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步拳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案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案例知識與能力:1、積累:訓誡聳立迂回凝視啜泣納罕瘦骨嶙峋頭暈目眩
2、體會課文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3、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誦讀、啟法、引導
2、自主、合作、探究
3、朗讀課文——分析哲理——體味人情——鑒賞特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人生的艱難。
2、體味父子親情,和同伴的友愛之情。
3、如何面以人生的因難。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表現(xiàn)的人生哲理,學習面對困難的方法。
教學難點:
課文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教具準備:
錄音機,朗讀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分析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一課——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朗讀:
1、自由朗讀。
2、板書:訓誡聳立迂回凝視啜泣納罕瘦骨嶙峋
三、分析:
1、問:同學們啊,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課文啊?
答:記敘文。
2、問:記敘的是什么人啊?
答:作者自已——“我”。
3、問:記敘的是什么事啊?
答:一個小孩爬山被困最終脫險的事。
4、問:同學們拿起筆來號一下這篇文章有幾個自然段?
答:23。
5、問:下面大家考慮一下本文可分哪幾個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方式:先給時間讓學生自已思考討論再做總結。)
答:第一部分(1-6):我和伙伴們去爬懸崖。
第二部分(7-15):伙伴們都走了,我被困在了半山腰。
第三部分(16-22):在父親的幫助下,我終于爬下了山。
第四部分(23):這件事給我的啟發(fā):著眼于眼前的一小步。
四、作業(yè):
思考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人物特點,體味親情和人情。
2、鑒賞本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步驟:
一、復習:
問:課文可分幾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意思?
答:第一部分(1-6):我和伙伴們去爬懸崖。
第二部分(7-15):伙伴們都走了,我被困在了半山腰。
第三部分(16-22):在父親的幫助下,我終于爬下了山。
第四部分(23):這件事給我的啟發(fā):著眼于眼前的一小步。
二、思路:
(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再做總結。)
問:課文的行文思路是怎樣的?
答:爬山——遇險——得救——啟發(fā)
三、練習:
討論練習一,明確課文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四、人物:
1、問:同學們啊,這個故事中主要有哪幾個人物啊?
答:我,父新,杰利,內德。
2、問:他們各有怎么的特點啊?
答:我,膽小,體弱。
父親,在責任感,成熟老練。給我信心,力量和勇氣。對我有深沉的愛。
杰利,友愛,真誠,善良,樂于助人。
內德:自私,冷酷。
五、鑒賞:
方式:先給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再做總結。
1、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順序:爬山——遇險——得救——啟發(fā)
2、條理清楚,結構完整
本文按順序記敘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并由些得出一個生活的哲理。
3、因事見理,有哲理性
事:爬山遇險得救
理:遇到困難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4、語言通順,敘述流暢
以第一部分為例來體會本文的這一特點。
六、主題:
方式:先讓學生思考,可以個別提問,再做總結。
本文記敘了我爬山遇險,后來在父親的幫助下脫險的故事,從中得到啟發(fā),遇到困難要著眼于最初的一小步。
七、練習:
在課堂上完成練習二。
板書設計:
理解:思路鑒賞:
一、爬山1、思路清晰
二、遇險2、結構完整
三、得救3、因事見理
四、啟發(fā)4、語言通順
擴展閱讀
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語文七年級上人教新課標17《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
目標呈現(xiàn):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借助于工具書掌握相關的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3、理解“我”的脫險經(jīng)歷帶來的人生啟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的細節(jié)和心理描寫,掌握詳略得當?shù)膶懽骷记伞?br>
【學習難點】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一、預習熱身
1、【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莫頓亨特,美國當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國空軍,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參加戰(zhàn)斗,曾經(jīng)駕駛飛機深入德國完成極其危險的偵察任務。
(2)、相關背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享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jīng)歷。小時候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他體弱多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巖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兩難境地。后來照父親說的,一小步,一小步下來,終于脫險了。作者把這一經(jīng)驗推而廣之,成為人生的富貴財富,成為戰(zhàn)勝一切艱難的法寶。
2、自主學習
(1)、查字典,給下面加點詞注音,并當堂熟記于心。
訓誡()聳立()迂回()凝視()
啜泣()陡峭()著眼()納罕()
瘦骨嶙峋()頭暈目眩()小心翼翼()
(2)、詞語積累,當堂熟記
嶙峋:山石重疊不平的樣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樣子。
納罕:覺得驚奇,詫異。
啜泣:抽泣,低聲哭泣。
(3)、用楷書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抄寫二遍,要工整、規(guī)范、力求美觀。
二、活動探究
合作探究,看哪個小組答得更快更全面。
1.為什么別的孩子爬上山頂,而“我”不能?文中好多處提到“杰利”,有何用意?(此題仍然是培養(yǎng)我們細致閱讀的習慣。)
2.你如何看待父親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的做法?
3.你認為文章以“脫險”為標題與“走一步,再走一步”為標題比較哪個更好些?說說理由。
4.爬懸崖這件事給了“我”什么啟示?(或:本文蘊含一個什么哲理?)
5.課文中幾次寫到“啜泣”?含義有什么不同?
6.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其作用是什么?
三、盤點提升:
1.找出語段中(“我終于爬上去了……我頓時有了信心”)描寫“我”的動作和感受的詞語,并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2.借鑒本文細節(jié)和心理描寫的寫作技巧,寫親歷的一件事,表達一種生活感悟。
四、我的收獲
學完本課后,你的收獲是什么?請寫在下面。
1、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課題走一步,再走一步總第課時備課
時間20___年___月__日
主講人學科語文年級七班級
教案集體備課
修改意見備注
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感知課文內容,復述課文內容。
2、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3、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重點:
1、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難點: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考點、易錯點:
品味文章語言
啜泣(chuò)著眼(zhuó)小心翼翼(yì)
教學過程必須體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
一、板書課題、出示目標(1分鐘左右)
二、自學指導
三、學生先學
四、檢測(15分鐘左右)
五、后教(討論更正)(10分鐘左右)
六、當堂訓練(20分鐘左右)
七、教學反思
教案集體備課
修改意見備注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板書課題),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是:(投影出示)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感知課文,復述課文內容。
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主要靠大家自學,比誰學得好。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課文,掃除生字詞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及時評價,并訂正錯誤,教師板書學生讀錯的字。
2.學生讀完全文后,教師引導學生將正確讀音讀兩遍。
可能讀錯的字詞:
訓誡(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聳立(sǒng)啜泣(chuò)著眼(zhuó)頭暈目眩(xuàn)迂回(yū)納罕(nà)(hǎn)小心翼翼(yì)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屏幕顯示:
自學指導一
默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復述課文內容。
[自學要求]
1.默讀課文。
2.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故事過程??邶X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3.8分鐘后比誰復述的好。
學生默讀課文,討論、交流、補充、評論。
教師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時,要突出“脫險”的過程這個重點。
四、當堂訓練
把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抄寫兩遍,3分鐘后默寫。比比誰的速度最快,字體最好,準確率最高。
1.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找出學生,抄寫錯或不規(guī)范的字,并及時板書到黑板上。
2.學生默寫。
3.收作業(yè)
五、布置作業(yè)
做《配套練習冊》第一題。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板書課題),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是:(投影出示)1、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主要靠大家自學,比誰學得好。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投影出示“自學指導一”
跳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么“我”明知自己體弱膽怯,還要去冒險爬懸崖?
2.找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我”在這件事中心理上的變化。
3.課文中兩次寫到“啜泣”?含義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直接寫“我產(chǎn)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而要先寫“啜泣”?
4.父親怎樣教“我”脫險的?
5.“我”父親為什么不自己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為什么不讓“我”就在黑暗里自己爬下來?
[自學要求]
1.跳讀課文,思考問題。文章圈畫批注,歸納概括。
2.有疑問可同桌小聲交流。
3.6分鐘后比比誰回答的好。
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再讀課文,感悟道理
投影出示“自學指導二”
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閱讀最后一段,說說“我”在這懸崖上的一課中學到了什么人生經(jīng)驗?這對你有怎樣的啟示?
2.你在生活中曾經(jīng)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xiàn)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自學要求]
1.再讀課文,思考感悟道理。
2.有疑問可同桌小聲交流。
3.4分鐘后比比誰回答的好。
四、當堂訓練
完成《配套練習冊》課內閱讀部分。
完成后全班范圍內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做《配套練習冊》課外閱讀。
六、板書設計
七、教后記
《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
教學目標:1.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課文并復述故事
2.學會思考,感悟日常生活中所寓含的深刻哲理
3.培養(yǎng)學生樂于嘗試,敢于冒險的精神
4.培養(yǎng)學生患難與共的愛心
5.體悟文中“化整為零,克服困難”的方法,增強自己征服困難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教學難點:多角度地思考同一現(xiàn)象,獲得不同的感悟和體驗
(一)學生學習過程設計:
1:課前自學:(1)誦讀、勾畫、點評批注
(2)閱讀并了解本文相關的背景知識
2:課內學習:(1)學生交流自學內容:
字、詞的讀音、詞義;作者及背景
(2)學生獨學:學生朗讀課文并思考下列問題:
A: 課文主要記敘了什么事情?這件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拢骸拔摇睘槭裁础耙粫r拿不定主意”?后來又為什么跟著伙伴們去爬山了呢?
?。茫骸拔摇痹谂郎酵局卸加龅搅四男├щy?當時“我”是怎么想的?
D:后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后“我”有什么感覺?
(二)教師活動設計:
1:課前準備: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對學生課堂上將要涉及的問題有充足的準備
?。玻赫n堂導學:(1)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ǎ玻┙處熞龑W生復述課文內容并予以方法的指導
?。ǎ常┙處熤笇W生再讀課文,談談自己讀了這個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三)學生對學、小組群學并交流:
1:探究性品味文中“脫險”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1)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想想有什么作用?
(2)父親為什么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么啟示?
(3)“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朗讀這三句話時重音放在哪 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么不同?后兩句寫出了我的什么變化?
(4)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么還說“我產(chǎn)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5)結合課文最后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玻航處熥寣W生交流學習答案,各小組展示學習效果。教師指導、補充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和不足。
(四) 教師指導學生獨學、對學及小組學:
?。保耗阕钕矚g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你最不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
教師指導: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作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杰利。有同學喜歡,也有同學不喜歡。教師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的
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針對性要強一些。
2:學生討論教師指導: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吧“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教師指導: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jīng)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jīng)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3)教師繼續(xù)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jīng)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xiàn)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教師巡回聽取學生發(fā)言,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發(fā)言予以指導。然后各小組推選學生準備在班上交流。
(五)小結與作業(yè):
(1)教師先讓學生談自己學完本文后的收獲。無論內容、語言、結構各方面都行。
(2)教師小結:本文作者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獲得一聲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做人也好,做學問也罷,如果能像本文作者那樣,不斷思考,因事推理,你的思想將會閃現(xiàn)理性美的光芒,你也將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3)布置作業(yè):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給本文的故事設計一個新的結局。
提示:假如杰利沒找到我的親人
杰利在途中勸說伙伴門一起回來幫助“我”
杰利和父親始終沒有來
附: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冒險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脫險
啟示:感悟化整為零給人以戰(zhàn)勝艱險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