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幼兒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9水位的變化。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位的變化”,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2.7水位的變化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jīng)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成為有理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過程與方法
能綜合運用有理數(shù)及其加法,減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shù)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學習過程
----------前置準備
計算
⑴8﹢(-3)+(-5)
⑵0.95+(-1.8)+(-0.2)-2.65
⑶7.25-2(13)-27.75+(-7(23)
⑷3.5-(-(12)+(52)-0.25
自主學習
看書思考p72-----73如何表示水位的高低變化.
1水位的高低與“+”“-”的關系是什么?
2感受如何把實際問題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
水位變化轉(zhuǎn)化為加減混合運算
3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的構造及意義
------合作交流
-----學生發(fā)表見解
①在水位表示中正數(shù).負數(shù)的意義是什么?
②求周末的水位的方法是什么?
③說說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征,你如何畫折線統(tǒng)計圖?
---------歸納總結
師生共進
1把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體驗數(shù)學轉(zhuǎn)化的思想和方法.
2.符號的處理方法.
----------例題解析
小明的爸爸買了一種股票,每股8元.下表紀錄了在一周內(nèi)股票的漲跌情況.
則該股票本周中最高價格為____元
星期一
二
三
四
五
漲跌0.20.35-0.15-0.40.5
----------課下訓練
1.-(13)-(-3(12))+(-2(14))-(+5(16))
2.-|-(12)+|-(13)|-|-0|-(-(14))-(-19)
3.若摩托車廠T本周計劃能生產(chǎn)450輛摩托車.由于工人實行輪休,每次上班人數(shù)不一定相等.實行每日生產(chǎn)量與計劃量相比情況如下表(增加的輛數(shù)為正,減少的輛數(shù)為負)
星期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增減數(shù)-5+7-3+4+10-9-25
①根據(jù)紀錄可知,本周三生產(chǎn)了___輛.本周總生產(chǎn)量與計劃輛數(shù)對比增減數(shù)為___輛.產(chǎn)量最多的一天比產(chǎn)量最少的一天多生產(chǎn)了___輛.
②用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本周七天的生產(chǎn)情況(Jt56w.Com 檢討書大全)
精選閱讀
水的變化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是時候?qū)ψ约航贪刚n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的變化”,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水的化學變化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通過水的分解和化合,理解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的概念
2)、理解原子的概念,并比較原子與分子的相似、相異和相互關系。用原子分子的觀點加深對化學變化的理解。3)、識記一些化學符號
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引導、培養(yǎng)學生有目的地、全面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及對實驗進行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1)、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實驗等活動,樹立團結協(xié)作精神
2)、認識物質(zhì)的可分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量變引起質(zhì)變的辯證觀點。
重點與難點:重點:原子的概念難點:原子概念的抽象推理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1、水的化學符號是什么?屬于哪一類物質(zhì)?構成水的微粒是什么?
2、水的三態(tài)變化屬于哪一類變化?在水的三態(tài)變化過程中水分子是否發(fā)生變化?
板書◆在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
引入我們已了解了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也了解到在物理變化中,分子不會發(fā)生變化,只是分子間的間隙發(fā)生變化。那么水的化學性質(zhì)如何?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否會發(fā)生變化?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而要研究這些內(nèi)容,我們必須通過水的化學變化作為載體加以研究
板書1.3水的化學變化
學生實驗往滴有的蒸餾水中吹氣,觀察現(xiàn)象
提問是什么物質(zhì)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講解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新生成的一種物質(zhì)碳酸。
板書一、水的化學性質(zhì)
1、水+二氧化碳碳酸(H2CO3)
演示水與生石灰反應,反應后取上層澄清液于三試管內(nèi),一中請學生上前滴加一滴無色酚酞試劑,二中請學生上前滴加3滴紫色石蕊試劑,觀察現(xiàn)象
設問使酚酞試劑變紅、石蕊試劑變藍的是水嗎?那是什么物質(zhì)呢?
演示請一學生往第三支試管中的澄清液中吹氣,觀察現(xiàn)象
討論根據(jù)CO2的特性反應,請問該澄清液是什么?水與生石灰反應后生成的物質(zhì)是什么?
板書2、水+氧化鈣氫氧化鈣(Ca(OH)2)
講解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石蕊、酚酞在一定條件下會變色,碳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不能使無色酚酞試劑變色;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劑變紅,使紫色石蕊試劑變藍。引出指示劑概念
演示介紹電解裝置,演示水的電解
提問接通電源后兩電極各有何現(xiàn)象?哪一電極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多?約是少的幾倍?
設問通電后,產(chǎn)生的是什么氣體?如何通過實驗進行檢驗?
演示討論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體積少的氣體。體積少的氣體是什么?為什么?
小結氧氣的特性:能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
演示用燃燒著的小木條點燃體積多的氣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燒杯
討論該氣體是什么?為什么?
小結正極體積少的氣體是氧氣,負極體積多的氣體是氫氣。
板書3、水通電氫氣+氧氣
過渡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在水的三態(tài)變化中,在物理變化中水分子都未曾發(fā)生改變,只是水分子間的間隙發(fā)生了變化。那么在上述化學變化中呢?我么以水的電解為例,一同深入到微觀世界中,……
邊講邊圖示
板書H2O分裂重組O2H2
分子原子新分子(化學變化的微觀本質(zhì))
講解當水分子分裂、消失的同時水的性質(zhì)還存在嗎?當氧分子、氫分子產(chǎn)生的同時氧氣的性質(zhì)、氫氣的性質(zhì)也隨之而表現(xiàn)出來了。所以分子是……….
板書二、分子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一種微粒。
討論由上圖你們可獲取那些信息?
補充講解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不再繼續(xù)分裂,而是重組成新的分子,新分子構成新物質(zhì)。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板書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展示原子圖片)
板書3、分子、原子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4、分子、原子異同點及相互聯(lián)系
板書◆在化學變化中分子變
過渡化學變化的種類很多,為便于研究,我們加以分類。
提問上述化學變化中,1、2與3有何不同,各有何特點
板書三、化學變化的類型:化合反應(生成物只有一種)
分解反應(反應物只有一種)
練習1、一個水分子的構成是()
A.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原子B、兩體積氫和一體積氧
C.氫原子和氧原子D、兩上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電后能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
B.水分子是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C.電解水的實驗現(xiàn)象是,通電后,正極產(chǎn)生氧氣,負極產(chǎn)生氫氣
D.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3、電解水時,理論上若得到n個氧分子,同時可以得到個氫分子。若得到8毫升的氧氣,同時得到毫升氫氣。
4、緒言P3中三反應各屬哪一類化學變化?
小結略作業(yè)1、書本課后習題2、練習冊1.3
教學設計
本節(jié)內(nèi)容建構于學生已掌握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分子特征及在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的知識基礎上。帶著“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否發(fā)生變化?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的疑問,將好奇的學生引入本教學,正好順延了知識的連貫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性。
1、教學方法
在二期課改背景下,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以實驗探究和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思考、去討論、去總結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讓學生與教師間、學生與學生間形成互動、互助、合作的局面。
為使本教學手段能順利進行,小組合作化學習尤為重要。教學的人性化體現(xiàn)在我們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一同參與、一同體驗、一同感受學習的過程及該過程中帶來的快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2、教學手段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化學學習初期,學生對實驗充滿好奇,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機會親自感受。在此,我將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這讓學生在化學學習初期不僅增加了實驗操作機會,增強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也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
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及揭示化學變化的本質(zhì)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而分子、原子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微粒,概念抽象,難以理解。在水電解實驗中,學生只能看到宏觀現(xiàn)象,在此通過多媒體flash將微觀世界宏觀化,演示電解水的微觀過程,變抽象為具體,增強直觀性,便于學生討論理解,降低了學習難度,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yǎng)探究能力,不僅擴大課容量、增強直觀性,也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1、教學程序
為使知識點更系統(tǒng)化,在教學程序上我略作改動。首先是利用實驗得出水的化學性質(zhì),這里有三個實驗,我將水的電解實驗放在了最后,這樣便于過渡到另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利用水電解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揭示化學變化的本質(zhì),討論分子原子的異同點及相互聯(lián)系。而且,第一個實驗就是學生實驗,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處于興奮狀態(tài),也使其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以下各環(huán)節(jié)的活動。
教學反思:
分子、原子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微粒,概念抽象,難以理解。在水電解實驗中,學生只能看到宏觀現(xiàn)象,在此通過flash將微觀世界宏觀化,演示電解水的微觀過程,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枯燥為生動,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教學中我將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演示試驗改為學生實驗,這讓學生在化學學習初期不僅增加了實驗操作機會,增強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也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間合作化學習意識,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不足:本次水電解實驗直觀性不夠強,后排學生看不清。今后可將水電解的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或拍成錄像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xiàn)象都展現(xiàn)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
變化的魚
東沙河中學導學案
年月日主備人:備課組長簽字:審核人簽字:
年級:八年級學科:數(shù)學課題:§5.3變化的“魚教師修議
課型:新授課時:2
學習目標1、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感受圖形上點的坐標變化與圖形的變化(平移、軸對稱、伸長、壓縮)之間的關系并能找出變化規(guī)律。
2、由坐標的變化探索新舊圖形之間的變化。
重點1、作某一圖形關于對稱軸的對稱圖形,并能寫出所得圖形相應各點的坐標。
2、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已知軸一邊的圖形或坐標確定另一邊的圖形或坐標。
難點體會極坐標和直角坐標思想,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學習過程(導入、探究新知、即時練習、小結、達標檢測、作業(yè))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舊知回顧:
1、平面直角坐標系定義:在平面內(nèi),兩條____________且有公共_________的數(shù)軸組成平面直角坐標系。
2、坐標平面內(nèi)點的坐標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
3、各象限點的坐標的特征:
二、新知檢索:
1、在方格紙上描出下列各點(0,0),(5,4),(3,0),(5,1),(5,-1),
(3,0),(4,-2),(0,0)并用線段依次連接,觀察形成了什么圖形
—3
—4
三、典例分析
例1、
(1)將“魚”的“頂點”的縱坐標保持不變,橫坐標分別加5畫出圖形,分析所得圖形與原來圖形相比有什么變化?如果縱坐標保持不變,橫坐標分別減2呢?
(2)將“魚”的“頂點”的橫坐標保持不變,縱坐標分別加3畫出圖形,分析所得圖形與原來圖形相比有什么變化?如果橫坐標保持不變,縱坐標減2呢?
例2、(1)將“魚”的“頂點”的縱坐標保持不變,橫坐標分別變?yōu)樵瓉淼?倍畫出圖形,分析所得圖形與原來圖形相比有什么變化?
(2)將“魚”的“頂點”的橫坐標保持不變,縱坐標分別變?yōu)樵瓉淼?/2畫出圖形,分析所得圖形與原來圖形相比有什么變化?
四、題組訓練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坐標為(0,0),(2,4),(2,0),(4,4)的點用線段依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圖案。
(1)這四個點的縱坐標保持不變,橫坐標變成原來的1/2,將所得的四個點用線段依次連接起來,所得圖案與原來圖案相比有什么變化?
(2)縱、橫分別加3呢?
(3)縱、橫分別變成原來的2倍呢?
歸納:圖形坐標變化規(guī)律
1、平移規(guī)律:2、圖形伸長與壓縮:
2、
第二課時
一、舊知回顧:
1、軸對稱圖形定義:如果一個圖形沿著對折后兩部分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中心對稱圖形定義:在同一平面內(nèi),如果把一個圖形繞某一點旋轉(zhuǎn),旋轉(zhuǎn)后的圖形能和原圖形完全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就叫做中心對稱圖形
二、新知檢索:
1、如圖,左邊的“魚”與右邊的“魚”關于y軸對稱。
1、左邊的“魚”能由右邊的“魚”通過平移、壓縮或拉伸而得到嗎?
2、各個對應“頂點”的坐標有怎樣的關系?
3、如果將圖中右邊的“魚”沿x軸正方向平移1個單位長度,為保持整個圖形關于y軸對稱,那么左邊的“魚”各個“頂點”的坐標將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三、典例分析,如圖所示,
1、右圖的“魚”是通過什么樣的變換得到左圖的“魚”的。
2、如果將右邊的“魚”的橫坐標保持不變,縱坐標分別變?yōu)樵瓉淼摹?倍,畫出圖形,得到的“魚”與原來的“魚”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
3、如果將右邊的“魚”的縱、橫坐標都分別變?yōu)樵瓉淼摹?倍,得到的“魚”與原來的“魚”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
四、題組練習
1、將坐標作如下變化時,圖形將怎樣變化?
①(x,y)→(x,y+4)②(x,y)→(x,y-2)③(x,y)→(1/2x,y)
④(x,y)→(3x,y)⑤(x,y)→(x,1/2y)⑥(x,y)→(3x,3y)
2、如圖,在第一象限里有一只“蝴蝶”,在第二象限里作出一只和它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蝴蝶”,并寫出第二象限中“蝴蝶”各個“頂點”的坐標。
3、如圖,作字母M關于y軸的軸對稱圖形,并寫出所得圖形相應各端點的坐標。
4、描出下圖中楓葉圖案關于x軸的軸對稱圖形的簡圖。
學習筆記
速度的變化
初二物理公開課教案
時間:2006、9、29。課時:1課時
地點:物理多媒體實驗室。授課人聊天。
課題:§2-4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教學目標:
1、采用將物體運動所經(jīng)歷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的方法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
2、能通過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并正確記錄數(shù)據(jù)。
3、懂得個人觀點、見解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實驗(實踐)來證明,通過實驗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行為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養(yǎng)成和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初步認識科學探究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科學探究的過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擋板等。
教法:講解、討論、實驗、交流
課型:科學探究課
釋疑知識點:
科學探究活動與實驗是有區(qū)別的。不能將科學探究簡化為實驗,實驗過程是探究活動的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動的計劃,評估和交流顯得更為重要。
一、科學探究過程:(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教師引導)
例題:
如圖,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⑴提出問題:小球沿斜坡下滑時,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嗎?
你提出的問題是:
⑵猜想與假設:小球在斜坡下滑時的速度可能越來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樣變化,可以將斜面分成兩段,分別利用測量的方法測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們能夠測出小球通過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對應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過下半段的時間怎樣測量呢?把小球放在B處開始下滑測時間,這樣做對嗎?
你的觀點是:。
③設計實驗紀錄表格,為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提供依據(jù)。
⑷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實驗中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考慮:如何測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確記錄數(shù)據(jù)。如果發(fā)現(xiàn)不合理的數(shù)據(jù)可以更改嗎?該怎樣處理?
⑸分析與論證:下面是一個小組測量的記錄數(shù)據(jù),請你幫他完成表格。
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
全程S1=100m
t1=10s
v1=
上半段S2=50m
t2=6s
v2=
下半段S3=
t3=
v3=
結論:
(6)評估、交流與合作:
二、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yè)1、2、3
三、小結(略)
四、布置作業(yè):
1.寫出探究報告,并分析得出結果。
板書設計:
§2-4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時速度越來越快嗎?(或越來越慢嗎?)
⑵同上。
⑶①v=s/t,路程,時間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擋板、斜面
觀點:不對。此實驗是要測小球在一個運動過程中,各段的速度如何變化。
③如題⑸所示
⑷不可以更改,需重新測量數(shù)據(jù)
⑸S3=50cm;t3=4s;v1=10cm/s;v2=8.3cm/s;v3=13.3cm/s
S1=
s2=
s3=
t1=
t2=
t3=
v1=
v2=
v3=
結論:小車作運動。
(答案:150m;200m;300m10s;10s;10s15m/s;20m/s;30m/s變速直線)
C組
猜想一下你在百米賽跑中的速度越來越慢,是先慢后快,還是……怎樣驗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你能和同學們想辦法完成這次實驗探究活動嗎?請將這次探究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寫下來。
[提示]:設計實驗:⑴路程分幾段
⑵各段時間如何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