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8《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重慶市第六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參賽教案)。
教師簡介:王文霞,女,出生于1977年2月,現(xiàn)任教于南岸區(qū)黃桷埡小學,小學高級教師2009年獲得南岸區(qū)閱讀教學競賽一等獎
教學特色是:立足語文學科自身特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質(zhì)疑問難,善于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chǔ),終身受益
教研特長:善于在日常教學中總結(jié)得失,不斷提高
一、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
因此本課教學目標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的豐富意象和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難點是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所以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其次,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教學時主要采取以下步驟:
(一)、學生嘗試讀文,根據(jù)讀文情況教師可示范讀文,指導學生恰當停頓,讀好兩個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在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讀流暢
(二)、課文讀通順后,請學生根據(jù)注釋、插圖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三)、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交流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安排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四)、作業(yè)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關(guān)于交友的名言佳句,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五)、注重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文章的韻味
(注:教材分析主要來源于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教師教學用書》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改動)
二.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chuàng)設(shè)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三.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本課時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chuàng)設(shè)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高山流水》錄音
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把握節(jié)奏結(jié)合課下注釋、課后資料袋,想一想是否讀懂了這個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給出詞語高山流水,師生共同讀詞引入課文
板書課題伯牙絕弦,生讀指導生讀準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導讀懂文言句子的方法
[設(shè)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的談話設(shè)計,從詞語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同時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
2.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解題:課題伯牙絕弦,怎么理解?圍繞課題,學生質(zhì)疑?(如伯牙為什么而絕弦?為誰而絕弦?)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記號,多讀幾遍學生提出疑難,師生共同活動指讀,合作讀,齊讀,教師范讀達到能順暢地讀課文【ZFW152.com 趣祝?!?/p>
[設(shè)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3、聯(lián)系注釋,讀懂文意
最喜歡讀哪一句,為什么?師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善,一字多義
(2)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你就是善聽的子期,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山?當伯牙彈琴,志在流水時,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指導朗讀
(3)欣賞音樂,拓展語言:
引入語言拓展訓練:俞伯牙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xiàn)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聲也許還會表現(xiàn)很多景象,鐘子期會如何贊嘆?聽音樂,用ABCC的形式說出畫面深入理解無論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贊之,這真是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
必得之
)
此時的伯牙心情如何?帶著理解讀出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
(4)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理解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感悟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時通過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4、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伯牙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疑惑,默讀背景故事回顧重點句子,體會知音難得(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到底有沒有知音?誰是伯牙的知音?當他志在高山時,鐘子期會贊曰,當他志在流水時,鐘子期會贊曰,正是聞弦歌而知雅意,鐘子期聽的是琴聲,懂的是志向,是胸懷,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
可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師生感情朗讀《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伯牙此時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伯牙此時還有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齊讀最后一句,理解伯牙為什么而絕弦以及知音離散的痛苦和悲憤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
5、升華文心,熟讀成誦
短短的77個字,卻帶著我們領(lǐng)略了人生的喜悅和悲涼,無論是琴藝高超的伯牙,還是聰慧敏感的鐘子期,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簡練的文字塑造豐富的形象,抒發(fā)真摯的情感,讓我們的心靈永駐芳華千百年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為真摯友情的代名詞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伴著這一曲動聽的《高山流水》,背背這篇課文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最后熟讀成誦,達到
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6、布置作業(yè):
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贊同伯牙的選擇嗎?
寫一寫,你想對伯牙說點什么?
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宣布下課
板
書:
伯牙絕弦
伯
牙
所念
(知音)
鐘子期
必得之
小編推薦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課前播放《高山流水》
一、導入:剛才聽到的這首樂曲是什么?《高山流水》
從這委婉動人的旋律里,我們似乎傾聽到了一段委婉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在這段音樂的引領(lǐng)下走進《伯牙絕弦》的故事。
板書《伯牙絕弦》指名讀,齊讀。解題,質(zhì)疑。
二、初讀古文。
1.自由讀古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檢查)
2.范讀,出示畫停頓的內(nèi)容自己再讀古文。
3.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課文
幾遍讀下來我們知道了文章寫了兩個人?(伯牙,鐘子期)
1.(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說說你有何了解?
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善:善于,擅長)請生讀,鼓作何意?從哪里了解到?(下面注釋)從文中的注釋了解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齊讀,讀出二人的特點來。
師:從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用筆畫出。指名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細細讀讀第一句:你有何體會?
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時鐘子期心中浮現(xiàn)怎樣的高山?
(巍峨,高大)文中用一個詞來形容是?(峨峨)
請生讀讀出巍峨的氣勢來。(過渡)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再讀讀,體會高山的巍峨。
再讀子期的話,從哪個詞體現(xiàn)鐘子期善聽?(善哉?。┯矛F(xiàn)在的話說就是好??!讀出它的味道來。
區(qū)別四個善的不同意思。指名讀,齊讀。從哉,兮兩個語氣詞你又作何體會?再讀。
3.用相同方法學習第二句。男女生配合讀。
4.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p>
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5.出示伯牙與子期相遇的資料。說說伯牙心情如何?伯牙會對子期說什么?寫下來。
交流匯報,師適時點評:
過渡:伯牙和鐘子期多么想像高山流水一樣相伴相隨。他們約定來年中秋再聚首。第二年當伯牙如約而至時,等來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死(指名讀)伯牙此時心情如何?再讀。
6.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從哪里看出?齊讀感悟,
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碎的僅僅是琴嗎?再讀最后一句。
聽《伯牙吊子期》音樂感受伯牙的
絕望,再讀。
四:總結(jié):伯牙絕弦只因伯牙所念再無人得之。齊讀,感受絕弦的美麗。
五:板書設(shè)計:
伯牙
絕弦
知音
鐘子期死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學階段所學的第二篇古文,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但從文字上看,又是比較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屬于學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于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定位是讓學生讀通、讀懂文本。縱觀這節(jié)課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讀入手。引導學生從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師范讀,指導讀好停頓,再到個別讀,到理解感悟讀,層層顯示出不同環(huán)節(jié)讀的任務(wù)。一節(jié)課下來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會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的感知。很多意思自己就能體會,內(nèi)化。
二、文言文或古詩詞可以說是一個整體的意象。一些重點詞句固然需要引導理解,但如果過多地注重于此,則肢解了文言文本身的的整體性或文言文的韻味(語言美)。于是,如何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與感受文言文的韻味、節(jié)奏美上尋求一個平衡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教師的過渡語言能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教學時我按原文呈現(xiàn)的順序進行品讀,先對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的善鼓進行理解,然后用:讀讀句子,你從哪里體會到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以過渡到下面詩句的教學,既完成字詞的理解,又保護文章的整體性,在其它的環(huán)節(jié)中我也嘗試插入一些輔助的資料,渲染氣氛的語言,把古文的意思連貫起來。使整節(jié)課渾然一體。
三、注重對學生的點評。點評是師生交流互動的最好渠道,在朗讀時針對學生不同層次的朗讀予以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朗讀目的,提高朗讀效果。在感悟文本時我適時插入一些能加深體會的話,如學生寫完:伯牙會對子期說什么?在匯報交流時,我給了: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以前是滿面春風皆朋友,如今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琴聲懂心聲懂志向懂,胸懷也懂。這些語言幫助學生把對知音的體會推向高潮。
當然教學中,我對一些詞句的挖掘還不夠深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引導學生充分感受伯牙與鐘子期互為知音,善彈善聽的特點還不到位。以致學生朗讀缺乏激情。在與學生的交流時還缺乏教育機智,在教案的預設(shè)與生成時沒把握好學生的反饋信息。在今后教學中努力做到揚長避短,爭取在教學上有新的飛躍。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第八屆全國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課)
一、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為中華文化中關(guān)于知音最為生動、最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zhuǎn)而后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shù)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于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于故事內(nèi)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里,伯牙子期又該經(jīng)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lǐng)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xiàn)象;其次,繼續(xù)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的基礎(chǔ)上還能用現(xiàn)代語匯去補充;再有,依托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nèi)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xiàn)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三、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的閱讀基礎(chǔ),因為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nèi)涵和意蘊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為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xiàn)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guān)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1.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diào)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引導質(zhì)疑。
2.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zhì)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nèi)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句子意思,滲透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
(3)運用詞語、詩句聯(lián)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讀著這個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②江河在古文里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詞或者詩句?
2.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xiàn)象。
(2)聚焦鐘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nèi)涵。、
①理解鐘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②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nèi)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③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④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chǔ)。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
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又仿佛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
3.縱情朗讀。
借助情感錯位,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1.提領(lǐng)一頓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著它!
2.熟讀成誦。
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
五、板書設(shè)計
伯牙絕弦
知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為課堂實錄
執(zhí)教者:浙江
羅才軍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是二十一小,六一班的孩子是吧?聽說是六一班我感覺到很親切,知道為什么嗎?這得靠猜了。
生:我猜您教的學生也是六一班的吧?
師:你叫什么?
生:我叫黃依依。
師:黃依依是吧,一語中的呀,知我者黃依依也!就這個意思,好,上課之前咱們聽點音樂。(師播放樂曲)
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生:我聽到了高山流水的琴聲。
師:你的耳朵了太靈了吧,老實說你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蟬鳴,瀑布往下飛流時的聲音,還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古箏彈奏。
師:你的用詞真好,咱們有什么說什么,好不好?你們真厲害,再聽一段。
師: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一個人在竹林里彈琴,風把她的衣襟吹了起來。
師:衣袂飄飄的感覺。
生:有那么一種風起云涌的感覺。
師:說得多好。
生:我仿佛聽到了海浪拍擊沙灘的聲音。
生:我仿佛聽到了一線天里的瀑布,很
師:老師告訴大家,我們能聽到很多聲音,但是我們要真正理解這樣的樂曲真是有些難為大家了,不要說你們,我有時聽半天都聽不出來,這種用古琴演奏的音樂,一向被稱做是高雅之樂,往往寄托了琴師他自己的志向、情懷、抱負、心聲,不過我相信,憑咱們班的實力只要咱們以后有了足夠的生活閱歷,足夠的音樂感知能力,也能夠把它聽懂,不是什么難事。
師:再稍微休息一下我們就上課。
【上課時間】
師:準備好了嗎?上課!
生: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同學們,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和音樂有關(guān)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講述的是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誰來讀一讀這個課題?(指名學生讀課題。)
生:伯牙絕弦。
師:哎喲,念得真準,一板一眼的,尤其是這個最難念的弦,你也念準了,我們一起來念一念,伯牙絕弦,預備起。
(生齊讀課題)
師:嗯,絕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生1:我認為絕弦就是最后一次在彈這個琴。
師:彈完之后就要怎樣?
生1:可能是就要去世了。
師:她認為是這個意思。你再說說,指另一名學生。
生2:我認為是在彈了現(xiàn)在他彈完的這一首曲子之后就這一生再也不彈了
師:用我們的話說,絕弦就是把琴弦怎樣?
生2:剪斷。
師:從此?
生2:不彈了。
師:是啊,那么伯牙絕弦呢?(指名回答)。
生3:我覺得伯牙是一個人,他以后不彈琴就把琴弦弄斷了
師:伯牙把把琴弦弄斷,從此?
生3:再也不彈了。
師: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
生(齊答):在課文里。
師:那就把課文打到137頁,請你按照你的感覺大聲地讀,最少讀三遍,努力把它讀正確,自己讀自己的開始吧!
(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完了嗎?都讀到三遍以上了吧,好,一讀就能夠明白課文講述的是伯牙和誰的故事?
生:鐘子期。
師:抓住了這兩個主要人物,我們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畢竟是古文啊,你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讀)他在讀的時候,我們大家注意聽。
生1: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我覺得這句話比較難讀。
師:這句話提醒大家注意,是吧,其實有些語言我們是不理解才覺得它難讀,對吧?這句話的意思誰能理解?
生2:鐘子期死了(師:去世了)鐘子期去世了,伯牙認為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這一生再也不彈琴。
師:那么這里伯牙謂世的謂是什么意思呀?
生2:想。
師:是想嗎?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確實有些不太好懂,沒有的注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我還是請你,謂在字典中有這么幾種解釋,你認為哪種合適?
生2:第二種,認為,以為。
師:伯牙認為世界上(生2:再也沒有知音了)再也沒有知音了,那么乃破琴絕弦中的乃是什么意思?
生2:就。
師:于是就破琴絕弦。好,理解之后我相信你們會讀得更好,請你來讀。
生2(讀文):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真有古文的味道。厲害,還有哪個句子比較難讀?(指名讀自己認為難讀的句子)
生: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覺得這句話比較難讀是因為它在四個字中間兮和若之間就要隔一下,停頓一下。
師:你是要知道應該怎樣斷句是吧,我想問問你,為什么要在兮字后邊做停頓?
生:因為兮是語氣詞,相當于是啊,所以要在兮字的后邊斷句。
師:借助注釋就能夠知道,這個兮和前邊的哪個字(生:哉)對哉都是什么詞?(生:語氣詞)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啊,這樣的詞后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誰來讀讀看?把這兩句話都讀進去。指名讀這句話。
生:(讀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哎喲,我看你肯定下過功夫了,真好,讀得真不錯。來,我們也一起這樣地來讀一讀,注意,讀好哉和兮后邊的停頓。
(生齊讀這一句話)
師:真好,難讀的句子都會讀了,誰能一口氣把這篇古文讀下來?(指名讀文)
生1:(讀全文)
師:注意兮字后邊要做停頓(師范讀此句后生繼續(xù)讀)真好,一點就通,誰再來讀讀?
生2:(再讀全文)
師:哎喲,給點掌聲吧,沒讀幾遍就能把古文讀成這樣,我真想說一句:善哉。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好不好?
生:好!
師:(范讀課文,生掌聲鼓勵)就學著這個樣子讀好嗎?語速放慢,適時地停頓。
生齊讀課文。
師:真好,我們能從課文哪一句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鐘子期就真的善聽呢?
生1:可以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從這句話中就能體會到伯牙在想什么鐘子期就可以聽出。
師:請你理解一下這句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怎么說的呀?
生1:伯牙彈琴,心里在想著高山。
師:志在高山我們可以借助什么?注釋,是吧
生1:鐘子期就回答:善哉。
師:善哉就是什么
生1:善哉就是好啊,峨峨兮若泰山,就是高啊。
師:哦,高高的像泰山,是吧,只有這一句嗎?誰還有補充?(指名補充)
生2: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請你也理解這句話。
生2:這句話就是說,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里想的是流水,于是鐘子期就回答道,好啊,(師提醒借助注釋)廣大的像江河一樣。
師:廣大的像江河一樣,說得多好,注意到?jīng)]有,他們兩位在理解這兩句話的時候,有注釋的時候就借助注釋,沒注釋的就聯(lián)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來理解補充,這是學習古文的好方法,老師把這兩句話打在大屏幕上,我想問問,這里的善哉的善跟伯牙善鼓琴里的善一樣不一樣?怎么個不一樣,你要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生2:伯牙善鼓琴里的善是因為他很擅長彈琴,(師補充,一個擅長彈琴,一個擅長聽琴)善哉的善意思是好。
師:你會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這種一個字有多種意思的現(xiàn)象在古文里邊很常見,這里的善哉用我們自己的話說,聽了人家的琴聲之后說了一句什么?
生2:好啊。
師:或者說一句?
生2:太棒了,太妙了!
師:在古代這就叫什么?
生:善哉。
師:對嘍,誰能來讀一讀,把這種由衷贊嘆的感覺讀出來?
生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前邊一句也讀一讀。
生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聲音好聽,而且善哉好像說到哪里去了,對了,就是這種感覺,再找一名同學來讀。(指名讀)
生3:讀課文。
師:真好,我覺得你這幾個善哉讀得好,你峨峨兮洋洋兮也讀得好,我問問你,當你讀到峨峨兮的時候,你的眼前出現(xiàn)的時怎樣的景象?怎樣的畫面?
生3:我的眼前好像出現(xiàn)一座高高的泰山,它顯得很巍峨。
師:巍峨高聳的泰山,是吧?請你再來讀讀。
生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師:峨峨兮若泰山,誰再來讀一讀,你在讀峨峨兮若泰山的時候,你的眼前出現(xiàn)的是什么?
(指名生4讀此句)
師:不愧是男子漢,讀起來就有男子漢的味道。后邊一句誰來讀一讀,志在流水。
生5: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巾幗不讓須眉呀,洋洋兮若江河,好像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寬廣的江河,相比上面的泰山,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處隨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邊是有特指的,我覺得咱們班的同學一定能夠知道,我對咱們班很有信心,江河在古文里應該指的時什么?泰山。
生1:我覺得江河在古文里邊是博大精深的意思。
生2:這里的江河指的就是長江和黃河。
師:你的古文底子真好,是的,這里的江指的是我們中國最大的江,是什么江?(長江),這里的河指的是我們中國最大的河,什么河?(黃河)講到長江和黃河,你還想到哪些詞語或詩句?
生:波瀾壯闊和波濤洶涌。
師:波瀾壯闊和波濤洶涌,我覺得你的這兩個詞的時候一點波浪都沒有。
(生有感情的把這兩個詞再說一遍)
師:正是這樣的洋洋兮志在流水,請你再讀。
師:不要著急,這里的志在(指導學生朗讀)
生:讀文。志在流水
師:真好,就是這種波瀾壯闊波濤洶涌的江河。還想到了哪些詩句?
生:暗河洶涌。
師:暗流洶涌是吧,不僅是表面上波濤洶涌,還有暗流洶涌。(指名再讀此句)
生: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揚揚哉若江河。
師:真好,同學們,正是這樣磅礴高聳的泰山,正是這樣連綿不絕、鋪天蓋地的江河,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
(生齊讀這兩句)
師:是的,不論什么鐘子期都能聽出來,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解釋,就是說,伯牙所念,這里伯牙所念的念跟前文中的哪個字是一樣的?(指句回答)
生:這里的念跟前面的志是一樣的。
師:都是什么意思?
生:都是伯牙想。
師:心里想的意思,找一個字是什么?志,念,都是什么?
生:想。
師:我們理解古文就可以用我們現(xiàn)代的詞匯,不論您伯牙所志,所念、所想,我鐘子期都必得之。我想問問,鐘子期必得的是什么?
生:我想他都知道伯牙心里在想些什么。
師:也就是說子期不僅聽懂了伯牙的琴聲,而且聽懂了這位名滿天下的琴師傾注在琴聲里的什么?(心聲)這樣看來,鐘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說的也不只是伯牙的琴聲吧?他也道出了伯牙內(nèi)心的什么?
生:也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懷。
師:你可了不起,就在這里,這個叫王謙宇的,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的智慧。子期不僅聽出了伯牙的琴聲,還聽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什么?
生:志向和胸懷。
師:什么樣的志向?
生:志向是以后能象巍峨的泰山一樣屹立在人間。
師:什么樣的胸懷?
生:胸懷是心胸寬廣像江河一樣能撐萬里船。
師:(眾生鼓掌)你們聽出來了嗎?你太了不起了!原來鐘子期不僅在聽伯牙的琴聲,也說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象峨峨泰山一樣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廣闊的什么?(胸懷)這樣看來,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那僅僅是想嗎?那是志存高遠的志,胸懷大志的志。老師課前查過資料,我發(fā)現(xiàn)好多古書上都說伯牙的琴藝是妙絕天下,許許多多的人都以聽到他的琴聲而榮幸,他們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聲的美妙,但是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這種志向,這種情懷他們能得知嗎?唯有誰能得知?
生:鐘子期。
師:唯有誰必得之?
生:鐘子期。
師:這才叫伯牙所念
生:鐘子期必得之。
師:請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人能聽懂你的琴聲,你的內(nèi)心充滿了無限的寂寞和孤獨,可是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誰?
生:鐘子期。
師:不論你彈什么,不論你有怎樣的志向和情懷,他都能在說善哉,善哉必得知的時候,你的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你又會有怎么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請你順著伯牙遇到鐘子期感慨道,接著往下寫。
(學生拿出老師課前發(fā)下的作業(yè)紙,伯牙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接著往下寫,師播放古箏樂曲)
師:大部分同學寫完了,誰來說一說?不著急,伯牙得遇鐘子期什么感覺?
生1:伯牙得遇鐘子期非常高興。
師:非常高興,怎么說的?
生1:善哉善哉,世上知音唯有鐘子期也。
師:真有古文的味道,尋尋覓覓原來你就在這里,世間知音唯有鐘子期也!真妙。
生2:伯牙得遇鐘子期非常興奮,他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
師:真乃知己也,真棒啊,誰再說說?
生3:善哉善哉,終有人懂我心,懂我志向,懂我胸懷,懂我者,鐘子期也。
師:相識滿天下,知音卻只有這么一個呀!
生4:善哉善哉,吾終有知音,此乃好事,吾不用孤也。
師:如今我是不再孤獨,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么說的嗎?古書《列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善哉善哉好呀好呀,先生你能聽懂我的琴聲,聽到我的志向我的情懷,和我心里所想的(生:一模一樣)這兩個人之間的默契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講,那就是
生:心有靈犀。
師: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哪!同學們,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志,知念知心的人我們才叫他什么?
生:知音。
師:此時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訴全天下的人,我終于怎么樣?
生:找到知音了!
師:帶著這種感覺來讀讀這段話,老師和大家配合著來,看看我們是不是心有靈犀。
(師生配合讀文,首先師讀伯牙部分,生讀子期部分,然后交換角色)
師:就是這么的心靈相系呀,讀著讀著你發(fā)現(xiàn)這個語言有什么特點?
生:我覺得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對應的。
師:你這個發(fā)現(xiàn)了不起呀,這樣的形式就好像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伯牙和子期一個鼓
生:一個聽。
師:一個傾訴。
生:一個訴說。
師:是呀,你看寫得多妙啊,仿佛讓人看到了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呀,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第二年中秋再來相會,可是當?shù)诙曛星锊琅d致滿滿地來與子期相會的時候,天意弄人?。。úシ疟尘耙魳罚┐藭r高山默默,天地之間也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暗然失色。
師指名指導學生讀子期死后引讀課文后半部分(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從此還有人能知我之志嗎?
生: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念嗎?
生: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心嗎?
生:沒有!
師: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難覓呀!(齊讀課文后半部分:子期死)是呀,終身不復鼓,伯牙絕弦,那是絕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期望啊,這真是一曲肝腸斷,天涯無外覓知音,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傳頌著它,同學們桌面有個資料袋,就講述了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請你快速地瀏覽一下。好了坐正示意我。
(生瀏覽資料)
師:伯牙跟子期這個故事感動和溫暖著一代又一代渴望著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中國人,就在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三百多年后的戰(zhàn)國時期,古書《列子》就記下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記下了這對知音的名字,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師:時間在流逝,五百多年后,古書《呂氏春秋》又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對知音相遇時那最美好的瞬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請男生齊讀課文。
生:(男同學齊讀課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借問人間愁際遇,伯牙弦絕以無聲,一千多年后的唐代,人們又在古詩中為那伯牙的破琴絕弦而嘆息不已呀,女生齊讀最后部分。
(女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兩千多年后的明代,人們又在小說中傳頌著這個千古佳話,全班同學齊讀全文。
(生齊讀全文)。
師:兩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就在這個課堂上,我們六年一班的孩子也在朗朗傳頌著這個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同學背誦,不能背誦的同學高聲朗誦。
(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個故事,我相信以后我們遇到很知心的人,我們就可以叫他是我們的什么?
生:知音。
師:沒錯,盡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是我們依然要懷抱著愿望,在天地間尋尋覓覓著我們的什么?
生:知音!
師:下課!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實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預習反饋(略)
二.初讀古文(約8分鐘)
師:已經(jīng)把它讀通順、讀流利了,誰讀給大家聽,好,漸漸地舉的手多了,請各不舉手的。
生(林雨嫻)讀:全文。
師:首先表揚你,讀得一字不錯,很正確、很流利,不過古文與現(xiàn)代文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呢?讀起來要有節(jié)奏,你們再去試試看,能讀出古文的節(jié)奏嗎?
生:自由練讀。
師:有誰感覺到自己初步讀出了節(jié)奏,試試看。
生(趙文銳):讀
師:我怎么聽著聽著覺得他把文中一個人的名字斷開讀。
生(齊):鐘子期
師:鐘子期是古文中的一個人名,你再來讀讀第一句。
生(趙文銳)讀第一句。
師:對了,誰接著讀第二句。
生(林祥然):讀3句。
師:他讀得非常投入,但是你覺得他忘記了老師的哪點提醒?
生:只用讀一句
師:你覺得一句該讀到哪兒?
生:峨峨兮若泰山
師:你把這一句整個讀出來。
生(丁奕翔)讀第二句。
師:好,你把句子讀清楚了,不過,林祥然剛才在讀的時候,峨峨兮這兒讀得特別好,我想再聽一遍。
生(林祥然)讀:峨峨兮若泰山。
師:大家也來一次。
生(齊)讀:峨峨兮若泰山。
師:你會發(fā)現(xiàn)還有半句跟這里非常相似。
生齊讀:洋洋兮若江河。
師:對了,但是,古文除了讀出節(jié)奏之外,語氣詞讀好也非常重要,你找找看,哪些句子里有語氣詞?
生:自由找。
師:找到了先練一練。
師:陳詩意,你先把有語氣詞的句子拉出來,讀給大家聽聽。
生(陳詩意)讀: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找得很對,讀得怎么樣?
生:沒感情
師:要求可真高,我們在現(xiàn)代文里讀語氣詞的時候,如好啊,這個語氣詞要又輕又短,那么古文也一樣,碰到語氣詞要讀得又輕又短。
生:自由讀。
師:請這一大組試試看。
生(一組)讀: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哪個語氣詞不夠好。
生(齊)答:峨峨兮
師:他們不好了,你們在他們的基礎(chǔ)上看有沒有進步。
生(一組)讀: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怎么樣?
生:紛紛議論
師:看來還是不怎么樣,看來我們得請個人讀。
生(一人)讀: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師:不對,請大家看黑板,板書:峨峨兮若泰山,有人說是兮若泰山,我想,我這樣一寫,你就能更清晰地知道該在哪兒停頓,噢,對了,實在兮那兒停頓,這個兮又是語氣詞,那么,這部分該怎么讀呢?
生: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聽課的老師們也在讀,這里怎么讀是對的,
陳雪華老師:停頓是對的,強弱還要凸現(xiàn),范讀: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跟讀
師:這樣讀著讀著,是不是覺得文言文讀起來比我們現(xiàn)代文更有韻味。
三.細讀古文
師:很多人在預習本里摘錄下了某些字詞的意思,現(xiàn)在來說說看(指課題)這個伯牙絕弦,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很輕
師:聲音太輕,不過同學們專注地聽,這么輕的聲音還是聽得清。誰再來說說,朱璟,你來說說。
生(朱璟):很輕講述梗概
師:剛才老師大概了解了,兩個同學講的都是故事的大概,如果我們就看著黑板上的這四個字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生(葉豪):伯牙是人名,絕就是斷絕的意思,弦就是現(xiàn)在的琴,就是伯牙把琴摔碎了。
師:他這個方法很好,先把一個字一個詞地拆開來講意思,然后再合起來講一講,誰也能這樣來試一試。
生(林祥然):伯牙是一個人的名字,絕可能是斷絕
師:可能
生(齊):就是
師:繼續(xù)
生:絕就是斷絕的意思,弦就是琴,連起來就是一個叫伯牙的人不再彈琴
師:你剛才說什么
生:弦不是琴,弦是琴上的
師:對,我們看一個字的時候,先把它的字面意思說對,連起來的時候大家最終的看法都是相同的。在古文的文章里頭,還有哪里提到伯牙絕弦。
生(何璐):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
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找對了,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太輕了
生:有些地方應該拖開
師:你把乃的這里再讀一讀
生(何璐)讀
生(齊)讀
師:這句話里僅僅寫出了把琴摔斷嗎?還宣告了什么?
生:終身不彈琴
師:好,我們把這句話再讀一遍
生齊讀
師:古文我們在小學里還是學第幾次,
生:第二次
師:曾經(jīng)還學過一篇
生:楊氏之子
師:這僅僅是我們學的第二篇古文,林老師建議大家學古文要仔仔細細地學,逐句逐句地把它學懂,比如說課文的第一句,我們都讀得很清楚,你懂它的意思嗎,講講看
生(陳勍):伯牙就是擅長打鼓
生:彈琴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會彈琴,鐘子期擅長聽音樂
師:覺得他講的對的舉手,誰有補充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會彈琴,鐘子期很會聽他的音樂。
師:剛才陳勍理解這句話的時候把這個字理解得特別好。
生:善就是擅長
師:你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里有兩個善,而這篇古文里又有幾個善,老師把這些句子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句子
生(齊)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善哉善哉
師:這么一遍讀下來,你覺得這里頭的四個善意思一樣嗎?
生:善哉是好啊
師:兩個善哉都是好啊,第一句里的善是擅長比較難寫,我建議在句子旁邊寫一寫
生:書寫擅長
師:很多人還要看看黑板上的才能寫對,那就寫兩遍吧。我們讀懂了第一句話,我們把它講出來。
生: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師:把它記下來,記在腦子里,
生紛紛背
師:這句話背下來了,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找一找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師:老師看到很多人在讀這一部分,你是怎么感覺到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生(葉豪):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就是伯牙鼓的琴志在高山,伯牙彈志在高山類曲子的時候,鐘子期他就是說他彈出來峨兮高大得像泰山一般,他要彈流水的曲子時候,鐘子期就會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就是彈得像流水一樣
師:林老師真想提醒你,如果你看注釋時能看得全面的話,會講得更好,剛才哪一點沒看注釋
生(李奕翰):志在高山,是想著高山,是彈出來的與高山有關(guān),他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聽他彈的琴能知道伯牙在想什么
生(黃炳皓):我感覺傅宏易這里有點說的不恰當,因為他說只有鐘子期才會聽,我感覺應該是只有鐘子期才會聽得懂,下面的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也就是說,子期死了后,伯牙在世上找不出第二個聽懂他音樂的人,于是就摔了琴。
師:我看到他們講的時候你在畫畫,你聽到他在講什么
生:就是說鐘子期死了后,伯牙再也找不了聽懂他音樂的人,就摔了琴
師:我們就把目光聚焦到這部分,看著它,大家通過課外資料已經(jīng)知道,伯牙是春秋時期有名的音樂家,我想,他彈奏曲子的時候肯定不只彈出高山泰山江河一樣的曲子吧,他除了彈奏出這些之外,還會彈奏哪些呢?
生:
師:這里僅僅寫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個有名的音樂家應該還能彈出豐富多的曲子,他還會志在什么?
生:泉水
高山
森林
草原
密林
樹林
樹林里的動物
師:看來,自然間的很多景物都會在伯牙的琴上流淌出來,我覺得在學這兒的時候,如果讓你來填,你會怎么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密林,鐘子期曰:善哉,密密兮
師:我覺得有一些人是單鄭逢在預習的時候摘錄在本子上,可供大家借鑒
出示: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依依楊柳
滾滾波濤
淙淙流水
綿綿春雨
師:讀錯這個字了淙,正音
我們再去讀讀這些美妙的詞語
生齊讀。
師:現(xiàn)在再去填,你會怎么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月亮,鐘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白玉盤
生:伯牙鼓琴,志在草原,鐘子期曰:善哉,青青兮若草原
師:還會彈奏出,有些同學讀了一些詞語,就能把它用起來,運用詞語的能力很強,這樣吧,我們把書上圖畫空白的地方寫下來。
生寫。
師: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讀一讀。
師:有人在打哈欠有人在伸懶腰,有沒有同桌寫的不一樣的舉手,先來聽聽這些寫的不一樣的同學,看誰是放聲朗讀
生:伯牙鼓琴志在青煙,鐘子期曰:善哉,裊裊兮若青煙
生:伯牙鼓琴志在山泉,鐘子期曰:善哉,汩汩兮若清泉
生:伯牙鼓琴志在花木,鐘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楊柳
師:聽到這兒,我發(fā)現(xiàn)你們?nèi)齻€人總是把鐘子期割裂開來,希望下一個不會了
生: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鐘子期曰:青青兮若芳草
師:像他這樣該怎么讀,大家讀一遍
生:青青兮
若芳草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師:又有問題,該怎么讀
生:皎皎兮
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清水,鐘子期曰:善哉,清清兮若清水
生:伯牙鼓琴,志在云煙,鐘子期曰:善哉,裊裊兮若云霧
師:鈴聲響了,同學們講了那么多,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課先上到這兒,后來他們兩個之間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下節(jié)課再學習。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四
【設(shè)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shè)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lǐng),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chuàng)設(shè)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shè)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情趣
1.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展示)
一琴一鶴人琴俱亡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調(diào)
琴棋書畫焚琴煮鶴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預設(shè)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xiàn)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從小游戲入手,引發(fā)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后激情導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么區(qū)別。
2.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wù)勼w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要讀出節(jié)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jié)奏。
5.教師范讀,相機指導讀發(fā)。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設(shè)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本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shè)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shè)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預設(shè)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4.預設(shè)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預設(shè)答案:?。『冒。。?/p>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預設(shè)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預設(shè)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xiàn)高山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shù)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彈出什么。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5.你們又從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預設(shè)答案: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
6.師: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怎么贊嘆?(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設(shè)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來理解文本,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jīng)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引導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shè)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xiàn)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shè)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預設(shè)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②師:那么,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學生自由說)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乎若江河。
⑤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shè)答案:1、失望。2、寂寞。3、憂慮。生4、渴望。)
⑥師:后來,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預設(shè)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⑦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預設(shè)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⑨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后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伯牙為什么認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預設(shè)答案: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3.豐富內(nèi)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么?(預設(shè)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弦。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在斷了琴弦,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
③師:有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jīng)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是在指導朗讀時,師生融入課文中的角色,師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對話交流,入文,入情。這樣,教師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學生如同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閱讀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動,師生在互動中成了知音。
四、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贊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nèi)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后交流。)
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
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還根據(jù)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或flash動畫。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
4.師生分角色讀。
5.引導背誦。
[設(shè)計意圖]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努力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韻味,結(jié)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薛孤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后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板書設(shè)計】
伯牙絕弦
伯牙鐘子期
善鼓琴子期善聽
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洋洋乎若江河
不復鼓子期死
[設(shè)計意圖]本少而精采用對比的方式,精妙地勾畫出了文本的基本要義。便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亦展示了故事的行文脈絡(luò)。
【特別建議】
文言文教學要處理好自主與指導的關(guān)系。語文課程標準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宰,轉(zhuǎn)變?yōu)閷W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閷W習的主體。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學生有選擇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權(quán)力。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應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上主動探究、團結(jié)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雙向關(guān)系。教師指導的著眼點是學生自主;而學生自主的必要條件是教師指導。葉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著不需要教深刻地揭示了教和學的辯證關(guān)系。教師不教,學生就不可能獲得不需要教的能力??墒钱斍坝幸恍┙處煵]有吃透語文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出現(xiàn)學生自由過多,教師指導不足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之一是鼓勵學生誤讀課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強調(diào)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出現(xiàn)勃勃生機,但教師該講的內(nèi)容要敢講。在引導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自己找出答案。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文本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既要防止一講到底,又要防止一議到底。該講的內(nèi)容還是要大膽地講,例如對課文背景的必要介紹,對學生經(jīng)過議論確實無法解答的問題的講解,對課文必要的總結(jié),等等。但講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并且具有啟發(fā)性。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一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一》,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談話設(shè)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nèi)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設(shè)計意圖:導入部分將詞語積累的環(huán)節(jié)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jù)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
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意圖在于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文言文的節(jié)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讀懂課文內(nèi)容
1.師: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課后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繼續(xù)強化、總結(jié)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表面的。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nèi)心深處的表白)
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失望、寂寞、憂慮、渴望)
后來,當你終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
(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質(zhì)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好啊?。?/p>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真棒??!了不起!真厲害!)總結(jié):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嘆善哉,理解善哉表贊嘆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感悟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xiàn)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敳拦那?,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p>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
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稱贊)周圍的人會怎么稱贊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8.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么?(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lǐng)會,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么呢?
9.從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
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11.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12.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追求。]
六、作業(yè):
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
25.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絕弦
(知音)
鐘子期善聽必得之死
[教學思考:本課設(shè)計時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jié)合,設(shè)計了拓展練習,再圍繞絕弦,讓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伯牙、子期心靈相通的情義,最后設(shè)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從教者與學生一起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shù)的魅力。教學時要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讀、思、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理,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二
【設(shè)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shè)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lǐng),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談話: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裊裊炊煙,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
師: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
徐徐清風淙淙流水依依楊柳萋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皚皚白雪綿綿春雨
師:這些詞都是描寫美麗的景物。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一、揭題導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的《伯牙絕弦》。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這篇課文只用了77個字,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感人故事,現(xiàn)在我們就一同走進這個故事。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也可以跟著默讀。
(教師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還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讀書時有沒有讀不好的句子?)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齊讀課文。
小結(jié):有進步,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梢杂?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會讀的更好的。
三、初解絕弦
1.讀課題,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絕和絕弦的意思。
2.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shè)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總結(jié)學習方法: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機械的翻譯應該學會變通)
4.伯牙為誰而絕弦?
(板書:鐘子期介紹:俞伯牙和鐘子期都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
5.篇古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自學、交流)
6.全班匯報:
A、理解善哉表示感嘆,用現(xiàn)在的話還可以怎么說?
1)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預設(shè)答案:啊!好啊?。?/p>
2)善哉相當于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預設(shè)答案:真棒??!了不起!真厲害!)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B、哉和兮都是語氣助詞,沒有具體的解釋。
C、善在課文中出現(xiàn)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現(xiàn)象,體會擅長說明什么)
D、剛才他說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彈出來,哪個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書:志)體會二人心靈相通
E、還有哪個字也是這個意思的?(板書:念)
(小結(jié)同意不同字的現(xiàn)象,說明中國的漢字多么豐富)
7.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看誰講的生動。
四、感悟知音
(一)何為知音
1)伯牙為什么絕弦呢?
2)他們是什么關(guān)系?(好朋友,知音)從哪兒能感受到他們是知音呢?
看圖:此時兩個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了。他們互相的欣賞著,互相的贊美著。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4)善聽的子期不僅僅從伯牙的音律中聽出高山流水,還聽出了伯牙像山一樣的志向,像海一樣的胸懷。
5)想象說話
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善彈的伯牙一定不僅能用音樂表現(xiàn)出高山流水,還能表現(xiàn)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6)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能領(lǐng)會,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當時已經(jīng)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他為什么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預設(shè)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2.那么,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學生自由說)當伯牙聽見別人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什么心情嗎?
3.那時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無數(shù)次地發(fā)出呼喚,他呼喚什么?
4.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預設(shè)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預設(shè)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練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三)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能夠感受到什么?
(預設(shè)答案: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3.感情深厚)
2.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
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洋洋乎若江河。
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shè)答案:1.失望。2.寂寞。3、憂慮。生4.渴望。)
3.子期死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jīng)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預設(shè)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弦。3.斷了他的希望。)
4.這句話是故事的結(jié)果,也點明了中心思想。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指導朗讀)
五、深悟絕弦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從這首短歌中,你能體會出什么?
3.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于是摔琴斷弦,決心再也不彈琴,留下了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ǔ鍪菊n文)
六、回味絕弦
1.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樂曲,請學生欣賞)
2.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么?
3.老師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七、擴展
1.出示關(guān)于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如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宋代王安石《伯牙》詩: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這些詩都是寫琴曲的高妙,聽琴的樂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2.出示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為知己者死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忘年之交患難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3.學了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如:你是否有知音,為什么把他作為知音?
當你感到沮喪、孤獨、憂郁、快樂亦或是處于危難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能有一兩個知音相伴左右。所以,如果你尋到了與自己情趣相投的知音時,請大家一定要珍惜。世界上最難尋覓而又最易失去的是朋友(知音)。
作業(yè)
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小學教案 伯牙絕弦
課前談話:
師:誰知道我來自哪所學校,猜不出來,得觀察。
聽到六一班,我感到親切,知道為什么?這得靠猜。
聽音樂放松放松。
你聽到什么?
生:山林中的蟬鳴,瀑布飛流,古色古香的古箏彈奏
師:再聽一段。聽到什么感覺。
生:很悲哀的感覺
生:凄涼悲哀的感覺
師:名字叫《流浪者之歌》,結(jié)合這個名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拿著打狗棍在街上走
師:再聽一段(高山流水)
聽到什么?
生:聽到一個人在竹林里彈琴。突然風吹起來了
生:海浪拍擊沙灘的聲音
師:我們要真正理解有些難為大家。這種用古琴演奏的成為高雅之樂。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師:(板書課題:伯牙絕弦)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古文,講述的是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誰來讀讀這個課題?
生:伯牙絕弦。
師:念得真準,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難念的弦你也念準了,我們一起來。
生:(齊讀課題)
師:絕弦是什么意思?
生:絕弦是彈完這一曲,這一生就再也不彈琴了。
師:那么伯牙絕弦呢?
生:伯牙是個人,他把琴弦割斷,從此再也不彈了。
師: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把課本打到137頁,按照自己的感覺至少讀三遍,努力把它讀正確。
生:(自由朗讀課文三遍以上)
師:一讀就能明白,課文講述的是誰?
生:伯牙和子期。
師:抓住了這兩個人物,我們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畢竟是古文啊,你們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有些語言,我們是因為不理解才覺得它難讀,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生:鐘子期去世了,伯牙認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這一生再也不彈琴了。
師:這里的謂是什么意思?
生:想。
師: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確實不太好懂,沒有注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借助工具書。(出示)你覺得謂在這里應該是什么意思?
謂:①稱為 ②認為,以為 ③評論
生:認為、以為。
師:那么乃呢?
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師: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讀得更好。
生:(朗讀此句,讀得準確而且有韻味)
師:真有古文的味道。還有哪個句子比較難讀?
生: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覺得這句話比較難讀,是因為要在字和字之間分開,尤其是這個兮字后邊要做一下停頓。
師:你知道了怎么斷句。我想問問你,為什么要在兮字后邊斷句?
生:因為注釋里說兮是個語氣詞。
師:你看,借助注釋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還能幫助我們朗讀呢。這個兮和前邊的哉一樣都是語氣詞,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啊,在這樣的詞后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不信我們來找個同學讀讀。(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讀,讀得很有韻味)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注意讀好哉和兮后邊的停頓。
生:(齊讀)
師:難讀的句子都會讀了,誰能一口氣把這篇古文讀下來?
生:(朗讀全文,很有韻味。全場掌聲)
師:沒讀幾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讀成這樣,我真想說一句:善哉。(笑聲)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范讀,全場掌聲)
生:(齊讀,朗讀明顯有進步)
二、高山流水明知音
師:我們能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鐘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生:可以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體會到。
師:怎么理解?(提醒可借助注釋)
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就說:好啊,高高的猶如泰山一樣。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就說:好啊,廣大的像江河一樣。
師:注意到?jīng)]有,他在理解這兩句話的時候,有注釋的就借助注釋,沒注釋的就聯(lián)系著上下文用自己的話來補充,這是學習古文的好方法。(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這兩個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當中善鼓琴、善聽的善意思一樣嗎?怎么個不一樣,你要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生: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當中的善是擅長、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聽。
師:你會聯(lián)系上下文學,真好。這種一字多義的現(xiàn)象在古文里很常見。這里的善哉是子期聽了伯牙琴聲后一種由衷的稱贊。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
生:好啊!
生:真美妙??!
師:在古代就說成
生:(齊答)善哉!
師:誰來讀一讀,看能不能把這種由衷贊嘆的感覺讀出來。
生:(讀得很有韻味)
師:善哉!哉字后邊一延長,好像琴聲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覺得你不僅善哉讀得好!你這個峨峨兮、洋洋兮也讀得真好啊!當你讀著這個峨峨兮的時候,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怎樣的畫面?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高高的泰山,顯得很巍峨。
師:巍峨高聳的泰山,請你再讀,讀出這種畫面來。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高聳入云的、頂立于天地之間的泰山。
師:體會得真好,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
生:(男生齊讀,很豪邁、很有感覺)
師:不愧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不愧是頂立于天地之間的泰山。第二句誰來讀?
生:(女生齊讀,很有感情)
師: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好像讓我們看到了那寬廣的江河。呼應著上邊的泰山,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處隨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我覺得咱們班的同學肯定能猜出來。
生:我認為這里的江河是指長江和黃河。
師:你的古文底子真厚。是的,這里的江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江長江,河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河黃河。想到這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跳出了哪些詞語或者詩句?
生:我的腦中跳出了波瀾壯闊、波濤洶涌。
師:我聽你說這兩個詞語的時候,一點波浪都沒有。(笑)
生:(很有氣概地)波瀾壯闊、波濤洶涌。
師:就是這樣波瀾壯闊、波濤洶涌的江河,請你來讀!
生:我想到了一句詩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
生:(朗讀,掌聲)
師:正是這樣磅礴雄偉的泰山,正是這樣洶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讀。
生:(齊讀,讀得很有氣勢)
師:無論你伯牙彈什么,我鐘子期都能知道。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講
生:(齊答: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出示)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這里伯牙所念的念與前面句子當中的哪個字意思一樣?
生: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樣,都是心里想的意思。
師:找一個字,那就是
生:想。
師:沒錯。有時候咱們就可以用現(xiàn)代詞匯去代替古文詞匯來理解古文的意思。無論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鐘子期必得之。我想問問,鐘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師:看來善聽的子期不僅聽懂了琴聲,還聽懂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心聲。這樣想來,鐘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說的也不僅僅是伯牙的琴聲吧?(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它也說出了伯牙的心聲。
生:它不僅說出了伯牙的琴聲,還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懷。
師:你可了不起了!你叫王天宇,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天宇的智慧。
生:鐘子期不僅聽出了伯牙的琴聲,還聽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志向和胸懷。
師:什么樣的志向?什么樣的胸懷?
生:像泰山一樣屹立在人間的志向,像江河一樣心胸寬廣、能撐萬里船的胸懷。(全場掌聲)
師:原來鐘子期不僅在說琴聲,也說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樣的胸懷。
生:(齊讀)
師:這樣想來,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僅僅是想,那是志存高遠的志,胸懷大志的志啊!(板書:志)
師:老師課前去查過資料,我發(fā)現(xiàn)好多古書上都說到伯牙琴藝妙絕天下!許多人都以聽到他的琴聲為榮幸,他們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聲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聲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懷他們能得之嗎?
生:(齊答)不能得。
師:唯有誰能得之?
生:鐘子期!
師:誰能必得之?
生:鐘子期!
師:這才是
生: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板書:念)請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你的琴聲,你的內(nèi)心充滿了無邊的寂寞與孤獨。可是在這里,無論你彈什么,無論你寄托著怎樣的志向和情懷,鐘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時,你是怎樣的心情?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拿出課前發(fā)下的練習紙,請你順著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接著往下寫。(出示)
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生:(練筆,背景音樂《知音》)
師:你想伯牙得遇鐘子期,什么感覺?
生:非常高興。
師:是啊,欣喜若狂??!該怎么說?
生:(很有感情地)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間知音唯有鐘子期也。
師: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
生: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ㄈ珗稣坡暎?/p>
師:真妙啊!知我所志,明我所念,多會說話啊,我看你不僅是伯牙的知音,也是文言文的知音哪!
生: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終有人懂我心,懂我志向,懂我胸懷,懂我者,鐘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吾終有知音,此乃幸事,吾不再孤也!(全場笑聲、掌聲)
師:以前我是欲覓知音難上難,如今我是得遇知音
生:不再孤!
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么說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師:(激情朗讀后)好啊好啊,先生你聽我的琴聲,聽到的志向和情懷簡直和我心里所想的
生:(齊答)一模一樣。
師:志想像猶吾心,這兩個人之間的默契,用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講
生: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師:(板書:心)是啊,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
生:(齊答)知音。
師:(板書:知音)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著來讀。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生:(逐句對讀,讀完后換角色再對讀。)
師:就是這樣的心靈相契。讀著讀著,你發(fā)現(xiàn)這些語言有什么特點?
生:感覺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對應的。
師:一句伯牙,
生:一句子期!
師:這樣的形式好像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伯牙和子期,一個鼓
生:一個聽!
師:一個傾訴
生:一個回應!
師:寫得多妙??!讓我們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何等的和諧!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師: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了第二年中秋再來相會,終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當伯牙興致滿滿地趕來與子期相會,只可惜天意弄人?。。ū尘耙魳贰恫赖孔悠凇罚┎烂鎸Φ牟皇亲悠诘娜耍亲悠诒涞哪贡藭r高山默默,流水無語,天地之間也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ㄖ鹱诛@示)
子期死,
生:(朗讀)
生:(朗讀,一字一頓)
生:(朗讀,緩慢,有悲戚)
師:(出示)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從此還有人能知我之志嗎?(擦去板書:志)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念嗎?(擦去板書:念)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心嗎?(擦去板書:心)
生:(齊答)沒有!
師: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難覓啊?。ú寥グ鍟褐簦┮黄鹱x!
生:(齊讀此句)
師:伯牙絕弦,那是絕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這真是一曲肝腸斷,天涯無處覓知音?。?/p>
生:(再次齊讀)
四、千古傳唱懷知音
師:同學們,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地在傳誦著它!課文后邊有個資料袋,就講述了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請你快速地瀏覽一下。(出示)
俞伯牙、鐘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人,關(guān)于他們二人成為知音的傳說,《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于民間。我國古詩常有提及,如,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jù)這個傳說創(chuàng)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師:同學們,伯牙和子期,這知音的故事感動和溫暖著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中國人。就在故事發(fā)生300多年后的戰(zhàn)國時期,古書《列子》就記下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記下了這對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齊讀!
生:(齊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師:時間在流逝,500多年過去了,秦朝的《呂氏春秋》依然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對知音相遇時那最美好的瞬間(出示)男生一起讀!
男生:(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們在古詩中也都為那伯牙的破琴絕弦嘆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讀!
女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們又用小說傳誦著這個千古佳話(出示全文)一齊讀!
生:(齊讀全文)
師: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這個課堂上,我們六(1)班的孩子也在無限神往地傳誦著這個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捧著書朗誦。(隱去全文)
生:(集體激情背誦)
師: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
生:(齊答)知音。
師:(再次板書知音)盡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將懷抱著愿望,在生命中尋尋覓覓著我們的
生:(齊答)知音!
師:下課!
板書:
伯牙絕弦
志
知音念
心
個人感悟:
羅才軍老師的教學方式并不是單單的只是從課文中提取出關(guān)鍵詞然后再引導著學生去學生,而是一開始就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開始這堂課。羅才軍老師先一開始就放音樂,讓學生品味著這首音樂的美妙,為下文做了鋪墊。還教會了學生通過注釋等方式可以理解到課文中的含義,從而使朗讀不那么的枯燥。老師們很多時候都會因為怕時間趕不上進度,都會把課文最后的資料小故事忽略,叫學生們自己回去看,但是真正看的又有幾個呢?
羅才軍老師明白,放這些課后的這些資料庫的制作者的苦心,因為這些資料庫不單單是記述了一個故事,而且還能讓學生從這些故事中更加有效的理解這個文章中的作者的為人,從而更加明白到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文章,更好的理解文章!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三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三”,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基礎(chǔ)知識積累】會讀會寫文中出生的生字新詞,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
【方法與能力】背誦課文,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情感與思想】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拓展與延伸】閱讀《伯牙學琴》
【重、難點突破】重點是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教學手段】本課采用多媒體flash課件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注重友情的民族,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安澜^弦”,是交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
板書課題:伯牙絕弦
二、初讀古文。
1、回憶我們五年級上冊學習的《楊氏之子》一課的學法,說說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學習這篇古文效果會好一些呢?
教學提示:學習古文方法有兩點:一是要讀通,即要符合斷句的要求;二是要讀懂,即結(jié)合課文注釋理解古文的意思。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要求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2、學生讀課文,教師加以指導。
教學提示:根據(jù)學生讀古文的情況,可以判斷出學生在文中的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夠。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課件展示:范讀并畫面提示: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理解課文的意思。
教學提示:結(jié)合注釋理解古文每一句話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討論交流,確實自己不能解決的,可以向老師求教。然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意思??捎靡庾g的方法,也可采用意譯加直譯的方法。
四、有感情地讀古文。
1、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與對“朋友”感情的體會,自由讀古文。
2、學生個性化朗讀古文主。
3、學生齊讀古文。
4、試著背誦古文,時間大約是5分鐘。
五、課件展示:伴著高山流水的音樂讀古文。
六、作業(yè):搜集一些關(guān)于交友的名言
附: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為知己者死”“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忘年之交”“患難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板書設(shè)計(文字版):
板書設(shè)計(圖片版):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4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4”,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shè)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shè)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lǐng),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chuàng)設(shè)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shè)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情趣
1.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展示)
一琴一鶴人琴俱亡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調(diào)
琴棋書畫焚琴煮鶴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預設(shè)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xiàn)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從小游戲入手,引發(fā)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后激情導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么區(qū)別。
2.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wù)勼w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要讀出節(jié)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jié)奏。
5.教師范讀,相機指導讀發(fā)。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設(shè)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本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shè)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shè)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預設(shè)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4.預設(shè)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預設(shè)答案:??!好啊?。?/p>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預設(shè)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p>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預設(shè)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xiàn)高山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shù)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彈出什么。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5.你們又從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預設(shè)答案: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
6.師: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怎么贊嘆?(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設(shè)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來理解文本,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jīng)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引導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shè)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xiàn)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shè)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預設(shè)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②師:那么,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學生自由說)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乎若江河。
⑤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shè)答案:1、失望。2、寂寞。3、憂慮。生4、渴望。)
⑥師:后來,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預設(shè)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⑦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預設(shè)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⑨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后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伯牙為什么認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預設(shè)答案: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3.豐富內(nèi)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么?(預設(shè)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弦。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在斷了琴弦,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
③師:有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jīng)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是在指導朗讀時,師生融入課文中的角色,師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對話交流,入文,入情。這樣,教師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學生如同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閱讀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動,師生在互動中成了知音。
四、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贊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nèi)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后交流。)
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
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還根據(jù)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或flash動畫。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
4.師生分角色讀。
5.引導背誦。
[設(shè)計意圖]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努力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韻味,結(jié)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薛孤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后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伯牙絕弦
在教學《伯牙絕弦》結(jié)尾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升華對伯牙絕弦的認識的:面對伯牙破琴絕弦的做法,你有什么思考?教室里小手如林
生1:知音已去,再沒有人像鐘子期一樣能聽懂伯牙琴聲的了,無奈之下伯牙只好破琴絕弦,這是對知音的懷念。
師:這是懷念之痛。
生2:作為一名技藝精湛的琴師,伯牙身邊不乏贊美,但惟有鐘子期真正懂得他的琴聲,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如今,知音不在,他只能忍痛破琴絕弦。
師:這是無奈之為。
生3:士為知己者死。鐘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最好的知音了,他悲痛欲絕,于是,用破琴絕弦表達對失去知音后的黯然神傷的一種宣泄。
師:這是宣泄之苦。
生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鐘子期用心靈傾聽伯牙之弦,當知音已走,他不知道今后琴再為誰彈,樂再為誰奏,因此,失落和傷心讓他破琴絕弦。
師:這是失落之傷。
生5:面對鐘子期的突然離世,伯牙心里除了無以言表的傷痛,更多的是想到今后再也找不到心靈相通的知音了,破琴是最好的選擇。
師:這是悲壯之舉。
生6: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鐘子期死后,伯牙可能在無限傷悲中追憶與知己之間的深情厚誼,但物是人非,伯牙毅然 破琴絕弦,永不復鼓。
師:這是動人之處。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想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敘述了春秋時代一段動人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鐘子期善于鑒賞,二人成為知音。后子期身亡,伯牙悲痛欲絕,摔琴以謝知音,并發(fā)誓終身不再鼓琴。全文只有77個字,讀了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教學本篇課文,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通過誦讀,走進文本
古詩文教學要在讀上下功夫,要通過多種讀的形式,讀出節(jié)奏,讀出美感,讀出韻味。由于學生在此之前接觸古文的機會不多,對古文的表述方式十分陌生,很容易產(chǎn)生望文生畏的情緒。所以在初讀感知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斷句、停頓。通過范讀、領(lǐng)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引領(lǐng)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去生澀、讀走畏懼,直到讀出感覺,讀得瑯瑯上口,入情入境,在讀中初步理解課文。
二、領(lǐng)悟?qū)W法,理解文本
在學生通過閱讀對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帶領(lǐng)學生沉下心來,走進文本。雖然學生在此之前,對文言文有一點淺顯得認識,但對掌握文言文的表達特點和理解方法還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教師要對學法加以指導。一是學會借助工具書和借助文中的注釋進行自主學習,加以理解,這是學習古詩文重要方法之一;二是憑借以往的經(jīng)驗和積累理解詞句,如曰、乃等詞語,學生在以前學過的古詩文中已經(jīng)對詞的意思有所了解;三是聯(lián)系上下文加深理解。如比較善字在文中前后的不同意思。善鼓、善聽含有擅長的意思,而后面的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的善則含有贊嘆的意思。讓學生比較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總結(jié)學習方法,并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訓練思維與語言,鞏固對古文的理解,實現(xiàn)古文與現(xiàn)代文的優(yōu)勢互補。
三、注意聯(lián)系,提升文本
《伯牙絕弦》一課雖然寥寥數(shù)言,但結(jié)構(gòu)嚴謹,句子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句子之間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抓住重點句子展開研討。如文中第一句是: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是總起句。而下面的兩個分句具體地來解釋伯牙善鼓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在伯牙的十指間流淌出來的旋律,能夠表現(xiàn)出山的險峻和水的浩渺,可見琴藝之高;子期善聽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平民出身的鐘子期竟然能夠通曉音律,而且鑒賞水平如此之高。第四句是總結(jié)式的句子,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知。注意以上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就可以深入了解伯牙琴技的高超和鐘子期欣賞鑒別音樂的水平的高超,體會鐘子期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嘆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時欣喜若狂的心情,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四、把握留白,拓展文本
鐘子期和俞伯牙是一生一世的知音,更是千古知音。所以他們對音樂得交流、理解、欣賞也決不僅僅停留在高山、流水這兩種意像上,這從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句話上足以說明。為此,可利用文本中的留白,充分地進行對文本的拓展,進行想象和語言的訓練。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這樣的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伯牙鼓琴,志在清風、志在明月、志在修竹、志在流泉、志在春雨、志在秋葉、志在游蜂、志在舞蝶而所有伯牙琴聲中所傳遞的信息,鐘子期都能用他的心靈領(lǐng)悟并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再模仿古文中的句式來說一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掌握了語言文字的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的感悟到伯牙和鐘子期之間心心相印的友愛和心靈相通的默契。明白了所謂知音,就是那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人。從而深刻的理解子期死后,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心灰意冷的心情,以至于摔琴絕弦,從此不復鼓的行為。在語言和思維訓練的同時,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整合。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一課,它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這次學校教學能手評選,我第一次在這樣的比賽中指教文言文,對我來說既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又是一次自我的挑戰(zhàn)。
這篇課文說它不難吧,的確不難,只有短短的5句話,77個字。說它難吧,它又很難。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77個字里邊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
為了講好這篇課文,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我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關(guān)于這課的資料并不多,大概別人也都在嘗試吧。我在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后,自己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我校的實際情況,制作了一個課件。在其中我插入了“高山流水”和“伯牙悼子期”的音樂,在實際的教學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文言文的教學,我覺得朗讀是一大特點,因此,教學中,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時,我首先要求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是對難讀的三句話:“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边M行了指導,目的是為了學生在朗讀文言文時能注意停頓恰當,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來。在理解課文時我把理解與朗讀相結(jié)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也注重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課堂上學生們聽得仔細,學得認真,讀得有感情。同時被故事的內(nèi)容所打動,激發(fā)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如:借助課文中的注釋和自己手中的工具書等學習方法,我覺得這對同學們學習文言文已經(jīng)足夠了。
課前我和同學們一起做了一個“文字游戲”,我先說出一個詞語:楊柳依依,隨后讓同學們先說出這事描寫什么的詞語,然后自己嘗試著說出一些類似的詞語,同時說出自己會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這為我后面想象的環(huán)節(jié)埋下了伏筆。結(jié)合同學們說的詞語,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些詞語:明月皎皎,芳草萋萋,春雨綿綿,清風徐徐,炊煙裊裊……
教學過程中,教師即是一位高明的指揮,又是一名出色的導演,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的演繹著文本豐富的信息。
師:伯牙作為楚國一個著名的樂師,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
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還會表現(xiàn)什么?
生:鳥語花香
師:此時,子期必得什么?
生:鳥語花香
出示填空:伯牙所念(??????),子期必得(??????)。
生:伯牙所念夕陽西下,鳥兒歸巢的場景,子期必得夕陽西下,鳥兒歸巢的場景。
生:伯牙所念潺潺流水,子期必得潺潺流水……
感悟朗讀,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師生在各自感受著,又互相感染著。不知不覺進入了知音的精神境界。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文本的空白點,營造傾訴的情懷,讓課堂充滿想象的張力:
師:當伯牙的琴聲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心情會怎樣?
生:寂寞??無奈??傷心
師:此時他渴望什么?
生:理解他的人??懂他的人??知音……
師:現(xiàn)在,這個人出現(xiàn)了,他就是鐘子期。請你想象俞伯牙會緊緊地握住子期的手說什么?
有同學很自然地說出:“知我者,子期也!”
讓學生在思考中積蓄情感,在交流中傾吐情感。伯牙此時恰逢知音那激動不已的心境與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染力,它將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激動深深地烙在每個孩子的心頭,沁入了每個孩子的肺腑,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沉浸其中,課堂,因為這樣的留白與補白,充滿了情感的張力。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隨后我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贝藭r《伯牙悼子期》的音樂響起,屏幕上出現(xiàn)了鐘子期的墓碑。
此時伯牙心情沮喪,在子期墓前,伯牙吟誦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同學們也一同隨老師一起讀出: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ō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吟誦完這首短歌,伯牙起身把瑤琴摔碎。
同來的老者驚問:“先生為何摔此琴?”
伯牙道:“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p>
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在《伯牙悼子期》的音樂聲中,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追求。
在《伯牙悼子期》的音樂聲中,我再次讓學生誦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睆耐瑢W們悲傷的語音中,我知道同學們理解了世上知音難覓。
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隨后我播放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試著背誦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xiàn)力,讓文言文那優(yōu)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田。
俗話說,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shù)。我不敢說這節(jié)課我有什么閃光點,讓我感到很遺憾的就是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有些內(nèi)容會給人一種走馬觀花的感覺。有些語句處理的有點淺顯。
不過沒關(guān)系,這節(jié)課雖然結(jié)束了,可是我教學文言文的路卻剛剛開始,我會繼續(xù)努力的,盡力使我的課堂變得完美些。
《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及說課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能根據(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shù)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追浅:寐牭臉非?,你們想聽嗎?想聽,可是有要求,老師請你用心的聆聽,看看透過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樂曲)
2、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這首動聽的樂曲,包含著一個千載流傳,令人吟誦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時期的俞伯牙和鐘子期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彈琴的技藝很高我們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詩寫的好,人們稱他為什么?那么俞伯牙的琴彈得那么好,人們就會稱他為琴仙而鐘子期卻和他大不相同,他不會彈琴,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人,他僅僅是一個在山中靠打柴為生的樵夫那么,他們之間到底有怎樣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來學習課文《伯牙絕弦》,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讀文
3、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它要求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美現(xiàn)在你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節(jié)奏
4、指名讀文,指導讀出文章節(jié)奏
三、品讀課文,感悟內(nèi)涵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⑴作為當時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技可謂出神入化,而鐘子期也有很高的音樂欣賞水平課文中的哪一句寫出了這一點?
⑵聯(lián)系剛才講述的故事,談?wù)剬@句話的理解體會兩個善的意思
[過渡]: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有一天,伯牙乘著小船到了長江口滔滔的江水觸動了他的琴思,于是他就對著江水彈起琴來一首曲子還沒有彈完,他就發(fā)現(xiàn)有一個打柴的人立在岸邊正在聽他彈琴這個人呀就是鐘子期就是因為這次相遇,使伯牙認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就讓我們深入課文,從文中找答案
2、研讀課文的2至4句
⑴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出相關(guān)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⑵匯報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①談?wù)剬@句話的理解
②理解善哉這個詞語的意思(表示贊嘆的意思)
③用贊嘆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④此時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聲高亢嘹亮子期透過琴聲,了解到他的心聲,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偉的志向(出示泰山圖片,感受它他的雄偉氣勢,指導朗讀)
B、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談?wù)剬@句話的理解
②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樣的情景嗎?
③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⑶我想,作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里不單只有高山流水,除了這些以外,他的琴聲里還可能會有哪些景色?
①出示詞語生讀
②現(xiàn)在你就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會贊嘆到:善哉(引導學生說句子)
③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他們情投意合,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⑷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圍會缺少贊美聲嗎?為什么他偏偏視子期為他的知音?
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樣?
⑸此時的伯牙,他簡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這樣感嘆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讓我們再來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歡樂與激動(齊讀課文的前4句)
[過渡]:這短暫的相遇讓他們彼此成為知己在分別的時候,他們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訴衷腸然而,第二年春天,當伯牙帶著這份歡樂與激動前來赴約時,得到的卻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⑴齊讀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⑵這真是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談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伯牙斷了琴弦,留下了無邊的孤獨、寂寞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話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伯牙絕弦,他向世人宣告什么?
2、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這樣一首短歌來悼念子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此時你一定已經(jīng)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就讓我們拿起書,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篇文章
4、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對伯牙說些什么?寫下來
5、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譜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就讓我們伴著這動人的旋律,再來讀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嘗試背誦
五、板書設(shè)計
25
伯牙絕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鐘子期
必得之
《伯牙絕弦》說課稿
一、說教學內(nèi)容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jié)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shù)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采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路,揭示課題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六、說設(shè)計思路
在教學時,我主要以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感人故事為主線,通過講述這個故事,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文中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nèi)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內(nèi)涵,感受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友誼,深入體會他們互為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嘗試背誦課文在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時,我適當?shù)匮a充了一些和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資料,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互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