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小學五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測試題。
一、讀拼音寫詞語。
shītǐrènwùqíqūtiàowànɡ
chóuhènbáozihǒujiàozhuìlu
二、組詞。
寇掄扔狼
冠搶仍狠
冀晉棋挑
翼普旗眺
三、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英勇奮全神貫橫七豎懸崖峭
斬釘截居高臨粉身碎昂首挺
驚天動堅強屈熱血騰氣壯河
四、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花:A花朵;B形狀像花的東西;C作戰(zhàn)時受的外傷;D用,耗費
1、隨著一聲巨響,手榴彈在敵群中開了花。
2、又是秋天,菊花開得同往年一樣燦爛。
3、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靜,只聽見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
4、整理筆記和完成作業(yè)花了我不少時間。
五、根據(jù)課文填空。
接受任務
跳下懸崖。
六、判斷下列句子是否比喻句。
1、班長馬寶玉像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終身跳下深谷。
2、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3、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
七、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
外公沒有等姐姐和我發(fā)問,就說開了:“據(jù)說蝙蝠洞有八十九曲,因洞內有許多蝙蝠窩,‘蝙蝠洞’因此得名”。
星期天,我、姐姐、外公一起游覽風景秀麗的青芝山。
我們向洞里走去,一路上陪伴我們的只有泉水的“叮咚”聲,由于洞內有回聲,泉聲雖小,卻很清晰。
我們拐過一彎又一彎,轉過一曲又一曲,眼看沒路了,卻又見一條小路,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繞了幾道彎,我們來到著名的“蝙蝠洞”。
八、修改病句。
1、校長改進并提出了建議。
2、勇氣又漸漸地回到心里。
【拓展運用】
我喜歡的詞語有:
延伸閱讀
五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任務、大吼、滿腔怒火、搏斗、崎嶇、橫七豎八、尸體、斬釘截鐵、墜落、雹子、仇恨、熱血沸騰、昂首挺胸、堅強不屈、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感受五壯士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4.領悟課文寫人記事的寫作方法,提高表情達意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應放在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語句上,體會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情感。
1、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劉胡蘭舍生取義的英雄事跡。1937—1945年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堅貞不屈、頑強抗爭的八年。這八年,我中華大地涌現(xiàn)了無數(shù)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
2、課前,請同學們搜集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可歌可泣的抗敵故事,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個真實的故事,它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河北省易縣的狼牙山。板書:《狼牙山五壯士》
4、請大家注意“壯”字的寫法,注意和“狀”區(qū)別。“壯”可以怎樣組詞?
(壯烈、雄壯、壯舉、氣壯山河)
是啊,同學們!五位英雄,五位壯士,他們在狼牙山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壯舉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文章寫了五壯士一件什么事?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學生讀后交流,教師引導概括。
(這篇文章寫的是五壯士為了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和敵人英勇作戰(zhàn),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學生字新詞。
4.自學檢測:
①認讀生字與寫字。
(從字音上來說,要注意讀準平舌音與翹舌音,本課生字除“嗖”外,“斬、墜、仇”都是翹舌音;還要注意“葛”讀第三聲不讀第二聲,“吼”的聲母是“h”不是“k”,“崎嶇”的韻母也要注意區(qū)別開,注意吐字清晰。從字形上來說,“葛”不要多寫一豎,“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寫一豎。)
②課件出示:
居高臨下昂首挺胸全神貫注斬釘截鐵熱血沸騰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大舉進犯墜落山澗粉身碎骨嘰里呱啦紛紛滾落
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仔細體會讀第一行與讀第二行的不同感受。
①指名讀,接龍讀。
②邊讀邊談感受。
(第一行都是描寫五壯士的詞語,感受到了五壯士的英雄氣概;第二行是描寫日寇的,表達了作者對侵略者的憤恨與不滿。)
③齊讀
三.熟讀課文,梳理記敘順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jù)地大舉進犯,五壯士不畏強敵,浴血奮戰(zhàn)的精神感動著今天的我們。課文的描寫再現(xiàn)了當時的動人場面,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讀正確、流利,讀不熟的語句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3、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這篇文章按事情的發(fā)生、經過,結果順序寫的。)
4本篇課文哪個自然段是事情的發(fā)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結果呢?
(課文第一自然段七連六班接受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是事情的發(fā)生;第六—九自然段講五壯士英勇壯烈跳下懸崖是事情的結果。)
板書:接受任務跳下懸崖
5.課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分別寫的什么?能跟老師一樣給每部分標上一個小題目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
板書:接受任務→(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四、反復練讀,讀中感悟重點詞語。
1、同學們,狼牙山五壯士接受任務,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絕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場景最讓你感動?
讀到特別能打動你的詞句,多讀幾遍,讀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讀課文,邊讀邊感悟詞語。
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面。形容處于有利的地位。
懸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著頭挺著胸無所畏懼的樣子。
壯士:豪壯而勇敢的人。
晉察冀根據(jù)地: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之一,也叫晉察冀邊區(qū)。晉、察、冀分別是山西省、察哈爾省(已撤銷)、河北省的簡稱。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山澗:山間的水溝。
粉身碎骨:身體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慘。
驚天動地:驚動了天地。形容聲音響亮或事業(yè)輝煌。
氣壯山河:形容氣勢十分雄壯,可以使山河壯麗多彩。
斬釘截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豪邁:氣魄大;勇往直前。本課指口號聲豪邁,所以應選氣魄大。
②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③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這聲音”指的是五壯士跳崖時呼喊的壯烈豪邁的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充分體現(xiàn)出五壯士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對黨和人民的熱愛與忠誠。這種恨與愛,是五壯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力量之源,是黨所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戰(zhàn)士們的力量之源,也是敵后抗日根據(jù)地英雄兒女們的力量之源。這句話充分贊揚了中國人民將抗戰(zhàn)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五、置留問題,布置作業(yè)
這篇課文的字里行間彰顯著五壯士面對強敵毫不畏懼、英勇頑強、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以及他們對人民對祖國的無比熱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摘抄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看誰寫得多。
板書設計:
接受任務→(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五年級語文上12狼牙山五壯士教案
教學
要求1.認識本課的生字,學會書寫。能正確讀寫本課的詞語。背誦描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課文敘述中領悟寫人記事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五壯士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
重點
難點1.閱讀課文內容,領悟本文的表達方法,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
2.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
課時兩課時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jì)根據(jù)地大舉進犯。[句導讀:從“集中兵力”“大舉進犯”中可看出敵人兵力強大,與下文擔任掩護任務的五位壯士形成對比,說明敵眾我寡,五位壯士接受的任務將十分艱巨。][①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當時,七連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游擊戰(zhàn)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zhàn),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七連六班接受掩護群眾和連隊的任務。
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們是采取怎樣的策略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句導讀:這句既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又是總起下文的中心句。][③“一次又一次”說明了什么?]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ɡ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④這句話表現(xiàn)了什么?]戰(zhàn)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zhàn)士把臉繃(běnɡ)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⑤以上幾句話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尸體。[⑥“橫七豎八”說明了什么?]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五壯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
五位戰(zhàn)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緊跟在身后;另一條是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tuó),那兒三面都是懸崖絕壁。走哪條路呢?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句導讀:這是一個設問句,告訴我們五位戰(zhàn)士走向狼牙山頂峰的原因。一個“走”字,體現(xiàn)出班長態(tài)度堅決果斷,飽含著五位戰(zhàn)士高昂的斗志與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⑦試分析“斬釘截鐵”和“熱血沸騰”這兩個成語的表達效果。]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⑧如何理解“絕路”二字的含義?]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寫五壯士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樹和巖石向敵人射擊。[⑨用“一面……一面……”的句式表達五壯士怎樣的性格特點?]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尸體。[句導讀:概括了誘敵上山途中,五位壯士英勇殲敵的情況。]到了狼牙山峰頂,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xù)向緊跟在身后的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jiàn),粉身碎骨。班長馬寶玉負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句導讀:具體介紹了班長沉著冷靜地指揮戰(zhàn)斗,有效地利用手中的戰(zhàn)斗武器。從“他舉起石頭”,指揮戰(zhàn)士“用石頭砸”這個舉動,可見他的機智善戰(zhàn)?!霸摇弊煮w現(xiàn)出戰(zhàn)士對敵人刻骨銘心的仇恨。]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⑩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簡要分析。]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段導讀:寫五壯士痛殲敵人。
又一群敵人撲上來了。馬寶玉嗖(sōu)的一聲拔出手榴彈,擰開蓋子,用盡全身氣力扔向敵人。[句導讀:“用盡”一詞體現(xiàn)了五位戰(zhàn)士對敵人的仇恨。同時這句與上段中“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一句照應,突出最后一顆手榴彈的作用。]隨著一聲巨響,手榴彈在敵群中開了花。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寫五壯士誘敵上狼牙山頂峰,英勇殲敵。
五位壯士屹(yì)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回頭望望”四個字包含著怎樣的思想感情?]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像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說明了什么?]戰(zhàn)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句導讀:文中“說”“砸”“走”“跳”“昂首挺胸”等詞寫出了五位戰(zhàn)士跳崖時的無畏與悲壯,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場新的戰(zhàn)斗。]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的壯烈豪邁的口號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這兩個詞語贊揚了五壯士怎樣的崇高精神?]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為革命獻身。
贊揚了五壯士為祖國、為人民壯烈犧牲的崇高精神。他們那壯烈豪邁的口號是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表達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與侵略者斗爭到底的堅定決心。
1.認識本課的生字,學會書寫。能正確讀寫本課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理清文章脈絡,并能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標題。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生字、新詞卡片。
一 圖片導入,激發(fā)情感
1.出示狼牙山風光圖片,請同學們欣賞。
2.導語:同學們欣賞了這組風光圖,你們一定被那綺麗的景色吸引了。這里由于群峰狀似狼牙,直刺云霄,故名為狼牙山。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山上既有流泉飛瀑、蒼松翠柏,又有石棋盤、老君堂等歷史遺跡。在巍然聳立的頂峰棋盤陀有一座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高大雄偉,你們想知道這座紀念塔的來歷嗎?今天,我們將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一同了解他們的事跡,感受他們的偉大精神。
3.書寫課文題目——狼牙山五壯士。
二 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出示學習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掃清生字障礙,把課文讀通順。
(2)根據(jù)自學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規(guī)范書寫,注重積累。
(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理解詞語。
(4)標出自然段序號,把不理解的語句標出來,與大家討論。
2.學生按要求自主學習。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
(1)讀準字音。(投影生字、新詞卡片)
(2)認清字形。
①找出相同結構的生字。
上下結構:壁 墜 雹半包圍結構:廟
左右結構:榴 彈 掄 繃 瞄 擰 眺
②形近字識記法。
換偏旁的字:掄——論 壁——璧 眺——桃
加偏旁的字:留+木=榴 朋+纟=繃 苗+目=瞄 包+雨=雹 隊+土=墜
(3)一字組多詞。
墜——墜落 墜毀 墜地 耳墜
(4)規(guī)范書寫。
①字變部首、筆畫變形的字:“雹”部首是“雨”,作為部首應該寫成“”。
②“掄”的筆順:
(5)理解詞語。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山澗:山間的水溝。
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面。形容處于有利的地位。
斬釘截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驚天動地:驚動了天地。形容聲音響亮或事業(yè)輝煌。
全神貫注:全部精神(精力)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貫注,集中。
(6)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
三 細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五壯士”是哪五個人。
(課文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拔鍓咽俊笔侵赴嚅L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zhàn)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2.再次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課文分為哪幾個部分,討論每一部分的意思。
(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的。)
學生討論全文的層次劃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七連六班接受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五壯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寫五壯士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寫五壯士誘敵上狼牙山頂峰,英勇殲敵。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為革命獻身。
3.根據(jù)課文記敘的順序,請同學試著概括小標題,突出每一部分的重點內容,完成填空。
接受任務→()→()→()→英勇跳崖
(可概括為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
4.分部分朗讀課文,談一談你被哪部分內容所感動。
5.有感情地朗讀令自己感動的內容。
四 總結全文,拓展資料
1.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課文的層次,學習了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課文的表達方法,同時我們還準確概括了各部分的小標題,更清晰地把握了課文的脈絡。
2.拓展:開課伊始,我們欣賞了狼牙山的風光圖。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狼牙山是晉察冀邊區(qū)的東大門,它不僅在軍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據(jù)地的武器裝備庫。1941年秋,日軍糾集三四千人的兵力,進犯我晉察冀根據(jù)地的狼牙山地區(qū)。當時在這一地區(qū)隱蔽著許多干部和三四萬群眾。由于我主力部隊轉移到敵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這個連就是晉察冀軍區(qū)一分區(qū)一團七連。由于敵我力量懸殊,七連經過一個多月的英勇奮戰(zhàn),決定將連隊主力和干部群眾轉移到龍王廟,由這個連的六班擔任掩護任務。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即由此引發(fā)。
1.理解課文內容,重點學習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時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2.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敘述中領悟一些寫人記事的表達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重點語句投影。
一 課文題目導入,激發(fā)興趣
1.齊讀課文題目,說說從中知道了什么。
(“狼牙山”告訴了我們地點,“五壯士”告訴了我們主要人物。)
2.“五壯士”可以換成“五戰(zhàn)士”嗎?談談自己的看法。
(不能換。因為文中的五位戰(zhàn)士不是一般的戰(zhàn)士,他們?yōu)檠谧o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敢于獻身,所以用“壯士”。)
3.一個“壯”字,已經讓我們對他們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題目。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回憶課文的記敘順序,用小標題的形式匯報。
(接受任務、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英勇跳崖。)
2.自讀全文中令自己感動的部分,與同學們交流。
三 精讀課文,體會偉大的獻身精神
1.出示自學要求。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五壯士英勇戰(zhàn)斗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語句,結合當時的背景,談談自己的體會。
(2)課文中兩次講到完成掩護任務,哪一次是作為重點來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
(3)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交流、匯報成果。
(1)痛擊敵人。
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zhàn)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zhàn)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
①找出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語句,說說你的感受。
(動作:吼、掄、瞄準。神態(tài):沉著、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從他們各自的動作和神態(tài)中,我們可以體會出他們心中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他們英勇殺敵,他們一心想拖住敵人,為群眾和連隊轉移爭取時間。)
②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體會五壯士對敵人的仇恨,以及他們英勇殺敵的無畏精神。
(2)引上絕路。
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
①朗讀這一部分,想一想五壯士完成任務后,為什么往三面都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棋盤陀轉移。
(他們完成掩護任務后,準備轉移時面對兩條路:一條是生路,一條是死路。他們沒有選擇生路,是為了吸引敵人,他們要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的安全,于是他們毅然往三面都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棋盤陀轉移。)
②讀一讀描寫班長和戰(zhàn)士們的表現(xiàn)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個“走”字,鏗鏘有力,體現(xiàn)出班長態(tài)度之堅定、決定之果斷。“斬釘截鐵”比喻處理事情或說話堅定果斷,毫不猶豫。這里,沒有寫出其他戰(zhàn)士的語言,只寫他們的內心狀態(tài)“熱血沸騰”和動作“緊跟”,飽含著五壯士對人民深切的愛,以及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③用四個字的詞語概括出他們的崇高精神。(堅定不移、勇于獻身。)
④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班長和戰(zhàn)士們的表現(xiàn)的句子,體會他們的精神。
(3)頂峰殲敵。
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①朗讀課文,說一說頂峰殲敵是從幾個方面來寫的。
(從兩個方面記敘頂峰殲敵:一方面寫五壯士英勇奮戰(zhàn),用石頭砸;另一方面寫敵人的慘敗,抓住了“嘰里呱啦”的叫喊聲,“紛紛滾落深谷”等詞句,形象地寫出了敵人的可恥下場。)
②找出五壯士共同英勇殲敵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把石頭比作“雹子”,說明石頭砸下得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這兩句話充分體現(xiàn)出五壯士的英勇殺敵和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
③在這部分,你又能用什么樣的詞語概括他們的精神呢?
(英勇頑強、堅強不屈。)
④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體會他們英勇頑強、堅強不屈的偉大革命精神。
(4)英勇跳崖。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
①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屹立”的意思。
(“屹立”本義是像山峰一樣高聳、穩(wěn)固地立著。這里指五壯士意志堅強,不可動搖,突出他們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②五壯士站在狼牙山頂峰,知道自己將要犧牲了,為什么臉上還露出勝利的喜悅?談談自己的感受。
(他們?yōu)閯倮瓿裳谧o任務,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已經平安轉移而高興,表現(xiàn)出他們高度的責任感。)
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zhàn)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
①找出五壯士是怎樣跳崖的語句,你從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中體會出什么?
(從班長馬寶玉把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能體會出他不給敵人留下一槍一彈,也表明了他跳崖的決心。從“縱身”“相繼”“昂首挺胸”體會出壯士們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勇于獻身的英雄氣概。)
②播放國際歌,引讀。
師: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師: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師生齊讀: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③同學們,此時你們有怎樣的感受呢?
(五壯士的口號,體現(xiàn)出他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對黨和人民的熱愛與忠誠。)
④有感情地朗讀句子,并背誦五壯士壯烈跳崖部分。
四 播放影片,升華情感
1.同學們看書上插圖,這是五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的畫面,此時你們最想對他們說什么呢?
(敬愛的戰(zhàn)士們,你們?yōu)榱巳嗣袢罕姾筒筷犞髁Φ陌踩?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你們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名字: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zhàn)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請接受少先隊員對你們的崇高敬禮。)
2.播放影片片段:壯士跳崖。
3.總結。
狼牙山五壯士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日頌歌,他們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他們的名字鼓舞著中國人民的斗志,他們的英雄氣概和戰(zhàn)斗精神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永放光彩,他們的名字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同在。
1.《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所寫的事件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的事,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所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好課文,搜集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材料來加深理解。
2.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太淺,往往對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無法表達這些情感。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范讀。但教師范讀時必須充滿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讀技巧,這樣才能夠給學生以啟發(fā)和感染。
3.在教學“頂峰殲敵”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學生質疑、答疑,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石頭像雹子一樣砸向敵人”中“雹子”是什么樣的。孩子們有的喊“很大很硬”,有的說“砸人很疼”,你一言我一語地把壯士們痛恨敵人、不畏犧牲的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
4.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讓學生抓住這部分中的重點詞語去談自己的體會,然后再進行朗讀,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感覺,讀出了班長的“斬釘截鐵”和其他戰(zhàn)士的“熱血沸騰”。
1.在加點字的正確讀音下畫“√”。
2.“立”可以組很多詞語,根據(jù)下面的句子,用所組詞語填空。
(1)人民英雄紀念牌(聳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
(2)新建的北京電視塔高高(矗立)在三環(huán)路旁。
(3)董存瑞像鋼鐵巨人一樣(屹立)在橋底。
3.根據(jù)畫線部分的意思寫出相應的成語,觀察成語的特點,再照樣子寫出兩個成語。
(1)戰(zhàn)士們也仰起頭,挺起胸脯,相繼從懸崖往下跳。
昂首挺胸 狂風暴雨 左顧右盼
(2)在崎嶇的山路上,有橫的,有豎的,躺著許多敵人的尸體。
橫七豎八 驚天動地 七上八下
4.照下列表格中的樣子,寫成語。
堅強不屈
堅忍不拔
堅定不移
堅持不懈
堅貞不屈
一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易縣西南部。因其群峰林立,崢嶸險峻,狀若狼牙而得名。狼牙山,以八路軍五壯士浴血抗擊日寇舍身跳崖而聞名于世。其實,狼牙山還是一座雄險奇?zhèn)?、景色秀麗的名山。早在兩千年前的?zhàn)國時期,“狼牙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一。遠遠地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個山頭上,有一組白色建筑,五角五層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兩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圍墻。如今,這里既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級森林公園。
二 勇斬雙頭蛇的孫叔敖
有一次,孫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著一條雙頭蛇。他以前聽別人說,誰要是看見雙頭蛇,誰就會死去。孫叔敖乍一見這條蛇,心中不免一驚。但是,他決定馬上把這條雙頭蛇打死,不能再讓別人看見。于是他拾起路邊的大石塊,打死了雙頭蛇。
三 “撒尿”小英雄
14世紀時外國侵略軍準備炸毀布魯塞爾這座城市,小于連急中生智,用一泡尿澆滅了正在燃燒的導火線,從而挽救了布魯塞爾古城,使全城百姓幸免于難。比利時人民以小于連引以為豪,盛贊他那勇敢機智、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
四 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狼牙山五壯士》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壯士》”,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狼牙山五壯士》
常言說:文無定法,有規(guī)可循。為了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盡快掌握這可循之規(guī),使學生不僅聞一以知二還能聞一以知十。為此,近些年來,我做了一點兒嘗試:即打亂教材的順序,按文體重新組織單元。教學時,同類文章連續(xù)講。重點評講具有典型性的一篇或幾篇文章,其它篇目與典型篇目對照講,達到詳講一篇,通曉一類的目的。一組文章講完后,從布局謀篇方面總結出異同點。這樣,既易使學生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又可節(jié)約教學時間。
下面結合教學實際具體說明。一、按文體重新組織單元安排教材順序:期初,將教材按文體重新編排單元。如:寫人、寫事、寫活動、狀物、寫景、書信、詩和古文等。二、同文體文章縱向對比講:按典型到一般、由淺入深的原則進行教學。詳細講評一篇或幾篇,幫助學生摸索此類文體文章的基本規(guī)律,講其它篇目時,從與詳講篇目對比中找出特殊規(guī)律,現(xiàn)以寫人文章為例加以闡述。統(tǒng)編九冊教材中有寫人文章11篇,確定《憶鐵人》一文為詳講篇?!稇涜F人》,記敘了王進喜同志到托兒所錯批了一位阿姨后主動認錯的事,表現(xiàn)他關心群眾,勇于認錯,嚴以律己的精神,不愧是在工作實踐中運用馬列主義和黨的政策的典范。講讀時,從布局謀篇方面著重讓學生讀懂以下四方面:1中心思想:歌頌鐵人主動認錯、嚴以律己的好品質。寫人文章就是要就事論人的思想品質或特點。2選材:所選材料是生活中一件極小、極平凡而又很典型的事,從而起到小中見大的作用。3材料組織:開頭有一段概括描寫,對鐵人一貫關心群眾,用行動實踐馬列主義和黨的政策作了總的介紹。然后以到托兒所這件典型事例為主要內容,寫他關心群眾、嚴以律己,這件事是按一天、晚上、夜很深了的時間順序寫的,不僅層次清楚,更加體現(xiàn)區(qū)區(qū)小事竟然使鐵人從早到晚思緒萬千,無法平靜,從而說明鐵人對群眾的事真是牽腸掛肚、關懷備至。這點和面的描寫融為一體,使鐵人的英雄形象更高大、豐滿。鐵人的一貫表現(xiàn),會深深地感動讀者,典型事例更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由此,使學生懂得文章不管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材料要有內在聯(lián)系,共同反映一個中心。文章的開頭:1965年秋,我搬到鐵人房中去住,他已經擔任了鉆井指揮部的副指揮介紹了文章所記敘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特別介紹了鐵人的身份是副指揮,他身居要職,卻對不上串的小事也很關心,這對下文主動找托兒所阿姨認錯的事作了鋪墊。說明他是用行動在執(zhí)行黨的政策。結尾:熄燈的時候,夜很深了,好一陣子我還聽見他在床上輾轉反側,用事件結束,自然而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對自己嚴格要求的高貴品質。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與開頭身為副指揮照應,更說明他不愧是運用馬列主義的典范,全篇段段相扣,首尾呼應,中心十分突出。4表現(xiàn)手法:抓住人物特點,正面的、細致的描寫。其中以描寫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為主,不僅刻畫出人物的高尚品質,還活生生地再現(xiàn)了人物粗獷、樸實的氣質。在精讀這篇文章的基礎上,再讀寫法與其相似的《一分試驗田》。講讀時,引導學生與《憶鐵人》一文對比,總結出:1中心思想也是就事論人的思想品質:彭總大公無私,心里只有黨和人民。2選材:這件事對于一個領袖人物仍是一件小事,而且很典型。3材料組織:也是先概括介紹主要人物的一貫表現(xiàn)棗彭總一向關心群眾生活,大公無私;再具體描寫一件典型事例:用種一分試驗田的故事寫彭總對當時大刮浮夸風、踐踏黨的實事求是作風的人進行堅決的斗爭。由面到點地寫出彭總不僅關心周圍的群眾,更關心國家的命運。材料組織上與《憶鐵人》不同之處:典型事件的層次是按種試驗田的過程丈量、深翻、積肥、收獲安排的。由此讓學生懂得同文體的文章有可以共同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但由于事件有自身的特點,像種試驗田是活動,要寫得條理清楚,按活動過程
安排層次更為適宜。因此,盡管是同類文章,也不能一個模式。這就是說,文章雖然有規(guī)可循,但又無定法。所以在讀各篇文章時,先讀懂內容,再從知識結構上找出共性與個性。開頭,也是開門見山地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人物的身份,結尾也是以事件結束,自然結尾的,語言也很含蓄。彭總說:一畝地才產了八九百斤,就算我們下的功夫不夠,加一倍,畝產兩千斤,頂天了!這段話中之話是對大刮浮夸風的人的無情揭露和有力抨擊,表現(xiàn)了彭總堅決捍衛(wèi)黨的實事求是作風的高貴品質,暗點了中心。4表現(xiàn)手法:雖然也是正面描寫人物,但突出了動作描寫,這也說明表現(xiàn)手法要為內容服務。鐵人認錯是需要用語言表達,彭總種田自然以動作表現(xiàn)。之后,逐一講評正面描寫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少年閏土》、《大倉老師》、《金色的魚鉤》等。仍用對照的方法總結出異同點。同文體文章,精選一篇,帶動一類,有益于學生領會布局謀篇的基本規(guī)律。之后,再講評布局謀篇差異較大的文章進行對比,找出個性。比如,《兄弟便是朱德》一文,是以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xiàn)敵人怕朱德和人民愛朱德這一中心的。為什么不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呢?應使學生懂得,正面描寫朱德英勇善戰(zhàn)、所向無敵是可以的,但復雜的情節(jié),大的作戰(zhàn)場面,就不是幾百字所能包容的。作者用側面描寫,文字不多,描繪出了敵人聞風喪膽、尸橫遍野,足以表現(xiàn)中心,不是更好嗎?《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屬于特定環(huán)境寫人,因為邱少云在執(zhí)行潛伏任務,自始至終紋絲不動,所以無法正面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作者只能通過寫自己看到烈火吞噬邱少云時內心萬般痛楚,來展現(xiàn)邱少云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此外,本文開頭沒有直接寫主要人物,而是用了三個自然段,交代了戰(zhàn)斗任務和描寫了環(huán)境。講讀時,引導學生前后文對照,看到這大段的鋪墊與主要事件和表現(xiàn)人物崇高品質的關系。比如,開頭交代了我們趴在地上必須紋絲不動,咳嗽一聲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敵人發(fā)覺。結尾處描寫邱少云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再與前文對照,怎能不被邱少云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頑強的毅力以及自我犧牲精神所感動呢。本文開頭曾交代一句我們志愿軍準備在黃昏時分發(fā)動突然襲擊與結尾處黃昏時分,漫山遍野響起了激動人心的口號相照應,前面的交代很重要,否則讀者就要問:為什么戰(zhàn)友們看見烈火吞噬邱少云卻見而不救?以上兩例的講解,使學生懂得,特定環(huán)境寫人記事,就要從內容出發(fā),選取適當?shù)牟季种\篇的方法去表現(xiàn)中心。一組文章講完后,使學生感受到文無定法,卻有規(guī)可循;有規(guī)可循卻又文無定法。因為寫文章時,無論結構、語言、還是寫作方法,都要服務于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為了便于學生摸索規(guī)律,用表格的形式將主要篇目總結于后:教案實錄三、審題(一、讀課文。二、質疑。略):師:這個題目告訴了我們什么?生:狼牙山告訴了我們地點:五壯士告訴了我們人物。師: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戰(zhàn)士》?這個壯字是什么意思?生:壯士表示了對五位戰(zhàn)士的敬佩之情,對他們很尊敬。生:因為他們不是一般的戰(zhàn)士,他們?yōu)榱吮Wo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敢于獻身,所以他們就是豪杰,是壯士。師:說得好!不是一般的戰(zhàn)士,這個壯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戰(zhàn)士才能稱得上壯士呢?生:壯就是勇敢的意思。師:誰還有補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稱為壯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稱為壯士,勇敢得為了勝利能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才能稱為壯士。(板書:勇敢,不怕死)師:勇敢地獻出生命,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壯士。同學們看這個題目,除了告訴我們地點和人,還暗含著什么?看得出來嗎?生:還暗含著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師:很好!那這篇文章從題目上看,就知道要寫五壯士什么高貴品質啊?生:從課題上可以看出五壯士勇敢,為人民不怕死。四、理文章脈絡:師:很好,歌頌了他們的勇敢精神?,F(xiàn)在咱們看一看,這篇文章從層次安排上,是不是圍繞了五壯士勇敢不怕死寫的?,F(xiàn)在看提綱(老師指黑板上的提綱)從文章層次的安排上,這篇文章寫了幾件事?生:寫了一件事。師:一件什么事?生:五壯士英勇殺敵的事。師:誰再概括一下,這篇文章寫五壯士一件什么事?生:這篇文章寫的是五壯士為了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和敵人英勇作戰(zhàn),最后英勇跳崖的事。師:就這么一件事。按什么順序寫的?生:這篇文章按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寫的。師:哪是發(fā)生啊?生:接受任務是發(fā)生。師:哪是結果啊?生:跳下懸崖是結果。師:那剩下的三段是什么。生(齊答):是經過。師:題目叫,主要寫的是五壯士,這五段里哪幾段直接寫的是五壯士,誰看出來了?生:誘敵上山、引上絕路、跳下懸崖這四段是直接寫五壯士的。師: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寫五壯士,再看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們是五壯士?生:最后一段跳下懸崖是直接寫五壯士的。師:后面一句沒說準,應該說四段都是寫五壯士的,而跳下懸崖這段是最突出他們的勇敢不怕死精神。再問大家剩下三段,聯(lián)系課文想,有哪幾段是寫五壯士和敵人面對面斗爭的,表現(xiàn)出來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生:這三段中第二段引上頂峰是寫五壯士和敵人英勇斗爭的經過。師:這是一個,還有沒有寫面對面斗爭的?生:第一段誘敵上山也是寫五壯士和敵人面對面英勇斗爭的。五、講讀課文:師: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寫了五壯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F(xiàn)在咱們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沒有直接寫五壯士勇敢不怕死,為什么要寫這段?看看課文,(學生翻開書,看課文)第一段有沒有用呢?生:有用,第一段是作為介紹情況的一個開頭。師:介紹情況的開頭,干嘛要寫日寇集中兵力,大舉進犯,把日寇的猖狂勁兒寫出來呢?生:寫了這些更能突出五壯士的勇敢不怕死,面臨這么多的敵人一點兒也不害怕。師:好,還有補充的嗎?生:敵人大舉進犯,和六班英勇殲敵是對比寫的。敵人大舉進犯是說敵人人數(shù)非多,六班只有五個人,說明五壯士是勇敢不怕死的。師:很好,敵人數(shù)以千計,反動氣焰非常囂張,我們就五個人,他們最后是生(齊答):以少勝多。師:對!更能突出他們是壯士,所以這段非常重要,不是沒用的。現(xiàn)在大家來看第二段誘敵上山一共分幾個小層?生:第二段分三層,第一層從為了拖住敵人到把大批敵人引上狼牙山。這層說的是五位壯士把敵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層從他們利用險要地形到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這層是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第三層從戰(zhàn)斗進行很久一直到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尸體。這是寫五壯士消滅了很多敵人。師:很好。這三層,有幾層是直接寫五壯士的?生:有兩層是直接寫五壯士的。師:哪兩層?生:第一層和第二層。師:好,這兩層是直接寫他們什么,表現(xiàn)出一種什么精神?生:這兩層直接寫五壯士怎樣把敵人引上山,怎么殲滅敵人。師:再說得明確點兒。生:寫五壯士英勇殺敵,把敵人引上狼牙山,表現(xiàn)了五位壯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師:對,這兩層是寫五壯士英勇殺敵,表現(xiàn)他們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板書:英勇殺敵)第三層沒正面寫五壯士怎么英勇殺敵,這層有用沒用?生:有用,因為第三層寫敵人死得很多,說明五壯士非常頑強勇敢。生:我也認為這層有用。因為這層說敵人死的特別多,橫七豎八的,都數(shù)不過來了。這說明五壯士英勇頑強,殺了無數(shù)敵人,更能說明他們是英雄。師:很好,第三層實際上就是他們英勇殺敵的結果,更突出他們的勇敢精神。那前兩層都寫英勇殺敵,寫法一樣不一樣?看書!(學生認真看書。)既然都寫英勇殺敵,為什么寫兩層呢?寫法哪兒不一樣?生:第一層寫他們英勇殺敵,是概括寫,是寫他們怎樣把敵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層寫他們英勇殺敵,是具體地描寫他們每一個人怎么樣打敵人。第二層寫他們對敵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敵人。師:很好,她剛才說了第一層怎么寫的?生(齊答):概括地寫集體。師:第二層是具體地寫了每一個人。那么,哪一層最能突出他們是五壯士呢?生:第二層。師:現(xiàn)在咱們就來看第二層。第二層共幾句話?看書!(學生看課文。)每句話之間有什么關系?生:第二層一共五句話,第一句是他們利用險要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這句話是概括地說他們狠狠地打敵人。第二句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從這開始是具體地寫每個戰(zhàn)士英勇殺敵。師:好,她說第一句是屬于概括地寫這五個人英勇殺敵,然后分述每個人怎么樣勇敢殺敵人的。前面是總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別寫五壯士的四個句子都描寫了五壯士的什么?第一句寫班長什么?第二句寫副班長什么?第三句寫宋學義什么?第四句寫兩個小戰(zhàn)士什么?用什么方法寫出來的?平時咱們常講:描寫人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誰看出來了?師:我找同學讀一句說一句,是描寫人物的什么?是語言?心情?還是動作?神態(tài)?讀一句分析一句。生: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這句主要描寫班長的動作,說明班長師:主要描寫動作?誰有不同意見。生:描寫班長馬寶玉的神態(tài)。師:神態(tài),哪點兒是神態(tài)?你說!生:從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的沉著表現(xiàn)了他非常鎮(zhèn)靜,不慌張。師:很好,坐下。第二句誰分析一下?生: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這句是寫副班長葛振林的動作和語言。師:語言在哪兒。生:沒有語言。師:別的同學再說。生:描寫了副班長葛振林的心情。師:是動作為主還是心情為主。生:我同意的意見,寫心情多。師:什么樣的心情?你說!生: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這兒細致地描寫了副班長葛振林憤怒的心情。師:第三句寫什么?生:戰(zhàn)士宋學義擲一顆手榴彈就把胳膊掄一圈兒寫了他的動作。師:很好,坐下。第四句呢?生: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zhàn)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這句寫的是表情和動作。師:表情為主還是動作為主?生:以表情為主。師:這四句話有的描寫表情,有的描寫動作,有的描寫心情。通過這些描寫,你能不能看出五壯士心里想什么?生:他們想一定要把敵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敵人,大部隊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脅。生:五壯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擊敵人,掩護好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師:好。生:五壯士這時候想的是:要把敵人死死地牽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讓他們亂動一步,好給大部隊創(chuàng)造轉移的時間。生:這時五壯士想的是:把敵人多殺幾個,好拖延時間,讓大部隊安全轉移。師:五壯士這時候一心想消滅敵人,充滿了對敵人的什么?生(齊答):仇恨!師:那我們讀這段時,應該讀出五壯士是什么樣的心情?生:應該讀出五壯士對敵人刻骨仇恨的心情。師:把這四句讀一讀,讀出對敵人的刻骨仇恨來。生: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滿腔怒火。師:應該是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我找四個同學一人讀一句,看誰能夠把五壯士對敵人的仇恨讀出來。(生讀這四句)師:好。這一段大家讀得還比較好。咱們現(xiàn)在看看第三段寫的是什么?生:(齊答):引上絕路。師:什么叫絕路?生:就是死路。師:絕路就是死路。第一段寫五壯士的句子有幾句?(學生看課文)生:走哪一條路呢?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蓮花瓣走去。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師:她找得很好。這里一共寫了兩句話,一句寫了誰?生(齊答):班長。師:一句寫的班長,另一句寫那四個戰(zhàn)士。寫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這個斬釘截鐵是什么意思?生:形容說話時態(tài)度特別果斷。師:那是這個詞的意思,在這兒為什么要用斬釘截鐵地說呢?生:這就說明班長的話非常堅決、果斷,不是猶猶豫豫地說的。師:是指在什么面前毫不猶豫?生:面臨著死亡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師:怎么知道面臨著死亡?生:因為課文說了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絕路就是死路,他們明知道走這條路是死路,走上去就下不來了,可是他們還是斬釘截鐵地說,表現(xiàn)他們勇敢不怕死。師:勇敢不怕死。好,是指在生與死的面前,選擇哪一條路?班長絲毫不猶豫,這是一種不怕死的精神。那四個戰(zhàn)士怎么不一個一個寫啊?生:因為那四個戰(zhàn)士跟班長想的是一樣的,他們都是想把敵人引上絕路,并且決不能暴露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轉移的方向。師:從哪兒看出想的一樣。生: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從這句可以看出戰(zhàn)士們和班長想的一樣,因為課文里說了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和班長一樣,毫不猶豫地把敵人引上絕路。師:熱血沸騰,這說明其他四個戰(zhàn)士也怎么樣?生:情緒激昂。師:情緒激昂想干嘛?生:想和班長一起為了祖國獻身。師:好,跟班長想在一起,行動一致嗎?生(齊答):一致!師:哪個詞說明一致?生:緊跟在班長后面的跟。師:光用一個跟,其實這話也通,你們看課文,我念念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跟在班長后面??梢詥?生(齊答):可以!師:可是文章不用跟,而用生(齊答):緊跟。師:為什么要加一個緊字呢?你說!生:加一個緊字,更說明其他四個戰(zhàn)士心里想的和班長想的是一樣的。師:他們想的一樣,面臨犧牲,他們準備什么?生:他們都想把敵人引上絕路,掩護人民群眾。師:那自己呢?做了什么準備?生:準備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師:他們已經準備獻身。(板書:準備獻身)誰把描寫五壯士準備獻身的英勇氣概讀出來?生: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把敵人引上絕路。師:很好,坐下。那個走字應該怎樣讀?生(齊答):重!師:讀得重,那個感嘆號,表示什么?你說。生:非常宏亮,非常重!師:那是讀法,表達什么感情?生:非常果斷,非常堅決。師:誰為讀?生: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師:誰再讀一遍。生: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向蓮花瓣走去。師:很好,這一段寫班長的語言就一個字,寫五壯士的行動的詞就一個緊跟。雖然描寫得很少,一個字一個詞,把五壯士那種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寫出來了。讀的時候要感情充沛。誰能再讀一遍。點評近幾年來,張光瑛老師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進行了些探索、研究。她改變了過去孤立地一篇篇講解課文的做法,從不同文體文章的特點出發(fā),進行歸類比較,幫助學生認識同一類課文的共性與個性,引導學生探索作者在布局謀篇方面的基本規(guī)律,以達到詳講一篇,通曉一類的目的。這樣教給學生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既減輕了過重負擔,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說是一種大膽的嘗試。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我想張老師的教學是符合葉老所談的精神的,是可取的。張老師是從文體知識入手,教學生布局謀篇的基本規(guī)律的,但她并非只注重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她認為無論結構、語言還是寫作方法,都要服務于內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學中,她注意正確處理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的關系,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出發(fā),理清脈絡,把握作者的思路,從語言入手,理解內容,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為什么這樣表達。如講第三段時,老師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哪幾句是直接描寫五壯士的?(學生回答有兩句話:一句寫班長,一句寫另四個戰(zhàn)士)老師提問: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蓮花瓣走去。這個斬釘截鐵是什么意思?(讓學生體會到班長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態(tài)度果斷、毫不猶豫,決心犧牲自己,掩護人民)再問:那四個戰(zhàn)士怎么不一個一個寫啊?(學生回答:因為他們與班長的想法一致,決心把敵人引上絕路)接著問:從哪兒可以看出四個戰(zhàn)士與班長想法一致?(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最后老師又問:為什么不用跟,而用緊跟?(同學回答:這說明他們心里想的和班長想的完全一樣,決心為人民獻身)這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只用了一個走,一個緊跟就把五壯士那種為人民勇于獻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現(xiàn)出來,可見一字一詞的運用都是經過作者認真思考才寫上去的。這樣,不僅做到了語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還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從讀學寫,把讀和寫緊密結合起來。張老師從文體知識結構入手,教學生布局謀篇基本規(guī)律的嘗試,初步取得了成果。它有利于把握規(guī)律,提高自學能力;有利于減輕負擔,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在比較中鑒別,幫學生加深理解;有利于從讀學寫,讀寫緊密結合。
小學五年級語文知識點:狼牙山五壯士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知識點:狼牙山五壯士”,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小學五年級語文知識點:狼牙山五壯士
1、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全文記敘的順序可以概括為:接受任務一痛擊敵人一引上絕路一頂峰殲敵一跳下懸崖。
2、強化生字:
繃(běng)得緊緊的
嗖(sōu)磨(mò)盤墜(zhuì)入骨髓(suǐ)
沉著(zhuó)豪邁(mài)
【練習題】
形近字組詞:
掄()寇()騎()腔()壯()
搶()冠()崎()控()狀()
把詞語補充完整:
嘰里呱啦的()()的口號聲()的地形
滿腔的()()的山路渾身的()
指揮()痛擊( )墜落( )
眺望()( )地瞄準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狼牙山五壯士》教案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狼牙山五壯士》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狼牙山五壯士”指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zhàn)斗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第一學期狼牙山五壯士教案,供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6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
2.快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語句。
教學難點體會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zhàn)。八年中,中國大地上發(fā)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現(xiàn)了千千萬萬個民族英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狼牙山五壯士》,就是發(fā)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區(qū)狼牙山區(qū)的一個真實故事。
二、新授:
(一)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讀課文,再交流預習的成果。
1.說說下列生字在書寫中應注意些什么?
寇尸崖豪
2.讀讀下列詞語:
日寇、晉察冀、指揮、尸體、懸崖、磨盤、斬釘截鐵、壯烈豪邁、堅強不屈、昂首挺胸。
3.詞語解釋:
斬釘截鐵:比喻處事或說話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驚天動地:形容聲音響亮或事業(yè)偉大。
氣壯山河:形容氣魄像高山那樣雄偉、豪邁。
居高臨下:站在高處,對著低處,形容所據(jù)的地勢有利。
4.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的五位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
(二)我們再來快速讀讀課文,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自己理清課文順序后,填寫課后p63表格。
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1自然段2自然段3自然段4、5自然段6-9自然段
(三)指名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并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五位壯士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任務;完成了掩護任務后,五位壯士又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頂峰。)
三、練習:
1.積累文中的成語。
寫五壯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敵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還知道描寫英雄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會寫出幾個表示看的詞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主要是想使學生掌握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首先,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人物的心理;其次,根據(jù)課文內容,進入情境,探究人物心理變化活動及其變化的原因;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最后總結出課文的內容。
小學語文《狼牙山五壯士》教案
小學語文《狼牙山五壯士》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讀文章關鍵詞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抗擊日寇的英雄氣概和不畏犧牲的崇高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
【難點】
體會五壯士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讓同學們各自回憶自己所接觸過的愛國英雄的故事,選代表上臺發(fā)言,這樣從同類別的故事中比較容易導引到本課主題上來,同時可以鍛煉學生們的表達能力。(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一兩個即可)
2.學生朗讀課文思考:看看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部分?
明確:第一部分(1自然段):接受任務;
第二部分(2自然段):誘敵上山,痛擊敵人
第三部分(3自然段)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部分(4—6自然段)英勇殲敵
第五部分(7—10自然段)壯烈跳崖
(三)抓住重點,理解道理
1.同學自由朗讀,劃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并互相交流這些句子為什么使人感動。
2.老師引導同學解讀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這句話好在哪里?
明確:這句話中的幾個詞語都運用的非常生動,比如“斬釘截鐵”和動詞“走”,擲地有聲,表現(xiàn)出班長鐵一般堅定的態(tài)度和果斷的決定,間接體現(xiàn)出五壯士昂揚的斗志和對人民的愛,這種犧牲精神可謂呼之欲出、躍然紙上;而這里也沒有描寫其他戰(zhàn)士的語言,只寫了他們和班長一致的動作和心理狀態(tài),說明他們都和班長一樣,時刻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3.“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庇械耐瑢W說這句話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你能談談好在哪里嗎?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石頭比作雹子,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出石頭的有力、迅猛,同時這兩句話也飽含著五壯士殺敵的英勇決心和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如果此刻五壯士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和他們說些什么?
提示: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五)總結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據(jù)時間進行刪減)
讀完本課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明確:我們要像五壯士學習,學習他們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維護祖國的利益,以后做國家的棟梁,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
(六)課后作業(yè)
課下閱讀其他描寫愛國英雄的文學作品,下節(jié)課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分享。
狼牙山五壯士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狼牙山五壯士”,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五壯士的英雄事跡,按照課后提綱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教學難點:
體會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抗擊日寇的英雄氣概和不畏犧牲的崇高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課
狼牙山是一個美麗的風景區(qū),可時光退回到1941年秋天的時候,就在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有五位壯士給我們帶了一個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想去感受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嗎?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播放課件)
二、新授
(一)檢查預習。
1.齊讀課題:
2.檢查生字詞。
日寇 晉察冀 進犯 轉移 掩護 崎嶇 尸體 墜落 仇恨 眺望
滿腔怒火 熱血沸騰 昂首挺胸 壯烈豪邁 斬釘截鐵
(1)解釋詞語。
(2)指導書寫。
3.解釋課題:
師:你從課題上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解釋: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因其奇峰林立,非常陡峭,形狀像狼的牙齒,所以叫狼牙山。
預設:
生:故事發(fā)生在狼牙山。
生:五壯士是哪五個戰(zhàn)士?(等)
師:怎樣的人才能稱得上壯士?(初識壯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讀正確、讀通課文)
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3.再讀課文,完成課后第二題。
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4.根據(jù)5個小標題,給課文劃分五個段落。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節(jié)。
1.指名讀課文第1節(jié)。
2.自由讀課文第2節(jié)。
師:為了拖住敵人,為了引敵人上山,五個戰(zhàn)士是怎么做的?劃出句子。
(隨機指導)
板書: 馬寶玉 沉著、走近、狠狠地打
葛振林 大吼一聲、滿腔怒火
誘敵上山 宋學義 掄圈、渾身的力氣 英勇奮戰(zhàn)
胡德林 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
胡福才
師:從戰(zhàn)士們身上,你感受到什么?
三、練習
教師聽寫重點詞語。
四、總結
這就是狼牙山上的五位壯士。課文中還有很多感動的故事,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 狼牙山五壯士》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 狼牙山五壯士》”,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22、《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
長江小學鄒太平
1、知識目標:
了解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戰(zhàn)斗,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2、能力目標:
理解能力、朗讀體會能力的培養(yǎng)。
3、德育目標:
學習他們愛護群眾,英勇殺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二、教具準備:
課件
三、教學過程:
㈠、復習鞏固,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請同學們仔細看老師寫課題,同上節(jié)課一樣,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拿出筆來和老師一起寫。(板書課題)
2、出示課件:(狼牙山險峻的山勢)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五位壯士勝利完成掩護任務,正準備轉移。此時,它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通向連隊主力方向的路,走這條路可以很快地追上連隊,可是敵人卻緊跟在身后;另一條是絕路,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么,究竟走哪條路呢?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馬寶玉的身后,把敵人引上了絕路。(簡筆畫)到了狼牙山頂峰,五位壯士是怎樣英勇殲敵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課文第四段和第五段。
㈡、學習第四段,以情促讀,總結讀法
1、先請同學們初讀課文第四段,一邊讀,一邊想象五壯士在狼牙山頂峰殲敵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出示讀書方法:初讀想象畫面)
2、學語文,就是要好好讀書,邊讀邊想想畫面。下面,我請一個同學把這一段話再讀一遍,其他的同學閉上眼,靜下心來,想一想,你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五壯士怎樣的形象?
3、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五壯士用石頭砸敵人那種英勇豪邁的樣子了嗎?對了,只要你能想出當時的情景,你就能把書讀好。不信,這次你再讀一讀這段話,肯定能讀好。
4、下面,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再朗讀一遍,然后告訴同學們,你讀到哪些地方最感動,可以把最受感動的句子劃出來好好地品讀品讀,體會體會感情。(出示讀書方法:品讀體會感情)
5、指名讀感動處。
劃的和這位同學一樣的請舉手。出示:“他剛要擰開蓋子……同志們!用石頭砸!”
指導朗讀: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句話,把你讀好這句話的成功經驗給大家說說?(指名回答,并再讀)
教師指導:同學們,你們瞧!燒殺搶虐、無惡不作的敵人這時正攀著山壁爬了上來,現(xiàn)在你就是班長馬寶玉,面對著這樣的情景,你怎么讀?誰來試試。
自由讀(教師穿插:大家自由讀書的這段時間里,教室里只聽到瑯瑯書聲,大家專注的神情,讓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動。)
同學們想讀這句話嗎?把這句話讀給你的同學聽一聽。齊讀
6、還有哪些感動的地方?出示“馬寶玉嗖地一聲……扔向敵人?!?/p>
①、還有那一位同學想讀這句話。這么一讀,你讀出了什么?
②、此時,班長馬寶玉,把對敵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這顆手榴彈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敵人撲上來了,現(xiàn)在你做著動作再讀一讀這句話。
③、指名上臺做動作讀。同學們,你們看剛才這位同學是怎樣擰蓋子的。對了,這個動作就叫做“擰”。上節(jié)課有一位同學不明白什么叫“擰開”,現(xiàn)在明白了吧!
④、齊讀。經過這么一讀,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說明什么了。
7、這一段主要講了五壯士頂峰殲敵,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對五位戰(zhàn)士無限崇敬之情,帶著五位戰(zhàn)士堅強不屈,仇視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課文第四段,把五壯士的情給讀出來。
8、總結讀法:
學完第四段,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通過讀來理解這一段的?
(“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
㈢、學習第五段,運用讀法,讀中感悟
1、運用讀書方法讀一讀課文第五段。
2、指名讀讀感動之處。
3、剛才,同學們找出的語句都是描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情景,實際上五壯士英勇跳崖前的神態(tài)和動作更為感人。不信,你們讀一讀這幾句話。
出示畫面:“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p>
4、同學們,這幅畫面就是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感人情景。上節(jié)課,有一位同學提出不明白什么叫“屹立”。請同學們對照這幅圖(出示課件),你心里感覺到“屹立”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嗎?(他們昂首挺胸,神態(tài)自若,顯示出一副堅定不可動搖的樣子)對了,只要你心里明白就行了。下面,誰愿意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教師指導:五位壯士望著山下已安全轉移的群眾和戰(zhàn)友,對他們充滿了無限深情。請同學們帶著深情好好地讀一讀前面這句話。(指名讀)
教師指導:請同學們讀一讀后面一句話。敵人啊,敵人,你們已經上當了,我們的群眾和連隊都已經安全轉移了。瞧,你們還在向上爬,你們真可笑。五壯壯士充滿了對失敗者的輕蔑。讀這句話要讀出對敵人的蔑視。讀一讀。(指名讀)
5、下面請小組合作,邊看圖邊讀一讀第五段,在腦中想一想當時五壯士是怎樣英勇跳崖的。
6、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學生接讀),所以課文結尾說──(學生接讀)
7、讀了這句話,你們知道是什么“氣壯山河”、“驚天動地”呢?(指名說)對了,下面請同學們讀一讀五壯士的口號聲,能讀出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嗎?
8、這一段主要講了五壯士英勇跳崖(板書)有許多地方描寫的很感人,如何把它給讀出來呢?剛才同學們都做了嘗試,下面讓我們再回到那硝煙迷漫的戰(zhàn)斗場面,一起去感覺五壯士英勇跳崖的豪邁場面。(放音樂,出示掛圖)
9、五壯士雖然跳下了萬丈懸崖,但是他們奮勇殲敵,英勇跳崖的壯烈場面卻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里,他們那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激勵著無數(shù)革命戰(zhàn)士拋頭顱、灑熱血。同學們,讓我們再去讀一讀第五段,再去細細地體會體會五壯士堅強不屈,英勇豪邁的偉大精神吧!
10、五位壯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學們你們想對五位壯士說些心里話嗎?想說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學們的心情非常復雜,想通過朗讀把自己的心情給表現(xiàn)出來嗎?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吧!讓我們帶著對五壯壯士無限崇敬之情,帶著對敵人無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讀課文第五段。
11、歷史不會忘記英雄,讓我們記住這悲壯的歷史場面,做一個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12、這一段,我們讀了這么多遍,我想一定有人熟讀成誦,也就是說能背下來了吧?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背背試試,這么感人的文章,該背下來。(學生練背)
13、指名背誦。
㈣、回應目標,總結全課
1、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了解了五壯士痛殲敵寇,英雄跳崖的經過。同時,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還學會了“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這種讀書方法,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運用這種方法去讀書。
2、布置作業(yè):上網查找、瀏覽抗日戰(zhàn)爭的資料,使學生愛英雄、學英雄的感情得到升華。
板書設計
22、狼牙山五壯士
頂峰殲敵
引上絕路英
誘敵上山勇
接受任務跳
崖
《狼牙山五壯士》說課材料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九冊的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的。
本組課文以“革命傳統(tǒng)教育”為主題,老師通過激昂感人的語言和逼真的課文演示,將學生帶入了戰(zhàn)火硝煙的戰(zhàn)爭年代,體會革命先烈英勇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深化了主題。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作業(yè)布置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戰(zhàn)斗,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2、能力目標:
理解能力、朗讀體會能力的培養(yǎng)。
3、德育目標:
學習他們愛護群眾,英勇殺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在這堂課中,我們采用了自主合作,小組交流,朗讀體會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創(chuàng)設情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還采用了課件,網絡等現(xiàn)代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匯報交流,朗讀體會,閱讀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主要從六個方面來進行教學。
一、運用電教,激發(fā)興趣,理解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明理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為了調動學生學可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老師巧妙播放狼牙山勢險峻的片段,學生如身臨其境,懷著濃厚的興趣開始了本課的學習。
小學生情感易受感染。在課文重點處,運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重點內容
明理是閱讀的重要階段。為了突破五壯士為什么要跳崖這個難點,特別是五壯士當時的心情及內心感受,老師出示了五壯士英勇跳崖的片段,使學生理解五壯士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和對祖國無限依戀,對人民無限熱愛之情,體會他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二、以情促讀,總結讀法,運用學法,讀中感悟
老師先指名朗讀:
初讀想象五壯士的形象。體會五壯士與敵人作戰(zhàn)到底的目的,是為了部隊和人民,更加為了祖國,所以,學生對五壯士無比崇高敬的真情實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這時我們及時總結:品讀體會感情。
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學法,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英勇跳崖”部份,這樣既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又體現(xiàn)了從扶到放的教學特色。
三、自主釋疑,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在這課里,要引導學生提問,把學生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這樣做,為學生指明了方向,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生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老師多次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如運用學法合作探究英勇跳崖部分,老師先讓學生初讀并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在學完本段后,再討論:同學們,看到五壯士應英勇地跳崖后,你們想對五壯士說些心里嗎?
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課室呈現(xiàn)一種“個性思想展現(xiàn),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
四、整合資源,課堂延伸,情感升華
語文資源十分豐富,充分整合課內外資源,以點帶面,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外知識,全面提高語文水平。我們在學習頂峰殲敵的片段中,讓學生用成語匯報腦海中出現(xiàn)的五壯士形象,豐富學生語匯。在學完課文后,老師提供網址,讓學生瀏覽抗日戰(zhàn)爭的資料,使學生愛英雄、學英雄的感情得到升華。
五、板書設計直觀形象
這節(jié)課的板書既形象又條理清楚,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發(fā)展脈絡,中心突出。
六、作業(yè)布置大膽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個性
在學完整篇課文后,老師讓學生給自己布置作業(yè)。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了濃厚的學生興趣,又體現(xiàn)了個性思想,滿足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日寇、晉察冀、指揮、尸體、懸崖、磨盤、斬釘截鐵、壯烈豪邁、堅強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英雄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敵,同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搏斗,這期間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組成詞語:日寇、晉察冀、指揮、尸體、懸崖、磨盤、斬釘截鐵、壯烈豪邁、堅強不屈、昂首挺胸。
2、說說下列生字在書寫中應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詞語解釋:
斬釘截鐵:比喻處事或說話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驚天動地:形容聲音響亮或事業(yè)偉大。
氣壯山河:形容氣魄像高山那樣雄偉、豪邁。
居高臨下:站在高處,對著低處,形容所據(jù)的地勢有利。
(三)請你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部分?
教師提示:快速默讀就是一行一行地讀,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用眼睛掃視,邊讀邊想。
板書小結:
第一部分(1)接受任務
第二部分(2)誘敵上山,痛擊敵人
第三部分(3)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殲敵
第五部分(710)壯烈跳崖
(四)練習朗讀課文,劃出不懂的問題。
小學五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課后同步練習題
一、我能感受。
我讀了()遍課文。我想說()。
二、看拼音寫詞語。
yǎnhù???nǐngkāi???xuányá???quánshénguànzhù
(????)????(????)?????(????)??????(??????????)
三、區(qū)別形近字組詞。
寇()截()堅()
冠()載()豎()
斬()繃()險()
暫()棚()檢()
四、選詞填空。
掩護保護痛擊射擊沉痛悲痛
(1)為了()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帶頭向棋盤陀走去。
(2)七連決定轉移,把()群眾和連隊主力安全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3)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zhàn)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
(4)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一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撤退。
(5)我們()悼念為革命而獻身的戰(zhàn)士。
(6)周總理的逝世,使我們感到無限()。
五、閱讀下列段落并回答問題。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樹和巖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尸體。到了狼牙山峰頂,五壯士居高臨下,繼續(xù)向緊跟在身后的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
班長馬寶玉負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1.在文中括號里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2.“居高臨下”的意思是________;“山澗”的意思是_________。
3.給文段擬一個小標題:_______。
4.這段文字描寫了壯士們的()和(),表現(xiàn)了壯士們()的精神。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zhàn)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
1.用小標題概括這段文字的內容_________。
2.畫出文中有“看”的意思的兩個詞,并體會這兩個詞的含義。
(1)___________(2)_________
3.他們的臉上為什么露出勝利的喜悅?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縱身跳下深谷”和()我們看到了五壯士()光輝形象。
新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狼牙山五壯士》教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狼牙山五壯士》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五壯士的英雄事跡,按照課后提綱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據(jù)文章表達的需要,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通過理解五壯士英勇殲敵、壯烈跳崖的動作、神態(tài)的詞句,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學習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一)談話引入
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八年抗戰(zhàn)。八年中,中國大地上發(fā)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涌現(xiàn)了千千萬萬民族英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15課《狼牙山五壯士》,就是發(fā)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區(qū)狼牙山的一個真實故事。
(二)板書課題
“狼牙山”在哪里?“壯士”指什么人?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一)默讀預習要求,聯(lián)系課前預習,談談自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二)放錄音,聽課文,感知課文
1.這五名戰(zhàn)士是怎樣完成任務的?結果怎樣?我們一起聽錄音。
2.說說五壯士的英雄事跡。
3.課題中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他們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學課文
1.投影表示自學要求,指名讀。
2.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對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4.結合課后思考練習題,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練習說段意。
5.學生自學課文。
6.分小組學習,討論重點詞語和分段情況,練習說段意。
7.交流學習情況。
8.指名讀準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10.畫出你認為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讀一讀。
11.分段,說段意。(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四)指名讀課文
1.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哪些段落寫得詳,哪些段落寫得簡略。
三、質疑問難
四、作業(yè):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一)復習提問: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哪些段落比較詳細?哪些段落比較簡略?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課文為什么要把五位戰(zhàn)士稱為“五壯士?
他們有哪些勇敢的表現(xiàn)和壯烈的舉動?表現(xiàn)了他們的什么精神?
(三)自讀課文,討論交流
(四)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1.五位壯士的勇敢和壯烈表現(xiàn)在他們引敵上山、痛擊敵人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上。
(1)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
(2)找出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詞句,從他們不同的神態(tài)和動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學們帶著滿腔的仇恨,一起朗讀課文。
2.課文的第三段也表現(xiàn)了五壯士的勇敢和壯烈。
(1)討論回答:他們完成任務后,為什么往三面都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棋盤陀轉移?
(2)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
(3)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3.課文的第四段寫五壯士在峰頂殲敵,沒有了子彈,他們就用石頭砸,更表現(xiàn)了他們的勇敢和壯烈。
(1)默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分層
(2)在峰頂殲敵是從幾方面來寫的?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五壯士最后英勇跳崖,這是多么悲壯?。?/p>
(1)哪些詞語表現(xiàn)了五壯士的英勇悲壯?
(2)討論回答:說說“屹立“的意思。
五壯士為什么“露出勝利的喜悅”?
為什么說“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
三、質疑問難
四、作業(yè)
朗讀課文
15《狼牙山五壯士》
15《狼牙山五壯士》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學習他們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抄寫自己受感動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錄音機、課文朗讀磁帶。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簡要介紹背景。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順序。
三、學習課文第一、第二部分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出示目標
1、指名讀第一、第二部分。(板書:接受任務,誘敵上山)
2、說說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
3、這節(jié)課你還想了解什么內容?
二、深入學習第三到第五部分,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1、自讀第三部分。思考:五壯士完成掩護任務后,為什么往三面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棋盤陀轉移?
2、提問: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板書:引上絕路)
3、討論:(1)五壯士已經完成了掩護任務,為什么不走那條可以追上部隊的路,而是不顧自己的危險,要把敵人引上絕路呢?(2)斬釘截鐵是什么意思?這里比喻什么?戰(zhàn)士們?yōu)槭裁礋嵫序v?
4、我們應該用什么感情來朗讀這一部分?(先自由讀,再指名讀。)
5、指名分別朗讀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頂峰攀登的過程中五壯士是怎樣痛擊敵人的?
6、提問: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書:英勇殲敵)
7、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8、指名朗讀第五部分。思考:五壯士最后是怎樣英勇跳崖的?(板書:英勇跳崖)
9、討論。
(1)這一段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壯士為什么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你從五壯士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中體會到了什么?
(3)面對五壯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話想說?
10、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
三、總結全文
四、布置作業(yè)
1、試著背誦課文最后一部分。
2、課外搜集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第三課時
一、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練習背誦。
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課外延伸。
板書設計:
21、狼牙山五壯士
頂峰殲敵
引上絕路英
誘敵上山勇
接受任務跳
崖
《狼牙山五壯士》4
《狼牙山五壯士》
教案實錄
(一、讀課文。二、質疑。略)
三、審題:
師:《狼牙山五壯士》這個題目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狼牙山告訴了我們地點:五壯士告訴了我們人物。
師: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戰(zhàn)士》?這個壯字是什么意思?
生:壯士表示了對五位戰(zhàn)士的敬佩之情,對他們很尊敬。
生:因為他們不是一般的戰(zhàn)士,他們?yōu)榱吮Wo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敢于獻身,所以他們就是豪杰,是壯士。
師:說得好!不是一般的戰(zhàn)士,這個壯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戰(zhàn)士才能稱得上壯士呢?
生:壯就是勇敢的意思。
師:誰還有補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稱為壯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
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稱為壯士,勇敢得為了勝利能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才能稱為壯士。
(板書:勇敢,不怕死)
師:勇敢地獻出生命,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壯士。同學們看《狼牙山五壯士》這個題目,除了告訴我們地點和人,還暗含著什么?看得出來嗎?
生:還暗含著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師:很好!那這篇文章從題目上看,就知道要寫五壯士什么高貴品質啊?
生:從課題上可以看出五壯士勇敢,為人民不怕死。
四、理文章脈絡:
師:很好,歌頌了他們的勇敢精神。現(xiàn)在咱們看一看,這篇文章從層次安排上,是不是圍繞了五壯士勇敢不怕死寫的?,F(xiàn)在看提綱(老師指黑板上的提綱)從文章層次的安排上,這篇文章寫了幾件事?
生:寫了一件事。
師:一件什么事?
生:五壯士英勇殺敵的事。
師:誰再概括一下,這篇文章寫五壯士一件什么事?
生:這篇文章寫的是五壯士為了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和敵人英勇作戰(zhàn),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師:就這么一件事。按什么順序寫的?
生:這篇文章按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寫的。
師:哪是發(fā)生啊?
生:接受任務是發(fā)生。
師:哪是結果啊?
生:跳下懸崖是結果。
師:那剩下的三段是什么。
生(齊答):是經過。
師:題目叫《狼牙山五壯士》,主要寫的是五壯士,這五段里哪幾段直接寫的是五壯士,誰看出來了?
生:誘敵上山、引上絕路、跳下懸崖這四段是直接寫五壯士的。
師: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寫五壯士,再看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們是五壯士?
生:最后一段跳下懸崖是直接寫五壯士的。
師:后面一句沒說準,應該說四段都是寫五壯士的,而跳下懸崖這段是最突出他們的勇敢不怕死精神。再問大家剩下三段,聯(lián)系課文想,有哪幾段是寫五壯士和敵人面對面斗爭的,表現(xiàn)出來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生:這三段中第二段引上頂峰是寫五壯士和敵人英勇斗爭的經過。
師:這是一個,還有沒有寫面對面斗爭的?
生:第一段誘敵上山也是寫五壯士和敵人面對面英勇斗爭的。
五、講讀課文:
師: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寫了五壯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現(xiàn)在咱們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沒有直接寫五壯士勇敢不怕死,為什么要寫這段?看看課文,(學生翻開書,看課文)第一段有沒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為介紹情況的一個開頭。
師:介紹情況的開頭,干嘛要寫日寇集中兵力,大舉進犯,把日寇的猖狂勁兒寫出來呢?
生:寫了這些更能突出五壯士的勇敢不怕死,面臨這么多的敵人一點兒也不害怕。
師:好,還有補充的嗎?
生:敵人大舉進犯,和六班英勇殲敵是對比寫的。敵人大舉進犯是說敵人人數(shù)非多,六班只有五個人,說明五壯士是勇敢不怕死的。
師:很好,敵人數(shù)以千計,反動氣焰非常囂張,我們就五個人,他們最后是
生(齊答):以少勝多。
師:對!更能突出他們是壯士,所以這段非常重要,不是沒用的?,F(xiàn)在大家來看第二段誘敵上山一共分幾個小層?
生:第二段分三層,第一層從為了拖住敵人到把大批敵人引上狼牙山。這層說的是五位壯士把敵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層從他們利用險要地形到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這層是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第三層從戰(zhàn)斗進行很久一直到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尸體。這是寫五壯士消滅了很多敵人。
師:很好。這三層,有幾層是直接寫五壯士的?
生:有兩層是直接寫五壯士的。
師:哪兩層?
生:第一層和第二層。
師:好,這兩層是直接寫他們什么,表現(xiàn)出一種什么精神?
生:這兩層直接寫五壯士怎樣把敵人引上山,怎么殲滅敵人。
師:再說得明確點兒。
生:寫五壯士英勇殺敵,把敵人引上狼牙山,表現(xiàn)了五位壯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師:對,這兩層是寫五壯士英勇殺敵,表現(xiàn)他們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書:英勇殺敵)
第三層沒正面寫五壯士怎么英勇殺敵,這層有用沒用?
生:有用,因為第三層寫敵人死得很多,說明五壯士非常頑強勇敢。
生:我也認為這層有用。因為這層說敵人死的特別多,橫七豎八的,都數(shù)不過來了。這說明五壯士英勇頑強,殺了無數(shù)敵人,更能說明他們是英雄。
師:很好,第三層實際上就是他們英勇殺敵的結果,更突出他們的勇敢精神。那前兩層都寫英勇殺敵,寫法一樣不一樣?看書!(學生認真看書。)既然都寫英勇殺敵,為什么寫兩層呢?寫法哪兒不一樣?
生:第一層寫他們英勇殺敵,是概括寫,是寫他們怎樣把敵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層寫他們英勇殺敵,是具體地描寫他們每一個人怎么樣打敵人。第二層寫他們對敵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敵人。
師:很好,她剛才說了第一層怎么寫的?
生(齊答):概括地寫集體。
師:第二層是具體地寫了每一個人。那么,哪一層最能突出他們是五壯士呢?
生:第二層。
師:現(xiàn)在咱們就來看第二層。第二層共幾句話?看書!(學生看課文。)每句話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第二層一共五句話,第一句是他們利用險要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這句話是概括地說他們狠狠地打敵人。第二句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從這開始是具體地寫每個戰(zhàn)士英勇殺敵。
師:好,她說第一句是屬于概括地寫這五個人英勇殺敵,然后分述每個人怎么樣勇敢殺敵人的。前面是總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別寫五壯士的四個句子都描寫了五壯士的什么?第一句寫班長什么?第二句寫副班長什么?第三句寫宋學義什么?第四句寫兩個小戰(zhàn)士什么?用什么方法寫出來的?平時咱們常講:描寫人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誰看出來了?
師:我找同學讀一句說一句,是描寫人物的什么?是語言?心情?還是動作?神態(tài)?讀一句分析一句。
生: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這句主要描寫班長的動作,說明班長
師:主要描寫動作?誰有不同意見。
生:描寫班長馬寶玉的神態(tài)。
師:神態(tài),哪點兒是神態(tài)?你說!
生:從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的沉著表現(xiàn)了他非常鎮(zhèn)靜,不慌張。
師:很好,坐下。第二句誰分析一下?
生: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這句是寫副班長葛振林的動作和語言。
師:語言在哪兒。
生:沒有語言。
師:別的同學再說。
生:描寫了副班長葛振林的心情。
師:是動作為主還是心情為主。
生:我同意的意見,寫心情多。
師:什么樣的心情?你說!
生: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這兒細致地描寫了副班長葛振林憤怒的心情。
師:第三句寫什么?
生:戰(zhàn)士宋學義擲一顆手榴彈就把胳膊掄一圈兒寫了他的動作。
師:很好,坐下。第四句呢?
生: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zhàn)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這句寫的是表情和動作。
師:表情為主還是動作為主?
生:以表情為主。
師:這四句話有的描寫表情,有的描寫動作,有的描寫心情。通過這些描寫,你能不能看出五壯士心里想什么?
生:他們想一定要把敵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敵人,大部隊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脅。
生:五壯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擊敵人,掩護好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
師:好。
生:五壯士這時候想的是:要把敵人死死地牽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讓他們亂動一步,好給大部隊創(chuàng)造轉移的時間。
生:這時五壯士想的是:把敵人多殺幾個,好拖延時間,讓大部隊安全轉移。
師:五壯士這時候一心想消滅敵人,充滿了對敵人的什么?
生(齊答):仇恨!
師:那我們讀這段時,應該讀出五壯士是什么樣的心情?
生:應該讀出五壯士對敵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師:把這四句讀一讀,讀出對敵人的刻骨仇恨來。
生: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滿腔怒火。
師:應該是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我找四個同學一人讀一句,看誰能夠把五壯士對敵人的仇恨讀出來。
(生讀這四句)
師:好。這一段大家讀得還比較好。咱們現(xiàn)在看看第三段寫的是什么?
生:(齊答):引上絕路。
師:什么叫絕路?
生:就是死路。
師:絕路就是死路。第一段寫五壯士的句子有幾句?
(學生看課文)
生:走哪一條路呢?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蓮花瓣走去。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師:她找得很好。這里一共寫了兩句話,一句寫了誰?
生(齊答):班長。
師:一句寫的班長,另一句寫那四個戰(zhàn)士。寫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這個斬釘截鐵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說話時態(tài)度特別果斷。
師:那是這個詞的意思,在這兒為什么要用斬釘截鐵地說呢?
生:這就說明班長的話非常堅決、果斷,不是猶猶豫豫地說的。
師:是指在什么面前毫不猶豫?
生:面臨著死亡的情況下毫不猶豫。
師:怎么知道面臨著死亡?
生:因為課文說了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絕路就是死路,他們明知道走這條路是死路,走上去就下不來了,可是他們還是斬釘截鐵地說,表現(xiàn)他們勇敢不怕死。
師:勇敢不怕死。好,是指在生與死的面前,選擇哪一條路?班長絲毫不猶豫,這是一種不怕死的精神。那四個戰(zhàn)士怎么不一個一個寫啊?
生:因為那四個戰(zhàn)士跟班長想的是一樣的,他們都是想把敵人引上絕路,并且決不能暴露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轉移的方向。
師:從哪兒看出想的一樣。
生: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從這句可以看出戰(zhàn)士們和班長想的一樣,因為課文里說了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和班長一樣,毫不猶豫地把敵人引上絕路。
師:熱血沸騰,這說明其他四個戰(zhàn)士也怎么樣?
生:情緒激昂。
師:情緒激昂想干嘛?
生:想和班長一起為了祖國獻身。
師:好,跟班長想在一起,行動一致嗎?
生(齊答):一致!
師:哪個詞說明一致?
生:緊跟在班長后面的跟。
師:光用一個跟,其實這話也通,你們看課文,我念念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跟在班長后面??梢詥?
生(齊答):可以!
師:可是文章不用跟,而用
生(齊答):緊跟。
師:為什么要加一個緊字呢?你說!
生:加一個緊字,更說明其他四個戰(zhàn)士心里想的和班長想的是一樣的。
師:他們想的一樣,面臨犧牲,他們準備什么?
生:他們都想把敵人引上絕路,掩護人民群眾。
師:那自己呢?做了什么準備?
生:準備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師:他們已經準備獻身。
(板書:準備獻身)
誰把描寫五壯士準備獻身的英勇氣概讀出來?
生: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把敵人引上絕路。
師:很好,坐下。那個走字應該怎樣讀?
生(齊答):重!
師:讀得重,那個感嘆號,表示什么?你說。
生:非常宏亮,非常重!
師:那是讀法,表達什么感情?
生:非常果斷,非常堅決。
師:誰為讀?
生: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
師:誰再讀一遍。
生: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向蓮花瓣走去。
師:很好,這一段寫班長的語言就一個字,寫五壯士的行動的詞就一個緊跟。雖然描寫得很少,一個字一個詞,把五壯士那種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寫出來了。讀的時候要感情充沛。誰能再讀一遍。
點評
近幾年來,張光瑛老師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進行了些探索、研究。她改變了過去孤立地一篇篇講解課文的做法,從不同文體文章的特點出發(fā),進行歸類比較,幫助學生認識同一類課文的共性與個性,引導學生探索作者在布局謀篇方面的基本規(guī)律,以達到詳講一篇,通曉一類的目的。這樣教給學生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既減輕了過重負擔,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說是一種大膽的嘗試。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我想張老師的教學是符合葉老所談的精神的,是可取的。
張老師是從文體知識入手,教學生布局謀篇的基本規(guī)律的,但她并非只注重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她認為無論結構、語言還是寫作方法,都要服務于內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學中,她注意正確處理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的關系,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出發(fā),理清脈絡,把握作者的思路,從語言入手,理解內容,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為什么這樣表達。如講《狼牙山五壯士》第三段時,老師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哪幾句是直接描寫五壯士的?(學生回答有兩句話:一句寫班長,一句寫另四個戰(zhàn)士)老師提問: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蓮花瓣走去。這個斬釘截鐵是什么意思?(讓學生體會到班長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態(tài)度果斷、毫不猶豫,決心犧牲自己,掩護人民)再問:那四個戰(zhàn)士怎么不一個一個寫啊?(學生回答:因為他們與班長的想法一致,決心把敵人引上絕路)接著問:從哪兒可以看出四個戰(zhàn)士與班長想法一致?(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最后老師又問:為什么不用跟,而用緊跟?(同學回答:這說明他們心里想的和班長想的完全一樣,決心為人民獻身)這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只用了一個走,一個緊跟就把五壯士那種為人民勇于獻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現(xiàn)出來,可見一字一詞的運用都是經過作者認真思考才寫上去的。這樣,不僅做到了語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還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從讀學寫,把讀和寫緊密結合起來。
張老師從文體知識結構入手,教學生布局謀篇基本規(guī)律的嘗試,初步取得了成果。它有利于把握規(guī)律,提高自學能力;有利于減輕負擔,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在比較中鑒別,幫學生加深理解;有利于從讀學寫,讀寫緊密結合。
常言說:文無定法,有規(guī)可循。為了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盡快掌握這可循之規(guī),使學生不僅聞一以知二還能聞一以知十。為此,近些年來,我做了一點兒嘗試:即打亂教材的順序,按文體重新組織單元。教學時,同類文章連續(xù)講。重點評講具有典型性的一篇或幾篇文章,其它篇目與典型篇目對照講,達到詳講一篇,通曉一類的目的。一組文章講完后,從布局謀篇方面總結出異同點。這樣,既易使學生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又可節(jié)約教學時間。
下面結合教學實際具體說明。
一、按文體重新組織單元安排教材順序:期初,將教材按文體重新編排單元。如:寫人、寫事、寫活動、狀物、寫景、書信、詩和古文等。
二、同文體文章縱向對比講:按典型到一般、由淺入深的原則進行教學。詳細講評一篇或幾篇,幫助學生摸索此類文體文章的基本規(guī)律,講其它篇目時,從與詳講篇目對比中找出特殊規(guī)律,現(xiàn)以寫人文章為例加以闡述。
統(tǒng)編九冊教材中有寫人文章11篇,確定《憶鐵人》一文為詳講篇。
《憶鐵人》,記敘了王進喜同志到托兒所錯批了一位阿姨后主動認錯的事,表現(xiàn)他關心群眾,勇于認錯,嚴以律己的精神,不愧是在工作實踐中運用馬列主義和黨的政策的典范。
講讀時,從布局謀篇方面著重讓學生讀懂以下四方面:
1中心思想:歌頌鐵人主動認錯、嚴以律己的好品質。寫人文章就是要就事論人的思想品質或特點。
2選材:所選材料是生活中一件極小、極平凡而又很典型的事,從而起到小中見大的作用。
3材料組織:開頭有一段概括描寫,對鐵人一貫關心群眾,用行動實踐馬列主義和黨的政策作了總的介紹。然后以到托兒所這件典型事例為主要內容,寫他關心群眾、嚴以律己,這件事是按一天、晚上、夜很深了的時間順序寫的,不僅層次清楚,更加體現(xiàn)區(qū)區(qū)小事竟然使鐵人從早到晚思緒萬千,無法平靜,從而說明鐵人對群眾的事真是牽腸掛肚、關懷備至。這點和面的描寫融為一體,使鐵人的英雄形象更高大、豐滿。鐵人的一貫表現(xiàn),會深深地感動讀者,典型事例更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由此,使學生懂得文章不管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材料要有內在聯(lián)系,共同反映一個中心。文章的開頭:1965年秋,我搬到鐵人房中去住,他已經擔任了鉆井指揮部的副指揮介紹了文章所記敘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特別介紹了鐵人的身份是副指揮,他身居要職,卻對不上串的小事也很關心,這對下文主動找托兒所阿姨認錯的事作了鋪墊。說明他是用行動在執(zhí)行黨的政策。結尾:熄燈的時候,夜很深了,好一陣子我還聽見他在床上輾轉反側,用事件結束,自然而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對自己嚴格要求的高貴品質。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與開頭身為副指揮照應,更說明他不愧是運用馬列主義的典范,全篇段段相扣,首尾呼應,中心十分突出。
4表現(xiàn)手法:抓住人物特點,正面的、細致的描寫。其中以描寫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為主,不僅刻畫出人物的高尚品質,還活生生地再現(xiàn)了人物粗獷、樸實的氣質。
在精讀這篇文章的基礎上,再讀寫法與其相似的《一分試驗田》。講讀時,引導學生與《憶鐵人》一文對比,總結出:
1中心思想也是就事論人的思想品質:彭總大公無私,心里只有黨和人民。
2選材:這件事對于一個領袖人物仍是一件小事,而且很典型。
3材料組織:也是先概括介紹主要人物的一貫表現(xiàn)棗彭總一向關心群眾生活,大公無私;再具體描寫一件典型事例:用種一分試驗田的故事寫彭總對當時大刮浮夸風、踐踏黨的實事求是作風的人進行堅決的斗爭。由面到點地寫出彭總不僅關心周圍的群眾,更關心國家的命運。材料組織上與《憶鐵人》不同之處:典型事件的層次是按種試驗田的過程丈量、深翻、積肥、收獲安排的。由此讓學生懂得同文體的文章有可以共同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但由于事件有自身的特點,像種試驗田是活動,要寫得條理清楚,按活動過程安排層次更為適宜。因此,盡管是同類文章,也不能一個模式。這就是說,文章雖然有規(guī)可循,但又無定法。所以在讀各篇文章時,先讀懂內容,再從知識結構上找出共性與個性。開頭,也是開門見山地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人物的身份,結尾也是以事件結束,自然結尾的,語言也很含蓄。彭總說:一畝地才產了八九百斤,就算我們下的功夫不夠,加一倍,畝產兩千斤,頂天了!這段話中之話是對大刮浮夸風的人的無情揭露和有力抨擊,表現(xiàn)了彭總堅決捍衛(wèi)黨的實事求是作風的高貴品質,暗點了中心。
4表現(xiàn)手法:雖然也是正面描寫人物,但突出了動作描寫,這也說明表現(xiàn)手法要為內容服務。鐵人認錯是需要用語言表達,彭總種田自然以動作表現(xiàn)。之后,逐一講評正面描寫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少年閏土》、《大倉老師》、《金色的魚鉤》等。仍用對照的方法總結出異同點。
同文體文章,精選一篇,帶動一類,有益于學生領會布局謀篇的基本規(guī)律。之后,再講評布局謀篇差異較大的文章進行對比,找出個性。
比如,《兄弟便是朱德》一文,是以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xiàn)敵人怕朱德和人民愛朱德這一中心的。為什么不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呢?應使學生懂得,正面描寫朱德英勇善戰(zhàn)、所向無敵是可以的,但復雜的情節(jié),大的作戰(zhàn)場面,就不是幾百字所能包容的。作者用側面描寫,文字不多,描繪出了敵人聞風喪膽、尸橫遍野,足以表現(xiàn)中心,不是更好嗎?
《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屬于特定環(huán)境寫人,因為邱少云在執(zhí)行潛伏任務,自始至終紋絲不動,所以無法正面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作者只能通過寫自己看到烈火吞噬邱少云時內心萬般痛楚,來展現(xiàn)邱少云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此外,本文開頭沒有直接寫主要人物,而是用了三個自然段,交代了戰(zhàn)斗任務和描寫了環(huán)境。講讀時,引導學生前后文對照,看到這大段的鋪墊與主要事件和表現(xiàn)人物崇高品質的關系。比如,開頭交代了我們趴在地上必須紋絲不動,咳嗽一聲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敵人發(fā)覺。結尾處描寫邱少云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再與前文對照,怎能不被邱少云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頑強的毅力以及自我犧牲精神所感動呢。本文開頭曾交代一句我們志愿軍準備在黃昏時分發(fā)動突然襲擊與結尾處黃昏時分,漫山遍野響起了激動人心的口號相照應,前面的交代很重要,否則讀者就要問:為什么戰(zhàn)友們看見烈火吞噬邱少云卻見而不救?
以上兩例的講解,使學生懂得,特定環(huán)境寫人記事,就要從內容出發(fā),選取適當?shù)牟季种\篇的方法去表現(xiàn)中心。
一組文章講完后,使學生感受到文無定法,卻有規(guī)可循;有規(guī)可循卻又文無定法。因為寫文章時,無論結構、語言、還是寫作方法,都要服務于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為了便于學生摸索規(guī)律,用表格的形式將主要篇目總結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