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4-03充要條件。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充要條件”,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課題:充要條件
一、課標要求:
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的意義,會判斷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
二、知識與方法回顧:
1、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的概念:
2、從邏輯推理關系上看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與充要條件:
3、從集合與集合之間關系上看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wWw.692P.com 考試祝福網】
4、特殊值法:判斷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時,往往用特殊值法來否定結論
5、化歸思想:
“”表示p等價于q,等價命題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當我們要證明p成立時,就可以轉化為證明q成立;
這里要注意“原命題逆否命題”、“逆命題否命題”只是等價形式之一,對于條件或結論是不等式關系(否定式)的命題一般應用化歸思想.
6、數(shù)形結合思想:
利用韋恩圖(即集合的包含關系)來判斷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
三、基礎訓練:
1、設命題“若p則q”為假,而“若q則p”為真,則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設集合M,N為是全集U的兩個子集,則是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3、若是實數(shù),則“”是“”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四、例題講解
例1已知實系數(shù)一元二次方程,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1)是這個方程有實根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2)是這個方程有實根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3)是這個方程有實根的充要條件
(4)是這個方程有實根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A.(1)(3)B.(3)(4)C.(1)(3)(4)D.(2)(3)(4)
例2(1)已知h0,a,b∈R,設命題甲:“”,命題乙:“且”,問甲是乙的()
(2)已知p:兩條直線的斜率互為負倒數(shù),q: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則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變式:a=0是直線與平行的條件;
例3如果命題p、q都是命題r的必要條件,命題s是命題r的充分條件,命題q是命題s
的充分條件,那么命題p是命題q的條件;命題s是命題q的條件;命題r是命題q的條件.
例4設命題p:|4x-3|≤1,命題q:x2-(2a+1)x+a(a+1)≤0,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例5設是方程的兩個實根,試分析是兩實根均大于1的什么條件?并給予證明.
五、課堂練習
1、設命題p:“”,命題q:“”,則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給出以下四個命題:①“若p則q”;②“若﹁r則﹁q”;③“若r則﹁s”;
④“若﹁s則q”;若它們都是真命題,則﹁p是s的條件;
3、是否存在實數(shù)p,使“”是“”的充分條件?若存在,求出p的取值范圍;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六、課堂小結:
七、教學后記:
高三班學號姓名日期:月日
1、AB是A∪B=B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是“”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3、2x2-5x-3<0的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是()
A.-<x<3B.-<x<0C.-3<x<D.-1<x<6
4、“a>2且b>2”是“a+b>4且ab>4”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5、設a1、b1、c1、a2、b2、c2均為非零實數(shù),不等式a1x2+b1x+c1>0和a2x2+b2x+c2>0的解集分別為集合M和N,那么“”是“M=N”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
6、若命題A:,命題B:,則命題A是B的條件;
7、設條件p:|x|=x,條件q:x2≥-x,則p是q的條件;
8、方程mx2+2x+1=0至少有一個負根的充要條件是;
9、關于x的方程x2+mx+n=0有兩個小于1的正根的一個充要條件是;
10、已知,求證:的充要條件是;
11、已知p:-2≤x≤10,q:1-m≤x≤1+m,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求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
12、已知關于x的方程(1-a)x2+(a+2)x-4=0,a∈R,求:
(1)方程有兩個正根的充要條件;
(2)方程至少有一正根的充要條件.
精選閱讀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
(2)能正確判斷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
(3)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4)在充要條件的教學中,培養(yǎng)等價轉化思想.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首先給出推斷符號“”,并引出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講述了充要條件的初步知識.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與難點是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
(1)充分但不必要條件、必要但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是重要的數(shù)學概念,主要用來區(qū)分命題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因果關系.
(2)在判斷條件和結論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應該:
①首先分清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
②然后嘗試用條件推結論,再嘗試用結論推條件.推理方法可以是直接證法、間接證法(即反證法),也可以舉反例說明其不成立;
③最后再指出條件是結論的什么條件.
(3)在討論條件和條件的關系時,要注意:
①若,但,則是的充分但不必要條件;
②若,但,則是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
③若,且,則是的充要條件;
④若,且,則是的充要條件;
⑤若,且,則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4)若條件以集合的形式出現(xiàn),結論以集合的形式出現(xiàn),則借助集合知識,有助于充要條件的理解和判斷.
①若,則是的充分條件;
顯然,要使元素,只需就夠了.類似地還有:
②若,則是的必要條件;
③若,則是的充要條件;
④若,且,則是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條件.
(5)要證明命題的條件是充要條件,就既要證明原命題成立,又要證明它的逆命題成立.證明原命題即證明條件的充分性,證明逆命題即證明條件的必要性.由于原命題逆否命題,逆命題否命題,當我們證明某一命題有困難時,可以證明該命題的逆否命題成立,從而得出原命題成立.
(二)教法建議
1.學習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知識,要注意與前面有關邏輯初步知識內容相聯(lián)系.充要條件中的,與四種命題中的,要求是一樣的.它們可以是簡單命題,也可以是不能判斷真假的語句,也可以是含有邏輯聯(lián)結詞或“若則”形式的復合命題.
2.由于這節(jié)課概念性、理論性較強,一般的教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教學中始終要注意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自我思考、相互交流中去結概念“下定義”,去體會概念的本質屬性.
3.由于“充要條件”與命題的真假、命題的條件與結論的相互關系緊密相關,為此,教學時可以從判斷命題的真假入手,來分析命題的條件對于結論來說,是否充分,從而引入“充分條件”的概念,進而引入“必要條件”的概念.
4.教材中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定義沒有作過多的解釋說明,為了讓學生能理解定義的合理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一些熟悉的命題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來認識“充分條件”的概念,從互為逆否命題的等價性來引出“必要條件”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充要條件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
(2)能正確判斷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
(3)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4)在充要條件的教學中,培養(yǎng)等價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
教學用具:幻燈機或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設計
1.復習引入
練習:判斷下列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用幻燈投影):
(1)若,則;
(2)若,則;
(3)全等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4)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是菱形;
(5)若,則;
(6)若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數(shù)解,則.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1)、(3)、(6)是真命題,(2)、(4)、(5)是假命題.
置疑:對于命題“若,則”,有時是真命題,有時是假命題.如何判斷其真假的?
答:看能不能推出,如果能推出,則原命題是真命題,否則就是假命題.
對于命題“若,則”,如果由經過推理能推出,也就是說,如果成立,那么一定成立.換句話說,只要有條件就能充分地保證結論的成立,這時我們稱條件是成立的充分條件,記作.
2.講授新課
(板書充分條件的定義.)
一般地,如果已知,那么我們就說是成立的充分條件.
提問:請用充分條件來敘述上述(1)、(3)、(6)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
(學生口答)
(1)“,”是“”成立的充分條件;
(2)“三角形全等”是“三角形面積相等”成立的充分條件;
(3)“方程的有兩個不等的實數(shù)解”是“”成立的充分條件.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成立,那么其逆否命題也成立,即如果沒有,也就沒有,亦即是成立的必須要有的條件,也就是必要條件.
(板書必要條件的定義.)
提出問題:用“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來敘述上述6個命題.
(學生口答).
(1)因為,所以是的充分條件,是的必要條件;
(2)因為,所以是的必要條件,是的充分條件;
(3)因為“兩三角形全等”“兩三角形面積相等”,所以“兩三角形全等”是“兩三角形面積相等”的充分條件,“兩三角形面積相等”是“兩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條件;
(4)因為“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四邊形是菱形”,所以“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是“四邊形是菱形”的必要條件,“四邊形是菱形”是“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充分條件;
(5)因為,所以是的必要條件,是的充分條件;
(6)因為“方程的有兩個不等的實根”“”,而且“方程的有兩個不等的實根”“”,所以“方程的有兩個不等的實根”是“”充分條件,而且是必要條件.
總結:如果是的充分條件,又是的必要條件,則稱是的充分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記作.
(板書充要條件的定義.)
3.鞏固新課
例1(用投影儀投影.)
B
A是B的什么條件
B是的什么條件
是有理數(shù)
是實數(shù)
、是奇數(shù)
是偶數(shù)
是4的倍數(shù)
是6的倍數(shù)
(學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作出下面回答.)
①因為有理數(shù)一定是實數(shù),但實數(shù)不一定是有理數(shù),所以是的充分非必要條件,是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②一定能推出,而不一定推出,所以是的充分非必要條件,是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③、是奇數(shù),那么一定是偶數(shù);是偶數(shù),、不一定都是奇數(shù)(可能都為偶數(shù)),所以是的充分非必要條件,是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④表示或,所以是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⑤由交集的定義可知且是成立的充要條件;
⑥由知且,所以是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條件;
⑦由知或,所以是,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⑧易知“是4的倍數(shù)”是“是6的倍數(shù)”成立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條件;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交流、思辯,在爭論中得到了正確答案,并加深了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認識.)
例2已知是的充要條件,是的必要條件同時又是的充分條件,試與的關系.(投影)
解:由已知得
,
所以是的充分條件,或是的必要條件.
4.小結回授
今天我們學習了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并學會了判斷條件A是B的什么條件,這為我們今后解決數(shù)學問題打下了等價轉化的基礎.
課內練習:課本(人教版,試驗修訂本,第一冊(上))第35頁練習l、2;第36頁練習l、2.
(通過練習,檢查學生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評.)
5.課外作業(yè):教材第36頁習題1.81、2、3.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教學反思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教案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教學反思”,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教學反思
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重解題、輕概念,造成數(shù)學概念與解題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有些教師僅僅把數(shù)學概念看作一個形式而已,認為概念教學只要對概念作簡單介紹就好,根本可以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數(shù)學教學的目的只要還是讓學生記憶公式,然后模仿例題進行解題。事實上,像函數(shù)、充分條件等好多數(shù)學概念,概念本身及其形成過程的本質就是一種數(shù)學觀念、一種數(shù)學方法。下面我就針對跟崗期間所上的一節(jié)匯報課——《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談談我的一些教學體會。
一、在體驗數(shù)學概念形成的過程中認識概念
在引導學生形成數(shù)學概念、提煉概念中要注意貫徹“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注重“體驗過程的直觀性、定義提煉的概括性、語言闡述的嚴謹性”。本節(jié)課首先給出兩個“若p(條件),則q(結論)?!毙问降拿}:(1)若xa^2+b^2,則x2ab;(2)若ab=0,則a=0。從原命題的真假,引導學生分析p對q的制約程度,從而得到充分條件的概念;從逆命題的真假角度看p對q的依賴程度,從而得到必要條件的概念。再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根據(jù)上述的分析過程逐步歸納完善定義。之后,從集合之間的包含關系這個角度來闡述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概念,充分挖掘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地幫助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二、在運用數(shù)學概念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概念
數(shù)學概念形成后,通過具體例子,進一步認識概念,引導學生利用概念解決數(shù)學問題和發(fā)展概念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是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操作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的鞏固,以及解題能力的形成。本節(jié)課設置了一系列“若p,則q”的命題,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分別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q是p的什么條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調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先分清出條件和結論,以及突出“p是q的什么條件”和“p的什么條件是q”兩種問法的區(qū)別,前者p是是條件,后者q是條件。學生通過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盡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內心的體驗和創(chuàng)造。除此之外,通過反例、錯解等進行辨析,也進一步地幫助學生鞏固了概念。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概念,并學會了怎樣去判斷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由于對金山中學的學生不是很了解,我有很多的擔心,所以課前做了細致的準備,充分的準備使我站在講臺上一點都沒有緊張,學生的配合也使我很快地溶入了課堂氛圍中。但從這節(jié)課來看,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講解這節(jié)課的難點必要條件時,雖然有引導,但講解還是不夠仔細、不夠到位。例如,當學生回答“xa^2+b^2,則x2ab”是個假命題時,我就沒有充分地利用好這個的反例進行教學,充分展開。另外,由于課堂節(jié)奏前松后緊,導致原先設置的教學任務沒有全部實施,教學目標沒有全部實現(xiàn),并且在倉促之中結束了這節(jié)課,這也是這節(jié)課我的遺憾之一。
條件語句
1.2.2條件語句
教學目標:1.正確理解條件語句的概念;
2.能應用條件語句編寫程序框圖;
3.能應用條件語句編寫程序。
教學重點:條件語句的步驟、結構及功能。
教學難點:會編寫程序中的條件語句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三種算法語句是什么?并分別寫出它們的一般格式.
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
輸入語句的一般格式是:輸出語句的一般格式是:賦值語句的一般格式是:
二、創(chuàng)設情境
試求自然數(shù)1+2+3+……+99+100的和.顯然大家都能準確地口算出它的答案:5050.
而能不能將這項計算工作交給計算機來完成呢?而要編程,以我們前面所學的輸入、輸出
語句和賦值語句還不能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基本
算法語句中的另外兩種:條件語句和循環(huán)語句,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條件語句.
三、新知探究
(一)條件語句
算法中的條件結構是由條件語句來表達的,是處理條件分支邏輯結構的算法語句.
它的一般格式是:(IF-THEN-ELSE-ENDIF格式)
當計算機執(zhí)行上述語句時,首先對IF后的條件進行判斷,如果條件符合,就執(zhí)行THEN
后的語句1,否則執(zhí)行ELSE后的語句2.其對應的程序框圖為:(如上右圖)
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只使用IF-THEN語句:(即IF-THEN-ENDIF格式)
計算機執(zhí)行這種形式的條件語句時,也是首先對IF后的條件進行判斷,如果條件符合,
就執(zhí)行THEN后的語句體,否則執(zhí)行ENDIF之后的語句.其對應的程序框圖為:(如上右圖)
(二)典型例題
例1編寫一個程序,求實數(shù)的絕對值.
程序:
思考:閱讀下面的程序,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例2寫出求方程ax2+bx+c=0的根的程序.
答案:
程序
例3編寫程序,使任意輸入的3個整數(shù)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輸出.
答案:算法分析:用a,b,c表示輸入的3個整數(shù);
為了節(jié)約變量,把它們重新排列后,仍用a,b,c表示,并使a≥b≥c.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輸入3個整數(shù)a,b,c.
第二步:將a與b比較,并把小者賦給b,大者賦給a.
第三步:將a與c比較.并把小者賦給c,大者賦給a(此時a已是三者中最大的).
第四步:將b與c比較,并把小者賦給c,大者賦給b(此時a,b,c已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好).
第五步:按順序輸出a,b,c.
程序見右圖:
(三)〖隨堂練習〗:
1下面程序運行后實現(xiàn)的功能為_______________
2.寫出已知函數(shù)
輸入的值,求y的值程序.
四、歸納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條件語句的結構、特點、作用以及用法,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條件語句一般用在需要對條件進行判斷的算法設計中,如判斷一個數(shù)的正負,確定兩個數(shù)
的大小,解一元二次方程等問題,還有求分段函數(shù)的函數(shù)值等,往往要用條件語句,有時
甚至要用到條件語句的嵌套.
五、板書設計
六、作業(yè)布置
1.2.2條件語句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通過預習知道條件語句的應用背景及其一般結構。
二、預習內容
預習教材回答:什么樣的問題背景下需要使用條件結構?請舉例說明。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學習目標:1.正確理解條件語句的概念;
2.能應用條件語句編寫程序框圖;
3.能應用條件語句編寫程序。
學習重點:條件語句的步驟、結構及功能。
學習難點:會編寫程序中的條件語句
學習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三種算法語句是什么?并分別寫出它們的一般格式.
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
輸入語句的一般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輸出語句的一般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賦值語句的一般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創(chuàng)設情境〗
試求自然數(shù)1+2+3+……+99+100的和.顯然大家都能準確地口算出它的答案:5050.
而能不能將這項計算工作交給計算機來完成呢?而要編程,以我們前面所學的輸入、輸出
語句和賦值語句還不能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基本算法
語句中的另外兩種:條件語句和循環(huán)語句,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條件語句.
三、〖新知探究〗
(一)條件語句
算法中的條件結構是由條件語句來表達的,是處理條件分支邏輯結構的算法語句.
它的一般格式是:(IF-THEN-ELSE-ENDIF格式)
當計算機執(zhí)行上述語句時,首先對IF后的條件進行判斷,如果條件符合,就執(zhí)行THEN
后的語句1,否則執(zhí)行ELSE后的語句2.其對應的程序框圖為:(如上右圖)
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只使用IF-THEN語句:(即IF-THEN-ENDIF格式)
計算機執(zhí)行這種形式的條件語句時,也是首先對IF后的條件進行判斷,如果條件符合,
就執(zhí)行THEN后的語句體,否則執(zhí)行ENDIF之后的語句.其對應的程序框圖為:(如上右圖)
(二)典型例題
例1編寫一個程序,求實數(shù)的絕對值.
思考:求的絕對值還有其他的編寫程序方法。
例2寫出求方程ax2+bx+c=0的根的程序.
例3編寫程序,使任意輸入的3個整數(shù)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輸出.
(三)〖隨堂練習〗:
1下面程序運行后實現(xiàn)的功能為_______________
2.寫出已知函數(shù)
輸入的值,求y的值程序.
四、〖歸納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條件語句的結構、特點、作用以及用法,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條件語句一般用在需要對條件進行判斷的算法設計中,如判斷一個數(shù)的正負,確定兩個數(shù)
的大小,解一元二次方程等問題,還有求分段函數(shù)的函數(shù)值等,往往要用條件語句,有時
甚至要用到條件語句的嵌套.
課后練習與提高
1、當時,下面的程序段輸出的結果是()
IFTHEN
ELSE
PRINTy
ABCD
2給出以下四個問題,
①輸入,輸出它的相反數(shù)
②求面積為的正方形的周長
③求三個數(shù)中輸入一個數(shù)的最大數(shù)
④求函數(shù)的函數(shù)值
其中不需要用條件語句來描述其算法的有()
A個B個C個D個
3右面程序運行后輸出的結果為
_______________
4、函數(shù),寫出求函數(shù)的函數(shù)值的程序
5.兒童乘坐火車時,若身高不超過1.1m,則不需買票;若身高超過1.1m但不超過1.4m,則需買半票;若身高超過1.4m,則需買全票.試設計一個買票的算法,并畫出相應的程序框圖及程序。
參考答案
1、D
2、B
3、22,-22
4、解:INPUT“x=”;x
IFx=0andx=4THEN
y=2x
ENDIF
IF4=xANDx=8THEN
y=8
ENDIF
IF8=xANDx=12THEN
y=2*(12-x)
ENDIF
PRINTy
END
5、解:是否買票,買何種票,都是以身高作為條件進行判斷的,此處形成條件結構嵌套.程序框圖是:
程序是:
INPUT“請輸入身高h(米):”;h
IFh=1.1THEN
PRINT“免票”
ELSE
IFh=1.4THEN
PRINT“買半票”
ELSE
PRINT“買全票”
ENDIF
ENDIF
END
1.2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1)
§1.2.1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學情分析】: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是基本的數(shù)學邏輯用語,數(shù)學學科中大量的命題用它來敘述。是上一課時命題的真假的進一步的深化,也是高考的重點內容。在此引入概念,對于這幾個概念的準確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體會和思考,對于這些概念的運用和掌握有賴于后續(xù)的學習,學習中不要急于求成,而應該在后續(xù)的教學中經常借助于這些概念去表達、闡述和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正確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會判斷命題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利用多媒體教學,多讓學生舉例討論,教學方法較靈活,學生參與意識強,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的思維品質。
(3)情感與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的舉例,培養(yǎng)他們的辨析能力;利用命題的等價性,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
【教學難點】:
關于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和充要條件的判斷。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一.引入
課題
問題1:寫出下列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并說明條件和結論有什么關系?
(1)若xa2+b2,則x2ab
(2)若ab=0,則a=0
(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由問題引入概念.
二、知識
建構定義:命題“若p則q”為真命題,即p=q,就說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必要條件。則有如下情況:
①若,但,則是的充分但不必要條件;②若,但,則是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③若,且,則是的充要條件;
④若,且,則是的充要條件
⑤若,且,則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由師生合作完成定義下的五種不同情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體驗與運用例1、指出下列各組命題中,是的什么條件(在“充分而不必要條件”“必要而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中選出一種)。
(1):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四邊形是矩形
(2):;:拋物線過原點。
(3):;:。
(4):方程有一根為1;
(5):;:方程有實根。
解:(1)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四邊形是矩形。四邊形是矩形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所以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條件。
(2)拋物線過原點,拋物線過原點。所以是的充要條件。
(3)。
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4)方程有一根為。
方程有一根為1。
所以是的充要條件。
(5)方程有實根,方程有實根。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由例1通過師生的共同合作加深對定義的理解。引導學生對于較為抽象的命題應轉化條件或結論的等價形式。
四、鞏固
練習練習、下列命題中,p是q的什么條件?
(2)p:m,n是偶數(shù)q:兩個整數(shù)的和是偶數(shù)
(3)p:x=y,q:x2=y2
(4)p:兩個三角形全等,q:這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5)p:ab,q:acbc
(7)p:兩條直線不平行,q:這兩條直線是異面直線.
及時運用新知識,鞏固練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為了使學生實現(xiàn)從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使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yǎng)結合起來,設計分層練習
五、學生
探究問題2:P是q的什么條件?從中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p
練習:P12,第2題。
例2、若甲是乙的充分條件,乙是丙的充要條件,丙是丁的必要條件,丁是乙的必要條件,問甲是丙的什么條件?乙是丁的什么條件?
解:由題意,分析如下圖所示。
根據(jù)圖示得:甲是丙的充分條件,乙是丁的充要條件.
若條件以集合的形式出現(xiàn),結論以集合的形式出現(xiàn),則借助集合知識,有助于充要條件的理解和判斷
六、小結與反思1充分、必要、充要條件的定義。
在“若p則q”中
(1)pq,(p為q的充分條件,q為p的必要條件)
(2)qp,(p為q的充要條件,q為p的充要條件)
2給定兩個條件p,q,要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也可考慮集合:A={X|X滿足條件q},B={X|X滿足條件p}
①若,則是的充分條件;
②若,則是的必要條件;
③若,則是的充要條件;
④若,且,則是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條件.
通過學生自己的小結,將新知識系統(tǒng)化、重點化。通過學生的反思,使學生意識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課后練習
1.在如圖的電路圖中,“開關A的閉合”是“燈泡B亮”的________條件()
A.充分非必要B.必要非充分
C.充要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
2.設a∈R,則a1是1()
A.充分但不必要條件B.必要但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3.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同時經過第一、三、四象限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是()
A.m1,n-1B.mn0
C.m0,n0D.m0,n0
4、四邊形為菱形的必要條件是()
A.對角線相等,B.對角線互相垂直,
C.對角線相等且垂直,D.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5.設命題甲為:0<x<5,命題乙為|x-2|<3,那么甲是乙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6、如果都是實數(shù),那么p:,是q:關于的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負根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
7.若a、b、c是常數(shù),則“a>0且b2-4ac<0”是“對任意x∈R,有ax2+bx+c>0”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8.若條件p:a>4,q:5<a<6,則p是q的______________.
9若p:f(x)=x,q:f(x)為增函數(shù)則p是q的______________.
10.用充分、必要條件填空:
①x≠1且y≠2是x+y≠3的
②x≠1或y≠2是x+y≠3的
11.已知p∶x2-8x-20>0,q∶x2-2x+1-a2>0。若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條件,求正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12:已知命題p:{x|-2x10},q:x2—2x+1—m20(mo),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求實數(shù)m的范圍
參考答案:
1.B2.A3.B4.B5.A6.C7.A;
8必要但不充分條件;
9.充分不必要條件
10.①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②必要但不充分條件(提示:畫出集合圖或考慮逆否命題).
11.解:p∶A={x|x<-2,或x>10},q∶B={x|x<1-a,或x>1+a,a>0
如圖,依題意,pq,但q不能推出p,說明AB,則有
解得0<a≤3.
12.解:由于是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則p是q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于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