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30總理,你在哪里(教學案)。
古詩二首總理,你在哪里
一、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景致和所抒發(fā)的感情。
2、了解各篇寫作的背景,深切體會詩歌的意境。
3、在理解詩歌的基礎(chǔ)上,背誦這三首詩。
二、學習重點:
1、通過誦讀感悟詩歌。
2、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詩歌豐富深刻的意蘊。
三、學法指導:
1、采用多層次誦讀法閱讀詩歌。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按下列順序操作:一讀識字通詞,正確停頓斷句;二讀體味句子;三讀感受意境,曉悟作者心聲,與作者共鳴。
2、討論釋疑法多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nèi)涵。
3、比較閱讀法適當引入相關(guān)詩歌,作比較分析,開拓視野,深化理解。
四、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導入: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歌和一首現(xiàn)代詩,體會一下古代詩歌和現(xiàn)代詩歌的魅力。
(一)搜集作者及寫作背景的相關(guān)資料,整理歸納后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二)借助工具書,結(jié)合課下注釋,讀懂詩歌,完成下列“沖關(guān)”練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萬籟()鐘磬?。ǎ|南坼()乾坤()
戎馬()涕泗()篝火()禪房()
2、解釋加點的字詞。
但聞鐘磬音: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
吳楚東南坼:戎馬關(guān)山北:
憑軒涕流:
3、辨析字詞
謫() 戎()濤( )
滴(?。┙洌ā。╄T()
摘()戌(?。√希ā。?br> 4、填空。
①《題破山寺后禪院》作者是朝。
②《登岳陽樓》作者,字,號,唐代詩人。
5、反復誦讀詩歌《周總理,你在哪里》回答下列問題。
(1)本詩的結(jié)構(gòu)是———— ————
(2)課文抓住了哪幾個自然景象來寫總理的?為何要把總理放到這樣的背景之上來寫總理?
(3)深入體會這四種形象在本詩中的具體內(nèi)涵。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三)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反復朗讀,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1、一讀識字通詞,正確停頓斷句。
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在朗讀《周總理,你在哪里》時,要注意語氣詞“呵”的變讀法:句首讀“ā”,句中、句尾讀“yā”。
2、二讀體味句子。
(1)《題破山寺后禪院》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你讀后有怎樣的感受?
(2)“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句中以“昔聞”與“今上”對應,看似平常卻頗有深意在。要理解這一深意所在,必須明確“昔”指什么時候?為什么?請查閱有關(guān)資料,弄懂后回答此問題。
3、三讀感受意境,曉悟作者心聲,與作者共鳴。
(1)《題破山寺后禪院》中詩人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內(nèi)心旨趣?
(2)“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詩人是為“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而痛苦哭泣嗎?“憑軒”二字巧妙地照應了詩中哪一句?
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交流搜集的資料,選出最好的投影展示。
三、欣賞品味及課堂訓練。
(1)《題破山寺后排院》中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所稱誦的佳句,你認為它好在哪里?“山光悅馬性,潭影空人心”一句,“悅”“空”該如何理解?
(2)“吳楚東南拆,乾坤日夜浮。”這兩句寫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壯闊景象。這是詩人心中的畫面,僅憑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聯(lián)想到曹操詠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保ā队^滄?!罚┳匀?,詩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請查閱有關(guān)資料,聯(lián)系詩歌的寫作背景,談談他們各自是什么樣的心境。
杜甫的心情是:曹操的心情是:
(3)“我們找遍整個世界,/呵,總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個地方,/遼闊大地,/到處是你深深的足跡”中“足跡”“深深”兩個詞有何含義?
⑷請從《周總理,你在哪里》一詩中找出幾處有代表性的細節(jié)描寫,談談它們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一)閱讀下面宋詩,按要求回答:
村行
王禹稱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1)概述本詩所描寫景物的特點。
(2)作者通過本詩傳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頷聯(lián)是歷來傳誦的名句,請分析這兩句為人們贊嘆傳誦的原因。
(二)背誦幾首詩歌。
(三)完成同步導學中的“單元整合訓練”
(四)課外搜集借景抒情的古詩,并熟讀成誦。
精選閱讀
誦讀欣賞《周總理,你在哪里》教學設(shè)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誦讀欣賞《周總理,你在哪里》教學設(shè)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誦讀欣賞《周總理,你在哪里》教學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預習,解讀古詩大意。
2、反復誦讀,讀出意境、意蘊。
3、背誦古詩二首及《周總理,你在哪里》的佳段。
課前準備
1、查閱關(guān)于常建、杜甫、柯巖的文字資料。
2、查閱周恩來生平資料,收集周恩來故事一則。
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新課
詩歌的美感首先來自于音律(包括節(jié)奏和韻律)。音樂性是詩歌與生俱來的品性,當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與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協(xié)調(diào)一致,詩中輕松,歡快、沉滯、急促,昂揚,舒緩等節(jié)奏的韻律變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緒者的起伏波動的變化,表現(xiàn)的其實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節(jié)律。
讓我們用朗讀的方式來捕捉三首小詩的音律及其深蘊其中的情感變化。
二自讀小詩,把握韻律與節(jié)奏
1、自由朗讀古詩二首,劃分意義節(jié)奏,再反復朗誦。
參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2、教師范讀,學生打出韻腳。
《題破山寺后禪院》:林、深、心、音。
《登岳陽樓》,浮、流。
3、與同桌對讀兩詩,感受兩首詩歌的音韻美!
三、美讀兩詩,體悟意蘊與情感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兩詩。
朝陽照耀著高高的樹林。曲折的小路道向幽深之處,后禪院花掩映,又濃又深。忽見山巒滴翠,光彩悅目,翩飛的群島十分歡欣,清清的潭水倒映著山影,人的心靈也變得空明純潔,仿佛大自然的一切聲響都消失了,只聽到悠揚不盡的鐘馨之音。
2、質(zhì)疑:
①為什么“萬簌此俱寂,但余種馨音”?
參考:表面看來,“萬簌此俱寂”與“但余種馨音”似手是矛盾,其實不然。假如周圍一片喧囂,人們也就不會在意鐘馨的裊裊余音。詩人在這里是以靜寫動,以動襯靜。結(jié)合常建的生平經(jīng)歷,他高才而無位,后來隱居山林,寄情山水。本詩正是他向徑佛門清靜的心理的寫照。在此他性情如飛鳥,向往自由;心境如山水,萬事皆空,縈繞耳際的品有那靜寂之外的裊裊鐘馨音。這樣的寫法更好地展示了作者幽隱的追求,情、韻、味十足。
②“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怎么回事?
此兩句既是實寫,又是虛寫。從樓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國東南之地從中分為兩半;水天相連,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動。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無比壯闊而又生動。望著這樣壯麗的景色,再聯(lián)系自己的身也,自然只有“憑車干涕泗流”了。
3、美讀兩詩,說說兩詩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及表達的情感。
參考:《題破山寺后禪院》意境清幽,表達了作者隱居山林,寄情山水的內(nèi)心興趣?!兜窃狸枠恰芬饩抽煷螅磉_了作者思鄉(xiāng)心切,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
4、反復誦讀,背出兩詩。
5、小結(jié):兩首詩場以五言絕句的形式明快的節(jié)奏及清晰的音律來承我不同的情結(jié)變化。在詩中,音律不僅僅只是形式,它同時是“有情感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它是作者表情達意的最好載體。
四、自讀《周總理,你在哪里》把握音律,感受意蘊
1、小聲誦讀全詩,劃節(jié)奏,校韻腳。
2、集體朗讀全詩,讀出作者的情感思路。
3、老師范讀全詩,聽出詩歌音律與內(nèi)容的完美結(jié)合。
4、詩歌不僅是音律的再現(xiàn),更是語言的鉆石,情感的中軸。試抓住詩中的關(guān)鍵句、段,從語方與情感兩個角度,舉例鑒賞。
5、選擇其中的佳段,朗讀背誦。
五、比較《古詩二首》與《周總理,你在哪里》的異同
1、小組討論、比較
①從音律(形式)看:《古詩二首》都用五絕,節(jié)奏鮮明看律和諧?!吨芸偨?jīng),你在哪里》選用現(xiàn)代詩的形式,一唱三嘆,重章復沓,韻味無窮。
②從情感上看:《古詩二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手法含蓄。《周總經(jīng),你在哪里》則情感宣泄如洪水噴發(fā)不可阻擋,表情達意露而不夸飾。
③不同的情感需要有不同的音律(形式)來承載。就像鮮花需要花瓶,石子需要花盤一樣,各得其所!
2、再讀自己喜歡的小詩,在吟誦中收束全課。
六、課后學習
1、課后尋找唐詩七律一首,宋詞一首,反復吟詠,與三首小詩作音律與情感表達作比較。
2、背誦自選小詩詞。
《你的家在哪里》教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你的家在哪里》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你的家在哪里》教學活動設(shè)計
依據(jù)課標精神,積極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對學生這個最鮮活的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對現(xiàn)有教材的合理利用,是使新課程課堂教學精彩迭出的關(guān)鍵。
在上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之前,我就考慮著:怎樣上第一堂課,才能盡快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才能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不但讓第一堂課要上好,也為以后的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打好基礎(chǔ)?;谝陨峡紤],最后我設(shè)計了以下教學方案。
一、以“畫‘家──學?!穆肪€圖”來導入新課
同學們,歡迎大家進入江南中學學習,希望在初中三年的學習中,老師能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為了更多、更快地了解同學們,過幾天,老師想到同學們家里走走,同學們歡迎嗎?(學生肯定會說“歡迎!”)可老師不知道同學們“家住哪里”呀?。ü烙媽W生會面露難色或嚷嚷著“老師你什么時候要來我家,我來接你好啦!”)要不這樣,你們給老師畫一幅“江南中學──我家”的路線圖,老師看著你們畫的路線圖不就能順利找到你們家嗎?
二、以“學生路線圖中的不足之處”引出“地圖語言”的教學
學生畫的路線圖基本上達不到這兩個要求:正確的方向,合適的比例尺(實際上也沒法在課堂上隨手標出來)。還有可能是學生在讀自己的路線圖時,只會說“朝這里走、轉(zhuǎn)彎、再朝那里走”之類的話,我就可趁機引導學生懂得“掌握地圖語言的重要性”,并進行“修改自己路線圖”“修改明陽小區(qū)平面圖”和“地圖語言”的教學。
我又準備了《中國政區(qū)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常使用到哪些地圖?我們能在什么樣的地圖上找到寧波,在什么樣的地圖上找到江南中學所在地──衙前村?”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地圖語言”的學習。
三、小結(jié)“承上啟下”
我準備了這樣的課堂小結(jié):“讀地圖也好,畫地圖也好,都不要忘了地圖的‘語言’。具備三要素的地圖才能成為我們學習、生活的好幫手,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家在社區(qū)中的位置,才能知道家鄉(xiāng)在祖國的正確位置,以及祖國在世界中的正確位置。”“正確的讀圖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承上,引出“社區(qū)”這一名詞是為了啟下。
四、這樣的作業(yè)需要學生的能力與協(xié)作精神
這堂課的作業(yè)是這樣布置的:“同學們在自己的社區(qū)里生活了十多年,對周圍的環(huán)境應該是很熟悉了吧,試著去畫一幅‘社區(qū)平面圖’,或者以小組為單位畫一幅‘江南中學平面圖’。老師還知道現(xiàn)在有幾個村莊被拆遷了(生接道:“是呀,被拆遷了,村民們都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了”),我們要請從這幾個村搬遷出來的同學為我們做一個社會調(diào)查,圍繞‘拆遷戶的感想’這一主題展開。其他同學也有任務:問問自己的父母,你現(xiàn)在居住的社區(qū)可以為你們提供哪些服務?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交流大家的調(diào)查結(jié)果?!?/p>
1.教學目標確定后,尋找最佳途徑盡量縮短新學生與新教材、新課程之間的距離,如何用足、用好教材,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我備課時反復思考的問題。作為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他們對“明陽小區(qū)平面圖”會比較陌生,因此應另行搭建“學習地圖語言”這一知識點的橋梁,于是就想到了讓學生畫“家──學?!钡穆肪€圖。用意有三:其一,學生熟悉“家──學校”的路線,這樣一開始就能活躍課堂氣氛;其二,作為一種技能,會畫路線圖在學生今后的生活中會有“用武之地”;其三,與認識“明陽小區(qū)平面圖”一樣,通過畫路線圖,同樣能過渡到“地圖語言”的學習。學完了“地圖語言”后,又讓學生運用所學:如修改“明陽小區(qū)平面圖”,閱讀“中國政區(qū)圖”,以及“修改自己的路線圖”。另外,“畫社區(qū)平面圖或?qū)W校平面圖”的作業(yè),進一步訓練學生運用地圖語言的能力。最后布置的調(diào)查任務,既是本學科學法的訓練與指導,又為下節(jié)課自然地引導學生形成“對社區(qū)的認同感”做好準備。
2.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新老師與新學生通過畫路線圖,很快熟悉起來,以往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上的沉悶的氣氛不見了。通過畫畫、說說、想想、議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順利達到了教學目標,也營造了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為今后教學的有效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3.“為生而教”取代了“為教而教”。無論是在--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經(jīng)驗,還是在實際教學中注意運用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平易近人的教態(tài),“察生言、觀生色”的教學技巧,都無不為了落實一個理念──“以生為本”。如果缺乏對學生的鉆研,學生與教材就達不到有機融合,并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沒有牢牢記住并合理運用“以生為本”的理念,課堂氛圍的營造就無從談起。一節(jié)最基礎(chǔ)的以傳授“地圖語言”為主要目標的入門課,能上出“師生互動有效”的效果,正是新課程帶來的全新感受,也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
第二冊你的家在哪里
依據(jù)課標精神,積極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對學生這個最鮮活的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對現(xiàn)有教材的合理利用,是使新課程課堂教學精彩迭出的關(guān)鍵。
在上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之前,我就考慮著:怎樣上第一堂課,才能盡快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才能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不但讓第一堂課要上好,也為以后的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打好基礎(chǔ)?;谝陨峡紤],最后我設(shè)計了以下教學方案。
一、以“畫‘家──學校’的路線圖”來導入新課
同學們,歡迎大家進入江南中學學習,希望在初中三年的學習中,老師能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為了更多、更快地了解同學們,過幾天,老師想到同學們家里走走,同學們歡迎嗎?(學生肯定會說“歡迎!”)可老師不知道同學們“家住哪里”呀?。ü烙媽W生會面露難色或嚷嚷著“老師你什么時候要來我家,我來接你好啦!”)要不這樣,你們給老師畫一幅“江南中學──我家”的路線圖,老師看著你們畫的路線圖不就能順利找到你們家嗎?
二、以“學生路線圖中的不足之處”引出“地圖語言”的教學
學生畫的路線圖基本上達不到這兩個要求:正確的方向,合適的比例尺(實際上也沒法在課堂上隨手標出來)。還有可能是學生在讀自己的路線圖時,只會說“朝這里走、轉(zhuǎn)彎、再朝那里走”之類的話,我就可趁機引導學生懂得“掌握地圖語言的重要性”,并進行“修改自己路線圖”“修改明陽小區(qū)平面圖”和“地圖語言”的教學。
我又準備了《中國政區(qū)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常使用到哪些地圖?我們能在什么樣的地圖上找到寧波,在什么樣的地圖上找到江南中學所在地──衙前村?”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地圖語言”的學習。
三、小結(jié)“承上啟下”
我準備了這樣的課堂小結(jié):“讀地圖也好,畫地圖也好,都不要忘了地圖的‘語言’。具備三要素的地圖才能成為我們學習、生活的好幫手,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家在社區(qū)中的位置,才能知道家鄉(xiāng)在祖國的正確位置,以及祖國在世界中的正確位置。”“正確的讀圖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承上,引出“社區(qū)”這一名詞是為了啟下。
四、這樣的作業(yè)需要學生的能力與協(xié)作精神
這堂課的作業(yè)是這樣布置的:“同學們在自己的社區(qū)里生活了十多年,對周圍的環(huán)境應該是很熟悉了吧,試著去畫一幅‘社區(qū)平面圖’,或者以小組為單位畫一幅‘江南中學平面圖’。老師還知道現(xiàn)在有幾個村莊被拆遷了(生接道:“是呀,被拆遷了,村民們都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了”),我們要請從這幾個村搬遷出來的同學為我們做一個社會調(diào)查,圍繞‘拆遷戶的感想’這一主題展開。其他同學也有任務:問問自己的父母,你現(xiàn)在居住的社區(qū)可以為你們提供哪些服務?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交流大家的調(diào)查結(jié)果。”
1.教學目標確定后,尋找最佳途徑盡量縮短新學生與新教材、新課程之間的距離,如何用足、用好教材,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我備課時反復思考的問題。作為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他們對“明陽小區(qū)平面圖”會比較陌生,因此應另行搭建“學習地圖語言”這一知識點的橋梁,于是就想到了讓學生畫“家──學校”的路線圖。用意有三:其一,學生熟悉“家──學?!钡穆肪€,這樣一開始就能活躍課堂氣氛;其二,作為一種技能,會畫路線圖在學生今后的生活中會有“用武之地”;其三,與認識“明陽小區(qū)平面圖”一樣,通過畫路線圖,同樣能過渡到“地圖語言”的學習。學完了“地圖語言”后,又讓學生運用所學:如修改“明陽小區(qū)平面圖”,閱讀“中國政區(qū)圖”,以及“修改自己的路線圖”。另外,“畫社區(qū)平面圖或?qū)W校平面圖”的作業(yè),進一步訓練學生運用地圖語言的能力。最后布置的調(diào)查任務,既是本學科學法的訓練與指導,又為下節(jié)課自然地引導學生形成“對社區(qū)的認同感”做好準備。
2.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新老師與新學生通過畫路線圖,很快熟悉起來,以往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上的沉悶的氣氛不見了。通過畫畫、說說、想想、議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順利達到了教學目標,也營造了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為今后教學的有效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3.“為生而教”取代了“為教而教”。無論是在--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經(jīng)驗,還是在實際教學中注意運用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平易近人的教態(tài),“察生言、觀生色”的教學技巧,都無不為了落實一個理念──“以生為本”。如果缺乏對學生的鉆研,學生與教材就達不到有機融合,并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沒有牢牢記住并合理運用“以生為本”的理念,課堂氛圍的營造就無從談起。一節(jié)最基礎(chǔ)的以傳授“地圖語言”為主要目標的入門課,能上出“師生互動有效”的效果,正是新課程帶來的全新感受,也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