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4《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2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含義。
【教學準備】
有關地震的圖片及文字片段。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請大家看大屏幕,觀看有關地震的畫面。
(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畫面。)Jab88.Com
2、學生談談對地震的認識和感受:
說到地震和看到這些畫面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3、教師導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94年,當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磯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二、初步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
課文的主人公是誰?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2、回答與交流: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父子了不起。)
三、緊扣了不起,直奔重點
1、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質(zhì)疑:
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劃一劃,小組內(nèi)交流。
四、師生交流,重點感悟
1、關于父親的了不起:
⑴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①說說你的體會。
②學生說體會:
(悲痛、看到了希望,決心去救兒子。)
③師: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引)──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④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對兒子說的那句話。是哪句話呢?那我們該怎樣讀這句話呢?
⑤出示幻燈片1。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⑥個人讀,評議,齊讀。
⑵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說位父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①說說你的體會。
②學生談體會:
(父親的決不放棄,一定要實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
③指導朗讀:
過渡:父親的了不起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⑶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出示幻燈片2)
①師問: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是對什么的描寫?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是對父親的什么描寫?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
②學生談體會:
(救助的時間之長、救助的艱苦、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決不放棄、有責任感、遵守諾言。)
③師小結(jié):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ò鍟簮郏?/p>
④師:誰愿意讀一讀這個句子,讀出你的體會?
⑤指名讀,范讀,分組讀。
⑥引讀:
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2、關于兒子的了不起:
⑴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無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①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如此恐懼和危險的情況下,7歲的他是那么鎮(zhèn)定,還能安慰同學們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相信父親一定會來救自己,相信父親一定會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的。)
②師小結(jié):
是啊!我們看出了兒子對父親的信賴,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難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兒子深深地信賴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齊讀)。
過渡: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寫出了兒子的了不起?
⑵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①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兒子是個無私的人、先人后己、關愛他人的人。)
②聯(lián)系上文,說說你對顫抖的理解。
③教師小結(jié):
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是因為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給了他力量。──(生說)
④師小結(jié):
父親和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賴,(板書:信賴)也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五、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1、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樣類似的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些什么感受呢?說說看。
3、老師總結(jié):
從這對父子身上讓人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還有令人感動的人格力量。父親的愛和真誠的諾言為兒子提供了力量的源泉;兒子由此充滿了對父親的信賴,對生存的希望,對他人的關愛。
(出示幻燈片3)
4、回家后把你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
5、課外閱讀《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編輯推薦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
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nèi)容及學習要求。
2、談話導入:
對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體會。出示一段贊頌親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別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師自己撰寫的:(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qū)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讓學生齊讀。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學生通過查字、詞典,結(jié)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邊讀邊動筆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認讀生字新詞。
3、指名分部分輪流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4、檢查自讀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⑴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讀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讀課文,直指重點
1、再讀課文,說說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3、質(zhì)疑:
課文結(jié)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組內(nèi)探討,交流各自的初步認識。
第二課時
一、抓住重點,合作研究
1、深讀課文,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2、品味詞句:
⑴關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父親說的這一句話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異,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用抒情性的語言進行小結(jié)。
③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作者不厭其詳?shù)匕驯硎緯r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可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也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悟──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以下的句子,你認為好嗎?他不停地挖著,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⑵關于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小結(jié):親情,產(chǎn)生信賴;親情使父子心連心;親情使兒子堅信,父親總會跟他在一起,無論是在寧靜溫馨的家,還是在張牙舞爪的死神面前?。?/p>
②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小結(jié):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3、再次齊讀導入時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4、小結(jié):
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
二、朗讀體會,加深體驗
1、自由讀課文,想讀誰說的話就讀誰說的話,想讀哪段就讀哪段。
2、小組內(nèi)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讀課文,用小組匯報的形式。
三、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對父母說些什么,或者是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記在你的日記本上。
2、課后自由組成小組,讀讀課文,展開討論,編寫劇本,演一演,制成錄音帶,然后全班交流,評一評。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jīng)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講生活中的一則實例,讓學生談感受。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兒子正從自家五樓的陽臺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實驗,讓這位母親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么呢?
2.揭示課題。
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fā)了超常的愛的力量,避免了慘禍的發(fā)生,拯救了孩子。當?shù)卣馂暮ν蝗唤蹬R時,父愛又會爆發(fā)出怎樣的力量呢?1994年,當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八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字典,結(jié)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明確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nèi)交流。
(4)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注明自己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及不懂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堅定顫抖等詞語。
三、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組內(nèi)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jié)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來表達父愛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細細品讀課文,找出能體現(xiàn)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xiàn)父親心理變化的重點句子,并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1)沖向廢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體會父親的悲痛和絕望。
(2)尋找兒子(第5──10段),抓住父親與其他父母的對比和父親與救火隊長、警察的對話,體會父親的悲傷和堅定。
(3)發(fā)現(xiàn)兒子(第12──19段),抓住父親與兒子的對話,體會父親的欣喜。
(4)父子相見(第22──24段),抓住顫抖了不起緊緊擁抱,體會父親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從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靠著互相堅定地信念,父親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名同學的事情)
2.課文結(jié)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請自由朗讀課文后,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師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了什么?(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xiàn)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jīng)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xiàn)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中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jīng)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指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xiàn),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4.師小結(jié):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生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二、總結(jié)全文,發(fā)散思維
1.總結(jié):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chǎn)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chuàng)造奇跡學習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學生在班上交流。
3.師小結(jié):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
三、小練筆
請學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礫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有的只是14個七歲的小伙伴,阿曼達和小伙伴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二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二”,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他的愛的,兒子又從這偉大的父愛中得到了怎樣的力量。
大聲快讀、整體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讀全文,了解課文故事的梗概。讀的過程中畫下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
接讀課文、復述故事
操作:選定幾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錄出問題的地方,然后集體糾正;指定一二名同學復述故事的梗概。
小聲細品、提出問題
要求:輕聲讀課文,可以通篇讀,亦可選擇重點段落細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線畫出來打上問號,把自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在空白處寫出感悟。
歸納問題、小組探討
操作:老師歸納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集體探討,邊探討、邊讀文、邊記錄。老師巡視深入小組與其共同討論,要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默讀課文、深入思考
要求:針對剛才小組內(nèi)的討論,自己找出有關段落反復默讀品味,重新寫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機匯報
各組指派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
整理筆記、反思收獲
整理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所提過的問題,參加討論過的問題,得到的收獲。
(第二課時)
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對其中的部分問題進行了討論,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深入的體會文章當中描寫的是怎樣的一位父親,他的偉大之處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
回憶故事、簡評父子
操作:回憶上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簡單的說一下你認為這是一對什么樣的對父子。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賞析詞句、品評父子
操作:1.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
一是父親了不起,再是兒子了不起。
2.畫出文章當中能夠表現(xiàn)父子了不起的詞句(描寫父子語言的句子和描寫父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細細品讀,寫下感受,看看他們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或段落,說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讀它。
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廢墟。
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些客觀的環(huán)境,給這位父親的救援帶來的極大地困難和危險,然而他又是怎樣做的呢?當其他的父母哭喊著離開的時候,這位父親又是怎樣做的呢?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再沒人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鍥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愛的力量,終于掘開層層廢墟,看到了希望。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句話既是父親挖掘下去的動力,又是兒子同死神搏斗,最終生還的信念。因為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的真誠的承諾,才有了兒子的: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兒子是從父親那里學會了愛!愛父親!愛別人!
角色轉(zhuǎn)換、感悟真情
閉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當時的情景當中,你會怎樣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父親、兒子、警察、),來體會當時他們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編排課本劇,要注意不同人的語氣、語速和動作。
深情、齊讀課文,體會父子的了不起。
作業(yè):
1.寫一篇對文中父親的人物賞析。提示:可以通過對文章當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及動作的描寫來進行分析,還可以把這位父親與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現(xiàn)加以對比進行賞析。
2.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讀寫、理解新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詞。
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質(zhì)疑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2.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什么地方發(fā)生了地震?地震嚴重嗎?(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在這場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93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認真地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開始吧!
2.生自由讀文,師巡視指導。
3.交流。
(1)什么地方發(fā)生了地震?(洛杉磯)
(2)一場怎樣的地震?你從哪兒知道的?
大地震:A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B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4.災難的來臨就是這樣的突如其來,給人們帶來的是巨大的傷害,是無盡的傷痛。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組洛杉磯大地震后拍到的圖片。你看,昔日繁華的都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高高的立交橋眨眼變成了殘垣斷壁;一輛輛漂亮的小轎車被砸的面目全非,一個個無辜的生命被堆堆瓦礫掩埋;震后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更是無情的吞噬著人們最后的希望。昔日美麗的家園已變得滿目蒼痍,地震過后的洛杉磯留給我們的只有陣陣嘆息、片片廢墟、堆堆瓦礫,還有那火光沖天的大爆炸,還有多少絕望的眼神。課件出示詞語:昔日 、地震、洛杉磯、嘆息、廢墟、瓦礫、爆炸、絕望。
5.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著幾個詞語好嗎?
6.在這場殘酷的大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在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在廢墟中經(jīng)過了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同學。)
7.面對這樣的大地震,這對父子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找文中是怎樣評價這對父子的?
8.了不起的父親!了不起的兒子!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先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
三、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112自然段,想一想從哪些語句中感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開始吧!
(學生讀文思考,教師巡視。)
2.交流。
(1)第五自然段:別的父母哭喊過后,絕望地離開,可父親不聽別人的勸阻,堅持不離開。
A哪些人勸說父親?他們是怎么勸的?(大屏幕出現(xiàn)課文片段)
B面對別人的勸阻,父親是怎樣回應的?
(課件出示)請同學們讀讀,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意思差不多,后兩句一模一樣。)
C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是啊,父親的回答就是這樣簡單而有點重復的三句話,請四人一組合作討論一下:父親在說這三句話時分別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在分角色讀一讀。開始吧!
D交流。
《1》看著這些好心人,父親多么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所以懇求地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是的,此時的救援在與時間賽跑。多一個人的幫助,孩子就多一份生還的希望,所以父親懇求地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2》消防隊長負責指揮救援工作,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希望,父親此刻迫不及待的想得到消防隊長的幫助。(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孩子生還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3》警察走過來,勸他馬上回家,似乎在告訴他兒子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勸他放棄,此時的父親簡直崩潰了(絕望了、悲痛欲絕),于是他問道: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E父親簡簡單單的三句話,你們讀出來他的懇求、他的迫不及待、他的崩潰,下面老師和大家合作,帶著你們的體會在讀讀這三句話吧! 《師引讀》,多一個人的幫助,兒子就多一份生還的希望。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懇求地問道-------- 誰愿意幫助我?
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兒子生還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卻讓父親馬上回家,這個一心要救兒子的父親簡直要崩潰了,于是他問道: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F這位一心想救兒子的父親,不理解為什么消防隊長要攔住他,為什么警察要勸他馬上回家,同學們,你能理解嗎?(余震、爆炸、病菌危險)
3.此時 父親早已把自身的安危拋到九霄云外,此時的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請問:如果你是阿曼達的父親,你會離開嗎?為什么?
《1》 兒子還在廢墟之下,生死未卜,我當然不會離開。一位多
么堅定的父親呀!
你會離開嗎?
《2》 活要見人,死要見尸。不找到兒子,我絕不離開。一位多么堅忍不拔的父親。
你會嗎?
《3》 我對兒子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兒子在與
死神搏斗,我一定要遵守諾言,一定要救出兒子。一位多么恪守諾言的父親。
4.同學們,請你告訴我: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這位父親苦苦挖掘,不肯離開呢?(父親對兒子的愛、父親對兒子的承諾)
5.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份濃濃的父愛;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讓我們讀懂了這是一位(恪守諾言)的父親,這是一位(堅忍不拔)的父親,這是一位(永不放棄)的父親,這當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6.讓我們再次讀讀父親的這三句話。
當好心人勸他時,他懇求地問:誰愿意幫助我?
消防隊長勸他時,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來勸他時,他是崩潰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7.還從哪兒能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課件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8.你想怎樣來讀這個句子?想一想,讀一讀,開始吧!
《1》 請你讀讀這個句子好嗎?(緩慢低沉)
為什么要讀的這么緩慢低沉?(突出父親挖的時間長,筋疲力盡)
《2》 如果作者直接寫他挖了36 個小時,好嗎?(羅列時間更突出了
父親挖的時間長,更能表現(xiàn)父親的堅持不懈、堅韌不拔。)
《3》 時間是如此的漫長,父親是多么的勞累!可他仍在苦苦挖掘,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你說這是一位(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堅忍不拔、、、、)這當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4》 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請你讀讀?!稄娬{(diào)36小時、越來越快、聲音
越來越大》__________敬佩,著急
《5》 同學們,那可是大地震過后的36小時呀,也許(會發(fā)生大爆炸),
也許(會發(fā)生余震),也許(會再次發(fā)生塌方),也許(父親因過度勞累而暈倒),也許(父親什么也沒挖到,一無所獲)、、、、、、、可是這位父親毅然決然地堅持著,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9.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父親苦苦挖掘,不肯放棄呢?請你告訴我。(愛、承諾、決心、信念)
10.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感嘆,這的的確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11.36小時過后,我們看到了這位父親是這樣一種形象。(課件出示: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全班齊讀。
12.此時的他已是疲憊不堪,此時的他已是傷痕累累,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
四、拓展練習,情感升華。
1.看到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這些父親的形象。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這位在廢墟旁跪?qū)づ畠旱母赣H,用孤獨無助的淚水告訴我們,什么是一個父親心中最深的傷痛;這位父親背著從廢墟中挖出的兒子的尸體,在山路上艱難地行進,因為他要帶兒子回家;還有這些父親,一個擁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在告訴孩子: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天下父母千千萬,愛子之情一樣深。就讓我們再次走近阿曼達的父親,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兒子還是生死未卜。請你將淚水凝聚筆端,寫寫此刻父親會對自己心愛的寶貝說點什么呢?
2.學生在音樂中寫話。
3.請你動情地讀給大家聽。
A親愛的阿曼達,你渴不渴?餓不餓?你害怕嗎?我來了,我要救你出來,一起回家。
B親愛的阿曼達,你在哪兒?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我就在你身邊,我向你承諾過,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會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堅持住,爸爸馬上就來。等著我,我親愛的兒子。
C親愛的寶貝,你在那黑暗的廢墟中渴嗎?餓嗎?害怕嗎?如果害怕就閉上眼,想想我和你在一起時那些快樂的回憶。你一定要堅持,你忘了我常對你說的那句話嗎?爸爸來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遠愛你。
4.謝謝同學們深情的話語。
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這個人就是父親。
有一種愛把我們縈繞,這種愛就是父愛。
有一歌這樣唱到:《父愛如山》。
這位堅忍不拔的父親、這位恪守諾言的父親,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將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又有著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下節(jié)課我們在交流探討。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 親
了不起
兒 子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三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三”,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nèi)容及學習要求。
2.談話導入:對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體會。出示一段贊頌親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
收集到的別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師自己撰寫的:(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qū)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讓學生齊讀。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學生通過查字、詞典,結(jié)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邊讀邊動筆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認讀生字新詞。
3.指名分部分輪流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4.檢查自讀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①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②讀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再讀課文,直指重點
1.再讀課文,說說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3.質(zhì)疑:課文結(jié)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組內(nèi)探討,交流各自的初步認識。
第二課時
↘抓住重點合作研究
1.深讀課文,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2.品味詞句。
(1)關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父親說的這一句話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異,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用抒情性的語言進行小結(jié)。③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shù)匕驯硎緯r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可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也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悟──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以下的句子,你認為好嗎?他不停地挖著,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2)關于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①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小結(jié):親情,產(chǎn)生信賴;親情使父子心連心;親情使兒子堅信,父親總會跟他在一起,無論是在寧靜溫馨的家,還是在張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②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小結(jié):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3.再次齊讀導入時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4.小結(jié):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
↘朗讀體會,加深體驗
1.自由讀課文,想讀誰說的話就讀誰說的話,想讀哪段就讀哪段。
2.小組內(nèi)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讀課文,用小組匯報的形式。
↘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對父母說些什么,或者是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記在你的日記本上。
2.課后自由組成小組,讀讀課文,展開討論,編寫劇本,演一演,制成錄音帶,然后全班交流,評一評。
《地震中的父與子》3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地震中的父與子》3”,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父親在極其危險的時刻想著遇難的孩子,這種無私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
2.師出示課件。
3.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新詞
(3)想一想,試一試: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試著用一句長句子講清楚。
2.檢查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品讀課文:
1.各自讀課文,把你認為父親了不起的地方,用你們喜歡的學習方式體會體會
2.匯報:
(1)第二自然段的沖,體會作者為什么要用沖字讀一讀這句話引讀該段
(2)與其他父母比,這位父親了不起之處?
(3)父親做出了驚人的舉動,交流
(4)投示12節(jié),讀,說說這位父親的哪些舉動感動了你們?
(5)引讀父子見面時的對話,分角色讀
(6)這段對話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句?投示兒子的話,體會齊讀12~19自然段
(7)齊讀兒子讓同學先出去的話
3.總結(jié)。
四.啟發(fā)擴散:學習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書設計: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愛
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17、地震中的父與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他的愛的,兒子又從這偉大的父愛中得到了怎樣的力量。
大聲快讀、整體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讀全文,了解課文故事的梗概。讀的過程中畫下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
接讀課文、復述故事
操作:選定幾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錄出問題的地方,然后集體糾正;指定一二名同學復述故事的梗概。
小聲細品、提出問題
要求:輕聲讀課文,可以通篇讀,亦可選擇重點段落細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線畫出來打上問號,把自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在空白處寫出感悟。
歸納問題、小組探討
操作:老師歸納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集體探討,邊探討、邊讀文、邊記錄。老師巡視深入小組與其共同討論,要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默讀課文、深入思考
要求:針對剛才小組內(nèi)的討論,自己找出有關段落反復默讀品味,重新寫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機匯報
各組指派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
整理筆記、反思收獲
整理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所提過的問題,參加討論過的問題,得到的收獲
第二課時
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對其中的部分問題進行了討論,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深入的體會文章當中描寫的是怎樣的一位父親,他的偉大之處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
回憶故事、簡評父子
操作:回憶上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簡單的說一下你認為這是一對什么樣的對父子。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賞析詞句、品評父子
操作:1.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
一是父親了不起,再是兒子了不起。
2.畫出文章當中能夠表現(xiàn)父子了不起的詞句(描寫父子語言的句子和描寫父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細細品讀,寫下感受,看看他們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或段落,說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讀它。
“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廢墟?!?/p>
“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些客觀的環(huán)境,給這位父親的救援帶來的極大地困難和危險,然而他又是怎樣做的呢?當其他的父母哭喊著離開的時候,這位父親又是怎樣做的呢?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再沒人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p>
鍥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愛的力量,終于掘開層層廢墟,看到了希望。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句話既是父親挖掘下去的動力,又是兒子同死神搏斗,最終生還的信念。因為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的真誠的承諾,才有了兒子的: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兒子是從父親那里學會了愛!愛父親!愛別人!
角色轉(zhuǎn)換、感悟真情
閉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當時的情景當中,你會怎樣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父親、兒子、警察、……),來體會當時他們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編排課本劇,要注意不同人的語氣、語速和動作。
深情、齊讀課文,體會父子的了不起。
作業(yè):
1.寫一篇對文中父親的人物賞析。提示:可以通過對文章當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及動作的描寫來進行分析,還可以把這位父親與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現(xiàn)加以對比進行賞析。
2.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 愛
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反思:語言天然具有形而上的傾向,帶有強烈的暗示,而且這種暗示會帶給文本。因此,有時候?qū)W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會“趨同”,用哲學大師德里達的話說,會不自覺地去尋找“固定的結(jié)構(gòu)或一元意義”。以前,我們很多老師會利用學生理解文本的趨同性,來完成對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煉。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從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兒子的同學的故事。文章真摯感人,讀后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我把“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薄邦I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弊鳛楸菊n的教學難點。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反思:
(一)教學思路體現(xiàn)了“一條主線,兩個場景”。條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學重點?!耙粭l主線”就是感悟父親的了不起。“兩個場景就是”:一是別人勸阻父親別挖的場景;二是父親奮力挖掘38小時的場景。
(二)充分引導了孩子們讀,讓同學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時有層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點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導孩子們讀出父親的累,然后通過想象寫話,讓同學們帶著想象讀,讀出感受。接著當學生明白父親之所以能堅持,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永恒的承諾,有希望,又要同學們帶著希望去讀。在課堂上我采取了多種方式讀,有評價讀、范讀、想象畫面讀、引讀,齊讀等形式,在層層推進的朗讀中強化感受,促使感知轉(zhuǎn)化為深刻的感悟。從學生的朗讀中我可以感受到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斷升華。
(三)注重了學生的自讀感悟,我讓學生邊讀邊寫批畫;抓住重點詞語,重點段落去理解課文,滲透了學法的指導。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進行句子的對比,體會寫作特點等語言文字訓練,使課堂教學比較扎實有效。
(四)貫穿了讀寫結(jié)合,給學生們練筆的機會。在這節(jié)課中,我進行了“想象寫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同學們更深地走進父親,情不自禁地感動于父親的了不起。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了我的不足:
(1)教學時間緊,學生自學時間偏短,寫話時間、交流感悟的時間也偏少。
(2)在教學中,我面帶笑容,與文章那分深沉的基調(diào)不太協(xié)調(diào)??。??????
(3)課堂氣氛不太活躍,學生的情緒沒帶動起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四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運用提問題的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親情,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如學生搜集有困難,教師可提供《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給學生。
第一課時
↘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nèi)容及學習要求。
2.介紹資料:可以先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用課余時間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也可以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影像資料,還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并對圖片進行解說;然后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3.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結(jié)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②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③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nèi)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1)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2)初步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①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②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③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1)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聽寫詞語,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新詞。
2.復習內(nèi)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讀讀課文,將自己感動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感動;對不懂的詞語、句子根據(jù)自己的提問,試著回答一下。
2.小組內(nèi)交流。
3.全班交流,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xiàn)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①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jīng)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xiàn)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①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②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⑥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jīng)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
,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③指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xiàn),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總結(jié)全文,升華情感
1.速讀課文,夸夸這對父與子。
2.質(zhì)疑:①課文結(jié)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交流: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課后拓展,延續(xù)親情
1.自由組成小組,在課后排演廣播劇,制成錄音帶,然后大家在一起聽一聽,評一評。
2.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案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第三單元《地震中的父與子》
一、學有所問
媽媽呀!媽媽,親愛的媽媽,你用甘甜的乳汁把我培養(yǎng)大大家好,我是哈哈,怎么樣我唱得不錯吧,這是一首歌頌母親的歌曲。因此我想到了《秋天的懷念》中母與子的似海深情。今天呀,我們要來學習一篇關于父親的文章,首先我要問問大家,你讀過哪些關于父親的文章呢?你知道每年父親節(jié)是幾月幾號嗎?
前幾天,哈哈的父親看到了《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他呀不高興了!你們問為什么呀?他呀就是說歌頌母愛的文章特別多,就是很少看到歌頌父愛的文章!我告訴他,今天就要給他講一個歌頌父愛的故事,他可高興了!不過,你可得好好學,別等老爸問起時,在他老人家面前丟臉哦!同學們,我們一起學完課文后,都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親聽好嗎?然后記他們給我們評價評價講得怎樣!
□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
二、學有所向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傳奇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學習這篇課文同學們要通過自己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一定迫不急待地想知道這是怎樣一個傳奇的故事吧?哈哈我昨天認真地預習了課文,就讓我先來概括吧!課文講述的是1989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父親為了救兒子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當兒子能及時獲救時,卻讓父親去救其他14個同學的生動故事,體現(xiàn)了危驗之中的父子間的偉大的親情之愛,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
哈哈,哈哈,也讓同學們來概括一下吧,他們一定會比你概括得更好!
學習目標、要求:
哈哈建議大家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讀懂課文,讓自己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同學們你們還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三、內(nèi)容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閱讀課文,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反復朗讀,先把握故事的來攏去脈,再把最能體現(xiàn)父子情深的語句找出來多讀幾遍,認真品味!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1989年洛杉磯大地震使30萬人受到傷害。
讓我哈哈來概括第二段。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講一位父親來到學校教學樓廢墟前清理挖掘,要救兒子。
同學們,后面的幾個段哈哈就交給你們了!能出色完成任務嗎?
第三段(第5-11自然段)
第四段
第五段
重、難點分析:
重點:獨立閱讀課文,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愛親情,學會愛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你讀后的體會和看法。
哈哈建議:
學習這篇課文,同學們先默讀、自由讀,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然后圍繞著課文結(jié)尾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了?展開討論。(提示:父親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棄和責任感;兒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對父親的信任和對同伴有責任感)接下來,讓我們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再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四、每課得法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同學們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朗讀的時候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情感的變化,如:父親面對一大片廢墟,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讀這一句時應帶著絕望和悲痛的感情。又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這一句應帶著焦急而堅定的語氣來,因為父親為了救兒子,整整挖了36小時,說明挖的時間之長,之艱難,但父親冒著危險,獨自在尋找兒子。這句話不是直接寫36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表現(xiàn)出一種艱難的過程,給人以局促感,更好地體現(xiàn)了父親執(zhí)著的信念和父親救兒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難。
同學們:你們還能找到哪些重點句子,給你的同學讀一讀,說一說嗎?然后請他給你評價評價。
句子:
怎樣讀:
怎樣理解的:
評價:
□讀得好□理解深刻□表達準確
五、課后小記
今天我學了這篇課文,通過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眼前重現(xiàn)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傳奇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父子親情,學會愛人,增強了做人的責任感。回想自己在平時生活中對待自己父親的態(tài)度,心中不免有一些愧疚。從今往后,我要好好對待自己的父親,我保證!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后,你們也有什么想說的嗎?
書海淘金:
爸爸的手
我喜歡畫家的手,也喜歡詩人的手,但我更喜歡爸爸那雙勞動人民特有的樸實的手。在我難忘的記憶里,自從媽媽離開我們,爸爸的雙手,既承擔田里操作的農(nóng)活,又承擔家務繁忙的管理。這雙手在我的心目中烙印著歲月流逝的苦辛!
秋天是農(nóng)村的大忙季節(jié)。一個星期天,正趕上姐姐們點油菜。他們要我早上去撒肥料,爸爸不同意。他說:小英也上初三了,課程要抓緊,讓她在家里學習吧!我望著爸爸那滿頭的白發(fā)和佝僂的身軀,說什么也要去,爸爸拗不過,也就讓我去了。
秋天的早晨細雨蒙蒙,涼氣襲人,我戴著手套,還冷得打寒顫。我心想:這樣冷,爸爸抓著潮濕的土糞怎么不嫌凍手呢?我忍不住轉(zhuǎn)過身去看一看爸爸。他那雙我熟悉的手,突然出現(xiàn)異樣。我驚呼一聲:血!就立即向爸爸跑去,我一把抓起爸爸正在抓糞的手,仔細地看著,那雙布滿老繭的手冰涼冰涼的,手里手背全是裂紋和血口子,鮮血正沿著一道道口子往下滴,把手上的土糞都染成了褐色。指甲縫里塞滿了泥,褐色的糞,紫色的泥,紅紅的血。混和在一起,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這時爸爸卻笑著抽回手說:沒什么,孩子,不就是開了幾道口了嗎?我還有什么呢。都望著爸爸那刻滿皺紋而帶著慈祥笑容的臉,我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我暗下決心,拼命地干著,我也不知從哪里來了一股無窮的力量胡促使我非這么干不可!因為我深深地知道:爸爸這雙手蘊含著對我們的憐愛,對我們的希望。
我愛我的爸爸,但我更愛我爸爸那雙平凡而偉大的手。
六、學有所得:
讀一讀
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
寫一寫
近義詞:疾步()急匆匆()
昔日()漆黑()
反義詞:昔日()肯定()
危險()絕望()
巨大()漆黑()
辨一辨
hn()xu()yǔ()
混血與
hn()xuě()y()
解一解
昔日
絕望
破爛不堪
講一講
學完課文后,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親聽,然后起請他給你評價評價!
□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
試一試
根據(jù)下列提供的詞語,合理想象,說一段連貫而有情節(jié)的話。
地震絕望呼喊擁抱墻角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17、《地震中的父與子》》,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以最快的速度通讀全文,了解課文故事的梗概。讀的過程中畫下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
2、接讀課文、復述故事
3、輕聲讀課文,可以通篇讀,亦可選擇重點段落細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線畫出來打上問號,。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nèi)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抽查情況)
1、小組內(nèi)學習展示。
(1)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一些詞語,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4)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解決了一些課后的思考題或每課一練中的題目等。
2、抽查學習情況。
抽查生字的讀,說或?qū)懙那闆r。(主要是針對中差生)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1、把自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在空白處寫出感悟,現(xiàn)在想讀給大家聽聽。
2、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他的愛的,兒子又從這偉大的父愛中得到了怎樣的力量。
3、幾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錄出問題的地方,然后集體糾正;同學復述故事的梗概。
(2)課文朗讀展示,并說說自己讀完以后的新滋味。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四)學習收獲展示
生生展示: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第12小節(jié)的處理
讀說想象畫面:手指摳破了,他沒有停止;衣服劃了長長的口子,他沒有停止;眼睛腫著、布滿了血絲,他也沒有停止!范讀再度想象
廢墟中隨時可能發(fā)生爆炸,父親根本不顧。哪怕發(fā)生了大爆炸,父親也要和兒子在一起!因為他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他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塊大水泥板——
過渡:還有誰在讀到別的句子時受感動嗎?
對5——11的處理(“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抓對比體會父親的執(zhí)著、偉大,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體會。
(1)老師真的不明白,救火隊長說得清清楚楚,“請你離開”,就是馬上離開,必須離開,父親怎么會聽不懂呢?答非所問,還問什么: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2)分角色讀
師生分角色朗讀。
19小節(jié),想象
就是這樣一位父親,憑著堅強的毅力、靠著自己的血肉之軀,挖著廢墟,堆滿鋼筋混凝土、磚塊、木頭的廢墟。8小時、12小時……直到38小時,奇跡終于出現(xiàn)了!14個孩子還活著!奇跡,真是奇跡!壓在廢墟下38小時,他們是怎樣渡過的?站在廢墟外的我們無法看到,讓我們閉上眼想一想:14個孩子,只有6、7歲,大家蜷縮在墻角,什么也看不見。餓了,沒有面包;渴了,沒有水;困了,無法睡覺……4個小時也許能堅持,38個小時怎么堅持得了呢?更可怕的是壓在三層教室樓的底層,步知道大人們什么時候會來救他們。你們聽到了什么?聽到阿曼達的聲音了嗎?
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13——25小節(jié)。
20小節(jié)的朗讀指導:“父親向四周大喊”,讀得好!再喊一次。
示范朗讀:“快————來——人——————!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
再讀。
24、25小節(jié)
38小時50分鐘,阿曼達終于可以出來了!父親欣喜若狂,讓兒子趕快出來,可兒子卻說————(引讀24、25小節(jié))
五、作業(yè)。
1、寫一段文字,描寫自己的父母關愛自己的感人事跡。(也可以寫自己聽說的感人故事)
2、作業(yè)設計,既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能增強對父母的熱愛之情。寫小本劇,然后排練表演。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
1、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對其中的部分問題進行了討論,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深入的體會文章當中描寫的是怎樣的一位父親,他的偉大之處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
2、引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
(3)表演課本劇。
二、學文悟情展示
1、全班展示學習活動,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示: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xiàn)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p>
(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jīng)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xiàn)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保◤倪@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jīng)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保◤倪@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xiàn),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三)創(chuàng)作性展示
1設計兩個和結(jié)尾不同的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經(jīng)死了。
B:父親在挖孩子的過程中突然發(fā)生爆炸,父親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學生來討論,父親是否還“了不起”?(學生產(chǎn)生心靈上的震撼,被主人公執(zhí)著的愛感染)
2、課本劇表演:可以讓學生演一演14個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礫堆下堅持了38個小時的情景。
四、激發(fā)知識沖突
為什么文章的結(jié)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談談自己的看法。
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勸阻他時,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為了兒子,決不喪失信心;實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
(2)課文第12、13自然段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了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建議學生想像:這連續(xù)的38個小時,爸爸會是怎樣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雙手恐怕已被瓦礫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堅韌的父親,多么有責任感的父親?。?/p>
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通過語句體會:在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有的只是14個同齡小伙伴共人的恐懼,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shù)玫礁赣H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五、歸納積累,從讀學寫,課外延伸
五、拓展延伸
1、學生搜集其他贊頌親情的文章。
2.寫一篇對文中父親的人物賞析。提示:可以通過對文章當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及動作的描寫來進行分析,還可以把這位父親與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現(xiàn)加以對比進行賞析。
3.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11《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運用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jīng)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板書:地震]師:同學們,大家用課余時間搜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學生談論)
2、師:老師也帶來了相關影片資料,請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學生談感受)
3、揭示課題: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①自由讀文,借助字典,結(jié)合課文中地句子認識本課地生字和新詞,②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畫出使你深受感動地句子,在小組內(nèi)交流。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
三、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從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靠著互相堅定地信念,父親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各同學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寫使你深受感動?
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xiàn)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jīng)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xiàn)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細,你的確體會到的。
(學生補充: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
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是什么是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
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jīng)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
指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xiàn),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四、總結(jié)全文,發(fā)散思維。
1、總結(jié):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學習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學生講。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這就是一種積累。
評《地震中的父與子》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評《地震中的父與子》”,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終于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兒子同學的故事。整篇文章字里行間充滿著濃濃的父愛。
首先,授課老師在教學設計時,緊緊把握了課文內(nèi)容的情感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抓住課文中最能體現(xiàn)父愛之情的精彩描寫有層次、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體會父愛之情,感受父愛之心。
其次,注重朗讀指導,引導體會:
授課老師在教學中,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品讀文句,以讀促思。如父親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在廢墟里不停地挖掘的情景中,學生通過讀眾人勸解的語言,品味到父親的堅韌,學生通過讀父親的同一句話誰愿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感悟到父親的執(zhí)著,這里沒有分析,沒有過多地講解,只有讀,卻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整篇文章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執(zhí)教教師是以兩條主線交錯進行,一是感受父親的了不起,二是感受兒子的了不起。并且這個了不起執(zhí)教教師并不是一開始就提出來的,而是讓學生通過自讀感悟,充分體驗以后逐漸明晰,人物的形象逐漸豐滿,讓學生經(jīng)歷由感到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