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志鴻優(yōu)化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30陶淵明的另一面:猛志常在,雖死無悔。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陶淵明的另一面:猛志常在,雖死無悔”,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陶淵明不屑于官場逢迎奉承,非常瀟灑地掛冠丟印而去,留下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是我們所熟悉的,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xiàn)自己悠然自得心境的田園詩也是我們經(jīng)常吟誦的。但許多人并不知道更沒有感受過詩人的另一側(cè)面由酷愛自由所衍生出來的反抗精神。下面我們就通過這位讓后世無數(shù)文人騷客頂禮膜拜的曠世詩人的一首名詩來豐富一下對他的認識。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十)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作者在這首詩里借謳歌神話傳說中的精衛(wèi)、刑天表達了自己頑強不屈的反抗精神。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簡練傳神地概括了精衛(wèi)填海這一婦孺皆知的神話故事。據(jù)《山海經(jīng)》上說,有一天,炎帝之小女女媧在東海游泳,不幸溺水而死,后化為鳥,稱之為精衛(wèi)。精衛(wèi)之形雖為一小鳥,卻有驚天動地之志向:它為報溺死之仇,竟然立志要用細口銜微木,來填平浩瀚而又深不可測的東海。精衛(wèi)口中所銜的細微之木,與浩瀚無際的東海形成強烈的反差,也正是在這反差中凸現(xiàn)出精衛(wèi)復仇雖然難于上青天,但其決心卻蓋過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概括的是刑天的神話故事。據(jù)《山海經(jīng)》中說,刑天在與天帝爭神的過程中,被天帝斷其首。刑天為報天帝斷首之仇,于是,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日夜揮舞干(盾也)戚(斧也),發(fā)誓要與天帝血戰(zhàn)到底。猛志固常在既是對精衛(wèi)、刑天復仇精神的高度概括,又是對精衛(wèi)、刑天這種體現(xiàn)先民勇敢堅韌品格之復仇行為的褒揚,同時也是詩人自身情懷的表露。陶淵明雖然是一個本性恬靜的人,但畢竟也懷有建功立業(yè)大濟蒼生的壯志,其中包括對劉裕篡晉之憤恨,與復仇雪恨之愿。在晉末政治最動蕩的時期,他自愿地投身于政治斗爭的游渦之中,作了幾番嘗試,收效甚微,才毅然歸隱。他雖然在政治斗爭中不算一個風云人物,但在政治風云中卻也不甘寂寞。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是猛志固常在的發(fā)揮。上句是說精衛(wèi)、刑天生前無所畏懼,下句是說它們死后無所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是惋惜精衛(wèi)、刑天雖存昔日之猛志,然復仇雪恨之時機未能等到,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悲壯情懷。
實際上,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并不一概地鄙視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看到了社會的腐朽,但沒有力量去改變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通過這首詩,我們知道陶淵明的性格雖然大體上很沖和平淡,但是也有剛毅果敢的一面。也就是說,他雖然安貧樂道、崇尚自然,但并不妨礙他激動時怒目金剛。這才是歷史上真實豐滿的陶淵明。所以,我們僅僅用親老家貧解釋他的出仕,顯然是不夠的;只是用生性恬淡解釋他的歸隱,也是有失偏頗的。
小編推薦
《一面》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通讀順課文,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殷勤、失業(yè)、窘相、厚實、苗頭、輕視、徒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jié)結(jié)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的意思。
2、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4、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
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引入
魯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懷著惟新興的無產(chǎn)者才有將來!的堅定信念,寫下了一系列戰(zhàn)斗的文章,痛斥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走狗對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的污蔑誹謗,并親自翻譯、介紹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作品。他曾說:從俄國文學那里,看見了被壓迫者善良的靈魂、辛酸和掙扎。在國民黨的黑暗統(tǒng)治下,魯迅先生的處境十分危險,但他卻說:危險令人緊張,緊張令人覺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認為希望是在于將來,因此特別關心進步青年的成長。今天,我們學習阿累的《一面》里所寫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樣的背景里。
2、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勾畫出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或句子。按時間順序復述課文內(nèi)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3)在售票員阿累眼中,與魯迅的一面之交,給魯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4)仔細品讀寫魯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魯迅的瘦的句子。為什么他如此的面黃肌瘦?
(4)課文收集展示。能結(jié)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基礎知識展示。
1、我會讀、寫生字新詞
殷勤、失業(yè)、窘相、厚實、苗頭、輕視、徒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jié)結(jié)巴巴、大病新愈
2、我會用牛毛細雨、結(jié)結(jié)巴巴、大病新愈各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朗讀課文。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我是個賣票員,一天下雨,我去上班,還早,就躲進了內(nèi)山書店。我發(fā)現(xiàn)了魯迅翻譯的《毀滅》,很想買,但是買了書,就沒有飯錢了。正在我猶豫時,魯迅先生推薦我買另一本《鐵流》,并讓我用一塊錢買兩本書,他翻譯的那本書算是送給我的。我非常感動。這件事一直鼓勵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種種艱辛。
(2)從文章的重點詞句體會情感。
生1: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fā)約摸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我體會到面孔的瘦、長而直豎的頭發(fā)、一字胡須,抖擻的精神,給作者的第一印象是很深刻的。
生2:我又仔細地看了他的臉瘦!我體會到作者擔憂魯迅的身體,敬佩他的頑強精神。
生3:他的手多瘦啊我體會到作者為魯迅憔悴的身體感到心痛。
生4:你要買這本書?他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祥交織著的撫摩似的。我體會到魯迅在作者眼里,既正直嚴肅,令人尊敬,又是充滿關愛、無比親切的。這種感情就如同一位父親對待自己的孩子。
生5:正是他,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zhàn)士!我們這位戰(zhàn)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我體會到作者被魯迅這種一心為民族大眾,革命不息的戰(zhàn)斗氣勢和忘我精神所折服。
生6: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來便走出書店的門。我體會到作者為魯迅身體擔憂、心痛。
(三)創(chuàng)作性展示。
1、同桌聲情并茂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展示自己仿寫的一段話。
3、交流《一面》所處的時代背景。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此環(huán)節(jié)有時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課文用一面做題目好不好,好在哪兒?
四、知識拓展延伸。
1、搜集魯迅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
2、練筆:從不同角度描寫一個人物的外貌,以體現(xiàn)他(她)的特點,突出人物性格。
《一面》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zhì)。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課前準備
魯迅的照片。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前面幾節(jié)課通過學習《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6007;爭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以至有這樣一個人,因為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關于魯迅先生的故事。(板書課題:一面)
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
全文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與魯迅見面的全過程。
先寫我與魯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寫內(nèi)山的熱情接待和我買書缺錢造成的窘?jīng)r。
重點寫我與魯迅的會面。
第二部分:寫一面之交對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響。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跳讀課文,勾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認真讀一讀,看能收獲到什么。
3、學生讀書,劃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仔細朗讀,體會。
指導學生朗讀三處外貌描寫。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2)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fā)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3)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里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fā);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左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jīng)熏黑了。
4、這三處外貌描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出示魯迅的照片,自己觀察,對照課文的描寫,對作者的描寫作出評論。
5、引導思考:文中這三次外貌描寫有什么作用?
6、在寫人物方面,你收獲到了什么?
7、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1)默讀討論:
我為什么能在歷盡艱苦的、受盡虐待的情況下,咬緊牙,昂起頭?
(2)真情朗讀。(范讀──個人讀──集體讀)
真情朗讀,升華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談談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認識。
探討:題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為作者與魯迅的一面之緣,你還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嗎?(還可以理解為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一個側(cè)面,即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字詞總匯
1.赫然(hrn)這里是很鮮明的意思。
2.平素(pngs)平時。
3.優(yōu)遇(yōuy)優(yōu)待。
4.躊躇(chuch)猶豫,拿不定主意。
5.摩娑(msuō)用手輕輕地摸了又摸。
6.頹唐(tutng)精神不振作。
7.抖擻(dǒusǒu)振作。
8.打眼(dǎyǎn)引人注目。
9.揩油(kǎiyu)比喻占公家或別人的便宜。
10.不能自已(bnngzyǐ)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11.書脊(shuji)書籍上被釘住的一邊。
12.恣情(zqng)放縱,無拘束。
13.殷勤(yīnqn)熱情而周到。
14.莽撞(mǎngzhuǎng)粗魯、冒失。
15.憎惡(zngw)厭惡,恨。
16.恭敬(gōngjng)謙虛,有禮貌。
17.嵌(qin)這里是別在上面的意思。
18.窘(jiǒng)為難。
19.踱(du)慢慢地走。
20.捻(niǎn)用手指搓轉(zhuǎn)(cuō)。
21.懊悔(ohuǐ)后悔。
22.陡然(dǒu)突然。
《一面》教學設計一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面》教學設計一”,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zhì)。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課前準備
魯迅的照片。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前面幾節(jié)課通過學習《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斗爭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以至有這樣一個人,因為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關于魯迅先生的故事。(板書課題:一面)
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
全文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與魯迅見面的全過程。
先寫我與魯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寫內(nèi)山的熱情接待和我買書缺錢造成的窘?jīng)r。
重點寫我與魯迅的會面。
第二部分:寫一面之交對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響。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跳讀課文,勾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認真讀一讀,看能收獲到什么。
3、學生讀書,劃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仔細朗讀,體會。
指導學生朗讀三處外貌描寫。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2)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fā)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3)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里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fā);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左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jīng)熏黑了。
4、這三處外貌描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出示魯迅的照片,自己觀察,對照課文的描寫,對作者的描寫作出評論。
5、引導思考:文中這三次外貌描寫有什么作用?
6、在寫人物方面,你收獲到了什么?
7、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1)默讀討論:
我為什么能在歷盡艱苦的、受盡虐待的情況下,咬緊牙,昂起頭?
(2)真情朗讀。(范讀──個人讀──集體讀)
真情朗讀,升華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談談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認識。
探討:題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為作者與魯迅的一面之緣,你還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嗎?(還可以理解為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一個側(cè)面,即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教學反思2
魯迅的文章以及與魯迅有關的文章一般難度都很大,教《一面》這篇課文時我有些擔心:學生能讀懂文字背后那份凝重的情感嗎?上完了《一面》,我釋然了,放心了。
課文是通過作者回憶自己與魯迅的一面之交,把魯迅對青年的愛護寫的得很細致,如“他的眼神就像慈父的撫摸一樣,讓我感到了溫暖和嚴肅……”及一面對作者帶來了無窮的力量等,足以可見魯迅在廣大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目標定位在體會魯迅先生高尚品質(zhì)的同時學習作者對人物的描寫方法。學習時,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透課文,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后,簡單交流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同時,我引領著學生找出文中魯迅的六次外貌描寫,然后主要抓住外貌描寫進行學習,層層推進,以讀代悟,讀悟結(jié)合,又適時地補充有關資料豐實人物形象。學生通過讀課文了解了魯迅的精神品質(zhì),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面》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殷勤、失業(yè)、窘相、厚實、苗頭、輕視、徒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jié)結(jié)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2、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有關作者阿累,《毀滅》《鐵流》及魯迅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了解一個人可以直接接觸他觀察他,但對于像魯迅這樣已經(jīng)逝去的偉人我們從何了解呢?對!通過他的朋友、親人、同事對他的評價中去了解。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學習和平時閱讀的文章中,在魯迅先生侄女周曄眼中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在著名作家蕭紅眼中是怎樣一個人?在偉大的劇作家巴金眼中魯迅又是怎樣一個人?
這些都是熟悉了解魯迅先生的人對他的看法和評價,那對于一個和魯迅僅有一面之緣的公交車售票員阿累眼中,魯迅先生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阿累眼中的魯迅。
二、自讀自悟
1、學生自由默讀思考:討論本文主要講了什么?勾畫出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或句子。按時間順序復述課文內(nèi)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2、師生交流《一面》所處的時代背景。
【評: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后,交流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p>
3、在售票員阿累眼中,與魯迅的一面之交,給魯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畫出描寫魯迅瘦的句子,寫下你的感受。
5、仔細品讀寫魯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魯迅的瘦: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臉──瘦!、他的手多瘦?。?/p>
為什么他如此的面黃肌瘦?
魯迅的精神抖擻:頭發(fā)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像濃墨寫的隸體一
6、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你從作者刻意的瘦描寫中體會到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魯迅剛毅堅強的性格的體現(xiàn))
6、是怎樣一個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反饋交流
7、同桌互讀描寫外貌的句子。
三、仔細品讀魯迅對青年的關懷
1、透過作者的文字,在這短短的一面中,魯迅先生給予作者怎樣的關懷呢?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這一面對我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談自己的感受。
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誠懇推薦別人的書,多么地謙遜;那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
這一面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時刻記住魯迅先生和勞苦大眾永遠在一起的!
師:這一面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作者牢牢地記住了這難忘的一面。
四、拓展寫作
抓住特征描寫外貌,并通過外貌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處,是通過贈書過程中對魯迅的肖像、語言和行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請同學們仿照本文的寫法,為本班同學或老師畫像。
五、課后作業(yè)
搜集魯迅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
【評:作者以讀帶寫,讀寫結(jié)合,通過讀課文了解了魯迅的精神品質(zhì),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面》教學設計三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一面》教學設計三》,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正確讀記“殷勤、失業(yè)、窘相、厚實、苗頭、面孔、輕視、陡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jié)結(jié)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情感與思想】體會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拓展與延伸】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搜集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如《給顏黎民的一封信》等。
【重、難點突破】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這“一面”又對“我”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是篇課文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我們有一面之緣的人真可謂是千千萬萬,可是能夠留給我們深刻印象的卻是微乎其微,甚至是沒有。然而,一位普通工人與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卻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至在四年后,魯迅先生逝世之際,他還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那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這“一面”又對“我”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板書:一面
二、初讀課文,思考:這“一面”對“我”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教學提示:先講這個問題是為了下面把全部精力用來學習課文重點部分上。估計學生基本都能夠找出相關的句子——“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但對于句子的理解應該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采用討論的方法加以解決,教師只是做適當?shù)狞c撥。
教學參考:
影響:“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通過這句話,將一次“小”的見面同魯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結(jié)合起來,畫龍點睛,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棒斞赶壬峭覀円黄鸬?!”
注:這里的“魯迅先生”其實是指他在遭受了舊社會的千萬種打擊之后仍然堅強地與舊社會做斗爭的精神,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魯迅本人。這一點可以從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中加以印證。所以,就勢對該自然段加以學習。
三、重點學習第一部分。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
教學提示:既然是“一面”,我們就要利用以前學過的寫人的方法對這“一面”進行學習。我們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引導學生討論——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來分析人物。
下面我們就用所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珍貴的“一面”吧!
教學提示與參考:
1、針對問題要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所找到的相關句子,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么謙遜;那“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而先生那“黃里帶白的臉”,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擔心”的身體,正反映了他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yè)。“一面”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時刻記住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眾永遠站在一起的!
2、重點分析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魯迅先生的外貌有什么特點,看看你能夠從中感悟到些什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結(jié)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加以理解)
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jié)發(fā)展上,每到一個轉(zhuǎn)折處,便出現(xiàn)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激活想象,感悟魯迅置健康于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yè)的崇高品質(zhì)和頑強意志。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句子的含義。如,“精神抖擻地直豎著”和“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寥寥幾筆,既是魯迅外貌的特征,又顯出了剛毅堅強的性格。
附課文重點句子理解:
①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父親”,我們最親近的人;“我”,一個處于社會最下層的公交車售票員,被人歧視。然而此刻魯迅先生卻對“我”這樣溫和,這樣親切,使“我”從心底感到溫暖,感到慈父般的親切,感到長者的慈愛。
②我結(jié)結(jié)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里亂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沒有蹦出來。
一個是崇拜魯迅的文學青年,一個是關心、熱愛文學青年的魯迅,心有靈犀,一見如故?!拔摇蹦欠N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敖Y(jié)結(jié)巴巴”,顯示出“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激動的神態(tài)和幸福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拔蚁蛩闹芡送?,表現(xiàn)出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lián)”成員、中共地下黨員,養(yǎng)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皼]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huán)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xiàn)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四、談談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提示:問題相對較簡單,可以由學生交流解決,但一定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也可以結(jié)合前兩篇課文加以理解。
教學參考: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nèi)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xiàn)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fā)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五、有感情地自讀課文,體會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感激與熱愛。
教學提示:采用個性朗讀的方式,讀出學生對魯迅先生的情感。
板書設計(文字版):
板書設計(圖片版):
《一面》一課一練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一面》一課一練”,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19、一面
溫故知新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注音地窖(jioyo)摩挲(suōsh?。╊j唐(tūtuī)熏黑(xūnxiōnɡ)虐待(ln)赫然(hch)抖擻(shsǒu)憎惡(zēnɡznɡ)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課文緊扣字,次寫到魯迅的外貌:的臉,的頭發(fā),的胡須,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的崇高品質(zhì)和的性格。含英咀華顏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來信,知道那些書已經(jīng)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說專愛看我的書,那也許是我常論時事的緣故。不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jié)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學青年,往往厭惡數(shù)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為這些都無足重輕,后來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來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們不要放開科學,一味鉆進文學里。譬如說罷,古人看見月缺花殘,黯然淚下,是可恕的,他那時自然科學還不發(fā)達,當然不明白這是自然現(xiàn)象。但如果現(xiàn)在的人還要下淚,那他就是胡涂蟲。不過我向來沒有留心兒童讀物,所以現(xiàn)在說不出哪些書合適,開明書店出版的通俗科學書里,也許有幾種,讓調(diào)查一下再說罷。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記,借此就知道各處的人情風俗和物產(chǎn)。我不知道你們看不看電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獲美得寶之類,是看關于非洲和南北極之類的片子,因為我想自己將來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極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點見識了。
魯迅
四月十五夜
1、這是寫給的信中的幾段文字,主要講了,從中可以看出魯迅。
2、魯迅就讀書問題提出了哪三點建議?①②③
3、讀句子,回答問題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這個句子以來打比方,說明只有,才能。許多花比喻,蜜比喻。
誰縫制了第一面國旗?
誰縫制了第一面國旗?第一面國旗是女工趙文瑞親手縫制的。老人清楚地記得,她縫制的那面國旗長460厘米,寬338厘米。
那是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剛剛在北京美術供應社工作的趙文瑞被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會務組請去,參加懷仁堂的布置工作。她分工負責制作窗簾和臺布。那些天,她吃住在縫紉機房,沒日沒夜地踩機器。
政協(xié)會議開幕后的第7天,會務組的一位同志把一份五星紅旗圖案和制作要求交給趙文瑞,并對她說:這是剛剛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式樣,制作第一面五星紅旗的任務就交給你吧。趙文瑞雙手捧過新的國旗圖案,欣喜的熱淚禁不住涌出了眼眶。
做旗面用的紅綢緞和做五星用的黃綢緞,是北京著名八大祥之首瑞蚨祥綢緞莊的最好料子,趙文瑞按照尺寸認真剪裁,細密縫合。由于當時還沒有先進的印染技術,而旗的兩面都要有五角星,她先用黃緞子剪上兩顆大五星,八顆小五星,然后精確地貼在紅綢旗面的正反兩面,一針一線地縫制起來。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縫制,五星紅旗制作出來了,趙文瑞高興地拉著在場的人們扭起了秧歌。
《一面》導學案13(含答案)
2.一面
學習目標
1.掌握并準確運用生字、新詞;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
2.學習本文選材典型、小中見大的寫作方法。
3.感受魯迅先生與勞苦大眾呼吸相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貴品質(zhì)。
●重點:學習本文選材典型、小中見大的寫作方法;學習夾敘夾議的表現(xiàn)手法。
預習導學
1.作者簡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1909年1月生,江蘇漣水縣人。畢業(yè)于上海藝術大學。1932年8月考進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6年為紀念魯迅逝世,阿累于10月寫了回憶性的文章《一面》,最初發(fā)表于黎烈文主編的《中流》半月周刊。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地窖(jiào)摩挲(suō)憎惡(zēng)??
頹唐(tuí)??嵌(qiàn)???殷勤(yīn)
kāi(揩)油??hè(赫)然???抖sǒu(擻)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
言語、行動輕率魯莽。
(2)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
精神萎靡的樣子。
(3)我們不愿恣情地悲痛。
放縱感情。
4.整體感知。
本文記敘的是一位電車工人回憶了四年前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緣,但這“一面”,卻表現(xiàn)出了作為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和戰(zhàn)斗精神;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fā)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
5.閱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合作探究
問題一:本文題為“一面”,那么,作者記敘的是自己和誰見的一面?為什么以“一面”為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記敘的是自己和魯迅見的一面。
一方面設置懸念,引起讀者思索,吸引讀者;另一方面突出主題,雖然時間短暫,卻能留下異常深刻的印象,無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見魯迅精神感人之深。
文章回憶了四年前作者去內(nèi)山書店避雨,和魯迅先生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使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外貌、言行銘記于心,對作者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問題二: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么?是按什么順序?qū)懙?如果按記敘的一般過程歸納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那分別是什么?
記敘的線索是“我”買書的過程。
記敘順序是時間順序: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還要等半個鐘頭的樣子→這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隔了四年→1936年10月。
事情的起因:因接班還要等半個鐘頭,所以到內(nèi)山書店躲雨、歇歇。
事情的經(jīng)過:翻看書籍,內(nèi)山老板殷勤接待,買書缺錢,與魯迅先生會面、交談并接受贈書。
事情的結(jié)果:從“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響。
問題三:本文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通過買書過程中對魯迅的肖像、語言和行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魯迅的崇高形象和“俯首甘為孺子?!钡膫ゴ缶瘛F渲袑︳斞溉涡は衩鑼?外貌描寫),給讀者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找出文中對魯迅肖像描寫的三段,比較其異同,并歸納魯迅的總體形象特征。
這三處肖像描寫分別在第3、19、32段。
第1處寫遠景,寫“我”剛進書店所見:外形“瘦瘦的”,年齡“五十上下”,“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里咬著一枝煙嘴”。
因為在暗處看,距離又遠,只是粗線條地勾勒出人物的體態(tài)(瘦)、年齡、衣著、動作;句中的“模糊”“火光”“煙霧”則是對遠而暗的暗示。
第2處寫近景,寫老人走出來時:臉“黃里帶白”,“瘦的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頭發(fā)“約莫一寸長”,“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
因為魯迅從店后面走出來,距作者較近,觀察較細,故形象清晰;但作者還沒有認出是魯迅,故只以平視的視角,側(cè)重于寫頭部特征。
第3處寫近景,是魯迅賤賣贈書后所見,基本重復了第2次所見:臉色“黃里帶白”,“瘦的教人擔心”,頭發(fā)“寸把長”,“直豎”,胡須“隸體‘一’字似的”。但這次還寫了衣服“牙黃羽紗的長衫”,左手“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jīng)熏黑了”。
這是因為“我”感到驚異,遂對著魯迅上下打量了一番,特別注意到了他的衣衫和左手。這次描寫刻畫更為細致,外貌更為清晰,形象更加完整。
總體特征:黃里帶白的臉色,根根直豎的頭發(fā),濃黑“一”字的胡須,雖然很瘦,但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
問題四:本文在描寫魯迅的言行時,往往把自己的感受結(jié)合起來寫。那么,“我”與魯迅見面的過程中,“我”的內(nèi)心感受有著怎樣的變化過程?對于刻畫魯迅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開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個人的輪廓;當老人從里面走出來時,“我”感到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親般的愛;當他為“我”薦書并贈書時,“我”感到驚異、感激;當“我”認出老人是魯迅以后,愛戴、敬仰、狂喜之情噴涌而出,連用了五個稱呼,從共同的目標、平易的態(tài)度、慈愛的關懷、引導和幫助以及卓越的斗爭,高度贊揚“我(們)”與魯迅先生之間平凡而高尚的關系。
作者寫自己的感受,情真意切,如訴如泣,既產(chǎn)生了感人至深的藝術力量,又從側(cè)面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生動、躍然紙上。
我心中的一面旗幟 學生作文范文
惠水縣城關三小五(1)班楊昌梅
在我的心靈深處,永遠都高高地飄揚著這樣一面鮮紅的旗幟,催我不斷奮進。他的愛國熱忱、他的高尚情操,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動著我們少年兒童,感染著我,他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邱少云叔叔。
展望今天的幸福生活,回首那暗淡無光的昨天,他的尸骨或許已化作塵土和祖國融為一體,他是祖國堅貞不屈的寫照,他的事跡是后人學習的典范。他壯烈犧牲的那一天,烈日當空,敵軍侵占了391高地,我軍決定奪回陣地,與敵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我軍隱蔽在低處,而敵軍居高臨下,很容易發(fā)現(xiàn)我們潛伏的軍隊。敵軍憑著地利,占了上風,如果稍有風吹草動,我軍就會暴露目標,這樣一來,作戰(zhàn)計劃就會全部落空。邱少云全副武裝,小心翼翼地藏了起來,就算在他身旁,也很難發(fā)現(xiàn)。我軍的炮火接連不斷地轟擊敵方,本想在黃昏時分,潛伏的軍隊殺出去,給敵軍來個兩面夾擊。敵人顯得很膽怯,面對我軍的進攻,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覺察了他們的前沿陣地不安全了,又不敢冒火前進,于是就拿出了他們的看家法寶放燃燒彈。我軍旁邊的枯草被燒著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開了,猛然看去,邱少云的身上著火了,他的衣服被燒著了,如果他這時采取行動,跳起來,或在地上打幾個滾,火就可以熄滅,可這樣一來,軍隊就會暴露,全軍就有覆沒的危險;并且,在接受任務時,部隊就做出了嚴格的紀律規(guī)定: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不許暴露目標。邱少云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在生死抉擇面前,他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愿讓軍隊暴露目標!于是他一動不動地趴在火堆里,大火在他身上燃燒了整整半個鐘頭才漸漸熄滅,這位年輕的偉大戰(zhàn)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有挪動一步。戰(zhàn)士們慷慨激昂,速戰(zhàn)速決,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邱少云的戰(zhàn)友李元興回憶說﹕燃燒彈打在邱少云前方兩米左右﹐燃燒液濺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燒過來的﹐從頭燒到腳﹐當時我伏在他身后五米左右﹐親眼見到大火一點一點把邱少云活活燒死。
李元興和其它戰(zhàn)友還證明﹐邱少云右面3米處有一條小水溝﹐如果邱少云愿意﹐只需側(cè)向滾即可活命。
邱少云在困難面前處變不驚,他那為了集體利益而不顧個人得失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就像一面火紅的旗幟,在獵獵風中飛揚著。激蕩著我的內(nèi)心,牽引著我前行的腳步。使我更加堅定了信念:時刻要求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
一面五星紅旗 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攤、奈、凝、豎、拇”。會寫“窄、脖”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假日、背包”等18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nèi)容,了解面包店老板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
4.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并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
2.讀懂課文,了解面包店老板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教學難點
讀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并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國旗的資料。(師生)
了解世界各國的國旗以及相關規(guī)定。(師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出示五星紅旗。這是什么?板書課題:一面五星紅旗
2.提問:國旗有什么含義?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五星紅旗?
閱讀課后“資料袋”
過渡:課文里的這面五星紅旗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我們一起來閱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4.出示詞語,認讀。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情況理解部分詞語。
5.與身邊的學習伙伴分段讀課文,進一步熟悉,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1.“在國外讀書的第一個假日,我決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旅途中發(fā)生了什么事?回答后朗讀二、三自然段。理解“處境”
2.來到小鎮(zhèn)的面包店里,“我”希望得到老板的幫助,他是什么態(tài)度呢?默讀4—12自然段,用~~~勾畫出描寫面包店老板態(tài)度變化的句子,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交流: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
3.討論:老板的態(tài)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提示:從“一臉的無奈”到“眼里閃出亮光”,最后“豎起大拇指”,老板前后態(tài)度來了個180度大轉(zhuǎn)彎,這變化僅僅是因為這面五星紅旗嗎?他為什么會“豎起大拇指”?
朗讀11、12自然段。
4.引導小結(jié):你想對那個老板說點什么?
四、積累優(yōu)美詞句
課文中有不少感人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摘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詞,認讀。
2.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小聲讀課文,說說面包店老板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
過渡:老板前后態(tài)度有這樣大的轉(zhuǎn)變,與“一面五星紅旗”有直接關系,所以以此為題。
二、指導朗讀,深化認識
1.默讀課文,用()把有“五星紅旗”或“國旗”的句子勾畫出來。
2.交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相機指導朗讀。
“收拾好背包……出發(fā)了?!?/p>
“為了防止丟失……系在脖子上?!?/p>
*“突然……閃出亮光……‘那是什么?’”
*“我猶豫了一下……展開。”“我”為什么猶豫?
“這面做工精致……鮮艷?!?/p>
“老板……面包?!?/p>
*“我愣了一下……凝視……五星紅旗?!边@時“我”可能會想什么?
“我搖搖頭……趔趔趄趄向外走去?!?/p>
“這時……五星紅旗。”
3.交流讀后的感受。
4.引導小結(jié):從這些語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五星紅旗,讓“我”贏得了別人的尊敬、信任,更贏得了友誼。
三、拓展知識
1.你還認識哪些國家的國旗?
2.展示圖片,拓展認識。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確定音序,組詞。
2.指導書寫。重點提醒“漆、鼻、換、摔”的筆畫。
3.抄寫生詞。
用一面鏡子照亮你的思路
設計意圖
“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边@里的“意”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主題”。沒有一個明確的“意”,猶如兵之無帥,人之無神,只剩下一盤散沙,一具軀殼,也就沒有了戰(zhàn)斗力,沒有了生命力。對高三學生而言,忽然面對揭封解密的作文材料或題目,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并確立最為恰當?shù)摹耙狻保亲魑目荚嚦晒Φ那疤?。這就需要在立意方面給出方法,拓寬思路,反復演練。本次訓練的直接目的就是:借助一面鏡子,打通學生思維的“奇經(jīng)八脈”,使之心窗大開,“意”涌而來。
教學步驟
一、引文導入,體會“意”的重要
朗讀《鏡子》前兩段:
有一天半夜,我從夢中醒來,迷迷糊糊地出了門。在樓道的拐角,我碰到了一個人:陰郁的面孔,蓬亂的頭發(fā),帶著一絲驚疑不定的神色。于是我站住了。就在同時,那人也停止了腳步。我向左走了一步,想讓開那人,沒想到那人也向左走去。我向右,那人也向右……我們就這樣互相讓著,結(jié)果誰也沒有讓開誰——這情景我在行路時常常遇到,但從來沒有像今天晚上這樣無止無休。我想坐下來,可同時我看出那人也露出同樣的企圖。于是,我轉(zhuǎn)身而去……
第二天,當我在一片陽光里醒來的時候,忽然想起了昨夜的事,我跳起來,并且沖向樓道:在樓道的拐角,靜靜地立著一面鏡子。
提問:如果滿分60分的話,你給這篇文章打多少分?為什么?
讀完最后兩段:
我恍然大悟,原來昨夜攔住我去路的,是我自己。
失敗者通常都因為自己而失敗。
請同學再給上文打分,并說出理由。順勢導出:“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的價值。主題深刻是高考作文獲取高分的重要條件之一。那么,怎樣才能找到最為恰當?shù)摹耙狻蹦兀?/p>
二、激活思維,體會方法
1.方法點撥。
立意的方法很多,這里主要介紹比較篩選法。
比較篩選法主要用到兩種思維方式:發(fā)散與收斂。所謂發(fā)散性思維,就是對所給材料或題目進行研究,看它都有哪些方面的含義,可以用來表達哪些觀點。所謂收斂性思維,就是對散射出去的思維進行收束,從諸多的含義或觀點中選取一個,作為我們要表現(xiàn)的主題。
2.以“鏡子”為話題,進行立意訓練。
第一步,先作界定。鏡子分為兩大類:透射性的和反射性的。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屬于前者;梳妝鏡、哈哈鏡、后視鏡等屬于后者。
第二步,思維發(fā)散。
示例①:《紅樓夢》中賈寶玉曾作了一則謎語:“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憂亦憂,象喜亦喜?!比绻焉畋茸饕幻骁R子,你對著它笑,它就對著你笑;你對著它哭,它就對著你哭。
立意:要以樂觀的態(tài)度,嚴肅認真地對待生活。
示例②:佛家有一則偈子,“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教染塵埃。”我們天天洗臉照鏡,防止臉上有污點;我們更要時時省察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即是此意。
立意:我們要時時省察自己,除去心靈上的污點和身上的缺點。
示例③:其一,我很自卑或自滿,偶然聽到別人對我的評價……其二,我有一身毛病但不自知,從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立意: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示例④:哈哈鏡會使人變形。我們聽到的如果是一些阿諛奉承的話或刻意貶損的話,不能輕信。
立意: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能盲目相信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示例⑤:駕駛員離不開后視鏡,我們也需要回頭看。
立意: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示例⑥:借助望遠鏡,我們可以看得更遠。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我們的頭腦,掌握先進的思想方法,就可以高瞻遠矚,預見未來。
立意:風物長宜放眼量。
示例⑦:借助顯微鏡,可以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看到別人容易忽視的因素。
立意:要見微知著,防微杜漸。
示例⑧:鏡中花水中月,比喻一些虛幻而誘人的東西。《紅樓夢》中的賈瑞有一面“風月寶鑒”,正面照是骷髏,反面照有美人在引誘。賈瑞禁不住誘惑,精血枯竭而亡。如果禁不住花花世界的百般誘惑,去追求那些單純的感官刺激或虛無縹緲的東西,等待你的只能是墮落或失望。
立意:要有求真務實的勇氣和恒心。
示例⑨:編述一個跟鏡子有關的故事,立意隨內(nèi)容而定。如:
小明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面魔鏡,可以照出地下的寶藏或每個人的未來,于是……
張婆婆家里扔著一面銹跡斑斑的銅鏡。路過的王教授說,這是一件上古的文物,價值連城。消息傳出后……
示例⑩:寫一篇說明文,介紹鏡子的種類、作用或發(fā)展歷史。
立意:介紹有關鏡子的知識。
第三步,思維收斂。對上述的種種立意進行比較篩選,確定其中的一個。
篩選的依據(jù):
①切題。這一條至關重要。在考場作文中,立意一定要準確反映材料或題目的內(nèi)涵,偏離題意,打“擦邊球”,是最大的忌諱。跑題之作,無論立意多么深刻新穎,也是白搭。
②揚長。由于生活空間和閱讀經(jīng)驗不同,人們各有自己的知識優(yōu)勢和視野盲區(qū)。立意要揚長避短,立足于自己最熟悉的知識領域。這樣寫作起來,自然會左右逢源,“長袖善舞”。
③深刻。所謂深刻,就是不僅要描繪一種生活現(xiàn)象,而且要揭示出這種生活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意義,這種意義帶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夠給人以生命的啟迪。在上述“意林”當中,以“深刻”勝出者,當為首選。
④新穎。新穎就是在扣題和深刻的基礎上對立意更進一步的要求。我們要通過比較,選取那些見解獨到,富于創(chuàng)新的主題,避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三、顯示例文,師生點評
鏡子
有兩件事,我認為可以作為我們生活中的鏡子。其中一件是老外干的,另一件也是老外干的。我把它們分述如下。
第一件事: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一大樓的業(yè)主寄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設計的,設計年限為80年,現(xiàn)已超期服役,敬請業(yè)主注意。
真是聞所未聞!80年前蓋的樓房,不要說設計者,連當年施工的人,也不會有一個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還有人為它的安危操心!操這份心的,竟然是它最初的設計者,一個異國的建筑設計事務所!是怎樣的一種因素(體制?崗位責任制?金錢的誘惑?鐵的紀律?敬業(yè)精神?個人品德?還是一種文化傳統(tǒng)、一種日常的共同遵守的生活準則?)使一個人、一群人、一個在時空中更新?lián)Q代了數(shù)茬人的機構(gòu),歷經(jīng)近一個世紀的變遷,仍然守著一份責任、一個承諾。面對咱自己的豆腐渣工程,我一時竟不知該說些什么。
第二件事:在東北,濱洲鐵路穿越小興安嶺那條最長的隧道的山頂,有一座方方的石碑,那里長眠著一位異國的工程師。這位工程師曾負責過這條隧道的設計。當工程進度由于意外沒有按照預定的時間打通時,這位工程師開槍自殺了!她以自殺來抵補自己的失職和恥辱。
這種自責方式對我們來說也許太陌生了。我們太習慣于在失敗面前尋找“客觀原因”了,我們也太習慣于在失誤面前為自己開脫了。一個肩上負有責任的人,出了天大的責任事故,別說引咎自殺,辭職謝罪的也少有。一位異國女工程師噴灑著鮮血的自責行為,讓我異常分明地看到了我們靈魂中的暗點。
以上兩個故事,將是我后半生永不丟棄的鏡子,既照我的言行,也照我的內(nèi)心,我愿意把這兩面鏡子送給所有有自省精神的人。
學生議論,教師強調(diào):
本文開首即講故事,以故事中的人和事,作為衡量國人的參照物,是為“豎鏡”;然后通過議論,把國人的“豆腐渣工程”和出了事故百般推脫責任的行為與之對照,顯出我們靈魂中的“暗點”,是為“照鏡”;結(jié)尾點明寫作意圖:以此自省,警示國人,正與“示例②”相吻合,是為“點鏡”(亦為“點睛”)。全文以鏡為線,扣鏡行文,緊湊而集中。
四、布置作業(yè),促進遷移
1.以“水”為話題,發(fā)散思維,看看可以表達哪些主題,并逐條列出。
2.在“鏡子”和“水”兩個話題中任選一個,自行立意,自定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