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12-14高三化學教案:《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教學設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學教案:《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知識與技能:
(1)能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了解酸堿電離理論。
(2)知道水的離子積常數,能進行溶液pH的簡單計算。
(3)初步掌握測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調控在工農業(y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
(4)認識鹽水解的原理,歸納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舉例說明鹽類水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轉化的本質。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結構和組成上加以理解電解質的相關概念,通過對實驗的探究和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從平衡移動的角度理解電離平衡及其移動和移動后結果比較。
(2)通過水的離子積的導出,加深對弱電解質電離的理解,找到溶液發(fā)生酸堿性變化的平衡點。
(3)通過分析酸或堿的稀溶液中c(H+)和c(OH-)的相對大小,加深理解pH的大小與酸堿性的關系。
(4)通過實驗并應用歸納法分析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分析不同鹽類呈現(xiàn)不同酸堿性的本質原因。
(5)討論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認識鹽類水解的應用,充分理解守恒觀點的具體應用。
(6)通過將“生成沉淀的離子反應”轉化為“固體溶解的問題”來討論,學會變換觀察問題的角度來重新認識和思考原有知識的方法。
(7)通過對沉淀溶解的討論,了解幾種促使沉淀溶解的基本方法。
(8)通過弱電解質的電離、鹽類水解和沉淀轉化的知識學習,將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理解為化學平衡的一種特殊形式,加深對平衡移動原理的理解和認識,完成“理論——實踐——理論”的提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www.lvshijia.net
(1)通過對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水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的總結和溶解平衡的規(guī)律和方法的總結讓學生體會事物變化的那種豐富多彩的內在美;
(2)通過電離平衡、水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溶解平衡的學習,理解外因和內因對事物影響的辯證關系,建立矛盾的統(tǒng)一和轉化的對立統(tǒng)一的自然辯證觀;
(3)通過電離平衡、水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溶解平衡相關知識的歸納與總結和針對性、階梯性練習的設置與訓練,讓學生體會學習過程的系統(tǒng)、嚴密與循序漸進。
(4)通過實驗和實踐活動理解其原理的設計,了解化學定量分析的方法,學會用圖像和表格等方式去分析問題,提高從事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5)贊賞運用化學反應原理合成新物質對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對生產、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關化學變化現(xiàn)象進行合理的解釋。增強探索化學反應原理的興趣,樹立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志向。
延伸閱讀
高三化學教案:《溶液中離子濃度的比》教學設計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容,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容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化學教案:《溶液中離子濃度的比》教學設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專題目標】
1、理解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概念以及電離度的概念。
2、理解水的電離、鹽類水解的原理。了解鹽溶液的酸堿性。
3、認識以下幾種常見題型:
單一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
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
同濃度不同種溶液中同種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
【知識要點】
1、電解質的電離
電解質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時,離解成能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叫做電離。
強電解質如NaCl、HCl、NaOH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電離的,在溶液中不存在電解質分子。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發(fā)生電離的。25℃0.1mol/L的如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電離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極少量的OH-離子。多元弱酸如H2CO3還要考慮分步電離:
H2CO3 H++HCO3-;HCO3- H++CO32-。
2、水的電離
水是一種極弱的電解質,它能微弱地電離,生成H3O+和OH-,H2O H++OH-。在25℃(常溫)時,純水中[H+]=[OH-]=1×10-7mol/L。
在一定溫度下,[H+]與[OH-]的乘積是一個常數:水的離子積Kw=[H+]?[OH-],在25℃時,Kw=1×10-14。
在純水中加入酸或堿,抑制了水的電離,使水的電離度變小,水電離出的[H+]水和[OH-]水均小于10-7mol/L。在純水中加入弱酸強堿鹽、弱堿強酸鹽,促進了水的電離,使水的電離度變大,水電離出的[H+]水或[OH-]均大于10-7mol/L。
3、鹽類水解
在溶液中鹽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的H+或OH-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
強酸弱堿鹽如NH4Cl、Al2(SO4)3等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強堿弱酸鹽如CH3COONa、Na2CO3等水解后溶液呈堿性。多元弱酸鹽還要考慮分步水解,如CO32-+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4、電解質溶液中的守恒關系
電荷守恒:電解質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有的正電荷數與所有的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物料守恒:電解質溶液中由于電離或水解因素,離子會發(fā)生變化變成其它離子或分子等,但離子或分子中某種特定元素的原子的總數是不會改變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質子守恒:電解質溶液中分子或離子得到或失去質子(H+)的物質的量應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為得到質子后的產物;NH3、OH-、CO32-為失去質子后的產物,故有以下關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
【經典題型】
題型一:單一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
【例1】在氯化銨溶液中,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A.C(Cl-)>C(NH4+)>C(H+)>C(OH-) B.C(NH4+)>C(Cl-)>C(H+)>CC(OH-)
C.C(Cl-)=C(NH4+)>C(H+)=C(OH-) D.C(NH4+)=C(Cl-)>C(H+)>C(OH-)
【點撥】NH4Cl是可溶性的鹽,屬于強電解質,在溶液中完全電離NH4Cl=NH4++Cl-。因為NH4Cl是強酸弱堿所生成的鹽,在水中要發(fā)生水解;NH4++H2O NH3?H2O+H+,所以C(NH4+)比C(H+)及C(OH-)大得多;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所以C(H+)>C(OH-)。又由于水解反應是中和反應的逆反應,相對于中和來說是次要的,綜合起來,不難得出:C(Cl-)>C(NH4+)>C(H+)>C(OH-)。答案為A。
【例2】在0.1 mol/l的NH3?H2O溶液中,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C(NH3?H2O)>C(OH-)>C(NH4+)>C(H+)
B.C(NH4+)>C(NH3?H2O)>C(OH-)>C(H+)
C.C(NH3?H2O)>C(NH4+)=C(OH-)>C(H+)
D.C(NH3?H2O)>C(NH4+)>C(H+)>C(OH-)
【點撥】NH3?H2O是一元弱酸,屬于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少部分發(fā)生電離(NH3?H2O NH4++OH-),所以C(NH3?H2O)必大于C(NH4+)及C(OH-)。因為C(OH-)=C(H+)+C(NH4+),所以C(OH-)>C(NH4+)。綜合起來,C(NH3?H2O)>C(OH-)>C(NH4+)>C(H+)。答案為A。
【規(guī)律總結】
1、必須有正確的思路:
2、掌握解此類題的三個思維基點:電離、水解和守恒
3、分清他們的主要地位和次要地位
【鞏固】
1、Na2S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
2、將0.4mol/L鹽酸和0.2mol/L的NaAlO2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
題型二: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
【例3】把0.02mol/LCH3COOH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則混合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C(CH3COO-)>C(Na+) B.C(CH3COOH)>C(CH3COO-)
C.2C(H+)=C(CH3COO-)-C(CH3COOH) D.C(CH3COOH)+ C(CH3COO-)=0.01mol/L
【點撥】 此題實質上是0.05mol/L的CH3COOH溶液和0.05mol/L的CH3COONa溶液的混合溶液。由電荷守恒關系可得: c(H+)+c(Na+)=c(CH3COO-)+c(OH-) (1)
由物料守恒關系可得: c(CH3COOH)+c(CH3COO-)=c(Na+)×2=0.01mol/L (2)
由(2)可知D正確。
將(1)×2+(2)可得:
2c(H+)=c(CH3COO-)+2c(OH-)-c(CH3COOH)(3)C選項錯誤。
【例4】用物質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對該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C(H+)>C(OH-) B.C(CH3COOH)+C(CH3COO-)=0.2 mol/L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2 mol/L
【點撥】 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的電離和CH3COONa的水解因素同時存在。已知C(CH3COO-)>C(Na+),根據電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得出C(OH-)
【鞏固】
1、在0.1mol/LNaHSO3溶液中存在著微粒濃度的關系式,正確的是
A.C(Na+)>C(HSO3-)> C(SO32-)> C(H+)>C(OH—)
B.C(Na+)+C(H+)= C(HSO3-)+ C(SO32-)+C(OH—)
C.C(Na+)+C(H+)=C(HSO3—)+2C(SO32-)+ C(OH—)
D.C(Na+)= C(HSO3—)+C(SO32-)+ C(H2SO3)
2、現(xiàn)有NH4Cl和氨水組成的混合溶液C(填“>”、“
①若溶液的pH=7,則該溶液中C(NH4+) C(Cl-);
②若溶液的pH>7,則該溶液中C(NH4+) C(Cl-);
③若C(NH4+)
題型三:同濃度不同種溶液中同種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
【例5】同濃度的下列溶液中NH4+的濃度的由大到小順序為
①NH4HSO4 ②(NH4)2SO4 ③(NH4)2Fe(SO4) ④NH4HCO3 ⑤(NH4)2CO3
【點撥】先考慮鹽直接電離出的NH4+的濃度的大小,②③⑤中的NH4+的濃度大于①④中的
NH4+的濃度。再考慮影響NH4+的濃度的大小因素,是受到促進還是受到抑制。③中NH4+和Fe2+都水解產生H+,NH4+的水解受到了抑制,⑤中CO32-的水解促進了NH4+的水解,②中NH4+的水解未受到影響,固NH4+的濃度③>②>⑤。 ①中HSO4-電離出的H+抑制了NH4+的水解,④中HCO3-的水解促進了NH4+的水解,固NH4+的濃度①>④。所以NH4+的濃度的由大到小順序為③>②>⑤>①>④
【鞏固】
1、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a2CO3 ②NaHCO3 ③H2CO3 ④(NH4)2CO3
⑤NH4HCO3,按C(CO32—)由小到大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
A.⑤④③②① B.③⑤②④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⑤④②①
2、某二元弱酸(簡寫為H2A)溶液,按下式發(fā)生一級和二級電離:
H2A H++HA-;HA- H++A2-已知一級電離遠大于二級電離,設有下列四種溶液:
A.0.01mol.L-1的H2A溶液 B.0.01mol.L-1的NaHA溶液( C(OH-)>C(H+) )
C.0.02mol.L-1的HCl與0.04mol.L-1的NaHA溶液等體積混合液
D.0.02mol.L-1的NaOH與0.02 mol.L-1的NaHA溶液等體積混合液
據此,填寫下列空白(填代號)
A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為
B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為
B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等式關為有
D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為
D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等式關為有
(2) C(H+)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H2A)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A2-)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練習:
1、在0.1 mol?l-1的NH3?H2O溶液中,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c(NH3?H2O)>c(OH-)>c(NH4+)>c(H+)
B.c(NH4+)>c(NH3?H2O)>c(OH-)>c(H+)
C.c(NH3?H2O)>c(NH4+)=c(OH-)>c(H+)
D.c(NH3?H2O)>c(NH4+)>c(H+)>c(OH-)
2、在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A.c(Na+)>c(HCO3-)>c(H+)>c(OH-)
B.c(Na+)+(H+)=c(HCO3-)+c(OH-)+2c(CO32-)
C.c(Na+)=c(HCO3-)>c(OH-)>c(H+)
D.c(Na+)=c(HCO3-)+c(H2CO3)+c(CO32-)
3、實驗測得常溫下0.1mol?l-1某一元酸c(HA)溶液的pH值等于1,0.1mol?l-1某一元堿c(BOH)溶液里c(H+)/c(OH-)=10-12。將此兩種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呈的各離子的濃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順序是( )
A.c(B+)>c(A-)>c(OH-)>c(H+)
B.c(A-)>c(B+)>c(H+)>c(OH-)
C.c(B+)=c(A-)>c(H+)=c(OH-)
D.c(B+)>c(A-)>c(H+)>c(OH-)
4、將0.2mol?l-1的NH4NO3溶液與0.1mol?l-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下列有關混合溶液中微粒的濃度關系正確的( )
A.c(NH4+)=c(Na+)>c(OH-)>c(NH3?H2O)
B.c(NH4+)=c(Na+)>c(NH3?H2O) >c(OH-)
C.c(NH4+)>c(Na+)>c(NH3?H2O) >c(OH-)
D.c(NH4+)+c(Na+)+c(H+)=c(OH-)+c(NO3-)
5、在H2SO3溶液中由H2SO3產生的各種離子濃度大小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
6、(1)、將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和氨水混合后,呈_____性,溶液中c(NH4+)與c(Cl-)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將PH=3的鹽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_____性,溶液中c(NH4+)與c(Cl-)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將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鹽酸與氨水混合后,溶液中c(NH4+)與c(Cl-)濃度相等,則混合溶液呈_____性,鹽酸與氨水體積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
(4)、將m mol? L-1的鹽酸和n mol?L-1氨水等體積混合后,溶液的PH=7,m與n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則鹽酸中c(H+)與氨水中c(OH-)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
課后習題
1. 等體積等濃度的MOH強堿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和后,混和液中有關微粒的濃度應滿足的關系是 ( )
A. c(M+)> c(OH-)> c(A-)> c(H+)
B.c( M+)> c(A-)> c(H+)> c(OH-)
C. c(M+)> c(A-)> c(OH-)> c(H+)
D.c( M+)> c(OH-)= c(H+) + c(HA)
2. 將100毫升0.2摩/升的BaCl2溶液加入到100毫升0.1摩/升的H2SO4溶液中,則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濃度關系是( )
A.c(H+)>c(Cl-)>c(Ba2+)>c(SO42-)
B.c(Cl-)> c(H+)>c(SO42-) >c(Ba2+)
C.c(H+)> c(SO42-)> c(Ba2+)> c(Cl-)
D.c(Cl-)> c(H+)>c(Ba2+)>c(SO42-)
3、.用2mol?l-1的NaOH溶液滴定pH=5的HCN溶液100mL至中性,此時溶液中各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c(Na+)>c(CN-)>c(OH-)>c(H+) B.c(CN-)=c(Na+)>c(H+)=c(OH-)C. c(Na+)+c(CN-)=2mol?l-1 D.c(Na+)+c(OH-)= c(CN-)+c(H+)
4、 0.1mol?l-1KHSO4和0.1mol?l-1Na2S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能使pH試紙變藍,則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
A. c(SO42-) > c(HS-) > c(OH-) > c(H+)
B. c(Na+) > c(K+) > c(H+) > c(OH-)
C. c(Na+)=c(S2-)+c(H2S)+c(HS-)+c(SO42-)
D. c(Na+)+c(K+)+c(H+)=c(SO42-)+c(S2-)+c(HS-)+c(OH-)
5、將0.2mol?l-1CH3COOK與0.1 mol?l-1鹽酸等體積混合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c(CH3COO-)=c(Cl-)=c(H+)>c( CH3COOH)
B.c(CH3COO-)=c(Cl-) >c( CH3COOH) >c(H+)
C.c(CH3COO-)>c(Cl-)>c(H+)>c( CH3COOH)
D.c(CH3COO-)>c(Cl-)>c( CH3COOH) >c(H+)
6、將7.8g鐵粉加入200mL2mol?l-1的HNO3溶液中,使之充分反應放出NO氣體,所得溶液中主要離子濃度的大小關系是 ()
A.c(NO3-)>c(Fe2+)>c(Fe3+)>c(H+)
B.c(NO3-)>c(Fe3+)>c(Fe2+)>c(H+)
C.c(Fe2+)>c(Fe3+)>c(NO3-)>c(H+)
D.c(Fe2+)>c(NO3-)>c(Fe3+)>c(H+)
7、0.1mol?l-1的NaOH溶液0.2L,通入448mL(標準狀況)H2S氣體,所得溶液離子濃度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c(Na+)>c(HS-)>c(OH-)>c(H2S)>c(S2-)>c(H+)
B.c(Na+)+c(H+)=c(HS-)+c(S2-)+ c(OH-)
C.c(Na+) =c(H2S)+c(HS-)+c(S2-)+c(OH-)
D.c(S2-)+c(OH-)=c(H+)+c(H2S)
8、設氨水的pH=x,某鹽酸的pH=y,已知x+y=14,且x>11。將上述兩溶液分別取等體積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A.c(Cl-)>c(NH4+)>c(H+)>c(OH-) B.c(NH4+)>c(Cl-)>c(H+)>c(OH-)C.c(NH4+)>c(Cl-)>c(OH-)>c(H+) D.c(Cl-)>c(NH4+)>c(OH-)>c(H+)
9、在常溫下10mL pH=10的KOH溶液中,加人pH=4的一元酸HA溶液至pH剛好等于7(假設反應前后體積不變),則對反應后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c(A-)=c(K+) B.c(H+)=c(OH-)
C.V總≥20mL D.V總≤20mL
10、室溫下,向20 mL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NaOH溶液,直至氫氧化鈉溶液稍過量。在此過程中,溶液中各離子濃度關系不可能是( )
A. c(CH3COO—)>c(Na+)>c(H+)>c(OH—)
B c(Na+)>c(CH3COO—)>c(OH—)>c(H+)
C.c(CH3COO—)=c(Na+)>c(OH—)=c(H+)
D.c(Na+)>c(OH—)>c(H+)>c(CH3COO—
填空題:
11、相同溫度下,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它們的pH從大到小排列的正確順序是 。
(1)NH4Cl (2)NaCl (3)CH3COONa (4)Na2CO3 (5)NaOH (6)NaHCO3 (7)Na2SiO3 (8)HCl (9)Ba(OH)2 (10)CH3COOH (11)H2SO4 (12)NaAlO2 (13)NH3?H2O
12、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種離子,某同學推測其離子濃度大小順序有如下四種關系:
①.c(Cl—)>c(NH4+)>c(H+)>c(OH—)
②.c(Cl—)>c(NH4+)>c(OH—)>c(H+)
③.c(NH4+)>c(Cl—)>c(OH—)>c(H+)
④.c(Cl—)>c(H+)>c(NH4+)>c(OH—)
填寫下列空白。
⑴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種溶質,則該溶質是_____________,上述四種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為______________(填序號)。
⑵若上述關系中③是正確的,則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上述關系中④是正確的,則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該溶液是由體積相等的稀鹽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則混合前c(HCl)_________c(NH3?H2O)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H+)和堿中c(OH—)的關系c(H+)________c(OH—)。
13、某二元弱酸(簡寫為H2A)溶液,按下式發(fā)生一級和二級電離:
H2A H++HA-HA- H++A2-
已知相同濃度時的電離程度H2A> HA-,設有下列四種溶液:
A.0.01mol.L-1的H2A溶液
B.0.01mol.L-1的NaHA溶液
C.0.01mol.L-1的HCl與0.04mol.L-1的NaHA溶液等體積混合液
D.0.02mol.L-1的NaOH與0.02 mol.L-1的NaHA溶液等體積混合液
據此,填寫下列空白(填代號)
(1)c(H+) 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H2A )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A2- )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學教案:溶液中離子濃度的比參考答案:
課堂練習
1 A 2 BD 3 C 4 C D 5 c(H+)>c(HSO3-)>c(SO32-)
6(1)中 c(Cl—)>c(NH4+) (2) 堿 c(NH4+)>c(Cl-)(3)中V(HCl)c(OH—)
課后習題
1 CD 2 D 3 B 4 AC 5 D 6 A 7 D 8C 9 AD 10 D
11、(9)(5)(13)(12)(7)(4)(6)(3)(2)(1)(10)(8)(11) 12、(1) NH4Cl① (2)NH3?H2O NH4Cl (3)NH4Cl HCl (4)
13 (1)A,D(2)C,D (3)D,A
高二化學教案:《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教學設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作為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教案:《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學習目標】
1、會區(qū)分強弱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2、溶液的酸堿性判斷、PH的計算方法、酸堿中和滴定誤差分析
3、鹽類的水解及應用
4、難容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知識點1 弱電解質的電離
1、弱電解質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1)弱電解質電離是_______的,用?表示。
如:CH3COOH______________??NH3·H2O_______________??
(2)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以第一步電離為主。如H2S的電離方程式為H2S______________
(3)多元弱堿用一步電離來表示:如Fe(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電離平衡的特征:弱、等、動、定、變
3、電離平衡常數
(1)定義:在一定條件下達到電離平衡時,弱電解質電離形成的各種離子的______________與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的________之比是一個常數,用符號___表示
(2)電離常數表示方法:對于AB???A++B-,K=___________________
(3)意義:表示弱電解質的電離能力。一定溫度下,K越大,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______。
(4)影響因素:K只與_____有關,對同一電解質,溫度升高,K_____。
4、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1)內因 : 電解質本身的性質決定電解質電離程度的大小
(2)外因:
a溫度:由于電離過程吸熱,溫度改變,平衡移動,升溫促進電離,平衡_____移動
b濃度:電解質濃度降低(加水稀釋),電離平衡_____移動,電離程度____;電解質濃度增大(加電解質),電離平衡____移動,電離程度____;電解質溶液濃度越小,電離程度越大
c同離子效應:加入含弱電解質離子的強電解質,抑制電離,電離平衡_____移動
d反應的離子:加入能與電解質電離出的離子反應的離子,促進電離,電離平衡_____移動
【例題1】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燒堿溶液B.升高溫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例題2】1、現(xiàn)有①硫酸銅晶體、②碳酸鈣固體、③純磷酸、④硫化氫、⑤三氧化硫、⑥金屬鎂、⑦石墨、⑧固態(tài)苛性鉀、⑨氨水、⑩熟石灰固體,其中(1)屬于強電解質的是________ (填序號,下同);
(2)屬于弱電解質的是 (3)屬于非電解質的 ;
(4)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的是 (5)能導電的是
知識點2 水的離子積 溶液的酸堿性
1、水的離子積
a、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常溫下:Kw=________________,此時c(H+)=
c(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影響因素:Kw只受________影響,溫度越高,Kw________
c、適用范圍:Kw不僅適用于純水,也適用于稀的解質水溶液
2、溶液的酸堿性與c(H+)、c(OH-)的關系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溶液酸堿性
任意溫度c(H+)與c(H+)的關系
c(H+)的范圍(mol/L)(25℃)
pH范圍(25℃)
中性溶液
c(OH-)___c(H+)
c(H+)___1.0×10-7
__7
酸性溶液
c(OH-)___c(H+)
c(H+)___1.0×10-7
__7
堿性溶液
c(OH-)___c(H+)
c(H+)___1.0×10-7
__7
【例題3】25 ℃時,0.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是()
A.0.01 mol·L-1B.0.02 mol·L-1C.1×10-12 mol·L-1D.5×10-13 mol·L-1
【例題4】下列溶液一定顯堿性的是()
A.溶液中c(OH-)>c(H+)B.溶液中含有OH-C.滴加甲基橙后溶液顯紅色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顯黃色
知識點3 PH的計算
1.計算方法
pH=_______________,求pH的關鍵是求溶液中的c(H+)。
2、強酸強堿溶液混合后pH的計算
溶液類型
相關計算
兩種強酸混合
強酸c2:c2(H+)(強酸c1:c1(H+))→c(H+)混=V1+V2(c(H+)1V1+c(H+)2V2)→pH
兩種強堿混合
強堿c2:c2(OH-)(強堿c1:c1(OH-))→c(OH-)混=V1+V2(c1(OH-)V1+c2(OH-)V2)→c(H+)=c(OH-)混(Kw)→pH
強酸強堿混合
恰好完全反應
顯中性,常溫下pH=7
酸過量
先求c(H+)混=V酸+V堿(c(H+)酸V酸-c(OH-)堿V堿)→pH
堿過量
先求c(OH-)混=V堿+V酸(c(OH-)堿V堿-c(H+)酸V酸)→c(H+)混=c(OH-)混(Kw)→pH
3、稀釋后溶液pH的變化規(guī)律
(1)對于強酸溶液(pH=a)每稀釋10n倍,pH增大___個單位,即pH=a+n(a+n
(2)對于強堿溶液(pH=b)每稀釋10n倍,pH減小___個單位,即pH=b-n(b-n>7)。
(3)對于弱酸溶液(pH=a)每稀釋10n倍,pH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即對于pH相同的強酸與弱酸稀釋相同倍數,強酸pH變化的程度大)。
(4)對于弱堿溶液(pH=b)每稀釋10n倍,pH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即對于pH相同的強堿與弱堿稀釋相同倍數,強堿pH變化的程度大)
【例題5】常溫下,下列關于溶液稀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pH=3的醋酸溶液稀釋100倍,pH=5
B.pH=4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釋100倍,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H+)=1×10-6mol/L
C.將1 L 0.1 mol/L的Ba(OH)2溶液稀釋為2 L,pH=13
D.pH=8的NaOH溶液稀釋100倍,其pH=6
【例題6】pH=10和pH=12的兩種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pH為________
知識點4 酸堿中和滴定
1、操作(以標準鹽酸滴定待測NaOH溶液為例)
(1)準備工作
①滴定管的檢漏。
②洗滌:分別取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各一支,用蒸餾水洗滌2~3次,再用標準酸液和待測堿液各潤洗2~3次,潤洗液必須從滴定管下端排出。
③裝液:向堿式滴定管中裝入待測NaOH溶液
④趕氣泡
⑤調液面:將液面調至_______________
⑥記讀數。
(2)滴定操作:放出一定體積NaOH溶液于洗凈的錐形瓶中,在錐形瓶的待測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開始滴定。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搖動錐形瓶,兩眼注視錐形瓶內溶液______。
①滴定速率:先快后慢,逐滴加入,不能____________。
②終點的判斷:當滴入最后一滴,剛好使指示劑______,且半分鐘內_______,即到終點,讀數并記錄。
(3)數據處理:為減小誤差,滴定時,要求重復實驗2~3次,求_________。
2.常見誤差分析
可能情況
導致c(待)=V(待)(c(標)·V(標))
未用標準液潤洗滴定管
未用待測液潤洗移液管或所用的滴定管
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
洗滌后錐形瓶未干燥
標準液漏滴在錐形瓶外一滴
待測液濺出錐形瓶外一滴
將移液管下部的殘留液吹入錐形瓶
滴前有氣泡,滴后無氣泡
滴前無氣泡,滴后有氣泡
滴前仰視,滴后平視
滴前平視,滴后仰視
滴前仰視,滴后俯視
達終點后,滴定管尖嘴處懸一滴標準液
【例題7】.實驗室中有一未知濃度的稀鹽酸,某學生測定鹽酸濃度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實驗。請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 mL 0.10 mol·L-1 NaOH標準溶液。
①主要操作步驟:計算→稱量→溶解→(冷卻后)→_________→洗滌(并將洗滌液移入容量瓶)→________→_______→將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試劑瓶中,貼上標簽。
②稱量________g氫氧化鈉固體所需儀器有:天平(帶砝碼、鑷子)、________、________。
(2)取20.00 mL待測鹽酸放入錐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劑,用自己配制的標準NaOH溶液進行滴定。重復上述滴定操作2~3次,記錄數據如下:
實驗編號
NaOH溶液的濃度(mol/L)
滴定完成時,NaOH溶液滴入的體積(mL)
待測鹽酸的體積(mL)
1
0.10
22.64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①滴定達到終點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據上述數據,可計算出該鹽酸的濃度約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字)。
③排去堿式滴定管中氣泡的方法應采用操作(如下圖所示)中的________,然后輕輕擠壓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滿堿液。
④上述實驗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確)會造成測定結果偏高的有________。
A.滴定至終點時俯視讀數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測鹽酸潤洗
C.錐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堿式滴定管尖端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消失
知識點5 鹽類的水解
1、鹽類的水解規(guī)律
(1)正鹽
鹽的類型
是否水解
溶液的pH
強酸弱堿鹽
水解
pH
強堿弱酸鹽
水解
pH>7
強酸強堿鹽
不水解
pH=7
a鹽對應的酸(或堿)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或酸性)越強。如相同濃度的Na2CO3和CH3COONa溶液的pH前者_____后者。
b同種水解離子濃度越大,溶液的酸性或堿性越強,如同濃度的氯化銨和硫酸銨溶液,________溶液酸性強。
c相同條件下,水解程度:正鹽>酸式鹽。Na2CO3>NaHCO3
(2)酸式鹽
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既_____又_______,溶液酸堿性取決于酸式酸根離子的_____程度和______程度的相對大小。
a水解>電離,溶液顯____性,NaHCO3、NaHS、Na2HPO4
b電離>水解,溶液顯____性,NaHSO4、NaH2PO4
多元強酸的酸式鹽,酸式酸根離子只電離不水解,溶液顯___性,NaHSO4
(3)雙水解反應
弱酸弱堿鹽在水溶液中會發(fā)生雙水解反應
a、NH4+與CO32-、HCO3-、S2-等會發(fā)生不完全雙水解,會相互促進。
b、完全雙水解,Al3+與CO32-、HCO3-、S2-、HS-、AlO2-
因素
對鹽類水解程度的影響
內因
組成鹽的酸或堿越弱,水解程度越____
外界條件
溫度
升高溫度能夠____水解
濃度
鹽溶液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____
外加酸堿
水解顯酸性的鹽溶液,加堿會_____水解,加酸會_____水解,反之亦然
外加鹽
加入與鹽的水解性質相反的鹽會____鹽的水解
高三化學教案:《平衡的計算》教學設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幫助授課經驗少的高中教師教學。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高三化學教案:《平衡的計算》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歸納與整理】
一、化學平衡常數------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限制關系
1.概念
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 時,生成物 與反應物 的比值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簡稱平衡常數),用符號
表示。
2.表達式
對于可逆反應mA(g) + nB(g) pC(g) + qD(g)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達到平衡時:
K=
3.平衡濃度
只寫濃度可變的溶液相和氣相,純固態(tài)和純液態(tài)物質不寫入(濃度視為1):
CaCO3(s) CaO(s) + CO2(g) K
Cr2O72 -( aq ) + H2O ( l ) 2 CrO4 2 -( aq ) + 2 H+ ( aq ) K
4.K的意義
平衡常數是表明化學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最大程度(即反應限度)的特征值,一般可認為,K越大,表示化學反應達到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對反應物濃度的比值越大,也就是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反之,K越小,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小。
一般地說,K>K 時,該反應進行得就基本完全了。
F2 + H2 2HF K=6.5×1095
Cl2 + H2 2HCl K=2.57×1033
Br2 + H2 2HBr K=1.91×1019
I2 + H2 2HI K=8.67×102
5.影響K的因素
濃度 壓強 催化劑 溫度
? 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常數______________(“變大”、“變小”)
? 吸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常數______________(“變大”、“變小”)
6.平衡常數K的表達
(1) 化學 計量數擴大 2 倍, K
N2 + 3 H2 2 NH3 K=
1/2 N2 + 3/2 H2 NH3 K=
(2)互逆反應,其平衡常數
2NO2 N2O4 K=
N2O4 2NO2 K=
(3)反應方程式相加 ( 減 ),平衡常數相
NH4I NH3 + HI ①K1=
2HI H2 + I2 ②K2=
2NH4I NH3 + I2 + H2 ③K3=
(4)用實際參加反應的粒子進行表達
Cl2 + H2O H+ + Cl- + HClO K=
7.平衡常數K的應用
(1)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限度
(2)判斷一個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若用起始時各物質濃度冪之積的比值(用Q表示)與K比較,可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方向。
當Q=K時,可逆反應 ;
當Q>K時,可逆反應 ;
當Q
二、平衡轉化率
某個指定反應物的轉化率=
三、化學平衡計算
化學平衡計算三步曲
mA(g) + nB(g) pC(g) + qD(g)
n起始/mol a b c d
n變化/mol mx nx px qx
n平衡/mol a-mx b-nx c+px d+qx
【例1】已知在800K時,反應:
CO(g) + H2O(g) H2(g) + CO2(g)
若起始濃度c(CO) = 2mol?L-1,c(H2O) = 3mol?L-1,則反應達平衡時,CO轉化成CO2的轉化率為60%,如果將H2O的起始濃度加大為6 mol?L-1,試求此時CO轉化為CO2的轉化率。
【基本練習】
轉化率有關的計算
1.將1mol氣體A和3mol氣體B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A(g) + 3B(g) 2C(g) (△H
A. 25% B. 30% C. 40% D. 50%
2.將2mol氣體A和3mol氣體B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A(g)+3B(g) 2C(g) (△H
A. 25% B. 30% C. 40% D. 50%
3.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合成氨反應,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實驗測得N2的轉化率為25%,而H2的轉化率為37.5%。則起始時N2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 1∶1 B. 1∶2 C. 1∶3 D. 2∶1
4.在一定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使NO2分解,2NO2 2NO + O2,反應達到平衡時,容器內壓強為原來的1.4倍,則NO2的分解率為
A.20% B.40% C.50% D.80%
5.在一密閉容器中,用等物質的量的A 和B 發(fā)生如下反應:A(g)+ 2B(g) 2C(g),反應達到平衡時,若混和氣體中A 和B 的物質的量之和與C 的物質的量相等。則這時A的轉化率為
A.40% B.50% C.60% D.70%
6.X、Y、Z為三種氣體,把a mol X 和 b mol Y充入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X + 2Y 2Z,達到平衡時,若它們的物質的量滿足n(X)+ n(Y)= n(Z),則Y的轉化率為
A. B. C. D.
7.如右下圖所示兩個等體積的容器,A為恒壓容器,B為恒容容器。在相同溫度下,分別將1 mol N2 和3 mol H2 混合氣體充入A、B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
N2(g)+3 H2 (g) 2NH3 (g); △H=-92.4 kJ/mol 。
保持溫度不變,A、B容器中的反應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平衡時,A容器中氣體體積為起始時的4/5,平衡狀態(tài)記為P。
試回答下列問題:
(1) 平衡時A容器中NH3 的體積分數是 。若要使B容器中NH3 的體積分數與 A容器中相同,可采取的措施是 。
(2) 若保持溫度不變,向B容器中補加c mol NH3 ,再次達到平衡時,A、B兩容器中壓強恰好相等,則c= 。
(3)若保持溫度不變,開始時向容器A中加入a mol N2 、b mol H2和c mol NH3 ,要使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且達到平衡后各氣體的物質的量與原A平衡狀態(tài)P相同,則起始時,c的取值范圍是 。
(4)若保持溫度不變,開始時向容器B中加入a mol N2 、b mol H2 和 1 mol NH3 ,平衡時,測得放出的熱量為23.1 kJ,NH3 的體積分數與A容器平衡狀態(tài)P相同,則a + b 的值是 。
化學平衡常數有關的計算
1.在某一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內,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H2(g)+I2(g) 2HI(g);△H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 ;
(2)根據圖1數據,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時,平均速率v(HI)為 ;
(3)反應達到平衡后,第8分鐘時:
①若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K (填寫增大、減小或不變)HI濃度的變化正確 ;(用圖2中a~c的編號回答)
②若加入I2,H2濃度的變化正確的是 。(用圖2中d~f的編號回答)
(4)反應達到平衡后,第8分鐘時,若反容器的容積擴大一倍,請在圖3中畫出8分鐘后HI濃度的變化情況。
2.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 H2(g)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2)該反應△H 0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是
A.容器內壓強不變 B.混合氣體中c(CO)不變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此時t= ℃
3.(2007?廣東省茂名?二模)反應Fe(s)+CO2(g) FeO(s)+CO(g)的平衡常數為K1;反應Fe(s)+H2O(g) FeO(s)+H2(g)的平衡常數為K2。在不同溫度時K1、K2的值如下表:
溫度(絕對溫度) K1 K2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1)推導反應CO2(氣)+H2(氣) CO(氣)+H2O(氣)的平衡常數K與K1、K2的關系式: 。
(2)計算K值:溫度為973開時K= ;1173開時:K= 。通過K值的計算(1)反應是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3)在一體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2和H2O(氣),在1173開時發(fā)生反應并記錄前5min的濃度,第6min時改變了反應的條件。各物質的濃度變化如下表:
時間/min CO2 H2O CO H2
0 0.2000 0.3000 0 0
2 0.1740 0.2740 0.0260 0.0260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5 0.0727 0.1727 0.1273 0.1273
6 0.0350 0.1350 0.1650
①前2min,用CO表示的該化學反應的速率是: 。
②在3~4min之間,反應處于 狀態(tài)(填“平衡”或“非平衡”)。
③第6min時,平衡向 方向移動,可能的原因是 。
4.(2007?山東省泰安市?期末)合成氨工業(yè)對化學工業(yè)和國防工業(yè)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起著重要作用。根據已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已知N2 (g) + 3H2 (g) 2NH3(g) △H =-92.4kJ?mol-1
(1)合成氨工業(yè)采取的下列措施不可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填序號);
A.采用較高壓強(20MPa ~50MPa)
B.采用500℃的高溫
C.用鐵觸媒作催化劑
D.將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時從體系中分離出來
(2)合成氨工業(yè)中采用了較高壓強(20MPa ~50MPa),而沒有采用100MPa或者更大壓強,試解釋沒有這么做的理由 ;
(3)在容積均為2L(容器體積不可變)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加入2molN2、6molH2和1molN2、3molH2,在相同溫度、催化劑下使其反應。最終達到平衡后,兩容器N2轉化率分別為α甲、α乙,則甲容器中平衡常數表達式為 (用含α甲的代數式表示),此時α甲 α乙(填“>”、“
5.(2007?上海市?調研)
甲烷蒸氣轉化反應為:CH4(g)+H2O(g) CO(g)+3H2(g),工業(yè)上可利用此反應生產合成氨原料氣H2。
已知溫度、壓強和水碳比[ ]對甲烷蒸汽轉化反應的影響如下圖:
圖1(水碳比為3) 圖2(水碳比為3) 圖3(800℃)
(1)該反應平衡常數K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升高溫度,平衡常數K__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降低反應的水碳比,平衡常數K__________。
(3)圖2中,兩條曲線所示溫度的關系是:t1_____t2(選填>、=或
(4)工業(yè)生產中使用鎳作催化劑。但要求原料中含硫量小于5×10-7%,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學教案:平衡的計算參考答案:
1【解析】D
2【解析】A
3【解析】B
4【解析】D
5【解析】A
6【解析】B
15【解答】(1)25% 增加N2、H?2或降低溫度 (2) 0.5
(3) 0.8
? 化學平衡常數有關的計算
1【解析】本題為05上海高考題25
(1)K = c2(HI)c(H2)?c(I2)
(2)0.167mol/L?min
(3)① 減小 c
② f
(4)見右圖
2【解析】
3【解答】(1)K=K1/K2
(2)0.62;1.29;吸熱
(3)①v(CO)=0.0130mol?L-1?nin-1 ②平衡
③右或正反應;升高溫度(或減少了H2的濃度)
4【解答】(1)B、C
(2)壓強越大,消耗的動力越大,對設備的要求越高,而總體經濟效益提高不大
高三化學教案:《平衡的移動》教學設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作為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化學教案:《平衡的移動》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考試說明要求】
1.理解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化學平衡影響的一般規(guī)律。
2. 理解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
【基礎知識梳理】
一.化學平衡移動
1.定義:平衡移動就是一個“平衡狀態(tài)→不平衡狀態(tài)→新的平衡狀態(tài)”的過程。一定條件下的平衡體系,條件改變后,可能發(fā)生平衡移動??煽偨Y如下:
2. 外因對平衡移動的影響
(1)濃度: 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少生成物濃度, 平衡 移動;
減少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 平衡 移動。
(2)溫度: 升溫,平衡向 方向移動;
降溫,平衡向 方向移動。
(3)壓強: 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可逆反應,加壓,平衡向氣體體積 方向移動;
減壓,平衡向氣體體積 方向移動。
(4)催化劑: 對化學平衡 ,但能縮短到達平衡所需的時間.
【總結】勒夏持列原理:
【例1】以2A(g) +B(g) 2C(g) △H
① 增大c(A) ③降溫
② 增大P ④使用催化劑
【例2】( )已知反應A2(g)+2B2(g) 2AB2(g)的△H
A. 升高溫度,正向反應速率增加,逆向反應速率減小
B. 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速率增加,從而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
C. 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D. 達到平衡后,降低溫度或減小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鞏固練習】
1. ( )反應:L(s)+aG(g) bR(g)達到平衡時,溫度和壓強對該反應的影響如上圖所示。圖中:壓強p1>p2,X軸表示溫度,Y軸表示平衡混合氣中G的體積分數。據此可判斷:
A、上述反應是放熱反應 B、上述反應是吸熱反應 C、a>b D、a
2.( )反應NH4HS(s) NH3(g)+H2S(g)在某溫度下達到平衡,下列各種情況中,不能使平衡發(fā)生移動的是: A、其它條件不變時,通入SO2氣體 B、移走一部分NH4HS固體
C、容器體積不變,充入氮氣 D、充入氮氣,保持壓強不變
3.( )在一定溫度下,將一定質量的混合氣體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A(g)+bB(g) cC(g)+dD(g),達到平衡時測得B氣體的濃度為0.6mol/L,恒溫下將密閉容器的容積擴大1倍,重新達到平衡時,測得B氣體的濃度為0.4mol/L,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a+b>c+d B、平衡向右移動
C、重新達平衡時,A氣體濃度增大 D、重新達平衡時,D的體積分數減小
4. ( )在一定溫度下,將各1molCO和水蒸氣放在密閉容器中反應:CO(g)+H2O(g) CO2(g)+H2(g),達到平衡后測得CO2為0.6mol,再通入4mol水蒸氣,達到新平衡后,CO2的物質的量是: A、等于0.6mol B、等于1mol C、大于0.6mol小于1mol D、大于1mol
5.( )對于mA(g)+nB(g) pC(g);△H達平衡后,在t1時刻,改變某一外界條件X,其速率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為升高溫度,且△H
B、X為增大壓強,且m+n>p
C、X為使用催化劑
D、X為增大A的濃度
6.( )一定條件下,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A B(g)+C(s),且達到化學平衡,當升高溫度時其容器內氣體的密度增大,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則A為非氣體 B、若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則A為氣態(tài)
C、若在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C,該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壓強對該平衡的移動無影響
7.有兩只密閉容器A和B,A容器有一個移動的活塞能使容器內保持恒壓,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時向這兩只容器中分別充入等量的體積比為2:1的SO2與O2的混合氣體,并使A和B容積相等(如圖),在保持400℃的條件下使之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O2 2SO3填寫下列空格:
(1)達到平衡時所需的時間A容器比B容器________,A容器中SO2的轉化率比B容器__________。
(2)達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兩容器中通入數量不多的等量氬氣,A容器的化學平衡________移動,B容器的化學平衡______移動。
(3)達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兩容器中通入等量的原反應氣體,達到平衡時,A容器中SO3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增大、減小、不變);B容器中SO3的百分含量_______(增大、減小、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