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21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內(nèi)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課文語言清新優(yōu)美,線索清晰分明,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xiàn)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jié)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并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fā)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素養(yǎng),但是由于我們的家鄉(xiāng)遠離草原,學生對草原風光和風土人情缺少感性認識,這樣,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情景交融是教學的一個關(guān)鍵,教師必須準備必要的聲像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以此來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再次,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抓重點語句理解、感悟課文,在體會重點語句及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上還要再多引導,多下功夫。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能正確書寫14個字,讀準多音字蒙、好、行、似;借助注釋及生活實際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草原風光、草原迎客、草原聯(lián)歡三個畫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
3.能找出描寫草原的優(yōu)美語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比較品讀、吟誦、想象畫面等方法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其表達效果,并體會作者情景交融表達方法。
4.積累運用,指導背誦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學重點】
感受草原的美好風光,抓住關(guān)鍵語句,運用品讀、對比、聯(lián)想、小練筆多種方式,體會草原的碧綠和遼闊和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揣摩、感悟文中的重點語句,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收集的有關(guān)草原的資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關(guān)情況。
2.有關(guān)美麗的草原的風光片和能抒發(fā)美麗遼闊草原歌曲。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胃枨囊曨l,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
【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生欣賞視頻。
2、歌曲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3、誰去過大草原?能描繪一下你看到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嗎?
4、同學們對草原的了解可真多,那你知道在我國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嗎?
【出示草原分布圖】
5、請同學們看這里,這是我國的草原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到,草原主要分布在(指大屏幕上出示的中國草原分布圖)內(nèi)蒙古地區(qū)、青海地區(qū)、新疆地區(qū)、西藏地區(qū)。
6、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本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一站,內(nèi)蒙古大草原。
上課:
一、談話導入。
1、五十年前,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內(nèi)蒙古大草原去參觀訪問,記錄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
【
小編推薦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第一課時復習學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第一課時復習學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第一課時復習學案
課題
1、草原
備課時間
2018.2.26
課時
2
分課時
第一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識讀本課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讀通順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初步感受草原景色美。
重點
正確識讀文中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
難點
理清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
學
過
程
一、勉勵新學期寄語,學習單元學習提示
孩子們,大家度過了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寒假,新的學期,老師將和大家一道,愉快學習,快樂成長。同學們做好努力學習的準備了嗎?
語文書是我們忠實的的伴侶,請打到單元導讀,速讀并勾畫本單元的主題、找出學習方法。
(指名回答,相機評價)
主題:走進西部學習方法: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優(yōu)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引入新課
美麗的西部有秀美的山川、遼闊的草原、美麗的隔壁,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道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人們別樣的風土人情。
生齊讀課題,師板書——1、草原
三、檢查預習
1、指名介紹作者老舍。
2、指名認讀字詞,糾正字音。
四、讀文,初知大意
1、師范讀課文,生借助加小標題概括段落主要內(nèi)容。
教
學
過
程
2、交流各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了解課文大意,課文內(nèi)容課分兩部分:
草原美麗的自然景色,熱情好客的草原人。
五、朗讀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自然景色美。
1、自讀第一段,批注自己的感受。
2、匯報所描繪之景物:天、空氣、天空,小丘、羊群,駿馬、大牛。3、匯報美景給人的感受。
4、交流批注,體會作者的描寫,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緊扣:可愛、清鮮、明朗、愉快、驚嘆、舒服、久立四望、低吟一首小詩
交流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的理由。
5.男女生承接朗讀文段,感受景色之美和作者的語言美。
六、談體會、布置作業(yè)
生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布置作業(yè)。
作
業(yè)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批注、背誦第一自然段。
板
書
設
計
主題:走進西部
方法:把握主要內(nèi)容1、草原
人教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草原優(yōu)美的語言
體會:
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
后
反
思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草原的美麗遼闊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懷古,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那么那么,既又,不管總造句.
提高對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的認識了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小節(jié).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第一小節(jié),體會草原的美.
教學難點:
對于綠色渲染,墨線色勒這兩個國畫技巧術(shù)語的理解.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準備:書中第一幅插圖的幻燈片一張;繪有草原上小丘的國畫兩張(一張只有綠色渲染,另一張小丘的線條用墨線勾出).
導入
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師:聽了這段歌曲,你們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嗎(板書:草原)
你想知道關(guān)于草原的哪些情況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第13課.(板書:13《草原》)跟著作者老舍先生去領略草原的風情.
檢查預習情況
師:課前我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了,現(xiàn)在來了解一下預習的情況.
開火車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師注意正音.
分段朗讀課文,教師注意及時糾正讀錯的字音和讀破的句子.
學習第一小節(jié)
老舍先生是因什么事去草原的(訪問陳巴爾虎旗)
師:旗就相當于我們這兒的縣.陳巴爾虎旗所在的大草原是個什么樣的呢請大家看投影(出示書中第一幅插圖的投影).誰來說說自己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學生自由發(fā)言)
老舍先生是怎樣介紹他眼中的草原的呢請大家自己讀讀第1小節(jié),看看從中能得出對草原的哪些認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畫下來.
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草原的感覺,再說說是從第1小節(jié)的哪些詞句感受到的.討論時抓信以下幾點:
(1),空氣是那么清鮮,天氣是那么明朗.空氣特別新鮮,天氣特別晴朗.
理解那么那么所起到的強調(diào)作用.練習用那么那么造句,區(qū)別比較清鮮和新鮮,明朗和晴朗的不同.
(2),到處都是綠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綠毯,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等.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在討論時注意讓學生紅塵讀自己找出的句子,要求通過朗讀把自己對草原上天和地的感受體現(xiàn)出來.
在第1小節(jié)中,你還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嗎
學生質(zhì)疑:由其他同學解疑,教師點拔幫助,主要疑難有下面幾點:
(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這是因為視野開闊而空氣明凈,所以再遠的地方也看得很清楚,不會模糊一片.
(2),綠色渲染,墨線勾勒出示兩幅繪有草原上小丘的中國畫,一幅全用綠色渲染,使小丘和草原的界限融合.另一幅小丘邊緣用墨線勾出,使小丘的線條清晰地凸現(xiàn)出來,讓學生比較得出哪一幅是只用綠色渲染,哪一幅還用上了墨線勾勒,這樣就形象而深刻地理解這兩個詞.再看圖體會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那幅圖,給人以什么樣的視覺效果呢(小丘和平地融為一體,和天地融為一體,那濃郁的綠色,甚至都滲入天邊了.)
(3),在解決某個疑難之后,讓學生自由讀讀帶有這個疑難的句子,再次體會該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意境.
看到這樣的草原,你想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老舍先生有這樣的想法嗎找出來讀一讀,指名讀,指導用既又造句.
不僅人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草原確實太美了,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書上的第一幅插圖.(再次出示投影圖片)你能用書中的語句來介紹一下嗎可以先讀讀背背第1小節(jié).
學生練習背誦,指名看圖背誦第1小節(jié)
分清動,靜描寫
在前面一課中,我們已經(jīng)了解什么是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大家說說本文的第1小節(jié)中哪些是靜態(tài)描寫哪些是動態(tài)描寫
學生討論.
練習
畫出第1小節(jié)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討論.重點要讓學生弄清最后一句在這境界里,邊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就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是想象而非比喻.
第二,三課時(略)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老共產(chǎn)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2.初次領悟課文運用環(huán)境描寫烘托氣氛推進情節(jié)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chǎn)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件、音樂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作家談歌寫的一篇小小說,橋,
閉上眼睛,來聽聽故事的開頭。
聽了故事的開頭,用一個詞語概括你此刻的心情:害怕、緊張。是什么讓你感到害怕?洪水,是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板書)
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且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誰來說說主要寫了件什么事?請你
2、讀完全文,用一個詞語概括你的心情,難過,感動,是誰讓你感動?老漢(板書)
我在初次讀這篇小小說時,讀到一處時,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很意外,是哪里?對,結(jié)尾(出示全文,標紅結(jié)尾),直到結(jié)尾我才知道,老漢和小伙子是父子關(guān)系,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處。
2、來,讀讀本課的生詞
咆哮狂奔竄上來放肆吞沒
勢不可當你擁我擠跌跌撞撞祭奠
輪讀,正音
三、感受危急
1、讀第一行,你發(fā)現(xiàn)都是描寫什么的?在文中用來寫洪水
2、快速瀏覽課文,從中找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3、讀讀你畫的句子
出示句子: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jīng)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A這么多呀,用一個詞概括山洪給你的印象:
B作者是怎樣把這種感覺寫出來的?
C來看這一句:出示句1.用什么方法?
《草原》 ——第一課時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草原》 ——第一課時”,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蹦銈冎肋@首詩描寫了哪里的景色嗎?
板書:
16、草原
二、看圖說感受
1、你們看,這就是美麗的大草原。
播放草原的風光美圖──老師簡單解說。(并播放音樂短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2、草原給你怎樣的感覺?
大、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們想知道我國的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嗎?
2、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要求:
邊讀邊畫出生字詞,注意把生字讀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那個同學有信心讀準生字詞?
(出示生字詞)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板書:
景美人美
五、學習第一段,領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內(nèi)蒙古大草原,看到美麗的景色,還與內(nèi)蒙古人民歡聚一堂,由衷寫下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痹娋洹?/p>
(出示句子投影)
2、課文哪一部分寫了草原的美景呢?誰想讀讀這一段?要求:
邊聽讀邊畫出描寫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讀:
“那里的天比邊處的天……輕輕留入云際。”
4、在這段話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點來寫?按什么順序?qū)懀?/p>
板書:
空氣…………(清鮮)
天
天空…………(明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結(jié):
不愧是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順序?qū)懗隽俗约撼醯讲菰吹降木拔锾攸c,還用優(yōu)美的文筆寫出了草原的美。你認為哪些句子寫的特別美?美在哪?
6、小組交流、匯報(相機出示句子──品讀句子):
“在天底下……并不茫茫?!?/p>
理解“一碧千里”、“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綠的?!?/p>
理解這個比喻句,這是“靜態(tài)”描寫。
“羊群一會兒……白色的大花?!?/p>
理解這個比喻句,這是動態(tài)描寫。
“那些小丘的線條……輕輕流入云際?!?/p>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與“勾勒”的區(qū)別。
7、小結(jié):
作者筆下光輝,一會兒把草原寫成一幅畫,一會兒把草原的“動”寫出來,動靜結(jié)合,真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我們再讀讀這段話,加深體會草原之美。
8、師生合作讀:
師領讀:“在天底下”……并不茫茫?!?/p>
生跟讀:“四面都有……流入云際。”
9、過渡:
草原這么美,難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詩”呢!知道為什么嗎?
(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愉快、贊美……)
10、導讀:
誰愿意通過自己的朗讀,把作者的感情發(fā)揮出來呢?
(課件)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表示我滿心的愉快?!?/p>
“這種境界……低吟一首綺麗的小詩?!?/p>
11、過渡:
草原這么美,真讓人陶醉其中,看!“在這種境界里……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這句話真的寫駿馬和大牛在回味嗎?
(理解這個擬人句)
12、小結(jié):
這種境界正是人們所說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這么美,多令人往?。∽屛覀円煌匚恫菰拿谰鞍?!
13、配樂朗讀第一段,加深體會草原之美。
六、欣賞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草原這么美,何止是語言大師老舍先生要贊美草原,連著名歌聲蔣大為也要用自己優(yōu)美的歌聲去抒發(fā)自己對草原的贊美之情呢!想聽嗎?
播放樂曲。
七、拓展
1、聽到這么美的歌聲,老師也寫了一首贊美草原的詩呢!
出示贊美草原的小詩:
草原
草原,我夢中的草原。
藍藍的天空朵朵白云,
清風輕拂綠色的夢謠;
陽光喚醒絢麗的花朵;
雁兒歸,蝶兒舞
千里碧波如畫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勞善良的人們,
小伙子策馬揚鞭顯英姿;
姑娘們放聲高歌滿天涯;
牛兒壯,羊兒肥
牧民描繪幸福景。
2、你們也想贊美草原嗎?用你們精彩的文筆贊美草原吧呢?
八、作業(yè)
抄生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
九、板書設計
16、草原
景美人美
空氣…………(清鮮)
天
天空…………(明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授課時間:2009年11月10日星期二上午第1節(jié)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二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草原的美麗遼闊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懷古,受到民族團結(jié)的教育.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那么那么,既又,不管總造句.
提高對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的認識了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小節(jié).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第一小節(jié),體會草原的美.
教學難點:
對于綠色渲染,墨線色勒這兩個國畫技巧術(shù)語的理解.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準備:書中第一幅插圖的幻燈片一張;繪有草原上小丘的國畫兩張(一張只有綠色渲染,另一張小丘的線條用墨線勾出).
導入
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師:聽了這段歌曲,你們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嗎(板書:草原)
你想知道關(guān)于草原的哪些情況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第13課.(板書:13《草原》)跟著作者老舍先生去領略草原的風情.
檢查預習情況
師:課前我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了,現(xiàn)在來了解一下預習的情況.
開火車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師注意正音.
分段朗讀課文,教師注意及時糾正讀錯的字音和讀破的句子.
學習第一小節(jié)
老舍先生是因什么事去草原的(訪問陳巴爾虎旗)
師:旗就相當于我們這兒的縣.陳巴爾虎旗所在的大草原是個什么樣的呢請大家看投影(出示書中第一幅插圖的投影).誰來說說自己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學生自由發(fā)言)
老舍先生是怎樣介紹他眼中的草原的呢請大家自己讀讀第1小節(jié),看看從中能得出對草原的哪些認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畫下來.
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草原的感覺,再說說是從第1小節(jié)的哪些詞句感受到的.討論時抓信以下幾點:
(1),空氣是那么清鮮,天氣是那么明朗.空氣特別新鮮,天氣特別晴朗.
理解那么那么所起到的強調(diào)作用.練習用那么那么造句,區(qū)別比較清鮮和新鮮,明朗和晴朗的不同.
(2),到處都是綠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綠毯,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等.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在討論時注意讓學生紅塵讀自己找出的句子,要求通過朗讀把自己對草原上天和地的感受體現(xiàn)出來.
在第1小節(jié)中,你還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嗎
學生質(zhì)疑:由其他同學解疑,教師點拔幫助,主要疑難有下面幾點:
(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這是因為視野開闊而空氣明凈,所以再遠的地方也看得很清楚,不會模糊一片.
(2),綠色渲染,墨線勾勒出示兩幅繪有草原上小丘的中國畫,一幅全用綠色渲染,使小丘和草原的界限融合.另一幅小丘邊緣用墨線勾出,使小丘的線條清晰地凸現(xiàn)出來,讓學生比較得出哪一幅是只用綠色渲染,哪一幅還用上了墨線勾勒,這樣就形象而深刻地理解這兩個詞.再看圖體會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那幅圖,給人以什么樣的視覺效果呢(小丘和平地融為一體,和天地融為一體,那濃郁的綠色,甚至都滲入天邊了.)
(3),在解決某個疑難之后,讓學生自由讀讀帶有這個疑難的句子,再次體會該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意境.
看到這樣的草原,你想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老舍先生有這樣的想法嗎找出來讀一讀,指名讀,指導用既又造句.
不僅人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草原確實太美了,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書上的第一幅插圖.(再次出示投影圖片)你能用書中的語句來介紹一下嗎可以先讀讀背背第1小節(jié).
學生練習背誦,指名看圖背誦第1小節(jié)
分清動,靜描寫
在前面一課中,我們已經(jīng)了解什么是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大家說說本文的第1小節(jié)中哪些是靜態(tài)描寫哪些是動態(tài)描寫
學生討論.
練習
畫出第1小節(jié)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討論.重點要讓學生弄清最后一句在這境界里,邊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就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是想象而非比喻.
第二,三課時(略)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原》第一課時教學反思”,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草原》是五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在教學開始,我問學生們有沒有去過草原,在你印象或者想象中草原是什么樣子的。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課堂氣氛一下子就上去了。因為是老舍先生的文章,我在導入之后順勢讓學生回憶了之前學過的有關(guān)老舍先生的作品,學生都能回想起來《貓》這篇文章。導入之后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完成以下三個任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文中的好詞好句,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學生在自學結(jié)束之后一起來交流。在交流時,我特意分享了兩個四字詞語,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并且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讓學生知道都是描寫草原顏色的。在理解之后又拓展延伸了兩個課外的詞語,郁郁蔥蔥,綠樹成蔭,增加學生的詞語積累量。在交流學生課文可分為幾個部分時,讓學生結(jié)合課后題來總結(jié),提煉出來風景美和人情美。接下來是再讀課文,深度研討。第一課時主要抓住了課文的第一段,讓學生自己從句子中總結(jié)草原的特點,碧綠和廣闊。找出相關(guān)句子或者關(guān)鍵詞。一碧千里可以看出草原非常的大,非常廣闊,還很綠。繡上白色的大花,這句話用到了什么修辭手法。學生都能說出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羊群比作了大花,把草原比作了綠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說,連羊群和大牛好像都被吸引了一樣,一動不動,讓學生體會這是作者自己的感受,說明作者被草原的景色吸引了,陶醉其間。通過這一段的學生,讓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副草原圖,感受草原的美,激發(fā)學生對草原的愛與向往。《草原》第一課時教學實錄一
課前教師在黑板上方掛好一幅彩色手繪的草原風光圖,長可達墻壁兩端。學生進入教室,馬上被彩圖吸引,猶如置身于遼闊美麗的草原美景之中。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草原》。(板書課題,并放錄音)
師:草原這課書的作者是誰?寫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原?
生:作者是老舍先生。寫的草原是內(nèi)蒙古陳巴爾虎旗。
師:對。陳巴爾虎旗是個天然牧場,方圓幾百里。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氣新鮮,湖泊晶瑩,像藍寶石鑲嵌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蒙族同胞就生活在這風景如畫的草原上。草原風光美,草原上的蒙族人民美,兩相比較,誰更美呢?它們二者之間又是什么關(guān)系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這課書。
師:請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讀后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生:(讀課文第一段)這次,我看到了草原。從這次這個詞我看出作者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他看到這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
師:回答得好,是認真讀書了。用自己的話講講是怎樣理解這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與天空有關(guān)系嗎?為什么?
生:我從彩圖上看到草原的天空碧藍碧藍的,像一塊藍寶石,天空明朗純凈。這里沒有林立的工廠、密集的樓群,因而少污染,空氣清鮮。正因為空氣清潔新鮮天空才明朗碧澄。
師:(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對。是草原上的青草凈化了空氣,泛著青草的芳香。老舍先生遠離喧鬧的城市,初入草原,頓覺神清氣爽。請看課文中在清鮮和明朗前面老舍先生都用上了那么,這是為什么?
生:那么是表示程度的。表明很、非常的意思。說明這里空氣的清鮮,天空的明朗不是一般的。
生:老師,我再補充一點,兩個那么連用,是寫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師:對。密切相關(guān)的、性質(zhì)相近的兩種事物也可以用那么那么連接。課文中空氣和天空就是緊密相連的兩種事物。在這樣美麗遼闊的境界里,老舍先生的切身感受是什么?
生:猶如置身于仙境。因此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老師板書:高歌一曲愉快)
師;老舍先生放眼看天底下,又是什么情景?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生:(齊讀)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師板書:)??
師:請同學按詞素解釋一下一碧千里。
生:碧是形容青草的綠。千里指草原的范圍遼闊無邊。一字是全和都的意思??偲饋硎钦f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
師:那滿眼無邊的青草,為什么又不給人以茫茫也就是空曠的感覺呢?哪位同學到前面指著彩圖來講。
生:(用教桿指圖)平地是綠的,草也是綠的。雪白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而小丘的線條又是那么柔美,像中國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輕輕流入云際。
師:書上怎樣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請齊讀。
生:(齊讀)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師:這句話,不用語言講解,誰能用國畫的畫法表示出來?(老師在黑板上貼一張宣紙)。
生:(邊蘸綠色顏料作畫邊講解)在國畫中用顏色來潤濕出事物的形象輪廓,用色彩的濃淡表示陰陽面,不具體勾出事物的輪廓。(老師板書:柔美、渲染)
師:回答得很正確。小丘線條柔美是因為坡度小,高低相差不大。羊群在小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了比喻句,描繪出羊群的靜態(tài)美與動態(tài)美。使寧靜的草原顯現(xiàn)出了勃勃生機。你們看著彩圖,向老舍先生學習,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的美,用比喻句來描述。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蔚藍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蔚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啊!你們比喻得都很恰當。是真的理解了課文。這美景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此刻老舍先生又有什么感受?他是怎樣表達的?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老師又讓齊讀)
師:這一小節(jié)老舍先生用了幾種方法來抒情?
生:兩種修辭方法。一種是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作者初入草原時,對一切感到新奇,產(chǎn)生興奮、喜悅之情。因而直抒其情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另一種是借物抒情,借草原上靜立不動的駿馬、大牛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寫出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生:駿馬和大牛望著這小草豐美的草原像是被迷住了,靜立不動,忘了周圍的一切。
師:說得好。這一段寫草原風光的美好,老舍先生都是在借景抒情,抒發(fā)自己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同學們讀得認真,會通過語言文字去理解,并能用語言來表達、學得不錯。這一節(jié)就上到這里。
《草原》第一課時說課案例 教案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草原》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課先講老舍先生初到草原時見到草原美景高興、愉快的心情,接著一行人受到草原蒙古族人民的熱烈歡迎與盛情款待,最后在夕陽西下時依依惜別。課文贊美了草原美景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本單元教學訓練的重點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仔細品味,注意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本課在本單元的位置是最能體現(xiàn)本單元訓練重點的課文,即描繪了草原美景,又表達了作者愛草原美景、愛蒙古族人民、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課是本單元乃至本冊中重點課文。
2、編者意圖
編者編排這節(jié)課的意圖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本課中展開豐富的想象、結(jié)合課文插圖,欣賞草原美景,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感悟到祖國美景與蒙古族人民心靈美,進而感受到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從中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同時在品讀課文中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3、教學理念
新課標中言,閱讀是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知識、能力的主要途徑,又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感知理解、感悟體會的過程,又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梢?,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工具,又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則是感知、理解、感悟課文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必須以讀為本、加強閱讀實踐。因此,我在設計本節(jié)課教學時,要求學生以閱讀文本為中心,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閱讀文本進而讓學生感知、理解、感悟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聯(lián)系上下文本學習字詞、交流感悟理解文本,感受并體會文本中蒙漢兩族人民深情厚誼、感悟到愛草原、愛蒙古族人民、愛祖國的情感。在閱讀中,結(jié)合課文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按序觀察、感知、想象畫面場面的語文素養(yǎng)。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課文插圖,讓學生用心去感受、聯(lián)想草原美景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以及夕陽西下依依惜別時的場景。
4、教學目標
依據(jù)編者意圖、教材內(nèi)容、本單元訓練重點和新課程設計理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插圖,從中感受草原景色的美麗和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精讀段落,積累優(yōu)美語句。
﹙3﹚、聯(lián)系上下文本,互動學習字詞在文本中的意義。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感悟課文內(nèi)容,感受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并能用課文中語言向大家介紹草原美景和民族風情。
﹙2﹚、品讀詞句,體會比喻句的妙用。
6、教具
﹙1﹚、草原美景圖片﹙幻燈片﹚。
﹙2﹚、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場景圖片﹙幻燈片﹚。
﹙3﹚、夕陽西下蒙漢人民依依惜別場景圖片﹙幻燈片﹚。
二、說教法
1、閱讀教學法。
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在反復閱讀中感知、理解、感悟草原優(yōu)美的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的場景,激發(fā)學生愛草原、愛祖國的感情。
2、觀察圖片法。
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圖片,在觀察中欣賞草原美景,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三、說學法
1、閱讀感悟互動交流學習法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而感悟進而互動交流出對草原美景的喜愛,激發(fā)學生愛草原、愛蒙古族人民、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觀察互動學習法
學生通過按照一定順序觀察美景、場景圖片,互動感知并欣賞草原美景,產(chǎn)生對草原、少數(shù)民族、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設計
1、歌曲導入
同學們,老師請大家唱一支有關(guān)歌頌草原美景的歌曲。比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待唱結(jié)束后,老師說,草原美嗎?讓我們一同欣賞一下老舍先生筆下美麗的草原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草原》一文。﹙板書:草原﹚
2、初讀課文,交流感知。
﹙1﹚、集體初讀課文感知。
﹙2﹚、分小組讀文感知。
﹙3﹚、抽個別學生讀文感知。
﹙4﹚、交流感知。﹙師播放幻燈片﹚
師:同學們,剛才老師在同學們精彩的閱讀中,到美麗的草原上游覽一下,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自己欣賞到的美景與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1、草原真美呀!空氣清鮮,天空明朗,天底下一碧千里,還有美麗的羊群、馬群、牛群。
生2、我愛草原,草原的景象使人驚嘆、舒服,想唱歌,又想低吟小詩。
生3、我更愛草原上的人民,因為他們熱情好客。
生4、
3、再讀文本,聯(lián)系上下文本交流感悟詞語。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好像都到了草原一樣?,F(xiàn)在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把沒有理解的詞語說出來,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聯(lián)系上下文來共同理解詞語的意思。
生:分小組閱讀、互動感悟、交流詞語的理解,老師巡回指導,師再放幻燈片。
生互動交流:一碧千里、勾勒、翠色欲流、喻暉、群馬疾馳、襟票代舞、靜寂、羞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師加以指導。
4,有感情地閱讀文本,結(jié)合幻燈片用心感悟草原美麗的景象。即學習文本第一自然段。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閱讀第一自然段,用心感悟草原美麗的景象。
﹙2﹚、讀后互動交流:
生1、草原空氣清鮮,天空明朗,人心情愉快。
生2、天底下一碧千里,平地和小丘是綠的,羊群像綠毯上的大白花。
生3、草原上的小丘像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一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生4、草原上的景象使人驚嘆、舒服,連駿馬和大牛有時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草原樂趣。
師小結(jié)。
5、課時小結(jié)。
6、作業(yè)設計。
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順序說一說草原的美麗景象。
7、板書設計。
空氣清鮮
天空明朗
平地綠
小丘綠
草原天底一碧千里
羊群像大白花
小丘像中國畫
驚嘆舒服
感受愿久立四望
低吟小詩
駿馬大?;匚稑啡?/p>
五年級語文下冊《信任》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設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信任》第一課時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書寫。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公路邊的告示是引導旅行者的線索,也是全文的線索,理解這條線索的真正意義;從桃園主人沒有出現(xiàn),卻只寫了狗和貓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準備
對文中“線索”的理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們同學從小時候到現(xiàn)在,大多都有一次購物的經(jīng)歷,今天我們來看看作者也寫了一次他的奇妙的購物經(jīng)歷。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完后同桌合作識字。
2、出示學生卡片或小黑板,指出學生領讀課文生字并擴詞,教師提示重點。
3、再讀課文,找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4、出示句子練讀。
5、分組齊讀課文,注意將課文讀流利
6、默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
三、帶著問題深入研讀課文
“一進桃園”——這是一個怎樣的桃園呢?用一個詞來形容它。
“二進桃園”——
1、這么特別的桃園,如果他的主人在這兒,你有什么問題想問他嗎?
2、讓我們再次走進果園,去尋訪一下,也許在對課文的品味中你會對桃園主人了解得越來越深入,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默讀課文,思考:這位桃園主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從文中你對他有哪些了解呢?
請畫出重點詞語,補充批注。
3、在小組里交流,分享個人的理解,做好集體交流的準備。
4、全班交流,老師適時引導。
四、課堂練習
1、學生說說生字書寫的難點。
2、學生練寫,教師提示寫字姿勢和占格,運筆要領。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絲綢之路》第一課時教案人教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絲綢之路》第一課時教案人教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五年級下冊語文《絲綢之路》第一課時教案人教版
教學難點
1、學習過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
2、激發(fā)學生熱愛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guān)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
教學時數(shù)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侯、鴕鳥、匕首、貿(mào)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nèi)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燦爛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fā)學生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guān)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guān)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guān)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lián)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么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1﹚什么是絲綢之路?
﹙2﹚那是一條怎樣的路?
﹙3﹚圍繞絲綢之路發(fā)生過哪些故事?
………
【課外與課內(nèi)結(jié)合,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問題。這些都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要求?!?/p>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xiàn)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lián)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供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寫了陜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后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3)從“目瞪口呆”、“贊不絕口”等人們的神態(tài)表情中能體會到中國的絲綢是多么的絢麗奪目,使人驚訝、贊嘆……
(使同學們知道我國被外國人稱為“絲綢之國”,中國絲綢再外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nèi)容: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chǎn)、相互關(guān)系以及對漢朝的態(tài)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通過這一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到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所付出的艱辛,感受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lián)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lián)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guān)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nèi)容有關(guān),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發(fā)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師生總結(jié),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jīng)濟貿(mào)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chǎn)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五品讀文章,置留作業(yè),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jīng)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將相和》第一課時教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將相和》第一課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將相和》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主要內(nèi)容并敘述出來;
2.學習用“聯(lián)讀法”感受藺相如這一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讀部分段落。
3.辨析原文與課文的區(qū)別,激發(fā)學生閱讀《史記》的興趣。
重難點:目標1、2
教學時間:40分鐘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讀書名言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疑。
1、中國“和”文化。
2、了解《史記》,揭示課題。
3、解題:將,廉頗;相,藺相如。
二、檢查預習,梳理文章練歸納。
1、生字詞語認讀。
2、默讀全文,找到三個故事小結(jié)性的語句,嘗試用關(guān)鍵詞擬小標題。隨文指導寫字:璧、荊,四字詞語寫整齊、美觀。
3、針對小標題質(zhì)疑,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引導歸納故事大意,并理清故事之間相互關(guān)系。
三、閱讀故事,在“聯(lián)讀”中悟形象。
1、引導讀前兩個故事的開頭,聯(lián)系著讀、比較著讀,發(fā)現(xiàn)相同點,在聯(lián)讀中感受藺相如的臨危受命、勇敢。
2、授予“聯(lián)讀法”后,生自讀前兩個故事,尋找相同處,交流點撥。
抓關(guān)鍵詞“撞碎”、“拼了”、“理直氣壯”,體會“不畏強暴”智勇雙全,感情朗讀;引導學生在相同中思考不同,體會“忠心愛國”。
抓“只好”、“只得”,感受“機智”、“以弱勝強”。
3、自學第三個故事,找出與前兩個故事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交流:相同,為國家;不同,對秦王對廉頗的態(tài)度,體會藺相如的“顧全大局”。
四、比較原文,激發(fā)讀書興趣。
1、出示古文,自讀,找到相關(guān)故事,發(fā)現(xiàn)區(qū)別,體會古文的細致精彩;引出原文評價。
2、引導關(guān)于廉頗的故事,激發(fā)運用聯(lián)讀法閱讀原文。
3、推薦閱讀:《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選》。
板書設計:
18將相和聯(lián)讀法
《史記》聯(lián)系著讀,比較著讀
完璧歸趙臨危受命
澠池之會藺相如勇敢機智
負荊請罪忠心愛國
顧全大局
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第一課時復習學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第一課時復習學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第一課時復習學案
課題
3、白楊
備課時間
2018.2.26
課時
2
分課時
第一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認會、讀會、寫會課后的6個生字。
2、讀通、讀順課文。
3、理解白楊所指。
重點
讀通、讀順課文
難點
理解白楊所指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引入
西部大開發(fā)已吹響號角,在無數(shù)的建設者辛勤汗水的澆灌下,西部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借白楊贊美建設者的文章——3、白楊。生齊讀課題,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要求,初讀課文。
學習要求:認會、讀會、寫會課后的6個生字。讀通、讀順課文。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認識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指名讀文,初步了解課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所指。
白楊——建設者
(衛(wèi)士、高大挺秀,從來都……)(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邊疆)
迎風成長的小楊樹——建設者的接班人
3.男女生承接讀文,熟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
三、批注,交流。
1.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對途中所見、所議進行批注,把自己對白楊形象的感受寫在書上空白位置。
教
學
過
程
2.交流批注內(nèi)容,充分感受白楊形象。
白楊樹從來都是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是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四、深入讀文,抄寫自己喜歡的部分。
五、圍繞白楊的特點,談自己的收獲。
1、指名談談文中白楊的特點。
2、結(jié)合白楊的特點說說自己的感受。
作
業(yè)
熟讀課文,背誦并默寫文段“白楊從來都那么直……”
板
書
設
計
3.白楊
衛(wèi)士高大挺秀
直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教
后
反
思
五年級下冊《將相和》第一課時學案
五年級下冊《將相和》第一課時學案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璧、允、廉、頗、侮辱、拒。
2.新詞:理屈、示弱、抵御、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xié)力、負荊請罪。
3.重點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
(二)能力訓練點
1.給課文分段,并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2.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4.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zhì);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本文的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過默讀分析、討論、交流解決。
(二)本文的難點是弄清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是在反復課文內(nèi)容課文、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礎上,分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突破難點。
(三)本文的疑點是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決這個疑點的辦法是先解決本文的重、難點,再達到水到渠成解決疑點的目的。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根據(jù)課后思考題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分組討論、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復述課文。
4.課堂口頭、筆頭練習。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加點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敘,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課前同學們齊唱《黃河頌》。聽到同學們雄壯有力、氣壯山河的歌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將相和》,就是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2.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將相和”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并存。秦國最強大,要統(tǒng)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fā)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檢查預習,質(zhì)疑問難。
(1)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出示幻燈,組詞:)
(2)解詞: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誠意:真心。
絕口:因回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抵擋,抵抗。
推辭:謙讓不干。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虧。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發(fā)現(xiàn)的一塊玉制成的璧?!巴觇禋w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同心協(xié)力:協(xié),合。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3)質(zhì)疑問難,教師巡視、點撥。
4.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不足。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①在書上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jié)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nèi)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6.學習第一個小故事。
(1)指名朗讀第一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學生各抒己見,歸納整理:
(起因: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
經(jīng)過:藺相如機智勇敢斗秦王。
結(jié)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jù)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整理:
①語言:“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保C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xiàn)出藺相如的勇敢。)
②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③語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行動: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7.看圖講述,訓練表達。
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1,發(fā)揮想象,說說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歸趙的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復述故事能力。進一步了解藺相如是個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人。
8.小結(jié):
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四)總結(jié)、擴展
1.總結(jié)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1)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擴展: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做到了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大夫,他在澠池會上又是怎樣為趙國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課下請同學們預習“澠池之會”。
(五)課堂練習
簡要復述“完璧歸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