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05滑輪1。
第二節(jié):滑輪
【目標】(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知道定滑輪、動滑輪的實質(zhì)。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3)能正確分析滑輪的省力情況以及拉力與物重之間的關(guān)系。
(4)能識別生產(chǎn)和生活中常見的滑輪,會根據(jù)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
【重點】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難點】(1)動滑輪的瞬時支點的確定方法
(2)判斷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會根據(jù)實際要求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要點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思考〗如何把木料運上樓
〖活動〗嘗試采用兩種不同方法將鉤碼提往高處
〖總結(jié)〗
〖觀察〗升旗
【要點2】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活動〗探究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討論〗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有什么特點?
〖總結(jié)〗【f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網(wǎng)】
【要點3】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zhì)
〖思考〗外形相同的滑輪,為什么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出現(xiàn)了如此不同的作用?
〖閱讀〗課本第11頁:讀一讀
〖探究〗滑輪的實質(zhì)是杠桿
〖總結(jié)〗
〖例1〗如圖是用定滑輪勻速提起重物的三種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別以F1、F2、
F3表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拉力F1最小B.拉力F2最小
C.拉力F3最小D.三種拉法所用拉力一樣大
〖例2〗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泥潭后,司機按圖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安裝滑輪,均可將汽車
從泥潭中勻速拉出。比較這兩個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安裝的都是動滑輪,都能省力
B.甲、乙安裝的都是定滑輪,都不能省力
C.甲安裝的是動滑輪,能省力
D.乙安裝的是動滑輪,能省力
〖例3〗工人們?yōu)榱税徇\一個笨重的機器進入廠房,某工人設(shè)計了如
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形鋼
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例4〗小李的質(zhì)量為50kg,可以舉起80kg的杠鈴;小胖的質(zhì)量為70kg,
可以舉起60kg的杠鈴。他們兩人通過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比賽,雙
方都竭盡全力,看誰能把對方拉起來。比賽結(jié)果應(yīng)是()
A.小李把小胖拉起B(yǎng).小胖把小李拉起C.兩個都拉不起D.兩個都拉起
〖例5〗下列機械使重力為G的物體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計摩擦)()
〖例6〗不考慮滑輪與輕繩之間的摩擦,米袋總重為800N,而繩上吊著的靜止的
“紳士”重500N,則米袋對地面的壓力為()
A.500NB.250NC.300ND.800N
第二課時
【復(fù)習(xí)與思考】
如圖是小?!把芯慷ɑ喓蛣踊喬攸c”的實驗裝置。他按圖示提起
鉤碼時注意保持測力計勻速移動,分別測得一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鉤碼重G/N鉤碼升高高度h/m測力計示數(shù)F/N測力計移動距離S/m
甲0.980.20.980.2
乙0.980.21.020.2
丙0.980.20.550.4
請你分析:
(1)比較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可知:使用動滑輪的好處是;
(2)比較測力計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輪的好處是;
(3)把鉤碼升高相同高度,比較乙和丙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可知:使用動滑輪;
(4)在提升重物的過程中,如果要同時兼顧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則應(yīng)選擇。
【要點4】滑輪組
〖思考〗使用動滑輪可以,使用定滑輪可以。如果將動滑輪、
定滑輪組合起來使用,效果將怎樣?
〖活動〗對照課本第11頁圖11-20,組裝滑輪組。
〖組裝原則〗奇動偶定,從里向外
〖討論〗如何確定承擔物重的繩子的股數(shù)?
〖方法〗
n=n=n=n=n=n=
〖探究〗使用滑輪組的特點
〖總結(jié)〗
〖鞏固〗請按要求在下圖中畫出繩子的繞法:
【要點5】生活物理社會
〖閱讀〗課本12頁:輪軸與斜面
〖例1〗如圖,若繩子自由端在拉力F作用下,豎直向上移動0.2m,則重物G上升距
離為m;若物體重為100N,不計滑輪重,則拉力F為N;若四個
滑輪重量各是2N,則拉力F又為N(摩擦不計)。若重物G能以0.1m/s
的速度勻速上升,則繩自由端向上運動速度為_____m/s。
〖例2〗如圖,甲、乙兩個滑輪組都是由相同的滑輪組合而成。如圖丙,
大輪重10N,小輪重5N,連桿重1N。先后用甲、乙兩種方式提
起同樣重的物體(G=500N),如果忽略摩擦力和繩的重力,則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1=129NF2=133NB.F1=129NF2=129N
C.F1=133NF2=133ND.F1=133NF2=129N
〖例3〗(1)如圖,用滑輪組提升物體,請畫出最省力的繩子繞法。
(2)用滑輪組將陷在泥中的汽車拉出來,在圖中畫出最省力的繞繩方法。(3)如圖,
幕簾左右兩邊側(cè)(c、d)固定,“簾門”滑環(huán)上的兩根線(a和b)與上方水平牽線連結(jié)。
當控制電動機作順時針旋轉(zhuǎn)時,“簾門”向兩側(cè)分開,反之就向中間合攏。請按上
述要求,分別將a和b兩個線頭連接到上方水平牽線上。(4)在圖中虛線框內(nèi)設(shè)計
一個用20N的力站在地面勻速提升重80N物體的滑輪組。(不計滑輪質(zhì)量及轉(zhuǎn)動摩擦)
延伸閱讀
滑輪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備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滑輪”,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11.2滑輪(1)
【學(xué)習(xí)目標】
1.能區(qū)分定滑輪與動滑輪
2.能說出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作用
3.會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定滑輪與動滑輪特點
4.會分析動滑輪及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并能進行有關(guān)計算
【課前預(yù)習(xí)】
1、杠桿的平衡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桿分為那幾類?各類杠桿的特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
1、觀察滑輪,說出它的構(gòu)造。
2、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滑輪?你知道它們起到什么作用嗎?
3、如下圖所示利用滑輪提升重物。
觀察比較:將實驗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填在下表中
圖1
(1)、鉤碼G=N
(2)、提升重物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______N,與鉤碼重力(G)進行比較,F(xiàn)G(、、=)
(3)、拉力的方向與鉤碼的運動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
(4)、以桌面為參照的圖1中的滑輪________運動。(填“是”或“否”)
圖2
(1)、鉤碼G=N
(2)、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______與鉤碼重力(G)進行比較,F(xiàn)G(、、=)
(3)、拉力的方向與鉤碼的運動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
(4)、以桌面為參照的圖1中的滑輪________運動。(填“是”或“否”)
4、使用滑輪的理論分析.
外形相同的滑輪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會出現(xiàn)不同的作用呢?我們可以利用杠桿平衡原理來進一步論證。
(1)定滑輪可以看出一種變形的杠桿,由圖3可知,定滑輪在使用時,相當于一個杠桿,因此拉力和重力的關(guān)系是:,即使用定滑輪不省力。
(2)動滑輪在使用時,同樣可以想當?shù)母軛U。圖4中杠桿的支點在哪里?,由圖可知,動滑輪在使用時,相當于一個杠桿,因此拉力和重力的關(guān)系是:。
二、課堂小結(jié):
1、使用定滑輪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
2、使用動滑輪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
3、定滑輪的實質(zhì)是________,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________
【課堂反饋】
1.如圖6所示,物體A和B所受重力都為120牛
,滑輪重力不計。當分別用力勻速提升物體A和B時,
FA為牛,F(xiàn)B為牛。
2.如圖5所示,小森用同樣的力把甲、乙兩物體勻速提升,
如不計摩檫和滑輪重,則重力G甲____G乙(
“<”、“=”、“>”=)。
3.右圖是滑輪的兩種用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是動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
B.乙是動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
4.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了泥潭中,按如圖7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安裝滑輪,均可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車的重力為10000N,汽車所受阻力為800N,則甲圖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乙圖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其中比較省力的是圖。(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
5、如圖8所示的是用定滑輪勻速提起重物的三種拉法,
所用的拉力分別以F1、F2、F3表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拉力F1最小B.拉力F2最小
C.拉力F3最小D.三種拉法所用拉力一樣大
【作業(yè)布置】
課堂作業(yè):
如圖,利用定滑輪、動滑輪勻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物體重
都是60N,則:(1)不計動滑輪重及繩子與滑輪的摩擦,拉力F甲、F乙分別是多少?(2)如果物體被提升了2m,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甲、S乙分別是多少?
課后作業(yè)
《與課堂同行》相應(yīng)作業(yè)
滑輪2
課題12-2滑輪課時兩課時
教
學(xué)
目
標初步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了解這兩種滑輪在生活和實際中的應(yīng)用。
明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變形杠桿。
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組成滑輪組,達到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目的。
通過本節(jié)的學(xué)習(xí),初步了解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思想方法。
教
學(xué)
重
點
與
難
點重點: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及它們的實質(zhì)
難點:動滑輪的瞬時支點的確定方法
根據(jù)設(shè)計要求,連接滑輪組的繞繩方法
教
具鐵架臺、滑輪兩個、長細繩、鉤碼四個、
滑輪組(由兩個滑輪組成的)兩個
教學(xué)過程互動與反饋
第一課時: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一、初步認識滑輪
1.提出問題:如何把木料運到樓上?
做一做:選擇合適的器材做一個模型,試一試能否實現(xiàn)自己的設(shè)想。
2.介紹滑輪的結(jié)構(gòu):主要部分是能繞軸轉(zhuǎn)動的輪子。
觀察使用時的情景:a.使用時滑輪軸的位置固定不動;這種滑輪稱為定滑輪;
b.使用時軸的位置隨被拉物體一起運動,這種滑輪稱為動滑輪。
3.請學(xué)生舉出生活和生產(chǎn)中應(yīng)用滑輪的實例,并指出分別是哪一種滑輪。
4.說明滑輪是一種簡單機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輪的特點
1.按右圖所示方式組裝定滑輪。
2.在它的左側(cè)掛鉤碼,右側(cè)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觀察比較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與鉤碼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3.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再進行觀察和比較。
4.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重做上述實驗。
實驗次數(shù)鉤碼所受的重力F2/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是:
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定滑輪的特點
1.按右圖所示方式組裝動滑輪。
2.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保持平衡態(tài),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并思考這個示數(shù)與鉤碼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3.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重做上述實驗,進行觀察和比較。
實驗次數(shù)鉤碼所受的重力F2/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是: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補充實驗: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再進行觀察和比較。
四、課堂練習(xí)和作業(yè):
1.工廠為了搬運一個笨重的機器進車間,某工人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型鋼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旗桿頂端的滑輪、塔吊提起重物時下端的動滑輪、電梯上的滑輪等。
可以發(fā)現(xiàn),當彈簧測力計斜向上拉時,拉力的示數(shù)會變大。
2.如圖所示,用滑輪按甲、乙、丙三種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分別為F1、F2、F3,比較它們的大小,其中正確的是()
A.F1=F2=F3B.F1<F2<F3
C.F1<F3<F2D.F3<F1<F2
3.課本P31⑴
課課練第二節(jié)
第二課時:定、動滑輪的實質(zhì)及滑輪組的組裝與特點
一、糾正作業(yè)中的錯誤:
1.滑輪的識別,尤其是乙圖中的滑輪,它是動滑輪,作用力作用在中心的軸上,雖然費力但是省距離。
2.講清動滑輪重力不能忽略的情況下,如何判斷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二、討論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zhì)
1.回憶杠桿的五個要素,找出定滑輪支點,確定其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
2.請學(xué)生根據(jù)以上分析,解釋為什么斜著拉動重物時,拉力的大小不變。
3.得出結(jié)論:定滑輪實質(zhì)是一個等臂的杠桿。
【答】C
【答】B
4.找出動滑輪的支點,強調(diào)這是一個瞬時支點,拉力的方向一定要豎直向上,確定其動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較其的大小關(guān)系。
(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請學(xué)生進一步分析,解釋為什么斜著拉動重物時,拉力的大小會變大(動力臂變?。?br>
6.得出結(jié)論:動滑輪實質(zhì)是一種能省力的杠桿。
三、滑輪組
1.定義:將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組合裝置稱為滑輪組。
2.特點: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重物和動滑輪的重力由幾段繩子承擔,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四、簡單滑輪組的設(shè)計與組裝
組裝口訣:單從動,雙從定,從里向外繞。
例:按照要求組裝下列滑輪組。(動滑輪自重不計)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五、課堂練習(xí):
如圖所示,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是50g,滑塊A在鉤碼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勻速滑動,那么滑塊A受到的摩擦力是()
A.2.94N
B.1.96N
C.0.98N
D.0.49N
六、作業(yè):
1.標出甲、乙滑輪的支點O,并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
2.1.人站在二樓陽臺上,要將樓下700N的重物拉上來,繩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應(yīng)怎樣設(shè)計滑輪組,能將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輪的個數(shù)最少(滑輪重及摩擦不計)?
3.課課練
滑輪(人教版)
詳細介紹:
滑輪
濮陽市第五中學(xué)卜德民
(一)教學(xué)要求
1.知道使用滑輪的好處。理解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2.會根據(jù)滑輪組的掛線判斷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會根據(jù)要求,正確組裝滑輪組。
(二)教具:學(xué)生分組實驗。單個定滑輪和動滑輪、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的滑輪組、鉤碼、彈簧秤、細線繩、剪鐵用剪刀、鑷子、鐵片。
(三)教學(xué)過程
一、復(fù)習(xí)提問
1.杠桿有哪三種?各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2.剪鐵用的剪刀和鑷子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教師出示實物并進行演示。出示畫有這兩個杠桿的示意圖的黑板。要求學(xué)生正確畫出它們的力臂,講清道理,說明結(jié)論。
剪鐵用剪刀和鑷子兩杠桿示意圖如圖4所示。
二、進行新課
引言:看課本圖13—12。提問,我們用力向下拉繩子,國旗上升,你知道旗桿的頂部有什么裝置嗎?
學(xué)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旗桿頂部有一個滑輪,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的輪子。觀看實物,引出本節(jié)內(nèi)容并板書:“三、滑輪”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
(1)觀察定滑輪,指出旗桿頂端裝有一個定滑輪。定滑輪工作時,它的軸固定不動??凑n本圖13—9,分辨哪個是定滑輪。教師邊講邊演示。
(2)提問:使用定滑輪有什么好處?
(3)組織學(xué)生實驗:按課本本節(jié)實驗1要求進行。參照課本圖13—10裝置進行。
說明:重物用2個鉤碼表示,用彈簧秤測得的數(shù)值有兩個,一是鉤碼重,另一個是通過定滑輪拉鉤碼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
學(xué)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dǎo)。
(4)總結(jié):由學(xué)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驗數(shù)值,得出并板書:“1.定滑輪: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解釋動力方向的改變。
2.動滑輪:
(1)看課本圖13—9,分析乙圖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輪與甲圖中的定滑輪有何不同點?
教師在學(xué)生討論后小結(jié):乙圖中提起重物的滑輪是動滑輪。動滑輪工作時,軸和重物一起移動。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甲圖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乙圖中的動滑輪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教師邊講邊演示動滑輪提升重物。
(2)提問:使用動滑輪有什么好處?
(3)組織學(xué)生實驗,按課本課文實驗2參照圖13—11進行實驗。
說明:重物用3個鉤碼表示。用彈簧秤測出鉤碼重。用彈簧秤通過動滑輪來拉鉤碼,讀取彈簧秤的示數(shù)時,跨過動滑輪的兩條繩要豎直、平行。
學(xué)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dǎo)。
(4)總結(jié):由學(xué)生根據(jù)實驗測得的數(shù)值分析得出,使用動滑輪提升鉤碼,彈簧秤的示數(shù)約是鉤碼重的二分之一。教師指出:在提升鉤碼的過程中也把動滑輪提升起來,當鉤碼重遠大于動滑輪重時,動滑輪才可忽略不計,從而得出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結(jié)論。
板書:“2.動滑輪: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
說明此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
3.滑輪組
(1)提問:看課本圖13—15,小女孩為什么能吊起一頭牛犢?
教師指出:小女孩要拉住比她體重大得多的牛犢,使用了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的滑輪組。這樣既節(jié)省了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板書:“3.滑輪組:
①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2)提問:使用滑輪組的優(yōu)點是什么?
(3)學(xué)生實驗:按圖5所示(出示小黑板或掛圖)組裝由2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重物用4個鉤碼表示。先用彈簧秤直接掛鉤碼,稱出物重。再用彈簧秤通過滑輪組拉鉤碼勻速上升,并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即動力F的大小。研究用滑輪組提起重物所用拉力大?。磩恿Γ┡c物重之間的關(guān)系,并說明拉力的方向和重物移動方向。
滑輪(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