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2-01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艱難起步》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艱難起步》知識點整理
一、近代工業(yè)的起步——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
①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和練兵方法,建設近代化國防,這些人被叫做?洋務派
洋務運動的主張(目的)有哪些?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tǒng)治
②洋務派中央代表是誰?奕?
地方代表有哪些?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
③列舉洋務運動前期的口號與活動。前期口號:“自強”,活動: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
列舉洋務運動后期的口號與活動。后期口號:“求富”,活動: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
④如何評價洋務運動?
A、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B、洋務運動產生了一定積極作用。表現(xiàn)在:①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使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③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二、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1898年)
1、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領導了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2、1898年,下詔變法的皇帝是誰?光緒戊戌變法又稱什么?
百日維新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3、閱讀右側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片中兩個人物分別是誰?康有為、梁啟超;
他們屬于資產階級的哪個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改良派)
②1895年他們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③1898年他們又領導了哪場政治運動?結果如何?戊戌變法;失敗
三、辛亥革命(1911年)
1、1905年,中國資產階級在日本東京成立了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
革命政黨是哪個?中國同盟會領導人是誰?孫中山
2、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旗幟(指導思想)是什么?
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
3、辛亥革命(1911年)開始的標志是什么?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后,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什么政權?中華民國誰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
南京臨時政府期間,孫中山頒布了哪部文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什么性質?
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
4、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誰竊取?袁世凱
5、試述辛亥革命的意義(功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四、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新文化運動(1915年)
1、①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掀起了什么運動?新文化運動
該運動的主陣地是《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該運動的兩面大旗是什么?民主、科學
②“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斗爭鋒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這是什么運動的內容?新文化運動
③啟發(fā)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是什么?新文化運動其性質是什么?思想解放運動
2、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的代替文言文的是誰?胡適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的《狂人日記》
《新青年》雜志是由誰創(chuàng)辦的?陳獨秀
3、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也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之路的過程。這一過程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1)分別說出這些探索的倡導者(組織者)
①奕?、李鴻章等人發(fā)起的洋務運動;
②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
③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
④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倡導的新文化運動。
(2)洋務派主張向西方學習什么?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為此發(fā)起了一場什么運動?
洋務運動結果如何?失敗
(3)革命派在學習西方問題上與洋務派有何不同?革命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的最大歷史功績是什么?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是什么?都要求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
(5)新文化運動的代表者主張向西方學習什么?民主、科學(思想文化)
新文化運動的性質如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
課堂練習:
1、對聯(lián)具有記載歷史的功能,是時代的見證。“宣傳民主維新,倡西學,發(fā)展資本主義;批判專制守舊,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贝藢β?lián)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五四運動D.新文化運動
2、“廢兩千年帝制,首義歸功先行者;積四十載經驗,遺產啟迪后來人?!边@首對聯(lián)歌頌的是
A.毛澤東B.康有為C.梁啟超D.孫中山
3、有同學在討論中國近代化的起步過程時,文中引述了這一時期每個階段的歷史人物,既可以引述相關的歷史人物,又能正確說明中國近代化歷程順序的是
A.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陳獨秀B.嚴復魏源孫中山胡適
C.梁啟超張之洞魯迅孫中山D.林則徐譚嗣同袁世凱李大釗
4、嚴復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將進化論引入中國。這主要是為了
A.號召救亡圖存B.宣揚民主共和C.傳播西方文化D.倡導文學革命
5、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思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A.東京B.武昌C.廣州D.南京
6、1920年秋開始,全國各學校一二年級的國文都改成了白話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課本一律廢止。這與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導有關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
7、中國的近代化以經濟工業(yè)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的先進化為主要標志。據此回答:
(1)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在“經濟工業(yè)化”方面有哪些重大嘗試?
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yè);
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yè)。
(2)資產階級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廢除封建帝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運動前,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在追求“思想文化的先進化”方面掀起了什么重大運動?高舉哪兩面大旗?
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
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強運動是晚清政府在內憂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勢下的一個自救運動。由于在對內對外戰(zhàn)爭中對西方的堅船利炮的威力大開眼界,對來自西洋的“數(shù)千年來未有之強敵”(李鴻章語)開始有所認識,這樣才能轉而主張緩和與西方的緊張關系,并引進西方軍事技術,以求“御侮自強”之術。
——羅榮渠《現(xiàn)代化新論》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報紙不無戲謔地羅列了革命前后的變化:“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br>
——張鳴《辛亥:搖晃的中國》
材料三胡適說,北大是因為三個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有長幼,但都屬兔)。
——洪向華主編《復興之路》
請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強運動”是指出什么歷史事件?晚清政府尋求“御侮自強”之術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洋務運動。維護清朝統(tǒng)治。
(2)材料二中“革命”發(fā)生在哪一年?當時頒布了哪一部憲法性文件來確?!肮埠驼w”的?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根據所學知識推斷,材料三中的“三個兔子”在北大因高舉哪兩面大旗而聞名?
民主、科學。
(4)以上三則材料都體現(xiàn)了中國近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歷程,請你為此歷程做一個主題歸納。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艱難起步)www.lvshijia.net
延伸閱讀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知識點總結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有多少經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知識點總結”,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知識點總結
7.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
洋務派起初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了一批軍事工業(yè)。如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制造總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如李鴻章先后創(chuàng)辦開平礦務局等企業(yè),張之洞創(chuàng)辦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近代工業(yè)企業(yè),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8.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和梁啟超聯(lián)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1300多名,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歷史上稱這次上書為“公車上書”,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
1898年6月光緒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開始。法令主要內容有:發(fā)展農工商業(yè);訓練新式陸海軍;創(chuàng)辦報刊,開放言論;興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等。同時規(guī)定,今后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影響: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但不可能實現(xiàn)救亡圖存的愿望,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9.《辛丑條約》簽訂以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迅速傳播。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稱為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fā)。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飳O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由于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和發(fā)動廣大群眾,這次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0.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激進民主主義者,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內容: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把斗爭鋒芒指向維護封建制度的禮教。
意義: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激發(fā)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一
(1)列舉洋務派為"自強""求富"而創(chuàng)辦的主要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評價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3)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4)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第6課近代工業(yè)的興起
洋務運動:背景
過程:目的口號
措施
評價:
洋務運動失敗標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交通與電訊事業(yè)的出現(xiàn):中國最大的民用企業(yè)
當時中國最長的一條鐵路
近代電訊事業(yè)
狀元實業(yè)家
中國人自已設計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人物名稱
第7課維新變法運動
維新思想的傳播:背景:
主要領導:
序幕:
維新派政治團體:
近代啟蒙思想家:
百日維新:時間:內容:
性質:
失敗的標志:
意義:
第8課辛亥革命
孫中山創(chuàng)立同盟會背景:時間地點
刊物革命綱領:
武昌起義:時間標志
中華民國成立:時間地點
意義:
第9課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
開始標志:代表人物:
旗幟:
內容:
影響:
第10課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的最高學府:
廢科舉,興學堂: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學制
科舉制的廢除:
中國大眾傳媒的先驅:
中國近代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第11課社會生活的變遷
豐富的社會生活:在40年代以后傳入中國;
中國人自行拍攝的第一部片它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yè)的序幕。
革舊俗,文明開化:去除舊俗,
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易服飾,社會生活發(fā)生巨大變化、
三一、選擇題
1、(淮安市)魯迅先生回顧歷史時說:“中國太難改變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钡诙硒f片戰(zhàn)爭的‘一鞭’使清朝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要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富國強兵。于是開始了: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
2、(湖北省宜昌市)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是:
A.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B.為中國近代化開辟道路
C.維護清朝統(tǒng)治D.為洋人服務
3、(南京市)洋務派認為“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能體現(xiàn)“制器為先”的是:
A、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B、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C、興辦新式學堂D、派遣學生出國
4、(湖南省郴州市)19世紀下半期,洋務派為了“自強”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軍工企業(yè)。下列不屬于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軍工企業(yè)是:
A安慶內軍械所B江南制造總局C福州船政局D大生紗廠
5、(連云港市)毛澤東曾說:“(在中國)講重工業(yè),不能忘了張之洞”。這主要指張之洞創(chuàng)辦了:
A.江南制造總局B.福州船政局C.大生紗廠D.漢陽鐵廠
6、(四川省甘孜州)以下組合搭配中,你認為正確的選項是:
A.張之洞——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B.曾國藩——創(chuàng)辦安慶內軍械所
C.左宗棠——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D.李鴻章——創(chuàng)辦福州船政局
7、“洋務運動是中國邁向近代化的開端”,對它的本質含義的理解應該是:
A.它是地主階級的改良運動B.它促進了官僚資本的發(fā)展
C.它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興起D.它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
8、(河北省)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都對本國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處是:
A.擺脫了民族危機B.走上了資本主要道路
C.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D.逐步實現(xiàn)了國家富強
9、(廣東省)史料記載:1876年,中國寧波海關稅務司李圭首次參加在美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他發(fā)現(xiàn)美國展品“約居十之八”,而中國“競無一物于此”。會后,他大聲疾呼“機器正當講求”。這一主張屬于下列哪個派別:
A.頑固派B.洋務派C.維新派D.資產階級革命派
10、(孝感市)在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中,下列口號或主張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①自強求富②維新變法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
11、(孝感市)下列四幅圖片中哪一幅體現(xiàn)了當時湖北近代化建設的成就:
12、(莆田市)下列對洋務運動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使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近代工業(yè)企業(yè)B使中國從此富強起來
C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D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13、1896年至1899年張謇以新科狀元的身份,在通州創(chuàng)辦了大生紗廠。驅使他與“學而優(yōu)則仕”傳統(tǒng)道路告別的社會背景是
A.中國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辦廠B.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C.“辦廠自救”成為時代最強音D.列強經濟侵略有所放松
14、進化論在處于國家危亡時期的中國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動,其傳人中國后:
A.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發(fā)生B.促進了維新變法的產生
C.引起了中國生物學的革命D.使中同避免了亡國滅種之災
15、如果看到右側漫畫,下列人物中最為憤慨的可能是
A.魏源B.林則徐C洪仁玕D.嚴復
16、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歷史主流,下列關于中國近代前期歷史主流的表述,最為確切的是:
A.推翻清朝統(tǒng)治,發(fā)展資本主義B.爭取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國侵略勢力D.爭取民族獨立,實現(xiàn)中國社會近代化
17、1912年,孫中山自豪的說,這是“我國有史以來所未有之變局,吾民破天荒之創(chuàng)舉也”。這里的“變局”和“創(chuàng)舉”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發(fā)B.清朝統(tǒng)治被推翻C.中華民國的成立D.《臨時約法》的頒布
18、歷史學家陳旭麓先生指出,“中國人從‘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與材料所說相關的歷史人物有:
①魏源?、诤槿诗\ ③李鴻章?、軐O中山 ⑤陳獨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19、下列各項,標志資產階級維新思潮轉變?yōu)閻蹏韧稣芜\動的是
A.建立強學會B.公車上書C.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模C布《定國是詔》
20、(樂山市)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歷史發(fā)展潮流的是:
A.《國聞報》B.《時務報》C.《民報》D.《新青年》
二、非選擇題21、(黃岡市)閱讀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翻開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的歷史……人們發(fā)現(xiàn)溫和的改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現(xiàn)實,必須徹底埋葬舊制度。于是人們舉起義旗,發(fā)動革命,推翻舊王朝,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然而這場革命引起的變化畢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個社會卻依然籠罩在傳統(tǒng)文化氛圍中。
回答:(1)材料一中的兩個企業(yè)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創(chuàng)辦的?此類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在當時起到了什么積極作用?。
(2)材料二中所說的“改良”和“革命”分別指什么?近代先進的中國人為沖破傳統(tǒng)文化氛圍的束縛而掀起的運動是什么?
22.(2010德陽)辛亥革命實現(xiàn)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圖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歷史時搜集到的幾張圖片。按其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是________。
材料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袊藭恼尉V領
(2)孫中山對材料二的內容作了怎樣的闡發(fā)?這一綱領的制定有何意義?
材料三
(3)據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材料四:民國初年,全國報紙總數(shù)高達500余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fā)行總數(shù)達4200萬份,“讀報者雖限于少數(shù)人,但報紙發(fā)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傳”。
材料五:民國三年,戴季陶遇見一個老農,因戴氏身著日本服裝,老農遂問其國籍。戴稱“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當戴氏告訴老農“你也是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
(4)對于辛亥革命的影響,材料四和材料五的看法有何不同?對此,你有何認識?
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復習提綱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shù)南虢贪刚n件。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復習提綱》,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復習提綱
第6課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內外交困
(2)目的:維護清朝統(tǒng)治
(3)學習對象: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4)領導階級:地主階級
(5)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6)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7)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8)主要內容:
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了近代軍事工業(yè),主要有安慶內軍機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簡稱“兩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民用工業(yè),主要有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后來還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
(9)結果:甲午戰(zhàn)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標志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10)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沒有觸動封建制度(中體西用)
(11)性質:一場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
(12)評價:消極: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積極: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西方列強、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第7課戊戌變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君主立憲制)
(5)主要經過: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fā)起“公車上書”。
發(fā)展:康有為、梁啟超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后更名為《中外紀聞》),組織強學會,宣傳變法,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
高潮:1898年,光緒帝發(fā)布變法法令,前后持續(xù)103天,史稱“百日維新”(又叫戊戌變法)
結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fā)政變,囚禁光緒帝,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變法失敗。
(6)“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創(chuàng)辦報刊。
(7)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場政治改良運動。
(8)失敗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沒有發(fā)動人民群眾
③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
(9)歷史意義: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使資產階級的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第8課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孫中山
(4)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5)機關刊物—《民報》
(6)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主要經過:①革命準備—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意義:大大推進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②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fā)動起義,占領楚望臺軍械所,到11日,起義軍完全占領武昌城,史稱“辛亥革命”。
③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這一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④結束: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
(8)歷史意義: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
第9課新文化運動(1915年—20世紀20年代)
(1)領導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4)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5)旗幟:“民主”和“科學”
(6)宣傳陣地:《新青年》
(7)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釗又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
(8)意義: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①啟發(fā)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9)局限性:對東西文化有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