。我開始有些遲疑,最后還是好奇戰(zhàn)勝了膽怯。當我的竿頭觸到蜂窩的一剎那,好像聽到爺爺在屋.內呼叫,但我已經顧不得別的,一些受驚的馬蜂轟地飛起來,我趕緊用竿頭頂住蜂窩使勁搖撼兩下,只聽“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跟著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門那邊跑,誰料到妹妹害怕,把門在里邊插上,她跑了,將我關在門外。我一回頭,只見一只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zhàn)斗機。這復仇者不顧一死而拼死的氣勢使我驚呆了。我抬手想擋住臉,只覺眉心像被針扎似的劇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著臉大叫。不知道誰開門把我拖進屋。
提問:①把“涌出”、“遲疑”換個詞,比較哪個詞更恰當,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對“我”、妹妹、馬蜂分別作了哪些描寫?中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從文中找出比喻句,結合文意理解其運用的妙處。
⑤馬蜂窩中有百十來只馬蜂.為什么文章只重點寫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用“——”畫出來,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從動手捅馬蜂窩到盼望再見到馬蜂窩,他前后的不同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
(3)文章的結尾“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誰?
(三)總結歸納:
再讀課文,說說讀了本文你想說什么?
板書設計:2捅馬蜂窩
強烈渴望→吃驚→盼望
不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
3、顫抖的羽毛
教學目標:
1、學會略讀課文,通過略讀了解課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脈絡,體會作者的寫作思路。
3、品味重點詞句,理解題目“顫抖的羽毛”的含義
4、結合課文,聯(lián)系實際體會“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詞句,理解題目“顫抖的羽毛”的含義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實際體會“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了解了一個淘氣的孩子所干的一件淘氣的事——“捅馬蜂窩”,這節(jié)課還有一群淘氣的孩子在等著我們去認識,他們又闖了什么?趕緊打開書,學習第三課。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讀讀課文,按照起因、經過、結果幾方面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2~3名同學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師生共同將內容概括為小標題并板書“美好愿望”、“捉雞拔翎”、“撈雞上岸”、“真誠彌補”。
三、深入探究,重點感悟。
⒈再讀課文,說說大公雞和“我”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的?
生可能回答:大公雞羽毛漂亮、動作敏捷、掉進水池時很可憐、很無助……“我”很淘氣、做事不計后果、知錯就改、懂得彌補自己的過失等等。并讀出相關語句。師隨機板書。
⒉指導朗讀:用朗讀把你的理解表達出來。
生讀找出的句子。
⒊如果你是本文主人公,會記住這次深刻的教訓嗎?
(學生一定會記住,他們不會忘記大公雞落水后害怕、無助的樣子,他們明白好不容易換回的信任不能再失去。)
⒋想想課文的題目為什么叫“顫抖的羽毛”?
⒌你覺得大公雞應該原諒“我”嗎?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回答。
四、總結升華。
師:同學們真是有愛心的,寬容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如果因為我們的錯誤傷害到了別人,我們就應該及時真誠地想辦法去彌補自己的過失,這樣就會重新得到別人的信任。
五、板書設計。
3、顫抖的羽毛
美好愿望攀比
捉雞拔翎后悔
撈雞上岸愧疚
真誠彌補原諒
4、少年閏土
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本課十二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一個生字。
2、能夠正確理解“碧綠、鄭重、允許、仿佛、廚房、祭祀、如許、先前、稀奇、無窮無盡”等詞語的意思。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閏土是個勇敢機智、聰明能干、見多識廣的農家少年。
教學重點:
學習四件稀奇事,了解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文章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天空?!钡群x深刻句子的意思,補寫“我”的外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大家了解魯迅嗎?看過那些魯迅寫的作品和有關與他的故事。(生說……)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與我們年齡相仿的朋友。出示課題“少年閏土”本篇課文節(jié)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
二、啟發(fā)定向,選擇目標。
老師引導:請大家根據(jù)課題,想象課文中的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再根據(jù)課題、單元的主要目標和課后的習題,確定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
學生列舉,老師歸納出主問題:A:課文寫了少年閏土的那幾件事,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B:課文是怎樣寫閏土的?C:根據(jù)單元目標,課文的幾句難理解的句子,我們采用怎樣的方法去理解,含義又是什么?D: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師引語:魯迅的文章中有許多我們不常見的字詞,文章也比較長,讀課文時,請同學們抓住課文敘述的主要事例
三、整體感知,小組合作,自主釋疑
1、選擇幾個問題讀課文,利用字典,自學生字和新詞。
2、選擇自己最喜歡交流的小伙伴,討論自己學不懂的生字和新詞。
3、在老師發(fā)下的卡片上,選自己認為最難的生字和新詞,說說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學們,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點交流一些不常見的字詞(視學生掌握的情況而定):祭祀 忙月 秕谷 鵓鴣……
四、重點學習四件事,品讀、感悟。
1、選擇課文中難理解的句子,交流。出示:“??!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
2、稀奇事在課文中是指那些事?閏土的什么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學習。
師引:快速讀課文第四段,看看講了幾件事?交流板書(雪地捕鳥 瓜地刺猹 海灘拾貝 海邊看魚)
3、說說“稀奇”的意思,對我們來說,什么樣的事是稀奇事?
4、說說你準備怎么學這幾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學?(有感情地朗讀,邊畫邊讀,角色扮演互相說……)(學生選擇學習方法)
5、讓學生按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法學這四件事。用上學習記號,并選擇自己最喜歡交流的伙伴進行交流??梢园凑n文的順序來學,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歡的事先來學。(選擇學習內容)彈性填空: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
教師引導,集體評議:
A:雪地捕鳥(角色扮演)
師:閏土啊,你會捕鳥嗎?能不能幫我捕鳥呀?
生:……
師:快教教我怎樣捕鳥?
生:……
學生評價,評價標準:說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有感情朗讀
B:用類似的方法學習瓜地刺猹、海灘拾貝、海邊看魚
教師引導,朗讀瓜地刺查時要讀得輕一些,讀出當時的情景,讀其余兩件事要有聲有色。學生評價。
C:說說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么?用課文中的話來說。
五、小結,作業(yè)
根據(jù)自己掌握的情況,選擇生字、新詞抄寫的遍數(shù)。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四件稀奇事,“我”對那件事印象最深,為什么?(是瓜地刺查,因為課文一開始就寫,而且寫了兩處,寫得最詳細。)
二、自主背誦第一自然段
1、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感情地試讀。(啟發(fā)引導:月夜下,少年閏土怎樣去刺查?)
2、出示插圖,仔細觀察,劃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插圖的?
3、自由練讀。
4、回憶背誦的方法,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一種背誦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里,把第一段背下來。
5、指名背得最快的同學,介紹背誦的經驗。
6、全體嘗試背誦。
過渡語:閏土真是見多識廣,那么,“我”和“我”的朋友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經歷又是怎樣的?請找出有關的句子
三、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結合引導課堂爭議:“課文中的‘我’與閏土相比,到底誰的知識更多?”
1、質疑問難,根據(jù)句子,你有那些問題?(他們指誰?……)
2、聯(lián)系上下文,自由獨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級里最喜歡的同學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綜合意見。(“四角天空”說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爺們生活小,知識面狹窄。這些話表達了“我”對閏土這種生活的向往和對現(xiàn)狀的不滿。)
得出結論:
“我”:書本知識豐富。
少年閏土:生活經歷豐富,見多識廣。
四、理解閏土的外貌
1、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句,想一想:外貌與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聯(lián)系?
2、教師讀:“他正在廚房里,一張圓臉,頭戴一頂帽子……”讓學生聽,把老師漏讀的字用鉛筆輕輕劃去,比較著讀,仔細品味有何區(qū)別。
3、討論交流(紫色說明閏土生活在大海邊,身體十分健康;小氈帽說明閏土生活在農村;銀項圈說明閏土的父親十分疼愛他;)
4、師生小結:人物的外貌、打扮、穿著和生活環(huán)境、身份有密切的關系。
五、引導進行自主遷移。
過渡:“我”生活在高墻大院里,閏土生活在大海邊,生活環(huán)境有很大差別,除了這一點,“我”與少年閏土之間還有那些區(qū)別?
師生討論、小結,教師板書。(身份不同;穿著、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導遷移
作者在課文中為什么沒有寫“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魯迅忘了寫呢?請你根據(jù)剛才我們討論的結果和課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補寫完整。
2、自由選擇學習伙伴,展開討論。
3、補寫。
4、交流、修改。
5、教師出示下水文:“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爺嗎?頭戴瓜帽,長得又白又胖,腦后拖著一條長辮子,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脖子上掛著一塊小巧玲瓏的玉佩,一雙烏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點精神……”
6、說說為什么這樣寫?“
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我”
出身農家少年地主少爺
外貌紫色圓臉
戴小氈帽?
項戴銀圈
生活經歷瓜地刺猹
海灘拾貝
雪地捕鳥四角天空
海邊看魚
5偷瓜
教學目標
⒈默讀課文,了解大意,感受農村孩子的調皮、純真和可愛。
⒉讀準詞語的讀音,了解“作踐、尋思、侍弄、混小子、毛頭娃崽”等一些農村生活口頭用語,體會不同語言風格的魅力。
⒊通過讀一讀、講一講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不同語言風格的魅力,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認真讀課文,了解文中的故事。
一、揭示課題,以疑促讀。
“偷”是什么意思?毛頭娃崽是怎樣“偷”瓜的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交流讀文收獲。
⒈指名讀文,同學互相糾錯。
⒉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感悟人物形象。
那么文中的娃崽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四、重點部分處理:
老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以下幾句話:
(1)“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這邊早有幾個娃崽抱著大西瓜跑遠了?!毕胂螽敃r的情景,讓孩子選擇不同的角度去讀,真正讀進去。
(2)“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樣撲進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從李善才的動作體會他的心中懺悔之情。
行路人經過瓜田邊,說:“善才你這地邊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崩钌撇耪f:“那敢情是?!焙⒆拥降走€偷不偷瓜,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會出現(xiàn)歧義。老師要闡明自己的觀點,給學生正確的引導。
讓學生結組,分角色,準備臺詞,演一演。
課后向生活延伸:
想一想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寫一寫。如果沒有,你聽說過這樣的故事嗎?寫一寫。
6、古詩二首
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寺”,掌握“妝”與“寺”兩個生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自然背誦。
3、用心品讀詩文,體悟“水光瀲滟”、“山色空濛”、“接天蓮葉”等詞語構筑的畫面與意境,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
4、感受不同詩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對西湖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產生向往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自然背誦;感受不同詩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對西湖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產生向往之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讀課文,讀準讀通詩句。
?。薄煼蹲x,學生評一評。
?。?、學生練讀,互評。
?。场⒈纫槐?,看誰讀得好。
(二)精讀課文理解古詩
?。?、復習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讀詩句,悟詩意)
?。?、分組合作學習古詩,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問題與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可動筆記一記,方便在班上交流解決。
?。?、學生匯報所得所感所疑。
?。?、師邊小結邊板書。
?。?、指導朗讀。
二、回讀全詩,感受意境。
三、擴展思維
我們被詩人帶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會想此什么呢?
四、指導背誦
五、作業(yè)
根據(jù)你對詩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畫下來。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古詩)
二、學習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自讀古詩,讀正確。
2、指名讀古詩。(男女各一)。
3、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還有那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獲,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獲會更大。
三、再次學習交流。
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三個)
在知道詩的大致意思后,我們也只是知道了個大概,學了點皮毛,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fā)現(xiàn)。
四、深入研究學習。
1、你還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就近找學習伙伴討論。
反饋交流
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fā)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那些詞句寫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讀得特別好,那些詞句寫出了對友人的眷戀,也把它讀好。同桌試試吧。
3、看著這滿湖的荷花,你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么?
4、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的讀一讀。
5、背下來行嗎?試試吧!
五、以前也曾學過一首寫荷花的詩是什么?(小池)
1、這兩首詩有什么不一樣?
2、你喜歡那一首,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七、這些詩是我們古代先輩為我們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也來學學古人,用我們自己手中的筆,來夸夸我們的杭州西湖。
板書設計:
飲湖上初晴后雨
晴天好西湖淡妝
總相宜
雨中奇西施濃抹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西湖蓮葉(接天,無窮碧)
不同四季荷花(映日,別樣紅)
7、松坊溪的冬天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壟”,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精彩段落。
3、通過研讀松坊溪的冬天的美景,抓住景物特點的描寫方法,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抓景物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內容,學習生字生詞。
一、提出預習要求:
1、朗讀課文帶著問題朗讀。
2、標出自然段。
3、用橫線畫出文中的字詞。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義。
(2)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準字音。
(3)擴詞。
5、提出本課中不懂的問題。
二、學生預習:
1、學生各自預習。
2、教師個別輔導。
三、訂正詞語:
1、訂正生字的音、形、義?!?/p>
2、讀準下列生字讀音:
fāngpúróngàn
松坊溪蒲公英絨毛溪岸
3、擴詞
四、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思考:
(1)哪個自然段描寫了雪在風中飛舞?
(2)哪幾個自然段寫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麗景色?
2、分段朗讀
五、作業(yè)、
1、讀課文
2、積累成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雪在風中飛舞的樣子,找出有關句子。
3、分別找出描寫溪石上和石橋上覆蓋著白雪的景象。
4、讀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細讀課文,分段學習:
1、學習1到3自然段
(1)指名讀
(2)說說這幾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2、學習4到5自然段
(1)指名讀
找出描寫雪在風中飛舞的句子。
(2)指名答,讀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3)說說作者把飛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讀讀這句好在哪?
(4)指導朗讀
a學習溪石上和石橋上覆蓋著白雪的景象。
(1)指名讀有關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蓋著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飲水;好像有兩只白色的獅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幾只白色的熊,正準備從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說說作者把被白雪覆蓋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比?
(形狀樣子特點)寫他們干什么?
(1)生答
(2)教師小結抓住樣子的特點,細致觀察
富于想象寫活了
b學習石橋上覆蓋白雪的景象
1、指名讀2、說說作者怎樣描寫的?
3、學習6、7自然段
(1)指名讀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2)我看見溪中映照著什么?
(3)為什么說溪水中有一個發(fā)亮的白雪世界?
指導朗讀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說說松坊溪的冬天怎樣美麗?
第三課時
一、朗讀課文想象松坊溪的美麗景色。
1、讀全文
2、想象畫面。
二、分別找出下列意思相關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1、雪在風中飛舞。
2、溪石上覆蓋著白雪。
3、石橋上覆蓋著白雪。
4、溪水中有一個發(fā)亮的白雪世界。
三、讀一讀,寫一寫。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蘆絮花絮棉絮
披著披風披散披甲
四、在括號里填上恰當?shù)脑~語。
(1)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橋,()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誦,同學們摘抄的寫景文章。
板書設計:
松坊溪的冬天
溪石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
鵝卵石五彩繽紛、賞心悅目
平時的松坊溪
溪水明凈如鏡
溪聲悠揚動聽
五年級語文革命烈士詩二首教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革命烈士詩二首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五年級語文革命烈士詩二首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棺、叛、乾、坤、罕”,會寫“囚、軀、棺、叛、逆、顛、罕”。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練、形象的特點。培養(yǎng)閱讀詩歌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革命者為捍衛(wèi)信仰和尊嚴不惜犧牲的偉大精神。了解詩的寫作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1、揣摩兩首詩藝術上的不同風格
2、學習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了解他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師: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許多革命戰(zhàn)士在與敵人作斗爭時被捕。在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下,他們沒有低頭,他們用手中的筆抒寫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追求。今天我們就來誦讀欣賞兩首革命烈士的詩。
2、板書課題、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囚歌》,體會創(chuàng)作意圖
1、學生互相交流詩題的含義
師:“囚”字從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墻緊緊圍住,如籠中之鳥,失去自由?!扒簟钡囊馑际前讶岁P在監(jiān)獄里?!扒舾琛痹诒疚闹父锩咴跀橙吮O(jiān)獄里寫的詩歌。
2、揭題、解題
(1)師: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么環(huán)境下寫的?
教師介紹時代背景。出示葉挺圖片。
(2)師:大家是否了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的斗爭事跡?請向大家介紹。
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的高尚品質。
補充:葉挺是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出任新四軍軍長。同時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后,開展游擊戰(zhàn)爭。1939年5月,在皖中(安徽中部)主持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后,建立抗日根據(jù)地。1940年10月初,日軍進犯皖南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他指揮軍直屬隊頑強苦戰(zhàn),將敵擊退。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入獄,在獄中寫下有名的“葉挺囚歌”。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經中共中央營救,1946年3月4日獲釋。
說明:學生的生活實際,與那個戰(zhàn)亂不休的年代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教師適當?shù)匮a充介紹一些皖南事變的歷史背景,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更能體會葉挺將軍英勇的革命壯舉。
3、自由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
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記號。
(2)初步解決疑難問題。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么樣的人?
三、精讀感悟,深入學習
1、指名讀《囚歌》一至四行。引導學生體會“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
2、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再指名連貫說說體會。
(“為人進出的門”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為狗爬走的洞”指出賣革命、充當可恥叛徒的投降之路。)
3、從這四行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出革命者的處境怎樣?
(敵人對其威逼利誘,一面是釋放,給與自由的承諾,另一面則是酷刑的折磨。)
4、想一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憤怒對叛徒的厭惡的感情)
教師小結:這四行詩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威逼利誘的卑劣手段和丑惡嘴臉。當時擺在獄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堅貞不屈,意味著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當叛徒、出賣革命,將得到“自由”。選擇哪一條路呢?作者在五至八行詩里明確地作了回答。
5、輕聲讀五至八行,思考: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作者態(tài)度怎樣?
(革命者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看穿敵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誘,革命的氣節(jié)堅定不移)
7、第四、五行中的兩個“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哪個詞表達了他對真自由的態(tài)度?
(作者想得到自由,從“渴望”一詞看出作者對自由的迫切希望)
8、體會關鍵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我渴望著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這一句表現(xiàn)了什么?
板書:堅貞不屈
說明:第1節(jié)詩,教師抓住幾組鮮明的對比,展開教學。重點句“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中,“人”與“狗”、“門”與“洞”、“緊鎖”與“敞開”,由于鮮明的反差,形成了詩的獨特風格。只有引導學生了解這種對比的寫法及其意義,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深深的內涵。
9、自學第二節(jié),總結學法
(1)出示自學提示:
讀全詩——質疑——理解重點詞句——弄懂詩意——體會感情
(2)自讀課文、討論交流:你覺得這一小節(jié)哪句寫得好為什么?
(3)師:“有一天”指什么樣的一天?“將我……一齊燒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嗎?為什么?
(4)試講詩意。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維護了誰的尊嚴?
師:作者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燃燒起來,把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牢獄一起燒毀,他雖然在革命斗爭中犧牲了,但他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為之奮斗的共產主義事業(yè)是萬古長青,永世長存的。表達了作者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tǒng)治的憤慨,堅信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獻身的決心。
小結:這是被囚革命者的信念、意志、人格、生命價值的記錄。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學案(二)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學案(二)”,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學習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了解“風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全力以赴,激情參與,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自查工具書,認記字詞,疏通課文大意
2、要充分預習,有感情朗讀課文,勾畫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詞和語句,自主進行解釋和翻譯
3、認真研究學案,獨立思考,限時15分鐘自主完成;規(guī)范書寫,運用好雙色筆;小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自學導航】
1.我能默寫《泊船瓜洲》和《秋思》
2.運用積累的學習方法,自由朗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問題
3.讀拼音,寫詞語
luóyánɡyúɡuānhépànwénzhànɡ
()()()()
4.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對下列詞語的理解
(1)“秋風”給人的感覺是,在詩中更能表達詩人的
(2)“山一程,水一程”是形容,在詩中更能表達詩人的
(3)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的意思是
5.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詞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合作探究】
問題一: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又在哪里?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問題二:自由朗讀詞的上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你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請選擇一個畫面、一種場景,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
問題三:讀完《長相思》,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問題四:細細地品讀三首詩,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一樣?讀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練練測測】
1、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抓住不同景物進行描寫,從而抒發(fā)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是本課三首詩詞的共同特點讀讀背背想想,完成下列作業(yè)
(1)《泊船瓜洲》寫的是()季,描寫的特定景物是
(2)《秋思》寫的是()季,描寫的特定景物是
(3)《長相思》寫的是()季,描寫的特定景物是
2、“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
“風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
【能力提升】
1、讀一讀,體會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收藏]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匯總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增強對課堂的把握度,如何寫出獨特而簡潔的教案呢?考慮到你的需求,我們特意整理了“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歡迎你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1
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是個難點,學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難度,它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shù)和復名數(shù)的互換以及小數(shù)計算的基礎。
我在教學時,先講了《西游記》的故事,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學新知時采取直接給出一個小數(shù)把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使學生清楚的看到移動小數(shù)點后的變化,然后通過把移動后的小數(shù)換算成低級單位數(shù)量,使學生看出長度不同,接著我請學生從上往下觀察并討論換算后的結果有著怎樣的變化規(guī)律,學生通過討論能得出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的規(guī)律,老師把規(guī)律板書出來,再請學生觀察小數(shù)點移動的位數(shù)與倍數(shù)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趁熱打鐵,我又讓學生嘗試著從下往上觀察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的變化規(guī)律,學生也能嘗試說出。接著我就利用這個規(guī)律讓學生把指定的小數(shù)擴大10倍、100倍、1000倍請學生進行小數(shù)點的移動。
但通過課后的作業(yè),我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的不太好,盡管學生能說出變化的規(guī)律,可是實際應用是還不太得心應手,我分析了原因:一、過于相信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學內容的安排偏多。二、由于時間緊張,移動小數(shù)點位置數(shù)位不夠時0的添加沒有理解透徹,以及小數(shù)點移動后的位置不明確。
改進方法是:合理安排內容,調整教學難度。應該刪除利用規(guī)律這部分內容,移到下一課,第一節(jié)的教學目的只放在小數(shù)點向右(或左)移動,原來的數(shù)發(fā)生的變化規(guī)律,把規(guī)律真正理解透,第二節(jié)課再進行規(guī)律的應用。這節(jié)課我在設計時受到教參和練習冊作業(yè)安排的影響,沒有估計到本班學生實際接受情況,使我深刻認識到教材的教學要與學生實際情況緊密結合的重要性。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2
一、設疑引新
首先出示兩組數(shù)據(jù)(1)1.0281.02801.02800(2)1.02810.28102.8從學生己有知識出發(fā),將四個相同數(shù)字分別排成兩種不同情況的小數(shù),通過考一考你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得知: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小數(shù)的大小就會發(fā)生變化。到底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呢?巧設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猜想驗證
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小組合作將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改寫成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shù)。(1)0.004米=4毫米(2)0.04米=40毫米(3)0.4米=400毫米(4)4米=4000毫米先引導學生從上往下觀察將(2)式同(1)式比較后,學生自主將(3)(4)式比較。交流談談自已的看法。四人小組合作概括出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小數(shù)變化情況后做96頁做一做,鞏固知識,在概括出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變化規(guī)律后,先讓學生猜想一下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小數(shù)大小如何變化,然后互相交流,讓學生說出怎樣發(fā)現(xiàn)小數(shù)點向左移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規(guī)律,然后及時鞏固做97頁做一做,最后讓學生通過觀察,明確小數(shù)點移動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質。
三、靈活應用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A、基本練習,出示兩排數(shù),讓學生觀察說出從上排數(shù)變成下排的數(shù),小數(shù)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擴大還是縮小了多少倍。B、加深練習:比一比誰是最棒的數(shù)學醫(yī)生。實際上是判斷,先讓學生診斷,然后對癥下藥。C、提高練習:賽一賽,誰最聰明,出示一個數(shù),向左向右移動多次,讓學生看誰先得出結果來。來一齊鞏固小數(shù)點左移和右移的靈活應用。
四、課堂總結
先由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對本節(jié)課內容簡單復習。然后教師對本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xiàn)作激勵性評價。
本節(jié)課學生學得主動,知識的獲得和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有效地達到了課程的要求。
1、設疑引新,激發(fā)探究意識。出示由相同數(shù)字組成的兩種不同情況的小數(shù)。首先讓學生體會到兩組小數(shù)的特點,產生為什么第二組數(shù)的大小變化的疑問,促使進一步觀察得出是因為小數(shù)點移動了,然后又會產生小數(shù)點的移動到底會怎樣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呢?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做好積極參與學習的準備。
2、改變模式,以自主探索為核心。新課采用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讓學生自主觀察,合作討論。并沒有接給學生講解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有何規(guī)律,而是讓學生自主去觀察,去探索尋求知識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將自主猜想,得出的結論,向小組成員匯報交流,使得相互補充,共同提高。引導學生在思考中猜測規(guī)律,在合作中探索規(guī)律,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動眼、動口、動腦,參與學習討論總結規(guī)律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了每位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潛能。
3、練習設計,改變枯燥無味。首先讓新知與鞏固練習穿插進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加深印象。其次,設計有坡度練習,由淺入深,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學會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讓練習變得有趣,針對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比一比誰是最棒的數(shù)學醫(yī)生,增加了童趣,讓學生先診斷后下藥,使學生不僅很好掌握知識(知道哪錯了)更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對癥下藥)讓學生當醫(yī)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的同時,增加了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也發(fā)揮了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
4、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進,本節(jié)課雖然有很多討論活動,但我在引導的過程中缺乏適當?shù)墓膭?,課堂氣氛后來不如先前活躍,少部分學生,特別是性格內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表現(xiàn)不夠。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3
教后反思: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加深了學生對圖形特征以及各種圖形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認識,領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為今后學好幾何圖形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學生已經經歷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他們完全有能力利用的所學的方法進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因此,我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完成這一探索過程。對于個別學困生,我則通過參與他們的討論,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有了操作和討論作鋪墊,公式的推導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讓他們自己歸納公式。在操作、觀察、分析、討論、
不足之處:
1、學生匯報時我沒有注意對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行作重點理解,讓學生體會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出現(xiàn)困難。
2、學生用字母代數(shù)推導公式時,我不注意先設定圖形的那一部分分別用哪個字母表示,而是直接讓學生生硬的套用,顯示出教師上課的隨意性。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4
一、關注探究過程,實現(xiàn)自主體驗。
在教學一開始,以復習鞏固導入,練習方式多樣,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復習中,課堂氣氛活躍,和他們共同體驗學習的快樂。在教學公頃和平方千米兩的土地面積單位時,給學生提供學習提綱,以任務驅動式的教學原則,為學生確定自學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通過自學、探索、交流等形式獲得新知,這樣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也較好地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結合生活實際,教學層次分明,注重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活動來源與生活,服務與生活的樂趣,引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對于公頃、平方千米計量單位概念的形成,應以學生的實際經驗為基礎。學生無經驗,教師應提供給學生產生經驗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先讓學生找出1平方米大小的物體,再結合軍區(qū)操場想象10000個1平方米有多大。這樣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清晰的表象,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的單位為公頃的基礎上,出示了例題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教學例題時,我并沒有給學生分析題意。而是給學生提問:你認為做這道題時要注意什么?讓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弄懂了題意,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觀察、分析以及表達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教學中的每個層次銜接不夠緊湊,還需要注意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聯(lián)系。
2、前面復習和新授時間花得過多,使得給學生的練習時間不夠。
總的來說,《土地面積》的教學能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較好地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我想在每日備課上課的過程中,都應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能適應成長中的孩子!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無限寬廣的自由空間,讓他們的思維和智慧在天空上自由飛翔!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5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認為本節(jié)課最大的成功之處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這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在自身的數(shù)學學習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在交流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共同體的作用。在交流中,學生把自己在分數(shù)大小比較時積累的感性經驗表述出來,使大家具體、清晰地區(qū)分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不同類型和多種方法,尤其是有幾位學生還提出了與書本上介紹的方法不相同,卻也十分科學的方法。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過交流、碰撞,激活思維,促進了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等良好品質的培養(yǎng)。在交流中,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本節(jié)課中,學生獨立完成的一次,對子交流一次,小組合作的也是一次。在對子交流時,我發(fā)現(xiàn)班上對子的組建還要進一步強化,有的兩個人完全沒有交流,更談不上互相幫助。在以后的學習中還要進一步改進。在小組交流時,我也發(fā)現(xiàn),平時說話不多的同學在小組交流時也不太愛發(fā)言,所以小組評價制度也要再細化。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6
1.教師主導性太強在學生做題中出現(xiàn)錯誤時,我總是急于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shù)乘法的法則,然后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2.新授前相關復習不夠到位對于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shù)乘法和小數(shù)初步認識的復習,而不應該急于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好計算關,給學生夯實基礎的話,就不致于出現(xiàn)正確率較低的現(xiàn)象。
3.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4.忽視小數(shù)乘法和小數(shù)加減法計算的根本區(qū)別。小數(shù)加減法和小數(shù)的乘法最根本的區(qū)別就是小數(shù)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fā)現(xiàn)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shù)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shù)點對齊。
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預設,在課上作好強調,學生的出錯率也會降低。經過此教學,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使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高效的課堂。沒有了反思,就沒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遠成不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教師。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7
講完這節(jié)課我就進行了調查,通過剛才的習題檢測誰學掌握了小數(shù)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誰能正確移動小數(shù)點?請舉手!數(shù)了數(shù)23人,全班58人,不到一半人掌握了所學知識,如此不盡人意的教學效果使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根據(jù)我及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已經預料到學生學習會有困難,所以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指導小數(shù)點的移動方法。但事與愿違。
小數(shù)點的移動變化規(guī)律不是學生主動去探索、主動去發(fā)現(xiàn)的。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而在探索規(guī)律中,學生完全是在我的引導之下發(fā)現(xiàn)的,這就使學生失去了主動性,變成了簡單的記憶。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也感到操作記憶要比模仿記憶時間更長久,有時達到終生不忘。這節(jié)課過于注重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無從體現(xiàn)。
在實際移動小數(shù)點時,遇到困難如數(shù)位不夠怎么辦,雖然指導了,但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太少,以致在獨立練習時,紛繁復雜的情況學生無從下手。教學內容安排的多,練習少,對學生掌握的方法不能及時鞏固。
小數(shù)點的移動是較為抽象的,教師的筆尖代替小數(shù)點,學生對小數(shù)點的移動路線很模糊。新課標指出: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數(shù)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shù)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shù)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fā)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數(shù)學活動中去。我也在網(wǎng)上查找了相關課件,但沒有效果好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失敗,我一直在思考怎樣使學生對小數(shù)點的移動有一個生動的認識呢?我覺得利用課件,讓學生在大屏幕上真真實實的看到小數(shù)點蹦來蹦去,及移動的路線、小數(shù)的變化情況,這樣既生動又直觀。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的努力方向是:留給學生學習、探索的空間,實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致力于教學研究。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8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板書課題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的是相遇問題,(師板書:相遇問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猜測可能是求路程的問題。
生2:我想是研究兩個人面對面行走,到碰面這個過程的一些問題。
師:相遇問題是這樣嗎?我們怎樣來解決相遇問題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二、出示實例,探究問題
課件出示:張強要給王紅送一份材料,他們約定兩人同時從天橋和公園出發(fā),相向而行。張強坐小轎車每小時行60千米,王紅坐面包車每小時行40千米,0.5小時后相遇,問天橋和公園相距多少千米?
師:請同學們一起讀題。
生齊讀。
師:題目讀完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以下幾個問題。
課件出示:兩人是從哪里出發(fā)的?
是不是同時出發(fā)的?
她們走的方向是怎樣的?
運動最后結果怎樣?
師: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兩人是從哪里出發(fā)的?誰來說?
生:張強從天橋出發(fā),王紅從公園出發(f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
張強王紅
天橋公園
(課件出示:兩地)
師:第2個問題,誰來說?
生:是同時出發(fā)。(課件出示:同時)
師:第3個問題呢?
生:他們走的方向相反,是相向而行的。(課件出示:相向)
師:結果怎樣?
生:最后兩人相遇。(課件出示:相遇)
(課件出示:兩人在一定點相遇的情境圖)
師:你覺得他們相遇在這個點,對不對?為什么?
生:我覺得對的。因為張強坐的是小轎車,王紅坐的是面包車,小轎車的速度比面包車的速度快。
師小結:像這樣,從兩地相向而行,最終相遇的問題,我們就稱之為相遇問題。那么這道相遇問題,你們會解答嗎?
生1:(60+40)0.5=50(千米)
師: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生1:60+40表示的是他們兩人每小時總共走了多少千米?由于他們一起走了0.5小時,所以在乘0.5,就得到了總路程。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里60+40,實際上就是兩人的速度和(板書:速度和),0.5為兩人的相遇時間(板書:相遇時間),50就是總路程。所以,我們可以得到怎樣一個數(shù)量關系式呢?
生齊說: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將板書補充完整)。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602+402
師:你又是怎樣想的?
生2:60千米是張強每小時行的路程,40千米是王紅每小時行的路程。相遇時他們兩人各行駛了半小時,所以將60和40都除以2.最后,把他們的路程相加。就得到總路程。
師:回答得非常完整!602表示的是相遇時,張強行的路程,我們可以說成甲路程(板書,甲路程);402我們就說成乙路程(板書:乙路程)。這時我們又可以得到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式呢?
生齊說:甲路程+乙路程=總路程(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將板書補充完整。)
師:誰還有其他方法?
生3:(60+40)2
師:給大家解釋一下。
生3:60+40表示每小時兩人共行的路程。由于相遇時,兩人走了半小時,所以將結果除以2.
師:還有方法嗎?
生4:600.5+400.5我也是先求出他們兩人各自行的路程,然后再加起來。
師:相遇問題中,求總路程,同學們一下子相處了這么多種方法,真能干。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樣一道題
課件出示:張強要給王紅送一份材料,他們約定兩人同時從相距50千米的天橋和公園出發(fā),相向而行。張強坐小轎車每時行60千米,王紅坐面包車每時行40千米,出發(fā)后幾時相遇?
師:請同學們將題大聲地讀一遍。
生齊讀題。
師: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題目中有哪些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
生1: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生2:50千米是總路程。60和40表示的是兩人的速度,這些數(shù)學信息都是有用的。
師:那請同學們利用這些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獨立解決這個問題,行嗎?試試看。
生動手做。
師: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同桌互相說。
師:誰來匯報?
生1:50(60+40)=0.5
師:解釋一下。
生1:60+40表示的是兩人的速度和,50是總路程。我用總路程去除以速度和,就可以求出相遇時間。
師:真聰明。來,我們大家一起將他說的這個數(shù)量關系式,大聲地說一遍。
生齊說:總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師:誰還有其他方法?
生2:5060+5040
師:其他同學看看,有意見嗎?
生3:5060,除不盡。所以我認為,這個算式是錯的。
生4:我也覺得不對,因為5040的結果已經是1.25,還要再加上前面的結果,遠超過0.5了。
生5:5060表示的是張強行完全程用的時間,5040表示的是王紅行完全程用的時間,實際上,他們兩人并沒有走完全程。
師:真聰明,分析得很詳細!現(xiàn)在,我們得出5060+5040這個算式是錯誤的。那你還有其他方法來解決這道題嗎?
生思考。
師提示:我們剛才用的是算術的方法,那可以利用我們學過的列方程的方法,可以解決嗎?請嘗試列出方程。
生做。
生1:我設出發(fā)后X小時相遇,列出方程是:60X+40X=50(師板書)
師:你利用的是什么數(shù)量關系式?
生1;甲路程+乙路程=總路程。60X表示的是甲路程,40X表示的是乙路程。
師:真不錯!你們的方程都和他一樣嗎?不一樣的請你來說說,你又是怎樣列的?
生2:(60+40)X=50(師板書)
師:你利用的是什么數(shù)量關系式呢?
生2: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師:用方程解,可以直接用字目表示相應的量,剛才我們用方程解,很順利地求出來了。那么利用方程我們還可以求相遇問題里的什么呢?
生:可以求其中一個速度。
師: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我們用方程解時,是按怎樣的步驟來的?
生說,師板書
①審題
②設X
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驗、答
三、嘗試練習,鞏固新知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56頁,看例題。請你動腦筋想想,大概在哪個地點相遇?
生嘗試解答。
師:請你計算一下,①相遇地點到公園的路程是多少千米?②相遇地點到天橋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生動手做。
師:誰來匯報一下。
生:400.5=20(千米)600.5=30(千米)
師: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他們兩個一小時行多少千米?
師:這個問題求的就是(生齊說:速度和)。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看第57頁試一試,請你直接做在書上。
生做。
師:誰來匯報?
生1:165(6+5)
生2:我用方程做的,(6+5)X=165
生3:我列的方程是這樣的:6X+5X=165
師:好的。接下來,請同學們看一下練一練中的第2、3兩題,要求只列方程不計算。
生做。
師:誰來匯報第一題?
生1:(80+60)X=1400
生2:80X+60X=1400
師:誰來匯報第二題?
生1:(100+90)X=5700
生2:100X+90X=5700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當當小法官。
課件出示3道判斷題。
生用手勢表示對或錯,進行判斷。
師:下面,請大家觀察仔細,看看,這道題的一些解法,哪種是對的?
課件出示: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火車從呼和浩特開出,每時行駛48千米;另一列火車從北京開出,每時行駛72千米,兩列火車同時開出,相向而行,經過幾時相遇?
①解:設經過X時相遇。
48X+72X=660
②解:設經過X時相遇。
(48+72)X=660
③解:設經過X時相遇。
(48+72)=660X
④660(48+72)
⑤66048+66072
師:你覺得哪種是正確的?
生:①②④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沉默,思考。
師:仔細觀察一下③,你覺得對不?
生:我覺得這道算式也對,左邊(48+72),是速度和;右邊660X表示的也是速度和。應該是對的。
其他同學表示贊成。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問題?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我們知道求路程用算術方法更簡便,求速度或相遇時間,用方程解更好。
教學反思:
課始,仇老師沒有設置花俏的課堂導入情境,而是直接出示課題,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及目的。然后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好朋友送材料這個研究情境,讓學生來解決這件事情中所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愿望,因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學習活中來。使讓學生置身于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數(shù)學知識能較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shù)學情感。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仇老師采用了讓學生自己先獨立解決問題,再交流匯報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仇老師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實踐、去探索,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做到了凡是學生能探索得到的決不代替,凡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使整個課堂充滿著探索的氣息。
總之,仇老師那扎實的教學功底、獨特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得我好好學習。
一堂課聽下來,仔細回顧反思了一下,心中也產生了一點點疑惑,提出來和大家探討。
1、大家都知道線段圖能幫助學生解決相遇問題,那么課上,教師需要抽時間讓學生畫嗎?
2、仇老師讓學生估計,兩人大概的相遇地點時,是先出示線段圖,在圖上標示出相遇的地點,后問學生對不對。我覺得此處可否直接讓學生來估計相遇地點。之后再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9
相遇問題,是在學習簡單行程問題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主要引導學生探索分析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相遇問題求路程的解題方法。
(1)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充分參與相遇問題解題方法的歸納,讓學生在充分地觀察、模擬表演、整理中去感悟相遇問題特征及解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初步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
(2)學生自己經歷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是:自主整理信息理清數(shù)量關系;借助直觀線段圖探明解題思路;明確解題方法,獨立列式解答自主建構應用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給學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與交流。老師只是適時補充或糾正。我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既注重了基礎知識的鞏固,又注意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不僅使學生了解課本上簡單的相遇問題,還將簡單的相遇問題進行了變式,使學生深刻理解了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三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并且延伸出工程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路。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jié)課教學的是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米和公頃。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1公頃,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教學難點在于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公頃這個面積單位比較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形成表象比較困難。在教學中,結合例題圖片引出公頃這一土地面積單位,使學生初步感受公頃是計算大的土地常用的單位。感知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28個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多少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100個這樣的正方形就是1公頃。結合學生熟悉的場地,如教室的面積一般是50平方米,200個教室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通過學生的想像,加深學生對公頃這個土地面積單位的認識。在使學生明確了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之后,讓學生推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在學生充分體驗、感知的基礎上,逐步理解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
二年級語文上14古詩二首池上村晚教案作業(yè)題(冀教版)
14古詩二首
【教學目標】
1.會認“撐、艇、蹤、跡、浮、萍、浸、歸、橫、背、腔”11個字,會寫“解、跡、浮、牧、歸、背、信、吹”8個字。熟讀并背誦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內容。
2.根據(jù)古詩內容想象古詩的意境。
3.感受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愿望。
【教學重點】
1.會認“撐、艇、蹤、跡、浮、萍、浸、歸、橫、背、腔”11個字,會寫“解、跡、浮、牧、歸、背、信、吹”8個字。熟讀并背誦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努力讀出詩的韻味,做到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悟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說說詩句的意思,并能想象《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素材】
1.詩人白居易簡介
2.《池上》相關資料
3.詩人雷震簡介
4.《村晚》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池上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撐、艇、蹤、跡、浮、萍”6個生字,會寫“解、跡、浮”3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xiāng)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具準備
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孩子們,你們平時喜歡怎么玩呀?
2.你們的童年生活豐富,多么有趣??!那古時候的小朋友又是怎么玩的呢?今天,老師就帶著孩子們坐上時空穿梭列車,穿越時空,去瞧瞧他們的課外生活吧!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3.時空穿梭列車載著我們回到了清代,(課件出示2)看,在一片樹林里,一個可愛的牧童正騎在牛背上高興地唱歌,突然,他發(fā)現(xiàn)了樹上的鳴蟬,他想要捉蟬,所以趕緊閉住了唱歌的嘴巴。詩人袁枚看到這一幕,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孩子們一起讀一讀。多么有意思的畫面,原來這里的孩子以捕蟬為樂。
4.告別可愛的牧童,一群放學歸來的孩子又進入我們的視野,(課件出示3)看,他們沐浴著春風,放飛著一只只漂亮的風箏,他們是多么的快樂。連詩人高鼎也被他們的快樂感染,寫下了這流傳千古的名篇。你能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嗎?原來這里的孩子以放風箏為樂。
5.坐上時空穿梭列車,咱們繼續(xù)前進。(課件出示4)喲,這次列車載著我們回到了唐代咱們會來什么地方呢?看!這一次咱們來到美麗的荷花池,在這個地方又有什童年趣事發(fā)生呢?詩人白居易同樣用一首優(yōu)美的五言絕句告訴了我們答案。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池上》。(板書:池上)
孩子們,關于詩人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老師收集了一些資料,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課件出示5)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著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代寫詩最多的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寫的詩常常讀給小孩和老奶奶聽,所以,他寫的詩很容易讀懂。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了解了詩人,先聽老師把詩讀一遍吧。(師范讀)你們想讀嗎?那得先和詩里的生字娃娃交上朋友。和生字娃娃交朋友的辦法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出示):
1.自由讀詩,圈出生字娃娃。
2.拼讀生字音節(jié),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做上記號多讀幾遍。(課件出示5)
3.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法識記生字字形。
4.給生字找朋友(組詞)?,F(xiàn)在就請大家打開書本,按照大屏幕上提示的方法和生字娃娃交朋友吧。
5.匯報交流,指導書寫。
A.孩子們,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嗎?來,趕快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認一認,互相提醒一下讀音,咱們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
B.利用生字卡片理解生字。會讀了嗎?我來考考大家。艇:這個字我要請女孩子來讀一讀。后鼻音讀得真準,男孩子來試一試。孩子們,這個字是舟字旁,說明它和船有關。其實艇就是小船的意思。像這樣的舟字旁的字咱們還學了很多,大家一起來讀讀吧。(課件出示6)(生讀)看,這些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關。
解:(板書:解)(課件出示7)這個字我請坐得端正的男孩子一起讀。孩子們,這個字咱們應該怎么記呀?誰來說說?(生答:我用加一加的辦法。另一生答:我用編兒歌的方法來記它,一刀砍掉牛的角。)你真能干,一下子就說出了咱們的老祖先造這個字的意思,看,解字古時候的意思就是……
跡:(板書:跡)(課件出示8)這個字我請聲音洪亮的女孩子來讀。這個字是半包圍結構,走之旁,
像這樣走之旁的字咱們應該先寫里面,再寫外面。誰來給它找個詞朋友?(相機理解蹤跡:指行動留下的痕跡,比如人在沙灘上行走所留下的腳印就是蹤跡)。
浮:(板書:?。ㄕn件出示9)這個字想讀的孩子一起讀。浮的反義詞是什么?(出示讀)
C.孩子們真能干,這么快就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想寫嗎?咱們來挑戰(zhàn)一個高難度的。(課件出示10)瞧,這個艇字,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在寫的時候,咱們要注意它左右兩部分的位置,做到左窄右寬。另外,這個字的筆順也很特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F(xiàn)在就請孩子們在練習本上寫寫這個字吧。比比誰寫得最漂亮。
a.游戲。瞧!滿池的蓮花、蓮蓬多美啊,你想要嗎?那就得先念準他們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蓮花、蓮蓬才能永遠屬于你,有信心嗎?(課件出示11)(課件出示滿是荷花、蓮蓬的池塘,輕點荷花、蓮蓬就出現(xiàn)本課生字詞,再點荷花、蓮蓬就消失。)
b.生字娃娃告訴老師,想和你們一塊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都躲到詩句里去了,看孩子們能不能準確的叫出它們的名字?(齊讀古詩)
三、品讀古詩,理解詩意。
這首詩現(xiàn)在咱們已經讀得很熟了,但詩里有些字詞句的意思有的孩子還不明白呢。沒關系,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F(xiàn)在,我們就發(fā)揚一下團結協(xié)作精神,一起來研究學習吧。
(課件出示12)課件出示合作學習的要求;
1.邊讀邊想,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結合前后句、插圖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意思。
3.小組內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匯報交流:
(一)理解字詞意思。
先來看看有哪些詞語不懂,大膽地提出來,咱們一起來解決吧,誰最先來提問?(課件出示13)(偷采、白蓮、不解、蹤跡、浮萍,看課件理解)
(二)品詩,感情朗讀
咱們讀懂了字詞的意思,再回到美麗的荷花池吧。看,盛夏的荷塘里,荷花搖曳多姿,空氣中彌漫著蓮子的芳香。在這空無一人的池塘上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幕。(引讀第一句)。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板書: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童真童趣)
浮萍一道開。)
1.提問質疑:小娃為什么要偷采白蓮?(課件出示14)
生:害怕。因為爸爸媽媽知道了要被批評?
小孩擔心別人不讓采,就悄悄地采碧綠的荷葉,映著雪白的荷花,實在太美啦!
2.小孩忍不住喜愛之情才去偷采白蓮。小娃悄悄采了白蓮卻又不想被人發(fā)現(xiàn),心情會怎樣呀?(課件出示15)(緊張、害怕)帶著你的體會一起讀一讀。生讀,師評價。雖然緊張害怕,可是馬上就能吃到香甜的蓮子了,小娃心情又會怎樣呢?
(高興、興奮)請你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ㄖ笇Ю首x)
孩子們,帶又高興又緊張的心情再讀詩句。
3.(課件出示16)(出示圖片),看,小娃采到了白蓮,他把白蓮隨意地放在了船頭。他的小船劃過以后,滿池的浮萍被沖開了一道波痕,他也不知道去掩蓋。哪兩行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指名讀)你知道不解的意思了嗎?(課件出示17)(出示課件)這句詩的意思是:小娃不知道隱藏自己采蓮的蹤跡,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偷采白蓮”的事情。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詩。孩子們,小娃偷采了白蓮卻并不懂得隱藏蹤跡,在你們這些小哥哥、小姐姐眼里覺得他怎么樣???(天真、可愛)是啊,連詩人也被他的天真無邪感染了,因此寫下了這著名的詩篇。你們喜歡這個孩子嗎?那就帶著你對這個孩子的喜愛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指導感情朗讀)
四、用心讀詩,練習背誦。
1.唱詩。詩不僅能讀,還能唱呢!通過吟唱,咱們可以把詩記得更牢……孩子們,咱們一起唱一唱吧。
2.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把這首詩深深印在了腦海里了。誰愿意把這首詩背給大家聽聽嗎?
3.愿意輕松一下,和老師玩?zhèn)€游戲嗎?這個游戲的名字就叫卡片拼詩。這首詩里的字娃娃呀,都藏到孩子們的書箱里了,趕快把他們找出來,舉給老師看看。等一會兒,找到卡片的孩子就把字娃娃們送到黑板上,拼成一首詩,其
它的孩子就唱唱詩給他們加加油吧。(卡片貼黑板,齊讀)
4.小結
孩子們,在今天我們所學的這首詩里,白居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他偷采白蓮而不解藏蹤跡。整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板書:童真童趣)
五、拓展情景,課外延伸
孩子們,今天我們和以采蓮為樂的小娃交上了朋友,現(xiàn)在咱們該和他告別了,因為咱們的列車就要返航了,在這返航的途中,我們又會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呢?(拓展詩篇《小兒垂釣》《牧豎》)。(課件出示18)
課外作業(yè)新設計
一、我是擴詞小能手。
?。ǎǎǎ?/p>
蹤()()()
二、填一填。
“艇”的音節(jié)_________,注釋_________。
“解”的音節(jié)_________,注釋_________。
三、默寫。
《池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上浮漂浮浮動跟蹤蹤跡行蹤
二、tǐng船jiě知道懂得
三、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板書設計: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童真童趣)
浮萍一道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會認“浸、歸、橫、背、腔”5個生字,會寫“牧、歸、背、信、吹”5個生字,聯(lián)系課文語境,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并寫出《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營造情境
1.我們先玩?zhèn)€游戲。(課件出示20)
舉個例子,我這兒有個詞:樹,我給它前面加個詞兒:高大的樹
大家懂了嗎?好,現(xiàn)在開始,準備,想到了就站起來說。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綠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紅紅的落日
放牛娃——快樂的放牛娃
?!崎e的牛
……
2.很好,現(xiàn)在換一種方式,把要加的詞放在后面,比如:樹——樹長得根深葉茂
學生說。
3.我們再加大難度,現(xiàn)在把所給出的詞語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飾性詞語,大家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學生說。
二、初感詩歌,激發(fā)疑問
1.我們今天要去領略的是宋代鄉(xiāng)村的一段美麗風光。這段風光是一位詩人帶給我們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書:村晚雷震)。
(課件出示21)指名解題:看了詩題,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鄉(xiāng)村的傍晚,可以知道這首詩是描繪鄉(xiāng)村傍晚景色的。)
這首詩老師想請我們班書法最棒的一名同學寫在黑板上。
學生上黑板板書古詩:
(板書: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其他同學可以先打開書本,自己來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流利,有問題可以在書上做個記號。
學生自由讀古詩,可分組討論或同桌共同學習。
2.讀準字音,指導書寫。(課件出示22)
指名讓學生分句朗讀,相機出示生字,指導識記。
指導書寫:(課件出示23)“歸、信、吹”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
“背”是上下結構的字,下面月的第一筆不是撇是豎。
3.激發(fā)疑問。
讀了這首詩,誰有問題嗎?
讓學生闡述自己想到的疑問,教師則在黑板的詩歌上用紅粉筆打上相應的記號。
問題假設:
(1)詩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樣嗎?(明白它們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邊上的岸上兩部分)(課件出示24)學生找出詩句中和圖畫上想對應的地方,看看圖,再說說詩句的意思,理解這一行詩寫出了水草豐美的樣子,寫得生機勃勃。
(2)(課件出示25)這一行里的“山銜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圖理解詩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將要落下去的太陽)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區(qū)動畫上和詩句內容相對應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課件出示26)理解寒漪,(指的是清涼的水面波紋。)“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從圖畫上能看出這句詩的內容嗎?為什么?你能相象出這部分的圖畫嗎?(學生自由的發(fā)揮想象,比如可以說說圖畫上沒有的內容是怎樣的)
(4)(課件出示27)“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兒童,這里指的是放牛娃。)“歸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橫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圖理解該詞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詩和這個畫面是對應的?(理解“短笛無腔信口吹”,明白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著短笛不成腔調地在吹。)聽一支牧童短笛。師:好,還有問題嗎?(肯定已經沒有學生再有問題了)如果沒有,那我們就要開始運用我們的智慧來解決這些問題了。
三、指導學法,理解詩歌
1.同學們,研究問題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運籌帷幄,最終方能決勝千里。讓我們想一想,怎么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誰有好的建議?
讓學生講講解決的辦法。
(課件出示28)比如,查字典、同桌討論、查找課外資料、結合課文插圖其實,還有很多辦法,荀子曾說過:“君子生非異也,善借于物也”。學生開始嘗試通過各種方式解決問題。
2.集體交流。
3.誰能將自己對整首詩的理解說說看?
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誦讀,表達感悟
1.詩歌講究音律美,我們讀詩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指名說)
2.提出要求:應該把這首詩的韻腳“陂、漪、吹”讀得清晰、響亮。
3.學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學生評議。
5.教師分行領讀,學生跟讀。
草滿池塘——
山銜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背誦古詩。觀看圖片,根據(jù)詩意背誦。
五、拓展延伸,善加積累
《村晚》這首古詩描寫了夏末初秋傍晚時鄉(xiāng)村的景色,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課下,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樣描寫鄉(xiāng)村景色的古詩。
課外作業(yè)新設計
一、給漢字注音。
()()()()
歸橫背腔
二、填一填,背一背。
村晚
()滿()塘滿陂,
山銜()()浸寒漪。
()童()橫牛背,
短笛無腔()口()。
三、這首詩融情于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一、guīhéngbèiqiāng
二、(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三、抒發(fā)了詩人對鄉(xiāng)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或:表達了詩人對悠然寧靜的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板書設計:村晚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教學反思】
《池上》教學反思
1.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描寫兒童的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0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童心的可愛、鄉(xiāng)村生活的情趣。古詩意境很美,描繪小娃偷采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2.理解詩句的意思,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先理解字詞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學生理解上有問題,我會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從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東西嗎?你是怎么認為的?說說理由。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出示課件激發(fā)靈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學生表達的比較到位,基本沒有偏離古詩的意思。
《村晚》教學反思
1.古詩的學習往往會陷入“簡單的告訴”之中。教師依仗的是教參上的標準答案進行教學,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形形色色的諸如課課通等資料了解字詞詩句的含義。古詩教學就在師生搬運標準答案的過程中進行。標準答案要不要?對于字詞的準確理解肯定是要的,但決不該是簡單的告訴。教師要引導學生讀進詩中,到詩中去尋去解去感去悟。
2.古詩含有豐富的意象,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古詩又是極具音韻節(jié)奏的美感,是一曲意蘊悠遠的古曲。教學中以畫配詩,畫解意。營造濃濃的詩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領略詩之形、詩之蘊、詩之情。
同課異構
創(chuàng)新教案
《池上》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
《池上》一詩描寫了一個小孩“偷采白蓮”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心里。我采用了“調動積累,導入新課——初讀詩歌,整體感知——吟詩煉字,體會意境——回歸整體,拓展延伸”的教學策略,把學生理解詩意、增加語言積累、提高運用語言能力有機地結合為一個整體。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師:初夏時節(jié),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讓人想起詩人楊萬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闭f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里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理解題目含義。
4.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匯報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設計意圖:由詩人楊萬里的《小池》巧妙的為本課進行鋪墊,以舊帶新,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搜集關于詩人的生平和關于荷花的詩句,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指導“艇”字的寫法及結構。
②學習新詞:浮萍,白蓮,蹤跡,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古詩。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內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設計意圖: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北经h(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艇、浮萍、蹤、不解”的含義,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古詩的意思,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③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
④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⑤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設計意圖:“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通過學生親身想象“偷采白蓮”兒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學生情,詩中情水乳交融,激發(fā)共鳴。)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設計意圖: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通過熟讀成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搜集描寫兒童的詩句,用我們今天學的方法去讀、去畫、去悟、去唱。
板書設計:
偷采白蓮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開童真童趣
《村晚》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
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學習化的平臺,提供一些有利學習的資源,如聽課教師的指點、網(wǎng)絡社區(qū)資源的利用、學生特長資源的開發(fā)等,讓學生開心快樂的學習。在學生已經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借助課外補充材料,讓學生感悟鄉(xiāng)村生活之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引導回憶、背誦以前學會的古詩,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2.出示詩題:村晚
(1)解題:啟發(fā)學生用逐字理解、補充意思的方法讀懂詩題,初步了解這首詩描繪色的景象。
(2)簡介作者:雷震,宋代詩人。
二、初讀,感知詩意。
1.提出要求,指導自學。
2.檢查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指名讓學生分句朗讀,相機出示生字,指導識記。
(2)讀好詩句:重點指導學生按古詩的節(jié)奏讀好詩句。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三、細讀,理解詩意。
1.默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2.交流議答,使學生明確:
板塊一:講解第一行詩:
①指名讀。
②這一行詩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子的堤岸。塘:堤岸。陂:池塘。)
③看書上的插圖,哪部分是和這一行詩句意思相對應的?(學生指著課件回答:圖的下部畫了池塘和兩岸,池水滿盈盈的,兩岸長滿青青的草等。)
④點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所以這一行詩的意思也可說成“草滿陂,水滿池?!眱蓚€“滿”表示了水草豐美的樣子,寫得生機蓬勃。(板書:草、水滿)
⑤誰能說一說這行詩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長滿了綠油油的草,池塘里漲滿了水。)
板塊二:講解第二行詩:
①指名讀。
②這一行里的“銜”是什么意思?點擊“銜”進行鏈接,課件出示:銜:用嘴含,叼。
③“山”如何“銜”落日?請同學們看圖想象,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同桌同學討論討論。
動畫演示:太陽漸漸落下,夕陽夾在兩山之間。
交流議答:課文中的“銜”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好像被山含住了。)
圖上哪一部分和“山銜落日”相對應?(學生指著課件回答:圖的上面部分畫面和“山銜落日”意思相對應)
“寒漪”這個詞你是怎么理解的?點擊進行鏈接,課件顯示:寒漪:“漪”指細小的波紋。“寒漪”是指傍晚夕陽下的暗綠色波紋。
“浸”是把東西泡在液體里,課文中作者是說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呢?
點擊進行鏈接,課件畫面的下方出現(xiàn)“一塘池水”,水面呈暗綠色,水面隱隱約約出現(xiàn)“
山銜落日”的倒影(板書:山銜落日浸寒漪)。
誰說一說這行詩句的意思?誰再連起來說說一、二兩行詩句的意思。點擊進行鏈接,齊讀第一、二兩行詩句和意思。
板塊三:講解第三、四行詩:
1.指名讀。(板書:牧童歸去橫牛背信口吹)
2.“牧童”指什么人?(這里指放牛娃)
“歸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里去)
看圖:“橫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橫騎在牛背上)
3.“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边@兩行詩你是怎么理解的?
展示動畫:牧童從遠及近慢慢走來,并配上賀綠汀的《牧童短笛》作為背景音樂。
指名說說這兩行詩句的意思。
點擊進行鏈接,齊讀三、四行詩句和意思。
四、熟讀,背誦課文。
1.朗讀指導:
(1)提示朗讀注意點:
(2)教師分行領讀,學生跟讀。
(3)學生練習讀。
(4)指名讀。
(5)集體齊讀。
2.指導背誦:
(1)教師引讀:
(2)分組練習背誦:一組背,另一組聽,然后再交換。
(3)指名背誦:比一比誰背得好。
(4)全班一起背誦。
五、鞏固,完成作業(yè)。
《村晚》這首古詩描寫了夏末初秋傍晚時鄉(xiāng)村的景色,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嘗試著吟誦好這首詩。
精彩片段
師:文中的“偷”應指偷家里的還是別人家的?
生:小娃很天真的,不會去真偷人家的東西的。
生:不應該是偷別人家的,否則詩人就是在表揚偷竊行為了。這個“偷”應是假偷。
生:肯定是家里種的的,因為他不但有小艇,而且他還會撐呢?說明他經常跟著父母出入這一片池塘。
生:絕對不是真的去“偷”人家的東西,因為他臉上看不出緊張和害怕嗎?
生:另外,農村有很多荷花和荷葉,小娃去摘不算“偷”。
師:既然是自己家種的,家里的孩子要的話應該是“拿”,為什么詩人用“偷”這個字呢?
生:肯定是背著父母干的,說不定他父母正在午睡。
生:他回來一定不會告訴父母這件事的。
生:這是他的秘密,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師:小娃為什么要去“偷采白蓮”呢?
生:也許他父母舍不得給家人吃,要留著賣錢呢!、可是他太想吃蓮子了,怕大人不同意才出此下策。
生:主要是去練習一下自己撐船的本領。可是父母擔心他單獨撐船有危險,已經禁止他撐船了。
生:也可能是想采摘一點送給自己的同學嘗嘗鮮的??墒巧徟钸€沒有成熟,明說父母不給采摘,只好“偷”了。
生:他很調皮,就想去玩一下,當然不能讓大人知道,還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
師:小娃“偷”的工作有疏忽嗎?
生:有疏忽,因為他沒有考慮到,浮萍竟然會暴露他的行蹤。
生:浮萍一道開,是有些疏忽,他畢竟是個小娃,顯示了他的自然、天真的個性,很有趣味。
生:雖然浮萍一道開,但是用不了多長時間,浮萍又會馬上合起來,而且會合得天衣無縫!所以小娃已經充分考慮到這個優(yōu)勢,他還真聰明呢。
生:管他呢,只要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回,即使被發(fā)現(xiàn),也無所謂了,不就打一頓嘛!
師問:你有過類似“偷”的事情和樂趣嗎?
說課案
《池上》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冀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4課《池上》。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中描繪小娃偷采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前兩句寫一個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后兩句寫他不懂得藏匿行蹤,悠然自得地沖開浮萍撐船回來,只見身后浮萍分開,一時合不攏。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學情發(fā)展出發(fā),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會認本課“撐、艇、蹤、跡、浮、萍”6個生字,會寫“解、跡、浮”3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①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2.教學難點: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②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古詩教學要著眼與培養(yǎng)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強調以讀為本,通過組織生動活潑、循序漸進、科學有效的朗讀練習,引導學生感知語言,感悟形象,體驗情感,體會詩境。因此,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法:讀書指導法,觀察法,啟發(fā)式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品味語言、暢談感受、誦讀體會法等。
2.學法:在課堂上,學生多讀古詩,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掌握朗讀古詩的方法,并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理解古詩的音韻美、意境美、人情美。指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想象—的學習方法。在詩境中學習生字,掌握一種識字方法,感受漢字的音形義結合之美。
三、說教學流程:
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孩子們,你們平時喜歡怎么玩呀?
2.你們的童年生活豐富,多么有趣??!那古時候的小朋友又是怎么玩的呢?今天,老師就帶著孩子們坐上時空穿梭列車,穿越時空,去瞧瞧他們的課外生活吧!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3.時空穿梭列車載著我們回到了清代,(課件出示2)看,在一片樹林里,一個可愛的牧童正騎在牛背上高興地唱歌,突然,他發(fā)現(xiàn)了樹上的鳴蟬,他想要捉蟬,所以趕緊閉住了唱歌的嘴巴。詩人袁枚看到這一幕,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孩子們一起讀一讀。多么有意思的畫面,原來這里的孩子以捕蟬為樂。
4.告別可愛的牧童,一群放學歸來的孩子又進入我們的視野,(課件出示3)看,他們沐浴著春風,放飛著一只只漂亮的風箏,他們是多么的快樂。連詩人高鼎也被他們的快樂感染,寫下了這流傳千古的名篇。你能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嗎?原來這里的孩子以放風箏為樂。
5.坐上時空穿梭列車,咱們繼續(xù)前進。(課件出示4)喲,這次列車載著我們回到了唐代咱們會來什么地方呢?看!這一次咱們來到美麗的荷花池,在這個地方又有什童年趣事發(fā)生呢?詩人白居易同樣用一首優(yōu)美的五言絕句告訴了我們答案。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池上》。(板書:池上)
孩子們,關于詩人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老師收集了一些資料,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課件出示5)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著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代寫詩最多的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寫的詩常常讀給小孩和老奶奶聽,所以,他寫的詩很容易讀懂。
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了解了詩人,先聽老師把詩讀一遍吧。(師范讀)你們想讀嗎?那得先和詩里的生字娃娃交上朋友。和生字娃娃交朋友的辦法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出示):
1.自由讀詩,圈出生字娃娃。
2.拼讀生字音節(jié),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做上記號多讀幾遍。(課件出示5)
3.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法識記生字字形。
4.給生字找朋友(組詞)?,F(xiàn)在就請大家打開書本,按照大屏幕上提示的方法和生字娃娃交朋友吧。
5.匯報交流,指導書寫。
A.孩子們,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嗎?來,趕快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認一認,互相提醒一下讀音,咱們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
B.利用生字卡片理解生字。會讀了嗎?我來考考大家。艇:這個字我要請女孩子來讀一讀。后鼻音讀得真準,男孩子來試一試。孩子們,這個字是舟字旁,說明它和船有關。其實艇就是小船的意思。像這樣的舟字旁的字咱們還學了很多,大家一起來讀讀吧。(課件出示6)(生讀)看,這些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關。
解:(板書:解)(課件出示7)這個字我請坐得端正的男孩子一起讀。孩子們,這個字咱們應該怎么記呀?誰來說說?(生答:我用加一加的辦法。另一生答:我用編兒歌的方法來記它,一刀砍掉牛的角。)你真能干,一下子就說出了咱們的老祖先造這個字的意思,看,解字古時候的意思就是……
跡:(板書:跡)(課件出示8)這個字我請聲音洪亮的女孩子來讀。這個字是半包圍結構,走之旁,
像這樣走之旁的字咱們應該先寫里面,再寫外面。誰來給它找個詞朋友?(相機理解蹤跡:指行動留下的痕跡,比如人在沙灘上行走所留下的腳印就是蹤跡)。
浮:(板書:?。ㄕn件出示9)這個字想讀的孩子一起讀。浮的反義詞是什么?(出示讀)
C.孩子們真能干,這么快就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想寫嗎?咱們來挑戰(zhàn)一個高難度的。(課件出示10)瞧,這個艇字,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在寫的時候,咱們要注意它左右兩部分的位置,做到左窄右寬。另外,這個字的筆順也很特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F(xiàn)在就請孩子們在練習本上寫寫這個字吧。比比誰寫得最漂亮。
a.游戲。瞧!滿池的蓮花、蓮蓬多美啊,你想要嗎?那就得先念準他們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蓮花、蓮蓬才能永遠屬于你,有信心嗎?(課件出示11)(課件出示滿是荷花、蓮蓬的池塘,輕點荷花、蓮蓬就出現(xiàn)本課生字詞,再點荷花、蓮蓬就消失。)
b.生字娃娃告訴老師,想和你們一塊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都躲到詩句里去了,看孩子們能不能準確的叫出它們的名字?(齊讀古詩)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的自主觀察、合作互評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自主觀察中發(fā)現(xiàn)知識,在自評與互評中學會肯定自己和欣賞別人,促進個體發(fā)展?!?/p>
品讀古詩,理解詩意。
這首詩現(xiàn)在咱們已經讀得很熟了,但詩里有些字詞句的意思有的孩子還不明白呢。沒關系,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現(xiàn)在,我們就發(fā)揚一下團結協(xié)作精神,一起來研究學習吧。
(課件出示12)課件出示合作學習的要求;
1.邊讀邊想,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結合前后句、插圖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意思。
3.小組內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匯報交流:
(一)理解字詞意思。
先來看看有哪些詞語不懂,大膽地提出來,咱們一起來解決吧,誰最先來提問?(課件出示13)(偷采、白蓮、不解、蹤跡、浮萍,看課件理解)
(二)品詩,感情朗讀
咱們讀懂了字詞的意思,再回到美麗的荷花池吧???,盛夏的荷塘里,荷花搖曳多姿,空氣中彌漫著蓮子的芳香。在這空無一人的池塘上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幕。(引讀第一句)。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板書: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童真童趣)
浮萍一道開。)
1.提問質疑:小娃為什么要偷采白蓮?(課件出示14)
生:害怕。因為爸爸媽媽知道了要被批評?
小孩擔心別人不讓采,就悄悄地采碧綠的荷葉,映著雪白的荷花,實在太美啦!
2.小孩忍不住喜愛之情才去偷采白蓮。小娃悄悄采了白蓮卻又不想被人發(fā)現(xiàn),心情會怎樣呀?(課件出示15)(緊張、害怕)帶著你的體會一起讀一讀。生讀,師評價。雖然緊張害怕,可是馬上就能吃到香甜的蓮子了,小娃心情又會怎樣呢?
(高興、興奮)請你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ㄖ笇Ю首x)
孩子們,帶又高興又緊張的心情再讀詩句。
3.(課件出示16)(出示圖片),看,小娃采到了白蓮,他把白蓮隨意地放在了船頭。他的小船劃過以后,滿池的浮萍被沖開了一道波痕,他也不知道去掩蓋。哪兩行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指名讀)你知道不解的意思了嗎?(課件出示17)(出示課件)這句詩的意思是:小娃不知道隱藏自己采蓮的蹤跡,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偷采白蓮”的事情。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詩。孩子們,小娃偷采了白蓮卻并不懂得隱藏蹤跡,在你們這些小哥哥、小姐姐眼里覺得他怎么樣?。浚ㄌ煺?、可愛)是啊,連詩人也被他的天真無邪感染了,因此寫下了這著名的詩篇。你們喜歡這個孩子嗎?那就帶著你對這個孩子的喜愛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指導感情朗讀)
用心讀詩,練習背誦。
1.唱詩。詩不僅能讀,還能唱呢!通過吟唱,咱們可以把詩記得更牢……孩子們,咱們一起唱一唱吧。
2.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把這首詩深深印在了腦海里了。誰愿意把這首詩背給大家聽聽嗎?
3.愿意輕松一下,和老師玩?zhèn)€游戲嗎?這個游戲的名字就叫卡片拼詩。這首詩里的字娃娃呀,都藏到孩子們的書箱里了,趕快把他們找出來,舉給老師看看。等一會兒,找到卡片的孩子就把字娃娃們送到黑板上,拼成一首詩,其
它的孩子就唱唱詩給他們加加油吧。(卡片貼黑板,齊讀)
4.小結
孩子們,在今天我們所學的這首詩里,白居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他偷采白蓮而不解藏蹤跡。整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板書:童真童趣)
【設計理念:小學低段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視頻的呈現(xiàn)給學生以直觀的視覺體驗,一幅美麗的江南荷塘景色激發(fā)學生發(fā)揮更廣闊的想象空間,為其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p>
六、拓展情景,課外延伸
孩子們,今天我們和以采蓮為樂的小娃交上了朋友,現(xiàn)在咱們該和他告別了,因為咱們的列車就要返航了,在這返航的途中,我們又會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呢?(拓展詩篇《小兒垂釣》《牧豎》)。(課件出示18)
【設計理念:教學是教學生學,教一首詩的最理想的目標是讓學生在一堂課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達到雖不教卻仍在學的境界?!?/p>
七、布置作業(yè):
【設計理念:畫畫是小學低段學生的最愛,有趣的作業(yè)讓學生感覺不到負擔,樂于做,喜歡做。是學生學語文愛語文的助推器?!?/p>
課件
資料暫存
備課資料
1.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2.白居易與茶詩
白居易與茶詩---把茶大量移入詩壇,使茶酒在詩壇中并駕齊驅的是白居易。從白詩中,我們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漸上升、轉化的過程。白居易與許多唐代早、中期詩人一樣,原是十分喜歡飲酒的。有人統(tǒng)計,白居易存詩二千八百首,涉及酒的九百首;而以茶為主題的有八首,敘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多首,二者共六十多首??梢?,白居易是愛酒不嫌茶?!短撇抛觽鳌氛f他“茶鐺酒杓不相離”,這正反映了他對茶酒兼好的情況。在白氏詩中,茶酒并不爭高下,而常像姐妹一般出現(xiàn)在一首詩中:“看風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爐一碗茶”(《自題新昌居止》)。又說:“舉頭中酒后,引手索茶時”(《和楊同州寒食坑會》)。前者講在不同環(huán)境中有時飲酒,有時飲茶;后者是把茶作為解酒之用。
白居易為何好茶,有人說因朝廷曾下禁酒令,長安酒貴;有人說因中唐后貢茶興起,白居易多染時尚。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作為一個大詩人,白居易從茶中體會的還不僅是物質功用,而是有藝術家特別的體味。白居易終生、終日與茶相伴,早飲茶、午飲茶、夜飲茶、酒后索茶,有時睡下還要索茶。他不僅愛飲茶,而且善別茶之好壞,朋友們稱他為“別茶人”。
從藝術角度說,白居易發(fā)現(xiàn)了茶的那些妙趣呢?
第一,白居易是以茶激發(fā)文思。盧仝曾說:“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這是浪漫主義的夸張。白居易是典型現(xiàn)實主義詩人,對茶與激發(fā)詩興的作用他說的更實在:“起嘗一碗茗,行讀一行書”;“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或飲茶一盞,或吟詩一章”…,這些是說茶助文思,茶助詩興,以茶醒腦的。反過來,吟著詩,飲茶也更有味道。
第二,是以茶加強修養(yǎng)。白居易生逢亂世,但并不是一味的苦悶和呻吟,而常能既有憂憤,又有理智,這一點飲酒是不能解決的。而飲茶卻能有助于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白居易把自己的詩分為諷喻、閑適、傷感、雜律四類。他的茶詩一是與閑適相伴,二是與傷感為侶。白居易常以茶宣泄沉郁,正如盧仝所說,以茶可澆開胸中的塊壘。但白居易畢竟是個胸懷報國之心,關懷人民疾苦的偉大詩人,他并不過份感傷于個人得失,在困難時有中國文人自磨自勵,能屈能伸的毅力。茶是清醒頭腦,自我修養(yǎng),清清醒醒看世界的“清醒朋友”。他在《何處堪避暑》中寫道:“游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從心到百骸,無一不自由”,“雖被世間笑,終無身外憂”。以茶陶冶性情,于憂憤苦惱中尋求自撥之道,這是他愛茶的又一用意。所以,白居易不僅飲茶,而且親自開辟茶園,親自種茶。他在《草黨紀》中就記載,草堂邊有“飛泉植茗”。在《香爐峰下新置草堂》也記載:“藥圃茶園是產業(yè),野鹿林鶴是交游”。飲茶、植茶是為回歸自然情趣。
第三,是為以茶交友。唐代名茶尚不易得,官員、文士常相互以茶為贈品或邀友人飲茶,表示友誼。白居易的妻舅楊慕巢、楊虞卿、楊漢公兄弟均曾從不同地區(qū)給白居易寄好茶。白居易得茶后常邀好友共同品飲,也常應友人之約去品茶。從他的詩中可看出,白居易的茶友很多。尤其與李紳交誼甚深,他在自己的草堂中“趁暖泥茶灶”,還說:“應須置兩榻,一榻待公垂”。公垂即指李紳,看來偶然喝一杯還不過癮,二人要對榻而居,長飲幾日。白居易還常赴文人茶宴,如湖州茶山境會亭茶宴,是慶祝貢焙完成的官方茶宴,又如,太湖舟中茶宴,則是文人湖中雅會。從白詩看出,中唐以后,文人以茶敘友情已是尋常之舉。第四,以茶溝通儒、道、釋,從中尋求哲理。白居易晚年好與釋道交往,自稱“香山居士”。居士是不出家的佛門信徒,白居易還曾受稱為“八關齋”的戒律儀式。茶在我國歷史上,是溝通儒道佛各家的媒介。
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都是通過茶靜化思想,純潔心靈。從這里也可以看到唐以后三教合流的趨勢。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哪《琵琶行》、《長恨歌》等也極有名。
3.古詩池上的意思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注釋:
1.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
2.撐:撐船,用漿使船前進。
3.艇:船。
4.白蓮:白色的蓮花。
5.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6.蹤跡: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
7.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葉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全草類。
8.一道:一路。
9.開:分開。
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管怎樣隱藏,
都留下了劃船的蹤跡。
賞析:
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么誘人??!一個小孩兒偷偷地撐著小船去摘了幾個又趕緊劃了回來。他還不懂得隱藏自己偷摘蓮蓬的蹤跡,自以為誰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駛過,水面原來平輔著的密密的綠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顯的水線,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4.雷震簡介
雷震,宋朝,生平不詳?;蛞詾槊贾?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又說是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
5.村晚的意思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詩詞注釋
[注釋]
①陂:池塘。(bēi)
②銜:口里含著。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③浸:淹沒。
④寒漪:水上波紋。(yī)
⑤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調。
⑦信口:隨口。
⑧歸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譯文]水草長滿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銜著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蕩漾的水面上。牧童回村,橫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閑地隨口亂吹,誰也聽不出是什么曲調。
賞析
《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丶业暮⒆訖M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fā)了詩人對鄉(xiāng)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練習:
1.一字組多詞。
解()()跡()()
?。ǎǎ┠粒ǎǎ?/p>
歸()()背()()
2.寫出帶有下面部首的字。
亻()()口()()
辶()()氵()()
3.按要求填空。
(1)“牧”字共有()筆。
(2)“解”字第三筆是(),一共有()筆,它是()結構的字。
4.解釋帶點的字。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池上》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詩題中“小娃”是指_____,“偷采白蓮回”的意思是______,形象地的刻畫了小主人公______形象。
(2)《村晚》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詩題中“信口”的意思是_____,“牧童歸去橫牛背”的意思是______,體現(xiàn)了詩人對___。
參考答案:
1.解開解放足跡蹤跡
漂浮浮起牧童放牧
歸來回歸后背背部
2.信仿吹喝跡還浮漂
3.(1)八(2)撇十三左右
4.他不管怎樣隱藏,都留下了劃船的蹤跡。
5.(1)唐白居易男孩兒或女孩兒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天真、活潑淘氣的可愛
(2)宋雷震隨口牧童回村,橫坐在牛背上鄉(xiāng)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冀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單元備課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冀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單元備課”,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整體感知:
第五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親情、關愛,包括《古詩二首》、《窗前的紅氣球》、《媽媽睡了》和《送給奶奶的陽光》,課文素材大部分來源于兒童真實、自然的生活經歷,從不同角度呈現(xiàn)了孩子們真實的生活場景,真實的心靈感受。如《窗前的紅氣球》一文體現(xiàn)了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媽媽睡了》一文展示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送給奶奶的陽光》一文中展示了小孩子對長輩的關愛之情?!豆旁姸住芬搀w現(xiàn)了兄弟、朋友之間的深情。
施教時,我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面對學生的真實,面對真實的學生,組織語文學習活動,在自主閱讀、交際過程中引發(fā)共鳴,關照自身,用童心體會感情文章,有自發(fā)的個性感情和創(chuàng)新,不僅使學生就文本有所得,提高思想認識,更應把學習過程中的習得落實在日常行動中,實現(xiàn)從兒童生活中來,學習提升兒童生活,指導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背誦《古詩二首》和《送給奶奶的陽光》中喜歡的段落。
2、會認五十七個生字,會寫三十二個生字。掌握新出現(xiàn)的筆畫、筆順和偏旁(建議把具體掌握哪些偏旁部首列出來)。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分析記憶字形。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對讀書感興趣,在讀中體味文章所含主旨,鑄造完美的人格品質。
2、在口語交際時能用普通話說一段連貫完整的話,愿意與人進行口語交際,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對朋友、長輩學會關愛,鑄造完美的人格品質。
2、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語文學習的情感,使學生樂于與人合作,樂于與人交流,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活動。
策略方法:
1、自主合作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我們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經驗,通過反復誦讀或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的畫面展開想象,理解詩、文的意思,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情感,然后在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2、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為學生推薦閱讀篇目(建議:推薦哪些篇目,量是多少?),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讀書興趣。
課時設置:
精讀課:《古詩二首》 2課時
略讀課:《窗前的紅氣球》 2課時
略讀課:《媽媽睡了》2課時
精讀課:《送給奶奶的陽光》2課時
語文趣味活動《夸夸我的媽媽》1課時
《當大人好還是當小孩好》1-2課時
綜合學習 五1-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