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品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1121《與朱元思書》教案。
21《與朱元思書》教案【教學目標】
1、讀出本文生動形象、優(yōu)美傳神而富于意蘊的特點。
2、調(diào)動豐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寫的層次、藝術(shù)處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賞讀基礎(chǔ)上熟誦全文
【教學難點】寓情于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要有仁智之人的修養(yǎng),就要會醉于山水。好,就讓我們跟隨散文家吳均,讓他帶我們到富春江那奇山異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吳均何許人也?南北朝時南朝文學家、詩人。其文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文書札見長,表現(xiàn)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稱為“吳均體”。本文是一篇駢體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學過程
(一)讀其文,疏其義
1、對于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節(jié)奏要隨情景而易。要讀其文,感其美,匯其情。
2、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分組活動)
請三個同學來翻譯一下,一人一段。
老師在屏幕上打出了課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詞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游佳境
本文作者在文中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從富陽到銅廬一段沿途百里的無數(shù)景物,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將文中的景物劃出來。
(學生回答:風煙、天山、水流、小舟、游魚、細石、急湍、孟浪、夾岸、寒樹、清泉、小鳥、鳴蟬、哀猿、橫柯、疏條)
(三)體情品意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蹦敲醋髡咴⒂谏剿g的感情是怎樣的呢?思考半分鐘后,開通我們的“自由論壇”。
(學生討論)
整理學生發(fā)言得: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你是從文中哪一句話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隱逸、鄙視世俗官場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可結(jié)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自由探討在當時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會,避世退隱的積極性及消極性。)
(四)探尋藝術(shù)的魔棒
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我們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語言功底,他還采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寫就了這篇至文?
總結(jié)學生的發(fā)言得:
1、結(jié)構(gòu)上綱舉目張,脈絡(luò)分明。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起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圍繞“獨絕”二字生發(fā)和描摹。
2、寫景順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3、詳略處理適宜,動靜結(jié)合搖曳多姿。詳寫“山”,略寫“水”。寫山水動靜結(jié)合而又有變化。寫“水”詳寫靜態(tài)略寫動態(tài),寫“山”詳寫動態(tài)略寫靜態(tài)。
4、善于多角度寫景,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激發(fā)人們的感受。
①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泠泠,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chǎn)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視覺:a、“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寫了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b、“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轉(zhuǎn)的特色,也表現(xiàn)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閑適心情。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5、描寫、記敘、抒情和結(jié)尾的議論渾然一體,這里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6、運用了大量的對偶句,讀來瑯瑯上口;用詞精當優(yōu)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洶涌,用“競”“爭”形容山峰相互依侍,爭相向上崛起的形狀,用擬人化手法,把靜態(tài)的山寫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寫景,描寫富春江之美,在如許美景中自然產(chǎn)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的隱逸情懷。
(五)小結(jié)本文
讀《與朱元思書》,猶如賞一幅山水寫意的圖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讀《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使用辭藻雋永、音節(jié)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精選閱讀
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nèi)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lǐng)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通過誦讀訓練,進一步培養(yǎng)對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幫助學生理解“鳶飛戾天”兩句。
教學準備
讓學生通過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教師準備有關(guān)富春江的風景短片及課文重點字詞的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先請同學們聽讀課文,聽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分清句子的停頓。
二、教學第一自然段
1.教師范讀后講解: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2.小結(jié):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3.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教學第二自然段
1.學生齊讀后講解。
①縹碧:青白色;縹,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結(jié):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教學第三自然段
1.教師領(lǐng)讀后講解。
①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②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③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④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⑤相鳴:互相和鳴。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⑧經(jīng)倫:籌劃、治理。⑨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
邊遮蔽著。上,在上,名詞作狀語。⑨猶: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
2.小結(jié):以上為文章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里,作者既從側(cè)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齊讀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討論
1.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老師歸納:
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夠大致領(lǐng)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2.寫景要注意條理,請大家分析討論這篇文章寫景的順序。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教師歸納: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異水”來寫;第二自然段寫異水,運用比喻和夸張將富春江“異水”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第三自然段寫“奇山”: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給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體朗讀全文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的景色,作為本課所放錄像的解說詞。
《與朱元思書》教案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1《與朱元思書》教案02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結(jié)合注釋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奇特秀麗的景色。
3.領(lǐng)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兩句。
教學方法:讀、研討。
教學手段:小黑板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寫過信吧?那么大家寫信有沒有題目呢?
今天我告訴大家一種比較簡單的書信題目“與……書”(板書),意思就是“給……的信”。比如我給張三寫信,題目就可以是“與張三書”。從前有一個叫吳均的人游歷了奇特秀麗的富春江后,迫不及待地給好友朱元思寫了封信“與朱元思書”(補充板書)。下面就請大家扮演朱元思的角色,趕快讀一下友人給你寫的信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
2.指定一生讀課文,其他同學糾錯。明確讀音和句讀。
3.全體齊誦。
這封信寫得美不美?和你平時收到的信有沒有不同?(生答)
師:這封書信和一般書信不同,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事務(wù)的敘述,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gòu)成的寫景小品文。
4.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下面由老師給大家范讀一下?!帮L煙俱凈......天下獨絕?!?br> 點撥:開頭兩句,應(yīng)當顯得特別大氣,眼界非常宏觀;中間兩句,要顯得特別自在;而“自富陽到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應(yīng)當帶著欣賞的態(tài)度,非常陶醉。
5.小組為單位參照課下注釋翻譯。一位同學起來翻譯,老師訂正。
三、分析賞析課文
我們再來誦讀,這次大家要扮演吳均的角色,在腦中想象一下。天空中萬里無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顏色。我吳均坐在船上,跟隨流水飄蕩,任憑它把我?guī)驏|帶向西。從富陽到桐廬這一百來里,全是奇山異水,天下獨一無二……(全體齊背第一段)
1.結(jié)構(gòu)分析:總分
第一段總寫富春江的特點,同學們用八個字概括“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和第三段就分別來寫的水和山。
2.提出問題: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異在哪?
A.先賞析異水
水的特點:清、急。
原文對應(yīng)的詩句是什么?(生答)
運用了什么修辭?夸張、比喻。表現(xiàn)手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動靜結(jié)合。
當堂背誦第二段。生齊背或讀。
B.再賞析奇山
看——山之形。
24字把靜態(tài)的山寫活了,充滿生機與活力。
聽——泉水、鳥、蟬、猿之聲。
天籟之音,和諧悅耳。它們發(fā)出聲音,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作者是懷著一種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贊美之情來寫的。
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了解到這些,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下面兩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睘榱斯γ摱鴺O力攀高的人,他們看到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熱衷功名利祿的心?;I劃世俗事物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這正是作者的感慨。
到這里似乎應(yīng)該結(jié)束了,但有沒有結(jié)束?
接著看——山之色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找一位學生翻譯。
四、明辨文章主旨
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生討論回答,師點撥指導)
五、小結(jié)
根據(jù)板書回顧課堂內(nèi)容,引導學生嘗試背誦。
六、作業(yè)
背誦全文。
用現(xiàn)代文介紹“從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板書設(shè)計:
與朱元思書
總: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分:異水——“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夸張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張、比喻
奇山——看——形
聽——音(泉水、鳥、蟬、猿)
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看——色
7與朱元思書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7與朱元思書,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7與朱元思書
一、教學目標
1.應(yīng)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及所闡述的觀點和道理。
2.應(yīng)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寫法。
3.應(yīng)掌握文中的常見文言詞匯。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既寫出了景物特點,又表現(xiàn)出作者主觀感覺,甚至想像、幻覺的詞句.
三、教學難點
1.重點文言字詞的理解與掌握。
2.品味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
四、教具準備:錄音機
五、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預習測試
1.檢查誦讀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2.檢查關(guān)鍵詞語掌握情況,并解釋這些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導入示例
本文可以這么導入:中國古典山水游記,寫山水之動態(tài)者不勝枚舉,但是大都集中在水本身之奔流。能賦于靜態(tài)的樹木和山石以動態(tài),使之有積極的靈性者,可能是比較后出的吳均了?!读簳鴧蔷鶄鳌氛f吳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時頗有影響,時稱“吳均體”。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吳均最有名的,也就是最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吳均(469-521),南朝梁文學家。字叔癢。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贊。梁武帝天監(jiān)初,為郡主簿。天監(jiān)六年(507)被建安王蕭偉引為記室。后又被任為奉朝請。因私撰《齊春秋》,觸犯梁武帝,被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
播放朗讀錄音,請學生圈下生字生詞
教師簡析課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在此基礎(chǔ)上,劃分文章層次,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參考〗
a.這篇文章是吳均向朱元思述說富春江及其沿岸山川之美的一封信。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到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讀后使人神往,就好像置身于奇山異水之間似的。
b.本文可分為三個層次:開頭至“天下獨絕”;“水皆縹碧”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至結(jié)尾。
(四)學習課文.
1.全班朗讀課文
2.分別請兩位學生口譯這篇課文。
3.請其他同學評價這兩位學生口譯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4.教師總結(jié)、訂正學生口譯。
〖教學參考〗煙霧都消散盡了,天和山的顏色一個樣。我乘船在江流中飄蕩,任意地東西轉(zhuǎn)移。自富陽到桐廬這一百來里中,山水的奇異,天下獨一無二。江水都是淡青色的,上千丈深,卻清澈見底。游動著的魚和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都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好像在奔馳。江兩岸的高山,長滿了樹木,看上去使人感到寒意。山憑依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伸展,仿佛在比誰能鉆得高,誰能伸得遠,筆直地向上,形成了千百座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泠泠地發(fā)出清越的響聲。好鳥相向和鳴,嚶嚶地唱出和諧的聲韻。蟬接連不斷地高歌,猿長久地叫個不停。為名為利像鳶鳥那樣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他那利祿功名之心;奔波勞碌要經(jīng)營人間事業(yè)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空中遮蔽著,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也看到從空隙中照射下來的陽光
〖重點詞語〗風煙、共色、俱、許、獨絕、縹碧、直視無礙、寒樹、負勢、相鳴、戾天、息、猶、交映
(五)講析第一層。
1.教師范讀。
2.學生齊讀后,圈下重點字詞。
3.師生交流本段內(nèi)容。
4.小結(jié):
〖教學參考〗這是文章的總起,概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先敘述夏秋之際江上煙消霧散之后天山一碧的景色。然后再說自己放舟江流隨著長江飄浮蕩漾時的輕松愉快、悠然自得的情況。最后說出旅行所經(jīng)過的地點是富春江的一段,并對江行所見的“奇山異水”大為贊美?!疤煜陋毥^”四個字,先對那里的山川形勝作概括的評價,下邊再作具體的敘述
〖重點詞語〗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用于數(shù)詞后,表約計的數(shù)量。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
(六)講析第二層。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后,圈下重點字詞,口譯本段。
3.師生交流本段內(nèi)容。
4.小結(jié):
〖教學參考〗這一層以簡練傳神的筆法描繪了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
寫出了富春江江水之美。“縹碧”是江的顏色。“千丈”是江的深度?!耙姷住倍?,述說江水的通明清澈,但是這還不夠,接著又寫具體的情況:“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進一步充實“清澈”的內(nèi)容,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棒~”、“石”的前面加上定語“游”和“細”,意在表明“直視無礙”的是包括動的和靜而微小的東西??墒歉淮航乃膊皇瞧届o死板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了江水的動態(tài)。這一段交代了第一段所說的“異水”天下獨絕。
〖重點詞語〗①縹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很清楚,毫無障礙。
(七)講析第三層。
1.指名朗讀。
2.學生齊讀后,結(jié)合重點字詞口譯本段。
3.師生交流本段學習體會。
4.小結(jié):
〖教學參考〗這一層以細膩筆法詳細描繪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富春江兩岸群山的秀麗?!柏搫莞偵稀О俪煞濉?,以擬人的手法描繪了夾岸層巒迭嶂越來越高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蟬轉(zhuǎn),猿叫,山中這些聲音多么動聽。“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边@兩個分句不僅敘說作者看到這些景物發(fā)生的感想,同時也在極力形容景物吸引人的力量。最后一句寫山中的晦明變化?!皺M柯上蔽”和“疏條交映”是對“在晝猶昏”和“有時見日”的原因的解釋,都是從實地觀察得來的。這一段交代了第一段所說的“奇山”天下獨絕。
〖重點詞語〗①寒樹:令人感到寒冷之樹②負勢:憑依形勢③相鳴:相向和鳴。④戾天:到天上⑤息:平息⑥猶:好象,如同⑦交映:互相掩映。
(八)師生合作探究:
1.從“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所寫出的光和色的特點,說明此句是近景還是遠景?
〖教學參考〗這是遠景。它寫出了光的“明凈”的特點,正如此才可能極目遠眺;又寫出了色的“淺淡純凈”,這樣,淡藍的遠山就融進了蔚藍的天空中,形成了“天山共色”的美景。這也是遠景的特點,色彩會由深變淺,由濃變淡,由雜多變單一,顯出一種澄明輕柔之美。當然又不是絕對的透明,否則山色與天色就還能分清,這是一種恰到好處的透明。
2.最后四句中哪些句子更有力表現(xiàn)了林木的遮天蔽日?
〖教學參考〗關(guān)鍵句為“有時見日”。正是有時能見到太陽(陽光)才顯出林木遮天蔽日。這叫反襯手法,譬如以動襯靜更顯靜,以靜襯動更顯動,“萬綠叢中一點紅”,正是紅綠互襯更顯紅綠。
也可認為關(guān)鍵句為“在晝猶昏”,這叫效果手法(也是間接描寫),遮天蔽日產(chǎn)生的效果。前頭“有時見日”也是效果手法,遮天蔽日帶來的效果。關(guān)于效果手法的好處,本單元余光中的《中國山水游記的感性》有詳述。另,此段林木遮天應(yīng)是富春江某段之景,否則就無法看到“夾岸高山”“千百成峰”的情景了,自然也給人又入一佳境的信步觀景之感。
3.找出文中既寫出了景物特點,又表現(xiàn)出作者主觀感覺,甚至想像、幻覺的詞句,舉例加以說明。
〖教學參考〗這些句子如:天山共色;任意東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在晝猶昏,等等。急流自然不是奔馬,這是想像,但像飛箭、奔馬的想像并不奇特,而說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競相伸展,互比高低(互相軒邈)等等,就非常有特色了。這完全是因為夾岸兩邊的山勢過于險峻逼近,峰峰直指天空的特點帶來的非常主觀化的感覺、想像、幻覺。否則,人的視覺怎能看到山在“向上”“伸展”地運動?山又怎能像人那樣互比高低?山本來就“千百成峰”,怎會是“爭高直指”的結(jié)果?然而正是這樣的主觀感覺,這樣的擬人化,才更為形象逼真地寫出了兩岸山勢的特點。此外,窺谷忘反,也是主觀感覺,因為也可能或因心境不佳,或因見多不怪,或因另有看法等等而窺谷即返。至于鳶飛戾天、經(jīng)綸世務(wù)兩句的借題發(fā)揮更是主觀化的表達了。
4.品味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
〖教學參考〗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如:許,表示大約的數(shù)量;甚,超過,勝過。甚箭,即甚于箭;于,介詞,引入比較的對象;甚箭即和飛箭(速度)比超過了飛箭;任意,文言詞意為隨意,憑己心意,即隨心所欲之意;東西,并不一定實指,而是說任船所至,這正是主觀心情、感覺與山水景物特點結(jié)合的寫照;箭和奔,其形容急流的速度也不言自明;夾,兩岸山勢高峻,中間溪谷深幽,方能形成夾合之勢;寒,這說明山勢之高,所生皆為耐寒林木;俱凈、共色、直、礙、競、爭、橫、有時等等都是。
5.品味本文用簡潔的筆墨勾畫事物的特點和字詞深邃的表現(xiàn)力。
〖教學參考〗
①本文先總寫富春江景色,接著寫異水(從靜態(tài)、動態(tài)兩方面入手),最后寫奇山(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來寫)。用簡潔的筆墨勾畫了事物的特點。
②皆生寒樹中的“寒”字,既暗示了深秋的時令特征,又寫出了人的主觀感受。“負勢竟上”中的“負”字和“爭高直指”中的“爭”字,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他們以生命和動感。
〖教學建議〗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尤其是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可能不充分,因此,教師不必過分深入,關(guān)鍵是引導學生鍛煉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
(九)本課小結(jié):
〖教學參考〗這篇文章描寫富春江上山水之美,它不僅寫出山水秀麗的一面,也寫出山水雄奇的一面;它不僅寫靜態(tài),也寫動態(tài)。在語言上,它用了不少的對偶句,像:“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等等。就像“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也可以算是對偶句。六朝的駢文,用對偶句的往往堆砌很多典故。這篇幾乎不用典故(只有“鳶飛戾天”一語可以算用典),也不會有意地堆砌詞藻,所以讀起來只覺得清新自然,覺得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宛然如在目前。駢文寫得這樣自然流暢,應(yīng)該算是格調(diào)高的優(yōu)秀的作品了。
板書設(shè)計:
①異水:縹碧清澈;急湍猛浪
直視無礙
奇山異水
(聽覺、視覺)
②奇山:夾岸高山;泉石好鳥;蟬鳴猿嘯
望峰息心;窺谷忘返
(十)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閱讀練習探究”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