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26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整理。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整理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其中9個生字,并記住字形。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語感;真切體會“如茉莉一般的愛”是讓人回味綿長的愛、是了無痕跡的愛、是心有靈犀的愛。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緊扣課題、課題質(zhì)疑
1.語言描述,激情導入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在不同的人眼里,愛有不同的內(nèi)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篇課文,體會其中與眾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愛。
2.板書課題,引導質(zhì)疑
茉莉有什么特點?愛怎么能像茉莉呢?請同學們讀課文。
二、認讀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學課文。
要求:
(1)圈畫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3)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2.檢查交流。
(1)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
茉莉掏出謊話叮囑光澤靜謐洗漱眸子胳膊嗔怪
莫名其妙平淡無奇
一本正經(jīng)躡手躡腳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一些難讀的句子,理解一些詞語
叮囑:爸爸叮囑我什么?一遍兩遍是不是叮囑?爸爸會怎樣叮囑?生活中的你有沒有受到別人的叮囑?(聯(lián)系生活與展開想象相結合理解詞語)
“尋思”、“隨手”與“一本正經(jīng)”:抓三個詞語的對比體會母親內(nèi)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樣羞澀、含蓄而芳香。
躡手躡腳:形容腳步很輕。為什么躡手躡腳?怎樣躡手躡腳?(做動作)
[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需要教師對教材深入地鉆研,靈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意思。)
三、鞏固生字,描紅臨寫
1.練讀詞語
2.趣味記字
(1)溫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靜,有話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紅臨寫
要點提示:茉莉(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掏、謊、叮、澤、縷、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業(yè)
1.寫好生字,記住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感受茉莉
1.課文中幾次寫到了茉莉?每一次寫茉莉分別帶給人什么感受?
2.學生讀書、交流,出示詞語:
平淡無奇潔白純凈詩意彌漫縷縷幽香裊裊3.在作者眼里,茉莉開始是平淡無奇的,而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茉莉變得潔白純凈、富有詩意、散發(fā)出縷縷幽香,還裊裊地鉆進了心中。為什么呢?
二、精讀課文,品味愛心
1.描述:爸爸**的愛鑲嵌在課文的細節(jié)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jié),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2.要求:自讀課文,標出能表現(xiàn)細節(jié)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師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組交流。交流內(nèi)容:從哪些細節(jié),那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后表述自己的觀點;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
2.班級交流(預設)。
(1)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xiàn)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xiàn)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y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yī)院。引導1:在媽媽心里,生病與爸爸吃餃子哪一個重要?練習讀。
引導2:“爸爸直奔醫(yī)院”,從“直奔”這個詞讀出了什么?練習讀。
小結: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餃子、美麗的謊言卻系著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真情,愛,如茉莉。
(2)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引導1:談談對這段話的總體感受。
引導2:從“恬靜的微笑”、“緊握著的手”看出什么?(這些問題在指導朗讀中相機引導)
引導3:一個“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媽媽恬靜的微笑、爸爸緊握住**的手,不正像盛開的茉莉嗎?作者似乎聞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他……她一動我就驚醒了?!焙汀鞍职秩ハ词瓙廴畿岳颉?。引導1: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描寫感悟內(nèi)心。
引導2:聯(lián)系當時情景、抓住提示語指導朗讀。
引導3:分角色朗讀。
引導4:為什么寫幽香“鉆”到心中?對“鉆”有什么別樣體會?小結: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的是父母之間的愛;“愛”溫暖人們的心,所以覺得茉莉也顯得更加潔白純凈。愛如茉莉!
四、歸納提煉,誦讀積累
1.朗讀全文,整體回歸。
2.出示小詩,練習誦讀。
月光啟蒙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學習用詞語的引伸義及通感的方法來表情達意。
3、讀文中的民歌民謠,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親的愛。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十幾年前,有這樣一首歌打動了我的心,這就是《母親我為你驕傲》。請同學們聽,并看屏幕上的歌詞。(學生聽歌并看歌詞)
2、十幾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樣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這就是“煤礦詩人”孫友田寫的《往事如歌——月光母親》。我們曾經(jīng)學過孫友田的詩《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3、詩人孫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親老了、病了。嚴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認得眼前的兒子了。這使作者傷感起來,回憶起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啟迪,寫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親》這篇文章。
4、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月光啟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啟蒙》改編的。
二、解題:
1、啟蒙:啟,開導;蒙,蒙昧無知。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
2、月光啟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啟蒙教育。
三、初讀課文:
1、讀正確生字詞:提醒大家“時辰”和“籬笆”兩個詞的第二個字讀輕聲。
2、學生分節(jié)讀課文,提兩個要求:在課文中讀準字音;想想,母親是怎樣在月光下為作者啟蒙的?
3、學生聽讀課文。
4、學生和老師簡評分節(jié)朗讀的情況?;卮饐栴}:母親是這樣為作者啟蒙的,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教師隨機
擴展閱讀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分析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分析
17、愛如茉莉
教材分析:文章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yī)院照顧這件小事,告訴我們真愛就如相茉莉般平奇卻芬芳怡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并能借助工具書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感受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讀懂文中主人公之間如茉莉般的真愛。
3、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真切體會愛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但是真愛必須付出真心;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做一個該愛就愛,并且愿意付出愛、懂得感受愛的人。
教學重難點
品讀文章的細節(jié),感受主人公之間的真愛。
教學準備
看一看茉莉花的樣子,聞一聞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習性。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愛的文章,大家一起讀讀課題。
2.大家翻開書,輕聲讀讀課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讀準,再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隨文識字讀生字詞。
4.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詞,體會茉莉的特點。
1.題目說愛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詞語來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詞語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點。
點撥:在運用中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潛心讀文,感受“如茉莉般的愛”。
1.了解作者對“愛如茉莉”的初步認識和態(tài)度。
起初,母親說,愛如茉莉,作者贊同嗎?(處理咽——用心品讀字詞,你就會從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漢字豐富的表達效果。副
五年級語文下冊單元知識點整理(第五單元蘇教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單元知識點整理(第五單元蘇教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語文下冊單元知識點整理(第五單元蘇教版)
第五單元復習資料
16、《愛如茉莉》
一、多音字:
咽:yàn(吞咽)yān(咽喉)yè(嗚咽)
奔:bēn(奔波)bèn(投奔)
差:chā(差別)chà(差勁)chāi(出差)cī(參差)
正:zhèng(一本正經(jīng))zhēng(正月)
似:shì(似的)sì(似乎)
好:hǎo(好好學習)hào(好學)
二、易錯字:
漂浮橘紅色莫名其妙秘密順序躡手躡腳
三、重點解釋:
1.莫名其妙:莫:沒有誰。名:說出。指沒有人能說出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平淡無奇: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3.一本正經(jīng):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guī)范的經(jīng)典。后用以形容態(tài)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
4.躡手躡腳:形容走路腳步放得很輕。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5.嗔怪:責怪,但其中包含愛的成分多一些。
四、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受父母之間平淡卻深厚的親情,從而理解“真愛就像茉莉”。
2、記兩個詞語:真愛無痕、至愛無聲
3、父母之間互相關心、體貼、相互關愛。
4、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中。
5、病房里,那簇茉莉顯得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的縷縷幽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
6、練習2的答案:“掏”“咽”“鉆”三個詞都是指具體的動作,而“秘密”“話”“幽香”又都是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掏”,不能“咽”,也不能“鉆”的,似乎有了矛盾。其實這是通過隱喻,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見、可以觸摸,因而也就使語句更生動形象了。
17、《月光啟蒙》
一、多音字:
落:lào(落枕)luò(落葉)là(落隊)
解:jiě(解放)xiè(解數(shù))jiè(解差
散:sǎn(散文)sàn(散步)
混:hùn(混亂)hún(混球)
累:lěi(積累)lèi(勞累)léi(累贅)
二、易錯字:
立即籬笆洗澡褂子嗓音天資聰穎
三、填空:
1、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jié)庥舻脑娗?。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像.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本文的中心思想: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3、課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
4、以《月光啟蒙》為題的原因:
①母親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進行的;
②這種“啟蒙教育”是充滿著母愛和詩意的,給孩子留下美好的記憶。而“月光”往往能夠營造美好的意境,以此為題目,與全文的情境相吻合;
③月光朦朧,給人很多想象的空間,激發(fā)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所以,月光本身對孩子也有啟蒙作用
5、練習2的答案:
①“長”從“生長”的意思引申而來,有“產(chǎn)生”的意思。
②這里用“芳香”形容“音韻”,突出了這種“音韻”給孩子的心靈感受。
6、民謠一首:
《拉大鋸》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甥也要去。
18、《我和祖父的園子》
一、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我和祖父的園子》作者蕭紅,選自長篇小說《呼蘭河傳》。我們從文章字里行間感受到了祖父的愛、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也感受到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
2.祖父的園子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歡樂,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在“我”心目中,園子——
1.是快樂的:“我”在園子里吃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螞蚱。
2.是充滿生機的:園子里的昆蟲很多,有蜜蜂、蝴蝶、蜻蜓。
3.是自由自在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蝴蝶隨意地飛。
19、《談禮貌》
一、多音字:
校:jiào(校場)xiào(學校)
二、易錯字:
幸虧無稽之談和諧師傅
三、重點解釋:
1.出言不遜:遜:謙讓,恭順,有禮貌。說話粗暴無禮。
2.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tài)度粗暴出言不遜。
3.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禮節(jié)周到,就會讓人感到溫暖,沒有禮貌,就會讓人感到討厭。
四、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
2、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訓,意思所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tài)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3、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恰當?shù)厥褂枚Y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4、關于禮貌的名言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系滤锅F
修養(yǎng)的本質(zhì)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愛默生
5、關于禮貌的成語:
彬彬有禮禮賢下士平易近人謙謙君子
謙虛謹慎謙恭下士溫文爾雅文質(zhì)彬彬
洗耳恭聽相敬如賓以禮相待虛懷若谷
2015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人教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5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人教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五單元備課
一、本組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以及“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課外書屋”等項教學內(nèi)容。4篇課文有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著名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的《將相和》;有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草船借箭》;有根據(jù)《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景陽岡》;還有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于增益智慧,提升素養(yǎng),特別是語文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這也是本組教學的重點。
二、教學建議
1、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2、本組教學,根據(jù)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實際,可指導學生重點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3、通過體會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達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fā)閱讀名著興趣的目的。
4、要注意適度拓展,舉一反三。本組課文都是節(jié)選或改編的,教學時,要注意由此生發(fā)開去,雖然不要求學生通讀原著,但可以查查相關資料,聽聽他人介紹,讀讀某些章節(jié),讓學生知道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僅通過一組教材的學習和閱讀幾篇課文,要讓學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遠遠不夠的。本組教材無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還是為學生打開學習古典名著的大門,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交流學習古典名著的平臺。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難點:
五、課時安排:
本組教材的教學可安排12—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課外書屋”等2課時。具體教學實踐安排如下:
18、將相和2課時
19、草船借箭2課時
20、景陽岡1課時
21、猴王出世1課時
口語交際、習作五3課時
回顧拓展五2課時
第18課:將相和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故事重點刻畫了藺相如和廉頗兩個人物形象。藺相如在文中是個熠熠生輝的人物,他有勇有謀,顧全大局,唇如槍、舌如劍。在關鍵時候,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以性命來逼秦王。當與廉頗產(chǎn)生矛盾時,主動避讓,言辭懇切。課文對廉頗的刻畫較藺相如而言,雖著墨較少,但廉頗作為一員武將的形象,也顯得十分鮮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懼他幾分,知道他屯兵邊界則不敢妄動。他耿直暢快,當藺相如的職位比他高時,他毫不遮掩地表達了自己的怨氣。他勇于改過,一員老將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商議、允諾、隆重、約定、膽怯、推辭、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
1、課前,可布置學生查字(詞)典,了解“和氏璧、鼓瑟、擊缶、上大夫、上卿”等的基本意思。
2、可了解一下戰(zhàn)國的歷史。
【教學流程】
課時一
一、預習探究
1、課前,可布置學生查字(詞)典,了解“和氏璧、鼓瑟、擊缶、上大夫、上卿”等的基本意思。
2、可了解一下戰(zhàn)國的歷史。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4、通讀課文,弄清課文的內(nèi)容,給每個小故事列一個小標題。
5、研讀每個小故事,說說從各個故事中得到哪些認識?
6、藺相如和廉頗身上的哪些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二、合作交流
1、同學們,你們都讀過哪些我國古典名著中的故事?(生交流)
在我國漢代出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叫司馬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史記》中的一個故事《將相和》。(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釋題: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將”指誰?“相”又是指誰?“和”又是什么意思?)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探究質(zhì)疑,并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
(2)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ū疚闹饕v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3、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nèi)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4、理解字詞:
召集、商議、允諾、隆重、約定、膽怯、推辭、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
三、品讀體驗
1、指名讀第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的起因、過程、結果是怎樣的?
生匯報交流:起因: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
經(jīng)過:藺相如智勇斗秦王。
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默讀第一個故事,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3、學生交流,師相機引導。
(1)“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保C智)
從這句話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生交流:從百官都不愿意去,而藺相如卻挺身而出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勇敢的人。)
?。?)“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
(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師出示這兩句話: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藺相如的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你能通過你的讀來表現(xiàn)藺相如的機智與勇敢嗎?
(生感情朗讀,生評價。)
4、師: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簡要復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課時二
一、復習導入
1、“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是由哪幾個小故事組成的?(生交流)
2、藺相如完璧歸趙后,被趙王封為上大夫,那么,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是怎樣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三個小故事。
二、品讀課文,感悟人物
(一)學習第二故事。
1、我們是用了怎樣的方法學習了第一個故事?(生:先弄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抓住重點句子來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并有感情地朗讀。)
2、下面我們就用自己總結的方法來學習第二個故事。
(師出示問題)
①讀第二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②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品味人物的性格特點。
3、指生交流:
起因:秦王想侮辱趙王,要趙王鼓瑟,并且叫人記錄下來。
經(jīng)過:藺相如針鋒相對地逼秦王擊缶,維護了趙國尊嚴。
結果:秦王沒占到便宜,只好放趙王回國,相如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
4、從哪些句子我們可以體會到藺相如的機智與勇敢?
(1)生交流:
“請您為趙王擊缶。”(侮辱趙王)
“您跟我現(xiàn)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勇敢、機智)
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為趙王擊缶,叫人記錄下來。(機智)
(2)思考: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表現(xiàn)了他什么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因為秦王讓趙王為他擊缶,并且讓人記錄下來,這實際上是秦王侮辱趙王,貶低了趙國的地位,所以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為了維護趙王與趙國的尊嚴,逼秦王為趙王擊缶。表現(xiàn)了藺相如為了國家的榮譽、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高尚品質(zhì)。)
(3)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秦王擊缶后,不敢拿趙王怎么樣,是因為廉頗大將軍已經(jīng)在邊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秦王只好放趙王回去。)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第三個故事
導語:在澠池會上,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被趙王封為上卿,是當之無愧的。可廉頗卻很不服氣,認為藺相如只是靠一張嘴上去的,而且職位還在自己之上,于是將相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這個矛盾是怎樣解決的呢?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個小故事。
1、①默讀第三個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②畫出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性格。
2、生交流:
起因: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將相之間產(chǎn)生矛盾。
經(jīng)過:藺相如處處回避、忍辱退讓。
結果: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3、從你劃出的人物的言行的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1)生交流: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表現(xiàn)出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zhì)。
“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北憩F(xiàn)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zhì)。)
(2)這段話包括幾層意思?
(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藺相如回避廉頗并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另一層意思是說將相和與不和對國家安危的重大關系。表現(xiàn)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品質(zhì)。)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的語言。
討論、交流、點撥:
(因為廉頗聽到了藺相如說的話,知道了藺相如處處回避他,并非膽怯,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而自己卻居功自傲,一心只為自己著想,真不應該,于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這說明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改過。)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三、鞏固延伸
1、通過學習,你了解到藺相如、廉頗各有哪些高尚品質(zhì)?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學生喜歡誰可根據(jù)人物的性格特點說明理由。)
2、思考: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生交流出因果聯(lián)系;愛國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3、復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4、《史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敘述了許多曲折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組織學生閱讀文后“資料袋”),同學們今后去讀一讀原著,若現(xiàn)在有興趣,可聽人講講其中的故事。
板書設計:
18、將相和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起因)
廉頗失和藺相如
知錯就改和臨危不懼
顧全大局
負荊請罪(結果)
反思:
19、草船借箭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jù)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zhàn)。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時候發(fā)生的。課文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諸葛亮,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他神機妙算,對周瑜的險惡用心了然于胸。周瑜,智謀過人,但他自負,妒賢嫉能,他以作戰(zhàn)急需為名,設造箭之計,事出為公,諸葛亮不好推辭。讓諸葛亮自入圈套,還立下軍令狀,人證、物證俱全,諸葛亮有口難言。此計之毒,非一般人所能破解。此外,文中還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魯肅、多疑謹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這是經(jīng)典作品的藝術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調(diào)度、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4、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特點,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識天識人的本領。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2、體會諸葛亮、周瑜等人物特點,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識天識人的本領。
【教學準備】
1、課前,可布置學生收集有關三國的故事讀一讀,或者聽人講講三國的故事,以幫助學生感知“三國”這段歷史,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2、利用課外時間閱讀《三國演義》。若有興趣,也可以收集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卡片、成語、歇后語、對聯(lián)等,利用班隊會開展有關《三國演義》的主題活動,感受經(jīng)典。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1、課前,可布置學生收集有關三國的故事讀一讀,或者聽人講講三國的故事,以幫助學生感知“三國”這段歷史,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2、利用課外時間閱讀《三國演義》,收集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卡片、成語、歇后語、對聯(lián)等,感受經(jīng)典作品的藝術魅力。
3、借助工具書認識并理解本課生字和詞語。
4、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讀到有疑問的地方多讀幾遍。小組交流剛才所提的問題,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交流。
二、合作交流
1、同學們,我們國家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們的主人公分別是誰?(生交流。)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或想法嗎?(學生質(zhì)疑:(1)誰用草船向誰借箭?(2)為什么要借箭?(3)怎樣借箭?(4)最后結果怎么樣?)
4、交流字詞
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調(diào)度、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
教師點撥:
(1)生字正音:“擂”,應讀léi,不能讀lèi;“丞”,讀chéng,不能讀céng;
(2)指導寫字:“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與“廷”區(qū)別;“援”的右邊是“爰”不是“愛”;“丞”字應提醒學生注意筆順。
(3)讀寫的詞語:這些詞語大體上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現(xiàn)在已不常用的詞語,如,“都督、軍令狀、弓弩手”,要求學生知曉大意,能夠讀寫。
另一類是如今仍常用的詞語,如,“推卻、調(diào)度”。對常用的這些詞語,要求學生理解意思,正確讀寫,積累運用?!?/p>
5、學生再讀課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過程怎樣?結果又如何?
6、學生交流:
(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有才干,設計要諸葛亮在三天內(nèi)造出十萬枝箭;經(jīng)過是: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妙計借箭;結果是:諸葛亮如期如數(shù)向周瑜交出十萬枝箭,周瑜自嘆不如。)
三、布置作業(yè)
1、積累本課中的好詞佳句。
2、思考: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誰來說一說《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是按什么樣的順序來記敘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jīng)過怎樣?最后的結果又如何?(生交流)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那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于估計復雜的變化的情勢,決定策略。)
二、品讀體驗
1、請同學們用心細讀課文,劃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到底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究竟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知天文
出示“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保ㄐ『诎澹?/p>
(1)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從哪里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里?!保▽W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3)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么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的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即清楚又簡練,行嗎?為什么?
(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p>
懂地理
?、賱澇鲋T葛亮的借箭的路線圖,并引導學生說一說理由。
出示“天還沒有亮,船已經(jīng)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p>
出示“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②討論:諸葛亮為什么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識人心
識曹操
出示: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p>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他在笑誰?這是一種怎樣的笑?(笑自己的神機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它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自信、勝利;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寬厚的笑。)
你能通過你的讀表達出諸葛亮的笑的深刻含義嗎?(學生練讀,指生讀,生評價。)
識魯肅
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為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
(生交流。)
3、“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嘆服?!?/p>
(出示;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怎樣讀這句話?(指名讀,生評價。)
4、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p>
三、鞏固延伸:
1、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講給父母聽一聽。
2、課后繼續(xù)閱讀古典名著《三國演義》。
板書設計:
19、草船借箭
知天文
諸葛亮 神機妙算懂地利周瑜自嘆不如
知人心
反思:
20*景陽岡
【教材分析】
《景陽岡》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nèi)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zhí)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xù)上岡;然后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在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個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而且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鋪墊。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表現(xiàn)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教學目標】
l.認識11個生字。讀讀記記“限期、嚇唬、詭計、霹靂、酥軟、踉踉蹌蹌”等詞語。
2.朗讀課文,講講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理解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體會武松豪放、無畏、勇敢、機智、倔強的性格,感受武松的英雄氣概是文章的重點。
難點: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和理解文中的文言詞語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讀讀或者請人講講《水滸傳》的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武松急著趕路,是回清河縣尋找哥哥武大郎,打死老虎后,被陽谷知縣看中,做了步兵都頭。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1、師板書課題,啟示談話。
同學們都知道有個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
對,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簡介歷史背景及作者。
可先由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資料,教師可相機補充。
二、粗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事情發(fā)展順序。)
(2)理清脈絡。
2、學生交流: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進店喝酒,不聽勸要過岡。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岡后的思想變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岡。
3、交流字詞:
限期、嚇唬、詭計、霹靂、酥軟、踉踉蹌蹌
三、自讀自悟,賞析重點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思考:
作者在第一段中詳細描寫了武松與店家的對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一段與打虎有什么關系?
(這一段主要通過寫武松與店家對話刻畫了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為下文徒手打虎做鋪墊。)
2、自讀課文,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讓你喜歡?(第三段)
(1)、這一段可分幾層?
?。ㄉ涣鳎好突⒊霈F(xiàn)、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2)、這一段表現(xiàn)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點?從什么地方最能體現(xiàn)出來?
?。ū憩F(xiàn)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的特點。)
①從半空里躥下來,吼一聲,把腰胯一掀……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為了寫人,虎有如此氣勢,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谖渌呻p手掄起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芸闯鑫渌蓹C智勇敢、武藝超群。)
3.小組討論:這些句子主要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具體描寫了虎的哪幾方面?有什么作用?
(這段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來表現(xiàn)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群的特點。)
(“從半空躥下來”表現(xiàn)出虎的氣勢。)
(“把腰胯一掀”表現(xiàn)虎的靈活。)
?。ā昂鹨宦?,就像半天里起了個霹靂,震得山岡也動了?!北憩F(xiàn)虎的聲勢,從虎的氣勢、聲威上反襯出武松的勇敢無畏。)
4.朗讀指導。
讀的時候語速可稍快些,讀出虎的氣勢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5、從文中畫出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一寫體會。(生交流。)
6、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武松是一個武藝超群、機智勇敢的人。)
四、總結提升,遷移運用
1、復述故事,講給父母聽。
2、課后閱讀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
板書設計:
20、景陽岡
武松打虎
閃抓踢撲掀剪
機敏無畏兇猛
反思:
21*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節(jié)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xiàn)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第二部分講石猴和群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fā)現(xiàn)了水簾洞。第三部分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jīng)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fā)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xiàn)代語言有區(qū)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nèi)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靈通、迸裂、避暑、楷書、造化、家當、頑劣、明明朗朗、喜不自勝、天造地設、伸頭縮頸、抓耳撓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品讀語言文字,了解石猴出世的經(jīng)過,感受石猴形象,體會石猴性格特點。領略經(jīng)典名著的魅力。
4、激發(fā)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品讀語言文字,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jīng)歷,感受石猴形象,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領略經(jīng)典名著的魅力,這是教學的重點
2、理解本課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nèi)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閱讀《西游記》,了解一下《西游記》這部小說的內(nèi)容及主要人物。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同學們,你們看過《西游記》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人物?說一說你的理由。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吳承恩一起來品味經(jīng)典。(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粗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同學們讀一讀文前“閱讀提示”,我們應該研究什么問題?
2、學生讀后交流,師總結:
(1)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2)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3、交流字詞:
名曰:名字叫作。
圍圓:文中指仙石的周長,即圍一圈的長度。
靈通:文中指仙石有了靈氣,通了人性。
石竅:石頭邊隙。
石碣:石碑。
鐫:刻。
喜不自勝:歡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興。
瞑目:閉上眼睛。
造化:福氣;運氣。
天造地設: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家當:家產(chǎn)。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無違:伏在地上,朝上禮拜,沒有違抗的。
序齒:按年齡長幼來排列順序。
抓耳撓腮:亂抓耳朵和腮幫子。形容焦急、忙亂或苦悶得無計可施的樣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無力,精神不好。
三、自讀自悟,賞析重點
1、細讀“石猴出世”
(1)從哪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nèi)育仙胞,一日迸裂,產(chǎn)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體會?(生交流。)
(2)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讀這段話,讀出猴的快樂和自由
3)合作朗讀。
4)你讀到了一只怎樣的石猴?(指生交流。)
2、品讀“石猴成王”
(1)學生自主讀文,思考: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生劃出相關句子,寫一寫體會。)
(2)同桌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4)你讀到了一位怎樣的猴王?(生交流。)
四、總結提升,遷移運用
1、朗讀全文:邊讀邊在頭腦中想像孫悟空的形象。
2、拓展閱讀:你還知道《西游記》中的其他故事嗎?講給大家聽一聽。
五、布置作業(yè)
1、選擇你認為最經(jīng)典的句段再讀一讀,或背一背。
2、課后閱讀《西游記》,并寫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習作五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是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演演課本劇。設計這一教學內(nèi)容的意圖有二,一是緊扣本組專題,讓學生在表演中進一步感受課文情節(jié)之生動,人物形象之鮮明,從而進一步感受中國名著的魅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二是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材對本次口語交際活動的要求、方法、步驟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和提示。在這些方法、步驟中,學生之間商量“怎樣演”是重點,教師要給予恰當?shù)闹笇?,教師可選擇某一部分內(nèi)容和全班學生共同商量怎么改寫劇本,怎么表演,在示范的基礎上,學生再分組商量。除此之外,還要重視演后評議,評議時,應以鼓勵為主,適當指出存在的不足。對于學生編演課本劇,不要要求太高,學生能反映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能演出一些情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的一些語言、動作、神情即可,重在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去說、去做。
本次習作的內(nèi)容是縮寫。教材先簡單介紹什么是縮寫和縮寫的操作步驟,然后提出習作的要求,并提供了一篇縮寫的例文。這是學生在小學階段進行的首次縮寫練習。
指導學生縮寫時,要注意用好教材中的例文,可組織學生將縮寫后的“景陽岡”一文與原文對照起來讀一讀,讀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縮寫的要求和方法。指導學生縮寫時,還要注意組織學生寫后交流,如,是按什么步驟縮寫的,有什么困難。通過寫后交流,加深對縮寫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編排課本劇,學習運用個性化語言、動作、神情展現(xiàn)人物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2、學習縮寫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適當刪減,做到意思準確、完整,語句連貫通順,能夠縮寫文章。
3、通過縮寫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運用個性化語言、動作、神情展現(xiàn)人物特點。
2、學習縮寫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適當刪減,做到意思準確、完整,語句連貫通順,能夠縮寫文章。
【教學準備】
查找資料,了解與課文相關的內(nèi)容。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創(chuàng)設情境,體悟角色
1、同學們讓我們再來重溫《將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陽岡》課文。
文中哪個角色你最喜歡?為什么?
(生交流,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2、作者是怎樣將這些人物的特點體現(xiàn)出來的?(從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3、我們在扮演的時候應從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
(生自由討論:可以從人物的語言或動作是否體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點談。)
二、研究編排
1、師以《草船借箭》為例引導學生如何編排課本劇。
?。?)請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的相關語句。
?。?)學生交流。
?。?)課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沒有直接提供,我們該怎么辦?(學生根據(jù)人物特點以及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想象他們的神情。)
看來我們編排課本劇不能僅僅停留于課本,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還要進行必要的改編,形象地將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展現(xiàn)給觀眾。有時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課外閱讀進行拓展創(chuàng)編。
2、自主選擇,分組創(chuàng)編。
(1)依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分成四大組,推選出一個組長,負責執(zhí)筆、匯總大家的意見。
(2)每個人選擇一個角色,將自己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情了解透徹。
(3)交流討論各自的角色體驗,小組內(nèi)進行整體性創(chuàng)編。
3.欣賞表演,評價表演。
(1)學生表演:教師指導評選方法及項目。
(2)評價表演。
(3)評選最佳創(chuàng)編獎,最佳演員、最佳評論員。
三、拓展延伸
1、進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課外閱讀。
2、結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議,與同學合作進行二次創(chuàng)編。
第二課時習作
一、積累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我們在進行讀書交流會時如何將自己喜歡的篇幅較長的文章簡要地介紹給大家呢?(生交流。)
是的,我們首先要學會縮寫。什么是縮寫,怎樣縮寫呢?
2、定向觀察,收集素材。
看習作要求,讀一讀,說說你明白了什么?畫出來,并標出序號。
(1)、什么叫縮寫(縮寫是把內(nèi)容復雜、篇幅較長的文章壓縮,而能保留其主要內(nèi)容,使人一目了然)
(2)、縮寫的具體要求(縮寫之前,要把文章多讀幾遍,讀懂內(nèi)容,抓住要點;再根據(jù)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想清楚哪些內(nèi)容必須保留,那些內(nèi)容可以刪減,并考慮怎樣連綴成文,對需要保留的內(nèi)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適當改寫。縮寫以后,再和原文比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內(nèi)容,意思是否比較準確、完整,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3)、縮寫后的字數(shù)要求。
3、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讀《景陽岡》原文與縮寫稿,思考:
(1)說一說《景陽岡》一文有哪些要點。
(2)比較一下,縮寫以后保留了哪些內(nèi)容,刪除了哪些內(nèi)容。
(3)保留的部分是怎樣連接成文章的?
?。?)朗讀縮寫文章,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內(nèi)容,意思是否比較準確完整,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4.全班交流討論,掌握縮寫的方法。
5、將準備縮寫的文章多讀幾遍,理出要點。
6、小組討論交流。
(1)所選的文章分為幾部分,哪些部分可以刪掉?哪些部分可以一帶而過?哪些部分應重點寫,為什么?(生小組內(nèi)討論)
(2)保留的部分怎樣改寫,怎樣連成文章。
7、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拔。
縮寫要根據(jù)文章的特點來確定寫作思路:
(1)、自然段段意相聯(lián)法
有些長文章,層意完整、清晰,且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較為重要,體現(xiàn)了文章發(fā)展的主要脈絡,我們可以在準確理解、概括每段段意的基礎上,將段意聯(lián)結起來,就可以是一篇很好的縮寫文了。
(2)、重點段落要點相聯(lián)法
我們在認真閱讀原文,真正讀懂原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著重從文章的重點段落抓住文章的要點。我們將這些要點進行有機的聯(lián)結,連綴成文,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縮寫文了。
8、試寫初稿,教師指導。
第三課時習作講評
一.回扣要求,交流習作。
1、回扣要求
縮寫之前,要把文章多讀幾遍,讀懂內(nèi)容,抓住要點;再根據(jù)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想清楚哪些內(nèi)容必須保留,那些內(nèi)容可以刪減,并考慮怎樣連綴成文,對需要保留的內(nèi)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適當改寫??s寫以后,再和原文比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內(nèi)容,意思是否比較準確、完整,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2、對照要求,自主修改。
二、佳作欣賞,借鑒提高。
1、[習作名師批改]
草船借箭(縮寫)
周瑜叫諸葛亮三天造十萬只箭,諸葛亮答應了,并立下軍令狀,如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故意吩咐軍匠不準備好造箭用的材料,又叫魯肅去探聽,回來報告他。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叫他準備二十條船,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魯肅答應了。去報告時只提諸葛亮不用材料,周瑜十分疑惑。
魯肅準備好了船,等諸葛亮調(diào)度。直到第三天四更,諸葛亮才出現(xiàn),他把魯肅請到船里,讓軍士們把船連接起來,開往曹軍水寨。
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擺開,又叫軍士擂鼓吶喊,魯肅十分吃驚,諸葛亮說他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就回去。曹操以為敵人來攻,下令讓弓弩手朝他們放箭,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天亮了,草靶子上扎滿了箭,軍士們大喊謝謝曹丞相的箭,就使回南岸。這時曹操才知道上了當。
魯肅把借箭的經(jīng)歷告訴了周瑜,周瑜自愧不如。
[評]這就是一篇典型的段意相聯(lián)法的縮寫文。小作者在認真讀懂原文的基礎上,將課文的自然段進行了歸納,然后將歸納的段意連綴成文,就成了一篇縮寫文了。從內(nèi)容上看,作者的確抓住了原文的主要內(nèi)容,清楚地反映了原文所敘述的事件經(jīng)過。
草船借箭(縮寫)
周瑜嫉妒諸葛亮有才干,便要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
周瑜派魯肅打探諸葛亮。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拖魯肅借他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三十名軍士。船用幔子圍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魯肅答應了。魯肅答應了。魯肅按諸葛亮吩咐照辦了,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是有大霧,船也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吩咐軍士擂鼓吶喊。因為曹操生性多疑,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又看不清虛實,舊下令弓弩手射箭。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下令調(diào)轉船向,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正好諸葛亮的船順風順水,駛回南岸,曹操雖然知道上當,但是想追也來不及了。
船靠岸時,軍士們都去取箭。周瑜聽了諸葛亮借箭的經(jīng)過,自嘆不如。
2、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借鑒優(yōu)秀習作的優(yōu)點,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謄抄在作文紙上。
回顧拓展五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能與同學交流文中的人物看法,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學會在閱讀后進行總結、反思。
2、積累諺語,并能正確地運用這些諺語。
3、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交流讀書樂趣和學到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在閱讀后進行總結、反思。
2、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交流讀書樂趣和學到的方法。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閱讀本組課文的原著。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說一說,議一議
1、我們在閱讀本組課文的過程中認識了不少人物,你最喜歡誰,最不喜歡誰,說說你的理由。
(1)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3)評價。
(4)師小結。
二、比一比
1、我們從文中選取兩三個人物,進行比較,說說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討論。
(3)舉行小小辯論會,對同一人物不同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2、讀了原著后,談談你的閱讀感受。
(生交流)
三、拓展:
1、你還讀了哪些中國名著,向大家介紹,同時談談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及困惑。
(指生交流。)
2、學生評議。
第二課時
一、學習“日積月累”
1、我們學過很多歇后語,談談你對歇后語的了解
(歇后語是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作的口頭廣為流傳的固定語句,是帶有諷勸性、警誡性、經(jīng)驗性和哲理性的語言結晶。)
2、現(xiàn)在老師一說出上半句時,請大家馬上說出下半句。
小蔥拌豆腐──
芝麻開花──
豬八戒照鏡子──
……
3、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八條歇后語。
4、出示文中的歇后語,要求讀得準確流利。
5、自讀自悟,說一說自己對這些歇后語的理解,其他同學幫助補充、糾正。
6、練習背誦。
(1)指名背誦。
(2)全班背誦。
二、學習課外書屋
1、《西游記》是一部體現(xiàn)中華民族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古代神話小說,相信每一位同學都對認識書中的唐僧師徒四人。那么他們各有怎樣的特點?
2、小組內(nèi)交流。
3、指生交流,其他同學互相補充。
三、拓展閱讀
1、課外閱讀《西游記》原著。
2、可以將閱讀《西游記》的感受寫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
2018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分析
2018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分析
第五組單元分析
悠悠中華,流傳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篇章。本組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以及“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課外書屋”等項教學內(nèi)容。4篇課文有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著名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的《將相和》;有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草船借箭》;有根據(jù)《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景陽岡》;還有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于增益智慧,提升素養(yǎng),特別是語文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這也是本組教學的重點。
本組教學,根據(jù)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實際,可指導學生重點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組4篇課文在這兩個方面比較突出,學生對這兩個方面也比較感興趣。通過體會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達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fā)閱讀名著興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適度拓展,舉一反三。本組課文都是節(jié)選或改編的,教學時,要注意由此生發(fā)開去,雖然不要求學生通讀原著,但可以查查相關資料,聽
聽他人介紹,讀讀某些章節(jié),讓學生知道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僅通過一組教材的學習和閱讀幾篇課文,要讓學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遠遠不夠的。本組教材無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還是為學生打開學習古典名著的大門,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交流學習古典名著的平臺。
本組教材的教學可安排12—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課外書屋”等2課時。
18將相和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本文的因果關系比較復雜。從結構上看,全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第2個故事是第1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3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再從內(nèi)容上看,將相“和”與“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內(nèi)在因素。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實質(zhì)上緣于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睂⑾嗪秃玫谋砻嬖蚴翘A相如的寬闊胸襟和廉頗勇于認錯、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實際上是緣于他們共同的愛國思想,緣于他們共同的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藺相如幾次順利完成使命,也緣于多種原因,他的機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還有廉頗的緊密配合、當時的斗爭形勢以及朝野的主導觀念等等,這些原因促成了藺相如的成功。把一個單一的事件置于復雜的社會背景中來敘述,這是《史記》敘事的一個重要特色,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歷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動,引人入勝。
故事重點刻畫了藺相如和廉頗兩個人物形象。藺相如在文中是個熠熠生輝的人物,他有勇有謀,顧全大局,唇如槍、舌如劍。在關鍵時候,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以性命來逼秦王。當與廉頗產(chǎn)生矛盾時,主動避讓,言辭懇切。課文對廉頗的刻畫較藺相如而言,雖著墨較少,但廉頗作為一員武將的形象,也顯得十分鮮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懼他幾分,知道他屯兵邊界則不敢妄動。他耿直暢快,當藺相如的職位比他高時,他毫不遮掩地表達了自己的怨氣。他勇于改過,一員老將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讀講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把握3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nèi)在聯(lián)系復雜,教學前可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騙”、“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zhì)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4、復述三個故事中的一個,并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在班上演一演。
二、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審清題目。
1、板書課題:11將相和
2、出示課題練習,讓學生板演:
(1)“將”的讀音有()()。這里應讀(),“將”指的是()。
?。?)“相”的讀音有()()。這里應讀(),“相”指的是()。
(3)“和”的讀音有()()。這里應讀()。既然講“和”,說明他們原來()。
二、設疑激趣、理清文脈,初步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
由題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qū)е滤麄兊氖Ш??又是什么原因?qū)е滤麄冄詺w于好的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將相不“和”的原因是(),后來“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師依據(jù)學生回答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知識點整理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知識點整理
1、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2、造句。屹立:中國像一條巨龍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郁郁蒼蒼:雪松長得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飽經(jīng)風霜:老紅軍那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
3、描寫山的成語:崇山峻嶺山明水秀懸崖峭壁錦繡山河江山如畫
4、贊美黃山的詩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徐霞客)
5、《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寫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qū)游覽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雄偉的景觀,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寫作特色鮮明:一是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如詩如畫。黃果樹瀑布的形態(tài)寬,聲音響。它位于我國貴州省,是亞洲最大的瀑布。
6、形容氣勢大的成語:浩浩蕩蕩排山倒海氣貫長虹一瀉千里千軍萬馬氣吞山河
7、形容瀑布的古詩:①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②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8、為莫高窟設計一條廣告語:甘肅敦煌莫高窟,祖國西北一明珠!
9、《莫高窟》生動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藏有數(shù)萬件珍貴文物的藏經(jīng)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示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
10、“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的壁畫,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边@段話采用了排比句式,具體介紹了壁畫上面的飛天,展現(xiàn)了莫高窟壁畫的燦爛輝煌。展開想象,還可以怎樣描寫壁畫的飛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吹奏樂曲;有的閉目凝神,側耳傾聽;有的雙掌合十,默默祈禱……”
11、有關豐富繁多的成語:包羅萬象琳瑯滿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無所不有
12、公益用語:①小腳繞一繞,小草笑一笑。②司機一杯酒,親人兩行淚。
2018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主要知識點整理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2018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主要知識點整理”,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2018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主要知識點整理
第五單元
17課愛如茉莉文章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yī)院照顧媽媽這件小事,告訴我們真愛就像茉莉般平淡無奇卻芬芳怡人。
愛如康乃馨,溫馨而祥和。
愛如泉水,清澈而甘醇。
愛如大海,包容一切。
愛如蠟燭,照亮你我。
愛如茉莉,潔白純凈。
愛如陽光,給人溫暖。
愛如春雨,滋潤心田。
18課月光啟蒙文章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19課我和祖父的園子
文章通過“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院子里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20課談禮貌
關于禮貌的諺語: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三月寒。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禮是高貴的品格中最美麗的花朵。
溫特(英國畫家)
有禮貌不一定總是智慧的標志,可是不禮貌總使人懷疑其愚蠢。
蘭道兒(英國作家)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見人不施禮,多走二百里。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集體備課
第五單元
18將相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3、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zhì)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zhì)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將”和“相”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yōu)槭裁春秃茫?/p>
二、初讀感知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3、快速瀏覽全文,把“將”、“相”的名字用________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三、理清層次
1、這三件事情分別用了哪幾個自然段來敘述的?根據(jù)提綱給課文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里開始寫到了不和。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么?(廉頗內(nèi)心的不滿……)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你現(xiàn)在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么也聽不進去的廉頗。為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
3、出示學習提示:
(1)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并感情朗讀,然后采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xiàn)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4、學生自主研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感悟體會
1、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p>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藺相如得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边@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為趙王擊缶?!?/p>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這里可以看出藺相如得什么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薄晃窓鄤?/p>
三、角色體驗
1、導入: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于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讀一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引導學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绷H負荊請罪一直被后人傳為美談,我想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學生寫作,交流。
5、想象說話: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么?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廉頗的屬下或藺相如的屬下看到大將軍廉頗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說什么?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自由準備--同桌互說---指名說
6、同學們,一位功勛卓著,叱咤風云的老將軍,他能夠脫下戰(zhàn)袍,露著脊背,赤著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啊!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四、總結提升,課后延伸
1、請同學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后的收獲。
2、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了解一下后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nèi)。那么趙國后來怎么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19草船借箭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本課的情節(jié),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了解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fā)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jīng)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zhì)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課前準備
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么妒忌諸葛亮。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名著,了解大勢
教師介紹名著《三國演義》的故事梗概。
師生合作介紹“草船借箭”前的三國形勢,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的表現(xiàn)。
二、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課題: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梳理問題:
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么?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借箭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
2、給文章分段:一(l、2節(jié))、二(3--5節(jié))、三(6-9節(jié))、四(10)
這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說說主要內(nèi)容。
四、自讀第2至第5自然段,指導感情朗讀。
1、找出這幾段的特點。(以對話形式出現(xiàn),且無提示語。)
2、根據(jù)人物對話內(nèi)容,揣摩人物思想狀況、性格特點,自加提示語。
3、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讀出語氣,探究人物特點。(通過感情朗讀,感受人物形象。)
五、讀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經(jīng)過。
1、先說經(jīng)過。出示示意圖(圖略),自己讀書,自己畫圖,說明理由(也就是因果關系。)
2、分析保證借箭成功的因素。
(1)霧的作用。(冬季,霧在四更最濃。)
(2)船的作用。(草人——霧中似人;相連——空隙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僅不輕易出動,令弓弩手射箭,不調(diào)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吶喊,虛造聲勢,引敵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風,使船回去時“順風順水”。這時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軍發(fā)覺時,船已飛一樣駛出二十多里。)
總結: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諸葛亮都考慮到了,基于這些周全的考慮,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這就叫——“神機妙算”。而周瑜都沒想到,當他知道這一切時,一定是——“自嘆不如”。
第二課時
一、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關鍵的詞語。
通過上節(jié)課的研究學習,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理解神機妙算。
1、要求學生劃出能表現(xiàn)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知天文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①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
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從哪里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里?!?/p>
學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③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么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的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即清楚有簡練。行嗎?好嗎?為什么?
(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p>
懂地理
(1)劃出諸葛亮的借箭的路線,說說理由。
出示:“天還沒有亮,船已經(jīng)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p>
出示:“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p>
(2)討論:諸葛亮為什么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識人心
(1)識曹操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辈懿俾牭焦穆暫蛥群奥暎拖铝钫f:“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他在笑誰?這是一種怎樣的笑?(笑自己的神機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寬厚的笑。)
(2)識魯肅
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為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請同學們仔細的討論一下。
三、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特征。
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師生對話,體會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還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分別是個怎樣的人。
四、總結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嘆服。(出示;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0景陽岡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從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jù)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
2015年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語文A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5年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語文A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五單元
學科語文年級五備課人宋惠娟
課題13飛奪瀘定橋課型新授課時2課時
教
學
目
標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湍急、”等。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結構。
3、從中受到英雄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結構。
教學難點認識景物描寫與中心的關系。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
我們學過《豐碑》、《草地夜行》,它們講述的都是紅軍長征時發(fā)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述的也是紅軍長征時發(fā)生的動人故事
二、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生字組詞。
2、說說生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3、說說對文中詞語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訂正讀音。
1、仍(réng)舊、傾(qīng)瀉、號召(zhào)、奔赴(fù)、擊潰(kùi)
2、引導分段,初始自學提示學生默讀: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8)第三部分(9)
或(1)—(2)—(3-5)—(6-8)—(9)
四、朗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
匯報自學收獲。
匯報詞語。
默讀課文,想想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圍繞“飛”和“奪”,講了哪些內(nèi)容?在書上批注。
作業(yè)1、抄寫生字新詞。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飛奪瀘定橋》一文記敘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的經(jīng)過。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哪幾部分內(nèi)容?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哪部分與“飛”有關?
(一)可以說這是一場紅軍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戰(zhàn)斗。那么,紅軍的“智”、“勇”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邊默讀邊畫?!〗處燑c撥:尤其把課文中描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令人膽寒的部分找出來讀
二、新授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橋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濺起三米多高的浪花”。這險境讓人心驚膽戰(zhàn),但它卻擋不住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
我們的紅軍呢?他們“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qū)Π稕_去”。過橋之“難”反襯了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氣概。
(教師激情導入):
學生自由回答。(二)自學后交流。(通過談體會,有感情的朗讀,評讀的形式進行交流,在交流時可利用自己查閱的相關資料1、智:識破詭計,智定策略2勇: “險”中見勇 “難”中見勇“激”中見勇
1、自由讀6-8自然段,然后指名讀一讀。總結回應課題,再有感情讀一讀感受深的,有感情地讀一讀你感受深的段落。
摘抄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三)小結 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們受到了獎賞。他們每人得到了一套列寧服、一個日記本、一支鋼筆、一個搪瓷碗、一個搪瓷盤和一雙筷子。這是紅軍戰(zhàn)士所能得到的最高獎賞——比金質(zhì)獎章
板
書
設
計13飛奪瀘定橋
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p>
起因——經(jīng)過——結果
課題14七律長征課型新授課時2課時
教
學
目
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
二、指導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jié)奏。2.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shù),而是說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小泥球。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反復練讀。
指名讀。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磅礴:氣勢雄偉。泥丸:泥團子,
作
業(yè)
1.朗讀這首詩。
2.寫課后練習讀讀寫寫的詞語。
3.解釋:“只等閑”、“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復習檢查。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品詩、品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讀開頭兩句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p>
師:這兩句是全詩的總起,從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紅軍徒步長征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每天跟敵人,跟饑餓、疲勞、傷病,跟自然界的困難作生死的搏斗。這中間的艱難險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紅軍戰(zhàn)士對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從這里感受到什么?
指導朗讀這兩句詩,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你能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嗎?(1)輕聲讀中間四句詩,想象一下紅軍過五嶺、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觀看錄象)
(2)交流。(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紅軍長征途中征服了萬水千山,作者為何只選擇五嶺、烏蒙、金沙江和大渡河來寫?
7、齊讀最后兩句。師:毛澤東用“更喜”來形容什么?這突出了紅軍的什么精神?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五、背誦全詩。
六、欣賞歌曲《長征》。
2、自由朗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3、學生交流后,匯報。
自由朗讀全詩,思考:
在四人小組里練說: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第二步說說從這句詩中看出紅軍遇到了什么困難。第三步說說紅軍是如何對待困難的。
5、想象詩句所展示的畫面,體會“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等詞語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這四個詞語中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
書
設
計騰五嶺
走烏蒙山英勇無畏
“只等閑”暖巧渡金沙江樂觀向上
寒飛奪瀘定橋
喜過岷山
課題15*延安課型新授課時1課時
教
學
目
標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革命圣地延安以及當年毛主席在延安生活的情景,體會作者對延安對領袖的無比熱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讀文本,通過文本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畫面美,從而感受到作者對延安對領袖的無比熱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延安對領袖的無比熱愛。
(2)激勵學生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革命圣地延安以及當年毛主席在延安生活的情景。
教學難點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同學門,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恍┱掌?,你們想看嗎?看后說一說,這是什么地方?
2、對,這里是革命圣地——延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延安》。
3、二、初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和詞語。
4、自學生字和詞語。理解“豐衣足食”“頑固不朽”的含義。同時提出不理解的詞語,互相解答。
5、讓學生匯報課前查閱的歷史資料。
6、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問中都寫了那些內(nèi)容?從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反復讀幾遍。
7、匯報概括地說說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
8、仔細讀課文,作者是抓住哪些人物和景物的美好時光的?9大家讀的很仔細,現(xiàn)在和小組同學討論一下。10、指名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說理由。
三、回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四、總結。五、作業(yè):用“豐衣足食”造句。
學生看后談感想。
簡介地理位置及周圍環(huán)境。
敘述延安人民和領袖的密切關系。
描寫延安的美好時光。
指名說說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人物:文章的3、4、5、自然段,體會毛主席為什么身受愛戴?
景物:1、最沒的時日——夏秋之交。
2、延安夜晚的美麗景色。
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明理由。
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2018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2018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8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設計
17、愛如茉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并能借助工具書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感受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讀懂文中主人公之間如茉莉般的真愛。
3、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真切體會愛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但是真愛必須付出真心;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做一個該愛就愛,并且愿意付出愛、懂得感受愛的人。
教學重難點
品讀文章的細節(jié),感受主人公之間的真愛。
教學準備
看一看茉莉花的樣子,聞一聞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習性。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愛的文章,大家一起讀讀課題。
2.大家翻開書,輕聲讀讀課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讀準,再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隨文識字讀生字詞。
4.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詞,體會茉莉的特點。
1.題目說愛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詞語來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詞語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點。
點撥:在運用中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潛心讀文,感受“如茉莉般的愛”。
1.了解作者對“愛如茉莉”的初步認識和態(tài)度。
起初,母親說,愛如茉莉,作者贊同嗎?(處理咽——用心品讀字詞,你就會從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漢字豐富的表達效果。副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將相和本教學設計是第(2)課時
學情分析《史記》成功地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敘述了許多曲折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組織學生閱讀文后“資料袋”),以引導同學們今后去讀一讀原著。
預設目標知識技能學會簡要復述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過程方法精讀每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并適度總結、拓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學會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課文中的三個故事是圍繞怎樣一個中心組織在一起的。
課前準備投影儀、搜集圖片資料。
主要環(huán)節(jié)教與學的活動設計設計意圖二次備課
一、復習鞏固上節(jié)所學
二、自學指導,合作探究
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完璧歸趙”的故事。誰能復述這個故事的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新的內(nèi)容。
1.學習“澠池之會”的故事。
自學提示
(1)生默讀課文第11至14自然段。
提出幾個感興趣的或不理解的問題進行交流。
如:藺相如為何拼命地堅持要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為何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2)提問:
①在課文的這個部分中,你對哪些詞句感受最深刻?
②這場斗爭,趙國和秦國是打個平手,還是趙國占了上風?
復習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的學習內(nèi)容
主要環(huán)節(jié)教與學的活動設計設計意圖二次備課
三、大組匯報,教師點撥
四、變式練習,拓展提高
五、課堂小結,課文回歸
(趙國贏占了上風。因為秦國是強國,趙國是弱國,秦王和趙王一樣為對方演奏樂器,秦王吃虧了。再說,趙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藺相如逼著擊缶的,秦王和藺相如身份不一樣,要求對方的方法也不一樣,所以說是趙國占了上風。)
③你能用一些詞語和句子來形容秦王的失敗嗎?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取其辱……)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負荊請罪”的故事。
自學提示
(1)指名讀課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說廉頗負荊請罪,同學們認為廉頗有罪嗎?(答案可以是──廉頗只能說犯錯,不能說有罪。廉頗認為自己有罪,這說明廉頗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頗不及時改正錯誤,就要成為國家的罪人。
(3)廉頗負荊請罪,可以看出廉頗是是個怎樣的人?(知錯就改的人,最終還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
(4)通過這個故事,你對藺相如又有哪些認識?
(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胸懷寬廣)
(5)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
二、回歸全文,總結提高
1.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成語的含義。
2.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前面兩個故事,寫廉頗與藺相如的“和”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保證了國家的安全。后面一個故事,廉頗與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圍繞“和”字來寫。
說說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并試著用因果關系的句式來說明。
引導學生深入感悟兩個故事的內(nèi)容。
升華對課
文的理解
分層作業(yè)必做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選作課外閱讀司馬遷和其他歷史人物的故事
板書設計將——————————相
廉頗和藺相如
(知錯就改)(愛國)(顧全大局)
互助道小學教師授課計劃
教學內(nèi)容口語交際.習作五本教學設計是第(1)課時
學情分析
預設目標知識技能讓學生在表演中進一步感受課文情節(jié)之生動,人物形象之鮮明,從而進一步感受中國名著的魅力。學會縮寫,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適當刪減。
過程方法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編排課本劇,學習運用個性化語言、動作、神情展現(xiàn)人物特點。了解和學習縮寫的方法,能夠縮寫文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縮寫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編排課本劇,能運用個性化語言、動作、神情展現(xiàn)人物特點。能恰當?shù)貙ξ恼逻M行縮寫,注意詳略得當。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課前準備經(jīng)典名著、課本劇樣本。佳作幾篇。
主要環(huán)節(jié)教與學的活動設計設計意圖二次備課
一、單元導入,明確目標。
二、細讀課文賞析語言。
一、回顧本單元學習的課文。
同學們,今天我是作為小百花兒童藝術劇院的老師來和大家見面的。我將在你們之中選拔出最具潛質(zhì)的導演、編劇和演員??纯茨男┩瑢W能獲此殊榮。
精心準備,編排課本劇
⑴選擇內(nèi)容,改寫劇本。
學生從《草船借鑒》《將相和》《景陽岡》《猴王出世》等選取一篇課文或其中的一個片段演課本劇。編排課本劇時,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還要進行必要的改編。
⑵備好用品,準備演出。
⑶學生分組討論,推選出編劇、導演和演員。
⑷進入角色,排練劇情。從單元學習的課文內(nèi)容入手,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研究的興趣。
為學生營造情境,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主要環(huán)節(jié)教與學的活動設計二次備課
三、歸納概括,深化主題。
四、單元導入,明確目標。
五、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欣賞觀摩課本劇,演后評議。
⒈接下來到了我這個老師驗收成果的時候了。表演課本劇前,我們先來制定一下評價標準吧。
⒉請各組學生上臺表演課本劇。
⒊師生共同參與談論評價。
回顧本單元學習的課文,我們就用這節(jié)課學習如何將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寫得精要、簡練。我們就從本單元課文開始練習縮寫吧。
⒈學生自由默讀習作要求。
⒉明確要求:
⑴縮寫定義:
⑵縮寫的具體要求:
①縮寫前應深入理解課文,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次要內(nèi)容
②保留的內(nèi)容不應照抄原文,要適當?shù)馗膶憽?/p>
③縮寫后要讀一讀,看是否保持原文的基本內(nèi)容和面貌。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評價能力。
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能夠盡快投入學習活動之中。
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分層作業(yè)必做
看名著
選作根據(jù)自己讀過的一本名著,結合縮寫要求進行縮寫。
板書設計習作五:縮寫
⒈選擇原文,讀懂內(nèi)容⒉抓住重點,適當改寫
⒊保持原貌,基本完整⒋對照原文,細心修改
課后反思
互助道小學教師授課計劃
教學內(nèi)容回顧.拓展五本教學設計是第(2)課時
學情分析
預設目標知識技能閱讀我國的古典名著。
過程方法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主要環(huán)節(jié)教與學的活動設計設計意圖二次備課
一、單元導入,明確目標。
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課文,賞析語言。一、談話導入,明確目標
回顧本單元學習的課文。
我們在閱讀本組課文的過程中結識了不少人物,說說你最喜歡誰或最不喜歡誰,并說說理由。也可以就共同感興趣的人物,和同學展開討論。
二、“自學指導
1.導入。
從課文中選取兩三個人物,如藺相如和廉頗,諸葛亮和周瑜、魯肅,加以比較,說說各自的性格、特點。
2、如果你還讀了原著或原著節(jié)選,你對課文中的人物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同學交流你的閱讀感受。
三、大組匯報
日積月累激發(fā)情感,明確目標。
(1)指名讀,及時正音,再自由讀。
(2)了解這些歇后語的含義。
師:你從這些名言警句中了解了什么?
(3)小組比賽,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練讀
學生有熟練的朗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好。
(5).背誦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名言警句。
課外書屋
a)介紹《西游記》:是一部體現(xiàn)中華民族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古代神話小說。
b)作者展開豐富、奇特的想象,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jīng)千辛萬苦,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回真經(jīng)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個性鮮明的神話人物形象。自學歇后語,理解句意,在小組中交流,熟讀成誦。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班內(nèi)匯報,教師點撥,完善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
分層作業(yè)必做背誦歇后語選作閱讀《西游記》
板書設計回顧.拓展五
1、交流平臺2、日積月累3、課外書屋
課后反思
2011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五單元教案
17.《月光啟蒙》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導出課題:
唐代詩人孟郊,忘不了臨行前母親為他縫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游子吟》;(幻燈映出該詩,示意學生吟誦)
現(xiàn)代作家孫友田,忘不了兒時母親給她的文學啟蒙,于是寫下了感人的回憶錄(示意學生齊讀課題)——《月光啟蒙》。
2、初步審題:
⑴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什么叫“啟蒙”?
(學生根據(jù)預習回答,教者隨機歸納: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啟,開導;蒙,蒙昧無知。)
⑵那么,“月光啟蒙”該怎么理解?
(學生嘗試講述見解,教者隨機歸納:月光啟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啟蒙教育。)
⑶打開課本,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哪一段具體解釋了“月光啟蒙”,點明了課題。
(學生速讀,找出課文末節(jié),幻燈出示末節(jié))
對,這就是作者對“月光啟蒙”的解釋。我們來讀一讀——(逐句引讀)
“月光啟蒙”就是——(生齊)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jié)庥舻脑娗??!?/p>
“月光啟蒙”就是——(生齊)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月光啟蒙”就是——(生齊)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二、整體感知
1、提示自讀要求
多么不可思議: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都用了哪些方式對我進行啟蒙教育?讓我們認真通讀課文,根據(jù)有關內(nèi)容歸納:(學生自由讀書,嘗試概括)
2、交流主要內(nèi)容:
⑴學生發(fā)言,隨機評點:
(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組教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組教案
課題18將相和設計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3、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
課時2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zhì)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zhì)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將”和“相”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yōu)槭裁春秃茫?/p>
二、初讀感知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3、快速瀏覽全文,把“將”、“相”的名字用________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三、理清層次
1、這三件事情分別用了哪幾個自然段來敘述的?根據(jù)提綱給課文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里開始寫到了不和。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么?(廉頗內(nèi)心的不滿……)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你現(xiàn)在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么也聽不進去的廉頗。為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
3、出示學習提示:
(1)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并感情朗讀,然后采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xiàn)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4、學生自主研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感悟體會
1、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p>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藺相如得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边@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為趙王擊缶?!?/p>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這里可以看出藺相如得什么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薄晃窓鄤?/p>
三、角色體驗
1、導入: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于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讀一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引導學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绷H負荊請罪一直被后人傳為美談,我想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學生寫作,交流。
5、想象說話: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么?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廉頗的屬下或藺相如的屬下看到大將軍廉頗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說什么?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自由準備--同桌互說---指名說
6、同學們,一位功勛卓著,叱咤風云的老將軍,他能夠脫下戰(zhàn)袍,露著脊背,赤著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四、總結提升,課后延伸
1、請同學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后的收獲。
2、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了解一下后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nèi)。那么趙國后來怎么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課題19草船借箭設計
教學目標1、通讀課文,了解本課的情節(jié),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了解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fā)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jīng)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zhì)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么妒忌諸葛亮。
課時2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介紹名著,了解大勢
教師介紹名著《三國演義》的故事梗概。
師生合作介紹“草船借箭”前的三國形勢,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的表現(xiàn)。
二、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課題: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梳理問題:
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么?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借箭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
2、給文章分段:一(l、2節(jié))、二(3--5節(jié))、三(6-9節(jié))、四(10)
這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說說主要內(nèi)容。
四、自讀第2至第5自然段,指導感情朗讀。
1、找出這幾段的特點。(以對話形式出現(xiàn),且無提示語。)
2、根據(jù)人物對話內(nèi)容,揣摩人物思想狀況、性格特點,自加提示語。
3、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讀出語氣,探究人物特點。(通過感情朗讀,感受人物形象。)
五、讀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經(jīng)過。
1、先說經(jīng)過。出示示意圖(圖略),自己讀書,自己畫圖,說明理由(也就是因果關系。)
2、分析保證借箭成功的因素。
(1)霧的作用。(冬季,霧在四更最濃。)
(2)船的作用。(草人——霧中似人;相連——空隙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僅不輕易出動,令弓弩手射箭,不調(diào)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吶喊,虛造聲勢,引敵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風,使船回去時“順風順水”。這時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軍發(fā)覺時,船已飛一樣駛出二十多里。)
總結: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諸葛亮都考慮到了,基于這些周全的考慮,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這就叫——“神機妙算”。而周瑜都沒想到,當他知道這一切時,一定是——“自嘆不如”。
第二課時
一、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關鍵的詞語。
通過上節(jié)課的研究學習,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理解神機妙算。
1、要求學生劃出能表現(xiàn)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知天文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①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
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從哪里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里。”
學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③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么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的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即清楚有簡練。行嗎?好嗎?為什么?
(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
懂地理
(1)劃出諸葛亮的借箭的路線,說說理由。
出示:“天還沒有亮,船已經(jīng)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出示:“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p>
(2)討論:諸葛亮為什么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識人心
(1)識曹操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辈懿俾牭焦穆暫蛥群奥?,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他在笑誰?這是一種怎樣的笑?(笑自己的神機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寬厚的笑。)
(2)識魯肅
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為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請同學們仔細的討論一下。
三、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特征。
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師生對話,體會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還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分別是個怎樣的人。
四、總結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嘆服。(出示;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課題20景陽岡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從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
課時1
教學過程一、啟發(fā)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jù)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
2017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設計
2017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設計
17、愛如茉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并能借助工具書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感受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讀懂文中主人公之間如茉莉般的真愛。
3、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真切體會愛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但是真愛必須付出真心;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做一個該愛就愛,并且愿意付出愛、懂得感受愛的人。
【教學重難點】
品讀文章的細節(jié),感受主人公之間的真愛。
【教學準備】
看一看茉莉花的樣子,聞一聞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習性。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愛的文章,大家一起讀讀課題。
2.大家翻開書,輕聲讀讀課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讀準,再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隨文識字讀生字詞。
4.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詞,體會茉莉的特點。
1.題目說愛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詞語來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詞語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點。
點撥:在運用中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潛心讀文,感受“如茉莉般的愛”。
1.了解作者對“愛如茉莉”的初步認識和態(tài)度。
起初,母親說,愛如茉莉,作者贊同嗎?(處理咽——用心品讀字詞,你就會從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漢字豐富的表達效果。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