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13高中化學必修一《物質的量》教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高中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容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中化學必修一《物質的量》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高中化學必修一《物質的量》教案
物質的量
一、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1、引入物質的量的必要性
2、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3、阿伏伽德羅常數及其應用。
4、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粒子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兩個基本公式的應用。
課時安排:約15~20分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認識到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掌握摩爾質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爾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3、掌握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邏輯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養(yǎng)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概念的透徹理解,培養(yǎng)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在講解今天的內容之前,老師先考考大家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請問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
學生答: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
嗯,是這樣的!物質就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
那么這些粒子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呢?
學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運動…
對!它們都很?。?br>
我們知道,物質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分子、原子或離子之間按一定的數目關系進行的。但是這些微粒都太小,顯然我們是不能一個一個將它們取出來進行反應吧!
那大家告訴我,在實驗室里我們是怎樣取用物質來進行化學反應的啊?
學生答:天平稱固體的質量,量筒量液體的體積。
嗯,雖然我們說物質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微利之間按一定比例進行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是稱取一定質量(g)或者量取一定體積(mL)的化學物質來進行我們需要的化學反應的。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微觀粒子的數目和物質宏觀的質量或者體積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的。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探討它們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
板書課題:物質的量
嗯,老師現在遇到了一個小麻煩,現在老師的粉筆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買一些。可是粉筆好小啊,一支支的數好麻煩啊!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學生答:買一盒、買一箱、、、、、
看來同學們都很留心生活??!如果我們用盒子把粉筆裝起來,那就方便多了。
我們之前說我們不能取用分子、原子等微粒來進行化學反應是因為它們都太小了!那我們可不可以也用一個“盒子”將它們按一定數目的集合體的形式“裝”起來呢?
其實早就有人想到這個“盒子”了!國際科學界是用“物質的量”來“裝”這些微粒的。
物質的量它是一個物理量,就像同為物理量的質量一樣,它也是有符號和單位的。
回憶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緊跟思路,漸漸進入課題
緊跟課堂節(jié)奏,思考老師的問題,興趣提升
意識到微觀粒子時需要集團概念的
通過對物質組成,分子等微觀粒子共性的回顧,讓學生懂的在研究微觀粒子時“集團意識”的重要性。
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到分組達到了使問題簡化的目的。
過渡到物質的量的概念
板書:一、基本概念
1、物質的量
(1)是一個物理量;(2)符號:n;(3)單位:摩爾(mol)(4)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
(5)注意:
“物質的量”是一個統(tǒng)一、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不能把它理解為“物質的質量”或“物質的數量”。
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這一單位只適用于微觀粒子(如分子,原子,離子,電子,質子等),不適用于宏觀物質。
[問]能否說1mol小麥約含有6.02×1023個麥粒?
物質的量描述的對象是粒子的集體,但沒有限定是何種粒子集體,因此,我們在使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要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例:1molNa+或n(Na+)=1mol
[練習]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1摩爾氧
(B)1.5摩爾O2
(D)摩爾是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E)0.5摩大米
那這個“盒子”里到底裝了多少個微觀粒子呢?
國際上規(guī)定,1mol粒子集合體所含的粒子數與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約為6.02×1023個。
并且也給這個數值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阿伏伽德羅常數
板書:2、阿伏伽德羅常數
定義: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符號:NA;單位:mol-1。約為6.02×1023mol-1
跟進老師的節(jié)奏,結合預習開始學習物質的量及阿伏伽德羅常數的相關知識;
正式過渡,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tài)進入課題;
;
通過上面的學習,相信大家對物質的量及阿伏伽德羅常數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老師又有問題了,請問1molFe含有多少個鐵原子?那2molFe呢?
請問你們是怎樣得到2molFe中鐵原子的個數的呢?
很好!這樣我們就得到了物質的量n、阿伏伽德羅常數NA與粒子數(N)之間的關系了:
N=n×NA即:n=N/NA
板書:二、基本公式
N=n×NAn=N/N
強化練習:
1、1molH2所含氫氣分子的個數6.02×1023;
2、2molO2含1.204×1024個氧分子;
好,來給大家簡單說說NA≈6.02×1023mol-1的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
將1分硬幣排列成1mol,可來回地球與太陽之間400億次。
科學研究是永無止境的!在我們有了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以后,我們發(fā)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和規(guī)律。
思考并回答:1molFe含有6.02×1023個鐵原子;2molFe含1.204×1024個鐵原子。
回答:2×6.02×1023就得到2molFe中鐵原子的個數
跟進思路,思考問題,強化記憶
通過實際練習得出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與粒子數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易于接受、記憶深刻;
通過練習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通過實例使學生印象深刻,對阿伏伽德羅常數有一定的認識
請同學們看教材12頁,
1molH2O的質量是18g,約含有6.02×1023個水分子;
0.5molH2O的質量是9g,約含有3.01×1023個水分子;
1molAl的質量是27g,約含有6.02×1023個鋁原子;
2molAl的質量是54g,約含有1.204×1024個鋁原子;
數學是很奇妙的,數據中常常會體現出一些規(guī)律!那么在這些數據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呢?
提示:當它們的物質的量都為1mol時它們的粒子數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呢?當它們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1mol的粒子的質量與他們的相對原子質量或者相對分子質量在數值上又有什么關系呢?
總結:
1、1mol任何粒子集合體都含有6.02×1023個粒子;
2、1mol任何粒子或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其數值都與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者相對分子質量相等。
在這里科學界又達成了共識!將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于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者是相對分子質量。
板書:3、摩爾質量
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符號:M;單位:g/mol(g.mol-1)
練習:
Mg的摩爾質量是24g/mol;
CO2的摩爾質量是44g/mol;
H2SO4的摩爾質量是98g/mol;
那么:我們接著探討上面數據中的規(guī)律,表中顯示1mol的Al質量為27g,2molAl的質量是54g,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Al的摩爾質量是27g/mol。我們從這里就得到了物質的量(n)、質量(m)和摩爾質量(M)之間的關系:
m=n×M也即:n=m/M
板書:n=m/Mn=m/M
我們說:學以致用!
那么我們能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來解決怎樣的問題呢?現在老師這里剛好有一瓶“380mL的農夫山泉”我們怎樣才能通過計算知道里面有多少個水分子呢?
知道了它的體積,我們可以通過密度求得它的質量為300g,那么物質的質量和它所含的微粒個數之間是通過什么紐帶來聯(lián)系的呢?(通過公式,提示學生運用物質的量)
解:m=ρ×V=1g/mL×380mL=380g
M=18g/mol
n=m/M=380g÷18g/mol=21.1mol
N=n×NA=21.1mol×6.02×1023mol-1=1.27×1025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可以算出一瓶水里面含有多少水分子,假如現在老師手里的是一瓶純凈的氣體呢?我們有怎樣求算其中的微粒數目呢?下次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課后積極地預習和思考。
緊跟課堂節(jié)奏,認真分析,教材12頁的材料,得出結論;緊跟老師的提問得到摩爾質量的概念;
認真聽講,分析題目,得出答案;
認真分析,得出答案;分析規(guī)律;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回憶課堂知識,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通過教材實例,讓學生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通過題目使學生對摩爾質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得出結論,加深記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聯(lián)系生活,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起學生的興趣?;仡櫿n堂,達到加深學生記憶的效果
六、板書設計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
含義
符號
1、N=n×NA
單位(符號)
1、物質的量
含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
n
2、n=m/M
摩爾(mol)
2、阿伏加德羅常數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
NA
mol-1
3、摩爾質量
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
M
g/mol(g.mol-1)(www.36gh.cOm 合同范本網)
七、教學反思
相關推薦
高中化學《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物質的量》教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作為高中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所以你在寫高中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化學《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物質的量》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化學《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物質的量》教案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物質的量是化學教
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貫穿于高中化學的始終,在化學計算中處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學生主要從定性的角度或簡單的定量角度去學習化學知識,而這一節(jié)的學習
會使學生對化學中的"量"有一個新的認識。因此教好物質的量的概念,不僅能直接幫助
學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關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而且也為以
后進一步學習有關的計算打下基礎。所以,物質的量的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
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含義;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
B、通過練習掌握物質的量與物質微粒數目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到物質的量與物質質量
的關系。
(2)能力目標: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A、通過學習概念的推導及應用,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
B、養(yǎng)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品質。
(4)德育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的辯證邏輯能力;
B、培養(yǎng)學生抽象、聯(lián)想、想象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C、使學生學習法定計量單位及國家標準中“量和單位”的有關內容。
3.教材的重,難點:
(1)重點: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能根據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
的關系進行計算。
(2)難點:物質的量與微粒數目之間的簡單換算;關于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
之間的簡單換算
二.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
被點燃的火把?!备鶕抡n改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
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所以結合教
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采取目標分層教學法
課前五分鐘檢測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微粒間轉換的理解與應用,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
行做好鋪墊。新課教學主要采取對比歸納法:通過與生活中的某些質量小,數量大的實例對
比,指出化學反應中存在的相同情況--提出物質的量的概念;通過與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單位
的對比提出摩爾的概念,幫助學生通過對比理解和記憶物質的量與摩爾的關系;通過與生活
中實例對比(一盒粉筆,一打羽毛球)重點說明摩爾的概念,以此使學生對抽象的摩爾概念
具體化;通過適當的分層練習強調指出學習摩爾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的掌握本節(jié)知識。
(2)講練結合
課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老師很快掌握學生的情況,更能讓學生及時地熟悉所學知識。
三.學法
1.學情分析
對于化學課的學習,高一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老師將一個知識點多次講練以強化其理解與記憶,因為學生對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較慢,遺忘速度快。由于物質的量這一節(jié)的概念比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2.學法指導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實例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物質的量”的概念
設問引入新課:物體運動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單位是什么?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單位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轉入:任何物質都是由許許多多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例如,1滴水是由許多水分子構成。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的多少,也應該有相應的物理量,這個物理量科學上稱為“物質的量”。讓學生意識到: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它是表示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數目多少的一個物理量;這四個字是一個整體,不能拆開理解(不要過多的強調,以免將問題復雜化使學生心理壓力加重)。
2、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的教學
引入:每種物理量都有相應的單位。速率的單位是“米/秒”,“物質的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等?!拔镔|的量”作為一種物理量也應有相應的單位,它的單位是什么?
分析:由于“物質的量”是表示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數目多少的一個物理量,學生首先想到“個”。由于粒子太小、數目多,用“個”作單位,不方便。例如,1滴水中有1.67*1021個水分子。所以用“個”不行??茖W上用“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1摩爾是多少?讓學生聯(lián)想質量單位——千克的標準:國際千克原位,指出在國際上摩爾這個單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目為標準的,即1mol粒子集體所含的粒子數與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相同,約為6.02*1023個。然后進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定義: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運用實例推導出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粒子數之間存在的關系:n=N/NA
3.摩爾質量的引入:通過設問,1mol不同的物質所含的粒子數相同,那么1mol不同的物質的質量是不是也是相同的呢?
學生進行討論,考慮到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得出其質量是不相同的,那么1mol不同的物質的質量是多少呢?從而提出了摩爾質量的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符號為M,常用單位為g/mol(或g·mol1)。
3、鞏固練習,理解內化
進行必要的課堂練習強化對摩爾的理解及使用時注意點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每摩爾物質含有6.02*1023個粒子。(2)摩爾是七個物理量之一。
(3)摩爾是物質的質量單位。(4)摩爾是物質的數量單位。
高中化學必修一《物質的分類》知識點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幫助高中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怎么才能讓高中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高中化學必修一《物質的分類》知識點”,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中化學必修一《物質的分類》知識點
1.物質分類:純凈物和混合物
a、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純凈是相對的,絕對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只要雜質含量低,不至于對生產和科學研究產生影響的物質就是純凈物。
b、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各物質都保持各自的性質(例如:空氣、雨水、溶液、碳酸飲料、牛奶等)。
2.注意事項:劃分純凈物、混合物的標準是根據物質的種類來劃分的。只含一種物質的就屬于純凈物,含有幾種物質的就屬于混合物。
另:水、蒸餾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純凈物;自然界的水、礦泉水、鹽水、糖水、雪碧飲料等都是混合物
1.物質的組成
從宏觀的角度看,物質由元素組成;從微觀的角度看,原子?分子?離子等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物質組成的判斷依據有:
(1)根據有無固定的組成或有無固定的熔?沸點可判斷該物質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態(tài)物質及含有同種元素的不同同素異形體的物質均屬于混合物?
(2)對于化合物可根據晶體類型判斷:離子晶體是由陰?陽離子構成的;分子晶體是由分子構成的;原子晶體是由原子構成的?
(3)對于單質也可根據晶體類型判斷:金屬單質是由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構成的;原子晶體?分子晶體分別由原子?分子構成?
2.物質的分類
(1)分類是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質分類的依據有多種,同一種物質可能分別屬于不同的物質類別?
(2)物質的分類依據不同,可以有多種分類方法,特別是氧化物的分類是物質分類的難點,要掌握此類知識,關鍵是明確其分類方法。
氧化物的分類比較復雜,判斷氧化物所屬類別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②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但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Na2O2為過氧化物(又稱為鹽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為混合型氧化物(一種復雜氧化物),Al2O3和ZnO為兩性氧化物,Mn2O7為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堿(如SiO2、MgO)
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一優(yōu)秀教案:《元素與物質世界》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作為高中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一優(yōu)秀教案:《元素與物質世界》”,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課題: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第一節(jié)元素與物質的分類(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接觸各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兩種形態(tài)在物質中存在,以及每一種物質都有自己的物質家族,建立起元素與物質家族的關系;知道膠體是一種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膠體的丁達爾現象、電泳、聚沉等特性,能夠列舉生活中膠體的實例,了解膠體性質的簡單應用。
2、2.過程與方法:從物質組成和性質的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為研究物質的通性建立認識框架,同時知道可以依據不同的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了解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反應關系,掌握一類物質可能與哪些其它類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體驗了解研究一類物質與其它類物質之間反應的關系的過程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分類的重要意義,依據不同的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讓學生樹立運用化學知識,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教學重點:元素與物質的關系;膠體的性質。
難點:膠體的性質及其應用
教法、學法指導:引導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課前準備:
學生復習初中化學中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關系,復習第一章第二節(jié)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為學習本節(jié)內容做準備。教師準備教學媒體及課件;概念圖;實驗探究的藥品及儀器。
教學課時:五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處于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里,你是否想過,這些物質都是如何組成的?為了更好地探討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應怎樣對物質進行分類?各物質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認真聽講,仔細思考。引起學生對物質與元素之間關系的關注,提出本節(jié)教材的核心問題。
推進新課:找出圖2-1-2.中幾種常見物質的組成元素有哪些?由已找出的元素試試還能重新組成哪些新的物質?并思考:
若只由一種元素組成,請寫出化學式。這一類物質屬于單質還屬于化合物?
若由兩種元素組成化合物,先在下面的兩個表格中將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畫上連線,并請寫出其化學式,這一類物質屬于單質還是屬于化合物?
若由三種元素組成化合物,請寫出其化學式。自學P31“交流·研討”回答問題1.引發(fā)學生對于物質與元素之間的已有認識。通過對熟悉物質的組成元素的分析,逐漸建立起元素與物質的關系。
正價元素
Na(+1)
Mg(+2)
Cu(+1、+2)
Ca(+2)
C(+2、+4)
H(+1)
S(+4、+6)
負價元素
O(—2)
Cl(—1)
S(—2)
交流·研討:問題2,對幾種含碳物質的研究:
結論:元素是物質的基本組成成分,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同一種元素可以自身組成純凈物——單質(元素以單質的形式存在的狀態(tài)稱為該元素的游離態(tài))
不同種元素相互之間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可以組成純凈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狀態(tài)稱為該元素的化合態(tài));相同的元素也可組成不同的化合物。仔細聆聽,并根據前面所討論的結果核實結論。讓學生了解有限的元素能夠組成千萬種物質的原因,同時認識到元素在物質中以兩種形態(tài)存在--游離態(tài)、化合態(tài);每種元素以這兩種形態(tài)構成自己的物質家族--單質、化合物。
過渡: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以不同的種類和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因而110多種元素能夠構成龐大繁雜的物質世界。
遷移·應用:
1.豐富已有的元素——純凈物圖,展現元素與物質的關系。
2..硫元素常見的化合價所對應物質,并找出所屬類別。
學生演練:省略號處可將含銅物質、含鈉物質、含氫物質、含碳物質、含硫物質等均依圖2-1-3建立相應的圖示,并填寫熟悉物質的化學式。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能力和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家族的概念。
總結: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而不同形態(tài)的元素組成了不同類型的物質:游離態(tài)組成單質而化合態(tài)組成化合物。
課堂反饋:
作業(yè):P38第1、3題
板書設計:
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
第一節(jié)元素與物質的分類
一、元素與物質的關系
1.元素是物質的基本組成成分,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2.元素在物質中有兩種形態(tài):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
3.元素組成的物質:單質和化合物
教學反思
高中化學必修一《離子反應》教案
高中化學必修一《離子反應》教案
第二章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了解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分析、探究化學反應實質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3、對學生進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教學方法:設疑、實驗、討論、講解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言]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還有一種重要的分類方法,即將有離子參加的反應統(tǒng)稱為離子反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反應。
教學過程:
[板書]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
[提問]下列物質中哪些能導電?為什么能導電?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鹽酸
[小結]①石墨、銅能導電,因為其中有自由移動的電子存在。
②鹽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導電,因為它們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
[追問]在鹽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是怎樣產生的?可通過什么方法證明溶液中存在離子?
[小結]①電離產生,其過程可用電離方程式來表示。
②可通過溶液導電性來檢驗。
[思考]物質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電離呢?
[板書]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等。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講解]電解質、非電解質是根據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否導電對化合物的一種分類。[討論]下列物質中哪些是電解質?
Cu、NaCl固體、NaOH固體、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結]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電解質應是化合物。而Cu則是單質,K2SO4與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電解質應是一定條件下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而CO2能導電是因CO2與H2O反應生成了H2CO3,H2CO3能夠電離而非CO2本身電離。所以CO2不是電解質。
③酸、堿、鹽、水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為非電解質。
注意點:
⑴溶于水或熔化狀態(tài);注意:“或”字
⑵溶于水和熔化狀態(tài)兩各條件只需滿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應;
⑶化合物,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對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設問]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實驗]觀察:五種電解質HCl、NaOH、NaCl、CH3COOH、NH3.H2O溶液的導電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結果。
(結果: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不相同)
[講述]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大小決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數。而當溶液體積、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都相同的情況下,取決于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數目,導電能力強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一定比導電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多。
比較以上五種溶液,顯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動離子數目較少。[設問]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電解質的電離程度)
[板書]二、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閱讀]
[圖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情況。
[板書]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aCl、
2.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H3·H2O、CH3COOH等。
3.強弱電解質的區(qū)別。
[討論]BaSO4、CaCO3、AgCl等難溶于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CH3COOH易溶,是否屬強電
解質?
[小結]BaSO4、CaCO3、AgCl雖然難溶,但溶解的極少部分卻是完全電離,所以它們?yōu)閺婋娊赓|H3COOH體易溶于水,但它卻不能完全電離,所以屬弱電解質。因此,電解質的強弱跟其溶解度無必然聯(lián)系,本質區(qū)別在于它們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導電性裝置進行實驗,向盛有稀H2SO4的燒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觀察到什么現象?加以解釋,寫出有關的反應方程
[分析]隨著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燈泡將會由亮漸暗漸亮反應為:Ba(OH)2+H2SO4=====BaSO4↓+2H2O,隨著反應的進行,離子濃度將會怎樣變化呢?
[板書設計]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
第一課時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等。
2.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aCl、NaOH等。
2.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H3·H2O、CH3COOH等。
3.強弱電解質的區(qū)別。
[探討]弱電解質溶于水的電離方程式如何表示?
【總結】
強電解質:
強酸:如HCl、H2SO4、HNO3
強堿:如KOH、NaOH、Ba(OH)2
大多數鹽:如:NaCl、AgNO3
弱電解質: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弱堿:如NH3H2O、Cu(OH)2
水:H2O