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的科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4第24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學和藝術(shù)。
第24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學和藝術(shù)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內(nèi)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或了解建安詩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王粲和蔡文姬;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南北朝民歌的特點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書法家王羲之;大畫家顧愷之;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通過對建安詩人和詩歌、陶淵明的田園詩;書法、繪畫及石窟藝術(shù)具體內(nèi)容和其中含義的介紹,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藝術(shù)的鑒賞能力,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通過學生填寫“魏晉南北朝文學藝術(shù)成就”圖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歸納所學歷史知識的能力。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從歸納總結(jié)的結(jié)果中體會出這一時期文學藝術(shù)方面的特點: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文學藝術(shù)方面出現(xiàn)百花齊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同時使學生明白這些文學藝術(shù)的成就,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健康的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教學重點:建安詩人和陶淵明;石窟藝術(shù)
教學難點:建安詩人和陶淵明詩的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說一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幾位杰出的科學家?他們的主要貢獻是什么?南北朝時期,杰出的無神論者是誰?他寫的《神滅論》主要內(nèi)容和意義是什么?
教師導入:通過大家的回答,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技術(shù)如同一幅幅光彩奪目的圖畫映入我們的眼簾。的確,我國古代人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燦爛的文明就象是一串串的明珠,永遠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每當我們看到這些,一種驕傲、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為我們都是中國人而驕傲、自豪。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內(nèi)容是文學藝術(shù)及其成就。
一、建安詩人與陶淵明
1、建安詩人:“三曹”與“建安七子”
教師首先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成就最高的要屬詩歌。在我國詩歌史的發(fā)展史上,這個時期也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建安詩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詩歌的發(fā)展不僅植根于當時政治經(jīng)濟的土壤之中,而且受到前代詩歌的影響。之后教師提出問題:既然建安詩人植根于當時政治經(jīng)濟的土壤之中,又受到前代詩歌的影響,那么哪位同學能夠說一說魏晉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情況的特點是什么?前代詩歌指的是什么?估計學生可以回答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的動蕩;漢樂府民歌。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提出問題:為什么稱這一派詩人為建安詩人?建安詩人包括哪些人?代表作品是什么?“建安”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年號,這個時期的文學稱作建安文學,因此這一時期的詩人稱為建安詩人。其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和蔡琰。代表作品是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詩》。
教師出示曹操的《蒿里行》和王粲的《七哀詩》,并讓學生討論、分析建安詩人作品的特點是什么?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嗚。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保ㄟ@是曹操描述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給社會所帶來的災難:鎧甲成了蟲蟻的棲身之所,成千上萬的人倒斃疆場,無人收葬,白骨遍野,裊無人煙,活命的還不足百分之一,想起來使人斷腸。)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保ㄟ@是王粲描述董卓死后,其部將李催、郭汜作亂關(guān)中的景象:戰(zhàn)亂波及之處,民不聊生,一個饑餓的婦人,把親骨肉拋棄,聽到嬰兒的哭啼聲,硬著心腸擦著眼淚走開。)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結(jié)果上加以總結(jié):建安詩歌一方面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痛苦;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人民渴望統(tǒng)一的愿望。悲涼慷慨,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這種特色被稱為“建安風骨”。
2、陶淵明與田園詩
教師出示陶淵明畫像,讓學生根據(jù)預習和閱讀教材,簡單介紹一下陶淵明。然后教師出示陶淵明的詩,提出問題“對比建安詩歌來談一談陶淵明詩的特點”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獨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br> 教師加以概括:在陶淵明之前,從沒有—位詩人寫過這樣多的詩來歌詠農(nóng)村風光、生活,他獨創(chuàng)的這類詩歌被稱為田園詩。田園詩的特點是清淡自然,真實動人。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有《歸園田居》一組詩。陶淵明的文賦也寫得非常好,代表作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陶淵明的詩文以及他那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對后世影響很大,唐朝的大詩人王維、孟浩然、柳宗元都曾經(jīng)熱心地學習他;他筆下的桃花源更是成了人們心中理想世界的代名詞。陶淵明的成就,使他成為這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
二、王羲之和顧愷之
1、“書圣”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教師出示王羲之畫像和《蘭亭序》的摹本,并直接向?qū)W生講解:東晉王羲之,東晉瑯邪(今山東臨沂)人。后遷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做過東晉的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他集書法之大成,獨創(chuàng)一家。他的楷書,進一步擺脫隸書的形跡,達到獨立完美的境地。他又是書法的多面手,特別是善寫行書、草書。人們贊美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我們觀賞他的書法,是一種美的享受,令人贊嘆和陶醉。由于他的書法造詣很深,后人尊稱他為“書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蘭亭序》?!短m亭序》寫于公元353年。此序共324字,筆勢開放俊朗,結(jié)構(gòu)十分嚴謹。全文以“之”字最多,計有20個字,字字別開生面,無一雷同。王羲之自己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歷代書法家也認為這是行書的絕代佳作。王羲之的妻子和7個兒子都愛好書法。尤其幼子王獻之,能繼承他的書法藝術(shù),也是筆飛墨舞,人們尊稱他為“小圣”把他父子合稱為“二王”。
2、“三絕”顧愷之
教師出《女史箴圖》并講解: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他擅長人物畫。所謂人物畫,是指以人物為題材的繪畫。畫人物,難度很大。顧愷之的人物畫,其特點是“傳神”和“神氣”,即刻畫人物質(zhì)性格和內(nèi)心世界,主要表現(xiàn)在眼睛上。只要他點眼睛,畫中的人就象要活了一樣。他對藝術(shù)非常精心,如醉如癡。而且,他還是一個繪畫的理論家、評論家和文學家。所以,人們贊譽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這位繪畫大師,他的繪畫題材很廣泛,佛教故事、歷史故事、人物、山水、飛禽走獸等都有??上Я鱾飨聛淼闹挥猩倭康哪”?,如《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這兩幅畫,在繪畫技巧上,比較準確地描繪了各種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線條優(yōu)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時,從畫中讓我們了解到當時貴族婦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側(cè)面。這兩幅畫卷是我國藝術(shù)寶庫里極寶貴的遺產(chǎn)。但《女史箴圖》摹本,在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時,被英國所掠,現(xiàn)存?zhèn)惗卮笥⒉┪镳^。國內(nèi)只能看到此圖的復制品。
三、石窟藝術(shù)
1、云岡石窟
2、龍門石窟
教師強調(diào)一下石窟開鑿的時間、地點,之后出示有關(guān)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的圖片,使學生對石窟藝術(shù)有直觀的印象,自己學習。
相關(guān)知識
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復習學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復習學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復習學案
教師寄語: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教學目標:
1、把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點:政權(quán)并立和民族大融合;
2、了解政權(quán)建立的情況和民族融合的史實;識記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和影響;
3、總結(jié)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表現(xiàn)、重點地區(qū)和影響;
4、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學習科學家、藝術(shù)家重實踐、持之以恒、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重難點:
重點:魏孝文帝改革、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難點:民族融合、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歷史時期。(目標1)
(二)知識梳理
任務一列表比較政權(quán)建立情況
政權(quán)建立者建立時間都城滅亡時間
三國魏
蜀
吳
兩晉西晉
東晉
南北朝南朝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二民族融合的表現(xiàn)
1、東漢末年,五胡內(nèi)遷:____、____、____、____、____,和漢族雜居相處。
2、西晉后期,北方人南遷,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3、439年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各民族在生產(chǎn)技術(shù)和生活習俗上相互影響,民族融合成為趨勢。魏孝文帝改革又促進了民族融合。
魏孝文帝改革: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1、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現(xiàn):(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點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4、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四列表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類別時期人物成就
科學數(shù)學
農(nóng)學
地理
藝術(shù)書法
繪畫
石窟
(三)典型示例
例1、三國鼎立局面最終形成的標志是()
A、赤壁之戰(zhàn)曹操敗北B、曹丕定都洛陽
C、劉備在成都稱帝D、孫權(quán)稱王建立吳國
例2、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實現(xiàn)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短暫統(tǒng)一的朝代是()
A、北魏B、東晉C、西晉D、前秦
例3、下列遷都事件中,因為接受漢族先進文化而遷都的是()
A、盤庚遷殷B、周平王東遷洛C、魏孝文帝遷都洛陽D、明成祖遷都北京
例4、南北朝時期的石窟藝術(shù),充分反映了哪一宗教的藝術(shù)特點()
A、道教B、伊斯蘭教C、基督教D、佛教
(四)達標測試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讀圖回答問題
三國鼎立形勢圖
(1)填出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權(quán)名稱及相應的都城。
(2)圖中哪個地點發(fā)生的戰(zhàn)役促使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3)三國時期,臺灣當時稱什么?你對此有何感想?
2、“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z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闭埢卮?br> (1)這里的“江南”主要指那一地區(qū)?
(2)這一時期江南經(jīng)濟得以開發(fā)的原因有哪些?
(3)用史實說明“民勤本業(y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4)這一時期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產(chǎn)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
3、
材料二(魏主下詔)
……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
——《魏書》
材料一穿漢族服飾的鮮卑貴族
材料三鮮卑姓氏改為漢姓
鮮卑姓拓跋拔拔步六狐賀賴獨孤
漢姓元長孫陸賀劉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判斷,“魏主”是誰?他提出的改革目的是什么?
(2)根據(jù)材料,說一說他采取的主要措施。
(3)談一談改革在當時的作用和影響。
4、讀材料“遒媚勁健,絕代更無”
請回答:
(1)這是后人對哪一部作品的贊美,作者是誰?
(2)與該作者同一朝代的一位著名畫家有“三絕”,這位畫家是誰?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3)從這兩位藝術(shù)家身上你能學到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學反思
2018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2018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8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tǒng)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zhàn)役是官渡之戰(zhàn)。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quán)、劉備的聯(lián)軍在赤壁決戰(zhàn),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zhàn),而此戰(zhàn)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在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史稱蜀漢;222年,孫權(quán)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yè)。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熟記三國鼎立形勢圖中魏、蜀、吳三國的位置和都城)
3、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孫權(quán)派衛(wèi)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夷洲和大陸的聯(lián)系。
6、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統(tǒng)一全國,結(jié)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領(lǐng)劉淵率兵攻入洛陽,西晉滅亡。
7、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堅率大軍南下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zhàn)中,東晉軍隊以少勝多,擊敗前秦軍隊。
8、南朝的四個政權(quán)依次是宋、齊、梁、陳,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時,揚州、荊州是江南生產(chǎn)絲織品最多的地方,涌現(xiàn)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業(yè)城市,番禺(今廣州)成為海外貿(mào)易中心,
10、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吳國境內(nèi)絕大多數(shù)山越人從山區(qū)遷到平原,和漢族人民一道開發(fā)江南。農(nóng)業(yè)有所發(fā)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5個)
11、北朝的五個政權(quán)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12、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陽。
13、南朝時期,我國古代杰出的數(shù)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圓周率的數(shù)值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七位數(shù)的科學家,比歐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綴術(shù)》
14、南北朝時期,我國古代著名的農(nóng)學家賈思勰,他著有的《齊民要術(shù)》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內(nèi)容最完整的農(nóng)書。
15、北魏時期,我國古代杰出的地理學家的酈道元,他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經(jīng)注》。
16、漢字書法從東漢起逐漸成為一種專門藝術(shù):曹魏時鐘繇創(chuàng)立了楷書;東晉的王羲之,被尊為“書圣”,他的代表作是《蘭亭序》,此書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17、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18、石窟藝術(shù)是雕塑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shù)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崗石窟和龍門石窟。
第24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guān)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第24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第24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應掌握的基礎知識主要有: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佛教的盛行和《神滅論》;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綜合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石窟藝術(shù)是我國文化的精華,其成就值得中華民族自豪,從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
二、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難點:書法、繪畫藝術(shù)。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回顧:哪位同學說一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幾位杰出的科學家?他們的主要貢獻是什么?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技術(shù)如同一幅幅光彩奪目的圖畫映入我們的眼簾。的確,我國古代人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燦爛的文明就象是一串串的明珠,永遠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每當我們看到這些,一種驕傲、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為我們都是中國人而驕傲、自豪。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內(nèi)容是文學藝術(shù)及其成就。
2.明確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首先我們要明確學習任務,學生齊讀或指名學生讀。
3.自主學習,初步了解基礎知識
4.學生展示(教師補充)
書畫藝術(shù)
多媒體出示王羲之畫像和《蘭亭序》的摹本,向?qū)W生進一步介紹王羲之及《蘭亭序》,學生觀察《蘭亭序》中以“之”字最多,計有20個字,字字別開生面,無一雷同。
學生思考:你從王羲之身上學到什么?(各抒己見)
漢字的演變過程?(多媒體出示)
教師過渡:自古書畫不分家,魏晉南北時期書法藝術(shù)百花爭艷,繪畫藝術(shù)上也是俊才輩出,最著名的當推東晉的顧愷之。
多媒體出示《女史箴圖》講解顧愷之的人物化的特點“傳神”和“神氣”,即即刻畫人物質(zhì)性格和內(nèi)心世界,主要表現(xiàn)在眼睛上。只要他點眼睛,畫中的人就象要活了一樣。并介紹《女史箴圖》摹本在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時,被英國所掠,現(xiàn)存?zhèn)惗卮笥⒉┪镳^。國內(nèi)只能看到此圖的復制品。(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認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佛教的盛行和《神滅論》(本部分內(nèi)容學生通過看書了解即可)
輝煌的石窟藝術(shù)
強調(diào)一下石窟開鑿的時間、地點,之后出示有關(guān)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的圖片,使學生對石窟藝術(shù)有直觀的印象,其成就值得中華民族自豪,從而加深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5.課堂探究、展示、評價
(學生回答后教師適當點撥補充:研究歷史、旅游、藝術(shù)性等)
6.學生回顧知識點教師總結(jié)
(歌謠記憶)
東晉羲之寫字行,書法藝術(shù)集大成,
代表作品《蘭亭序》,“行書”天下第一名,
后人給王送美譽,尊稱他為大“書圣”。
東晉愷之畫人物,形象逼真好藝術(shù),
代表作品有兩幅,《女史箴圖》《洛神賦》。
北朝劈山鑿石窟,“云崗”“龍門”最杰出,
繼承秦漢的風格,吸收佛教的藝術(shù)。
7.當堂達標(翻番式檢查、小組交換矯正、評價)
(1)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shù)是在()
A.三國時期B.東漢末年
C.南北朝時期D.兩晉時期
(2)下列關(guān)于石窟藝術(shù)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體現(xiàn)了田園詩意境B.包含外來藝術(shù)特色
C.不限于雕刻藝術(shù)D.是佛教盛行的結(jié)果
(3)傳說故事“書成換白鵝”來源于()
A.顧愷之的繪畫B.王羲之的書法
C.陶淵明的詩歌D.班固的漢賦
(4)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開鑿于()
A.北魏B.東魏C.西魏D.北齊
(5)下列關(guān)于我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shù)成就;表述錯誤的是()
A.《蘭亭序》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B.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shù);
C.顧愷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D.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是這一時期著名的石窟雕刻藝術(shù)寶庫。
(6)簡要說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藝術(shù)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四、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