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2-22阿基米德原理。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課題
第四節(jié)阿基米德原理
課標與教材
課標要求: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經(jīng)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分析:它是初中物理理解級的內(nèi)容。也是初中物理的一個學習難點。
這節(jié)課是“浮力”這一章的核心內(nèi)容,又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nèi)容。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過實驗來研究浮力規(guī)律,所以這節(jié)課又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yǎng)各種能力的好素材。本節(jié)為科學探究類型課。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阿基米德原理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探索F浮與G排大小的關系。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定的感知基礎上,由猜想和假設開始,進而逐步、自然地完成實驗探究。
學生通過獨立操作去認識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對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形成科學研究習慣都十分有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學會一種計算浮力的方法。
2.進一步練習使用彈簧秤測力。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科學探究,培養(yǎng)探究意識,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收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增加對物理學的親近感,保持對物理和生活的興趣。
2.增進交流與合作的意識。
3.保持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勇于、樂于參與科學探究。
教學方法與媒體
教法:1、將被動觀察改為主動探究,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實驗。
2、探究模式采用與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設計——驗證——分析歸納——評估
學法:1學生的活動空間。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試驗,全體學生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探究過程,得到發(fā)展。
2、學生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體驗、感知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通過思維碰撞,培養(yǎng)思維能力。
3、學生的表現(xiàn)空間。通過把自己的想法、結果展示給大家,學習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的愉悅
教具準備
彈簧稱、石塊、鐵塊、乒乓球、雞蛋、鹽水、溢水杯、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主要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
引出課題
認識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qū)W習阿基米德原理練習理解
教師發(fā)問1:同學們都知道,小鴨子能浮在水面上自由自在是由于它們受到了水給它們的浮力。千百噸的大輪船能漂洋過海也是由于它們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如果把一個實心的大鐵塊扔在水中,沉到河底,它是否受到浮力呢?
教師表述:從剛才的發(fā)言看出同學們的認識是有爭議的。那么鐵塊在水中是否有浮力呢?根據(jù)什么能知道呢?
同學們的方法很好。我們就做一下,看一看鐵塊在水中是否有浮力?
教師演示:(擺出一只裝水的燒杯,一只彈簧秤,一個鉤碼。先用彈簧秤稱一下鉤碼,再將掛在彈簧秤下的鉤碼緩緩沉入水中。)看到了什么?
彈簧秤的讀數(shù)減小了,為什么呢?一定是鉤碼受到了水的浮力,這時候鉤碼受的重力與浮力一個豎直向下,一個豎直向上,所以彈簧秤的讀數(shù)減小了。可見,無論是漂在水面上的物體,還是沉在水底的物體都有浮力。
五浮力
板書: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液體給它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梢杂脧椈沙釉诳諝庵蟹Q得的重量減去浸在液體中稱得的重量求出浮力的大小。F?。剑牵恰?p>教師發(fā)問2:所有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這個浮力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教師講述:同學們可以通過觀察這個浸沒在水中的小鐵塊的情況,尋找一下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小鐵塊它有六個面。前后兩個面平均深度一樣,在水中受的水給這兩個面的壓強相同,壓力也相同,所以前后兩個面受的水的壓力可以完全抵消。同樣的道理左右兩個面受的水的壓力也可以完全抵消。那么上下兩個面呢?
同學說得好,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壓力小,原因是它淺。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大,原因是它深。不可能完全抵消。這樣上下兩個表面壓力之差產(chǎn)生了浮力。
板書:浮力是由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壓力之差造成的。所以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浮力的大小等于F下-F上。
教師引導:
以上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兩種計算液體浮力的方法,但是如果物體太大,又不規(guī)則,既不方便用彈簧秤稱,又不方便測算上下表面壓力差,如何求出物體受的浮力大小呢?看來我們還需要找到一種更一般的計算浮力的方法。
一個物體受的浮力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教師演示:出示一只裝水的玻璃缸,將一個空的易拉罐放入水中,請一個同學往下按,直到全部沒入水中,請同學談感受。
教師啟發(fā):當我們將易拉罐按入水中越來越多時,罐排開的水也越來越多,是否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水的多少相關呢?我們探究一下。
組織探究:用桌上的燒杯裝水,如圖所示,用彈簧秤先稱一下小石塊的重量,然后緩慢放進燒杯,同時收集溢出的水。當小石塊完全沒入水中后,讀彈簧秤的示數(shù),兩次重量之差可以算出小石塊受浮力的大小。最后稱一下小桶中水的重量,再與小石塊受的浮力比較。
3m3
此時鋁塊受的浮力就等于排開水的重力
F浮=G排=m水g=ρ水V排gm3
=1.0×103kg/m3×0.5×10-3×10N/kg
=5N
所以這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就為
F=G-F?。?7N-5N=22N
(3)當它完全沒入水中,它排開水的重力就是浸一半時的2倍,所以F?。?0N。
這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就為
F’=G-F浮’=27N-10N=17N
小結: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液體的浮力。同樣道理,處于空氣中的物體也一樣會受到空氣的浮力,只是有時空氣的浮力比較小,忽略不計了。
2.浮力是由于物體受到壓力差產(chǎn)生的,所以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如果一個物體完全與容器底接觸,下表面無液體,這個物體沒有浮力。
3.浮力的大小有三種方法求出:
①F?。剑牵璆’
②F浮=F下-F上
③F浮=G排
這三種方法代表三種不同的原理,第一種方式是用彈簧秤測浮力;第二種方式是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第三種方式是阿基米德原理。
作業(yè):P97“動手動腦學物理”3、4、6三題。沒有受浮力
受了浮力,浮力小可以做實驗,用彈簧秤稱一下彈簧秤的讀數(shù)比沉沒入水中之前小了,這說明受浮力作用上表面淺,受到壓強小,壓力也小,下表面深,受到壓強大,壓力也大,所以不能完全抵消越往下按越費力學生探究
小石塊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出的水的重量學生練習
相關閱讀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一)教學要求:
1.知道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nèi)容。
3.會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計算有關浮力的簡單問題。
(二)教具:實驗器材:溢水杯、燒杯、水、小桶、彈簧秤、細線、石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浮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2.如何用彈簧秤測出浸沒在水中的鐵塊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學生說出方法,并進行實驗,說出結果。
3.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么?物體浮在液面的條件是什么?
二、進行新課
1.引言: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下面來研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下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這一問題。
2.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1①簡介溢水杯的使用:將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達溢水口。將物體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體排開的這部分水從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體積和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相等。
②按本節(jié)課文實驗1的說明,參照圖7-24進行實驗。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燒杯”。教師簡介實驗步驟。說明注意事項:用細線把石塊拴牢。石塊浸沒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塊觸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凈,不要有水。
③將所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⑤總結得出: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相等。
說明:如果換用其他液體來做上述實驗,結論也是一樣。即使物體不是浸沒,而是一部分體積浸入液體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3.教師總結以上實驗結論,并指出這是由2000多年前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書:“二、阿基米德原理1.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教師說明: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計算浮力大小的數(shù)學表達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紹各物理量及單位:并板書:“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強調(diào)物體全浸(浸沒)在液體中時V排等于物體的體積,部分浸入液體時,V排小于物體的體積。例1:如圖12-3所示(教師板圖),A、B兩個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
教師啟發(fā)學生回答:由于,F(xiàn)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體,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節(jié)課本中的例題。
提醒學生注意:(1)認真審題、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確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個符號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號右下角寫清角標,以示區(qū)分:
(3)解題過程要規(guī)范。
5.教師講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體積是1米3的氫氣球,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這個氣球排開的空氣受到的重力。
板書:“2.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
浸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氣體受到的重力?!?br> 三、小結本節(jié)重點知識:阿基米德原理的內(nèi)容。計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四、布置作業(yè):本節(jié)課文后的練習1、2、3各題
(四)教后思:
阿基米德原理導學案
沙墩中八年級物理師生共用教學案班組姓名:通過以上實驗分析,歸納結論: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不僅與_____________有關,還與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而與___________________無關。
探究3、探究浮力的大小
比較測的的浮力與排開水的重力,得出結論: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這便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原理。
三.知能應用:
1.將重力為10N的物體浸沒在水中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8N,則該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
2.將一重為80N的物體,放人一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從杯中溢出了30N的水,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A.80NB.30NC.50ND.11ON
3.將兩個物體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然后都浸沒在水中,發(fā)現(xiàn)兩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都減少了2N,那么這兩個物體一定有相同的()。
A.密度B.體積C.質(zhì)量D.重力
4.兩手分別拿著一小木塊和一大石塊,把它們都浸沒到水中,同時松開手,小木塊上浮,大石塊下沉,則它們受到的浮力()。
A.因為木塊上浮,所以受到的浮力較大B.因為石塊下沉,所以受到的浮力較小
C.因為木塊體積較小,所以受到的浮力較大D.因為石塊體積較大,所以受到的浮力較大
四.拓展提升:
1.如圖1是利用水和鹽水等器材來研究浮力的實驗過程,請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是研究浮力的大小與的關系.
(2)實驗可測出物體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為____N,在鹽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為____N
2.如圖2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請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1)由圖和可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
(2)由圖和可知物體排開相同體積的液體時,浮力大小跟液體的種類有關.
執(zhí)筆人:審核人:使用人:時間:
課題:阿基米德原理課型:新授評價:
學習目標:1通過探究,認識浮力,會用稱重法測浮力2探究出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3探究出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學習重點: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發(fā)現(xiàn)浮力的大小和液體的密度及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學習難點:通過科學探究,經(jīng)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
一、自主學習:
1.仔細閱讀課本內(nèi)容,回答:
(1)什么叫做浮力?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用彈簧測力計怎樣測浮力?(稱重法)
2.阿基米德原理研究的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______________的大小與被物體____________的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系,即F浮=_______________G排。
1.合作共建
探究1、什么是浮力?
由課本開頭現(xiàn)象可猜想: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可能有一個豎直向上的托力。
問題一:石塊浸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怎樣測量其大???
學生分組做課本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液體實驗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由圖中彈簧秤示數(shù)可知:
⑴石塊在空氣中的重G=____________N。
⑵把石塊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__________N。
⑶分析比較在空氣和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水對石塊的浮力:F浮=G—F’=________N
問題二:浸在氣體中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利用氣球、杠桿、鉤碼探究課本P127氣體浮力實驗,
由圖片實驗現(xiàn)象得出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歸納出兩個實驗結論:
①浮力:液體和氣體都會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_________(填方向)的托力,物理學中把這個托力叫做_______。
②稱重法測浮力:浮力=物體重—物體在液體中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即F=G-F’。
探究2、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液體和氣體對放入其中的物體有浮力,那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⑴利用量筒、雞蛋、清水、食鹽做課本P127圖7-20雞蛋加鹽上浮實驗。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的大小是否有關。
⑵利用彈簧測力計、燒杯、金屬圓柱體等儀器做課本P128圖7-21、圖7-22實驗,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大小是否有關,與物體所處的深度是否有關。
教(學)后反思: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三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三”,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詳細介紹: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三
(安徽省臨泉縣老集一中236409邢秀)
(一)教材:《物理通報》編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標(用小黑板展示)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內(nèi)容和運用范圍。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會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簡單的浮力問題。
(三)教學過程
1診斷性目標測試
1.1什么叫浮力?它的方向朝哪?
學生: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要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的作用。這種作用力叫浮力。它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1.2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壓力比向下的壓力大,這個上下的壓力差就是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2新課教學
2.1通過實驗觀察、提問、引入新課。
教師將一個癟的空牙膏管放進一個盛水的容器里,則見它沉入水底(課前布置學生帶一個空牙膏管和一只杯子,進行邊教邊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時教師提問:這個癟的空牙膏殼為什么沉不下去呢?學生答:因為這個牙膏管比水重。
教師對于學生這樣的回答,即不肯定也不否定。接著將癟的牙膏管整成鼓狀,再放進水里,鼓的牙膏管卻浮于水面并未下沉(圖1)。這時教師提問:為什么同一個牙膏管(其重力不變),癟的就下沉,而鼓的就上浮呢?
學生面對這種“矛盾”的事實,思想活躍,開動腦筋尋找理由來進行解釋。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學生想到:鼓的牙膏管體積變大了,它受到的浮力也變大了,所以上浮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提出問題:牙膏管浮在水面時,它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它們之間的關系怎樣?
學生答:受二個力作用,即重力和浮力。接著教師在空牙膏管中加一些細砂粒,并引導學生觀察牙膏管將隨著加進去的重物的增多而逐漸下沉。
這時教師問:一個浸在水中的物體,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呢?讓學生從上述一系列的事實中,通過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開始時,學生回答的不準確,不完整,再讓同學們討論補充,然后通過分析、比較得出比較正確的結論:浸在水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水中的體積有關,浸入的體積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大。
2.2根據(jù)實驗、推理導出阿基米德原理。
通過上述實驗、觀察、分析、討論,學生對浮力的大小有了初步認識,接著教師提出問題:浸在水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究竟有多大呢?讓我們通過下面的兩種方法去研究它。
①實驗法導出阿基米德原理。
根據(jù)教科書(物理通報雜志社編北京出版社出版)118頁,演示圖2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溢水杯中盛水,使水面跟溢水杯管口相平,彈簧秤甲吊著鐵塊,彈簧秤乙吊著一個小容器,并使溢水杯中溢出的水能流入小容器中。
將鐵塊部分浸入水中,讓學生觀察、比較知道:彈簧秤甲減小的示數(shù)與彈簧秤乙增大的示數(shù)相等。再將鐵塊全部浸入水中,引導學生觀察甲、乙彈簧秤示數(shù)的變化。發(fā)現(xiàn)甲彈簧秤示數(shù)減小的仍等于乙彈簧秤示數(shù)增加的。這時教師進行分析:甲彈簧秤示數(shù)減小的原因是因為鐵塊在水中受到浮力,浮力大小就是彈簧秤甲的示數(shù)減小數(shù)值,彈簧秤乙示數(shù)增加的原因就是因為溢水杯中流出的水使其重力增大。溢水杯溢出的水就是鐵塊在水中所排開的水。通過實驗、討論、分析得出結論:鐵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總是跟它排開水的重力相等。
然后提出把上述的鐵塊換成石塊和鋁塊等其他物體,把溢水杯中的水換成煤油或鹽水等其他液體,得出的結論仍相同。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上述通過實驗法已導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教師對阿基米德原理又做了幾點說明:a.物體在液體中,不論是部分浸入還是全部浸入,均受到浮力作用;b.浮力的大小和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相等;c.本原理不僅適用于液體,也適用于氣體;d.原理的教學表達式為
F浮=G排液
或F浮=ρ液V排液g
或F浮=ρ液V物浸g
②推理法導出阿基米德原理
為了使學生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達到熟練應用。教師又用了另外一種方法——推理法,導出了阿基米德原理。過程如下:
如圖3所示,一圓柱體浸入某液體中,上下底面都為S,高為h,則其體積為V=Sh,設圓柱體上底面的壓強為p0,則液體對上底面的壓力p0S,液體對下底面的壓強為:p0ρ液gh,則下底面所受液體對它的壓力為:p0Sρ液ghS。由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可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是由上下兩底面的壓力差產(chǎn)生的。即F浮=F下底-F上底,而F下的方向豎直向上,F(xiàn)上的方向豎直向下,且F下F上。故浮力的方向與下底面所受壓力的方向一致,豎直向上。浮力大小為
F浮=F下-F上=p下S-p上S
=p0Sρ液ghS-p0S=ρ液gsh
=ρ液V物浸g=ρ液V排液g=m排液g
=G排液
③例題:有一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完全浸入水中,它的上表面離水面10厘米,且與水面平行。計算正方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對上述例題教師采用了計算壓力差和應用阿基米德原理兩種方法講解(過程略)。
3鞏固新課(略)
4布置作業(yè)(略)
(四)教學說明
這節(jié)課在引入新課時,教師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學生對牙膏皮的沉浮即感到迷惑,又覺得有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接著教師又用實驗法、推理法兩種不同的方法導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實驗法直觀、簡明、易懂,推理法邏輯思維性強。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導出阿基米德原理,使學生認識由淺入深,由知道到理解,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接著教師又舉了一個例子,用兩種方法解答了它,使學生掌握了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達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目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