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08人教版八上《蘆花蕩》課堂實錄。
人教版八上《蘆花蕩》課堂實錄
一、導入:
(課前欣賞電影片段。)
師:大家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嗎?
生:(異口同聲)《小兵張嘎》。
師:知道這個小兵張嘎的故事發(fā)生在我國哪個省嗎?
生:白洋淀。
師:這位同學真不錯,知道影片中生長著大片蘆葦和荷花的地方叫白洋淀。但是白洋淀是省份嗎?
生:河北省。
二、介紹白洋淀:
師:(多媒體介紹“白洋淀”,附圖片。)在河北省冀中平原的北部,有一個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請同學們齊讀下列有關白洋淀介紹的文字。
生:白洋淀占地四十多萬畝,整個白洋淀被39個村落、3700多條溝壕、12萬畝蘆葦蕩分成了143個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淀泊。這里水光天色,四季競秀,遍淀蘆葦,漫天蘆花,云霧低繞,淀水清澈。
三、概述故事:
師:今天,咱們要講的就是發(fā)生在白洋淀的一個故事——《蘆花蕩》。大家知道“蘆花蕩”的意思嗎?
生:長滿蘆花的蕩。
師:“蕩”是什么?
生:湖泊。
師:對,“蘆花蕩”的意思是生長大片蘆葦?shù)臏\水湖。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是孫犁(板書課題和作者)。
師:下面,我請大家結合文章的內容,完成下面一個填空(多媒體出示)。先給大家?guī)酌腌姇r間快速瀏覽,然后齊讀填空,看看有沒有同學濫竽充數(shù)的。
生:(齊讀填空)事情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的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干部全靠一個近六十歲的不帶槍的非常自信的老頭子。一次,他護送大菱、二菱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xiàn),大菱受了傷,他覺得特別愧疚,并發(fā)誓要報仇。第二天,他用蓮蓬誘敵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鉤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滅了十幾個鬼子。
四、初步感知:
師:看來,大家對這則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都非常熟悉了,上面這個填空是有關課文內容的,接下來的這個填空是要結合你自己的閱讀感受的:
(多媒體出示):初讀《蘆花蕩》,我覺得這篇文章真。(用一個字填空)
生:爽(多數(shù))、美(少數(shù))、好(個別)、妙(個別)
師:好,那咱們就選擇“爽”。(板書“爽”)
五、一字品文:
師:接下去,讓我們一字品文,探究本文這“爽”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先找出大的方面,然后再從文中找出你的證據(jù)來?下面,請你們沉入文本,快速瀏覽課文兩分鐘。
師:(邊巡視邊提示)小說是用文字塑造的藝術,所以,我們在欣賞“美”的時候,還是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分析。
(兩分鐘后)
師:好,大家應該有很多話想說了吧?
生1:老師,我覺得這個老頭子挺爽的,你看他的話: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這個老頭子做事特別爽,也很自信。
師:從他的話中分析出了這是一個自信的老頭子。好。
生2:我覺得這位老頭子過于自信了。
師:何以見得?
生2:因為后來的事實證明,他的自信過了頭,大菱受傷了。
師:(板書:人物:過于自信)很好,老頭子還有什么性格特點呢?
生3:他的自尊也過了點。
師:為什么?
生3:你看他,第43段,當大菱受傷后,他說他“沒臉見人”了,這說明他很要臉面,很自尊。
師:(板書:過于自尊)分析得有道理。但這里他這么在乎面子是因為什么?(教師把手放在自己的肩上)
生:責任重。
師:(點頭)繼續(xù)分析老頭子的性格特點。
生4:這個老頭子很聰明,而且很勇敢。他能一個人沒帶槍去打鬼子,而且消滅了十幾個,不簡單。
師:說得很對,我也這么覺得,既聰明又勇敢,我們用一個成語是——?
生:智勇雙全、有勇有謀。
師:(板書:有勇有謀)
師:大家看第61段,齊讀。
師:這里老師有一個疑問了,作者為什么把砸鬼子比作是“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生5:為了說明這個鬼子很頑固。
師:老玉米頑固嗎?
生6:頑固的,老玉米很難揉下玉米粒來的。
師:你在農村生活過?
生6:這倒沒有,但我見過。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男孩,確實,玉米如果曬得太老,用寧波話說就變得“擰皮皮”的,很難揉下玉米粒來。這就說明了鬼子確實也比較頑固。其次,大家想想,玉米在農民的眼中代表著什么?
生:豐收。
師:對,所以,用在這里也說明了這是一個豐收的時刻,是嗎?
生:是的。
師:多么奇特浪漫的想象啊。此外,玉米這個喻體是就地取材,非常形象又貼近生活的。文中類似的比喻還有嗎?
生7:“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我覺得把“鮮嫩的蘆花”比喻成“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非常形象。
師:確實,鮮嫩的蘆花在陽光底下會呈現(xiàn)出一片淡紫淡紅的顏色,多美啊。
生8:第55段中,“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中的“白綢子”是白色的,很光滑,用來比喻“水鳥”很形象,而且白綢子可能也是當?shù)氐囊环N常見的東西。
師:你的分析非常到位,但“白綢子”是不是白洋淀的盛產,我沒有考證過,你課后可以去查證一下,我只知道白洋淀出產葦席子。
師:還有嗎?大家可以看課文開頭幾段。
生:“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
生:把“小船”比作“像一片葦葉”。
師:是的,“魚鷹”和“葦葉”都是白洋淀地道的特產,魚鷹是用來抓魚用的,小船像“葦葉”很形象,這種小船在當?shù)乇环Q作是“鷹排子”,兩頭尖,船底突出呈三角形,因為阻力小,行駛速度極快,可容兩三人,本是當?shù)貪O民放魚鷹用的。由此看來,文字藝術是來源于什么的?
生:生活。
師:希望大家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師:大家還有關于老頭子的發(fā)現(xiàn)嗎?
生9:我覺得他很愛兩個小女孩。其一,我是從“不怕,洗一洗,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這句話中看出來的,其二,他自己沒兒沒女。所以,當大菱受傷的時候,他才會這么難過。
師:這位同學分析問題時候條理清晰,“其一、其二”,有理有據(jù),真不錯。因為愛,所以,在大菱受傷后,他才會說什么?
生:我沒臉見人。
師:還有呢?
生: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師:對啊,這是怎樣的愛,又是怎樣的——?
生:恨!
師:所以說,老頭子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有愛有恨、愛憎分明。
師:(板書:愛憎分明)性格特點還有得分析嗎?
生10:我覺得老頭子特別厲害,他能不帶一支槍出入葦塘,還“像個沒事人一樣,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師:從中,咱們可以看出,這個老頭子他怕不怕鬼子呢?
生:不怕。
師:所以,他的身上還有一股藐視敵人的精神在。(板書:藐視敵人)
師:但是,他藐視敵人是不是只是空口白話呢?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本領?
生11:本領大著呢。他會撐船,會泅水,且技術很高。
師:對,他技藝高超。(板書:技藝高超)
師:大家分析的都特別好,那么在他的這些性格特點中,最主要的性格特點是什么呢?
生:過于自信,過于自尊。
師:大家還有證據(jù)來證明他的這一性格特點嗎?
生12:老師,我找到了三句話,“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薄ⅰ安慌?。他打不著我們!”,這三句話中都有“不怕”這個詞,從中可以看出,他非常自信。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真是太棒了,他能從這么長的文章中篩選出這三句關鍵性的話,可見,他非常善于統(tǒng)觀全文來查找信息,值得咱們學習。老頭子自信地說“不怕”,但是,最后呢?
生:大菱掛花了。
師:大家知道“掛花”是什么意思嗎?
生:就是受傷了。
師:那為什么不直接說受傷呢?
生:這樣說比較形象。
師:你們知道這里用“掛花”是什么修辭手法嗎?
生:比喻。
師:不對,這種修辭手法可能大家都沒有聽到過。這叫婉曲,或者叫“諱飾”(板書:婉曲)比方說,碰到有人死了,人們一般都說是——
生:走了、老了、去了、掛了、翹翹了。
師:“走了、老了、去了”都是婉曲手法,如祥林嫂死了,短工因魯四老爺忌諱多,而說“老了”,而“掛了”、“翹翹了”這兩個詞對死者不夠尊重,而“婉曲”卻是為了曲折、委婉含蓄地來表達意思,所以,應該不能算婉曲。還有,比方說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馬克思是“永遠地睡著了”,少婦懷孕了,人們一般說她——
生:有了。
師:對,有喜了。
師:說遠了,拉回來,咱們再來說說,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頭子的過于自信,過于自尊?
生13:當老頭子聽到大菱受傷了后,他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著,那小船很厲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著船尾,跟著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他本來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但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自尊心讓他受不了了。
師:這是個細節(jié),你真仔細,分析得也很好,下文中類似的細節(jié)還有嗎?
生:“覺得兩只老眼有些昏花”,“無力地坐下來,船停在那里”,“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說”。
生:還有他說的話。
師:對,這篇文章中的對話描寫也是非常精彩的。下面,咱們請三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一下文中老頭子、大菱、二菱的話。注意人物的神態(tài)語氣語調。
(三個學生舉手朗讀。鼓掌。)
師:總體上讀得很棒,很用情。但是有幾處小的瑕疵。第一,“血”的讀音有誤,(板書“血”:xiěxuè,并解釋不同的讀音用法)第二,沒有注意到文中提示的特殊的環(huán)境和人物表情。如“遭遇小火輪”這一情節(jié)中,氣氛非常緊張,周圍又很安靜,老頭子說話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小聲的。
師:學學看。(生私下模仿)
師:二菱知道大菱掛花了后,她的表情是什么?
生:帶著哭聲向老頭子喊。
師:雖然是“喊”,聲音可能很大嗎?
生:不可能。
師:所以,必須把聲音沉下去,哭著,又很害怕,很著急。(教師模仿)
師:我們分析了老頭子形象,看出了這是一個過于自信,過于自尊;有勇有謀,愛憎分明;藐視敵人,技藝高超的老頭。他沒有名字,如果,我們給他一個名字的話,你給他取什么名?
生14:魚鷹。
師:為什么?
生14:因為魚鷹也是干瘦的。
師:哦,你給他起了個綽號。可是,這個“魚鷹”不能囊括他的性格特點。老師給他取了個“英雄”你們覺得好嗎?
生:可以,但他有缺點???
師:英雄又不是圣人,允許他有缺點,這樣更真實。這是一個傳奇式的英雄。
生:哦。
(板書:英雄)
師:好,關于老頭子,我們已經(jīng)深深地體會到他身上的“爽”了。(板書:在“人物”兩字后寫上“爽”。)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的“爽”還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生:老師,我覺得文章的情節(jié)很爽。(板書:情節(jié))
師:怎么個爽法?
生:扣人心弦。
師:扣人心弦體現(xiàn)在哪里?
生1:護送倆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一開始說“你什么也靠給我”,結果卻讓女孩受傷了,后來又去報仇,結果把鬼子給打得個落花流水。
師:一開始這樣,后來卻那樣了,再后來又這樣了(老師用手勢作波浪狀),這種情節(jié)我們稱它為?
生:一波三折。(板書:一波三折。)
師:另外,剛才這個同學“落花流水”這個詞可用得真形象。那么,老師問大家,這部分情節(jié)大家在看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生2:特別爽,一開始不知道老頭子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到最后才知道原來如此。
師:這種寫法在小說中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板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師:大家都分析得特別好,還有同學對這篇文章的“爽”發(fā)表意見嗎?
生:……
師:或者是分析“美”也可以?
生15:我覺得第一段很美。
師:第一段是什么描寫?你為什么覺得它美呢?
生15:環(huán)境描寫。因為這段的文字表現(xiàn)出了一種清幽的氛圍。讓我向往。
師:“清幽”這個詞用得真好。(板書:環(huán)境:清幽。)
師:老師有幾個小問題要問大家。第一,既然大家感覺都是美的,為什么文中用了“陰森黑暗”這個詞來形容大葦塘?
生16:這個“陰森黑暗”是因為有敵人侵占了。
師:那你的意思是感覺“陰森黑暗”的是咱們自己人了?
生16:不對,應該是敵人眼中的大葦塘是陰森黑暗的。
師:那是誰讓敵人面對這么美的葦塘,竟感覺出了“陰森黑暗”?
生:像老頭子一樣的抗日軍民。
師:很對。第二個問題,“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這是怎么回事?
生17:因為葦塘很大,和天似乎連在一起了,加上是夜晚,都是黑色的,所以,分不出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水面,而且水面有星星的倒影,所以,看上去星星像浸在水里。
師:這位同學說得可真在理??梢娝泻芎玫南胂舐?lián)想能力。這種景象不禁讓我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非常美的水天一色之景。這種意境在下文中還有,大家誰能先發(fā)現(xiàn)?
生18:第9段中,“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師:大家贊同嗎?
生:贊同。
師:第三個問題,星星“而且要低落下來的樣子”,這是為什么?
生19:因為星星是一眨一眨的,感覺若隱若現(xiàn),像要低下來了。
師:你的聯(lián)想能力也很豐富,能從星星的情態(tài)來考慮問題,很好。還有同學有不同見解嗎?
生:……
(教師啟發(fā):比方說,我手尖拿著的這支粉筆,什么情況下它會掉下來?
生:手放開的時候,動的時候。
生20:老師,我知道了,因為葦塘里有風,風一吹,微波蕩漾,加上剛才說的星星像浸在水里一般,所以,星星看上去就搖搖欲墜了。
師:說得真好,你一定是一個善于推理的同學。這么美的家鄉(xiāng),被鬼子踐踏著,我們該怎么辦?
生:生氣。
師:僅僅是生氣?
生:憎恨。
師:是啊,這該是怎樣的恨啊?所以,千千萬萬個像老頭子一樣的人民站了出來,誓死
捍衛(wèi)他們的家鄉(xiāng)??谷諔?zhàn)爭時期,白洋淀成了一個天然的抗日大根據(jù)地,有一支叫“雁翎隊”的水上游擊隊就在這里生根開花,他們利用有利的地形,駕小舟出入蘆葦蕩中,神出鬼沒,聲東擊西,輾轉茫茫河淀上,面對敵人的洋槍洋炮,用小米步槍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他們自發(fā)的抗日行為得到了白洋淀周圍群眾的極大支持,群眾們不管男女老少,除去每日回家做飯外,也長期生活在船上,活動于葦叢之間,配合著雁翎隊和八路軍的水上部隊,不屈地同敵人戰(zhàn)斗,老頭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最終他們把鬼子趕出了白洋淀,趕出了中國。下面,讓我們一起帶著美的感情來朗讀第一段。
(全體學生朗讀完后,有個學生舉手)
生21:老師,我還有話要說。
師:你說。
生21:我覺得第一段中,“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這句話寫得特別好。
師:是嗎?你說說你的理解。
生21:這里的“葦子”本是一種植物,但是,現(xiàn)在它似乎也帶有了生命,他們狠狠的往上鉆,就表明了他們身上那種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敵人永遠戰(zhàn)勝不了的,“葦子”好像就是我們人民,充滿意志和力量。
師:這位同學說得太精彩了,老師都沒有發(fā)現(xiàn)這“葦子”的特別之處,他竟然從它身上看到了當?shù)厝嗣竦木?。這也正印證了我剛才所說的人民對敵人的憎恨和抗日意志的堅強。那么老師順便還想問大家一句,文中的植物具有這種如人般的精神,那么,動物是不是也有呢?找找看。
生:……
師:大家可以看一下第55段。
生:水鳥。
師:是的,大家看,這里的水鳥似乎也是通人性的,仿佛也憎恨鬼子,“往北飛去了”,而且這里的“北”也是有所指的。
生22:老師,是不是指延安?因為延安是在中國的北部,是紅軍的聚集地。
師:你的知識真是淵博,能博古通今,延安確實是抗日的心臟。這里的“北”到底是不是延安,老師不置可否。但是,老師還可以提供另一種解讀。其實,白洋淀是在冀中平原的北部,乾隆皇帝有一句贊譽白洋淀的話:誰知今趙北,大似向杭西。此外,在文中,還有一句話,也出現(xiàn)了“北”的意向。
生:他們在家鄉(xiāng)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
師:對,這里的“北斗”就是人民心目中的指明燈,是隊伍所在的地方。
師:咱們說遠了??傊?,這里展現(xiàn)給我們的環(huán)境是非?!?br>
生:美。
師:(板書:在“環(huán)境”后加上“美”)
師:大家看板書,這篇小說的人物很爽,環(huán)境很美,那么情節(jié)呢?
生:趣、曲、奇
師:大家都說得很好,咱們選擇一個最好的。
生:曲。
(板書:在“情節(jié)”后加上“曲”)
師:因為這個,所以,大家就覺得讀這篇文章感覺特別的“爽”,特別的“美”,特別的“棒”,事實上,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正好構成了小說的三要素。這三要素都是美的,那么,小說自然就充滿了美感了。但老師這里有個疑惑了,這是一則抗日故事,按理該是刀光劍影,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硝煙彌漫,但咱們讀著怎么就變成美的享受了呢?
生:……
師:文學是一種用“語言文字”堆砌起來的美的藝術。所以,小說的美其實就是來源于什么?
生:語言文字的美
師:是的,孫犁所用的語言非常特別,大家能根據(jù)這篇小說概括一下他的語言特色嗎?
生:語言很優(yōu)美。
(板書:語言美:優(yōu)美)
師:還有其他的感受嗎?
生:形象。
(板書:形象)
生:……
師:老師讓大家看一首詩歌。
(多媒體出示: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師:請大家配樂齊讀。
(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大家覺得它寫得美嗎?
生:是的。
師:能給這首小詩配個題目嗎?
生:美麗的蘆花。
師:注意地點和時間。
生:葦塘月夜。
師:這個題目不錯。老師也想到了這一個,不知道有沒有更好的,大家課后再去思考一下。
師:大家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生:是孫犁。
師: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這首詩是從文中拿來的。
師:對了,老師把文中的三句有關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分開來變成了這首詩?,F(xiàn)在,我請大家再來說說本文的語言特色。
生:像詩一樣的語言。
師:是的,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描寫了如詩如畫的環(huán)境。(板書:“環(huán)境美”后寫上“如詩如畫”,“優(yōu)美形象”后加上“詩化的語言”。)
師:而這,正是孫犁小說一個突出特點。他的小說被稱為詩體小說。(板書:詩體小說)
師:今天我們收獲了很多,在美麗的蘆花蕩中流連駐足,不忍離去,因為美是人人都向往的,這正是孫犁“詩體小說”的魅力所在。
六、作者簡介:
師: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孫犁,請大家齊讀:
(多媒體出示“孫犁簡介”)
生:孫犁(1913~),和趙樹理、周立波、柳青三位作家一起,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桿鐵筆”?!短J花蕩》是孫犁“白洋淀紀事之二”,“之一”就是《荷花淀》,毛澤東曾稱贊他是一位極有風格的作家。他的風格主要就是用清新的詩化的語言來寫小說,因此他的小說被稱為“詩體小說”。后來文藝界以“清新”的“詩體小說”作為標志,創(chuàng)立了現(xiàn)代文學的一個重要流派——“荷花淀派”,《蘆花蕩》就是這一流派的代表作。
師:好,今天的課我們就學到這里了,我讓大家再用一個字來形容這篇文章給你的感受的話,你選擇用哪個字?
生:(異口同聲)美。
七、布置作業(yè):
師:是啊,美的故事總是讓人愛不釋手的。下面我留兩道作業(yè)給大家。
1、課外閱讀《荷花淀》,那里還有更美的風景,更美的人物,更美的故事。
2、初讀課文的時候,大家的感覺是“美”就一個字。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之后,你一定有更多的話想說了,課后,請你寫一首詩歌,選擇一個角度,用詩歌語言表達自己的讀后感。
題目:1、假如我是一只飛鳥——有感于《蘆花蕩》
2、假如我是一棵蘆葦——有感于《蘆花蕩》
板書:
人物爽:過于自信過于自尊
(老頭子)有勇有謀愛憎分明
(英雄)藐視敵人技藝高超詩
蘆
花爽環(huán)境美:清幽詩情畫意體
蕩孫(美)
犁情節(jié)曲:一波三折小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說
語言美:優(yōu)美形象詩化的語言
擴展閱讀
《蘆花蕩》人教八上18
[教學設計]步步感受
創(chuàng)意說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北驹O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故事情節(jié)到人物形象再到景物描寫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yǎng)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步驟]
導入: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刺秦王的壯士荊軻、三國勇士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張嘎、在長長的鐵道線上英勇殺敵的鐵道游擊隊員等等。今天我們學習來孫犁的小說《蘆花蕩》,去認識一位無名老英雄。
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jié)
1.粗略感知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fā)生了哪些事?請自由細讀文章,準備復述故事。
2、口述:小說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用“這是。。。。。。?!睆褪?br> 這是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的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護送兩個小女孩的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為受傷的女孩報仇,痛打幾十個鬼子的故事。。。。。
3、分小組總述: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shù)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4、根據(jù)故事梗概理清寫作思路:
l交待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蘆花蕩和人物老頭。
l一天夜里老頭護送兩女孩,一女孩受傷
l第二天老頭設計斗鬼子,為女孩報仇。
二、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小說通過對老頭的外貌和事件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什么樣的性格與品質?請用:“他是————人”的形式說話,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1、他是一個自信又自尊的人。課文描寫他為部隊運送糧食、護送干部,從沒有出現(xiàn)過意外。當他這一次送兩女孩時,一女孩受傷,就使他感到無臉見人,決心為受傷的大菱報仇。這是他自信又自尊的表現(xiàn)。
2、他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他六十多歲了,深夜獨自一人出入蘆花蕩,神出鬼沒,不帶一枝槍,負責淀內淀外的聯(lián)系,這是他機智的表現(xiàn)。特別是他單身一人,設下計謀,痛打十多個鬼子,更是他有勇有謀的表現(xiàn)。
3、他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他與小女孩無親無故,在護送中他與盡了力,但對小女孩的負傷,他是那樣的自責,這表現(xiàn)出的是對小女孩、對自己同胞的愛。而痛打鬼子則是體現(xiàn)了他對敵人的憎恨。。。。。。。
作者表現(xiàn)了這樣一位無名的老頭還有什么深意?
1、他沒有姓名,因為他代表著千千萬萬個與他一樣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這樣的英雄很多很多。
2、作者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英雄品質,正是喻為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中華民族是堅強不屈的民族。
三、感受蘆花蕩的美景,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1、劃出全文景物描寫的語句,結合課文前的圖片,展開想象,用“這是一片的蘆花蕩”說出來
2、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使全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它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了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是融情入景。
四、課外作業(yè)
閱讀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較異同,進一步感受孫犁作品的特色。
《蘆花蕩》
《蘆花蕩》
預習課
預習目標掌握生字詞及小說三要素等有關常識,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人物形象。展開想像,體驗人物心理。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預習提綱
1.默讀課文1~2遍,劃出生字、生詞,標出自然段序號,然后查、寫、記生字詞、小說三要素等有關常識在預習筆記本上。
2.了解文章寫作背景,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資料,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
3.分析課文,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評析。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的景物。
4、把學習文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預習筆記上,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給予鼓勵。
5、自由交流,解決疑難,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其他同學交流,進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6.展示感想。
學習了這一篇文章之后,你認為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學習目標是什么,你展示哪些內容,用什么形式來展示?你的疑問?讓學生發(fā)言,談一下展示設想。
課文內容
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jié)
1.粗略感知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fā)生了哪些事?請自由細讀文章,準備復述故事。
2、小說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用“這是…………故事”復述
這是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的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護送兩個小女孩的故事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為受傷的女孩報仇,痛打幾十個鬼子的故事
3、分小組總述: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shù)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4、根據(jù)故事梗概理清寫作思路:
①交待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蘆花蕩和人物老頭。
②一天夜里老頭護送兩女孩,一女孩受傷。
③第二天老頭設計斗鬼子,為女孩報仇。
二、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小說通過對老頭的外貌和事件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什么樣的性格與品質?請用:“他是————人”的形式說話,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1、他是一個自信又自尊的人。課文描寫他為部隊運送糧食、護送干部,從沒有出現(xiàn)過意外。當他這一次送兩女孩時,一女孩受傷,就使他感到無臉見人,決心為受傷的大菱報仇。這是他自信又自尊的表現(xiàn)。
2、他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他六十多歲了,深夜獨自一人出入蘆花蕩,神出鬼沒,不帶一枝槍,負責淀內淀外的聯(lián)系,這是他機智的表現(xiàn)。特別是他單身一人,設下計謀,痛打十多個鬼子,更是他有勇有謀的表現(xiàn)。
3、他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他與小女孩無親無故,在護送中他與盡了力,但對小女孩的負傷,他是那樣的自責,這表現(xiàn)出的是對小女孩、對自己同胞的愛。而痛打鬼子則是體現(xiàn)了他對敵人的憎恨………
老頭子的思想核心“過于自信和自尊”
三、作者表現(xiàn)了這樣一位無名的老頭還有什么深意?
1、他沒有姓名,因為他代表著千千萬萬個與他一樣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這樣的英雄很多很多。
2、作者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英雄品質,正是喻為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中華民族是堅強不屈的民族。
四、教師引導學生深層體味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
1.要求學生就“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
2.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fā)言,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表現(xiàn)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體干瘦,卻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就是因為他,敵人的陰謀總不能得逞。
表現(xiàn)在老英雄的英雄行為上。老人手無寸鐵,獨自一人,竟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3.深層探究
提問: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的?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保證了塘內物質的充足與聯(lián)絡的通暢。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傳奇色彩。
(2)“英雄的行為”更富有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大菱受傷后,老人發(fā)誓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焙髞碛终f“等到天明,你們看吧”,而女孩卻一再懷疑,先不答話,后來竟說“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女孩的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后來敘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過程,而不寫他事先已設好圈套;寫打鬼子的過程,只寫老人的行動,也不寫其用意,就在剝蓮蓬、繞小船中,巧妙地痛擊鬼子。讓人讀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
五、感受蘆花蕩的美景,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1、劃出全文景物描寫的語句,結合課文前的圖片,展開想象,用“這是一片……的蘆花蕩”說出來
2、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使全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它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了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是融情入景。
布置作業(yè)
蘆花蕩
2蘆花蕩
【學習目標】
1、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人物形象。
2、品味語言,把握人物性格,探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3、認識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難點】
1、把握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探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學習流程】
1、給加點字注音。
提防()瘧子()寒噤()躥()
仄歪()颯颯()吆喝()
2、查閱有關孫犁的資料,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
3、感受人和事。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fā)生了哪些事?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把自己對人對事情的感受寫出來。
人物:
事件:
情感:
4、找出最令你激動的句子,作簡要分析。
5、結合全文,歸納老頭子的性格特征。怎樣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過于”二字?
6、試揣摩藏在蘆花下的二菱目睹老頭子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
7、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選擇你喜歡的一句進行品味,然后再仿照它寫寫學校周圍的景物。
8、質疑問難:閱讀課文過程中,你還什么疑難問題要與同學共同探討,請把它寫下來。
9、請收集一組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歌曲、圖片或故事,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交流。
10、有人認為文章中老頭子護送兩個女孩子時大意,以致使大菱受傷,這樣寫不符合英雄的性格和行為,是文中的一處敗筆,你認為呢?
2蘆花蕩
參考答案:學習研討:4、(1)老頭子機智地懲罰了鬼子,替女孩子報了仇。(2)“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這里是老頭子為了誘惑敵人上當故意裝害怕的樣子,表現(xiàn)出老頭子的機智(3)動作、神態(tài)描寫突出了老頭子機智勇敢的性格。5、這里的景物描寫意在表明美麗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來犯,必然沒有好下場。
7、(1)是水養(yǎng)活了葦草,人們依靠葦生活,這里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得那么緊。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簡潔;表現(xiàn)了采蒲臺人對敵人的恨。(3)有對敵人的恨,有對同志對鄉(xiāng)親對親人的愛,還有她們應付敵人的聰明智慧,表達了作者對她們的敬佩、尊敬之情。(4)句中的“血”含義不同:第一個是指英雄的鮮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個是指英雄雖然犧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堅定的,是不可摧毀的,是永遠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個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